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石沙沙,王学贺[1](2022)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路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论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受重视的原因。从突破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困境的关键点、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两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探讨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即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优化考核方式。通过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翟玉萱,陈熠雯,王紫臻,李茹双,吴佳盈,翟菲[2](2021)在《基于数据可视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以CNKI文献为基础,对1995~2020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相关文献资源进行文献挖掘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的分析探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变迁、热点与前沿趋势,为未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案例参考。
王宇,刘亚同[3](2021)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文中提出为解决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引起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分析了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建立以教学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任务设计,提出、分析、完成以及评价进行明确,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改善教学效果。通过研究,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马鸿雁[4](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文中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用技能,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学设施与技术陈旧、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实践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深度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内容服务专业发展方向、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综合评价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黄静,段涛[5](2021)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信息时代下,高校计算机领域中更为重视对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由此为社会培养塑造应用型人才储备力量。学会灵活运用计算思维,学生便可基于高效的思维逻辑体系,解决工作、学习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因此,本文则基于当下国内高校计算机相关教育课程现状,探究其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苏俊杰[6](2021)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基础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点内容,对于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应该对其提高重视,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线上和线下结合为基础,真正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高效化利用,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需求,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本文对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崔丽,王桂荣[7](2021)在《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该文阐述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内容的基本构成情况。以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们学习的两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相应的考核结果,通过分析得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找出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张翠平,赵晖,李文杰,方炜炜,周淑一[8](2021)在《面向双创教育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文中指出从教学模式的层面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在本科生公共课堂上贯彻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能够大幅度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有益尝试。针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在论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从创新精神与创业思维两方面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再思考。从量化的角度,对某高校的理工类本科生进行了实验教学,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1个学期的学习干预,评价了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方面培养的积极效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包括年龄、性别和考试成绩在内的自变量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两方面指标的影响作用,发现年龄和考试成绩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的培养并无显着影响,性别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张娜[9](2020)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进行的人才培养将为我国产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储备。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是学生和家长需要,更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中职学生是中考失利者,基础能力相对薄弱,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还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自己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同时,中职学生存在着“两低一高”的现象,即学习能力低,心理素质低,就业期望高。如何寓教于活动、寓教于实践、寓教于具象,是中职学校教学需要具备教学形式。并且,培养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新型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形式明确的基础上,如何做好教学模式的务实、创新、有效,让中职学生获得人生发展和社会需求所必需的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导学案”教学将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有效地指引教师的课堂授课,引导学生有效地听讲,引领学生自我反馈,教会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对学生、教师调查问卷统计,整理教师访谈记录,完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的调查与分析,给出了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的作用和使用“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导学案”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设计了以“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为一体的导学案。并从能否改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质量,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中职学校具有积极意义。将此模式应用于中职课堂教学,通过构建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影响更突出。可以说“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变了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困境,促进了学生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吴爽,赵隽[10](2020)在《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所在。而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的核心素养,近年来,教育界中已经提出要将计算思维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入手,明确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的现状,探索实现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旨在能够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实践,提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建议。
二、浅谈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
2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2.1 突破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困境的关键点 |
2.2 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3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途径 |
3.1 完善培养方案 |
3.2 强化师资队伍 |
3.3 优化考核方式 |
4 结语 |
(2)基于数据可视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2 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结果 |
2.1 文献发表趋势分析 |
2.2 文献期刊分布 |
2.3 关键词分析 |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
2.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3 结语 |
(3)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问题分析 |
1.1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 |
1.2 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存在不足 |
1.3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
2.1 将教学任务作为教学主线 |
2.2 将教师作为教学主导 |
2.3 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
3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施 |
3.1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 |
3.2 规划生动的任务提出情景 |
3.3 分解式分析教学任务 |
3.4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
3.5 建立教学任务评价机制 |
4 结束语 |
(4)“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1.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 |
2. 教学设施与技术陈旧 |
3. 教学模式传统 |
4. 学生的实践不足 |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
1. 教学内容服务专业发展方向 |
2.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
3. 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
4. 综合评价学生计算机能力 |
三、结语 |
(5)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
1.课程结构。 |
2.教学模式。 |
3.分层教学。 |
4.教育资源。 |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1.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缺乏深度和系统性。 |
2.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效果不佳。 |
3.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系统发展不均衡。 |
4.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驱动力有待增强。 |
三、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
1.构建系统化的计算思维教学课程体系。 |
2.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创新计算思维训练手段。 |
3.强化师资培训,增强计算思维培养的高效性。 |
4.建立规范化的监管评估体系,推进计算思维教学有序进行。 |
四、结语 |
(6)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 |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
(一)做好教学准备 |
1. 资源准备: |
2. 教学设计: |
(二)创新教学过程 |
1. 引导学生预习: |
2. 创设教学情境: |
3. 开展项目教学: |
4. 进行云课堂复习: |
(三)开展教学评价 |
四、结语 |
(7)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
3 教学实例分析 |
3.1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
3.2 考核结果 |
4 教学改革建议 |
5 结束语 |
(8)面向双创教育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 |
2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量化分析 |
3 结语 |
(9)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1.“导学案”的概念 |
2.“导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
1.简单明了因材施教 |
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
(三)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合作学习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调查与分析. |
(一)方案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内容与方法 |
4.调查实施 |
(二)结果统计 |
1.学生调查问卷统计 |
2.教师调查问卷统计 |
3.教师访谈记录整理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应用”导学案”模式在中职学校的作用 |
2.使用“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 |
四、“导学案”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
(一)“导学案”模式的构建 |
1.指导思想 |
2.设计原则 |
3.“导学案”构建的内容 |
4.“导学案”的模式 |
(二)导学案教学案列——《Word2010文字处理——图文混排》 |
(三)“导学案”模式的实施 |
1.明确任务及要求 |
2.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
3.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
五、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的实验验证 |
(一)实验方案的制定 |
1.实验目的 |
2.实验对象 |
3.研究假设 |
4.实验测量工具 |
(二)实验计划的实施 |
(三)实验数据分析 |
1.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
2.课堂效果对比分析 |
3.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
(四)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1.实验结果讨论 |
2.实验结论 |
六、研究结论及分析 |
(一)研究总结 |
1.研究结论 |
2.对策建议 |
(二)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
1.存在问题 |
2.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10)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
1.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
1.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陈旧 |
2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关联性 |
2.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背景 |
2.2 实现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必要性 |
3 基于计算思维展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路径 |
3.1 树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新思路 |
3.2 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教学新体系 |
3.3 导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新模式新方法 |
4 结语 |
四、浅谈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路径探析[J]. 石沙沙,王学贺. 黑龙江科学, 2022(01)
- [2]基于数据可视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 翟玉萱,陈熠雯,王紫臻,李茹双,吴佳盈,翟菲. 电子技术, 2021(11)
- [3]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 王宇,刘亚同.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32)
- [4]“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马鸿雁. 成才之路, 2021(32)
- [5]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黄静,段涛.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11)
- [6]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 苏俊杰. 学周刊, 2021(32)
- [7]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崔丽,王桂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30)
- [8]面向双创教育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 张翠平,赵晖,李文杰,方炜炜,周淑一.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1(10)
- [9]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的应用[D]. 张娜.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10]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分析[J]. 吴爽,赵隽. 软件,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