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炭疽病的诊治

家畜炭疽病的诊治

一、家畜炭疽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霞[1](2022)在《人兽共患病—炭疽的综合防控》文中提出炭疽是一种古老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炭疽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炭疽和炭疽败血症。近年,我国部分省份出现多起炭疽疫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炭疽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希望对行业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李宪博[2](2021)在《猪炭疽病的流行、诊治和防治措施》文中认为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热性和败血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损害家畜健康,还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猪炭疽病主要包括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肠型,根据不同发病症状,其病程和死亡时间不同,但猪炭疽病容易引发继发感染,病猪最后出现败血症或毒血症而死,因此,世界动物组织将猪炭疽病列为B类疾病。本文对猪炭疽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概述,供广大养猪户参考借鉴,以期更好地预防猪炭疽病的发生。

海岩[3](2020)在《内蒙古炭疽流行规律与炭疽芽胞杆菌的基因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类与感染动物接触或剥食染疫动物而感染,导致人群发生皮肤性或肠型炭疽,继而可转为肺炭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内蒙古是炭疽疫情的多发地区,特别是畜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畜间炭疽疫情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地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内蒙古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炭疽杆菌的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6~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炭疽报告病例资料,从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患者的性别、年龄特征、疫情变化规律等多角度探究内蒙古地区人间炭疽的流行病学特征。此外,将从患者分离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调查内蒙古炭疽杆菌的遗传多态性、菌株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性以及起源进化。这不仅为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炭疽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内蒙古地区人畜间炭疽防控和检测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经内蒙古炭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该地区人间炭疽经历了三个流行阶段和8个流行高峰,而短期集中暴发是我区炭疽流行的独特特征。在炭疽的三个流行时期内,农牧民的所占比例呈现逐渐增加,而其他职业则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职业分布特征呈现出由早期的以多种职业分布变为当前的农牧民为主的特征。发病年龄范围呈现逐步由宽变窄的趋势,而且多发年龄组趋于稳定在30~60岁组。此外,暴发流行次数逐步减少,暴发所涉及的病例数也明显的下降。该结果表明内蒙古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趋势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病率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以农牧民为主,而且流行时间较为集中。2.对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和病例特征分析,对查明传染源和患者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2010年~2018年间共采集可疑患者的各类标本248份,共分离到炭疽杆菌27株,分离率为10.89%。对病灶直接按压制片染色镜检和采集后涂片染色镜检均可以用于炭疽样本的初步镜检。成熟的菌落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花纹,是炭疽杆菌典型的生物学特征,可对疑似菌株做出初步判断,但需用噬菌体裂解实验和青霉素抑菌试验鉴定。此外,荧光定量PCR验证检测有时效性。该试验结果表明,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和病例特征分析可为炭疽疫情的判定提供科学参考。3.对内蒙地区疫情现场分离的炭疽杆菌分离株进行SNP基因分型分析,这对揭示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发现在内蒙古地区分离株菌中8个SNP位点,如A.Br.006、A.Br.007、A.Br.009、B.Br.001、B.Br.002、B.Br.003、B.Br.004和A/B.Br.001均无 SNP 多态性,但是其余 5 个 SNP 位点,如 A.Br.001、A.Br002、A.Br.003、A.Br.004和A.Br.008在不同菌株间呈现出SNP多态性。基于炭疽芽胞杆菌的SNP聚类分析表明,36株试验菌株可聚为4个类群,依次为A.Br.Ames、A.Br.001/002、A.Br.Aust94和A.Br.008/009亚群,其中18株均属于A.Br.Ames亚群,而16株则属于A.Br.001/002亚群。另外各有1株炭疽杆菌分别属于A.Br.Aust94和A.Br.008/009亚群。本试验初步的阐明了我区分离的炭疽杆菌的SNP多态性特征,确定了主导SNP基因型。4.MLVA-15基因分型方法国内外常应用于炭疽的暴发流行和溯源调查研究领域。本试验采用该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36株炭疽杆菌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菌株间存在的的流行病学相关性。该试验结果表明,15个VNTR位点中有3个位点vrrB1,CG3和VR12在内蒙古分离株扩增结果全部相同,其余8个位点,如vrrA、vrrB2,vrrC2、VR16、VR17、VR19、VR32和VR35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剩余4个位点,如pXO1-aat、pXO2-at、vrrC2和VR23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此外,36株炭疽杆菌聚类为12种MLVA基因型,其中5个为共享基因型,提示菌株间可能存在流行病学相关性;另7个为独特基因型,并且每个基因型仅出现于1株炭疽杆菌;除变异度较大的pXO1-aat和pXO2-at位点,所有菌株可被分为5个型,而增加这两个位点使基因型别从5个增加到12个。该试验结果有助于内蒙古菌株与其他地区菌株的鉴定,为疫情的溯源调查提供依据。5.炭疽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是最终全面系统了解炭疽杆菌相关的遗传进化特征研究的最佳方案。本试验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7株炭疽杆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炭疽杆菌分离株的核心基因组较为稳定,但基因组呈现开放的状态,能够以多种方法获得新基因,经预测其中BA130和BA132获得了较多的新基因。基于核心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7株炭疽杆菌分为2组(A和B),A和B组的菌株分别来自赤峰和兴安盟。其中B组包括5株菌,4株为分离自患者(BA125,BA 130,BA 132 和 BA168),1 株分离自病牛(BA77),并且 BA77,BA125和BA130呈现相同的A.Br.001/002基因型,提示菌株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此外,内蒙古的菌株与日本和南韩的炭疽杆菌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为了解亚洲炭疽杆菌的遗传进化溯源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杨寿海[4](2020)在《牛炭疽病诊断与防治》文中提出近年,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牛炭疽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由于炭疽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旦爆发将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做好炭疽病的治疗与防控工作,降低炭疽病的发病率,对于我国养殖业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毛光远[5](2018)在《近代中国军事兽医教育之滥觞——陆军兽医学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末新政期间,出于军事教育改革的需要,清政府创设了北洋马医学堂。北洋政府时期,兽医学校办学受到国内政局的严重干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伊始,鉴于兽医在陆军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军政部通过制定教育法规、增设专业、扩大编制及招生规模等方式,对其进行全面整顿。抗战时期,尤其是在军需民用兽医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陆军兽医学校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前后方输送了畜牧兽医所需从业人员,其附设兽医院还从事部队伤病马骡及民畜疫病的防治工作,这些都有益于战时国防及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时,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陆军兽医学校教职员工除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地方社会建设等活动,这不但推动了近代中国畜牧兽医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助推了大后方的社会变迁。

周宇[6](2019)在《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炭疽(Anthrax)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烈性疫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急性感染多见于牛羊。人的感染多与接触携带炭疽病原或发病的动物有关。尽管近10年以来我国家畜炭疽发生呈现下降趋势,但也不断有发生的报道。在家畜炭疽方面详细的统计资料较少,需要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家畜炭疽的发生、流行情况,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马属家畜炭疽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会造成误诊和疫情延报,在2015年7月陕西省延安市就发生了1起驴炭疽疫情和人的感染,经过多部门合作,扑灭了疫情,积累了一些疫情处置的经验,对2018年3月份发生的羊炭疽疫情的扑灭提供了重要经验。本文对2005-2018年国内家畜炭疽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1950-2018年陕西省延安市家畜炭疽进行了资料统计,结合2起家畜炭疽的发生和处置,对了解我国和延安市家畜炭疽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家畜炭疽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本论文获得了以下结果:(1)2005—2018年的14年间,国内共发生家畜炭疽报告疫情453起,发病动物数3642头。2005-2012年的年疫情报告数均超过30起,平均为39.6起/年,发病动物平均数为193头/年。除2016年疫情报告数超过30起外,2013—2018年的年平均为22.7起,发病动物156头/年。2017年报告疫情11起,2018年23起。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发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地区,2005-2018年西北地区共报告家畜炭疽221起,占全国总数的48.78%(221/453);西南地区共报告128起,占28.25%(128/453)。东北地区共报告50起,占11.03%(50/453),华北地区报告40起,占8.83%(40/453)。华南地区10起,华东地区4起,华中地区无疫情报告。将14年来报告的疫情分月统计发现,炭疽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5-9月份,共报告家畜炭疽316起,占69.76%(316/453);其中7-8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疫情170起,占37.53%(316/453)。在发病动物种类上,牛炭疽报告最多,为242起,占53.42%(242/453),发病牛1791头,占49.18%(1791/3642)。猪炭疽报告76起,发病猪569头,分别占比16.78%(76/453)和15.62%(569/3642);羊炭疽报告41起,发病羊858头,分别占比9.05%(41/453)和23.56%(858/3642)。马属家畜炭疽报告19起,发病马驴骡等65头,分别占4.19%(19/453)和1.78%(65/3642)。多种动物混合发病的疫情47起,其他发病动物(犬及鸡)5起。(2)陕西省延安地区在1950—2018年的69年间共有28个年份有家畜炭疽的报告,除子长县外的12个县区都有疫情报告,发病动物主要为牛羊及马属动物,共3675头,死亡2907头(只),死亡率79.10%(2907/3675)。2015年7月—2016年6月甘泉县发生炭疽疫情,18个自然村出现动物发病84头,其中骡子27匹,驴13匹,牛34头,羊10只。2018年3月志丹县发生羊炭疽疫情,发病羊40只,死亡40只。(3)2015年7月—2016年6月甘泉县发生炭疽疫情分析本次疫情最初感染发病动物为驴和骡,表现为突然死亡,尸体腹胀及皮下胶冻样渗出,未引起重视并及时报告。村民私自将死亡动物贩卖、加上吸血昆虫滋生的因素,造成病原扩散。除此自外,此次疫情的发生与当年干旱,村民过度放牧,土壤、河道及沟底暴露,动物与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炭疽芽胞接触增加有关。确诊疫情后当地紧急采取扑灭措施、消毒灭源、加强免疫,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在封锁区每日消毒面积83.4万m2,紧急免疫家畜182967头(包括马1匹、驴1005匹、骡子224匹、牛5827头、猪9556头、羊166354只)。2016年6月以后再未出现炭疽病例。

李伟[7](2017)在《从俄罗斯炭疽疫情谈我国炭疽防控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比较2016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炭疽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我国现行的不同,阐述新形势下炭疽防控一些因势利导的措施手段。概括我国炭疽流行现状,分析我国炭疽流行因素和高发原因。总结出我国炭疽防控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目标下的综合措施实施,即加强动物炭疽疫苗接种,加强对病死畜的管理,教育农牧区群众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病死牲畜,加强炭疽监测、科学彻底地消除炭疽芽胞。如果炭疽防控的各项措施能落实,我国也能达到有效控制炭疽的目的,在一些地区还可以达到控制消除的程度。

王福春[8](2016)在《广西靖西市一起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广西靖西市一起炭疽疫情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炭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6月46日,靖西市龙临镇龙满村大恩屯报告炭疽3例,其中疑似炭疽死亡1例,皮肤炭疽2例,罹患率为7.32%。患者均有宰杀接触同一病死马史。采集患者皮疹分泌物2份,病死马肉4份、病死马宰杀点土壤2份送实验室检验,均检出两端平齐、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炭疽杆菌。结论此起炭疽疫情是由于村民宰杀病死马接触感染发病。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炭疽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加强农村群众健康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部门联防联控,落实防控措施,是有效防止炭疽疫情发生的根本措施。

许干华[9](2016)在《家畜炭疽的流行、诊断与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家畜以败血症、脾脏显着肿大、皮下和浆膜下结组织出现胶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及局部炭疽痈为特征。炭疽是几千年来一直危害人类和家畜的一种古老的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历史上曾给人类和畜牧业带来过巨大的损失。动物炭疽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现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探讨了家畜炭疽病的流行和诊疗方法。

陈婉君[10](2016)在《我国炭疽的流行动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细菌归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有繁殖体和芽孢两种形式。草食性动物是其最主要的受感染者,人感染炭疽通常是因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病动物或者是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农畜产品。皮肤炭疽、胃肠道炭疽和肺炭疽是该病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炭疽流行的地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非洲、亚洲中部、南部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关于其暴发流行的报道也频繁出现,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大概有2万–10万新感染的炭疽病例发生。除了自然发生的炭疽疫情外,2001年美国发生了炭疽粉末通过信件传播的人为生物危害事件,以及近年来欧洲报道的炭疽新感染途径注射型炭疽也时有发生,因此,公众广泛认为炭疽仍是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威胁。近二三十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疾病时空分布的可视化分析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和气象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外关于炭疽流行病学的研究提示炭疽的分布可能受土壤参数、气象因素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已对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在炭疽地理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仅见到皮肤型炭疽的时空分布分析的报道,尚未阐明本病在我国的时空动态变化及特征、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与流行的可能地域等。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小尺度上开展有关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的流行动态、高发聚集区、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研究,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指导。目的:(1)明确2005–2013年间我国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疫情的流行动态,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家畜)分布三方面全景描述炭疽的流行病学特征;(2)识别我国人感染炭疽的高发聚集区,为重点防控区域的划定提供依据;(3)明确气象因素对人感染炭疽疫情的驱动作用,另外,定量分析生态、环境和气象相关因素对人感染炭疽空间分布异质性的影响,建立生态学模型预测炭疽传播风险区域的范围。方法:(1)收集2005–2013年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的疫情报告数据,根据地理编码将病例数据与全国县区级、省级基础数字地图相关联,结合空间分析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描述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比较区域间炭疽疫情在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格局及人群(家畜)分布三方面的异质性;此外,开展研究期间炭疽的时空聚类扫描分析,并针对每年的发病情况开展了空间聚类扫描分析。(2)收集我国炭疽主要疫源地西部三省(四川、甘肃和青海)2012–2013年人感染炭疽疫情的报告卡信息,根据地理编码将病例数据与三省乡镇级基础数字地图相关联,比较分析人感染炭疽的分布在三个省份之间的差异,并逐年分析该区域人感染炭疽的空间聚集区的分布范围及其动态变化。(3)以全国县区尺度时空聚类分析扫描得到的主要聚集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期间内该区域各气象指标的月值数据(月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月累积降雨量、日照时数),利用箱式图和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评价主要聚集区内人感染炭疽月发病率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利用spearman秩相关探讨人感染炭疽月发病率与各月值气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滞后性效应,确定影响疫情时间动态的气象因素。以全国层面各县区为研究对象,收集与人感染炭疽流行的生态、环境和气象等潜在相关影响因素(牲畜密度、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海拔、表层土壤参数、气象指标),利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regressiontrees,brt)模型识别对人感染炭疽空间分布异质性产生作用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传播风险预测研究,绘制我国人感染炭疽传播风险预测地图。本研究中用到的软件有microsoftoffice2010,arcgis9.2,sas9.3,satscan9.3,stata11.1,matlab,r语言。结果:(1)2005–2013年间我国大陆共报告3,115例人感染炭疽病例,分布于我国19个省份的299个县区,以皮肤炭疽为主,占所有病例的97.72%(3044例)。该病全年各月都有发生,大多数病例(72.2%)发生在夏季和秋季,高峰月份为7–8月。人群分布上,30–49岁的男性发病率最高,牧民和农民是主要的发病人群,2010–2013年占88.7%。同期,我国大陆共报告家畜感染炭疽暴发疫情209起,一共2,261例家畜发病,分布于我国大陆的17个省份。家畜感染炭疽疫情的时间分布表现出较明显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趋势卡方检验,p<0.01)。每个月人感染炭疽发病数和家畜感染炭疽发病数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r=0.38,p<0.05)。我国家畜炭疽以牛、绵羊、山羊和猪的感染为主。空间分布上,56.34%的人感染炭疽病例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各县区人感染炭疽的年均发病率为0.39/10万(范围:0.01/10万–1.98/10万),82%炭疽患者分布于我国西部和东北部的6个省/自治区,即四川、新疆、甘肃、青海、贵州和内蒙古。尽管全国总体上报告的人感染炭疽病例数表现为下降趋势,但近几年甘肃、青海、云南和内蒙古的人感染炭疽发病数出现反弹趋势。研究期内,我国青海省的家畜感染炭疽疫情发生数最多;我国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疫情的空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但少数省份如四川省的人感染炭疽疫情远比家畜感染炭疽疫情严重。研究期内我国各县区的时空聚类扫描方法探测确定一个主要聚集区和四个二级聚集区,共包括分布于71个县区的1529例病例,是全国总病例数的49.09%,该区域对应的人口数仅占全国人口数的1.02%。其中主要聚集区包括四川、青海、甘肃和西藏四省区交界处的3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05年1月到2013年1月,其相对危险度为424.3。4个二级聚集区,其中一个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其余三个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逐年空间聚类分析显示主要聚集区均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但每年的二级聚集区范围有变化。(2)2012–2013年我国西部三省(四川、甘肃和青海)共报告人感染炭疽247例,其中1例死亡,三省的年平均发病率为0.11/10万,累计病死率为0.40%。两年内四川报告病例127例、甘肃64例、青海56例。皮肤型炭疽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占总数的98.38%。报告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97.57%,241/247)。三省炭疽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68.42%,169/247)。2012–2013年间,病例分布于三省份的40个县区115个乡镇内(1例地址不详),患者全部分布于乡、镇区域,街道办事处无病例报告,其在乡、镇的分布比为210:37。空间分布图显示病例集中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青海三省交界处,各乡镇的年均发病率为18.84/10万(范围:2.07/10万–112.71/10万)。发病率排在前三的乡镇均位于四川省,即德格县然姑乡、若尔盖县唐克乡和阿坝县德格乡,分别为112.71/10万、107.82/10万、106.44/10万。三省炭疽病例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秩和检验,p=0.24),均主要发生于20–49岁的青壮年,且都以男性为主,职业分布均以牧民为主。逐年的空间聚类分析显示:两年间聚集区虽然有小幅度的向西移动趋势,但总体上四川、甘肃和青海三省交界区域仍是这两年疫情的高发聚集区。2012年的空间聚集性扫描分析识别出覆盖258个乡镇的三个炭疽高发聚集区,报告了86.15%的病例数,其人口仅占三省份总人口1.02%。主要聚集区包含248个乡镇,位于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和青海东南部三省交界处,报告病例104例,相对危险度为411.99。2013年则探测到两个聚集区,覆盖256个乡镇,报告了79.31%的病例数,其人口仅占三省份总人口1.25%。主要聚集区含221个乡镇,报告病例85例,相对危险度为290.81。聚集区内秩相关结果显示,发病率的高低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发病率与草地覆盖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森林、农田覆盖百分比呈负相关。(3)以全国县区尺度时空聚类分析扫描得到的主要聚集区为研究对象,箱式图显示该区域炭疽发病率病例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连续小波变换分析显示该区域在2006–2012年间存在有较为显着的1年振荡周期。聚集区内的炭疽月发病率和当月以及滞后1月、2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炭疽的季节性与气象因素显着相关。以全国层面各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2005–2011年的发病数据建立增强回归树生态学模型,识别出各县区牛密度、绵羊密度、人口密度、草甸和典型草地覆盖率,海拔,土壤ph>6.1的土地覆盖率,土壤有机碳浓度以及综合气象指数(由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主成分分析获取)对人感染炭疽的空间分布具有显着影响。其中,海拔是影响人感染炭疽发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500米–1500米海拔范围内,炭疽发生的风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快速上升,超过1500米时,逐渐平缓或有小幅度的下降。炭疽发生的风险与牛密度、绵羊密度、草甸覆盖率和土壤中有机碳浓度呈正相关。另外,炭疽的发生和人口密度、综合气象指数呈负相关。基于该模型预测2012–2013年我国各县区人感染炭疽的发生概率,结果显示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99–0.943),说明该模型外推效果较好。炭疽风险预测地图显示我国人感染炭疽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我国如下四个地区,(1)包括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如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西藏中部;(2)中国西南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西部;(3)中国西北部地区,包括新疆西部和西北部;(4)中国北部地区,包括内蒙古中部和东部、黑龙江西部和东部、吉林省。其中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东部发生炭疽的风险最高,基本和主要聚集区地理位置一致。结论:本研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同时结合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开展我国炭疽的流行动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方面,通过描述比较我国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的时空流行动态、分布特征以及我国西部三省乡镇尺度上炭疽分布的区域差异,从三间分布着手揭示炭疽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利用不同的空间尺度探讨了炭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高发聚集区范围;另一方面,收集与疾病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开展影响因素的分析,评估各因素对炭疽发生的作用,并进行风险预测,为监测方法和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开展上述研究,发现我国炭疽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男性青壮年牧民、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炭疽的季节性受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驱动影响,空间异质性受畜牧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海拔、土壤参数和气象指标的综合作用。尽管我国的炭疽疫情在过去九年有所缓解,但部分省份炭疽疫情出现反弹趋势,提示需要针对重点地区加强炭疽的防控。人感染炭疽病例数多于家畜病例数,而且两者间的月发病数表现为微弱的相关性,提示需进一步加强家畜间炭疽的监测。炭疽疫情在我国持续存在,更需重点针对高发聚集区和高风险区域开展动物、人群、环境全方位的监测,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倡导“One Health”理念,从疾病发生的源头上预防炭疽的发生。

二、家畜炭疽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畜炭疽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人兽共患病—炭疽的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特性
2 流行病学特点
    2.1 流行状况
    2.2 传染源
    2.3 传播途径
    2.4 易感性
3 临床特征
    3.1 炭疽几种临床表现
        3.1.1 皮肤炭疽
        3.1.2 肺炭疽
        3.1.3 肠炭疽
        3.1.4 炭疽脑膜炎
        3.1.5 炭疽败血症
    3.2 主要家畜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方法
    5.1 细菌学检查
        5.1.1 涂片检查
        5.1.2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5.2 动物接种
    5.3 血清学检查
    5.4 Asco1i沉淀试验
    5.5 鉴别诊断
6 预防和治疗措施
    6.1 预防措施
    6.2 出现疫情后的处置措施
    6.3 治疗措施

(2)猪炭疽病的流行、诊治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分析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3.1 最急性型炭疽
    3.2 急性型炭疽
    3.3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炭疽
    3.4 肠型炭疽
4 诊断方法
    4.1 细菌学检查
    4.2 动物接种
    4.3 血清学诊断
5 防治措施
    5.1 药物治疗
    5.2 疫情处理
    5.3 免疫接种
6 结语

(3)内蒙古炭疽流行规律与炭疽芽胞杆菌的基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炭疽概述
    1.2 炭疽的病原学
    1.3 炭疽的流行病学
        1.3.1 传染源
        1.3.2 传播途径
        1.3.3 易感性
    1.4 炭疽的致病性及临床特征
        1.4.1 炭疽的致病性
        1.4.2 炭疽的临床特征
    1.5 炭疽流行概况
        1.5.1 世界炭疽流行特点
        1.5.2 中国炭疽流行现状
    1.6 炭疽杆菌的分子分型概述
        1.6.1 脉冲场凝胶电泳
        1.6.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6.3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
        1.6.4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型
        1.6.5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
    1.7 炭疽杆菌基因组概述
    1.8 炭疽芽胞杆菌质粒的相关特征
    1.9 炭疽疫苗研究进展
        1.9.1 Sterne减毒苗
        1.9.2 无荚膜减毒株
        1.9.3 灭活的无细胞炭疽疫苗
        1.9.4 高温致弱毒株(cap~+ tox~-)
        1.9.5 保护性抗原(PA)成分疫苗
        1.9.6 新型炭疽疫苗
    1.10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内蒙古自治区1956~2018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1.2 数据资料来源
        2.1.3 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
        2.2.1 疫情概况
        2.2.2 内蒙古炭疽流行病学特征
        2.2.3 炭疽暴发疫情病例类型及传播途径
    2.3 讨论
    2.4 小结
3 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8年炭疽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病例诊断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标本采集
        3.2.2 涂片制备与染色
        3.2.3 菌株的分离鉴定结果
        3.2.4 菌种保存
        3.2.5 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
        3.2.6 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4 炭疽芽胞杆菌SNP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1.4 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5 炭疽芽胞杆菌MLVA15分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仪器
        5.1.2 菌株来源
        5.1.3 主要试剂
        5.1.4 方法
        5.1.5 PCR产物的检测
        5.1.6 指标串联重复数的确定(等位基因重复数确定)
        5.1.7 等位基因(重复数)确定的方法
        5.1.8 聚类分析
    5.2 结果
        5.2.1 VNTR位点的PCR扩增结果
        5.2.2 聚类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内蒙古炭疽芽胞杆菌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生物安全及主要仪器
        6.1.2 主要试剂
        6.1.3 方法
    6.2 结果
        6.2.1 基因组组成特征
        6.2.2 炭疽杆菌的RNA组成特征
        6.2.3 炭疽杆菌的核心基因组特征
        6.2.4 炭疽杆菌的KEGG分析结果
        6.2.5 炭疽杆菌的COG分析结果
        6.2.6 炭疽杆菌的泛基因组分析结果
        6.2.7 核心基因组聚类分析结果
        6.2.8 全国炭疽杆菌的核心基因组聚类分析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7 讨论
8 结论
9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牛炭疽病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病原因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牛炭疽病
    2.2 急性牛炭疽病
    2.3 亚急性牛炭疽病
3 防治措施
    3.1 疫苗接种
    3.2 药物治疗
    3.3 传染控制
    3.4 提高重视程度
4 结束语

(5)近代中国军事兽医教育之滥觞——陆军兽医学校(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陆军兽医学校的创设与发展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陆军兽医学校建设发展与兽医人才培养
    (一) 陆军兽医学校建设与发展沿革
    (二) 全国抗战爆发前的学科设置与招生培养
    (三) 适应抗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四) 抗战期间的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
三、陆军兽医学校抗战期间兽疫防治工作之成效
    (一) 军马疫病防治
    (二) 民畜疫病防治
四、余论

(6)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家畜炭疽的发生和防控概况
    1.1 炭疽研究概况
        1.1.1 病原学
        1.1.1.1 细菌特征
        1.1.1.2 致病因子及机理
        1.1.2 炭疽流行病学
        1.1.2.1 传染源
        1.1.2.2 易感动物
        1.1.2.3 传播途径
        1.1.2.4 流行特点
        1.1.3 临床症状
        1.1.4 防控与公共安全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2005—2018 年全国家畜炭疽流行统计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流行趋势
        2.2.2 流行特点
        2.2.2.1 家畜炭疽的时间分布
        2.2.2.2 家畜炭疽的空间分布
        2.2.2.3 炭疽疫情的动物类型统计
        2.2.2.4 家畜炭疽的季节分布
    2.3 讨论
        2.3.1 统计数据分析
        2.3.2 时间分布分析
        2.3.3 空间分布分析
        2.3.4 家畜炭疽畜间分布分析
        2.3.5 家畜炭疽季节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陕西省延安市家畜炭疽统计分析及防控实践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1950 —2018 年延安市炭疽疫情流行情况
        3.2.2 2015年延安市甘泉县炭疽疫情的发生与扑灭
        3.2.2.1 疫情基本情况及疫病诊断
        3.2.2.2 回顾性调查
        (1)发病地区养殖存栏及饲养管理情况
        (2)家畜的发病情况调查
        (3)发病动物的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测
        3.2.2.3 疫情的三间分布分析
        (1)时间分布
        (2)疫情的空间分布分析
        (3)疫情的群间分布
        3.2.2.4 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3.2.2.5 防控措施及效果
        (1)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部门协调做好疫情应急防控工作
        (2)封锁疫点、疫区,做好消毒灭源及紧急免疫工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3)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疫源分析
        (4)开展炭疽防控知识宣传及培训工作,并落实疫情观测工作
        (5)2016年 6月疫情稳定后
        3.2.3 志丹县羊炭疽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置
        3.2.3.1 疫情的发生情况
        3.2.3.2 现场调查与回顾性调查
        (1)发病村养殖情况
        (2)发病情况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测
        3.2.3.3 疫情的三间分布分析
        3.2.3.4 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3.2.3.5 防控与处置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从俄罗斯炭疽疫情谈我国炭疽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俄罗斯2016年炭疽疫情
2 我国炭疽疫情
3 我国人间炭疽发生的流行因素
    3.1 多由剖解、剥食因感染炭疽死亡的家畜或患病动物引起
    3.2 家畜贩运和购入炭疽芽胞污染的饲料草料致使远距离传播
    3.3 一些特殊饮食习惯形成肠炭疽
    3.4 一些偶合事件引发炭疽流行
    3.5 极端气候促发炭疽传播
4 炭疽防控的综合措施
5 从俄罗斯炭疽疫情应对措施谈我国炭疽防控措施的应时因势利导
6 结语

(8)广西靖西市一起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调查方法
        1.2.1 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定义
        1.2.2 采样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病死马宰杀情况
    2.3 炭疽感染发病情况
    2.4 密切接触者情况
    2.5 临床表现及治疗
    2.6 实验室检查
    2.7 结论与处理
3 讨论

(9)家畜炭疽的流行、诊断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预防
7 治疗

(10)我国炭疽的流行动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设计
    研究步骤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我国炭疽的时空流行动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概述
    研究数据
        1. 我国人感染炭疽监测数据
        2. 我国家畜感染炭疽监测数据
        3. 基础地图和人口数据
        4. 我国牧区、半农半牧区分布数据
    分析方法
        1. 我国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的时空流行动态及分布特点分析
        2. 我国人感染炭疽的聚集性分析
    结果
        1. 我国人感染炭疽和家畜感染炭疽的时空流行动态及分布特征
        2. 我国人感染炭疽的时空聚集性分布特征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我国西部三省2012–2013年炭疽的流行特征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概述
    研究数据
        1. 我国西部三省人感染炭疽监测数据
        2. 基础地图和人口数据
    研究方法
        1. 我国西部三省 2012–2013年人感染炭疽的流行特征比较分析
        2. 我国西部三省乡镇尺度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研究结果
        1. 我国西部三省 2012–2013年人感染炭疽的流行特征
        2. 我国西部三省乡镇尺度的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我国炭疽流行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概述
    研究数据
        1. 我国人感染炭疽监测数据
        2. 基础地图和人口数据
        3. 各类专题数据
    分析方法
        1. 时间维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 空间维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1. 人感染炭疽时间维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2. 人感染炭疽空间维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研究创新之处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家畜炭疽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兽共患病—炭疽的综合防控[J]. 张海霞. 山东畜牧兽医, 2022(01)
  • [2]猪炭疽病的流行、诊治和防治措施[J]. 李宪博. 中国畜禽种业, 2021(04)
  • [3]内蒙古炭疽流行规律与炭疽芽胞杆菌的基因特征研究[D]. 海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4]牛炭疽病诊断与防治[J]. 杨寿海.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05)
  • [5]近代中国军事兽医教育之滥觞——陆军兽医学校[J]. 毛光远. 军事历史研究, 2018(04)
  • [6]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D]. 周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7]从俄罗斯炭疽疫情谈我国炭疽防控措施[J]. 李伟. 疾病监测, 2017(03)
  • [8]广西靖西市一起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王福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06)
  • [9]家畜炭疽的流行、诊断与防治措施[J]. 许干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2)
  • [10]我国炭疽的流行动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陈婉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02)

标签:;  ;  ;  ;  ;  

家畜炭疽病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