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论文文献综述)
曹伟倩[1](2021)在《三种睫状体功能减弱性手术降眼压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因素,是一组进行性视神经疾病,常常表现为视乳头结构改变和视野缺损。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具有不可逆性,难治性青光眼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不确定,疾病带来的疼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常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本文比较了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冻术三种不同术式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评估了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指导临床合理运用,为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样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近绝对期和绝对期难治性青光眼105例(106眼),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施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组)54例(55眼),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31例(光凝组),睫状体冷冻术(冷冻组)20例,进行效果比较。计数资料如术前基线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率(%)描述数据特征。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比较组间、时点的差异及组间与时点的交互效应,时点精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结果:UCP组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45.12±8.26)、(28.69±10.08)、(22.45±7.33)、(20.34±5.03)、(19.31±4.67)及(19.55±4.12)mm Hg(1mm Hg=0.133k Pa);光凝组为:(44.95±10.60)(27.63±9.05)、(23.76±8.92)、(20.81±5.02)、(19.97±4.90)及(19.77±4.77)mm Hg;冷冻组为:(45.20±7.44)(22.60±7.30)、(21.30±8.03)、(22.20±7.05)、(22.85±6.39)及(23.15±4.67)mm Hg;3组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3组之间各时间点的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3组之间术后疼痛等级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者UCP组26眼(47.27%),光凝组22眼(70.97%),冷冻组17眼(85.00%)。术后末次随访UCP组视力提高者4眼,光凝组及冷冻组无视力提高者。结论:1.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冻术三种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降低眼压,但三者之间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2.三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减轻眼部疼痛,在术后的早期,UCP对眼部疼痛的缓解效果要明显优于睫状体光凝术及冷冻术,尤其是术后第一天,UCP组的疼痛等级评分要远低于另外两组。3.U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好。
袁超峰,陈刚,马成霞,谭凤玲,苗青[2](2015)在《近绝对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近绝对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2年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19例21只眼近绝对期青光眼的病史资料。对比手术前后患眼视力、眼压、视野等情况;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视力19只眼(90.48%)提高,2只眼(9.52%)未提高;术后6个月复查眼压17只眼(80.95%)眼压正常,3只眼(14.29%)低于正常,1只眼(4.96%)高于正常。手术后视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近绝对期青光眼,甚至是无光感的青光眼积极施行小梁切除术,可恢复患眼的部分视功能。
张文强,周和政,曾苗[3](2012)在《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中的效果。方法对34例(35眼)绝对期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随访6个月~3年,观察眼压、主观症状及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明显缓解,术前眼压平均值(42.00±13.43)mm Hg(1mm Hg=0.133kPa),术后1周出院时眼压平均值为(14.00±5.69)mm Hg,术后6个月为(19.00±7.26)mm Hg。术后眼压控制较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眼视力恢复为光感和手动,另33眼视力仍无光感。患者眼胀、眼痛等主观不适症状减轻,眼球得以保留,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更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吴旭,杨安怀[4](2011)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临床观察》文中指出对接近失明的晚期青光眼31例(34只眼),以中心视力0.05或视野小于10°为标准,眼压多持续升高,眼底视乳头呈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以下其统称为近绝对期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1],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杜志萍[5](2010)在《近绝对期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荣辉[6](2009)在《近绝对期青光眼31例手术治疗临床探讨》文中提出
张红[7](2009)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94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人结构进行分析,判定其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眼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194例,对其病人构成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4人(38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2人(16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2人(124眼)。药物治疗89眼,控制眼压75眼,周边虹膜切除术69眼,治愈68眼,小梁切除术217眼,治愈211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10眼,治愈10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5眼,治愈5眼。结论: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50-79岁之间。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人数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2.13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男女比例为1:2.1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男女比例为1:3.4;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男女比例为1:1。3.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最为有效的方法。4.周边虹膜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5.药物治疗可暂时控制眼压。
孟海林,常新琦,王瑞[8](2007)在《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对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绝对期28眼,近绝对期32眼行小梁切除术,对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通过6个月~38个月,平均28.5个月的随访,眼压平均较术前下降13.39mmHg,下降率为42.82%,控制在21mmHg以下的占90.00%,绝对期青光眼眼压控制率为89.29%,近绝对期青光眼眼压控制率为90.63%。视力提高的占40.00%,绝对期青光眼14.29%,近绝对期青光眼62.50%,无视力下降及突然丧失者。形成功能性滤过泡88.33%。术后并发症有浅前房(23.33%)、葡萄膜炎(10.00%)、前房出血(5.00%)、脉络膜脱离(8.33%)。结论小梁切除术对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是安全而有效的。
孟海林,常新琦,王瑞[9](2007)在《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对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绝对期28眼,近绝对期 32眼行小梁切除术,对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通过6个月~38个月,平均28.5个月
韦萍,李晓林[10](2006)在《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57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睫状体冷冻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等综合性手术方法。结果:术后28眼视力提高(49%)无变化25眼(44%),视力下降4眼(7%)。术后6mo复查视野有改善18眼(69%)。眼压:术前平均眼压49.76mmHg(1mmHg=0.133kPa),术后平均观察18mo,眼压≤21mmHg82%,对照组93%。眼部疼痛、流泪等症状消失。结论: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对于挽救患者视力,防止视野的进行性损害,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睫状体功能减弱性手术降眼压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个人简历 |
2.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
3.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综述 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发展历程与回顾 |
参考文献 |
(4)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术前治疗: |
3.手术方法: |
4.术后处理: |
5.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1.视力: |
2.眼压: |
3.视野: |
4.并发症: |
三、讨论 |
(7)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9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随访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人构成 |
3.2 治疗效果 |
3.3 术后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青光眼的发展史 |
4.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分类 |
4.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
4.4 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四、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睫状体功能减弱性手术降眼压的临床效果比较[D]. 曹伟倩.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近绝对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J]. 袁超峰,陈刚,马成霞,谭凤玲,苗青.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04)
- [3]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临床观察[J]. 张文强,周和政,曾苗.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01)
- [4]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眼临床观察[J]. 吴旭,杨安怀. 临床眼科杂志, 2011(06)
- [5]近绝对期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 杜志萍.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06)
- [6]近绝对期青光眼31例手术治疗临床探讨[J]. 曹荣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3)
- [7]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94例临床分析[D]. 张红. 吉林大学, 2009(09)
- [8]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 孟海林,常新琦,王瑞. 基层医学论坛, 2007(16)
- [9]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和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A]. 孟海林,常新琦,王瑞.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7
- [10]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 韦萍,李晓林. 国际眼科杂志,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