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药粥

冬季保健药粥

一、冬季保健养生药粥(论文文献综述)

卢秋欢[1](2021)在《文山壮族文化康养要素的识别与旅游利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大众对健康生活要求的提高,康养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广大旅游者的青睐。继泰康保险创新实践“文化养老”社区后,文化康养旅游逐渐受到重视。文化康养是在文化生态的环境下,所开展的养生、养心、养神、养脑、养护等产业。文化康养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旅游业态,是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此,本文以文山壮族文化康养要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山壮族的分布与壮族文化分析,识别壮族文化的康养要素与功能,探讨壮族文化康养旅游要素的空间特征与类型特征,并提出文山壮族文化康养旅游的开发方向与路径,以期丰富文山康养旅游体系。本文在梳理、汇总、厘定文山壮族分布资料后,通过91卫星地图和Arc Gis软件制作出了文山壮族主要聚集区域图。通过对文山的壮族文化资料的搜集、汇总、整合,分析文山壮族传统文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对人体健康具有功效的传统文化作为识别指标,识别出以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医药、体育、节庆、民族信仰为主的康养要素,并梳理出作用于人体健康的康养元素。在康养要素识别的基础上,以壮族康养要素作为识别指标,识别出以改善心肺功能、预防保健功能、心理调适功能、美容养颜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和康体保健功能为主的康养功能。运用Arc Gis软件将壮族分布与水域、水系进行叠加分析,从图得出文山州壮族文化康养旅游要素以大聚集小分散,临近水域连片分布,低海拔分布密集、中高海拔分布较分散为主的空间特征。结合壮族文化特性与壮族文化康养功能,将壮族文化康养旅游要素类型分为改善心肺类、美容养颜类、康体保健类、增强免疫类和心理调适类,并分析相关特征。基于文山州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以打造壮族文化康养主题项目、构建国内知名民族文化康养旅游地、多种文化康养旅游产品联合开发为主的壮族文化康养旅游开发方向。依托开发方向,提出以康养小镇、壮族文化康养旅游村、壮族特色养生基地、壮文化主题公园为主的文山壮族康养旅游开发路径。通过对文山壮族文化康养要素的识别与利用研究,以期丰富文山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倪策[2](2021)在《宋人“治未病”理念述论》文中认为疾病与防治在人类生活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简单记录,汉至隋唐时期关于疾病的记载越来越多,人们掌握的应对方法也在增多,懂得利用药物和一些外部手段医治病患,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同时,一些医学家和文人士大夫逐渐发现,与其在生病后实施救治,不如在生病前就开始预防,可以有效的防治疾病、阻止疾病的蔓延,“治未病”的理念由此诞生。进入宋代,由于气候的变化、战争的频繁、人口的增加,使得瘟疫爆发的次数有所增加,如何有效的对抗疾病成了宋人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治未病”理念入手,探究宋人面对疾病时的态度和预防措施,以期弥补相关研究的缺环。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治未病”理念的发源和在宋代的兴起。日常的身体保养和疾病预防,是传统中医中预防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的“治未病”理念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具有显着效果的中医预防理论。通过梳理宋代之前和宋代关于预防医学思想的内容,发现宋代“治未病”理论己经渐趋成熟。第二章以伤寒病为例,论述宋代瘟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宋代瘟疫爆发的特点和原因入手,指出瘟疫流行给社会带来的挑战,促使宋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法发生改变,以期能够应对不断出现的疾病的侵扰。继而以伤寒病为例,探究宋人对瘟疫的理解,包括概念的演化及医治方法、预防瘟疫的主要措施。第三、四、五章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具体考察“治未病”理念的实施情况。首先从“民以食为天”入手,介绍了宋人的饮食原则和食物种类,以及如何通过汲取食物中的营养来增强体魄;继而以“动则百病消”中的八段锦、射箭和蹴鞠为例,描绘了宋人在日常体育锻炼的景象;最后结合理学“向死而生”的理念,指出宋人开始注意自我身心的修炼,出现了从身体锻炼到身心修炼的升华。

林明[3](2020)在《基于Meta分析与临床研究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NAFLD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本文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Meta分析,第二部分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NAFLD的临床研究。第一部分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NAFLD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应用于临床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应用计算机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四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收集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NAFLD的RCT,并对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 ipoprotein,HD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等结局指标进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 7项研究,合计669例NAFLD患者,其中试验组341例,对照组3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针对NAFLD的治疗在改善BMI、TG方面优于对照组。而LDL、HDL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TC、ALT疗效指标评价各个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通过敏感性分析剔除个别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AST疗效指标评价研究间异质性检验较大,通过对试验组干预措施是否以中医方剂治疗为主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干预措施兼顾多种中医特色疗法的试验组在改善AST方面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而干预措施以中医方剂治疗为主的试验组在改善AST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在改善NAFLD患者的BMI、血脂、肝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第二部分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疗程为24周。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BMI、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的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血脂、空腹血糖(Glucose,GLU)、肝功能、SF-36量表评分为评价指标,比较对照组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试验前后及组间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了 120例患者,中途失访3例,其中对照组失访2例,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失访1例,余下患者的平均年龄40.41±10.77岁,男性87例,女性30例。对照组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中医体质、NAFLD程度、工作性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的BMI、CAP值、TG、TC、HDL、LDL、GLU、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的BMI、CAP值、TG、TC、LDL、GLU、ALT、AST、GGT较试验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结果分析显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的BMI、CAP值、TG、TC、LDL、GLU、ALT、GGT降低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较试验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在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ole limitations due to physical health,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感(General health perceptions,GH)、生命活力(Vitality,VT)这4个维度得分较试验前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结果分析显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组的VT维度提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能有效降低NAFLD患者BMI、CAP值、血脂、GLU、肝功能等临床指标,提高NAFLD患者在RP、BP、GH、VT这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对防治NAFLD有一定临床疗效,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

谢双峥[4](2020)在《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时养生是中华传统养生的重要内容,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四时养生历史悠久,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方法,而且有着系统的思想理论,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近年来随着传统养生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关四时养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对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及其文献的系统研究,仍属阙如。有鉴于此,本课题从文献调查入手,充分运用目录学、文献学、历史学、诠释学等研究方法,对四时养生的历史与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旨在揭示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轨迹,总结各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点,全面收集存世的四时养生文献,进行合理分类,并对文献载录的四时养生的内容方法作出简要归纳,以便为深入开展四时养生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奠定一个初步基础。本论文即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大体分为历史发展与文献研究两大部分,共十五章。具体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四时养生的内涵研究。在简要辨析四时概念的基础上,对四时养生作出了具体界说,认为四时养生就是根据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人体自身的体质及脏腑气血特点,合理安排精神情志、饮食起居、生活劳作等行为活动,并采取积极的调摄养护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第二章,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初始和奠基阶段。上古时期,中华先民就有了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和早期经验积累。夏商周时期,通过天象观察和物候认识,以《尧典》、《夏小正》、《礼记·月令》为标志,表明对四时变化的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四时养生均有理论阐述,尤以《吕氏春秋》“十二纪”为代表,初步奠定了四时养生的基础。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确立阶段。以《黄帝内经》为标志,构建起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包括四时养生的思想基础、宗旨目的、原则纲要和内容大法。第四章,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丰富充实阶段。无论是医家、养生家,还是早期道教学者,均是在《内经》四时养生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充实和完善。第五章,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突破创新时期,提出了四气摄生、摄生月令、养生月览、四时养老、四时导引、四时饮食、四时宜忌、四时用药等一系列命题,四时养生有着专门化的逻辑发展趋向,并形成了专门的着作文献。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四时养生呈现全面繁荣兴盛的景象,表现为着作众多、月令扩充、方法类聚、程式精致、世俗流行,四时养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七章至第十四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第七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在介绍古代四时养生文献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对古代四时养生文献进行了简明分类,包括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令养生、时辰养生、运气养生、养生宜忌共七大类。从第八章起,即按照七大类的每类一章,逐章对每类文献的一般情况进行概括性阐述,并对每类的重点文献进行了专门介绍。第十五章,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根据前述七类四时养生文献所载养生方法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均列举了代表性的方法或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研究形成以下结论:一、四时养生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要素为:春夏秋冬四时有其阴阳变化的规律,有时会出现反常;人体各有特点,对四时变化的适应各有不同;四时养生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行为和采取必要的调护方法;四时养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二、四时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先秦,确立于汉代,《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晋唐时期有所充实完善,宋元时期获得创新性突破,明清时期更为繁荣兴盛。三、四时养生文献中众多,从载体上来说可分成单篇、散在或专着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宜忌养生、运气养生共七大类。四、四时养生的内容宏富,方法繁多,根据文献载录,可以分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九个方面。

李路广[5](2019)在《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梳理民国时期有关食疗食养的理论与应用方法,探讨该时期影响食疗食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中医饮食养生的内容和特色食疗方法。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收集相关报刊15种,着作20部,涉及代表性医家20人。基于文献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包括作者、食(药)名称、功效、制法、服法、剂型等信息。采用统计描述法,对单味食(药)的性味、归经、品类、膳食剂型、疾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药)物共计381味,品类计17类,剂型计13种,病症77种。具体如下:1食(药)物——品类分布:常用的是果品类,其次是水产类、蔬菜类、调料类、畜肉类。将其常用的具体食(药)列举如下:1.1果品类:常用的有大枣、莲子、核桃、龙眼肉、梨、杏仁、荸荠、山楂。1.2水产类:常用的有甲鱼、海蜇、鲫鱼、海带、乌贼骨、淡菜、龟、蛤蜊。1.3蔬菜类:常用的有山药、藕、白萝卜、百合、韭菜、冬瓜、芥菜。1.4调料类:常用的有酒(黄酒、白酒)、大枣、白糖、蜂蜜、盐、冰糖、甘草、蒜、红糖。1.5畜肉类:常用的有猪肚、猪肉、羊肉、猪肺、牛肉、猪肝、猪肾、猪蹄。2食(药)物——科别分布:常用于内科病与外感病中。其中,内科病以脾胃、肺、肾为主;外感病以肺痨病、痢疾病为主。3疾病——食(药)物分布:常见病种为虚劳病、咳嗽病、胃痛病、肺痨病、痢疾病、霍乱病。3.1虚劳病:常用的有大枣、粳米、山药、莲子、核桃、龙眼肉、蜂蜜、黄芪、糯米、薏苡仁、白糖、茯苓、生姜、猪肚。3.2咳嗽病:常用的有杏仁、冰糖、生姜、贝母、白糖、白萝卜、蜂蜜、百合、鸡肉、猪肺、大枣、梨、茶叶。3.3胃痛病:常用的有生姜、猪肚、佛手、黄酒、柠檬、肉桂、乌贼骨、猪肉、白糖、冰糖、高良姜、胡椒、鸡蛋壳、玫瑰花、吴茱萸、香附。3.4肺痨病:常用的有大枣、百合、莲子、白果、冰糖、酒。3.5痢疾病:常用的有茶叶、生姜、白糖、蜂蜜、红糖、乌梅。3.6霍乱病:常用的有生姜、盐、金银花、荞麦。结论:民国时期中医食疗食养的特点有四:1食用原料的广泛性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的独特条件,以及融汇于沪的饮食文化、丰富的饮食着作等因素,为上海地区带来了多样化的食材,沪上民众与医家将部分食(药)物合理地应用到各类疾病中,充实了沪上食疗食养的内容。2极为重视脾胃的作用通过对民国医家使用食(药)物性能、炮制方法,以及对疾病防治观念方面的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沪上食疗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尤其注重对脾胃功能的顾护,继承了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重脾胃思想。3注重日常食料的使用基于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沪上医家常将日常生活民俗作为辨证施膳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体现了其食疗观贴近于生活。比如“酒、糖”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类食料。4食补之风盛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食补之风呈现出了与西方饮食营养学相交融的新式特点,此风气的盛行除了源于自古以来传统的滋补观外,江南温补文化的遗风、疾病观念、医患双方以及商业的推动等诸多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共同促使了食补风俗的形成。

路飞[6](2015)在《明清时期浙江中医养生学派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整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浙江中医养生学派中具有代表性的冷谦、王文禄、袁黄、高濂、张景岳、曹庭栋、黄凯钧七位医家的养生代表着作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探讨各位医家的养生思想,归纳其养生方法,总结这一时期浙江养生学派的学术特点,以补充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之不足,丰富浙江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方法 运用中医文献研究方法,精读七位养生医家的养生代表着作,并查阅历代有代表性的中医药古籍及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文献,广泛吸取现有研究成果,通过相关研究,采取分析、综合的方法,归纳总结各个医家的学术思想、养生方法。结果①纵观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可将其归为四个阶段:萌芽奠基阶段、形成发展阶段、日臻成熟阶段和兴盛科学阶段。②归结提出“浙江中医养生学派”这一学术流派,并对明清时期着名养生医家及其主要着作进行简单介绍。③分析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说明这一时期浙江中医养生学派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④各医家代表着作的学术思想,分别为:冷谦:因时制宜,五脏平调;重视脾肾,护胃保精;防患未然,视平为要;流水不腐,劳逸适度。王文禄:贵养气,慎言语、节饮食;精为本,省思虑、远色欲;神为要,去牵引、贵忘外。袁黄:三焦命门,养生之要道;精涵于血,聚精须顾血;顺其自然,止观得存神。高濂:养生有道,非崇异也;安乐怡情,自足旷达;顺时调摄,饮食导引;房中药石,不如调气;食色知节,身心知损。张介宾:阴阳一体,养生重命门;宝精惜血,养生先养形;再振根基,中年可复兴。曹庭栋:颐养心神,调和情志;起居有常,顺应自然;饮食有节,顾护脾胃;适度运动,辅以导引。黄凯钧:顺其理,养生以不伤为本;倡优生,破蕊无结实之果;贵有节,薄滋味少情寡欲;动或静,关键是心情旷达。⑤撮其养生方法之要,总结起居、饮食、吐纳导引三方面首创或首录的、具有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养生方法,如起居十六宜,站功、坐功、卧功,延年十六字诀、十六段锦等。⑥明清时期浙江中医养生学派的学术特点为:经验总结,唯心成分减少;方法丰富,综合调养三宝;视平为要,勿以近而忽之;顺应自然,阴阳四季物理;注重怡情,调情志以养神。结论 浙江中医养生学派是浙江中医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明清时期浙江的养生家上承《内经》和先辈养生学的精髓,旁参儒释道各家养生之精华,无论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都有所创见,在浙江中医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伍添就(Ng Tim Chau)[7](2014)在《历代医家冬季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以冬季养生为研究对象,对历代及目前国内外有关冬季养生的论述,作出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以便对中医为优势的冬季养生思想与运用,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指导。方法:①文献检索法:古籍文献检索:通过《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检索所有冬季养生类的古籍;现代文献检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关于冬季养生的论文、论着。②综合归纳法:从古今文献中,综合和归纳出历代冬季养生的思想、方法和特点。③问卷调查:通过在香港的问卷调查,得知香港人在冬季养生的认识和喜好。结果:①本次研究,共综合和梳理了三组有关“冬季养生”的历史文献,分别为:甲)历代“冬季养生”思想的渊薮;乙)历代医家“冬季养生”的特点;丙)历代医家“冬季养生”法分类比较的梳理。②香港冬季养生认知和应用调查,共收集到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68人。结论:用文献检索法和综合归纳法,可以发现历代文献、医家与现代养生学家,对冬季养生思想,既有不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但彼此皆相同并强调的是“冬季养生,护肾为要”这观点。由香港地区的统计结果分析,香港人对甲)顺时养生;乙)食疗养生;丙)方药养生和丁)经络养生的认知和应用度最高,但对其余的冬季养生法认知不足,有待普及。

李丽娟[8](2012)在《浅谈中老年人夏季保健养生》文中认为我国传统中医学讲,人与天合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当下随着"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热潮的兴起,中医养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为人们的保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主张养生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1.1首先养生要讲究天人相应古典医学名着《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天人相应"观,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

任曜新[9](2012)在《新疆库木吐喇佛塔出土鲍威尔写本研究》文中提出鲍威尔写本是1890年2月由觅宝人在新疆库车库木吐喇石窟附近佛塔挖掘出后,于同年3月被在库车逗留的英属印度骑兵团中尉哈密尔顿·鲍威尔购买下的一批古代梵语、婆罗谜文写本的总称。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包德利图书馆。鲍威尔写本全部写在桦树皮上,共56张,属印度波提形制。由4个不同抄手写成,主要由7部分组成。前3部分是已知最早的印度古代医方选集之一,第4和5部分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骰子占卜文书,第6和第7部分是《孔雀王咒经》现存最早的梵语文本。鲍威尔写本的年代大约是4—6世纪。鲍威尔写本不仅是纯语言文本,文献文本,还是文化历史文本。鲍威尔写本无论从发现还是从内容上,都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鲍威尔写本是西方列强在中国新疆发现的第一批写本。正是由于鲍威尔写本的发现和公布,导致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列强在中亚文物的争夺战,开创了中亚考古学全新的现代化运动。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属于印度阿输吠陀医学体系。其对疾病、时令、食物、看护等规定来源于阿输吠陀基本理论;主张的药物基本理论、药物采集保管、药物分类等属于阿输吠陀药物特色;运用的根本性五业疗法、六大疗法、涂抹法等均是阿输吠陀治疗方法;涉及的饮食养生、季节养生、长年养生和房事养生等内容体现阿输吠陀“疾病与健康、医疗与养生互为一体”的观念。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具有佛教医学色彩。其文本叙事结构、佛教医学专用术语使用、佛教医方的出现都体现着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与佛教关系密切。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强烈映照出以婆罗门为中心的印度古代宗教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药方中记载很多神灵崇拜、宗教禁忌和仪式;生子方背后隐藏印度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治疗人群的选择再现印度古代社会道德倾向;固定出现、强化的医事活动成为古代人们的节日与生活习俗来源。鲍威尔写本骰子占卜文书是研究骰子占卜和印度古代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其为古代骰子占卜使用1个四面体骰子,祈祷神灵后掷3次成1卦的占卜方法提供确切证据;其占卜辞与吐蕃骰子占卜辞有联系亦有差异;其占卜辞再现印度古代社会敌人与仇杀、经商与远行贸易、幸福观等诸多风貌。鲍威尔写本咒经文本弥补了佛教经典文本研究的不足,解决了龟兹密教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其是《孔雀明王经》形成初期最早的文本,为研究《孔雀明王经》文本的起源、形成及扩展提供了难得的关键实证;其为学术界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龟兹早期杂密流行问题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

徐正德[10](2010)在《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养生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市场推广应用的实践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体质及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各种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日益明显。中医养生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其内容既博大精深,又生动有趣,为几千年来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体系。我们有必要将之继承、发扬与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运用它、研究它,并且获益于它。本文首先将中医养生学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作一全面对比,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优点和缺点,使大家更容易理解中医养生法,也尽可能减少道、佛二教养生学说科学或者迷信的困惑,利于民众更自由、更放心、更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为了更好地继承中医养生学,本文将历代养生学成就以文献研究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本文篇幅有限,但通过本文大纲式的展示,后学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更深一步的切入进行研究。尤其对于药膳学历史的铺陈,有志于药膳事业者可随意切入,去发掘属于自己独有特色的药膳菜品。本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保健方药的介绍,不论是为研究其效果及机理的课题,还是养生保健药品食品的开发,都是非常有益的研发基础。对气功、针灸、推拿、按摩等养生方法的介绍,于保健服务场所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本文还专门列出一章,介绍了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的常用保健知识,力图尽可能多的减轻众多受慢性疾病折磨患者的病痛,希望能够促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本研究生对中医及道家养生方法极感兴趣,并身体力行,效果良好,愈加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深深迷恋。本人矢志于在耕耘财富的同时服务于民众与国家,将商业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机地结合已是本人多年的梦想。本文通过对养生保健市场发展的研究与探讨,以及对保健旅游业的亲身涉猎与推动的介绍,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并将其普及全国、推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也为两岸经济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二、冬季保健养生药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季保健养生药粥(论文提纲范文)

(1)文山壮族文化康养要素的识别与旅游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1.3.2 国内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1.3.3 壮族养生文化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温与降水
        2.1.4 生态环境
    2.2 人文社会环境
        2.2.1 人口与经济
        2.2.2 交通条件
    2.3 文山州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2.3.1 文山州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2.3.2 文山州康养旅游发展问题
第3章 文山壮族分布与壮族文化分析
    3.1 壮族分布
    3.2 壮族传统文化分析
        3.2.1 语言文字
        3.2.2 文学艺术
        3.2.3 “那”文化
        3.2.4 生活习俗
        3.2.5 医药
        3.2.6 体育
        3.2.7 节庆
        3.2.8 礼俗
        3.2.9 禁忌
        3.2.10 民族信仰
        3.2.11 婚嫁习俗
        3.2.12 丧葬习俗
第4章 文山壮族文化康养要素与功能的识别
    4.1 识别原则
        4.1.1 全面性原则
        4.1.2 可操作性原则
        4.1.3 准确性原则
    4.2 文山壮族文化康养要素的识别
    4.3 文山壮族文化康养功能的识别
    4.4 壮族文化康养旅游要素的空间特征
        4.4.1 大聚集,小分散
        4.4.2 临近水域连片分布
        4.4.3 低海拔分布密集,中高海拔分布较分散
    4.5 壮族文化康养旅游要素的类型特征
        4.5.1 改善心肺类
        4.5.2 康体保健类
        4.5.3 心理调适类
        4.5.4 增强免疫类
        4.5.5 美容养颜类
第5章 文山壮族文化康养旅游开发研究
    5.1 壮族文化康养旅游开发原则
        5.1.1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5.1.2 文化延续性原则
        5.1.3 突出特色原则
        5.1.4 科学规划原则
    5.2 开发方向
        5.2.1 打造壮族文化康养主题项目
        5.2.2 构建国内知名民族文化康养旅游地
        5.2.3 多种文化康养旅游产品联合开发
    5.3 开发路径
        5.3.1 康养小镇
        5.3.2 壮族文化康养旅游村
        5.3.3 特色壮药养生基地
        5.3.4 壮文化主题公园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与论文成果
致谢

(2)宋人“治未病”理念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对象释义
        (一) “治未病”
        (二) 疾病
        (三) 养生
    三、学术史回顾
        (一)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二) 宋人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三) 宋代的疾病与防治
第一章 我国古人的“治未病”理念
    一、“治未病”理念的含义
    二、“治未病”理念的发源
        (一) 萌芽时期
        (二) 正式出现
        (三) 发展完善
    三、宋金元时期“治未病”理念的发展
第二章 “治未病”理念与宋人对瘟疫(伤寒)的防治
    一、宋代瘟疫概况
        (一) 宋代瘟疫爆发特点
        (二) 宋代瘟疫高发原因
    二、宋人对伤寒病的认识与防治
        (一) 伤寒病在古代的肆虐
        (二) 宋人对伤寒病的新解读
        (三) 宋代社会各阶层与瘟疫(伤寒)之互动
第三章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之一:民以食为天
    一、饮食原则
    二、饮食养生
        (一) 粥类
        (二) 汤类
        (三) 肉类
        (四) 蔬菜
第四章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之二:动则百病消
    一、八段锦:以内功为主的运动方式
    二、体育:以外功为主的运动方式
        (一) 射箭
        (二) 蹴鞠
第五章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之三:向死而生
    一、无形状态的精神养生
        (一) 养心
        (二) 情绪
    二、有形状态的精神养生
        (一) 精、气、神
        (二) 内丹的修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Meta分析与临床研究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NAFLD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NAFLD与慢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1.1 NAFLD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NAFLD的流行病学
        1.1.2 NAFLD的发病机制
        1.1.3 NAFLD的临床治疗
    1.2 NAFLD的中医研究进展
        1.2.1 NAFLD的中医病因病机
        1.2.2 NAFLD的中医药治疗
    1.3 NAFLD与国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
    1.4 NAFLD与国内慢病管理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干预NAFLD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文献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步骤
        2.1.4 数据提取
        2.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2.1.6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文献筛选结果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2.4 Meta分析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2.5 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
    2.6 未来工作展望
第三章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应用于NAFLD的临床疗效评价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观察评价指标
        3.1.4 数据库建立与统计分析
        3.1.5 质量控制
        3.1.6 研究伦理问题
    3.2 研究结果
        3.2.1 受试者基本情况
        3.2.2 NAFLD患者中医体质的总体分布
        3.2.3 干预结果
    3.3 讨论
        3.3.1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3.3.2 岭南地区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
        3.3.3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措施分析
    3.4 结论
    3.5 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
    3.6 未来工作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第一章 四时养生的内涵
        一、时与四时
        (一)时
        (二)四时
        二、四时养生内涵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上古时期
        (一)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
        (二)顺时养生的早期经验
        二、夏商周时期
        (一)岁时观念的形成
        (二)物候知识的积累
        (三)调养理念的产生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儒家四时养生思想
        (二)道家四时养生思想
        (三)杂家四时养生思想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西汉时期
        (一)西汉早期出土文献论四时养生
        (二)西汉早期思想家论四时养生
        (三)《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体系
        二、东汉时期
        (一)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四时养生的贡献
        (二)《四民月令》论四时养生
    第四章 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张湛《养生要集》四时养生理论
        (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论四时养生
        (三)《荆楚岁时记》论四时养生
        二、隋唐时期
        (一)《崔禹锡食经》论四时饮食
        (二)孙思邈的四时养生思想
        (三)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论四时养生
        (四)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论四时养生
        (五)王冰《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论运气养生
        (六)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论四时养生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四气摄生
        二、摄生月令
        三、养生月览
        四、四时养老
        五、四时导引
        六、四时饮食
        七、四时宜忌
        八、四时药物
        九、运气养生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着作众多
        二、月令扩充
        三、方法类聚
        四、世俗流行
        五、程式精致
        六、时辰考究
下篇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
    第七章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
        一、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一般情况
        二、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分类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
        (二)四时养生类文献
        (三)逐月养生类文献
        (四)节气养生类文献
        (五)时辰养生类文献
        (六)宜忌养生类文献
        (七)运气养生类文献
    第八章 月令养生类文献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夏小正》
        (二)《吕氏春秋》
        (三)《四民月令》
        (四)《月令通考》
    第九章 四时养生类文献
        一、四时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灵剑子》
        (二)《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三)《四气摄生图》
        (四)《混俗颐生录》
        (五)《养生月录》
        (六)《摄生消息论》
        (七)《遵生八笺》
    第十章 运气养生类文献
        一、运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第十一章 逐月养生类文献
        一、逐月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孙真人摄养论》
        (二)《养生月览》
        (三)《摄生月令》
        (四)《运化玄枢》
    第十二章 节气养生类文献
        一、节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保生月录》
        (二)《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
        (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第十三章 时辰养生类文献
        一、时辰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二六功课》
    第十四章 宜忌养生类文献
        一、宜忌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四时宜忌》
    第十五章 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
        一、精神调摄
        (一)精神调摄
        (二)情志调摄
        二、脏腑调摄
        (一)四季脏腑调摄
        (二)逐月脏腑调摄
        三、起居调摄
        (一)作息
        (二)睡眠
        (三)沐浴
        (四)晨起
        (五)服饰
        (六)居处
        四、饮食调摄
        (一)食材选择
        (二)注意事项
        五、运动调摄
        六、服食调摄
        (一)组方分类
        (二)剂型分类
        (三)按时分类
        七、药物调摄
        (一)四季药方
        (二)逐月药方
        八、疾病预防
        (一)居处卫生
        (二)药物预防
        九、宜忌调摄
        (一)饮食禁忌
        (二)起居禁忌
        (三)房中宜忌
        (四)行为禁忌
结论
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5)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食疗概述
    1 概念诠释
    2 食疗发展史略
        2.1 先秦时期
        2.2 秦汉时期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
        2.4 隋唐时期
        2.5 宋元时期
        2.6 明清时期
        2.7 民国时期
第二部分 民国时期食疗文献整理与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所获基本资料
        2.2 整理统计结果
        2.2.1 四性分布
        2.2.2 五味分布
        2.2.3 归经分布
        2.2.4 品类分布
        2.2.5 剂型分布
        2.2.6 科别分布
        2.2.7 脏腑分布
        2.2.8 病症分布
第三部分 民国时期食疗文献综合分析
    1 食(药)物性能分析
    2 食(药)物品类分析
        2.1 果品类
        2.2 水产类
        2.3 蔬菜类
        2.4 调料类
    3 膳食剂型分析
    4 单味食(药)物分析
        4.1 酒(黄酒/白酒)
        4.2 糖(白糖、冰糖、红糖)
        4.3 蜂蜜
        4.4 粳米
        4.5 核桃
        4.6 茶叶
        4.7 食盐
        4.8 生姜
        4.9 薏苡仁
        4.10 莲子
        4.11 山药
        4.12 藕
    5 代表性病症中食(药)之运用
        5.1 肺痨
        5.2 虚劳
        5.3 痢疾
        5.4 霍乱
        5.5 胃痛
        5.6 咳嗽
第四部分 讨论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食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2
        论文1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冬令食疗食养思想探析
        论文2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饮食相关症状的探析
    附录3 果品分布表
    附录4 水产品分布表
    附录5 畜肉品分布表
    附录6 脾胃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7 肺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8 肾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9 气血津液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10 病症分布表
    附录11 肺痨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12 虚劳病食(药)物分布表

(6)明清时期浙江中医养生学派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及其源流
    (一) 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二) 中医养生学的源流
        1. 上古先秦时期——萌芽奠基阶段
        2. 秦汉晋唐时期——形成发展阶段
        3. 宋元明清时期——日臻成熟阶段
        4. 近现代时期——兴盛科学阶段
二、浙江养生学派简介和明清时期的背景
    (一) 浙江养生学派简介
        1. 冷谦
        2. 王文禄
        3. 袁黄
        4. 高濂
        5. 张介宾
        6. 曹庭栋
        7. 黄凯钧
    (二) 明清浙江养生学派学术思想及方法的背景
        1. 时代背景
        2. 医学背景
三、明清浙江养生学派着名医家的代表着作及其养生思想与方法
    (一) 重要医家医着及其养生思想
        1. 冷谦《修龄要指》
        2. 王文禄《医先》
        3. 袁黄《摄生三要》
        4. 高濂《遵生八笺》
        5. 张介宾的养生思想
        6. 曹庭栋《老老恒言》
        7. 黄凯均《一览延龄》
    (二) 养生方法撮要
        1. 起居
        2. 饮食
        3. 导引吐纳
    (三) 明清时期浙江中医养生学派的学术特色
        1. 经验总结,唯心成分减少
        2. 方法丰富,综合调养三宝
        3. 视平为要,勿以近而忽之
        4. 顺应自然,阴阳四季物理
        5. 注重怡情,调情志以养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历代医家冬季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必要性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冬季养生的研究
第一章 中医冬季养生思想的渊薮
    1.1 上古先秦
    1.2 先秦汉晋
    1.3 南北朝
    1.4 隋唐
    1.5 宋金元
    1.6 明代
    1.7 清代
    1.8 近现代
第二章 历代医家冬季养生特点
    2.1 天人相应养生观
    2.2 形神合一养生观
    2.3 动态平衡养生观
第三章 历代医家冬季养生法分类比较研究
    3.1 方药养生法
    3.2 食疗养生法
    3.3 经络养生法
    3.4 气功养生法
    3.5 体质养生法
    3.6 顺时养生法
    3.7 房事养生法
第四章 对现代冬季养生方法和技巧的探索
    4.1 现代养生法
    4.2 对现代冬季养生法的发展研究
    4.3 香港地区对冬季养生方法的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疆库木吐喇佛塔出土鲍威尔写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上篇 鲍威尔写本文本研究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史回顾
        三、论文的资料运用与整体结构
    第一章 鲍威尔写本的发现及考古学意义
        第一节 鲍威尔写本描述
        一、鲍威尔写本的发现与流传
        二、鲍威尔写本的形制与年代
        三、鲍威尔写本的语言文字和抄手
        第二节 鲍威尔写本的组成及内容
        一、鲍威尔写本组成
        二、鲍威尔写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三节 鲍威尔写本与中亚考古学
        一、鲍威尔写本与库车文书
        二、霍恩勒与鲍威尔写本
        三、鲍威尔写本与中亚现代化考古运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鲍威尔写本中的印度阿输吠陀医学特色
        第一节 鲍威尔写本中的阿输吠陀基本理论
        一、有关疾病的基本理论
        二、有关时令的基本理论
        三、有关饮食的基本理论
        四、有关医护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鲍威尔写本中的阿输吠陀药物
        一、药物的理论基础
        二、药物的采集保管
        三、药物分类
        第三节 鲍威尔写本中的阿输吠陀治疗方法
        一、五业治疗法
        二、六大疗法
        三、涂抹法
        第四节 鲍威尔写本中的阿输吠陀养生保健
        一、饮食养生
        二、季节养生
        三、长年保健
        四、房事养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与印度佛教医学
        第一节 印度佛教医学概论
        一、佛教医学的定义
        二、印度佛教医学的内容和特点
        三、印度佛教医学药物分类特色
        第二节 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与印度佛教医学
        一、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中的佛教特色
        二、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中的佛教药物术语
        三、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中的佛教医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中的宗教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中的宗教
        一、医方中的神灵崇拜
        二、医事中的宗教仪轨
        第二节 鲍威尔写本医学文书中的社会生活
        一、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
        二、以婆罗门为中心的社会道德及价值取向
        三、医事活动与节日习俗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鲍威尔写本骰子占卜辞与印度古代社会
        第一节 骰子占卜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汉地的骰子占卜
        二、其他地区的骰子占卜
        第二节 骰子占卜方法考
        一、骰子占卜工具
        二、骰子占卜操作方法
        三、鲍威尔写本骰子占卜辞与吐蕃骰子占卜辞比较
        第三节 鲍威尔写本骰子占卜辞中的社会生活
        一、骰子占卜辞中的敌人与仇杀
        二、骰子占卜辞中的经商与远行贸易
        三、骰子占卜辞中的幸福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鲍威尔写本《孔雀王咒经》与密教发展
        第一节 《孔雀明王经》的文本形成及密教化
        一、《孔雀明王经》现存文本及研究
        二、《孔雀明王经》文本起源及形成
        三、《孔雀明王经》文本密教化
        第二节 鲍威尔写本《孔雀王咒经》与龟兹密教
        一、龟兹密教问题的提出
        二、龟兹密教研究中的证据问题
        三、鲍威尔写本《孔雀王咒经》与龟兹密教
        本章小结
    结语
下篇 鲍威尔写本文本翻译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10)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1.1.1 儒家
        1.1.2 道家
        1.1.3 释家
    1.2 中医养生学概
        1.2.1 中医养生理论
        1.2.2 中医养生方药
        1.2.3 中医非药物养生方法
    1.3 中医养生保健市场
    1.4 小结
第二章 中医养生文献探讨
    2.1 养生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2.1.1 春秋战国时期
        2.1.2 两汉时期
        2.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2.1.4 唐代时期
        2.1.5 宋元时期
        2.1.6 明清时期
        2.1.7 民国及新中国时期
    2.2 药膳养生的发展历史
        2.2.1 上古时期
        2.2.2 周朝时期
        2.2.3 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
        2.2.4 魏晋南北朝与唐朝时期
        2.2.5 宋元时期
        2.2.6 明清与现代时期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医养生法比较研究
    3.1 中医方药养生法
        3.1.1 养生方剂
        3.1.2 养生滋补中药
        3.1.3 养生方药应用事项
    3.2 四时养生法
        3.2.1 春季药食养生法
        3.2.2 夏季药食养生法
        3.2.3 秋季药食养生法
        3.2.4 冬季药食养生法
    3.3 气功养生法
    3.4 针灸养生法
    3.5 推拿养生法
    3.6 情志养生法
    3.7 运动养生法
        3.7.1 运动项目的选择
        3.7.2 运动须知
    3.8 小结
第四章 当代常见慢性病的养生探讨
    4.1 冠心病
    4.2 高血压
    4.3 高血脂
    4.4 糖尿病
    4.5 中风后遗症
    4.6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4.7 老年痴呆
    4.8 类风湿性关节炎
    4.9 慢性胃炎
    4.10 小结
第五章 中医养生的市场实践
    5.1 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前景与展望
    5.2 中医养生保健事业投资的构思
        5.2.1 投资规划
        5.2.2 投资兴建
    5.3 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管理摸式
        5.3.1 营销管理
        5.3.2 行政管理
        5.3.3 营业管理
    5.4 养生实务
        5.4.1 养生药膳实务
        5.4.2 其他养生实务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经历与见证
    6.2 研究目的与贡献
    6.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养生保健的其它方法
    附录2 老年人的脑保健研究
    附录3 投资专案
        3.1 台湾新竹九华国际度假山庄
        3.1.1 九华度假山庄区位环境及交通
        3.1.2 九华度假山庄愿景
        3.2 南京白鹭湖度假山庄
        3.2.1 白鹭湖度假山庄区位环境及交通
        3.2.2 南京白鹭湖度假山庄规划经营动机
        3.2.3 资源保护
        3.2.4 建设规划设计与营运预估
        3.2.5 白鹭湖度假山庄未来的发展
研究论文
致谢词
作者简介

四、冬季保健养生药粥(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山壮族文化康养要素的识别与旅游利用研究[D]. 卢秋欢.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宋人“治未病”理念述论[D]. 倪策.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Meta分析与临床研究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干预NAFLD的疗效评价[D]. 林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D]. 谢双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D]. 李路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明清时期浙江中医养生学派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整理研究[D]. 路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7]历代医家冬季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D]. 伍添就(Ng Tim Chau).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2)
  • [8]浅谈中老年人夏季保健养生[A]. 李丽娟. 《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2012
  • [9]新疆库木吐喇佛塔出土鲍威尔写本研究[D]. 任曜新. 兰州大学, 2012(01)
  • [10]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D]. 徐正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冬季保健药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