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力宁加丹参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黄柏学[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以陈四清老师临床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医案为研究对象,对陈四清老师临床诊治该病的临证经验及谴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陈四清老师辨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的“臌胀”诊治内容。方法:收集陈四清老师2014年05月—2020年12月期间临床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案,共计543诊次(47例),采用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和SPSS26.0数据挖掘系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进行录入,建立医案数据库,应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同时结合陈四清老师的临床诊疗经验,对医案中的症状、舌脉、病理因素及核心方药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1)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为:本课题收集的543诊次医案中,男性患者27例(共314诊次);女性患者20例(共229诊次);临床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有右胁隐痛(65.43%)、面黄(19.75%)、疲劳乏力(16.87%);舌质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舌质暗红(52.26%)、舌质淡红(24.69%)、舌质红(20.16%);舌苔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苔薄黄腻(26.75%);苔薄(20.16%);脉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细脉(89.30%)、弦脉(72.02%)。医案中所涉及的中药达218味,前10种高频使用的药物分别是:金钱草(98.77%)、郁金(98.77%)、垂盆草(76.54%)、黄连(74.49%)、炒海螵蛸(62.55%)、黛蛤散(53.50%)、蜣螂虫(53.50%)、鸡血藤(50.62%)、醋柴胡(47.33%)、黄芪(46.91%)。按药物治疗功效的不同分类前5种高频药物是:利湿退黄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2)运用关联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为:症状方面: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中以右胁隐痛症状为主导,其与便溏、面黄、寐差、疲劳乏力、腹胀如鼓关联度较高;舌苔方面: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舌象中以舌质暗红最为常见,其与苔薄、苔薄黄、苔薄黄腻、有裂纹置信度较高;脉象方面:肝硬化失代偿期脉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有细脉、弦脉,其中以细脉与弦脉的置信度、支持度较大;药物方面:金钱草、郁金、垂盆草、黄连这4味药的关联性最强;(3)运用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为:陈四清老师诊治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处方以陈四清老师自拟的凉血散瘀方、肝硬化肝郁脾虚方、肝硬化利水方为主。结论:(1)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肺、胃,后期可累及肾等;病理因素以湿热、痰热、瘀热、疫毒等为主;(2)基本病机为湿热内伏,肝失疏泄,横乘脾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3)基本治法以清热利湿法、凉血解毒法、利胆退黄法、活血消症法、化痰散结法、补益肝肾法为主;(4)核心处方以陈四清老师自拟的凉血散瘀方、肝硬化肝郁脾虚方、肝硬化利水方为主。
陈寅萤,王忠,南景一,王阶[2](2020)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仍然是威胁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性疾病(肝硬化、肝癌)的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长效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 ide analogue,NA]。尽管抗病毒药物在抑制HBV复制方面非常有效,但其治疗价格较高,有严格的适应症、易耐药、停药后易反复、疗程较长、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和更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取得了显着成效。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保肝降酶、调节免疫及抗肝脏纤维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药物副反应少,安全可靠。许多中药及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被逐渐确认,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因此,文章旨在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方法。
卓永祥[3](2020)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文献研究阐述了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第二部分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评价。第一部分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为检索库,对200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关于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文献进行检索,建立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探讨和分析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共66篇,涉及单味中药126味,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药物种类居前4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四类药物的累积频率占比80.23%。以聚类分析可以发现两种配伍规律:1.益气健脾配合疏肝理气药,少佐养血柔肝药,2.益气活血配合软坚散结药,少佐理气药;以关联规则可以发现常见药对为柴胡配白芍,柴胡配白术。结论: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常选用疏肝理气药、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与利水渗湿药,但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用药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二部分目的:阐述了“和”理论指导下疏肝健脾法确立的和合疏养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优势,并进一步观察和合疏养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为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为下一步开展中医药防治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和合疏养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LSM值、肝脏病理、APFI评分、FIB-4评分、肝纤4项、影像学积分、肝功能恢复、HBV-DNA转阴率、乙肝两对半、中医证候积分的不同。结果:1.在LSM值的改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第4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前随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各组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APRI与FIB-4评分上,APRI评分各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4评分各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比较上,治疗组各个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第36周时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肝纤4项的比较上,PCⅢ在第12周时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随访节点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肝纤4项各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影像学积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肝功能恢复水平以及复常率上,第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访节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各个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复常率在第12周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8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都已恢复正常;6.在HBV-DNA转阴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第12周随访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访节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在乙肝两对半的比较上,e抗原转阴率上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8.在中医证候评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前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9.在安全性指标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治疗组予以和合疏养方联合恩替卡韦及对照组单纯予以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突出,且安全可靠;2.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可以提早促进肝功能复常,具有一定抗炎保肝作用;3.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池晓玲教授运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杜燕[4](2020)在《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治规律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乙肝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对比中成药及自拟方用药的相同及不同之处,探讨近10年乙肝肝纤维化从辨证、选方、用药等整体思路是否有所变化,以此来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中肝纤维化中医诊治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主;手工检索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等相关资料为辅。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及治疗的相关文献,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运用系统中的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系统,分别得出中医证候种类、频次,中成药和自拟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药物出现频次高低、高频药对、性味、归经等数据,并导出形成Excel表格。对文献中涉及的药物按照《中药学》等相关书籍对其进行主要功效分类并统计。最后,对比中成药和自拟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分别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文涉及的证候种类为26种,频次共317次;包括正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瘀血阻络证、痰瘀互阻证、湿瘀阻络证、瘀热阻络证等。归属为7大类,分别为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脾肾两虚证。2.共录入以中成药为主方或基础方治疗的文献为232篇,包括: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涉及药物108种,累计频次2436次;频次前十的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冬虫夏草、三七、丹参、党参、桃仁、鳖甲、当归、黄芪、莪术、板蓝根。药物组合频次较高的为“党参、鳖甲”,“党参、当归”等18对,得到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新方3首。药物归经排名前四的为肝经、心经、脾经及肺经,药性以温性及寒性较多,五味中以苦味为首、甘味次之。药物功效主要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为主。3.录入以自拟方为主方的419篇,包括自拟抗纤软肝方、荣肝化瘀解毒丸、自拟土元溶纤散及排毒抗纤扶正汤等。涉及中药217种,总计频次4525次;频次前十的药物有丹参、黄芪、鳖甲、当归、柴胡、白术、甘草等中药,两者之间关系最紧密的药物有“丹参、黄芪”,“丹参、鳖甲”,“黄芪、鳖甲”等41对,得出新方16首。药物归经前四的为肝经、脾经、心经、胃经,四气、五味中频次最高的分别为寒性药及苦味药。涉及药物的功效主要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理气药。4.中成药与自拟方用药对比:二者高频药物相同的是丹参、当归、鳖甲、黄芪、桃仁,中成药中还包括冬虫夏草、三七、党参、莪术、板蓝根,自拟方包含柴胡、白术、郁金、甘草、赤芍。归经、五味、四气分布有显着差异性(P<0.01)。结论:1.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脾肾两虚证。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主要病理因素为血瘀、湿热、气滞。2.乙肝肝纤维化用药规律:本课题研究得出:(1)在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中成药以冬虫夏草、三七、丹参、党参、桃仁、鳖甲等为主。自拟方中以丹参、黄芪、鳖甲、当归等药物频次最高。(2)二者用药大部分归于肝,并与肺、脾、心等脏腑具有密切联系。(3)临床中中成药与自拟方均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常用甘味药与寒性药、温性药相结合。(4)对比近10年乙肝肝纤维化中成药与自拟方得出,在临床上各医家运用补气及滋阴、活血化瘀药物比例逐渐增加,而清热药比例减少。
黄宇[5](2018)在《恩替卡韦联合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肝宁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评价中药肝宁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尝试对其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和阐释,寻求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纤维化和降低肝硬化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90例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受试者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西医对照组(B组)和中医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受试者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口服,同时服用肝宁方;B对照组受试者只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口服,C对照组只给予服用肝宁方;三组受试者前期均给予保肝降酶药物治疗,疗程为6个月。采用量表方法分别对三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中医证候积分等进行评测,同时收集三组基本人口学资料,治疗前、治疗后生化指标(病毒学、肝功能和肝纤四项)、肝硬化发生率、安全系数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分析。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理状态评分改善情况比较:组内比较:三组受试者治疗后各项目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西医对照组和/或中医对照组改善心理状态效果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社会功能评分(SDSS总分)改善情况比较:组内比较:三组受试者治疗后SDSS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西医对照组和/或中医对照组改善SDSS总分效果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经X2检验,三组受试者愈显率(痊愈+显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41,P=0.001<0.05),且在三组受试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受试者中医症候疗效最明显。在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方面,组内比较:三组受试者治疗后各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西医对照组和/或中医对照组改善中医症候效果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肝组织纤维化分期(Ishak评分系统)有效率改善情况比较:在各主要生化指标方面:组内比较:三组受试者治疗后各主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西医对照组和/或中医对照组改善主要生化指标效果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疗效方面:经X2检验,三组受试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3,P=0.039<0.05),且在三组受试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受试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疗效最明显。5.B超分级有效率改善情况比较:经X2检验,三组受试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1,P=0.025<0.05),且在三组受试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受试者B超分级疗效最显着。6.FibroScan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三组受试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0.038<0.05),且在三组受试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受试者FibroScan疗效最明显。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整体疗效好、安全性可靠,可明显改善受试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延缓甚或阻滞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进程,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实现综合兼顾、辨证施治,为开发和应用全新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为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临床思路和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黄宇,邓鑫,梁健[6](2018)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尽管目前已有诸多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综述文章,但多是分别单纯的罗列出中医和西医各自的治疗进展,尚未有真正研究"中西医结合"者。而纯粹从药物角度出发,仅针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文章更是罕有。该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综述近十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将历年来各家各门的经验方法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最终得以把握其历史脉络,并预测其发展方向。传统经方联合有效抗病毒药物是当今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热点和重点,而中药单体联合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则是其中卓有成效的方法,无疑是今后抗乙肝肝纤维化的必然趋势。
程贤文[7](2017)在《“逍遥散加减”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瘀郁络证”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对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及抗病毒的疗效,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片联合“逍遥散加减方”,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片。中药每日一剂,每剂煎200ml,早晚两次分服;恩替卡韦片(博路定),每日0.5mg一次口服(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生产,规格0.5mg/片)。疗程为48周,对比LSM、FIB-4指数、肝纤维化四项,血清HBsAg含量、E抗原、HBV-DNA载量,ALT、C3、C4、IgG、CD19、CD3+4阳性T细胞(CD4)、CD3+8阳性T细胞(CD8)等情况。研究结果(1)生化、病毒血清、免疫学相关指标:治疗48周后比较,ALT:与基线比较,两组的ALT值均能得到显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疗程及疗效上更突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四项:与基线比较,两组纤维化四项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肝纤维四项的改善更明显(P<0.05)。HBsAg含量:与基线比较,两组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与对照组比较,48周治疗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高(P<0.05)。HBV-DNA载量:与基线比较,两组HBVDNA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结果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FIB-4:与基线比较,两组FIB-4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疗程及疗效上差异更明显(P<0.01)。CD4、CD8:与基线以及对照组比较,48周后治疗组血清CD4、CD8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与基线比较,48周后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3在48周后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组血清IgG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指标:LSM:与基线比较,48周后两组肝脏硬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48周后肝硬度改善更确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量化积分判定疗效:治疗4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结论(1)逍遥散加减治疗经ETV抗病毒的CHB患者对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改善、缓解作用。(2)“中西联合”治疗CHB患者抗肝纤维化疗效及抗病毒作用较单用抗病毒药治疗优越,更能改善CHB患者生活质量。(3)LSM、FIB-4值与HBsAg含量、HBV-DNA载量有一定的的科学正性相关性,可以从HBsAg含量、HBV-DNA载量间接预测肝纤维化程度。(4)CD4、CD8、C3、C4水平以及IgG反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CHB疾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中药可以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双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纤维化和抗病毒作用。(5)施**教授辨治慢乙肝肝纤维化的理、法、方、药特点:病因涵盖“邪毒、瘀、湿、滞、热”;病位涉及中下焦气分、血分;病机包括肝脾不调、湿瘀入络、络分气血不足;方药以逍遥散等为主随证治之。
马丽[8](2016)在《化瘀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化瘀软肝汤对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验证其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根据中医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符合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患者34例,均服用化瘀软肝汤,治疗时间为12周,治疗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凝血功能,肝脏超生及HBV-DNA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明显改善,(除胁下积块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治疗前后胸胁积块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2.治疗后患者的ALT、AST、TBIL、ALB水平较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3.治疗后PⅢNP.LN.H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Ⅳ-COL,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4.治疗前后PT、APTT、PT-%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比较治疗前后FIB,差异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5.治疗后经肝脏超生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脾长度均有改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6.治疗后HBV-DNA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P<0.01)。结论:化瘀软肝汤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肝脏功能、凝血功能、肝脏彩超,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病毒载量。
龚世梅,舒发明,冯全生[9](2016)在《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概述》文中提出回顾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单味中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复方中成药及针灸联合抗病毒疗法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熊文婧[10](2016)在《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以及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2.尝试将网状Meta分析(NMA)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采用NMA对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估并排序,为中成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试验注册:本研究方案发表于PROSPERO试验注册库(注册号CRD42016032641)。2.文献检索:系统检索了建库日期截至2015年8月31日前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文论文数据库中未发表的文献,对文章发表类型不加限制。3.纳入标准:纳入文献计量研究中文献数量前十位治疗慢性乙肝的国家医保药物中成药(即: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护肝片/胶囊、大黄(?)虫丸、双虎清肝颗粒、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滴丸、苦黄注射液、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片、肝苏颗粒)治疗CHB的随机对照试验。4.资料提取和分析: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试验的质量,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第八章)中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及标准对纳入试验的质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RevMan 5.3软件、WinBUGS 1.4.3软件及R 3.2.5软件gemtc、netmeta程序包等对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和探索性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及图形绘制,采用包含95%可信区间(CI)的比值比(OR)分析二分类结局,采用包含95%可信区间(CI)的均值差(MD)整合直接及间接比较证据,通过R软件gemtc程序包探索纳入研究的同质性,采用节点差分法探索其一致性。通过R软件gemtc程序包可对mtc模型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并计算各中成药疗法干预疗效排序概率。结果共检索到5,116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共计纳入58项随机对照试验,6,236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篇三臂RCT,1篇四臂RCT,所有试验均在中国实施,没有试验报告曾进行样本量计算。所有试验皆使用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无试验采用WHO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等CHB国际诊断标准,仅5项试验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纳入干预措施包括扶正化瘀胶囊/片、复方鳖甲软肝片、护肝片/胶囊、大黄(?)虫丸、双虎清肝颗粒、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滴丸、苦黄注射液、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片、肝苏颗粒等10种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对照组干预措施包括常规西医治疗、核苷类似物、干扰素及当飞利肝宁胶囊、消症益肝片、复方益肝灵片、护肝宁片、益肝灵片等中成药对照,没有试验采用安慰剂对照。结局报告: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生命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等结局。25项研究报告了TBIL水平,33项研究报告了ALT水平,28项研究报告了AST水平,11项研究报告了ALB水平,4项研究报告了γ-GT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A/G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TBIL复常率,5项研究报告了ALT复常率,3项研究报告了AST复常率,29项研究报告了HA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LN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PCⅢ水平,26项试验报告了Ⅳ-C水平,3项研究报告了HBV-DNA载量,17项试验报告了HBV-DNA阴转率,16项试验报告了HBeAg阴转率,7项研究报告了HBsAg阴转率,2项试验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21项试验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方法学质量:虽所有试验皆提及“随机分组”,但仅有7项试验提及随机数字表分组,但未提供随机实施细节以判断随机是否正确地实施。没有试验说明是否采用分配隐藏及分配隐藏的具体方法。仅1项研究提及采用“单盲”,但施盲对象及施盲情况不详。1项研究未说明不完整结局报告原因,1项研究报告无脱落失访,仅1项试验报告研究脱落失访数目及原因,没有研究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分析)。13项试验研究设计中提及的结局指标报告不全,且所有纳入研究均未获及提前发表的试验方案,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此外,没有研究报告采用样本量估算,6项研究未报告基线是否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中成药分别对照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干扰素及常规西医治疗对CHB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标志物指标方面均有一定疗效。由于其它结局指标研究数量不足,共线性不佳,无法构建证据网络,故仅对ALT水平结局采用网状Meta分析,并构建证据网络图。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亮甲菌素相对常规治疗MD:-101.30 [-147.23.06,-55.37]对照常规治疗在纳入研究中对CHB患者ALT水平改善排序最佳(70.55%),但因纳入研究数量仅有1项,研究结果无法确证。苦黄注射液相对常规治疗MD:-54.60[-85.72,-23.48]在国家医保目录各种中成药干预中对慢性乙型肝炎ALT水平疗效排序更高(27.21%);在国家医保目录各种中成药干预中对慢性乙型肝炎ALT水平疗效排序更高(27.21%);肝苏颗粒对照常规治疗其次MD:-44.54 [-67.48,-21.60],但大黄蛰虫丸MD:22.59[0.18,40.99]及复方丹参片/滴丸MD:10.11[-4.74,24.97]相对常规治疗对CHB患者ALT水平疗效较差。西药拉米夫定对照常规治疗MD:-54.54[-85.86,-23.22],及苦参碱对照MD:-37.04[-72.77,-1.31]亦对ALT水平有极佳疗效。各对照类型I2值<75%,模型异质性可接受。一致性检验中直接比较同间接比较证据存在一定差异,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良事件:仅2项研究提及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共21项研究报告非严重不良事件,其中6项研究提及受试者血尿常规、尿素氮、肌酐、心电图或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无异常,5项研究未报告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多数研究报告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呼吸道感染、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纳差、上腹部隐痛、腹胀、腹泻、血压增高、皮疹或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率最高的均为流感样症状(38.1%,69.0%)。结论虽纳入医保中成药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标志物水平有一定的疗效,且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中苦黄注射液对有效率提升疗效排序更高,但由于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对照类型差异较大,结局指标报告不完善,中成药治疗CHB的阳性结果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的结论。
二、强力宁加丹参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力宁加丹参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方法 |
2 现代医学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研究进展 |
2.1 肝硬化流行病学研究 |
2.2 肝硬化的形成 |
2.3 肝硬化的病情评估及预后 |
2.4 肝硬化的治疗 |
2.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二部分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的预处理 |
2.2 建立医案数据库 |
2.3 医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结果 |
4.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4.3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2 病理因素 |
3 病变部位 |
4 病理性质 |
5 治法方药 |
5.1 基础治法 |
5.2 核心药对 |
5.3. 核心方药分析 |
6 验案举隅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仍存在不足 |
3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优势 |
4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
4.1 常用药物包括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 |
4.2 多数临床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4.3 中成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用广泛 |
5 小结与展望 |
(3)“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乙肝肝纤维化中西医治疗进展及“和”理论简述 |
1.1 西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认识 |
1.1.1 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
1.1.2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
1.2 中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认识 |
1.2.1 中医病因病机 |
1.2.2 中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
1.2.3 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 |
1.3 “和”理论含义 |
1.3.1 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
1.3.2 和法在肝病中的运用 |
1.3.3 池晓玲教授运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
1.4 总结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文献来源 |
2.4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5 文献检索策略 |
2.6 数据预处理 |
2.7 统计分析 |
2.8 结果与分析 |
2.8.1 药物种类的选用频数分布规律 |
2.8.2 中药聚类分析结果 |
2.8.3 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律 |
2.8.4 讨论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随机方法 |
3.4 研究方案 |
3.4.1 研究对象 |
3.4.2 诊断标准 |
3.4.3 纳入标准 |
3.4.4 排除标准 |
3.4.5 治疗方案 |
3.4.6 观察指标 |
3.4.7 建立数据库与统计分析 |
3.4.8 技术路线图 |
3.5 研究结果 |
3.5.1 患者资料基线水平比较 |
3.5.2 患者疗效评价 |
3.6 讨论 |
3.6.1 和合疏养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优势 |
3.6.2 和合疏养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治规律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目的 |
2.资料来源 |
3.检索方法 |
4.乙肝肝纤维化诊断标准 |
5.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5.1 纳入标准 |
5.2 排除标准 |
6.数据收集整理及录入 |
7.数据的提取与统计 |
8.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
9.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候规律 |
2.中成药用药规律 |
2.1 药物频次统计 |
2.2 高频药对组合及关联规则 |
2.3 新方组合 |
2.4 中成药药物归经 |
2.5 中成药药物性味 |
2.6 主要功效统计 |
3.自拟方用药规律 |
3.1 药物频次统计 |
3.2 高频药对组合及关联规则 |
3.3 新方组合 |
3.4 自拟方药物归经 |
3.5 自拟方药物性味 |
3.6 主要功效统计 |
4.中成药与自拟方用药对比 |
4.1 高频药物对比 |
4.2 药物功效对比 |
4.3 药物性味、归经对比 |
讨论 |
1.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 |
1.1 血瘀证 |
1.2 肝郁脾虚证 |
1.3 肝胆湿热证 |
1.4 肝肾阴虚证 |
1.5 脾肾两虚证 |
1.6 气阴两虚证与气血亏虚证 |
2.乙肝肝纤维化用药规律分析 |
2.1 药物频次及药对分析 |
2.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
2.3 药物功效分析 |
2.4 新方分析 |
3.中成药与自拟方用药对比 |
3.1 用药总结 |
3.2 用药分析 |
4.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及局限性 |
结论 |
1.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 |
2.乙肝肝纤维化用药规律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中成药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药物统计 |
附表2:自拟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药物统计 |
文献综述 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
1.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病名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中医对肝纤维化证候的认识 |
3.中西医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
3.1 中医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
3.2 西医对肝纤维化的治疗 |
4.结语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科研成果 |
学术论文 |
科研课题 |
个人简历 |
一般情况 |
教育背景 |
取得证书 |
获奖情况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开题报告专家小组成员 |
2.中期考核组成员 |
3.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
(5)恩替卡韦联合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病例一般资料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表选择 |
3.2 分组方法 |
3.3 给药方法 |
3.4 测评方法 |
4 观察指标(所有检查均在本院检验科进行) |
4.1 病毒学及肝功能指标 |
4.2 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硬度值 |
4.3 肝硬化发生率、安全系数及不良反应 |
5 结果 |
5.1 病例一般资料 |
5.2 临床疗效评价 |
5.3 对肝硬化发生率、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
6 讨论 |
6.1 西医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和认识 |
6.2 恩替卡韦关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关依据 |
6.3 中医关于肝纤维化的研究和认识 |
6.4 肝宁方关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关依据 |
6.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关依据 |
7 恩替卡韦联合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
7.1 一般资料的分析 |
7.2 临床疗效分析 |
8 恩替卡韦联合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结论分析 |
9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可抗乙肝肝纤维化的中药剂型 |
1.1 单味中药 |
1.2 中药单体 |
1.3 中成药 |
1.4 中药复方 |
1.5 中药膏方 |
2 可抗乙肝肝纤维化的西药类型 |
2.1 抗病毒药 |
2.1.1 干扰素 |
2.1.2 核苷酸类似物 |
2.2 抗炎保肝药 |
2.2.1 降酶解毒药 |
2.2.2 保肝细胞药 |
2.2.3 抗氧化剂药 |
3 中西医结合药物抗乙肝肝纤维化的组合形式 |
3.1 中药联合抗病毒药治疗 |
3.2 中药联合抗炎保肝药治疗 |
4 小结 |
(7)“逍遥散加减”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瘀郁络证”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设计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及脱落病例 |
2. 研究方法 |
2.1 服用方法 |
2.2 疗程及检测指标 |
2.2.1 疗程及随访 |
2.2.2 检测指标 |
2.3 观察项目及方法 |
2.3.1 安全性指标 |
2.3.2 生物学指标 |
2.3.3 疗效性指标 |
2.4 不良事件观察和处理 |
2.5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一) 病例入选情况 |
(二)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治疗较 |
(三) 检验检查指标比较 |
(四) 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和面临的瓶颈 |
(二) 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特色和前景 |
(三) “中西联合”理念治疗慢乙肝的结果相关分析 |
(四) 小结与展望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化瘀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乙肝后肝硬化的认识 |
1.1 病名溯源 |
1.2 乙肝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 |
1.3 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乙肝后肝硬化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
2.3 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 |
2.4 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中医疗效分析 |
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4 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
5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比较 |
6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
7 治疗前后肝脏彩超比较 |
8 治疗前后HBV-DNA比较 |
9 疾病综合疗效分析 |
讨论 |
1. 谢晶日教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学术思想 |
1.1 脾虚是发病根本 |
1.2 瘀血是病理关键 |
1.3 提出了扶正化瘀软坚的治疗大法 |
2. 化瘀软肝汤的组方分析 |
2.1 药物组成 |
2.2 方解分析 |
2.3 单味药研究 |
3. 化瘀软肝汤的临床疗效评价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个人简历 |
(9)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2 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1 单味药联合西药治疗 |
3.2 中药单体联合西药治疗 |
3.3 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 |
3.4 复方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 |
3.5 针药合用 |
4 结语 |
(10)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情况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背景 |
2. 慢性乙型肝炎全球流行情况 |
3.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简介 |
4. 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西医治疗方法及其不足 |
5. 慢性乙肝的主要中医治疗方法 |
6. 中成药治疗慢乙肝的优势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网状Meta分析方法学研究及其在中医药评价中的应用 |
1. 背景 |
2. 网状Meta分析的定义及原理 |
3. 网状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4. 网状Meta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0. 试验方案 |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文献检索 |
3. 资料提取 |
4. 方法学质量评估 |
5.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研究概述 |
2. 方法学质量 |
3. 疗效评估 |
4. 不良事件 |
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PROSPERO注册库试验注册方案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强力宁加丹参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经验研究[D]. 黄柏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 陈寅萤,王忠,南景一,王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4)
- [3]“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D]. 卓永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治规律文献研究[D]. 杜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5]恩替卡韦联合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D]. 黄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 黄宇,邓鑫,梁健.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4)
- [7]“逍遥散加减”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瘀郁络证”临床疗效研究[D]. 程贤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1)
- [8]化瘀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马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研究概述[J]. 龚世梅,舒发明,冯全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9)
- [10]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网状Meta分析[D]. 熊文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代偿期肝硬化论文;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论文;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