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皮质激素治疗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梁松林,荔志云,孙启皓,李贺,乐利明,孙建军[1](2021)在《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inflammatory tumor-like demyelinating disease,ITDD),又称脱髓鞘假瘤或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变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1]。既往有学者认为ITDD介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之间[2,3],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ITDD为单次病程,少数可转化为复发-缓解型MS(ralapse-remission multiple sclerosis,RRMS)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重叠[4]。Vander Velden在1979年首先报道ITDD。后来,
席加水[2](2021)在《32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是一种新近认识到的、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MOGAD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既往较多学者将MOGAD划归到AQP4抗体阴性的视神经炎谱系疾病中,认为本病是视神经炎谱系疾病的一部分。2020年3月份中国制定出MOG抗体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共识确定MOG抗原是MOGAD的致病性抗体,MOGAD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独立疾病谱。中国共识将MOGAD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五型:视神经炎型,脑膜脑炎型,脑干脑炎型,脊髓炎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如炎性脱髓鞘假瘤等。研究目的统计分析儿童MOGAD的临床特点、化验检查和治疗预后资料;寻找MOG抗体最佳检测方法,制定有效治疗方案,避免复发;为儿童MOGA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资料。研究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5年时间内山东省立医院小儿神经科病房收治的32例临床表现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且血液或脑脊液MO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儿所有病例资料,包括起病复发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化验检查结果、治疗随访及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32例首次发病儿童,临床分型以脑膜脑炎型最为多见共计18例(56.25%),其次是视神经炎型10例(31.25%)和脊髓炎型4例(12.5%);32例初次发病加31例次复发共计63例次发病过程,临床分型脑膜脑炎型33例(52.38%),视神经炎型17例(26.98%),脊髓炎型10例(15.87%);脑干病变2例(3.17%),炎性脱髓鞘假瘤1例(1.59%),提示儿童MOGAD患者临床分型以脑膜脑炎型最多见.2.32例患儿首次发病患者共计14例无复发,18例复发。14例无复发患儿首次发病临床分型,视神经炎型7例(50%),脑膜脑炎型5例(35.71%),脊髓炎型2例(14.29%);18例复发首次发病临床分型分别是脑膜脑炎型13例(72.22%),视神经炎型3例(16.67%),脊髓炎型2例(11.11%),对18例复发患儿和14例无复发患儿首次发作的临床分型和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首次发病为脑膜脑炎型的儿童较首次为非脑膜脑炎型更容易出现复发,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统计资料中有48例均进行血液以及脑脊液抗体检测,综合统计48例次抗体结果,血液MOG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为91.7%,脑脊液MOG抗体阳性8例,阳性率16.7%,提示血液检查MOG抗体阳性率远高于脑脊液,可将血液标本检测作为MOG抗体检测首选,脑脊液检测可作为补充更适合儿童患者。3.对27例脑膜脑炎型、14例视神经炎型及7例脊髓炎型共计48例患病儿童脑脊液白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脑膜脑炎型和视神经炎型脑脊液白细胞数,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童MOGAD脑膜脑炎型较视神经炎型更容易出现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结论1.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以脑膜脑炎型最多见2.首次发病为脑膜脑炎型的患儿,较非脑膜脑炎型更容易出现复发3.脑膜脑炎型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高于视神经炎型4.血液MO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对怀疑MOG抗体相关疾病儿童可优先行血液抗体检测
吴丹[3](2021)在《2009年至2018年我国236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前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慢性胰腺炎,由Yoshida等人于1995年首次描述,此后逐渐被认识。AIP分为1型和2型,1型AIP主要以血清Ig G4增高,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常伴其他器官受累以及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等为特征。2型AIP组织学表现为单一胰腺器官受累,伴有胰腺组织内腺细胞上皮病变。AI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因素或免疫紊乱等。由于部分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尤其相似,易被误诊为胰腺癌而行手术治疗,因此AI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目前关于AIP的病例报道数较少,因此我们系统性总结了中国AIP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IP的理解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1.资料检索发表于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的中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词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免疫性胰腺炎、Ig G4相关胰腺炎”,通过人工阅读摘要或全文,纳入所有AIP病例报道相关文献,剔除不合格文献后,最终纳入文献110篇,共计2364例AIP患者。2.方法2.1筛选标准纳入标准:1)文献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我国大陆的诊断为AIP的患者;2)纳入的研究病例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如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3)来自同一机构的选择不同时间段的文献,来自同一机构同一个时间段的选择综合病例数最多和信息最完整的一篇。排除标准:剔除重复数据、数据不全、病例数<5例、无法统计的病例、个案、综述类、述评类、荟萃分析和译本类文献。2.2筛选流程由2名研究人员对初次检索的文献按照拟定标准进行独立筛选,如有争议,由第3名研究人员进行投票决定。(1)初筛:通过软件和人工筛除重复文献,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文献:(2)二次筛选:仔细阅读文献内容,严格按照拟定标准排除不宜纳人的文献;(3)三次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一步筛选,避免选择偏倚。2.3资料提取阅读文献后,提取相关数据资料。提取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2)研究对象,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临床表现、合并症、胰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等。2.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表格,统计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纳入病例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临床表现、既往病史、胰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误诊情况、治疗及预后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结果:1.AIP病例的文献发表情况我国2009年至2010年发表有关AIP文献7篇,2011年至2012年发表8篇,2013年至2014年发表29篇,2015年至2016年发表21篇,2017年至2018年发表35篇,可见发表数量于2013年起明显增加,以后每年发表的AIP相关文章数量变化不大。2.AIP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2364例AIP患者中男性1777例,女性587例,男女比例为3.03:1。年龄14~87岁,平均年龄为58岁。按地域分布统计发现,报道医院分布于北京420例,湖北234例,山东217例,浙江162例,上海145例,山西144例,辽宁142例,广东117例,江苏111例,新疆85例,湖南72例,福建71例,其他地区均在50例以下。3.临床表现110篇文献记录了2364例AIP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黄疸1412例次(61.31%),腹痛1210例次(52.54%),腹胀不适801例次(34.78%),体重减轻512例次(22.23%)。其他临床表现为乏力103例次(4.47%),皮肤瘙痒75例次(3.26%),腰背部不适、疼痛68例次(2.95%),恶心呕吐62例次(2.69%),腹泻54例次(2.34%),纳差厌食44例次(1.91%),发热31例次(1.35%),消化不良25例次(1.09%),无症状110例次(4.78%)。4.既往史2364例AIP患者中血糖增高或糖尿病420例(17.77%),有急性胰腺炎发作史57例(2.41%),饮酒史24例(1.02%),吸烟史19例(0.80%),药物过敏史1例(0.04%),肺癌病史1例(0.0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0.04%)。5.胰腺外表现2364例AIP患者中1185例(50.13%)有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道系统受累(胆管炎或胆道梗阻)410例(34.60%),淋巴结肿大166例(14.01%),肾脏受累117例(9.87%),胆囊受累79例(6.67%),干燥综合征64例(5.40%),涎腺炎和泪腺炎53例(4.47%),腹膜后纤维化42例(3.54%),肺脏受累32例(2.70%),脾脏受累32例(2.70%),颌下腺受累28例(2.36%),溃疡性结肠炎28例(2.36%),类风湿关节炎26例(2.19%),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2.03%),自身免疫性疾病18例(1.52%),胸腹腔积液17例(1.43%),唾液腺受累13例(1.10%),桥本甲状腺炎8例(0.68%),过敏性哮喘5例(0.42%),强直性柱炎4例(0.34%),米库利茨病4例(0.34%),过敏性鼻炎4例(0.34%),血小板减少3例(0.25%),原发胆汁性肝硬化2例(0.17%),血管炎2例(0.17%),垂体炎2例(0.17%),克罗恩病1例(0.08%),尿崩症1例(0.08%)。6.实验室检查因纳入的病例部分未完善所有实验室检查,因此各项检查指标的基数不一致。以检出率高低为序,依次为Ig G4升高74.14%(903/1218),CRP升高73.68%(56/76),Ig G升高71.41%(652/913),血沉加快67.34%(134/199),总胆红素升高62.44%(532/852),ALT、AST升高50.83%(276/543),CA19-9升高43.85%(453/1033),类风湿因子阳性率42.04%(95/226),γ球蛋白升高41.83%(128/306),抗核抗体阳性38.46%(230/598),血清淀粉酶升高20.74%(217/877)。7.影像学表现2364例患者中行腹部超声362例次,CT 1543例次,MRI和(或)MRCP 1670例次,ERCP 209例次,PET-CT 122例次,EUS 261例次,腹部X线30例次。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肿大1108例(46.87%),局限性肿大517例(21.87%),其中胰头肿大265例(11.21%),胰尾肿大54例(2.28%),胰体肿大5例(0.21%),体尾部肿大51例(2.16%),头及尾部肿大2例(0.08%),胰头及胰体部肿大1例(0.04%),未标明肿大部位139例(5.88%)。其他主要表现为胰周假包膜607例(25.68%),胰腺钙化73例(3.09%),胰腺占位68例(2.88%),胰腺假性囊肿37例(1.57%),胰腺萎缩13例(0.55%)。8.病理学表现2364例AIP患者中837例(35.41%)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外科手术活检316例,EUS下穿刺活检165例,CT引导下胰腺穿刺活检133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54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39例,受累器官活检47例,未说明活检方式83例。最终有病理学表现并以此确诊的有740例(31.30%)。9.误诊情况2364例AIP患者中282例被误诊(11.92%),其中203例(71.99%)被误诊为胰腺肿瘤,21例(7.45%)被误诊为胆管癌及壶腹癌,18例(6.38%)被误诊为胰腺炎,40例(14.18%)被误诊为其他疾病。10.治疗及预后1312例AIP患者有明确的治疗方式。其中1092例(83.23%)行单纯激素治疗,132例(10.06%)行激素联合手术治疗,88例(6.70%)行单纯手术治疗。予以激素治疗的患者共1224例(93.29%),包括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10~60mg/d)或甲泼尼龙(起始剂量60~120mg/d),治疗4-12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5mg/d,920例(70.12%)患者有效用药后症状好转或者缓解,随访时间为0.5~138个月,其中61例(4.65%)患者复发,因停药后复发21例(1.60%)。12例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行胆总管支架置入术。220例(9.31%)接受手术,其中行ERCP减黄14例,胆管引术减黄10例,术后黄疽改善11例。2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术后手术切口脂肪坏死液化合并感染,1例术后胆漏,2例术后腹腔感染。1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后1年死亡,1例因心脏疾病死亡,1例于随访13个月时死于感染。结论:结果显示男女比例为3.03:1,年龄为14~87岁,平均年龄58岁,可见我国AIP好发于中年男性,高发于华北、华中以及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AIP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不适、梗阻性黄疸和体重减轻等,与典型急性胰腺炎的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较为迅速的病情进展有明显区别。AIP胰腺外多器官受累较常见,本组高达50.13%,包括胆道系统、淋巴结、肾受累,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实验室检查中血清Ig G4升高最为多见。有43.85%患者CA19-9水平轻度升高。42.04%患者自身免疫标志物类风湿因子阳性,提示AIP与免疫紊乱有一定关联。影像学检查仍是诊断AIP最重要的手段,CT、MRI、EUS检查及超声造影已被广泛应用于AIP的诊断。胰腺呈弥漫性肿大占46.87%,呈局限性肿大占21.87%。AIP的首选治疗为糖皮质激素,可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强的松龙0.6~1.0mg·kg-1·d-1或强的松40mg,1次/d,连续4周,以后逐渐减量。绝大多数AIP患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好,总体临床预后佳。
周敏[4](2020)在《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指导早期治疗,改善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材料与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03月至2019年04月期间所有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了185例孤立性肺空洞病例,其中肺结核空洞87例、肺癌空洞41例、肺脓肿空洞27例、坏死性肺炎空洞19例、侵袭性肺真菌空洞6例、肺炎性假瘤空洞4例、肺转移瘤空洞1例。1.一般资料: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间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性别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在各病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脓肿、侵袭性肺真菌病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然而,BMI在各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资料:(1)肺结核空洞主要分布在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数空洞不规则,内壁光滑,洞壁钙化常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和卫星病灶是肺结核的特异性CT征象;(2)肺癌空洞以偏心空洞多见,空洞形态不规则,内壁毛糙,常伴淋巴结增大。分叶征、毛刺征、壁结节、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是肺癌的特异性CT征象;(3)肺真菌空洞的CT征象主要包括洞内球征、空气新月征;(4)肺炎性空洞以中心性空洞为主,洞壁周围常见GGO、斑片状浸润影。气-液平面和胸腔积液是肺炎性空洞的特异性CT征象;(5)以3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以5mm、15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良、恶性空洞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65.9%的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仅有35.4%的非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3.实验室资料:(1)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69.2%;(2)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0.0%、47.4%,特异度分别为89.5%、89.5%。而NSE在肺癌空洞与非肺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G试验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GM试验在肺真菌空洞与非肺真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WBC、NE%、PCT、ESR及CRP的诊断肺部炎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0.6%、72.7%、57.6%、93.9%、90.9%,特异度分别为89.4%、86.4%、92.4%、24.2%、28.7%。4.联合分析结果:(1)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结核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6.2%),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6%);(2)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癌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3.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81.6%);(3)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侵袭性肺真菌病特异性CT征象与G试验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100.0%),特异度也较高(95%);(4)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炎性疾病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0%)。结论:1.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年龄差异对病变性质具有提示作用,性别差异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诊断无临床价值。ALB对孤立性空洞疾病的急、慢性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MI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性质判定无临床意义。2.以5mm、15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的初步判定有临床意义,其临床价值优于以3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3.联合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明显提高肺部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吴佳芸,黄力[5](2018)在《IgG4相关性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几乎可影响每一个脏器。IgG4-RD神经系统受累很少见,以硬脑膜炎和垂体炎最为常见,血管源性水肿和炎性假瘤继发脑实质损害少见,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病变更为罕见。其可孤立发生,但多伴有多系统损害,诊断时应综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脑脊液分析、组织病理学等。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易复发,治疗时可能需加用节制激素药物(steriodsparing agent,SSA)或者利妥昔单抗(RTX)。本文就IgG4-RD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展开综述。
吴娜[6](2017)在《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Ig G4相关性眼眶疾病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的观察,分析并总结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寻找Ig G4与眼眶非特异性炎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外的早期诊断的特征性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23例眼眶非特异性炎症患者的眼眶病理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其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并且总结其病理学特点。同时观察并分析23例中经病理证实的9例眼眶Ig G4相关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病年龄、性别、眼部表现、影像学检查(CT和MRI)、激素治疗反应及随访患者转归情况,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寻找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外的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有助于与其他眼眶疾病鉴别诊断。结果:23例眼眶非特异性炎症患者所有经手术标本经过病理证实其中9例Ig G4阳性浆细胞绝对值均大于50个/HPF,Ig G4/Ig G阳性浆细胞比值大于40%。符合Ig G4相关性眼眶疾病的诊断。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主要以双侧泪腺无痛性肿胀为主要眼部常见症状。该病变最易侵犯泪腺组织,其次为眼外肌。实验室检查血液中Ig G4水平明显升高。对本病有较高的提示意义,但并非特异性标志。一部分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推测此病与患者过敏体质有关。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双侧或单侧无痛性眼睑肿胀、眼球突出,也有视力模糊、眼眶周围疼痛等症状。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常常显示受累器官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同时伴有眶下神经增粗或眼外肌肿大等。眶下神经粗大是Ig G4-ROD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而Ig G4-ROD视神经受累主要表现为压迫性病变特征。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依据病理诊断为主的疾病,主要以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累及眼眶多种组织结构,但以泪腺为主。患者进行系统性激素治疗效果良好,泪腺肿胀明显消退,血清Ig G4有所减低,但广泛性纤维化效果不明显,早期且积极进行活组织检查对于病变的确诊非常有意义,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有助于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结论: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主要以双侧无痛性眼眶肿胀为首发症状,病变组织主要是以大量Ig 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病变可累及多种眼眶结构,受累眼眶组织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同时伴有眶下神经增粗存在。该疾病眶下神经增粗可能是其特征性影像学征象之一,有助于提供除病理诊断之外早期诊断的依据,有助于早期发现此病且积极进行活组织检查及血清学检查。早期确诊对于病变的治疗及预后非常有意义,充分结合其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和漏诊。
邬璐佳[7](2016)在《肺组织中HDAC2活性增高导致机化性肺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机化性肺炎(OP)是一种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总结分析9例机化性肺炎病例,观察诊疗过程。着重探讨机化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水平以探究激素敏感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及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病理确诊为机化性肺炎的病例共9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这9例OP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对照肺组织、炎性假瘤及肺部感染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1) 一般资料:①9例患者中女性4例,占44%,男性5例,占56%。平均发病年龄60.7±4.9岁。②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6例,占66.7%,继发性机化性肺炎(SOP) 3例,占33.3%,3例病因均为干燥综合征。③2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占22%。所有患者均否认粉尘接触史。(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最常见的表现为咳嗽(干咳33%,咳痰67%)、气促(44%)、胸痛(33%)、胸闷(22%),可伴有发热(88%)、体重减轻(33%)、乏力(22%)、纳差(11%)等全身症状。(3)辅助检查:①9例OP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10.2—21.21×10^9/L)和C-反应蛋白(14.98—192mg/L)高于正常范围,8例血沉(41—140mm/H)升高。激素治疗后C-反应蛋白(1.58—85.4mg/L)较治疗前下降(P=0.028)。激素治疗后血沉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6例COP结果与总体9例OP结果一致。②治疗前8例行肺功能检查,6例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8例弥散功能障碍。激素治疗后复查,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COP结果与总体9例OP结果一致。③肺CT表现以肺大片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为主(88.9%),病灶双侧66.7%,病灶单侧22.2%,3例可见病灶游走性。治疗后随访的8例患者中,7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影像学迅速改善。④病理表现均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填塞肺泡腔及细支气管,伴炎细胞浸润。(3)免疫组化结果:①OP组HDAC2表达明显高于IPF组(P=0.003)、对照组(P=0.001)、炎性假瘤组(P=0.001)、肺部感染组(P=0.002)。IPF组HDAC2表达高于炎性假瘤组(P=0.001),与对照组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性假瘤组HDAC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2)。②OP组GR表达高于IPF组(P=0.001)、炎性假瘤组(P=0.007),与肺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F组G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感染组(P=0.005),与炎性假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性假瘤组G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6)、感染组(P=0.046)。③OP组NF-κB表达低于IPF组(P=0.034),高于炎性假瘤组(P=0.013),与对照组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F组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5)、炎性假瘤组(P=0.002),与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性假瘤组NF-κB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8)、感染组(P=0.007)。感染组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5)。④在OP组中HDAC2与NF-κB存在正相关(rs=0.767, P=0.016)。⑤在IPF组中HDAC2与GR存在正相关(rs=0.738,P=0.037) 。结论1、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2、机化性肺炎肺组织中HDAC2明显升高,可能是机化性肺炎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原因。特发性肺纤维化组织中GR明显下调,可能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原因。3、检测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HDAC2和GR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评估患者是否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重要手段。
李守华,邓菊凤,张祥海,龙春琴[8](2014)在《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多发性硬化是以白质脱髓鞘改变为特点,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之一。时间和空间多发性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症状典型患者诊断依据较为充分,而仅以单个巨大脱髓鞘性假瘤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笔者报告1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近年诊断与治疗
朱承峰,初建国,张海巍,陈童[9](2012)在《无症状多发性肺炎性假瘤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PIP)是肺内慢性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肉芽肿机化及相关继发病变所形成的肿块样病变,单发性炎性假瘤多见,多发者罕见[1]。现报道1例我
李昕,韦森,周清华,陈军[10](2012)在《双肺多发炎性假瘤1例》文中研究说明炎性假瘤是一种肺部少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肺部肿瘤的0.7%,而双肺多发炎性假瘤更为罕见,在临床工作中常被误诊为转移瘤或播散性肺结核,国内外文献报道尚少。本文介绍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罕见双肺多发炎性假瘤1例,并初步探讨其诊断和治疗。
二、糖皮质激素治疗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皮质激素治疗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TDD的流行病学 |
2 临床特点 |
3 影像学特点 |
3.1 CT检查 |
3.2 MRI检查 |
3.3 PET-CT检查 |
4 立体定向活检术 |
5 病理学检查 |
6 诊断 |
7 鉴别诊断 |
7.1 脑胶质瘤 |
7.2淋巴瘤 |
7.3 脑脓肿 |
7.4 其他疾病 |
8 治疗 |
8.1 糖皮质激素治疗 |
8.2 放射治疗 |
8.3 手术治疗 |
(2)32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2009年至2018年我国236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资料提取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中国AIP病例文献发表情况 |
3.2 中国2364 例AIP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 |
3.3 2364 例AIP患者的临床表现 |
3.4 AIP患者的既往病史 |
3.5 AIP患者的胰腺外表现 |
3.6 AIP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
3.7 AI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
3.8 AIP患者的病理学检查 |
3.9 AIP患者的误诊情况 |
3.10 治疗及预后 |
第四章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IGG4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收集 |
2 影像学资料 |
2.1 CT扫描技术 |
2.2 后处理技术 |
2.3 孤立性肺空洞的CT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
3 实验室检验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孤立性肺空洞的疾病构成 |
2 一般资料 |
3 影像学分析 |
3.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4 临床资料分析 |
4.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T-SPOT.TB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各项肺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各项真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各项感染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5 联合分析 |
5.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真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年龄与性别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1.2 BMI与 ALB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2 CT征象及T-SPOT.TB在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3 CT征象及肺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4 CT征象及真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5 CT征象及感染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6 CT征象在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
7 CT征象在肺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IgG4相关性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
2 临床表现 |
2.1 IgG4相关性硬脑膜炎 |
2.2 IgG4相关性垂体炎 |
2.3 IgG4相关性炎性假瘤 |
2.4 IgG4相关周围神经病变 |
3 诊断 |
4 治疗 |
(6)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IgG4相关疾病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1.4 诊断标准 |
1.2 结果 |
1.2.1 一般情况 |
1.2.2 病理形态观察 |
1.2.3 病理组织检查 |
1.3 讨论 |
1.3.1 IgG4-ROD免疫机制及流行病学现状 |
1.3.2 IgG4-ROD病理学特征 |
1.3.3 IgG4-ROD鉴别诊断 |
1.4 小结 |
二、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眼部检查 |
2.1.3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
2.2.2 眼部表现 |
2.2.3 影像学表现 |
2.3 讨论 |
2.3.1 IgG4—ROD发病情况 |
2.3.2 IgG4—ROD临床表现 |
2.3.3 IgG4—ROD治疗 |
2.4 小结 |
三、IgG4 — ROD的展望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论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眼眶IgG4相关疾病的研究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肺组织中HDAC2活性增高导致机化性肺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机化性肺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
前言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机化性肺炎患者肺组织中HDAC2表达升高,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敏感的基础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介绍 |
讨论 |
四、糖皮质激素治疗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的研究进展[J]. 梁松林,荔志云,孙启皓,李贺,乐利明,孙建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11)
- [2]32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D]. 席加水. 山东大学, 2021(11)
- [3]2009年至2018年我国236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吴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D]. 周敏.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5]IgG4相关性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研究进展[J]. 吴佳芸,黄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8(01)
- [6]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 吴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1)
- [7]肺组织中HDAC2活性增高导致机化性肺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D]. 邬璐佳.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4)
- [8]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一例并文献复习[J]. 李守华,邓菊凤,张祥海,龙春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01)
- [9]无症状多发性肺炎性假瘤1例[J]. 朱承峰,初建国,张海巍,陈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08)
- [10]双肺多发炎性假瘤1例[J]. 李昕,韦森,周清华,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