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常用鱼药治疗剑尾鱼多聚症的研究

5种常用鱼药治疗剑尾鱼多聚症的研究

一、5种常见鱼药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国,冯亚明,王洲,顾海龙,陆宏达,王权[1](2016)在《克氏原螯虾体表固着类纤毛虫种类调查及硫酸锌对其药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调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容易感染的固着类纤毛虫种类,并挑选寄生虫种类较单一的寄生部位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硫酸锌溶液,观察硫酸锌对固着类纤毛虫的药效。结果显示:容易感染克氏原螯虾的种类主要有钟虫、聚缩虫、累枝虫及莲蓬虫。硫酸锌对这几种虫体的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5.63和2.18 mg/L、5.01和2.44 mg/L、6.28和2.93 mg/L、3.23和1.72 mg/L,对硫酸锌敏感度莲蓬虫>钟虫>聚缩虫>累枝虫。结果表明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常见固着类纤毛虫病有效。

李海东[2](2015)在《日本海马白斑状皮肤溃烂病病原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文中认为日本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us)在试验室养殖过程得了溃疡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溃烂、肝脏糜烂、肠道发白或透明等,不及时隔离治疗会导致全部死亡。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和鉴定日本海马溃疡症的病原。从患有溃疡症的濒死日本海马的皮肤溃烂部位、肝脏等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来确定该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来确定该菌对日本海马的致病性;从病变日本海马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分别为HM16和HC2;综合菌株HM16和HC2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试验结果,分别确定HM16为弧菌属(Vibrio sp.)细菌和HC2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HM16和HC2均为日本海马的病原菌,HM16和HC2对日本海马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7.9×102cfu/g(鱼)和1.6×103cfu/ind(鱼)。HM16对头孢他啶、菌必治、链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表现出强敏感性;HC2对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复达欣、菌必治、新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表现出强敏感性。从健康日本海马(H. japonicus)肠道内分离获得对其肠炎病病原菌HC2具有显着拮抗作用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海马生物防治奠定基础。采用点种法并以日本海马肠炎病病原菌HC2为指示菌,对从健康日本海马肠道内分离的56株细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最优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培养基组分的正交试验优化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优化发酵条件。从日本海马肠道内筛选出一株拮抗菌,编号为HS17。综合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等方面的试验结果,确定菌株HS17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us sp.)。该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和磷酸盐分别为蛋白胨、麦芽糖和KH2PO4;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发酵条件为蛋白胨(20.0g/L)、麦芽糖(10.0g/L)、KH2PO4(1.5g/L)、NaCl(10.0g/L)和MgSO4·7H2O(0.2g/L),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3%,装瓶量为30mL/100mL,转速为180r/min,培养时间为48h。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菌株HS17对病原菌HC2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病变日本海马的表皮完全脱落,结缔组织结构严重变形,并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尾部溃烂部位,软骨严重损伤,肌肉浓缩,细胞核出现凝聚,且产生大量酸性物质;皮肤的色素层脱落,且分散在真皮层的黄色色素细胞和红色色素细胞消失;肝脏内血管破裂,出现红细胞浸润现象,并出现大量空泡,肝细胞之间出现断裂,肝细胞破坏,细胞核游离,且肝细胞产生大量酸性物质。

姚嘉赟,沈锦玉,杨国梁,王军毅,尹文林,徐洋[3](2010)在《利用重楼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利用系统溶剂极性法提取重楼,制备粗提物,以寄生罗氏沼虾上的纤毛虫(聚缩虫和靴纤虫)为指示寄生虫,进行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药效活性追踪试验,初步确定重楼杀灭纤毛虫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重楼提取物对纤毛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重楼甲醇提取物对纤毛虫的杀灭作用最强,其浓度为45mg/L时,对纤毛虫杀灭率为100%,确定其含有杀灭纤毛虫的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对罗氏沼虾仔虾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甲醇提取液对仔虾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272mg/L,其安全浓度为111.5mg/L,表明重楼是一种比较安全、杀虫效果良好的水产用中草药。

郭东方[4](2009)在《甲苯咪唑急性毒性及在异育银鲫体内药动学与残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甲苯咪唑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异育银鲫肌肉组织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氨基甲苯咪唑和羟基甲苯咪唑法;研究了25℃水温下甲苯咪唑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1.研究了甲苯咪唑浸泡和口灌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浸泡组浓度分别为0.5、1、2、4、8 mg/L,96 h观察异育银鲫各组死亡情况,得到LC50>1.05 mg/L,安全浓度为0.333 mg/L。口灌组剂量分别按100、200、400、800、1600 mg/kg体重给药,96 h观察异育银鲫各组死亡情况,得到LD50>244.2 mg/kg,安全量为68.68 mg/kg。2.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异育银鲫肌肉组织中甲苯咪唑(MBZ)及其代谢物氨基甲苯咪唑(MBZ-NH2)和羟基甲苯咪唑(MBZ-OH)的方法。异育银鲫肌肉组织用乙酸乙酯提取,萃取物旋转蒸发至干后用1 mL二甲基甲酰胺-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3:7,v/v)定容。色谱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33:67,v/v);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98 nm;检测温度为室温。在10~120μg/kg添加水平,MBZ,MBZ-NH2,MBZ-OH回收率分别为81.2%~86.3%,70.6%~75.0%,86.5%~93.0%。MBZ的检出限为2μg/kg,MBZ-OH和MBZ-NH2检出限为3μg/kg。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甲苯咪唑(MBZ)在异育银鲫血浆及组织中的浓度,数据经3P97药动学程序分析。结果表明:a)25±1℃的水温条件下,异育银鲫单剂量口灌MBZ 20 mg/kg,血药经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式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吸收速率常数Ka 0.235 h-1;消除半衰T(1/2)β 52.2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180.07μg·h/mL;表观容积分布Vd/F 2.47 L/kg;清除率CL(s)0.111(mL/h)/kg;达峰时间T(peak)6.20 h;浓度Cmax4.14μg/mL。b)异育银鲫多剂量(20 mg/kg)给药后,以MBZ及其代谢物氨基甲苯咪唑(MBZ-NH2)和羟基甲苯咪唑(MBZ-OH)的和作为标示残留物,其在异育银鲫肝脏中浓度最高,消除时间最长。以肝脏为靶组织,25±1℃的水温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为18 d。

沈忠明[5](2000)在《5种常见鱼药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的研究》文中提出用5种药物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试验,结果呋喃唑酮无效,硝酸亚汞(1. 25 ±0. 25) mg/L、硫酸铜酸亚铁(5:2)合剂(8.5±0.5)mg/L、甲醛(30±5)mg/L、孔雀石绿(0. 9 ± 0. 1) mg/L对聚缩虫杀死率均在 95%以上;治愈率依次为:(92.5 ± 2.5)%、100%、(87.5±2.5)%、(82.5±2.5)%;剑尾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硫酸铜合剂>甲醛,安全浓度依次为:0.32、0.48、4. 1、9.4 mg/L。表明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用硫酸铜合剂(8. 5 ± 0. 5) mg/L、甲醛(30 ± 5) mg/L浸泡效果好。

二、5种常见鱼药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种常见鱼药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克氏原螯虾体表固着类纤毛虫种类调查及硫酸锌对其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固着类纤毛虫采集
    1.2 硫酸锌对固着类纤毛虫的药效实验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寄生纤毛虫种类调查
    2.2 硫酸锌对固着类纤毛虫的药效
        2.2.1 硫酸锌对钟虫的药效
        2.2.2 硫酸锌对累枝虫的药效
        2.2.3 硫酸锌对聚缩虫的药效
        2.2.4 硫酸锌对莲蓬虫的药效实验结果
3 讨论

(2)日本海马白斑状皮肤溃烂病病原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日本海马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1.2 海马的经济价值及药用
    1.3 海马的繁殖和养殖
    1.4 常见鱼类致病菌
    1.5 国内外海马病原学研究进展
        1.5.1 细菌性疾病
        1.5.1.1 弧菌病
        1.5.1.2 分枝杆菌病
        1.5.1.3 假单胞杆菌病
        1.5.2 真菌性疾病
        1.5.3 寄生虫病
        1.5.3.1 纤毛虫病
        1.5.3.2 微孢子虫病
        1.5.3.3 黏孢子虫病
        1.5.3.4 吸虫病
        1.5.3.5 其它寄生虫病
        1.5.4 病毒性疾病
    1.6 海马组织学研究进展
    1.7 防治
    1.8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养殖日本海马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1.4 病原菌的透射电镜观察方法
        2.1.5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2.1.6 16S rDNA 的基因扩增与序列的分析
        2.1.6.1 PCR 模板的制备
        2.1.6.2 16S rDNA 序列扩增与序列分析
        2.1.7 药敏试验方法
        2.1.8 人工感染试验方法
        2.1.8.1 腹腔注射试验方法
        2.1.8.2 浸泡感染试验方法
        2.1.9 菌株 HM16 对小白鼠的致病性
        2.1.10 灭活菌体的制备及小白鼠血清凝集试验
        2.1.10.1 灭活菌体的制备及安全检测
        2.1.10.2 小白鼠血清凝集试验
    2.2 试验结果
        2.2.1 试验室养殖日本海马的发病过程、症状及其解剖观察结果
        2.2.2 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2.2.3 生长条件
        2.2.4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
        2.2.5 药敏试验结果
        2.2.6 16S rDNA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2.2.7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2.2.8 菌株 HM16 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分析结果
        2.2.9 菌株 HM16 灭活菌体的制备及小白鼠血清凝集试验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养殖日本海马肠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3.1.4 病原菌的透射电镜观察方法
        3.1.5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3.1.6 16S rDNA 的扩增与序列分析
        3.1.7 药敏试验方法
        3.1.8 人工感染试验方法
        3.1.8.1 腹腔注射试验方法
        3.1.8.2 浸泡感染试验方法
        3.1.9 菌株 HC2 对小白鼠的致病性
        3.1.10 灭活菌体的制备及小白鼠血清凝集试验
        3.1.10.1 灭活菌体的制备及安全检测
        3.1.10.2 小白鼠血清凝集试验
    3.2 试验结果
        3.2.1 试验室养殖日本海马的发病过程、症状及解剖观察结果
        3.2.2 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3.2.3 生长条件
        3.2.4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
        3.2.5 药敏试验结果
        3.2.6 16S rDNA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3.2.7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3.2.8 菌株 HC2 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分析
        3.2.9 HC2 菌株灭活菌体可靠性及小白鼠血清凝集试验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日本海马肠炎病病原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1.1 供试病原菌和日本海马材料
        4.1.1.2 培养基
        4.1.2 日本海马肠道菌的分离、纯化以及拮抗菌的筛选
        4.1.2.1 日本海马肠道菌的分离和纯化
        4.1.2.2 拮抗菌的筛选
        4.1.3 拮抗菌 HS17 的鉴定
        4.1.3.1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4.1.3.2 16S rDNA 的基因扩增与序列的分析
        4.1.4 抑菌活性物质热稳定性检测
        4.1.5 发酵条件的优化
        4.1.5.1 不同碳源、氮源和磷酸盐对菌株 HS17 生物量的影响
        4.1.5.2 最佳营养条件的正交试验
        4.1.5.3 发酵条件的优化
    4.2 试验结果
        4.2.1 拮抗菌的筛选结果
        4.2.2 拮抗菌 HS17 的鉴定结果
        4.2.2.1 拮抗菌的形态特征
        4.2.2.2 拮抗菌生长条件和生物量的测定结果
        4.2.2.3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4.2.2.4 16S rDNA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4.2.2.5 抑菌活性物质热稳定性检测结果
        4.2.3 菌株 HS17 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
        4.2.3.1 不同碳源、氮源和磷酸盐对菌株 HS17 生物量的影响结果
        4.2.3.2 菌株 HS17 正交试验结果
        4.2.3.3 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海马病原组织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取材方法
        5.1.3 主要试验试剂与仪器
        5.1.4 试验试剂的配制
        5.1.5 HE 染色方法
        5.1.6 日本海马血液瑞氏染色方法
    5.2 结果
        5.2.1 皮肤的组织学鉴定结果
        5.2.2 尾部组织学鉴定结果
        5.2.3 皮肤色素细胞的变化鉴定结果
        5.2.3.1 躯干部色素细胞变化鉴定结果
        5.2.3.2 尾部色素细胞变化鉴定结果
        5.2.3.3 鳃部、肝脏、肾脏和肠道组织切片结果
        5.2.4 血细胞的分类研究结果
        5.2.4.1 血液的瑞氏染色观察与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4)甲苯咪唑急性毒性及在异育银鲫体内药动学与残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的名称和化学结构
    2 甲苯咪唑药效学研究进展
        2.1 甲苯咪唑杀虫作用机理
        2.2 甲苯咪唑在人体中的运用概述
        2.3 甲苯咪唑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概况
        2.4 甲苯咪唑在水产中的应用概况
    3 甲苯咪唑毒理学研究进展
        3.1 甲苯咪唑对人体的毒性
        3.2 甲苯咪唑对哺乳动物的毒性
        3.3 甲苯咪唑对水生动物的毒性
    4 甲苯咪唑检测方法概况
        4.1 滴定法
        4.2 光谱法
        4.3 色谱法
    5 甲苯咪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6 甲苯咪唑残留研究概况
    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甲苯咪唑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浸泡用药对异育银鲫的毒性
        2.2 灌胃用药对异育银鲫的毒性
    3 讨论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异育银鲫肌肉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色谱条件
        1.2 药品与试剂
        1.3 磷酸盐缓冲液与定容溶液的配制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 流动相的改进
        2.3 提取条件与定容液的优化
        2.4 方法的线性范围
        2.5 回收率与精密度
        2.6 检测限
第四章 甲苯咪唑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仪器与色谱条件
        1.3 药品及试剂
        1.4 磷酸盐缓冲液和定容溶液的配制
        1.5 试验设计与采样
        1.6 样品预处理
        1.7 工作曲线的制备及回收率与精密度测定
        1.8 休药期(WDT)的确定
        1.9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工作曲线方程与相关系数
        2.2 回收率与精密度
        2.3 MBZ在各组织中的浓度
        2.4 MBZ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动学
        2.5 多次给药后MBZ及其代谢物在异育银鲫组织中的浓度分布
        2.6 多次给药后标示残留物在异育银鲫组织中残留消除规律
    3 讨论
        3.1 MBZ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3.2 标示残留物在异育银鲫组织中残留特征
        3.3 休药期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四、5种常见鱼药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克氏原螯虾体表固着类纤毛虫种类调查及硫酸锌对其药效研究[J]. 王建国,冯亚明,王洲,顾海龙,陆宏达,王权. 淡水渔业, 2016(04)
  • [2]日本海马白斑状皮肤溃烂病病原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D]. 李海东. 鲁东大学, 2015(07)
  • [3]利用重楼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初步研究[J]. 姚嘉赟,沈锦玉,杨国梁,王军毅,尹文林,徐洋. 渔业科学进展, 2010(05)
  • [4]甲苯咪唑急性毒性及在异育银鲫体内药动学与残留研究[D]. 郭东方.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5]5种常见鱼药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的研究[J]. 沈忠明. 内陆水产, 2000(01)

标签:;  ;  ;  ;  ;  

5种常用鱼药治疗剑尾鱼多聚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