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常住人口牙周病流行病学特征

深圳经济特区常住人口牙周病流行病学特征

一、深圳特区常住居民牙周疾病流行特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尤映彬,林滢宇[1](2020)在《深圳市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深圳市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MS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流塘和固戍社区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共4 716例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测定及问卷调查。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所推荐的MS诊断标准分析居民的MS的患病率,采用二分类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S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MS总患病率为35.2%(标化率为35.8%),其中男性为34.5%(标化率为34.2%),女性为35.7(标化率为37.0%),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年龄分组后发现,50岁之后的女性MS患病率迅速增高并高于男性。多因素分析表明女性、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吸烟、BMI是深圳市40岁及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40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等不良预后,促进居民的健康。

王凤[2](2017)在《边境地区疾控部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研究 ——以西双版纳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以后,SARS疫情被我国成功控制,国家重新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作出了重大调整、投入和部署,14年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设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西双版纳州也与全国同步,不断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培养,疾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攻坚克难,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稳定,未出现严重疫情。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西南边境,防控基础薄弱,防控形势严峻,与西双版纳接壤的缅甸、老挝、云南等国家传染病多发,缺乏天然屏障,西双版纳州需要接受传统传染病与新发传染病防控的重重挑战。本文以西双版纳州作为案例就边境地区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为继而做好边境地区疾控部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给出对策建议。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访谈法对本选题进行研究。文献分析法的应用一是总结了相关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在相关概念中,对传染病的相关概念、传染病防控发展概况、边境地区疾控部门作了概述。在理论概述中,对新公共管理的概念、政府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政府服务理论作了简单概述。以上这些是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在本章内还阐述了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疾控部门的角色定位。二是对国内外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实践进行学习和借鉴借鉴,主要对美国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经验与上海疾病防控部门能力建设实践,进行了介绍,供边境地区疾控部门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参考。实地访问调查的方法是对西双版纳州疾控中心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通过选题研究对西双版纳州疾控中心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现状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西双版纳州疾控中心防控工作基本情况、西双版纳州疾病防控面临的形势。在西双版纳州疾控中心疾病防控的应对情况中,分别就人力及设备部署、工作体制与流程、资金投入、工作细则这些方面进行了概叙。同时介绍了西双版纳州疾病防控基本情况和近三年来重大疫情防控情况。因而,本文认为当前西双版纳州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对疾控机构能力建设认识不到位;2、对疾控机构经费拨付不及时,项目经费使用滞后,投入不足;3、对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管理没有理顺;4、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并对这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做了原因分析。本文认为提升边境疾控部门传染病能力建设水平的建议,首先应先提高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思想认识,进而加大对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与监督,继而建设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服务体系标准,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最终达到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完善和全面提升,为我国卫生事业发挥应尽的责任。

李静[3](2017)在《珠海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分析珠海市居民慢性病流行现况,并与全国数据进行比较。探讨影响珠海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慢性病重点防治人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相关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至6月对珠海市7个区的具有珠海市户籍且年龄≥1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本次调查共发放3380份问卷,回收问卷3217份,有效问卷3205份,有效应答率为94.82%。使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AS9.2软件对数据进行基于复杂抽样的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Rao-Scott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珠海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整体慢性病患病率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人数计算为18.40%(中标率24.73%),男性为17.52%,女性为19.30%。按例数计算慢性病患病率为26.38%(中标率36.04%)。慢性病患病率排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高血压(9.67%)、冠心病(2.68%)、糖尿病(2.44%)、脑卒中(1.94%)和骨质增生(1.67%)。(2)检测诊断主要慢性病患病率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4.58%,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29%(中标率15.19%)、知晓率为68.81%、治疗率为54.29%、控制率为26.21%、治疗控制率为48.27%。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3.84%,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4.01%(中标率4.06%)、知晓率为68.44%、治疗率为58.51%、控制率为45.87%、治疗控制率为65.87%。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33%、6.85%、8.95%和16.59%。18岁及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3.48%(中标率3.46%),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7.05%(中标率6.96%),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79%(中标率8.92%),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6.66%(中标率16.79%)。(3)慢性病影响因素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70%,男性(39.17%)显着高于女性(3.90%);经常饮酒率为7.79%,男性(12.81%)显着高于女性(2.69%)。经常锻炼率为56.19%,从不锻炼率为30.13%。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中,日均食盐摄入量过多(>6g)者的比例为74.52%,日均食用油摄入量过多(>25g)者的比例为67.48%,日均蔬菜摄入量不足(<300g)者的比例为71.23%,日均水果摄入量不足(<300g)者的比例为77.04%,日均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不足(<200ml)者的比例为73.79%。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21.79%,肥胖率为4.31%。男性超重率(25.50%)显着高于女性(17.99%)。(4)高血压、糖尿病多因素分析与高血压患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加(以1544岁为参考,4559岁,OR=4.544;≥60岁,OR=13.229)、日均水果摄入不足(OR=1.386)、经常饮酒(OR=1.686)、超重(OR=1.157)和肥胖(OR=7.712),独立保护因素有高文化水平(以没上过学为参考,小学,OR=0.498;初中,OR=0.466;高中/中专,OR=0.400;大专及以上,OR=0.384)。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加(以1544岁为参考,4559岁,OR=4.312;≥60岁,OR=10.386)、高收入水平(以<1000元为参考,10001999元,OR=2.233;20002999元,OR=2.623;30004999元,OR=2.272)、超重(OR=2.193)和肥胖(OR=3.783)。结论:(1)珠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偏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大部分省市,需重点加强防控。(2)珠海市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较低,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2015年“两病”患病率较2007年均有所下降,“两病”知晓率、治疗控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治疗率较低。(3)全市居民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较普遍,女性现在吸烟率和经常饮酒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膳食结构不合理,油盐摄入超标比例偏高,7成左右居民油盐日均摄入量过多,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的日均摄入量不足的比例均超过7成。但珠海市居民体育锻炼情况较好,经常锻炼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率和肥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年龄增加、日均水果摄入不足、经常饮酒、超重和肥胖是珠海市居民患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文化水平是独立保护因素。年龄增加、高收入水平、超重和肥胖是珠海市居民患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完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及监测。重视高血压、糖尿病防控工作,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加强对居民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慢性病知晓率。

王琴[4](2016)在《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问题。关于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和发展方向,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行政区划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影响着区域内资源要素的配置和流动等;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行政区划的调整提出必然的刚性需求,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目前,湖南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其中采取了许多行政区划手段,因此,需要明确行政区划手段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发挥行政区划推进城镇化的优点,规避其缺点,从而更好地指导现行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变革,推动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在梳理以往城镇化发展和行政区划手段应用的基础上,指出湖南省行政区划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以国家结构形式理论、层次与幅度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和城乡一体化理论为基础,本文指出目前湖南省行政区划阻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具体表现在:省区范围内特大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不足、中心城市增长极效应差、中小城镇城镇体系不完善并发育缓慢、行政区划调整进程缓慢、行政区划调整不规范,等等。而究其根本,可知行政区划调整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法律规范不足、行政体制的制约、经济发展较慢、部分地区的地域文化及社会心理影响等是制约当前湖南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借鉴国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区在城镇化中行政区划调整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湖南省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明晰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下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意愿和利益满足为调整依据。其次,加强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顶层设计。强化行政区划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注意调整中社会心理影响,以渐进和理性的方式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再次,合理选择行政区划调整路径。发挥湘江新区的增长引擎作用、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群城市带、合理培育中小城镇体系发育、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优化市管县体制作用。

庄润森[5](2014)在《城市公众健康素养快速评估与短信干预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我国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呈不断上升趋势,己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提升公众健康理念和健康素养水平、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技能、转变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是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必要举措。健康素养己成为多个国家衡量公众健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开展健康素养研究较早,目前其内涵及评估研究亦比较成熟,已有12个健康素养模型、17个不同的健康素养概念、35种不同的健康素养评估方法。国外常用的评估工具主要有成人功能性健康素养测试(TOFHLA)、成人医学素养快速评估(REALM)和最新Newest Vital Sign测量工具(NVS),其中REALM、NVS因评估时间较短备受使用者欢迎。我国于2005年引入健康素养概念,2008年开展全国首次调查共79个条目,2012年的评估增至103项,所用评估时间超过20分钟。我国各地区开展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多以国家问卷为参考,评估内容也较多,费时、费力。国内应借鉴国外的健康素养快速评估思路,结合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工作实际,研发适合我国实情的健康素养快速评估工具。科学的评估是为开展有效干预的重要前提,是选取适宜干预技术的主要依据。立足于城市公众健康管理,探索适宜全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新媒体,短信有着受众面广、查看率高、管理灵活、成本较低、针对性强、再传播性好等特点,已在国内外被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肾病等特殊人群的干预,用短信形式针对城市公众开展大规模的教育与干预尚未有相关报道。低健康素养与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疾病诊断延迟、对医疗状况和治疗理解不够、自我健康管理技能差不足、健康状况差、死亡率高有关,因此,立足于城市健康管理层面,将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和健康状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健康素养快速评估,寻求切实有效的干预方法,对公众实施健康素养干预,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拟探索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公众健康素养快速评估与短信干预系统,将公众健康素养评估与其强化干预行为结合起来,将公众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联动起来,最终达到促进公众提升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目的,为深化和完善城市公众健康素养教育干预以及实施公众健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应用文献检索法、专题小组研讨、德尔菲法、现场横断面调查法、准实验研究等方法。首先利用文献检索法对健康素养、健康管理以及健康状况的内涵、评估以及关联等状况进行课题背景研究,掌握国内外的进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深圳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同时为下一步进行健康素养新内涵研究提供依据。接着通过研究以入户调查方式所收集的深圳公众健康素养横断面调查数据(按照分阶段抽样方法调查了深圳32个社区6413位居民,问卷有效率为98.66%),深入分析公众健康素养、健康管理以及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实际有效的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提供现实性依据。然后采用跨学科研究提出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健康素养新内涵、新模型,并以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为主,咨询24位来自高校、医院、卫生行政、健康教育、疾控等机构的专家,在结合深圳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构建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开展准实验研究,将原有的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愿意参与短信干预的2863人实施短信干预,开展终期调查共回收干预组和对照组640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9.22%),利用新构建的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进行评估,验证短信干预对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有效性。本研究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层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使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1、利用原健康素养评估系统和健康素养标准评估深圳公众的健康素养现状,为构建快速评估系统提供依据(1)深圳公众健康素养水平不高。深圳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6.28%,总体健康知识素养水平为59.86%、健康行为素养水平为66.94%、健康素养技能水平为59.3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组(OR=1.09)、性别(OR=1.79)、户籍(OR=0.67)、文化程度(OR=1.76)、家庭人口(OR=0.75)、健康管理(OR=1.67)等是深圳公众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2)深圳公众健康意识不高。深圳公众只有30.91%的居民评价生活和行为方式因素是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远低于与WHO发布值60%,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8.36,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深圳户籍(OR=1.23)、文化程度高(OR=1.23)、个人收入高(OR=1.12)、不吸烟(OR=1.16)、每年体检1次(OR=1.25)、每周锻炼2-3次以上(OR=1.25)、自我健康评价状况好(OR=1.18)、没有两周患病情况(OR=0.83)是正向影响因素,其评价生活和行为方式因素影响健康的比例偏高,而其他婚姻状况(离异和丧偶)(OR=0.78)、医疗花费高(OR=0.96)是负向影响因素。(3)深圳公众自我健康管理比例不高。深圳公众仅有29.47%的居民进行了基本的自我健康管理。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OR=1.22)、性别(OR=1.20)、文化程度高(OR=1.24)、个人月收入高(OR=1.07)、家庭人口数多(OR=1.23)、深圳户籍(OR=)1.13、患有慢性病(OR=)1.22是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深圳公众不同健康管理状况总健康素养(χ2=92.0,P<0.001)、健康知识(χ2=30.98,P<0.001)、健康行为素养比例(χ2=116.98,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有健康管理的公众总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素养比例相对较高。(4)深圳公众自我健康评价况有待改善。深圳公众仅有62.42%的自我健康评价好。自我健康评价状况好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组(OR=0.75)、性别(OR=0.70)、婚姻(OR=0.87)、个人收入(OR=1.19)、饭前便后洗手(OR=1.25)、每天刷牙(OR=1.10)、每天睡眠7-8小时(OR=1.10)、按处方购买抗生素服用(OR=1.36)、很少有压力(OR=1.58)。(5)深圳公众的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住院等健康状况均与健康行为素养等存在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是年龄(OR=0.81)、户籍(OR=1.41)、婚姻(OR=0.83)、文化程度(OR=0.92)、个人收入(OR=1.19)、家庭人口数(OR=0.93)、不吸烟(OR=1.34)、每天刷牙(OR=1.16)、每天睡眠7-8小时(OR=1.23)、按处方购买抗生素服用(OR=1.35)、每年1次体检(OR=1.21)、很少有压力(OR=1.48);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为年龄(OR=0.49)、户籍(OR=1.39)、个人收入(OR=1.17)、家庭人口数(OR=0.95)、不饮酒(OR=0.81)、经常开窗通风(OR=0.80)、每天刷牙(OR=1.39)、每天睡眠7-8小时(OR=1.14)、按处方购买抗生素服用(OR=1.26)、每年1次体检(OR=0.84)、很少有压力(OR=1.56);住院的影响因素是性别(OR=0.61)、户籍(OR=1.36)、婚姻(OR=0.64)、文化程度(OR=1.15)、家庭人口数(OR=0.92)、不吸烟(OR=1.66)、饭前便后洗手(OR=1.40)、按处方购买抗生素服用(OR=1.34)、很少有压力(OR=1.24)。2、健康素养新模型和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指标体系构建(1)健康素养新模型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深圳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本研究提出了健康素养新内涵:“一种获取健康知识信息,并用于优化自我健康管理,促进和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与健康技能水平,从而达到改善健康状况的能力和过程”,并提出狭义的三维度“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模型”和广义的四维度“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健康水平”模型。为便于个体和群体健康素养水平的确定,本研究参照国外TOFHLA的健康素养界定标准,使用总分的60%和75%作为截位值将健康素养水平分成低健康素养、高健康素养和边际健康素养三个层面。(2)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构建根据系统性、简明性、灵敏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本研究利用德尔菲法,结合分层聚类分析和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状况构建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参与咨询的24位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7,两次咨询的积极系数为100%,协调系数Kendall’sW为0.41,专家提供的意见可靠、可信。根据咨询结果和分层聚类分析以及基于各层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等实际依据,确定三维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的核心评价指标包括20项,其中包括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各8项、技能素养4项,权重分别为40%、40%和20%;四维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的核心评价指标包括20项,其中包括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各7项、技能素养4项、健康水平2项,权重分别为35%、35%、20%和10%。三维度和四维度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与原健康素养评估系统的关联效度分别为0.89和0.86,三维度和四维度系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其具有较好的适配度,GFI、AGFI、NFI、IFI、TLI和CFI的值都接近0.9。(3)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平均评估时间5.9分钟,比原评估系统13.2分钟快7.3分钟。3、利用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对短信干预效果进行评估(1)健康素养水平变化经过一年时间的短信干预,短信平台共针对干预组2863名对象人均发布60条,共160250条健康短信,干预组人群三维度健康素养均值干预后为64.67分,高于干预前的63.11分(t=24.95,P<0.001)四维度健康素养均值干预后为67.76分,高于干预前的66.42分(t=34.65,P<0.001)。三维度和四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1.56和1.34。(2)自我健康管理与健康状况的变化干预组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比例增加7.76%、慢性病患病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慢性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45,P<0.001)。短信干预对干预组的边际健康素养和高健康素养人群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干预组边际健康素养人群自我健康管理的比例上升比例为10.92%,慢性病患病率由干预前的15.76%下降到干预后的12.39%;高健康素养人群自我健康评价好的比例由24.98%上升到31.16%,慢性病患病率由16.02%下降到9.49%;反之,低健康素养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由干预前的14.32%上升到18.32%。(3)短信干预提升三维度和四维度健康素养水平每元的人均成本效果分别为0.54和0.38。结论:1、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深入开展健康素养研究意义重大。深圳公众健康素养水平不高,按照国内现有的评价标准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计算仅为6.28%,其健康素养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与健康管理及健康状况都存在一定的关系。2、健康素养新内涵和模型具有较好的创新价值,代表了国际健康素养内涵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所提出狭义的三维度“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模型”和广义的四维度“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健康水平”模型,尤其是广义的模型将健康水平融入之中,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更利于现实工作的指导。3、健康素养快评评估系统具有一定实用性和稳定性,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构建的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平均评估时间5.9分钟,比原评估系统13.2分钟快7.3分钟,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简单易行,在国内首次提出以60分和75分作为截值位点划分成低健康素养、边际健康素养和高健康素养三个水平,使用简捷、方便。4、健康短信干预是较好的公众健康素养干预手段,具有一定的经济实用价值。利用短信方式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干预,公众三维度和四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1.56和1.34,产生一定的干预效果。短信干预提升健康素养的每元人均成本效果为0.54和0.38,这充分说明利用短信对城市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可行、经济、有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崔竹[6](2008)在《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基本形成,房地产作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趋显着。然而,在房地产市场日益完善的过程中,住房价格也出现了非理性迅速上涨,形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住房问题。2000年后,我国商品住房价格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房价涨幅达到历史最高峰,其中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涨幅突破两位数,分别上涨14.4%和15.2%。2007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增幅比2006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仍有12%的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300多万户家庭居住在危旧的住房中,150万户家庭缺房或居住拥挤。如何解决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房地产业调控措施。但是,房价并没有如期下降,反而在巨大的供求矛盾中闪电式下降之后出现大幅反弹。原因很简单,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住房供应紧张,住房价格高涨是必然结果。因此,不断建设和完善与住房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制度就成为解决住房供需矛盾和价格上涨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居住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住房问题的实际出发,揭示住房问题产生的根源,论证住房分类供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回顾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提出住房分类供应体系的设计原则、供应框架、制度保障和监管与调控模式。第一部分,基本原理。从我国住房问题的表象出发,分析住房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政府对住房干预的必要性。从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两个方面论述了住房分类供应体制是政府干预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对住房分类供应的内涵、划分依据和供应措施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国际比较分析。对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住房分类供应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有益的经验。第三部分,实证分析。回顾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住房供应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第四部分,规范分析。确定我国住房分类供应制度的设计原则,提出以人为本的“三层次”住房供应模式,并在保障机制建设、分类监管与调控机制方面提出设想。本文在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方面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首先,从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两个方面,深入论证了住房分类供应的必要性。住房分类供应制度作为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其保障作用的发挥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包括住房的双重特性理论、住房社会保障理论、福利国家理论、住房公平分配理论和住房市场“过滤”理论等。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今天,住房分类供应制度也是我国政府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其次,提出以人为本的“三层次”住房供应模式。所谓“以人为本”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就是要以人的现实住房需要为出发点,同时兼顾长远住房需求来设计住房供应体系,使每一社会阶层的居民都有合理的住房获取途径,而不是让人被动地适应住房制度的变化,甚至被排斥在合理的住房获取途径之外。所谓“三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就是要根据收入水平和住房条件的不同,将城镇居民划分成高、中、低三个住房需求层次,针对不同的住房需求层次提供不同类型的住房。高收入阶层依靠市场来满足其住房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住房信贷、规范住房税费等方式保障其住房需求的顺利实现;中等收入阶层主要通过市场途径满足住房需求,辅以政府的“两限房”、住房公积金、住房税费优惠等扶持措施来提高其住房需求的满足程度;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主要依靠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来解决,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房补贴等方式保障其基本的居住权利。最后,提出我国房地产业分类监管与调控模式。政府——肩负着引导和保持住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职责。履行这一职责靠的不是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而是政府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市场的科学监管和调控。针对我国房地产业分类改革模式,本文提出对两类房地产市场分别进行监管与调控,即:在对市场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对商业房地产和非商业房地产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对商品住房和保障住房实施分类监管与调控。此外,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测度、住房保障标准的确定、各种住房保障方式的效果评价、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信用档案的管理等问题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郭洪菊,文献英,屠莲萍[7](2008)在《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牙周疾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牙周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6年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及幼儿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资料,分析中小学生的牙周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牙周疾病患病率30.2%。牙结石检出率30.1%,牙结石检出区段数占患病区段的86.1%。男生患病率为32.5%;女生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年龄增长牙周疾病患病率升高(P﹤0.001)。牙周疾病与性别及年龄有关。[结论]牙周疾病的防治需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马德峰[8](2008)在《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加以哲学反思。本文选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切入点,对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深入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细碎工作,而且更是为穿透这些指标体系的表面而直达指标体系背后理论观念的轴心,批判地研究各种现代化观念和理解何以以及如何转变为这些指标体系。通常,指标体系是目标与尺度的具体展开,我们提出或选择某一类型的指标体系,往往就在实践层面上认同了一种现代化解释,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发展理念。从发展观的演变历程来看,在新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创建的理论依据,只能是以新型现代性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在地汲取了当代全球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科学地解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如何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理念和社会进步之魂。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变革,在本质上就是对经典现代性的深刻变革,是对中国现代性的重新追问和重新书写,从而形成一整套关于当代中国新型现代性、新型现代化的概念和基本观点。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视域,把握中国新型现代性和新型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选择一个先导和示范区域加以系统研究,通过先导和示范区域的分析进而把握整体本质和内在结构。而江苏省历来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导区域,分析江苏省的现代化实践进程及其理论掘进无疑具有典范意义。整个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叙事。在对经典现代性、后现代性、反思现代性思想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型现代性和现代化思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以此作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指导理论。二是现代化理论的江苏实践。江苏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高速发展进程,一方面为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进而在实践层面要求江苏省政府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长期规划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另一方面,江苏省的率先发展必然“率先遇坎”,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上不断暴露出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弊端,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反思和总结,并通过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指标目标值的科学制定来予以纠正和修偏。三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谱系分析与文献支持。在梳理国内外已有(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指标体系背后的基本理念,吸取合适的指标要项及其赋值范围。四是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与指标解释。将上述理论基础、现实实践、文献支持三个要素进行交汇,构建出符合江苏区域发展要求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具体指标进行详细解释,并给出合理的赋值。由此,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尝试性创建,实现了发展理念与客观指标之间的融汇,希望研究成果能对江苏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所启迪。

林少杰[9](2006)在《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3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3 027例,占全区病例数的58.82%。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聚集性。患者年龄主要为1560岁,职业以种养、打石、烧砖、建筑为主。暴发流行主要与存在传疟媒介,外来民工居住场所蚊虫孳生地多,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结论:流动人口是引发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的主要原因。

古锦泰,张健波[10](2004)在《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 ,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 1993~ 2 0 0 3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0年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 3 0 2 7例 ,占全区病例数的 5 8.82 %。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聚集性。患者年龄主要为 15~ 60岁 ,职业以种养、打石、烧砖、建筑为主。爆发流行与存在传疟媒介、外来民工居住场所蚊虫孳生地多、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 结论 流动人口是引发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的主要原因。

二、深圳特区常住居民牙周疾病流行特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特区常住居民牙周疾病流行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体格检查
        1.2.3 生化检查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 MS的患病情况比较
        2.1.1 不同性别间MS相关组份的比较
        2.1.2 不同年龄组
    2.3 MS的患病情况及不同组分的MS患病率比较
        2.3.1 不同性别间MS及各组分患病率4 716例调查
        2.3.2 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组间MS及各组分患病率
    2.4 MS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2)边境地区疾控部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研究 ——以西双版纳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传染病相关概念
        二、传染病防控发展概况
        三、疾控部门概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政府治理理论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四、政府服务理论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疾控部门角色定位
        一、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提高疾控部门传染病防控能力的现实诉求
        二、服务于民是疾控部门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章 西双版纳州疾控机构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现状
    第一节 防控工作基本情况
        一、西双版纳州基本情况
        二、西双版纳州近三年来传染病疫情概况
    第二节 疾病防控面临形势
        一、防控地理条件复杂
        二、人员流动复杂
        三、疾病状况复杂
        四、境外传染病输入风险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五、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足
    第三节 疾病防控能力建设情况
        一、疾控机构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的相关标准
        二、工作体制与流程
        三、资金投入
    第四节 重点传染病防控情况及经验介绍
        一、鼠疫
        二、霍乱
        三、艾滋病/性病
        四、登革热/寨卡病毒病
        五、肺结核
        六、脊髓灰质炎
第三章 西双版纳疾控部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对疾控机构能力建设认识不到位
        一、政府层面
        二、疾控部门
        三、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对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投入不足
        一、人员编制不足
        二、经费投入不足
    第三节 对疾控机构能力建设管理没有理顺
        一、工作流程需要完善
        二、疾病防控联动机制存在问题
    第四节 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
        一、《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功能建设不完善
        二、各项保障政策和措施滞后
    第五节 对外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中老边境疟疾/登革热联防联控项目
        二、中老边境艾滋病联防联控项目
        三、中缅边境防控工作
第四章 国内外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实践及借鉴
    第一节 美国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经验借鉴
        一、美国疾控中心介绍
        二、美国疾控中心疾病防控经验
    第二节 上海疾病防控部门能力建设实践
        一、上海市疾病防控部门重大活动应急经验介绍
        二、上海市疾控部门对外交流合作经验介绍
第五章 提升边境疾控部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水平建议
    第一节 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思想认识
        一、政府层面
        二、疾控机构
        三、宣传教育
    第二节 增加传染病防控部门投入
        一、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二、加大对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与监督
    第三节 建设传染病防控能力服务体系标准
        一、专业人才合规管理
        二、基层宣传工作监督落实
        三、强化科研能力提高
        四、国家和省级疾控部门加强业务指导
        五、建立完善疾病防控联动机制
    第四节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加大传染病监测检测与服务监管力度
        二、落实多部门责任与合作
        三、加强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工作规制体系
    第五节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一、积极履行国际卫生条例,共同应对疾病防控
        二、加强边境合作,联合应对传染病疾病威胁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珠海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样本量估算
    1.3. 抽样方法
    1.4. 调查内容
    1.5. 分析指标相关定义及标准
        1.5.1. 高血压及其控制
        1.5.2. 糖尿病及其控制
        1.5.3.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1.5.4. 超重肥胖标准
        1.5.5. 吸烟
        1.5.6. 饮酒
        1.5.7. 身体锻炼
        1.5.8. 膳食摄入
    1.6. 数据分析方法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1. 样本情况
        2.1.2. 性别年龄分布
        2.1.3. 民族分布
        2.1.4. 文化程度
        2.1.5. 职业分布
        2.1.6. 婚姻状况
        2.1.7. 经济状况
    2.2. 体格检查结果
        2.2.1. 体格发育
        2.2.2. 生化指标
    2.3. 慢性病患病率及管理
        2.3.1. 自我报告慢性病患病率
        2.3.2. 检测诊断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管理
    2.4. 慢性病影响因素
        2.4.1. 吸烟
        2.4.2. 饮酒
        2.4.3. 身体锻炼
        2.4.4. 食盐摄入
        2.4.5. 食用油摄入
        2.4.6. 食物摄入
        2.4.7. 超重与肥胖
    2.5. 主要慢性病多因素分析
        2.5.1. 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2.5.2. 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慢性病患病特征
        3.1.1. 自我报告慢性病患病特征
        3.1.2. 高血压患病特征及管理现状
        3.1.3. 糖尿病患病特征及管理现状
        3.1.4. 血脂异常患病特征
    3.2. 慢性病影响因素
        3.2.1. 吸烟
        3.2.2. 饮酒
        3.2.3. 身体锻炼
        3.2.4. 食盐摄入
        3.2.5. 食用油摄入
        3.2.6. 食物摄入
        3.2.7. 超重与肥胖
    3.3. 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多因素分析
        3.3.1. 高血压
        3.3.2. 糖尿病
4. 结论
5. 建议
    5.1. 完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加强慢性病管理及监测
    5.2.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防控工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3. 加强对居民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有效干预,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5.4.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5.5. 互联网与健康产业融合,应用慢性病健康管理创新模式
6. 创新点与局限性
    6.1. 创新点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活动情况
致谢

(4)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1.2 行政区划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2.1.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
    2.2 行政区划调整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理论
        2.2.1 国家结构形式理论
        2.2.2 管理层级与幅度理论
        2.2.3 区域增长极理论
        2.2.4 城乡一体化理论
    2.3 行政区划调整与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
        2.3.1 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3.2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型政区建设的关系
        2.3.3 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内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关系
        2.3.4 行政区划调整与市民文化及意识培育的关系
第3章 现行行政区划阻碍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3.1 湖南现行行政区划概况
    3.2 湖南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3.3 湖南现行行政区划阻碍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具体表现
        3.3.1 省区范围内特大型城市缺乏全国影响力
        3.3.2 地区中心城市缺乏区域增长极
        3.3.3 中小城镇体系欠完善
        3.3.4 乡镇区划调整进程缓慢
        3.3.5 不顾客观条件强行调整行政区划产生负面作用
    3.4 湖南现行行政区划阻碍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原因
        3.4.1 行政区划调整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3.4.2 行政区划调整法律规范不完善
        3.4.3 受旧有行政制度的历史路径影响
        3.4.4 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制约了城镇型建制的培育和设立
        3.4.5 区域文化及社会心理的阻碍
第4章 其他省份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经验借鉴
    4.1 外省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城新型镇化的主要实践
        4.1.1 浙江省稳步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
        4.1.2 江苏省撤县设区和撤乡并镇推进城镇化进程
        4.1.3 安徽省规划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促进城镇网络体系建立
    4.2 外省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经验启示
        4.2.1 坚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为行政区划调整创造条件
        4.2.2 要根据地方发展特点理性选择行政区划调整和改革方式
        4.2.3 以科学合法合理的方式渐进地调整行政区划
        4.2.4 发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作用
        4.2.5 通过构建层次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
第5章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行政区划适当调整的路径选择
    5.1 明晰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下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思想
        5.1.1 以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为本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5.1.2 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
        5.1.3 以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配套行政区划调整
    5.2 加强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顶层设计
        5.2.1 遵循行政区划调整原则提高科学合理性及有效性
        5.2.2 完善法律规范使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5.2.3 以理性渐进方式制定规划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和改革
        5.2.4 夯实行政区划改革的社会心理基础
    5.3 推动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下行政区划调整的具体路径
        5.3.1 推动湘江新区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增长引擎
        5.3.2 依托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群
        5.3.3 乡镇行政区划改革促进中小城镇体系发育
        5.3.4 稳步推动省管县体制改革促进县改市
        5.3.5 优化市管县体制合理调整部分市管县范围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城市公众健康素养快速评估与短信干预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研究
    第一节 健康素养有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有关概念
        二、健康素养评估研究现状
        三、健康素养干预现状研究
    第二节 健康管理有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有关概念
        二、自我健康管理现状研究
        三、健康管理评估现状研究
    第三节 健康素养与自我健康管理研究相结合的意义
        一、健康素养研究的意义
        二、自我健康管理研究的意义
        三、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研究结合的意义
        四、利用短信开展健康素养干预的意义
        五、本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法
        二、专题小组讨论
        三、专家咨询法(Delphi法)
        四、社区干预准实验研究
        五、现场横断面调查法
        六、跨学科研究方法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六节 主要创新点
        一、理论构建有所创新
        二、研究视点有所创新
        三、研究方法有所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健康素养快速评估建立的实际依据——深圳公众健康素养、自我健康管理、健康状况现况分析
    第一节 深圳公众健康素养现况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深圳公众自我健康评价影响因素状况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节 深圳公众自我健康管理现况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四节 深圳公众健康状况与健康素养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的构建
    第一节 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一、系统论的定义
        二、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
        三、构建的主要原则
    第二节 健康素养的新内涵
        一、健康素养的内涵和概念
        二、健康素养快速评估内容的确定
        三、健康素养评估标准的界定
    第三节 构建方法与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的应用
    第一节 健康短信平台系统的构建
        一、短信平台
        二、短信平台系统构成
        三、健康短信平台系统的管理
    第二节 健康短信平台系统干预效果评价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6)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可能的创新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住房分类供应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住房问题与政府干预
        一、住房问题的表象
        二、住房问题的原因和实质
        三、政府的干预
    第二节 住房分类供应的内涵
        一、住房分类供应的概念
        二、住房分类供应的划分依据
        三、住房分类供应的基本措施
    第三节 住房分类供应的理论依据
        一、住房的双重特性理论
        二、住房社会保障理论
        三、福利国家理论
        四、住房公平分配理论
        五、住房市场“过滤”理论
    第四节 住房分类供应的现实基础
        一、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需要
        二、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需要
        三、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二章 国际住房分类供应制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发达国家或地区住房政策的演进和分类
        一、发达国家或地区住房政策的演进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住房政策的分类
    第二节 美国的住房分类供应政策
        一、美国住房分类供应政策的内容
        二、美国住房分类供应政策的特点
    第三节 日本的住房分类供应政策
        一、日本的住房分类供应政策的内容
        二、日本住房分类供应政策的特点
    第四节 新加坡的住房分类供应政策
        一、新加坡住房分类供应体系的内容
        二、新加坡住房分类供应体系的特点
    第五节 香港的住房分类供应政策
        一、香港住房分类供应政策的内容
        二、香港住房分类供应政策的特点
    第六节 发达国家或地区住房分类供应政策的启示
        一、住房发展阶段影响住房政策的选择
        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限干预政策
        三、住房供应层次性和手段多元化
        四、完善的收入监管和信用评级制度
        五、住房政策有法可依
        六、实施机构体系健全
第三章 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演进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制度(1978 年以前)
        二、住房制度改革初步实施阶段(1978-1990 年)
        三、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阶段(1991-1997 年)
        四、住房制度改革深化发展阶段(1998-至今)
    第二节 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制的现状
        一、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二、住房市场机制初步确立
        三、住房保障体系初具规模
        四、住房市场监管手段逐步建立
    第三节 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业功能错位
        二、住房市场化、私有化过度
        三、住房分类供给体系建设不力
        四、住房保障法律体系不完善
    第四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阶段性进展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进展
        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进展
        三、廉租房制度的进展
第四章 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体制的规范分析
    第一节 住房分类供应制度的设计原则
        一、坚持住房供应的市场导向
        二、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
        三、总体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四、分阶段的渐进式改革路径
    第二节 住房分类供应体系
        一、以人为本的“三层次”供应框架
        二、收入层次的划分
        三、高收入居民的住房供应
        四、中等收入居民的住房供应
        五、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应
    第三节 住房分类供应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
        二、以预算为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方式
        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拓宽房源渠道
        四、建立严格的管理运行制度
        五、住房保障亟须纳入法制化管理
    第四节 住房分类监管与调控机制
        一、土地监管与调控
        二、财税监管与调控
        三、金融监管与调控
参考文献
后记

(8)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叙事:分析与选择
    一、马克思的现代性基本思想
    二、经典现代性与片面发展观
    三、后现代性思想及其发展观
    四、反思现代性(第二次现代性)及其发展观
    五、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型现代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
第二章 现代化理论的“江苏实践”:经验与问题
    一、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二、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存在问题
    三、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在要求
第三章 现代化指标体系:谱系分析与文献支持
    一、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二、国内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三、国内已有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评价
第四章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与指标解释
    一、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
    二、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
    三、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框架说明
    四、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指标解释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后记

(10)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
        1.2.2 疟疾病例检测
    2.3 病例分类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发病情况
        2.1.2 时间分布
        2.1.3 地区分布
        2.1.4 人群类型与职业分布
    2.2 流行因素
        2.2.1 自然因素
        2.2.2 社会因素
3 防疟措施
    3.1 组织措施
    3.2 技术措施
4 讨论

四、深圳特区常住居民牙周疾病流行特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J]. 尤映彬,林滢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09)
  • [2]边境地区疾控部门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研究 ——以西双版纳州为例[D]. 王凤. 云南财经大学, 2017(04)
  • [3]珠海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李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4]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D]. 王琴. 湖南大学, 2016(03)
  • [5]城市公众健康素养快速评估与短信干预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庄润森.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1)
  • [6]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D]. 崔竹. 中共中央党校, 2008(09)
  • [7]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牙周疾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郭洪菊,文献英,屠莲萍. 现代预防医学, 2008(07)
  • [8]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探索[D]. 马德峰. 苏州大学, 2008(04)
  • [9]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 林少杰. 现代预防医学, 2006(03)
  • [10]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 古锦泰,张健波. 中国热带医学, 2004(05)

标签:;  ;  ;  ;  ;  

深圳经济特区常住人口牙周病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