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1](2021)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效用》文中提出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在我国多发,根据AIS患者的发病时间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选择机械取栓这一血管再通治疗手段对其进行救治,机械取栓治疗后颅内外血管的连续监测对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预防卒中再发作至关重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无创、价廉、易操作,与既往TCD研究相比,我们选择的研究人群为早期不能判断预后的患者,期望得出可利用TCD检查指标评估此类AIS机械取栓患者远期预后的结论,同时研究各监测指标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在日后临床工作中更有针对性的关注TCD监测指标变化情况,为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的治疗及评估依据。方法:选择分析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序贯入组,排除7例施行外科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排除13例术后病情显着恶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最后纳入患者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基线资料,临床资料涵盖患者入院及治疗后9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后72小时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情况;基线资料涵盖患者住院当时年龄、性别、既往或目前是否存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是否有吸烟史、饮酒史。利用TCD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第1天、第7天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the 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同时记录脑缺血溶栓血流(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TIBI)分级、侧支代偿情况,并计算责任血管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5%为预后改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5%为预后不良,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了解上述指标与AIS机械取栓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将PI值分为三组(≤1.1、1.1~1.2、≥1.2),研究PI值与症状性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第1天大脑中动脉EDV、第7天大脑中动脉EDV、TIBI分级、PI、高脂血症、吸烟与AIS机械取栓患者90天时病情预后明显相关(P<0.05)。(2)AIS机械取栓患者24小时TIBI分级2~5级与90天时预后改善明显相关(P<0.05,OR=12.911,95%CI 2.685-62.089)。(3)PI值越高,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通过TCD测量所得EDV、TIBI分级、PI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90天时预后明显相关,24小时TIBI分级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EDV增快、TIBI分级高、PI值低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预后改善。
舒云峰[2](2021)在《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通过对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治疗的患者,与单纯行CEA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探求针灸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方案。2方法收集的病例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淮北市人民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一年间收治的60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并符合CEA手术标准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EA手术治疗,针灸组术后3周联合通督调神针灸治疗,主穴为腰阳关、命门、至阳、神道、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颈夹脊,每天针刺治疗1次,并予以督脉艾灸;对照组仅予以CEA手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6个月的中医证候评分;应用颈动脉彩超和TCD联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6个月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再狭窄或卒中)。3结果3.1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显示针灸组总有效率是90.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级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6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级评分的组间比较P<0.05,说明针灸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通督调神针灸结合CEA治疗比单纯CEA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3.2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指标比较: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各方面指标均有显着改善(P<0.05);术后6周、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及搏动指数(PI)方面,针灸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督调神针灸配合CEA治疗和CEA手术治疗都可以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的各项指标,但针灸组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及搏动指数(PI)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3.3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再狭窄和脑卒中发生的病例;随访1年后,针灸组没有患者进展为再狭窄和发生脑卒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进展为轻度狭窄,无患者发生脑卒中,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针灸组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结论4.1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在改善颈动脉狭窄临床症状上优于单纯CEA手术治疗。4.2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与单纯CEA治疗相比,在改善PSV、EDV、术侧MCA的PSV及PI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4.3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与单纯CEA手术治疗在终点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针灸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这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性,但也提示针灸在CEA术后患者预防再狭窄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魏珍,童剑飞[3](2019)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我国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日渐增多[1]。AD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因此,对AD患者尽早进行诊断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预防措施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次研究对AD患者血流阻力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70例作为研究
赵月月[4](2019)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候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候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患者共200例,进行肾脏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主肾动脉、段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RI=(PSV-EDV)/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阴阳两虚证主肾动脉、段动脉RI、PI均高于正常值,PSV、EDV均低于正常值;痰湿壅盛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接近于正常高值,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低于正常值;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改变较阴虚阳亢组、肝火亢盛组改变明显;四个证候中,肝火亢盛证较其他三个证候比较,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最不明显。结论:在ISH中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血流动力学改变最为明显,说明“虚”、“痰”是影响ISH带来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键因素。
郑传利,陈丽敏,王麦香,刘传文,牟元界,姜兰芳,刘亚军,韩象麒,刘秀华[5](200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 CDFI)和单一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对 144例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 高血压病时脑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及脉动指数 ( PI)可发生变化 :1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脑血流速度增加和 PI值升高为主 ;2频谱形态异常 ,包括峰间距增大或缩小 ,收缩峰高尖或圆钝 ,P2 >P1,伴有异常血流信号 ;3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和发病时间的延长 ,其脑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60岁以上和发病时间 2 0年以上时达 10 0 %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一定价值 ,可成为检测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但并非为高血压病诊断的标准。
李全琳[6](2018)在《频谱多普勒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将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频谱及血流参数与正常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检测对比,评价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频谱及参数影响,从而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胎儿及新生儿脑部血液循环的影响,为母儿监测、新生儿脑损伤程度、母儿治疗效果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并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及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是否相关。方法随机选来我院建档产检,并且在本院生产,经临床症状与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体格检查等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72人,孕周均满32周及以上,其平均年龄30.4岁,孕期3240周,平均孕期37.4周,将72例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按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妊娠高血压组(9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1例)及重度子痫前期组(52例)3组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来我院建档产检,在本院生产的血压正常孕妇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孕周均满32周及以上,其平均年龄29.7岁,孕期3240周,平均孕期38.1周。两组孕妇均未患其他疾病。采用频谱多普勒检测技术,由经专业培训的工作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并且由固定一人采集数据,分别采集四组孕妇的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及频谱。胎儿期于患病孕妇入院时检测,并动态监测入院后3天、7天时的参数及频谱,新生儿于出生后一周内进行检测。其中频谱多普勒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大脑中动脉PSV值从正常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依次呈降低趋势;而EDV值从正常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也呈降低趋势。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胎儿大脑中动脉S/D、PI、RI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前两组的大脑中动脉S/D、PI、RI是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而且前两组分别与后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胎儿大脑中动脉S/D、PI、RI对比,轻度子痫前期组的大脑中脉血流参数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而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经临床规范治疗后,血压逐渐下降,分别于住院3天及7天时,监测其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S/D、PI、RI值呈上升趋势,且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PSV及EDV值从正常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依次呈下降趋势,但与PSV改变趋势相比,EDV更明显。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S/D、PI、RI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S/D、PI、RI比较,前两组相关参数高于对照组,且前两者分别与后者比较,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S/D、PI、RI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的参数又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检测,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参数及频谱与正常孕妇的胎儿及新生儿不同,并且随着孕妇病情的加重,其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S/D、PI、RI变化越明显。所以通过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可以帮助准确判断胎儿宫内血氧状况及新生儿脑部血流循环状况,为评价孕妇妊娠状态及胎儿宫内异常状态、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为新生儿颅脑损伤程度提供评估指标,给临床提供较准确的治疗及预后依据。
李成武[7](2016)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和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能否反映脑血管损伤的程度,哪些体征具有特征性,能预警脑卒中的发生,从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目的:1.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及其脑、眼血流的相关性,探讨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通过眼底检查来预测或早期发现、干预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2.对脑卒中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比较病变轻重与证型的关系,分析两种疾病证候演变规律和共性,从证候学特征方面为脑卒中的“治未病”提供临床依据。3.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并发症时,脑、眼血流的相关性,探讨视网膜病变和脑血管病变发病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共性。方法: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脑卒中发病情况的横断面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符合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Ⅱ级及以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的患者300例,该病例来源于三个临床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门诊,每个中心各100例。询问脑卒中病史,拍摄眼底彩照,测量视网膜动脉直径、静脉直径,计算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进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级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按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辨证分型。从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①分析脑卒中发病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级、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的关系。②分析脑卒中发病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③分析中医证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④分析中医证型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2.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住院患者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集眼底彩色照片,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按照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从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①分别分析眼血流、脑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的相关性。②分析眼血流、脑血流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③分析脑血流与眼血流的相关性。④分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脑卒中发病情况的横断面调查试验周期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31日,三个分中心共收集病例291例。2.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级别之间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级别之间脑卒中发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视网膜病变级别越高脑卒中发病率越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Ⅲ级时脑卒中发病率(65.71%)是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Ⅱ级时脑卒中发病率(18.45%)的3.56倍。3.有脑卒中与无脑卒中患者之间比较,有脑卒中组视网膜动脉直径小、视网膜静脉直径大、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小。其中脑卒中组动静脉直径比为0.51,无脑卒中组动静脉直径比为0.62。4.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脑卒中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痰浊痹阻证最易发生脑卒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级别之间中医证型有统计学差异,痰浊痹阻证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最重。5.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试验周期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共收集病例120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Ⅱ级为主,占65.4%,视网膜动脉硬化以Ⅲ级为主,占83.3%。痰湿壅盛证最多,占50%,其次为阴虚阳亢证和肝火亢盛证。6.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不同级别之间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差别,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阻力指数增大、搏动指数增大、S/D增大。7.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与眼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有正相关性。结论: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级作为预测脑卒中发病风险的临床指标之一,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级别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高,合并视网膜出血、渗出时脑卒中发病率(65.71%)是单纯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时脑卒中发病率(18.45%)的3.56倍。2.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有相关性,视网膜动脉直径越小、静脉直径越大、动脉静脉直径比越小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大。当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降到0.5时脑卒中发生风险较大。3.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和脑卒中发病风险有相关性,痰浊痹阻证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最大。4.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与眼血流有相关性,其中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是血流动力学参数中评价高血压对脑部和眼部血管影响较为敏感的指标。
余转[8](2016)在《彩超检测中孕期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不同节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探讨中孕结构筛查期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不同节段(M1段近中1/3处、M1远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特点,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寻找更准确、更佳的检测部位,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超声医学科常规进行中孕(22+1-25+5周)胎儿结构筛查的136例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查分析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如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将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6例受检孕妇有108例探及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近中1/3处及远端频谱并测量血流参数指标,成功率为79.1%;检测到108例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的血流频谱,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的血流频谱均呈锯齿状,在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中均为单向血流,舒张期无逆流血流信号;大脑中动脉M1段近中1/3处PSV、PI、RI、S/D高于M1远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脐带绕颈一周的胎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未见明显异常,5例脐带绕颈一周及2例脐带绕颈两周的胎儿大脑中动脉的S/D、PI、RI均有轻度降低;4例羊水偏少的孕妇,胎儿大脑中动脉各项血流参数指标有所降低;5例孕妇胎儿大脑中动脉频谱图像质量显示较差,导致监测不成功;11例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血流动力学频谱舒张期出现倒置的血流信号或舒张期血流信号缺失。结论结构筛查期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的血流力学存在差异,近中1/3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PSV、PI、RI、S/D高于M1远端。
赵方方[9](2014)在《不同级别高血压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成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别对各受检者颈内动脉系颅外段的颈内动脉(ICA)和颅内段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的颅外段椎动脉2(VA2)和颅内段的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1(VA1)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SV、EDV逐渐减低,PI、RI逐渐增加。颈内动脉系的PSV和EDV在2级高血压组减低,椎-基底动脉系在1级高血压组EDV减低,RI增加。椎-基底动脉系除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和颅外段椎动脉2的PI及RI为负相关外,两系的2级和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外参数相关均为正相关。结论:颈内动脉系PSV和EDV的降低是2级高血压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椎-基底动脉系EDV的降低和RI的增高是1级高血压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2级高血压以上,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相关性。
金勋[10](2009)在《眩晕病证候诊断指标及TCD表现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疾病、病程、病情对眩晕病证候组成指标的影响以及TCD检测在眩晕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用病证结合的模式,对辨证为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的120例眩晕病人,比较分析不同疾病、不同病程、不同病情下眩晕证候指标分布特点,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探索眩晕病复合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主观症状的客观标准进行初步探讨。内容:论文主要包括眩晕病中医复合证候的临床研究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TCD观察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眩晕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证候的认识和证候诊断的现代研究。临床研究部分对120例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眩晕病人,观察不同疾病、不同病程、不同病情下的证候指标分布并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单一证型与诊断依据重新调整证候诊断组成指标。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发病机制、各种客观检查技术的应用、TCD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及评价中的应用和眩晕病中医证候与TCD之间的相关研究。临床研究部分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的眩晕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不同眩晕轻重下进行TCD检测,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在不同影响因素下TCD检测结果的特点,并对其中38例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眩晕患者与22例单一证候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不同证候之间的TCD差异。结果:120例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眩晕病人的证候指标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分布不同。两种疾病相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呕吐症状较为突出,高血压病患者头痛、耳鸣、胸闷、腰膝酸软症状较为突出;病程一年以下为呕吐症状突出,而病程一年以上为耳鸣、心慌、失眠、胸闷、头痛为主;病情重的患者以胸闷、心慌、头痛症状突出与病情轻者有显着差异。说明每个证候都有其属性证候指标,复合证候诊断应涵盖单一证候指标的属性,提示我们在判定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复合证候时,痰湿中阻和肝肾不足两种证候的代表症状都应同时具备方可诊断,如胸闷、恶心、呕吐必具一项,耳鸣、失眠、腰膝酸软必具一项。依据此标准调整证候诊断组成指标,满足条件的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候患者89例,其中高血压病眩晕5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38例。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病人,两个年龄段比较,两侧椎动脉Vd、右侧椎动脉PI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椎动脉Vs、两侧椎动脉Vd、左侧椎动脉PI、基底动脉Vm异常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发作时TCD各项检查指标显示,收缩期异常血管数占56.75%,舒张期异常血管数占58.99%,平均流速异常血管数占51.21%,三项指标以血流速度降低为主,搏动指数异常占53.63%,阻力指数异常占29.67%,两项指标均以升高为主。随着发病年龄的升高,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为主,搏动指数则增高为主。在不同病程和不同病情,TCD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眩晕患者TCD血流速度异常血管数为,收缩期血流速降低血管数占52.6%,升高血管数占9.6%;舒张期血流速降低血管数占51.8%,升高血管数占6.1%;平均流速降低血管数占48.2%,升高血管数6.7%,三项血流速度异常指标均以血流速度降低为主;搏动指数升高占42.1%,降低占12.3%,搏动指数异常以升高为主,阻力指数升高占25.0%,降低占10.4%,阻力指数异常也以升高为主。复合证候与单一证候TCD异常血管数比较,复合证候左侧椎动脉Vs异常血管数与单一证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证候左侧椎动脉Vs降低血管数多于单一证候血流速度降低血管数。其余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每一个证候都有支持其证候的特异证候指标,判定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复合证候时,痰湿中阻和肝肾不足两种证候的代表症状都应同时具备方可诊断。眩晕病同一复合证候因疾病诊断、病程、病情轻重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症状分布与联系强度,这与正邪交争、此消彼长、病证不断地动态变化的中医学认识相符,因此制定证候诊断标准要考虑疾病、病程、病情对证候的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各项指标提示,随着发病年龄的升高,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则增高。说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弹性减低。痰湿中阻兼肝肾不足证眩晕患者TCD各项指标异常血管数显示,血流速度以降低为主,而搏动指数则增高为主,与单一证候眩晕患者TCD异常血管数比较,左侧椎动脉Vs异常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效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设计原则 |
2.实验资料 |
3.实验方法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实验数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2.脑血管侧支代偿情况比较 |
3.症状性脑出血情况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的效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中医学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辨证分型 |
1.4 中医学治疗中风先兆的研究概述 |
1.4.1 中药治疗中风先兆 |
1.4.2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 |
2.西医学的认识 |
2.1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 |
2.2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
2.3 颈动脉狭窄的辅助检查 |
2.3.1 数字血管造影术DSA |
2.3.2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 |
2.4 西医治疗颈动脉狭窄研究概况 |
2.4.1 内科治疗 |
2.4.2 外科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手术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样本量的估算 |
1.8 随机分组方法 |
1.9 盲法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周期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中医证候分级评分 |
2.3.2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 |
2.3.3 安全性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4.1 中医疗效评定 |
2.4.2 临床终点事件记录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3.2 两组受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3 两组受试患者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比较 |
3.4 两组受试患者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的比较 |
3.4.1 两组受试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比较 |
3.4.2 两组受试患者舒张末期流速(EDV)比较 |
3.4.3 两组受试患者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比较 |
3.4.4 两组受试患者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搏动指数(PI)比较 |
3.5 两组患者1 年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
4.讨论 |
4.1 通督调神处方分析 |
4.1.1 通督调神处方的理论支持 |
4.1.2 通督调神处方选穴依据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比较 |
4.2.2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彩超指标比较 |
4.2.3 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
4.3 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意义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中医证候分级评分表 |
综述 针药治疗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
1.2.2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卧立位脑血流检查: |
1.2.3 卧立位血压: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流阻力指数比较见表1 |
2.2 两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比较 |
2.3 两组卧立位血压比较见表2 |
3 讨论 |
(4)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候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文献研究 |
一、历代部分医家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病名的认识 |
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 |
(一)病因分析 |
(二)病机分析 |
三、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损害的西医认识 |
四、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特点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
(三)信息调查表的设计与内容 |
(四)质量控制 |
(五)数据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一、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调节机制 |
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致肾脏损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与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6)频谱多普勒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胎儿正常血液循环及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 |
2.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其对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 |
第二章 频谱多普勒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的评价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使用仪器与监测方法 |
2.4 使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
3.结果 |
3.1 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实验组分组间胎儿大脑中动脉PSV及EDV变化 |
3.2 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实验组分组间胎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RI、PI值改变 |
3.3 重度子痫前期组治疗前后胎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RI,PI值改变 |
第三章 频谱多普勒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新生儿脑部血循环的评价 |
1.研究背景 |
2.材料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排除标准 |
2.3 仪器与方法 |
2.4 使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
3.结果 |
3.1 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实验组分组间新生儿大脑中动脉PSV及EDV变化 |
3.2 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实验组分组间新生儿大脑中动脉S/D比值,RI,P值改变 |
第四章 讨论 |
1.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胎儿大脑中动脉的影响评价 |
2.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影响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7)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综述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脑卒中发病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收集 |
1.2 观察指标 |
2 诊疗标准 |
2.1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
2.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 |
2.3 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标准 |
2.4 脑卒中诊断标准 |
2.5 病例纳入标准 |
2.6 病例排除标准 |
2.7 病例剔除标准 |
3 方法 |
3.1 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测量 |
3.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的临床分级 |
3.3 脑卒中发病情况的调查 |
3.4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 |
3.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结果 |
4.1 受试者基本情况 |
4.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病情况 |
4.3 脑卒中发病情况 |
4.4 脑卒中发病率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
4.5 脑卒中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4.6 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
5 讨论 |
5.1 脑卒中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
5.2 脑卒中发病率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
5.3 脑卒中发病率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
5.4 视网膜血管直径测量方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
5.5 脑卒中发病率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 |
5.6 脑卒中发病率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收集 |
1.2 观察指标 |
2 诊疗标准 |
2.1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
2.2 脑卒中诊断标准 |
2.3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 |
2.4 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标准 |
2.5 病例纳入标准 |
2.6 病例排除标准 |
2.7 病例剔除标准 |
3 方法 |
3.1 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测量 |
3.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动脉硬化临床分级方法 |
3.3 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
3.4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
3.5 缺血性脑卒中的信息采集 |
3.6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方法 |
4 结果 |
4.1 受试者基本情况 |
4.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病情况 |
4.3 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
4.4 眼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
4.5 眼血流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 |
4.6 脑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
4.7 眼血流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 |
4.8 脑血流与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 |
4.9 脑血流与眼血流的相关性 |
5 讨论 |
5.1 高血压病合并眼部和脑部并发症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5.2 眼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
5.3 眼血流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 |
5.4 脑血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
5.5 脑血流与眼血流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小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8)彩超检测中孕期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一章 绪论 |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概述 |
1.2 实验研究目的及胎儿体内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 |
1.3 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的临床意义 |
1.3.1 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分析 |
1.3.2 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儿宫内贫血的临床分析 |
1.3.3 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
1.3.4 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选择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仪器 |
2.3 研究方法 |
2.3.1 常规超声检查 |
2.3.2 研究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 |
2.3.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3.3 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采集到的血流频谱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4.1 胎儿大脑中动脉M1解剖学及形态学研究 |
4.2 胎儿大脑中动脉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 |
4.3 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不同孕周血流动力学参数生理性变化 |
4.4 血管形态及血流方式的改变对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4.5 大脑中动脉M1段近、中 1/3 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值较远端高的机制分析 |
4.6 宫内活动频繁、脐带绕颈、羊水量异常等因素对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4.7 影响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准确性的因素及不良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 |
4.8 不足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9)不同级别高血压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眩晕病证候诊断指标及TCD表现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眩晕病中医复合证候的临床研究 |
文献综述:眩晕病证候诊断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古代文献对眩晕病的认识 |
2 眩晕证候的现代临床研究 |
3 眩晕证候诊断方法学研究 |
4 复合证候研究的思路探讨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120例眩晕病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证候分析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TCD观察 |
文献综述: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研究中的应用 |
1 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认识 |
2 TCD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评测中的应用 |
3 眩晕病中医证候与TCD相关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TCD观察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中医证候指标观察表 |
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报告表 |
致谢 |
个人资料 |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效用[D]. 王雪. 青岛大学, 2021(02)
- [2]通督调神针灸联合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D]. 舒云峰.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3]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魏珍,童剑飞.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08)
- [4]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候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D]. 赵月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J]. 郑传利,陈丽敏,王麦香,刘传文,牟元界,姜兰芳,刘亚军,韩象麒,刘秀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0(04)
- [6]频谱多普勒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及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研究[D]. 李全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李成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8]彩超检测中孕期胎儿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节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分析[D]. 余转. 江苏大学, 2016(11)
- [9]不同级别高血压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D]. 赵方方.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10]眩晕病证候诊断指标及TCD表现的临床观察[D]. 金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