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PF中NSSA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蕾,范存群,国鹏,高玉宏,张作君[1](2021)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网络OSPF协议区域划分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日益庞大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各分系统在同一个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网络区域内相互传递数据信息,存在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路由器设备增加,导致每台路由器所维护的LSDB(Link-State Data-Base)也逐渐变得臃肿的问题。庞大的LSDB计算会消耗更多的设备资源,导致设备负担加大,一旦网络拓扑变化将会引起整个域内所有路由器的重新计算。本文利用OSPF动态路由具有选择协议区域划分的特性,对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整体网络结构进行层次化分割,控制区域内路由器访问其他区域的路由路径,将LSA(Link-State Advertisement)泛洪被限制在区域内,减少了维护LSDB的数量及路由表路由条目,节约了控制层面的资源,把有效的资源用于数据层面的数据转发,从而提高卫星地面应用整体网络系统的数据转发率。整体网络的区域划分可有效地把拓扑变化的影响控制在本区域内,任意一区域网络拓扑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整体网络系统变化,从而提高卫星地面应用整体网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王耀琦[2](2020)在《多层卫星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间通过激光、微波等通信手段形成的星间链路实现组网,并与地面通信网融为一体,形成天地一体化网络,向覆盖地球表面和近地宇宙空间的多种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组网后,为发挥不同轨道卫星各自优势,研究包含高、中、低轨道的多层卫星组网协议极为必要。而路由协议在组网协议中,扮演了网元节点间信息状态同步和端到端算路选路的功能,其优劣特性将直接影响网络整体性能。传统的路由协议源于地面网络,不适用于卫星网络动态组网场景,故需针对卫星组网场景从架构、机制和算法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基于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了适用于多层卫星组网协议场景的路由协议。通过综合分析组网卫星的环境特性和组网协议对路由协议的功能需求,对传统OSPF 协议进行架构、算法和机制等多维度的综合改进,具体包括:在架构方面使SPF算法与分布式同步系统解耦合,选取传统OSPF协议中的同步机制,形成独立的分布式同步系统,对网元节点提供通用的信息同步服务;在机制方面结合同步后的卫星和星间链路的特性参数,对不必要的泛洪同步进行约束,从而减少路由不必要的收敛过程;在算法方面对SPF算法进行改进,结合卫星特性与业务特性,对不同类型业务选择不同卫星链路承载,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总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OS帧中标签转发机制的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并在VxWorks系统中编程实现,验证了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适用性。对后续多层卫星组网场景中路由协议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章丽玲[3](2020)在《基于OSPF特殊区域和LSA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为了使学生掌握并理解OSPF特殊区域和LSA类型这两个核心概念,本文首先对OSPF多区域、LSA类型和OSPF特殊区域的概念作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在GNS3模拟仿真环境中,设计了OSPF特殊区域与LSA的洪泛范围验证实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OSPF协议的理解。
孟旭莹,李鹏,冯相榕[4](2019)在《OSPF特殊区域网络原理分析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OSPF协议在公司或校园网络体系中应用广泛,对目前网络体系结构有重要影响。对OSPF协议进行分析,对其运行机理展开论述,并对OSPF路由协议中提出的区域理念及其特殊区域进行了研究,基于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架构,引入区域间密文认证以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通过仿真实验对Stub区域与普通区域、完全Stub区域及NSSA区域进行了对比及总结,验证了区域划分及密文认证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王琦进,经默然[5](2018)在《基于OSPF协议的NSSA-External-LSA携带Forwording Address的优化》文中认为为进一步优化路由,提高网络传输效率,研究了OSPF V2协议的NSSA-External-LSA携带Forwording Address(FA)地址的优化机制,提出并解决了NSSA-External-LSA携带FA地址后不能进行路径优化及外部路由无法计算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OSPF路径更优,路由传输效率更高。
邢磊[6](2017)在《基于.NET架构的OSPF协议故障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水平有了显着上升。对网络的需求已经不仅是解决有无问题,而是需要高效,快速,稳定的网络。与此同时,随着WIFI网络的普及,网络的接入点数量几乎成指数形式增长。这给网络的构建以及运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网络规模的进一步扩张,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以其独特的特性,在传统概念中的园区网和城域网中越来越重要。同时其通过自身的不断进化,OSPF已经变成了现代网络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网络协议之一。而当今运维环境中OSPF的故障判断、检测、排除依然只能依靠人力。一个机房提供的服务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机房的运维工程师的经验和响应效率。而本文研究的OSPF故障检测系统正是集合众多资深运维工程师的经验设计而成的。与人力足以进行7x24小时实时响应不同,本系统完全可以做到7x24小时不间断响应,从而极大的提高响应效率。本文研究了目前OSPF故障检测的主流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了运维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客观需要,提出并完成了基于.NET架构的OSPF故障检测系统平台的设计和实现的工作。本系统的核心开发目标是实现对OSPF的在线检测。论文在概述了数据通信行业故障检测工作在国内和国际中的运用情况之后,又介绍了论文涉及到的.NET架构、OSPF架构、OSPF报文组成、OSPF故障检测方法等相关技术,根据对检测平台全局业务逻辑的描述和分析,从而衍生出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而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需求分析和建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系统的数据模型。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系统的总体架构,分析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根据对数据的分析建模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最后通过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结合的方法使用测试用例对系统做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次研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比较传统的C/S架构来设计整个系统的架构,具体来说就是使用C#和C两种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OSPF检测系统的业务开发实现。经过对测试结果分析得出本论文所述在线OSPF故障检测平台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且能正常工作,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李玲[7](2017)在《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和功能得到了迅速地提升,网络设备的功能推陈出新,网络结构变得异常复杂多样性,人们渴望网络设备拥有更高的性能,网络服务提供更好的质量。因此,提升网管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需求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向网络管理智能化方向发展,而智能化可以通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和前向推理引擎的结合得以实现。本文针对网络配置管理的需求,首先在分析了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智能和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规则引擎和Rete前向推理算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向推理规则引擎的以OSPF路由协议为实例的智能网络管理模型。它主要由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规则库管理、指令生成引擎和OSPF路由协议配置等模块组成,而指令生成引擎作为其核心模块可以实现将配置参数与处理逻辑分离开来的功能。该模型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将网络配置相关知识和专家经验转化为固定存储格式的规则文件;按照业务人员在Web网页上输入的配置参数自动完成配置命令的生成和部署操作,其设计和实现使得业务人员对于网络配置的管理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智能网络管理系统是目前网络配置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课题对于此类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李兆晖[8](2015)在《基于IA64平台OSPFv2/v3协议的设计与移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极速发展,网络的规模在不断的增加,组成Internet的单个网络包含了数以万计的节点,整个Internet包含了数以亿计的计算机。一方面接入用户的增多导致互联网的地址资源日渐枯竭,虽然NAT技术的出现极大缓解了IPv4地址不够用的情况,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呈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向IPv6过渡迫在眉睫。IP协议处于网络中心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是上层应用程序或是下层路由协议栈都需要支持IPv6。其中任一环节升级的滞后,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互联网向IPv6过渡的进程。所以,开发支持IPv4到IPv6平滑过渡的路由协议栈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OSPF作为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域内路由协议,其IPv6化更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信息数据越来越庞大,互联网新业务对处理器性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网络中部署具备支持64位处理能力的OSPF路由协议必将成为一个趋势。本文在实验室基于32位VxWorks操作系统的IPv6路由协议栈的研究基础之上与北京天融信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基于天融信IA64硬件架构的NGTOS安全操作系统的IPv6路由协议栈的设计与移植。主要工作包括:按照新的64位系统架构设计了OSPF路由协议,完成了对64位系统内核的通信交互,开发了路由配置系统界面,使得NGTOS平台成为一个具有OSPF路由功能的64位安全网关平台。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分析了OSPF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不同处理器的平台及选取IA64平台的意义。然后,文章简要介绍了OSPF协议的基础知识以及工作原理,包括路由分层概念、指定路由器选举、网络类型、数据包类型以及交互过程。其次,文章设计了在IA64平台下的管理使用界面并给出了IA64平台上开发应用的主要流程及其特点,根据IA64平台的基本特点,设计实现了OSPF协议栈的系统模型。将OSPF协议按照功能划分模块,并详细叙述了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及处理流程。最后文章对在IA64平台下所实现的OSPF协议栈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对于命令界面以及协议一致性的测试,并且还按照IPv4/IPv6两种情况下分别对OSPF协议的功能性做出了细致的测试并且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结果表明,本次设计成果在64位系统平台下运行良好,并且成功实现了OSPFv2/v3协议定义的主要路由功能。目前天融信公司正积极推进该系统的产业化,丰富其现有网络产品系列,未来有望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于志泉[9](2014)在《基于OSPF for IPv6协议的NSSA区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逐渐得到普及并占据重要地位。高效稳定的路由协议是保障可信路由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路由协议的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各大主要网络设备商也十分重视相关路由协议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本文在国内知名厂商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商用开发项目的基础上,对通用OSPF协议特性进行学习、阐述和研究,并深入关注开发项目中的具体流程、问题及相关扩展。在深入理解OSPF协议及相关技术文档的基础上,以RFC5340为标准,采用敏捷开发方法,设计和实现OSPFv3协议支持NSSA区域特性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添加支持NSSA区域的命令行、增加支持FA地址、增加支持NSSA区域Translator角色选举、NSSA区域路由计算过程,从而实现在原有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完成NSSA区域特性,并正常完成路由转发。最后项目测试阶段在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商用路由器上进行基本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
蔡步凯[10](2014)在《基于多主控系统的OSPF协议主备同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网络中的设备数量、类型越来越多,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也对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可靠性是对电信级设备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大多采用不问断转发(NSF, Non-Stop-Forwarding)技术来提升设备的可靠性,但该技术对周边设备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较多局限性。因此,一种新的高可靠性实现方案,我们称之为不间断路由(NSR, Non-Stop-Routing)技术开始在网络工程中得到更多应用,该技术不需要对周边设备环境有特殊要求,可实现设备切换过程路由业务不中断。本论文主要内容是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同步机制的设计和实现,通过该同步机制可实现NSR功能,即可实现设备切换过程中路由业务不中断。论文基于OSPF路由协议,在机架式设备的高可靠性多主控系统中引入OSPF协议同步机制,对OSPF协议同步机制的问题进行多方面优化设计。从而达到实现同步机制的实时性、可靠性的目的。文章在探讨高可靠性多主控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OSPF协议同步实现与优化的关键问题,研究了包括对实例、接口、邻居、链路状态通告(LSA,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在内的所有OSPF消息的同步问题。论文分析了OSPF协议同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大批量LSA同步、LSA分片同步、重传LSA同步等问题,明确了OSPF协议同步机制的基本优化思路并提出了可行的改造方案。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实现了OSPF协议同步的基本流程,按照同步触发点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初始化同步和实时同步。同时针对大批量LSA同步、LSA分片同步、重传LSA同步等过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将其应用在机架式设备上。通过在机架式设备上的实际应用,表明优化设计后的OSPF协议同步机制的效率、可靠性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该研究机制可以保证机架式设备协议层面的高可靠性,有效保证业务处理的不中断,提升整个电信网络的服务质量。
二、OSPF中NSSA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SPF中NSSA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网络OSPF协议区域划分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区域概念 |
1.1 多区域划分设计 |
1.2 多区域部署优势 |
1.2.1 多区域的稳定性 |
1.2.2 多区域的扩展性 |
2 划分区域类型 |
2.1 常规区域类型 |
2.2 末节区域类型 |
2.2.1 末节区域分析 |
2.2.2 末节区域优势 |
2.3 完全末节区域类型 |
2.4 次末节区域类型 |
2.5 完全次末节区域类型 |
3 区域类型区别分析 |
3.1 末节区域和完全末节区域类型应用区别 |
3.2 次末节区域和末节区域类型应用区别 |
4 结论与讨论 |
(2)多层卫星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多层卫星组网概述 |
1.2. 组网路由协议概述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组网路由协议 |
2.1. 卫星空间环境特性 |
2.2. 现有卫星组网协议体系 |
2.3. 现有路由协议分析 |
2.3.1. 地面路由协议 |
2.3.2. 卫星路由协议 |
2.3.3. 现有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卫星组网路由协议设计 |
3.1. 卫星互联组网架构 |
3.1.1. 基于AOS帧的标签交换 |
3.1.2. 组网协议架构 |
3.2. 路由协议设计 |
3.2.1. 路由协议架构 |
3.2.2. 设计通用同步模块 |
3.2.3. 卫星参数同步 |
3.2.4. 设计约束同步 |
3.2.5. 卫星算路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卫星组网路由协议实现 |
4.1. 编程实现平台 |
4.1.1. 开发平台环境 |
4.1.2. 组网协议实现 |
4.1.3. 路由协议实现 |
4.2. 同步模块的实现 |
4.2.1. 邻居状态机实现 |
4.2.2. 同步消息结构实现 |
4.3. 卫星参数同步的实现 |
4.3.1. 同步数据库的结构 |
4.3.2. 同步数据库的泛洪 |
4.4. 约束同步的实现 |
4.4.1. 邻居状态机Leaving状态实现 |
4.4.2. 基于星历修改数据库实现 |
4.5. 卫星算路方法的实现 |
4.5.1. 算路入口函数实现 |
4.5.2. 算路验证测试 |
4.6. 前期相关硬件平台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论文的主要贡献 |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 |
致谢 |
(3)基于OSPF特殊区域和LSA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解OSPF多区域概念 |
2 理解LSA |
3 理解OSPF的特殊区域 |
4 特殊区域与LSA的洪泛范围实验设计 |
4.1 实验拓扑 |
4.2 路由器各接口的IP地址分配 |
4.3 实验步骤: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5 总结 |
(4)OSPF特殊区域网络原理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OSPF协议工作原理 |
1.1 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 |
1.2 OSPF路由协议的运行过程 |
2 OSPF的区域工作机制 |
2.1 区域 |
2.2 OSPF的特殊区域网络原理分析 |
3 实验仿真 |
3.1 拓扑结构的搭建 |
3.2 外部路由的注入机制 |
3.3 LSA机制 |
3.4 默认路由机制 |
3.5 连接建立的安全性 |
3.5.1 Hello报文 |
3.5.2 2种认证方式 |
4 应用 |
5 结束语 |
(5)基于OSPF协议的NSSA-External-LSA携带Forwording Address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OSPF协议优化方式 |
1.1 网络收敛和路由计算 |
1.1.1 OSPF与BFD联动 |
1.1.2 优先级收敛 |
1.1.3 增量最短路径优先算法I-SPF |
1.1.4 部分路由计算PRC |
1.1.5 智能定时器 |
1.2 流量工程和路径优化 |
1.2.1 OSPF TE |
1.2.2 转发地址FA |
2 NSSA-External-LSA携带FA地址优化 |
2.1 理论分析 |
2.2 实验分析 |
3 优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3.1 携带FA地址却无法优化路径 |
3.2 携带FA地址外部路由无法计算 |
4 结束语 |
(6)基于.NET架构的OSPF协议故障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论文工作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NET概述 |
2.2 ASP.NET |
2.3 OSPF协议概述 |
2.3.1 OSPF数据结构 |
2.3.2 OSPF的信息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SPF故障检测业务需求分析 |
3.1 总体业务分析 |
3.1.1 系统业务陈述 |
3.1.2 业务流程分析 |
3.2 系统需求建模 |
3.2.1 检测提交系统需求分析 |
3.2.2 故障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3.2.3 故障数据库系统 |
3.2.4 检测反馈系统需求分析 |
3.3 OSPF协议故障检测规则需求分析 |
3.3.1 OSPF的区域类型分析 |
3.3.2 对LSA报文的分析 |
3.3.3 LSA报文的架构分析 |
3.3.4 检测规则使用的需求分析 |
3.4 系统数据库建模 |
3.5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故障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OSPF故障检测系统总体应用架构 |
4.1.1 表示层 |
4.1.2 业务逻辑层 |
4.1.3 数据业务层 |
4.2 OSPF故障检测系统功能设计 |
4.3 OSPF故障检测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4.4 OSPF故障检测系统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
4.4.1 OSPF故障检测申请单提交系统设计与实现 |
4.4.2 检测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4.3 检测规则调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5 故障追踪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5.1 故障追踪子系统的业务流程 |
4.5.2 故障追踪子系统的功能子模块 |
4.6 故障检测具体执行逻辑方法的设计 |
4.6.1 OSPF路由邻居故障 |
4.6.2 OSPF路由通告故障 |
4.6.3 路由安装故障 |
4.6.4 路由重分发故障 |
4.6.5 路由汇总故障 |
4.6.6 SPF计算及路由翻转故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OSPF故障检测系统测试及分析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2.1 用户认证测试 |
5.2.2 申请单提交模块的测试 |
5.2.3 OSPF故障检测执行模块和故障检测方法逻辑策略测试 |
5.2.4 OSPF路由重分发测试的具体实施方法 |
5.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介绍 |
(7)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念及相关技术 |
2.1 人工智能的概述 |
2.2 专家系统的概述 |
2.3 规则引擎技术的介绍 |
2.3.1 规则引擎概述 |
2.3.2 规则引擎基本结构 |
2.3.3 规则引擎的推理方式 |
2.3.4 规则引擎的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Rete算法 |
3.1 Rete算法简述 |
3.2 Rete算法特点 |
3.3 Rete网络 |
3.4 Rete算法实现流程 |
3.4.1 编译Rete鉴别网络 |
3.4.2 模式匹配过程 |
3.5 举例说明Rete算法 |
3.6 本章小结 |
4 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设计 |
4.1.1 设计思想 |
4.1.2 系统框架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系统E-R图 |
4.2.2 数据库表的设计 |
4.3 详细设计 |
4.3.1 用户管理模块 |
4.3.2 角色管理模块 |
4.3.3 规则库管理模块 |
4.3.4 指令生成引擎模块 |
4.3.5 OSPF协议配置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8)基于IA64平台OSPFv2/v3协议的设计与移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OSPF技术简介 |
1.3 IA64与X86、X86-64简介 |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
2 OSPF协议基础及工作原理 |
2.1 OSPF路由分层 |
2.1.1 OSPF网络中的路由类型 |
2.1.2 OSPF区域 |
2.1.3 OSPF路由器类型 |
2.2 OSPF网络类型 |
2.3 指定路由器 |
2.4 OSPF交互 |
2.4.1 OSPF数据包类型 |
2.4.2 Hello过程/机制 |
2.4.3 交换过程/机制 |
2.4.4 泛洪过程/机制 |
2.5 OSPF链路状态通告 |
2.5.1 LSA类型 |
2.5.2 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 |
3 IA64平台下OSPFv2/v3协议的设计与移植 |
3.1 IA64平台开发环境 |
3.2 IA64平台配置系统开发 |
3.2.1 规则文件 |
3.2.2 执行模块 |
3.2.3 配置库接口 |
3.2.4 配置的使用 |
3.2.5 交互式命令 |
3.3 IA64平台下OSPF协议系统模型 |
3.3.1 OSPF协议进程及任务机制 |
3.3.2 OSPF协议与路由管理系统交互 |
3.4 IA64平台内核与OSPF协议通信接口设计 |
3.4.1 针对netlink机制的修改 |
3.4.2 IA64平台内核路由模块的初始化 |
3.4.3 内核路由模块与RTM交互 |
3.5 OSPF协议功能模块设计 |
3.5.1 全局模块 |
3.5.2 消息处理模块 |
3.5.3 域处理模块 |
3.5.4 数据库交互模块 |
3.5.5 路由处理模块 |
3.5.6 接口有限状态机模块 |
3.5.7 邻居有限状态机模块 |
4 IA64平台下OSPFv2/v3协议测试 |
4.1 IA64平台界面测试 |
4.2 OSPF协议一致性测试 |
4.2.1 Hello包交互测试 |
4.2.2 OSPF交换过程测试 |
4.2.3 OSPF邻居发现测试 |
4.3 OSPFv2功能性测试 |
4.3.1 虚连接测试 |
4.3.2 缺省路由测试 |
4.3.3 STUB域测试 |
4.3.4 NSSA域测试 |
4.4 OSPFv3功能性测试 |
4.4.1 虚连接测试 |
4.4.2 STUB域测试 |
4.4.3 路由重分发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OSPF for IPv6协议的NSSA区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OSPF协议概述 |
2.1 OSPF协议原理及概念 |
2.1.1 OSPF协议介绍 |
2.1.2 OSPF协议的重要术语 |
2.1.3 OSPF协议区域的概念 |
2.1.4 OSPF协议工作流程 |
2.2 OSPF for IPv6协议的改进 |
2.2.1 OSPFv3协议的改进 |
2.3 OSPF协议NSSA区域原理 |
2.3.1 OSPF协议支持NSSA区域的意义 |
2.3.2 NSSA区域的原理 |
第三章 OSPF for IPv6协议NSSA区域设计与实现 |
3.1 Comware v7版本系统简介 |
3.2 OSPFv3协议模块设计 |
3.3 OSPFv3协议的具体框架 |
3.4 线程划分 |
3.5 Comware V7平台命令行模块设计与实现 |
3.5.1 命令行交互模块设计 |
3.5.2 NSSA区域命令行实现 |
3.6 OSPFv3 for IPv6的NSSA区域路由协议模块设计 |
3.6.1 NSSA区域路由计算模块设计 |
3.6.2 FA地址及下一跳地址的处理 |
3.6.3 NSSA区域Translator角色选举的处理 |
3.7 项目的开发环境 |
第四章 OSPF for IPv6协议NSSA区域特性的测试 |
4.1 测试环境搭建 |
4.2 测试组网图 |
4.3 测试方法 |
4.3.1 自动化脚本测试 |
4.3.2 UT代码测试 |
4.3.3 手动测试 |
4.3.4 代码Review |
4.4 测试用例设计与结果分析 |
4.4.1 命令行测试用例设计与结果分析 |
4.4.2 功能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3 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4 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
4.5 测试总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多主控系统的OSPF协议主备同步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 本课题主要内容 |
第2章 OSPF协议 |
2.1 OSPF协议原理概述 |
2.2 OSPF基本概念 |
2.2.1 区域划分 |
2.2.2 接口信息 |
2.2.3 OSPF的协议报文 |
2.2.4 LSA的类型 |
2.2.5 路由器的类型 |
2.3 数据库同步过程 |
2.3.1 邻接关系的确立 |
2.3.2 Flooding过程 |
2.4 路由分类与路由选择计算 |
2.4.1 路由分类 |
2.4.2 路由选择计算过程 |
第3章 高可靠性多主控系统分析 |
3.1 高可靠性多主控系统概述 |
3.2 HA模块的设计 |
3.2.1 HA备份过程 |
3.2.2 HA的Buffer设计 |
3.3 主备状态机 |
3.3.1 状态描述 |
3.3.2 角色协商规则 |
3.3.3 处理过程描述 |
第4章 OSPF协议同步设计与实现 |
4.1 设计架构 |
4.1.1 OSPF数据类型 |
4.1.2 OSPF同步主循环 |
4.2 主要数据结构及其关系 |
4.2.1 OSPF同步控制结构 |
4.2.2 OSPF同步包头结构 |
4.3 OSPF同步实现的重要函数 |
4.3.1 检查主控卡工作状态函数 |
4.3.2 初始化同步函数 |
4.3.3 主用主控卡和备用主控卡倒换函数 |
4.3.4 同步包发送函数 |
4.3.5 同步包接收函数 |
4.4 OSPF基本同步机制 |
4.4.1 OSPF同步机制分类 |
4.4.2 同步控制单元 |
4.4.3 OSPF初始化同步过程 |
4.4.4 OSPF实时同步过程 |
4.5 改进的OSPF同步机制 |
4.5.1 大批量LSA同步机制 |
4.5.2 LSA同步包分片重组机制 |
4.5.3 重传LSA同步机制 |
4.5.4 重分配同步机制 |
4.5.5 同步机制性能优化 |
第5章 验证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内容与结果 |
5.2.1 大批量LSA同步测试 |
5.2.2 LSA同步分片测试 |
5.2.3 重传LSA同步测试 |
5.2.4 重分配同步测试 |
5.2.5 主备倒换测试 |
5.2.6 复杂环境测试 |
5.3 OSPF同步测试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研究结果 |
6.2 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
四、OSPF中NSSA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网络OSPF协议区域划分应用分析[J]. 杨蕾,范存群,国鹏,高玉宏,张作君. 气象科技, 2021(06)
- [2]多层卫星组网协议中的路由协议研究[D]. 王耀琦.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3]基于OSPF特殊区域和LSA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章丽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4]OSPF特殊区域网络原理分析及应用[J]. 孟旭莹,李鹏,冯相榕. 计算机与网络, 2019(14)
- [5]基于OSPF协议的NSSA-External-LSA携带Forwording Address的优化[J]. 王琦进,经默然.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6]基于.NET架构的OSPF协议故障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邢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7]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D]. 李玲.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基于IA64平台OSPFv2/v3协议的设计与移植[D]. 李兆晖.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9]基于OSPF for IPv6协议的NSSA区域研究与设计[D]. 于志泉. 兰州大学, 2014(10)
- [10]基于多主控系统的OSPF协议主备同步的研究与实现[D]. 蔡步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4(05)
标签:ospf论文;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论文; 动态路由协议论文; 网络类型论文; 路由重分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