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枫、白玉兰嫩枝全光雾扦插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庄启茂[1](2019)在《白玉兰容器扦插快繁技术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采用L8(27)正交试验设计研究2种不同生根促进剂(U)、2种不同生根促进剂浓度(G)、2种不同木质化插穗(N)及2种不同长度的插穗(M)对白玉兰插穗生根率的影响,用双因子方法比较了3种不同配比的扦插基质(S)及3种不同插穗基部下切口型(W)对白玉兰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浓度750 mg·kg-1(G2)ABT-1#(U1)生根促进剂来处理长度为12 cm(M1)的白玉兰硬枝(N1)插穗时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率达83.7%;3种不同插穗基部下切口型和3种不同配方的基质扦插试验中,以插穗双边各成45°斜切(W3)扦插到各50%红壤和珍珠岩(S3)中时生根效果最佳,平均生根率达85.3%,平均生根数达15.6条。
闫洋洋[2](2018)在《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无性快繁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园林行业中经济、绿色、环保及生态等理念的不断深入,彩叶植物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尤其是具丰富色叶色的彩叶树种植物。当前我国市场上该彩叶树种依旧稀缺,尤其是大型乔木,这对其园林园林推广升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北美红枫(Acer rubrum L.Red maple)为槭树属大型落叶乔木,原产于美国东海岸,其秋叶红艳醒目,叶色具荧光,其树种不仅能够适应多种土壤,更具有耐湿、耐寒、耐旱以及吸收氯气等生态学特性,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但北美改良红枫是北美红枫的杂交改良种,实生苗变异大,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扦插及组培等无性快繁技术便成为实现北美改良红枫种苗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由于北美改良红枫植株中含有的较高含量的单宁及酚类物质抑制了根的形成,所以影响其扦插生根,而在组培中不仅有着同样的难点,其胚性愈伤的获得更是影响其组培的关键所在,突破其扦插快繁及组培快繁的技术难点也就成为了北美红枫在园林推广过程中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以彩叶期较长且叶片变色较稳定的北美红枫改良品种“十月光辉”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快繁及组培快繁两条路径,探讨北美红枫“十月光辉”的无性繁殖技术,为北美红枫“十月光辉”苗木育种及其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北美红枫叶色变化规律研究:通过研究北美红枫物候期、叶色参数a*以及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筛选出最稳定的变色品种。试验发现,十月光辉变色期较另两种北美红枫早半月,落叶期也较酒红和秋火焰晚;且十月光辉的叶色参数a*就显着高于酒红及秋火焰,其叶色也开始变红;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北美红枫叶片内部总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如下:十月光辉>酒红>秋火焰。因此,我们最终根据其叶色表现及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稳定性选择“十月光辉”品种为试验材料。2.十月光辉扦插快繁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试验发现,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插穗在T4(腐殖质土:蛭石:石英砂=3:1:1)基质上生根情况最佳。通过分析5种生根剂对插条生根效果的影响,发现浓度为15mg·L-1的NAA生根率最高,显着高于IBA、IAA处理。试验发现扦插时期以冬春季扦插最好。通过分析TDZ和NAA处理的插穗内部营养物质及关联酶的变化,发现NAA处理的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降低,之后便呈稳定的趋势,但TDZ处理的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却一直在降低;NAA和TDZ处理插穗基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为下降趋势,直至16d后才趋于稳定;激素TDZ与NAA处理的插穗基部POD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激素TDZ处理下插穗POD的活性略高于激素NAA处理下插穗POD的活性;激素TDZ和激素NAA处理下插穗CAT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激素NAA处理下插穗CAT的活性略大于激素TDZ处理下插穗CAT的活性。在本试验中发现NAA与TDZ处理对PPO的影响较小,PPO酶活性在扦插初期活性显着降低,这就造成北美红枫扦插枝条呼吸作用受阻,使得内部代谢的能量减少,从而降低代谢速率;在北美红枫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激素TDZ和NAA处理下插穗IAAO酶活性变化趋势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IAAO活性经历先增大后减弱的趋势,而IAAO酶活性高峰出现在愈伤组织形成期。3.十月光辉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通过4%的次氯酸钠消毒7min+0.1%升汞处理8min+75%酒精处理50s的消毒方案对外植体进行有效消毒。叶片和茎枝外植体在前期物理消毒时应区别对待,不应使用大流速水冲洗叶片,以免损伤叶片,但茎枝外植体则不同,必须通过大流速水冲洗才能达到消毒效果。在模拟培养基环境中1.5 mg·L-1柠檬酸溶液抑制褐化效果最佳。本试验发现出现于嫩枝茎段,呈黄绿色球状的Ⅳ型愈伤,继代时繁殖较快且易形成胚性愈伤。通过试验发现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最佳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0.8mg·L-1TDZ+1.0mg·L-16-BA+0.5mg·L-1NAA培养基,愈伤率可达82%。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优选繁殖速率较快及生长良好Ⅵ愈伤作为胚性愈伤诱导材料,接种于MS+0.6mg·L-1TDZ+0.5mg·L-16-BA+2.0mg·L-1IAA+35g·L-1能得到胚性愈伤。不定芽在MS+1.0mg·L-1TDZ+3.0mg·L-16-BA+0.2mg·L-1NAA+1.2mg·L-1IAA培养基诱导率最高,可达52%。不定根在MS+0.6mg·L-1TDZ+1.0mg·L-16-BA+3mg·L-1NAA+35g·L-1蔗糖+7.5g·L-1琼脂半固定培养基诱导率最高,达76%。
兰惠斌[3](2017)在《无患子扦插繁殖试验初探》文中提出根据不同基质、不同的生长调节剂、不同的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无患子木质化枝进行扦插后成活率的大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使用拱棚薄膜全覆盖的条件下对无患子木质化枝进行扦插试验,选用基质材料为河沙:泥炭1:1,轻基质网袋容器,插穗经400mg/LABT6浸泡10min后进行扦插,无患子木质化枝扦插的成活率达到93.3%以上。
付甜[4](2016)在《木麻黄水培生根生理特性及遗传变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麻黄类树种具有抗台风、海啸,防海浪侵蚀,固沙,耐盐碱、瘠薄的特性,是恢复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树种。水培扦插是繁殖木麻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种源的水培生根能力差异较大,限制了木麻黄良种的开发利用。本文以粗枝木麻黄(Casuarina glauca)、细枝木麻黄(C. cuninghamiana)、山地木麻黄(C. junghuniana)和短枝木麻黄(C.equisetifolia)嫩枝为材料,研究前3种木麻黄最佳水培生根条件及不同种源的生根能力差异,通过动态监测4种木麻黄嫩枝插穗营养物质含量及氧化酶活性生理指标变化,以期为选择生根能力强的木麻黄优良种源及其无性扩繁、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木麻黄水培生根条件研究表明,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嫩枝以100mg·L-1/ABT1处理的水培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分别为90%、96.67%和100%。(2)最佳水培生根条件下,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山地木麻黄不同种源材料的生根能力差异在统计学有显着意义,其中,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的生根率、生根数、最大根长、偏根率的种源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33%~26.06%、15.66%-29.12%和15.69%~32.11%。(3)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山地木麻黄种源材料的生根能力性状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H2),生根率、生根数、最大根长、偏根率等性状受较强的遗传因子控制,具有遗传改良潜力。(4)基于隶属函数法,7个粗枝木麻黄种源嫩枝材料的水培生根能力依次为:13128>13146>13142>13144>13139>13143>13141,生根率变幅为70.00%-100%;细枝木麻黄11个种源水培生根能力依次为:13125>13129>13511>13514>13519>13518>14005>13127>13156>13508>13149,生根率变幅为20.00%-96.67%;山地木麻黄6个种源水培生根能力依次为:18951>18948>18950>18954>18952>18949,其生根率变幅为76.67%-100%。(5)木麻黄插穗水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插穗体内营养物质含量随着水培时间变化呈现规律性。其中,4种木麻黄插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及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插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不定根诱导期,含量下降;不定根形成期,含量呈上升。与之不同的是,不定根诱导期,粗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不定根大量形成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仍呈下降趋势。不定根诱导期,ABT1处理后的4种木麻黄插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和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比对照大。不定根大量形成之后,ABT1处理后的4种木麻黄插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ABT1处理后短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幅度大于对照。ABT1处理后的粗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可溶性蛋白含量每个阶段始终高于对照。(6)木麻黄嫩枝水培过程中生理活性指标测定表明,插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随着水培时间变化呈现规律性。不定根诱导期,4种木麻黄插穗POD、PPO活性呈上升趋势;不定根形成期,4种木麻黄插穗POD活性和粗枝木麻黄、山地木麻黄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短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插穗PPO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不定根生长期,4种木麻黄插穗POD、PPO活性下降。不定根诱导期,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嫩枝插穗IAAO活性升高,粗枝木麻黄插穗IAAO活性下降;不定根形成之后,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插穗IAAO活性开始下降,粗枝木麻黄插穗IAAO活性上升。ABT1处理的4种木麻黄插穗POD、PPO活性始终高于对照;ABT1处理的短枝木麻黄插穗IAAO活性一直高于对照,ABT1处理的粗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插穗IAAO活性低于对照,ABT1处理的山地木麻黄插穗IAAO活性与对照基本相同。
董转年,方乐金,张睿,李成俊[5](2011)在《红枫的不同繁殖方法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红枫由于其特有的植物学特性和价值,在现代园林业中得到大规模发展。介绍了红枫在我国的引种生长情况及其不同繁殖方法的比较。红枫的组织培养方法既保持了母树的生物学特性,又速生,条件便于控制,适宜大面积推广。
刘洁[6](2010)在《黄心夜合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心夜合为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其树干通直圆满,树形呈尖塔状,其幼枝、芽和幼叶嫩黄色,花淡黄色,芳香,可提炼芳香油,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刨面光滑,易加工,又是优良用材树种。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具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黄心夜合主产河南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中南部,贵州等地,生于海拔600-1200m谷林中,因材质优良,多被采伐,故现保存数量稀少。为此,本试验开展了黄心夜合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的研究,以其探索出最适合其扦插繁殖的条件,为黄心夜合快速繁殖提供技术保障,及引种驯化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黄心夜合枝条为扦插材料,进行扦插基质、不同激素、K-IBA不同浓度、不同浓度组合、不同时期的繁殖试验,以及插穗生根过程中不同营养物质、各种酶活性的变化。并得出以下结论:(1)扦插基质对插条生根率和根系质量存在影响。最适合黄心夜合扦插的基质是珍珠岩+泥炭(3:1),且扦插生根的须根多。各扦插基质生根率从高到低为珍珠岩+泥炭(体积比3:1)>河沙>珍珠岩+河沙(体积比3:1)、珍珠岩+草木灰(体积比3:1)>珍珠岩。参照国内外的文献和本实验结果,建议将珍珠岩+泥炭(体积比3:1)基质作为枝条扦插的标准基质。(2)不同激素处理对嫩枝插穗生根都具有促进作用,以K-IBA(IBA钾盐,能直接溶于水)生根率最高。在K-IBA低浓度浸泡和高浓度速蘸试验中,黄心夜合采用400 mg/L K-IBA浸泡2h和8000 mg/L K-IBA速蘸15s处理均可达到较好的生根效果。浓度为3000mg/L的不同激素组合对黄心夜合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不显着。(3)对于木质化程度稍高的枝条,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扦插的效果显着。生根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用K-NAA处理的效果不如K-IBA好,最好的处理组合是16000mg/L K-IBA,生根率为50%,平均生根数为5.2根,总根长达236.5 cm。(4)不同扦插时期对黄心夜合扦插影响显着,一般以10月下旬扦插比较好,生根率最高达71.9%。(5)插条营养物质随着生根的进程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在愈伤组织产生期、不定根形成和伸长这些重要时期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会发生明显的变化。K-IBA、K-NAA的施用使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大于对照,总氮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达到的峰值大于对照。(6)在生根过程中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表现不尽相同。外源激素显着提高了插穗的SOD活性,降低植物体内MDA的含量延缓了枝条的衰老,有利于插穗的生根。插条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生根过程的不同时期,POD酶的活性差异显着,表明黄心夜合插穗的不定根发生和发展与POD活性有密切联系。
刘明虎[7](2008)在《新几内亚凤仙全光雾嫩枝扦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新几内亚凤仙全光雾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蛭石、花泥、混合基质3种基质扦插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常用的细砂插床,20℃22℃的扦插水温可以显着的提高扦插效率;不同浓度的激素的组合对扦插效率的影响很大,其中ABA:500×106,IBA:900×106,NAA:750×106,B9:3 000×106组合的扦插生根效果最好。
刘明虎[8](2008)在《工厂化嫩枝扦插育苗设备与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嫩枝扦插育苗工厂化的程度,取决于运用机械、电子及生物环境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的程度。目前我国嫩枝扦插工厂化程度总体偏低,常规的嫩枝扦插设备与配套技术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采穗设施过于简单,工作时间制约因素较多,劳动强度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二是落地式苗床栽培基质气相、液相指标不均匀,难于控制,不适宜工厂化生产,且苗床基质回收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及污染;三是喷雾设施喷雾量大、均匀度低,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常用的叶面水分控制仪只控制喷水的频率,而无法精确控制单次喷水强度,控制范围窄。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植物嫩枝扦插的工厂化生产程度,作者首先对传统嫩枝扦插使用的反冲旋转喷雾设施进行了部分优化,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嫩枝插穗采集、扦插床和喷雾系统设备配置的主要环节入手,结合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制作了采穗箱、电热育苗箱和固定喷头式喷雾系统,并对所研发的设施进行指标参数的测定和生根试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1.采穗箱设计要点包括:顶盖内侧网状扁长方体形的冰块夹层、可向外打开的侧板、通气孔和挤满于箱底的多格水槽,使刚采的穗条迅速处于微光、较低温度、一定湿度、一定氧气含量的保存环境。经实验测定与分析,当采穗箱中放入3-4kg冰块时,箱内温度在采穗完成5min内达到19-20℃,接近早晚或阴天的温湿度状态与光照强度等条件,与不放冰块相比,穗条扦插成活率显着提高。使嫩枝扦插实现了白天正常时间生产作业,克服早晚采穗准确度低,在光源补充下,蚊虫叮咬,操作难度大、作业不安全、生产效率低等问题。2.电热育苗箱的设计要点包括:可拆装插接结构的2对侧板、1块底板和布设地热线的眼桩及安全隔地电源设施。其主要特点是既可实现基质加温又可在扦插流水线生产中自由搬迁。电热育苗箱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使扦插工作实现流水线生产,提高扦插工厂化程度,提高基质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基质污染,并配置低电压电加热设施,对于需要进行基质加温的扦插生产,可实现在高湿多水的环境下安全生产。经过试验检验,适当提高扦插基质的温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嫩枝扦插的生根数量。电热育苗箱的使用,解决了传统圆盘苗床和穴盘的精确控制均匀加温问题。3.基质的筛选试验证明:电热育苗箱适合使用各种工厂化育苗常用基质,珍珠岩和蛭石作为嫩枝扦插的基质,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插床使用的河砂。与圆盘型苗床相比,电热育苗箱显着增加了栽培基质的通气性,一是由于电热育苗箱结构形式上的架空使栽培基质气体有较好的扩散运动,二是由于其特有的结构形式促进了周期性喷雾形成较好的气体受迫运动。电热育苗箱较好地与扦插生根机理相吻合,能更好地给插穗提供适宜的气相与液相生根环境。电热育苗箱比传统圆盘苗床在提高植物嫩枝扦插成活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电热育苗箱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嫩枝扦插工厂化的程度。4.本题所述固定喷头喷雾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水源井多功能给水设施、晒水池及其附属紫外灯除绿苔配置及水位控制等;压力罐、电磁阀递次工作控制柜、喷头选择和淋流水回收设施等。整个供水及喷雾系统的优化,一方面使嫩枝扦插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叶面水分控制仪和电磁阀递次工作控制柜的优化组合,使嫩枝扦插喷雾系统的单次喷水强度实现精准控制,扩展了嫩枝扦插繁殖的植物范围,使早生植物嫩枝扦插育苗生产成为有保障、有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该系统的使用使嫩枝扦插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嫩枝扦插标准化和工厂化的发展。
刘均利,马明东[9](2007)在《木兰科濒危种的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木兰科多珍稀观赏植物和优良用材树种,也有传统药用树种。目前其天然资源日趋枯竭,加快其种群恢复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概述了木兰科植物的应用及濒危保护现状,并对近年来木兰科植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无性繁殖技术将是推进木兰科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永续利用的有效手段。
高立旦,童再康,曹件生,黄华宏[10](2006)在《彩叶木本植物育种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列出了106种常见的彩叶木本植物,综述了彩叶木本植物的育种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其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红枫、白玉兰嫩枝全光雾扦插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枫、白玉兰嫩枝全光雾扦插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白玉兰容器扦插快繁技术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插穗、基质及农资来源 |
1.3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1.4 试验方法、田间抚育管理技术 |
1.5 田间扦插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根促进剂种类 (U) 、浓度 (G) 、插穗木质化程度 (N) 及插穗长度 (M) 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2.2 扦插基质 (S) 及插穗基部下切口型 (W) 试验效果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2)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无性快繁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试验材料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研究 |
1.3.2 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扦插快繁研究 |
1.3.3 北美红枫“十月光辉”组培快繁研究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综述 |
2.1 北美红枫研究概况 |
2.1.1 北美红枫生物学特征 |
2.1.2 北美红枫生态学特性 |
2.1.3 北美红枫优良品种 |
2.1.4 北美红枫优良品种育种方式 |
2.2 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
2.2.1 扦插快繁简介 |
2.2.2 北美红枫扦插快繁研究进展 |
2.3 组培快繁研究进展 |
2.3.1 组培快繁简介 |
2.3.2 北美红枫组培快繁研究进展 |
第3章 北美红枫叶色变化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北美红枫改良品种物候期观察 |
3.2.2 北美红枫改良品种叶色参数值a*的变化 |
3.2.3 北美红枫改良品种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扦插技术及生根机理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采集及制备 |
4.1.2 试验设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十月光辉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
4.2.2 十月光辉扦插繁殖的生根机理研究 |
4.3 小结 |
4.4 讨论 |
第5章 北美红枫“十月光辉”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外植体前期物理消毒处理 |
5.1.3 外植体化学消毒处理 |
5.1.4 防褐化处理试验 |
5.1.5 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 |
5.1.6 不定芽诱导试验 |
5.1.7 不定根诱导试验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处理方式对外植体污染的控制作用 |
5.2.2 褐化抑制剂对茎段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5.2.3 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 |
5.2.4 体胚诱导及体胚发生 |
5.2.5 不定芽诱导 |
5.2.6 不定根诱导 |
5.3 小结 |
5.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附录Ⅰ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Ⅱ 美国红枫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一览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课题 |
(3)无患子扦插繁殖试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处理 |
2.1.1 插穗 |
2.1.2 插床与基质 |
2.1.3 生长调节剂及浓度 |
2.2 试验方法 |
2.2.1 扦插方法 |
2.2.2 试验设计 |
3 结果与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4)木麻黄水培生根生理特性及遗传变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木麻黄基本概况 |
1.1.1 木麻黄概述 |
1.1.2 木麻黄生物学特性 |
1.1.3 木麻黄的研究现状 |
1.2 水培扦插研究的概述 |
1.2.1 影响水培扦插繁殖的因素 |
1.2.2 水培扦插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
1.3 扦插生根生理生化的研究 |
1.3.1 植物激素的影响 |
1.3.2 营养物质的影响 |
1.3.3 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3.4 辅助因子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木麻黄水培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粗枝木麻黄生根的影响 |
2.2.2 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山地木麻黄生根的影响 |
2.2.3 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细枝木麻黄生根的影响 |
2.2.4 粗枝木麻黄种源生根性状的差异 |
2.2.5 山地木麻黄种源生根性状的差异 |
2.2.6 细枝木麻黄种源生根性状的差异 |
2.3 小结 |
3 木麻黄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测定指标 |
3.1.3 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粗枝木麻黄种源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 |
3.2.2 山地木麻黄种源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 |
3.2.3 细枝木麻黄种源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 |
3.3 小结 |
4 四种木麻黄水培生根生理特性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测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水培生根过程中插穗外部形态变化 |
4.2.2 插穗生根与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关系 |
4.2.3 插穗生根与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
4.3 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木麻黄水培繁殖技术的研究 |
5.1.2 木麻黄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
5.1.3 四种木麻黄水培生根生理指标测定 |
5.2 讨论 |
5.2.1 木麻黄水培繁殖技术的研究 |
5.2.2 木麻黄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
5.2.3 四种木麻黄水培生根生理指标测定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木麻黄水培生根过程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红枫的不同繁殖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红枫的生长习性及价值 |
2 红枫的应用现状 |
3 红枫的不同繁殖方法及其比较 |
3.1 红枫的不同繁殖方法 |
3.1.1 种子繁殖 |
3.1.2 嫁接繁殖 |
3.1.3 扦插育苗 |
3.1.4 组织培养 |
3.2 红枫不同繁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
4 结语 |
(6)黄心夜合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黄心夜合 |
1.1.1 黄心夜合的形态特征 |
1.1.2 黄心夜合的生物学特征 |
1.1.3 黄心夜合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
1.2 木兰科植物无性繁殖研究现状 |
1.2.1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嫁接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 |
1.3 扦插生根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现状 |
1.3.1 营养物质 |
1.3.2 蛋白质和酶 |
1.3.3 其它物质 |
1.4 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
1.4.1 插穗生根的类型 |
2 材料和方法 |
2.1 黄心夜合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设备 |
2.1.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 黄心夜合扦插生理学研究 |
2.2.1 试验设计 |
2.2.2 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黄心夜合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3.1.1 不同基质对黄心夜合插穗生根的影响 |
3.1.2 激素处理对黄心夜合插穗生根的影响 |
3.1.3 K-IBA不同处理对黄心夜合插穗生根的影响 |
3.1.4 K-IBA和K-NAA不同浓度处理对黄心夜合扦插的影响 |
3.1.5 不同激素组合对黄心夜合扦插生根的影响 |
3.1.6 不同扦插时期对黄心夜合扦插生根的影响 |
3.1.7 小结 |
3.2 扦插繁殖生理学研究 |
3.2.1 营养物质动态变化及其与生根的关系 |
3.2.2 几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生根的关系 |
3.3 炼苗与移栽 |
3.3.1 炼苗 |
3.3.2 移栽 |
4 结论与讨论 |
4.1 黄心夜合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
4.1.1 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
4.1.2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4.1.3 不同浓度K-IBA处理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4.1.4 K-IBA和K-NAA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4.1.5 不同激素组合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4.1.6 插时期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
4.2 扦插生理学研究 |
4.2.1 营养物质与生根 |
4.2.2 酶与生根 |
4.3 生根类型 |
4.4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黄心夜合扦插繁殖过程 |
附录B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7)新几内亚凤仙全光雾嫩枝扦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扦插基质筛选 |
1.2.2 扦插水温设置 |
1.2.3 生根激素筛选 |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2.1 扦插基质的筛选 |
2.2 水温选择试验 |
2.3 生根激素筛选 |
3 结果 |
4 讨论 |
(8)工厂化嫩枝扦插育苗设备与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大规模快速繁殖的迫切性 |
1.1.2 扦插繁殖的优越性 |
1.1.3 扦插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 |
1.1.4 研究方向与意义 |
1.2 研究概况 |
1.2.1 植物扦插原理 |
1.2.2 采穗设施与插穗 |
1.2.3 栽培基质与扦插苗床 |
1.2.4 喷雾系统 |
1.3 研究生所在单位嫩枝扦插技术现状及研究生在其中的作用 |
1.3.1 研究生所在单位(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嫩枝扦插技术现状 |
1.3.2 研究生本人在其中的作用 |
1.4 当前嫩枝扦插设施存在的问题 |
1.4.1 采穗设施 |
1.4.2 落地式苗床 |
1.4.3 喷雾设施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与目的 |
2.1.1 研发采穗箱及配套实用技术 |
2.1.2 研发电热育苗箱及配套实用技术 |
2.1.3 研发固定喷头喷雾系统配套设备及其控制、辅助设备与实用技术 |
2.1.4 对研发设施的适用性与实用性进行指标检测和生根试验评价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思路 |
2.2.2 技术路线 |
2.2.3 研究的方法 |
2.3 预期目标或成果 |
2.4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4.1 地理位置 |
2.4.2 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
2.4.3 气候及降水条件 |
2.4.4 土壤 |
2.4.5 水系 |
2.4.6 植物区系与植被 |
2.4.7 政区现状 |
2.4.8 生态建设现状 |
第三章 采穗箱的设计及其性能检测与分析 |
3.1 采穗箱的设计与制作 |
3.2 采穗与制穗 |
3.3 采穗箱工作参数的测定 |
3.4 采穗箱加冰对生根率的影响 |
3.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4.2 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3.6 讨论 |
第四章 电热育苗箱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与使用技术 |
4.1 电热育苗箱的设计与制作 |
4.2 辅助设施 |
4.2.1 加热电源设施 |
4.2.2 钉板组件等设施 |
4.3 电热育苗箱工作参数的测定 |
4.3.1 基本参数 |
4.3.2 加温性能 |
4.3.3 耗电情况 |
4.4 电热育苗箱基质温度与生根率关系的试验分析 |
4.4.1 材料与方法 |
4.4.2 结果与分析 |
4.5 移栽 |
4.6 小结 |
4.7 讨论 |
第五章 电热育苗箱对培养基质通气性的影响 |
5.1 基质的选择 |
5.2 基质处理 |
5.3 基质物理特性的测定与分析 |
5.3.1 基质物理性质测试方法 |
5.3.2 测试结果分析 |
5.4 电热育苗箱对栽培基质物理特性的影响 |
5.4.1 对基质水分中溶解态CO_2的测定 |
5.4.2 电热育苗箱与圆盘型苗床对生根率的影响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喷雾系统 |
6.1 场地与温棚 |
6.2 水源井与给水设备 |
6.3 晒水池与水位控制 |
6.4 过滤器、施肥罐与压力罐 |
6.5 喷雾设备与水分控制 |
6.6 喷头的选择 |
6.7 淋流水的回收与温棚内其它设施 |
6.8 喷雾设施指标测定与分析 |
6.8.1 喷雾频度 |
6.8.2 喷雾量的测定与计算 |
6.8.3 耗电情况 |
6.9 固定喷头式喷雾系统下不同喷水量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6.9.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6.9.2 结果分析 |
6.10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1.1 采穗箱的设计 |
7.1.2 电热育苗箱的设计 |
7.1.3 固定喷头喷雾系统的设计 |
7.2 讨论——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木兰科濒危种的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木兰科植物的濒危及保护现状 |
2 木兰科植物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
2.1 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材料 |
2.2 经济价值 |
2.3 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 |
2.4 传统的药用树种 |
3 木兰科植物的繁殖技术 |
3.1 常规播种繁殖 |
3.2 无性繁殖 |
3.3 嫁接繁殖 |
3.4 组织培养 |
4 研究前景 |
(10)彩叶木本植物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彩叶植物的种类和主要品种 |
2 育种进展 |
2.1 育种目标 |
2.2 育种方法 |
2.2.1 引种引种是最简单的丰富园林植物种类的方法。 |
2.2.2 选择育种优株是指整体性状或某些主要性状远远超过立地条件周围的同种同龄单株。 |
2.2.3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目前木本植物培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 |
3 良种繁育概况 |
3.1 扦插繁殖 |
3.2 嫁接繁殖 |
3.3 组织培养 |
4 彩叶木本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
5 彩叶木本植物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
四、红枫、白玉兰嫩枝全光雾扦插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白玉兰容器扦插快繁技术试验[J]. 庄启茂. 防护林科技, 2019(05)
- [2]北美红枫“十月光辉”无性快繁体系的建立[D]. 闫洋洋. 西南大学, 2018(01)
- [3]无患子扦插繁殖试验初探[J]. 兰惠斌. 花卉, 2017(20)
- [4]木麻黄水培生根生理特性及遗传变异的研究[D]. 付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5]红枫的不同繁殖方法比较[J]. 董转年,方乐金,张睿,李成俊. 湖南农业科学, 2011(05)
- [6]黄心夜合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 刘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2)
- [7]新几内亚凤仙全光雾嫩枝扦插技术研究[J]. 刘明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8]工厂化嫩枝扦插育苗设备与技术的研究[D]. 刘明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9]木兰科濒危种的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刘均利,马明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07(01)
- [10]彩叶木本植物育种研究进展[J]. 高立旦,童再康,曹件生,黄华宏. 浙江林业科技,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