一、2003年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论文文献综述)
张广瑞,戴斌,余炳炎,邹益民,何建民,赵焕焱[1](2013)在《2012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文中研究指明1国际管理公司与中方业主纠纷频现,是偶发还是苗头值得关注。2首部产权式酒店管理地方法规问世,新业态管理实现突破。3在线酒店预订市场风起云涌,传统电商闯入再起波澜。4酒店营销方式不断翻新,"微营销"手段层出不穷。5资本市场青睐特色品牌,行业并购旨在扩大势力范围。6行业卫生状况堪忧,经济型酒店尤为突出。7本土酒店集团谋求新发展,打造新品牌彰显"中国服务"。8智慧饭店建设规范开始试行,饭店智能化从概念走向现实。9饭店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我国酒店集团首进全球十强。10酒店管理学科地位提升,高等教育助推饭店产业发展。(按时间顺序排列)国际管理公司与中方业主纠纷频现,是偶发还是苗头值得关注。1新闻背景:1月13日,天津莱佛士酒店更名为天津中心酒店,海航与莱佛士管理合约终止,天津中心酒店由业主自行管理。1月16日,洲际称其对三亚华宇关于名誉权纠纷的起诉已被法院受理,洲际方面起诉的具体内容为三亚华宇对媒体发表了不实信息,对其名誉造成了损害。1月17日,莱佛士酒店及度假村集团宣布,鉴于与天津莱佛士酒店的持有人出现无法调和之分歧,即日起终止对该酒店的管理工作。莱佛士
吴本[2](2012)在《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饭店业是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在走过的30余年历程中,以三星级饭店为代表的中档饭店群体,作为饭店业的中流砥柱,为中国的旅游接待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已被打破,中档饭店要抓住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再创昔日的辉煌,就必须建立动态的竞争反应机制。本文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理论,结合中档饭店外部竞争环境,从中档饭店企业能力、资源及动态能力机制如何匹配的视角下对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中档饭店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中档饭店是以舒适的客房和物有所值的服务吸引中端消费人群的介于高档饭店和经济型酒店两者之间的一类饭店。在当今中国,包括传统的三星级标准的综合型饭店和部分较为高端的有限服务型饭店,日平均客房价格在200~400元人民币之间。本文第二章对中国中档饭店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从中档饭店增长趋势、投资主体类型、经营效益情况、营业收入构成以及客源结构变化等方面总结了以三星级饭店为代表的传统中档饭店的发展轨迹。之后,对近年来新兴的中档有限服务型饭店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们在业态、品牌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设计风格与理念上的创新。在对中档饭店的新、旧业态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企业成长中过度的路径依赖、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并存现象以及企业能力低下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是中档饭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本文第三章对国内外中档饭店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研究灵感。本文第四章重点对中国中档饭店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理论研究。认为,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构成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三大决定性因素,外部环境则是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确定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对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动态能力机制和外部环境的构成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之后,笔者构建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制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在第五章,笔者对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获取了足够样本的情况下,采用SPSS16.0软件和AMOS18.0软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取了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中的主要竞争力影响因子,验证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现状,笔者展开了第二轮问卷调研,之后将调研结果运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中三者关系的路径模型。在第六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影响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研究。宏观环境主要从制度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环境研究中,笔者采用了波特的“五力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分别从新进入企业、替代品企业、购买者、供应商、中档饭店同行之间这五个角度对中档饭店企业面对的压力进行了剖析。如何提升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在第七章,基于之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本文结合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现状,对以下迫切需要变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不同类型中档饭店企业绩效的比较分析,指出中档饭店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其次,结合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指出中档饭店应该细分市场、精准定位,进行多渠道的营销;再次,从改进动态能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中档饭店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及创新模式;第四,为了与强大的连锁品牌进行抗衡,单体中档饭店必须基于网络进行企业资源整合,可以构建以提升营销能力、提高获取资源能力、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等为主要目的的多种网络联盟方式;最后,笔者对国有三星级饭店的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本刊编辑部[3](2012)在《2011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文中研究表明1新版星级标准实施满一年,全国有近千家饭店因不达标被摘星。2酒店在线营销市场发展迅猛,各种创新模式接连诞生。3海南省在主要节假日对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将形成长效机制。4业界呼吁降低饭店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并取得一定进展。5如家和7天分别收购莫泰168与华天之星,锦江之星品牌进入菲律宾和法国,经济型饭店迎来并购、扩张的高潮。
洪文艺[4](2011)在《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饭店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下,有两大问题困扰着我国饭店业的未来发展:①饭店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②饭店业的未来发展缺乏先进理论的支撑。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饭店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一直被世界饭店业所关注;饭店业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支撑理论。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的环保饭店、节约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等,就是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进行的有益探索。然而,近30年的实践证明,“绿色饭店”所依托的主体理论越来越表现出局限与不足;“循环饭店”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层面强大的循环体系的支撑;“低碳饭店”的发展则离不开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碳”交易平台的支撑。因此,在现有条件之下,中国饭店业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走“生态饭店”之路。论文以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对生态饭店的理论构建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从饭店的产品、行业、功能、管理等饭店的属性变化,分析了中国饭店从业态形式到产品内涵的深刻变化,并通过饭店的本质属性、主体、功能、组成结构及特征的分析,对饭店的概念进行了再定义,即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2)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提出饭店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本性、复合性、消费性、污染性、依赖性、开放性和高度敏感性的特征,其中,消费(消耗)是饭店系统的生态本质。(3)通过对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提出饭店生态系统中所有影响到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稳定平衡、互惠共生的和谐关系问题都是饭店生态问题。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具体表现在:饭店自身、饭店对人、人对饭店、饭店对环境和环境对饭店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4)基于绿色饭店的分析,重新修订了生态饭店的概念,即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5)探讨了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特征,指出人、饭店、环境三大因子共同组成了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逐步递进的五个层次构成了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是生态饭店的四大功能;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是生态饭店的本质特征;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饭店生态系统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6)提出了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三要素: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其中生态设计是关键,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问题;系统管理是基础,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系统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问题;社会支撑是保障,它解决的是各种环境为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的问题。(7)以江西景德镇紫晶宾馆为案例,通过对宾馆室内外环境质量的检测,分析了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和生态问题;建立了生态饭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饭店等级划分导向,评价结果表明紫晶宾馆属于EEE级(中级)生态宾馆;最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紫晶宾馆达到更高等级的生态宾馆的实现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对饭店和生态饭店进行了再定义,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2)初步建立了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从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角度提出“人、饭店、环境”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大功能。生态饭店具有自然、经济和文化的综合特征,而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生态饭店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3)提出了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是实现生态饭店三条途径,生态设计可解决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系统管理能满足生态饭店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社会支撑是维持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4)探索性地构建了生态饭店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导向,并以景德镇紫晶宾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饭店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总结,运用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理论对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生态饭店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本刊编辑部[5](2011)在《2010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文中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改革发展各项计划的开局之年,可以预见,随着国家促进旅游饭店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兴盛以及各种新兴科技在饭店领域的应用,中国饭店业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在挑战和机遇中稳步前行。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此,我们按照时间排序,总结了过去一年的业内重大新闻,希望饭店业同仁在新的一年里树立信心,从危机中寻找机遇,为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各位编委和业内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指导,并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司马志[6](2010)在《基于ESP范式的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转型与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来讲,还是从打造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说,都需要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而关于旅游产业的绩效分析是个中关键。要深入地分析并寻求绩效改进,首先需要对30年来的发展实绩做出客观的评判,从而明确差距所在;其次,也是更重要的,需要探究绩效形成的根本原因,从而为绩效改进寻找切入口与着力点。因此,在中国旅游统计体系无法完整、科学地测定产业绩效的前提下,探究某些关键指标的绩效成因,并借此形成更完整的绩效判断,是一个值得系统探讨与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的关键,是要辨识行为选择背后的关键局限约束。经典的SCP分析范式有助于把握不同市场的垄断与竞争关系,并揭示市场行为基础上的绩效后果。但却无法触及市场结构形成的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同时,由于忽略了中国转轨经济过程中特有的产权局限条件,中国旅游企业的诸多非市场性行为便难以通过市场结构理论加以解释。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产业绩效分析的ESP范式,以产业发展环境为逻辑起点,以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探讨为重点,以旅游经济主体行为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为核心,形成全文的整体逻辑体系。在将ESP范式运用于旅游产业绩效分析的过程中,认为制度约束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包括所有制、计划体制与财政体制。这三项基本制度显着地对旅游产业的产权与市场结构及其变动产生深刻影响,由此揭示出饭店业、景区业和旅行社业等三个旅游特征产业在不同时期的市场类型,以及各自的市场演化路径。在市场主体的行为分析层面,将地方政府与企业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探讨地方政府在不同时期的主导性行为模式,及其作用于结构与企业的影响。最后,在产权激励、市场结构约束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共同作用下,本文构建了绩效决定的不同市场类型中的产业均衡,并分别对收入与利润率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通过理论推理与实践考证,本文得出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形成的三点认识:第一,所有制、计划体制、财政体制是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形成的主要制度根源;第二,地方政府间的旅游投资竞争是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三,产权与市场的结构冲突程度是产业利润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进一步地,本文对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做出如下判断:从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衡量,中国旅游产业绩效的实际表现要好于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情况,而由企业行为的正外部性所产生的一些绩效,也未反映在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之中。从整体经济效率的角度衡量,宏微观绩效差异的确存在,其实质是制度约束下旅游产业市场转型过程中必然具有的转型代价:一是国有产权激励导致企业的市场行为扭曲,由此带来生产效率损失;二是政府管制和干预产生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但相对于中国旅游业30年所取得的旅游经济增长而言,市场转型代价是相对较低的。
王云龙[7](2010)在《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 ——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旅游产业是现代区域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产业地位被誉为“龙头行业”、“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其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性、对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对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效应以及高就业率等特点,都已被实践证明,并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所认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省、市、区发展旅游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省域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得到提升,在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中,全国已有24个省、市、区将旅游业确立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在发展政策的支持下,省域旅游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因此进行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本文做了富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内容包括八个部分:进行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导论部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的理论基础部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部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的模型设计部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设计;对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估的实证研究部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对策部分;最后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一、研究的视角上,本文系统分析的角度不是按照常规,把“区域旅游业”与“环境”独立分开来分析,而是把它们看成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彼此难以分割,强调协调作用。二、研究模型上,本文基于产业成长与发展的互动机制,结合竞争力因果关系(“竞争力的实现”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和竞争力多维度表现,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3+2”多维度评估模型。三、实证成果上,以中国31个省域旅游业为样本,对其多维度的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动态的实证测评和(安徽、西藏、海南等)个案分析。并通过统计描述、横向比较、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结构分析,将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结构划分为强势区域、弱势区域和特例区域,并甄别出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差异。四、研究着落点上,根据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差异,对弱势、强势和特例三类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分别进行“病理诊断”,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类区域的竞争力提升策略,并提出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机制创新模式——“区域竞争与合作双轮驱动:从对抗的竞争到合作的竞争”和“企业竞争的新发展:基于旅游业产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竞争”
戴斌,何建民,马勇,陈军,赵焕焱[8](2010)在《2009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文中指出2009年,对于中国饭店业来说是充满挑战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随着饭店业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市场的日渐兴盛、在线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新的重组并购不断涌现,中国饭店业在挑战和机遇中稳步前行。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此,我们按照时间排序,总结了过去一年的业内重大新闻,希望饭店业同仁在新的一年里树立信心,从危机中寻找机遇,为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各位编委和业内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指导,并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王新胜[9](2009)在《危机·饭店业·子弹》文中提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大部分酒店价格齐跌,累及平均房价、RevPAR等数据不断向下,业内各种各样的危机论此起彼伏,大家都在谈论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对旅游、酒店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危机之下,我们是不是也有必要思考:是不是没有这次危机,中国饭店业就一片太平景象,日子就一定好过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姚景源就表示,本轮金融危机,不是一个单纯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有我国经济自身长时间积累的矛盾、问题,现在开始释放了,正好里外相对应,所以出现重大问题。具体到饭店行业,情况也是这样。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今天,即便没有金融海啸的影响,中国饭店业依然面临严重问题。危机当前,饭店业市场症结何在?经营者手里握有多少子弹?行业究竟有多少能量补给明天?我们不悲观,也不乐观,而是客观地关注行业的现实。
本刊编辑部[10](2009)在《2008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多年高增长、低通胀的中国经济,2008年开始在高通胀和保增长的夹缝中艰难前行。当人们依然沉浸在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幸福中时,美国次贷危机迅即蔓延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挑战。这一年,中国饭店业也在挑战和机遇中度过。我们按照时间排序,总结了过去一年的业内重大新闻,希望饭店人能从中感受行业发展的欣喜,汲取迈向明天的动力。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各位编委和业内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指导,并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二、2003年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念界定 |
1.1.1 住宿业和旅游饭店的概念 |
1.1.2 国内外对中档饭店的界定 |
1.1.3 本文的中档饭店概念 |
1.1.4 饭店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4.1 给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国中档饭店的概念 |
1.4.2 首次基于动态能力观视角来研究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 |
1.4.3 确立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各决定因素及其构成体系 |
1.4.4 构建了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 |
1.4.5 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本章注释 |
2 中国中档饭店发展进程研究 |
2.1 中国传统中档饭店的发展轨迹 |
2.1.1 饭店增长趋势明显放缓 |
2.1.2 饭店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本土化发展 |
2.1.3 饭店经营效益日渐下滑 |
2.1.4 饭店收入来源日渐集中于客房和餐饮 |
2.1.5 饭店的国际客源比重日益下降 |
2.2 中国新型中档饭店的创新行为 |
2.2.1 业态的创新 |
2.2.2 品牌发展战略的创新 |
2.2.3 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
2.2.4 设计风格与理念的创新 |
2.3 中国中档饭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企业成长中过度的路径依赖 |
2.3.2 过度竞争中存在着竞争不足现象 |
2.3.3 企业能力低下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3 中档饭店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3.1 中国的中档饭店研究 |
3.1.1 中国中档饭店研究概况 |
3.1.2 中国中档饭店专题研究成果评述 |
3.1.3 其他与中国中档饭店相关的研究成果评述 |
3.2 国外的中档饭店研究 |
3.2.1 研究概况 |
3.2.2 研究内容 |
3.2.3 研究特点与启示 |
3.3 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
3.3.1 重视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3.3.2 重视企业内部资源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3.3.3 重视企业内部能力因素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
3.3.4 动态能力理论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4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
4.1 中档饭店企业资源与能力体系的结构 |
4.1.1 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概念 |
4.1.2 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关系 |
4.1.3 中档饭店企业资源体系的结构 |
4.1.4 中档饭店企业能力体系的结构 |
4.2 中档饭店的企业动态能力机制 |
4.2.1 中档饭店企业动态能力机制的构建 |
4.2.2 中档饭店的企业动力机制 |
4.2.3 中档饭店的企业学习机制 |
4.2.4 中档饭店的企业匹配机制 |
4.3 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的模型与假设 |
4.3.1 资源、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
4.3.2 资源、能力与动态能力机制的关系 |
4.3.3 外部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
4.3.4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5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
5.1 问卷设计、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
5.1.1 问卷设计 |
5.1.2 变量测量 |
5.1.3 数据收集 |
5.1.4 分析方法 |
5.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2.3 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的检验 |
5.3.1 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模型检验 |
5.3.2 模型参数值分析 |
5.3.3 变量影响程度排序与均值排序的比对分析 |
5.4 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间相关关系的假设检验 |
5.4.1 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
5.4.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与动态能力机制的相关分析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6 提升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分析 |
6.1 影响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宏观环境 |
6.1.1 制度环境 |
6.1.2 经济环境 |
6.1.3 市场环境 |
6.1.4 社会文化环境 |
6.1.5 技术环境 |
6.2 影响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微观环境 |
6.2.1 中档饭店微观环境分析框架 |
6.2.2 潜在进入者的入侵威胁 |
6.2.3 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
6.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6.2.5 供应商的议价压力 |
6.2.6 现有中档饭店企业间的竞争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7 提升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
7.1 基于企业绩效的中档饭店发展方向判定 |
7.1.1 基于投资动因和资源特征的中档饭店分类 |
7.1.2 不同类型中档饭店的企业绩效分析 |
7.1.3 中档饭店未来的市场定位与路径选择 |
7.2 基于环境变化的中档饭店产品与营销创新 |
7.2.1 基于顾客需求的中档饭店产品创新 |
7.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档饭店营销能力的提升 |
7.3 基于动态能力机制的中档饭店组织变革 |
7.3.1 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 |
7.3.2 组织结构的柔性化 |
7.3.3 多类型团队的组建 |
7.3.4 创建学习型组织 |
7.4 基于网络视角的中档饭店企业资源整合创新 |
7.4.1 中档饭店企业网络关系资源的构成 |
7.4.2 构建中档饭店网络联盟的多种设想 |
7.5 国有三星级饭店管理体制创新的再思考 |
7.5.1 国有三星级饭店的现状及问题 |
7.5.2 国有三星级饭店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思路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1.1 关于中国中档饭店的相关概念 |
8.1.2 关于中国中档饭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8.1.3 关于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 |
8.1.4 关于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
8.1.5 关于提升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三星级饭店必备项目检查表 |
附录2 饭店访谈提纲 |
附录3 问卷一 |
附录4 问卷二 |
附录5 2011年上海三星级饭店基本情况一览 |
后记 |
(4)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生态饭店的研究进展 |
1.2.2 饭店生态系统及管理研究 |
1.2.3 饭店环境管理研究进展 |
1.2.4 生态建筑研究进展 |
1.2.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3 生态饭店的理论支撑 |
1.3.1 基础生态学理论 |
1.3.2 应用生态学理论 |
1.3.3 现代饭店管理理论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2 饭店与饭店生态系统 |
2.1 饭店的属性变化与再定义 |
2.1.1 饭店的属性变化 |
2.1.2 饭店定义的再研究 |
2.2 饭店生态系统分析 |
2.2.1 饭店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
2.2.2 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 |
2.2.3 饭店生态系统的结构 |
2.2.4 饭店生态系统的功能 |
2.2.5 饭店生态系统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3 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 |
3.1 关于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 |
3.1.1 饭店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生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3.1.2 饭店环境管理理论将被饭店生态思想所取代 |
3.2 饭店生态问题的系统分析 |
3.2.1 饭店自身的生态问题 |
3.2.2 饭店对人的生态问题 |
3.2.3 人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
3.2.4 饭店对环境的生态问题 |
3.2.5 环境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
3.3 本章小结 4 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架 |
4.1 生态饭店的定义与内涵 |
4.1.1 绿色与生态的辨析 |
4.1.2 生态饭店的内涵理解 |
4.2 生态饭店的组成 |
4.2.1 生态饭店中人的因子 |
4.2.2 生态饭店中的环境因子 |
4.3 生态饭店的结构 |
4.3.1 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 |
4.3.2 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 |
4.4 生态饭店的功能 |
4.4.1 功能一:经济高效运行 |
4.4.2 功能二:安全健康舒适 |
4.4.3 功能三:环境友好持续 |
4.4.4 功能四:社会和谐稳定 |
4.5 生态饭店的特征 |
4.5.1 生态饭店的自然特征 |
4.5.2 生态饭店的经济特征 |
4.5.3 生态饭店的文化特征 |
4.6 生态饭店的生态伦理 |
4.6.1 人和饭店在系统中的道德规范 |
4.6.2 饭店"以人为本"的生态准则 |
4.6.3 鉴别饭店生态行为的基本原则 |
4.6.4 生态饭店产品的道德伦理尺度 |
4.6.5 环境责任与市场结合的饭店伦理 |
4.6.6 生态饭店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
4.7 生态饭店的分类 |
4.8 本章小结 5 生态饭店的实现途径 |
5.1 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关键 |
5.1.1 传统环境措施的局限性 |
5.1.2 构建生态饭店的三要素 |
5.2 生态饭店的设计建设 |
5.2.1 饭店设计的生态化 |
5.2.2 饭店建设的生态化 |
5.2.3 饭店改扩建的生态化 |
5.3 生态饭店的系统管理 |
5.3.1 饭店系统管理理论的创新 |
5.3.2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优势 |
5.3.3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原则 |
5.3.4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内容 |
5.4 生态饭店的社会支撑 |
5.4.1 政策体制的支撑 |
5.4.2 生态技术的支撑 |
5.4.3 生态人才的支撑 |
5.5 本章小结 6 生态饭店的案例研究——江西景德镇市紫晶宾馆 |
6.1 景德镇与紫晶宾馆概况 |
6.1.1 作为案例研究的理由 |
6.1.2 景德镇市概况 |
6.1.3 紫晶宾馆简介 |
6.2 紫晶宾馆的生态现状分析 |
6.2.1 重要生态指标检测分析 |
6.2.2 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 |
6.2.3 紫晶宾馆的生态问题 |
6.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
6.3.1 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
6.3.2 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
6.3.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
6.4 紫晶宾馆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
6.4.1 硬件途径 |
6.4.2 软件途径 |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几点建议 |
7.4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
(6)基于ESP范式的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绩效现状评价:“宏观喜、微观忧” |
二、远景绩效目标: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
三、更高绩效内涵:打造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
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的绩效问题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中国旅游产业绩效的统计量度 |
三、对“统计绩效”的初步评价 |
四、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明确 |
第三节 绩效问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一、中国旅游业绩效测定研究评述 |
二、旅游经济增长的宏观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三、旅游企业经营的微观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四、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
五、简评:绩效的深入研究需要分析方法的创新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ESP 分析范式的理论架构 |
第一节 市场结构与绩效 |
一、理论概述 |
二、行为基础上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类型 |
三、相关经验研究 |
四、小结 |
第二节 产权结构与绩效 |
一、产权、产权结构 |
二、产权激励、行为与绩效 |
三、相关经验研究 |
四、小结 |
第三节 “产权-市场”结构的绩效分析维度 |
一、产权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
二、对于中国产业绩效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产业发展的基本环境局限 |
一、局限之一:资源禀赋 |
二、局限之二:市场需求 |
三、局限之三:制度安排 |
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五节 ESP 分析范式的基本架构 |
一、环境决定绩效:需收窄的套套逻辑 |
二、环境对结构的影响 |
三、ESP 分析范式的一般化表述 |
四、对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的启示 |
第三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环境局限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局限识别与绩效形成假说 |
一、旅游资源 |
二、旅游需求 |
三、制度安排 |
四、“制度- 结构- 绩效”假说 |
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制度环境 |
一、所有制改革 |
二、计划体制改革 |
三、财政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旅游业发展 |
一、所有制结构变化与企业行为激励转变 |
二、旅游市场体系与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 |
三、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 |
第四节 关键局限转变及其绩效分析含义 |
第四章 制度约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一节 几个理论要点 |
一、地方政府的概念 |
二、政府介入旅游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条件 |
三、地方政府与中央、上级政府的(博弈)关系 |
四、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函数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行为模型构建 |
一、服从与抗衡——替代、要价与议价 |
二、机会主义——竞赛、竞争与合作 |
三、模型构建及其意义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具体行为及其解析 |
一、行为总括 |
二、纵向行为 |
三、横向行为 |
四、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总体判断 |
五、案例分析:以婺源县政府为例 |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行为效应 |
一、地方政府直接投资的效应 |
二、保护与补贴国有企业的效应 |
三、资本激励的投资效应 |
四、主导投资的结构性效应 |
第五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结构演化分析 |
第一节 饭店业的结构分析 |
一、产权结构 |
二、市场结构 |
第二节 旅行社业的结构分析 |
一、产权结构 |
二、市场结构 |
第三节 景区业的结构分析 |
一、产权结构 |
二、市场结构 |
第四节 转轨过程中的中国旅游产业市场演化分析 |
一、转轨过程中的不同市场类型 |
二、中国旅游产业的市场演化路径 |
三、中国旅游产业性质的变化与含义 |
第六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均衡分析 |
第一节 产权异质与企业经营目标差异 |
一、国企目标:可支配收益最大化 |
二、非国企目标:利润最大化 |
第二节 结构约束下的企业典型行为 |
一、规模扩张 |
二、成本节约 |
三、产品差别化 |
四、制度性寻租 |
五、案例分析:以红珠山宾馆为例 |
第三节 不同市场类型的产业均衡分析 |
一、完全的政府垄断市场均衡 |
二、国企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均衡 |
三、两类竞争性市场均衡 |
第四节 均衡结果的绩效验证——ESP 范式的一个检验 |
一、产业绩效的形成机制 |
二、饭店业的绩效 |
三、旅行社业的绩效 |
四、景区业的绩效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ESP 范式应用的分析结论 |
一、所有制、计划体制、财政体制是旅游业绩效形成的主要制度根源 |
二、地方政府间的旅游投资竞争是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
三、产权与市场的结构冲突程度是产业利润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
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绩效的揭示与考量 |
一、“增值”的绩效 |
二、“隐藏”的绩效 |
三、“富民”的绩效 |
四、绩效的整体考量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 ——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社会背景 |
二、选题理论背景 |
三、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研究范式的创新 |
四、研究设计 |
第二章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理论基础 |
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 |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 |
三、产业组织理论 |
四、产业结构理论 |
五、产业生态学理论 |
六、旅游学理论 |
第三章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一、旅游资源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
二、产业结构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
三、业态组织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
四、旅游文化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
五、政府干预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
第四章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模型设计 |
一、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分析模型述评 |
二、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模型设计 |
第五章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
一、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 |
二、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方法设计 |
第六章 实证研究: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 |
实证一: 基于效能的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2007年) |
实证二: 基于技术效率的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2007年) |
实证三: 基于经济—生态协调度的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2007年) |
实证四: 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总体评估(2007年) |
实证五: 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七章 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
一、弱势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
二、强势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
三、特例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
四、创新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机制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 |
三、研究的局限 |
四、研究的延伸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2008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1 饭店市场融资活跃、产权交易频繁,境内外资本有进有退。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2经济型饭店开始实施多品牌战略,国际品牌进入加快。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3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4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全国饭店业积极响应抗震救灾号召,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7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奥运签约饭店接待服务零投诉,备受各方肯定,饭店房价和入住率喜忧参半。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5《中国饭店行业突发事件应急规范》颁布。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6财政部发出关于组织开展2009—2010年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8 美国金融动荡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国内饭店业开始受到波及。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9 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决赛”在青岛举行。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10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超过1.5万家,是1978年的100多倍。 |
新闻背景 |
专家点评 |
四、2003年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 [1]2012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J]. 张广瑞,戴斌,余炳炎,邹益民,何建民,赵焕焱. 饭店现代化, 2013(01)
- [2]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D]. 吴本. 复旦大学, 2012(02)
- [3]2011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J]. 本刊编辑部. 饭店现代化, 2012(01)
- [4]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D]. 洪文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 [5]2010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J]. 本刊编辑部. 饭店现代化, 2011(01)
- [6]基于ESP范式的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D]. 司马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05)
- [7]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 ——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比较研究[D]. 王云龙. 复旦大学, 2010(01)
- [8]2009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J]. 戴斌,何建民,马勇,陈军,赵焕焱. 饭店现代化, 2010(01)
- [9]危机·饭店业·子弹[J]. 王新胜. 饭店现代化, 2009(04)
- [10]2008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J]. 本刊编辑部. 饭店现代化,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