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肝病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肝病

一、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肝脏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孙小桐[1](2021)在《IGF-1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的迅速提升,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群数量不断攀升,若血糖控制不佳,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并且严重威胁体内的诸多组织器官,诱发微血管病变。IGF-1是一种肽类激素,其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95%的IGF-1依赖于GH而生成,并负反馈调节GH。有研究报道IGF-1可以促进组织摄取氨基酸、葡萄糖、游离脂肪酸等,在体内促进脂肪、蛋白质及糖原合成,从而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并在各种临床试验中发现IGF-1参与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则回顾性收集符合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随机抽样,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得出IGF-1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以期对2型糖尿病的病情监控、疾病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门诊及住院部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抽取94例。以IGF-1的水平分组(以我院核医学科所得实验报告为标准),在其正常区间内设为IGF-1正常组(n=55),小于其最低值的设为IGF-1下降组(n=39)。记录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吸烟史、饮酒史;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以及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比较上述两组间的指标是否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并分析IGF-1下降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IGF-1正常组与IGF-1下降组比较,年龄,BMI、FPG、PBG、HBA1C、TG高于正常组,ACR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HDL-C、LDL-C、微血管病变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BMI、PBG的上升与IGF-1下降相关,并且可能是导致其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IGF-1正常组的糖脂低于下降组,并且IGF-1的下降与糖脂的上升相关,提示IGF-1可能改善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2)IGF-1正常组的ACR较下降组有所上升,提示IGF-1可能参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冯培哲[2](2020)在《金钱鱼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在生长调控中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是生长调控中的上游激素,在脊椎动物生长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分泌,还可以通过调节Gh-Igf-1轴来抑制个体的生长。本研究从金钱鱼基因组中鉴定到4种SST基因:SST1,SST3,SST5和SST6;采取q RT-PCR分别检测了四种SST基因在11种组织(下丘脑,垂体,心脏,肝脏,卵巢/精巢,肾脏,脾脏,胃,肠,肌肉,鳃)中的表达水平;同时,用q RT-PCR方法检测了离体孵育条件下,4种SST基因的SS-14活性肽在不同浓度(0.1μM,1μM,10μM)和孵育时间(3h,6h)下对肝脏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表达的影响;在体注射SST1和SST3中SS-14活性肽,对金钱鱼垂体和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并鉴定金钱鱼生长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初步解析SST在金钱鱼生长调控轴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金钱鱼SST基因鉴定与序列分析本研究成功地在金钱鱼中鉴定出4种SST基因,分别为SST1,SST3,SST5和SST6,其c DNA全长分别为658、790、748和752 bp。其中ORF分别为372,384,321和333 bp,分别编码123,127,106和110个氨基酸;SST1和SST3位于LG4染色体上,而SST5和SST6分别位于LG23和LG8染色体上。SST1和SST3氨基酸序列与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直系同源物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3.5%和92.1%。SST5和SST6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石斑鱼(E.coioides)的序列同一性最高,分别为77.9%和96.1%。2、金钱鱼SST基因的组织表达4种SST基因以组织依赖性方式差异表达。结果发现:4种SST基因均在下丘脑中大量表达。SST1和SST3在肝脏和肌肉中均表达明显,但下丘脑中SST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ST1。此外,SST3在卵巢、肌肉、心脏和肝脏等组织中表达明显;SST5在金钱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精巢中的表达水平;SST6在胃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下丘脑和肠。3、SST离体孵育对肝脏Igf-1和Igf-2表达的影响根据4种SST基因氨基酸序列合成4种SS-14活性肽。用不同种类且不同剂量的(0.1、1和10μM)SS-14对金钱鱼的肝脏碎片进行离体孵育3h,6h,对照组用0.9%的生理盐水对肝脏碎片进行3h,6h的离体孵育。结果发现除SST5外,所有SST均可以抑制Igf-1和Igf-2的表达(P<0.05)。4、金钱鱼SST对其垂体及肝脏中生长调控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SST1和SST3多肽(0.001 mg/kg,0.01 mg/kg和0.1 mg/kg)对金钱鱼进行3h或6h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0.9%的生理盐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垂体与肝脏组织(共21个样本)进行Illumina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21个文库中测序获得1,104,724,270条Clean Reads,Clean Reads比率达到99.80%。在垂体组织中,在CP-vs-T1P组共鉴定到46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包括24个上调基因和22个下调基因;CP-vs-T3P组中,鉴定出137个DEGs,包括116个上调基因和21个下调基因。在肝脏组织中,CL3-vs-T1L3组中共鉴定到444个DEGs,包括85个上调基因和359个下调基因;在CL6-vs-T3L6组中鉴定出了1127个DEGs,包括703个上调基因和424个下调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在垂体组织中,差异基因主要在胰岛素分泌(Insulin secretion)、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等通路显着富集。在肝脏组织中,差异基因显着富集在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粘着斑(Focal adhesion)、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以上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是否能够直接影响金钱鱼生长发育,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金钱鱼中共发现4种SST基因,SST(除了SST5)对金钱鱼肝脏中Igf-1和Igf-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金钱鱼垂体和肝脏的转录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金钱鱼的生长调控机制和分子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施英华[3](2020)在《六味地黄膏摩对脑瘫幼鼠SS/GHRH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前期研究发现,六味地黄膏摩具有促进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生长发育的功效,能够缩短康复疗程,但分子机制不清,本实验拟通过检测脑瘫幼鼠模型的外周与中枢生长抑素(SS)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蛋白表达情况,探索六味地黄膏摩促进CP幼鼠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六味地黄膏摩发明专利的临床推广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本实验按照研究标准从115只正常SD幼鼠中筛选出60只雄性幼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0)空白对照组(n=10)和假手术组(n=10),模型组于幼鼠出生第三日(P3)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的方法制备脑瘫幼鼠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仅切开幼鼠颈部皮肤,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幼鼠背侧观左侧动脉)后缝合皮肤伤口,不做其他处理,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将造模成功的30只SD幼鼠随机分为三个亚组:六味地黄膏摩实验组(n=10)、润肤油对照组(n=10)、模型对照组(n=10)。六味地黄膏摩组采用六味地黄膏作为推拿介质进行推拿干预,润肤油对照组采用市售的强生婴儿润肤油作为推拿介质进行推拿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不予推拿治疗,仅在六味地黄膏摩组和润肤油推拿组推拿时与母鼠分笼饲养。各组在相同的时间点观测并记录幼鼠的体重、身长+尾长、睁眼时间,进行步态分析、负向趋地考试,取材检测外周血液、中枢下丘脑SS、GHRH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统计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造模后,进行翻正实验验证造模情况,模型组翻正时间为12.91±6.25s,与假手术对照组(1.42±0.34s)比较,P<0.01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1.64±0.29s)比较,P<0.01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经过4周推拿干预后,六味地黄膏摩组体重114.92±2.78g,与润肤油对照组(99.93±4.42g)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87.79±3.26g)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111.87±3.17g)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112.15±3.21g)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推拿干预后,六味地黄膏摩组身长+尾长为30.93±0.34cm,与润肤油对照组(28.80±0.54cm)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26.54±0.80cm)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30.57±0.68cm)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30.54±0.72cm)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睁眼时间为14.30±0.48d,与润肤油对照组(14.90±0.31d)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16.30±0.48d)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11.80±0.42d)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11.90±0.31d)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经过4周推拿干预后,通过步态分析评定幼鼠运动功能,六味地黄膏摩组离地速度(5.02±0.80s),与润肤油对照组(3.77±0.56s)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3.60±0.51s)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4.58±0.73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5.15±0.57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步态分析足步幅长度(11.90±0.57mm),与润肤油对照组(9.67±0.33mm)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8.11±0.54mm)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12.11±1.01mm)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11.41±1.17mm)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推拿干预后,采用负向趋地检测幼鼠的运动反应能力,六味地黄膏摩组(1.35±0.27s),与润肤油对照组(1.96s±0.18s)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2.37±0.17s)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1.43±0.16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1.35±0.12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通过4周推拿干预,六味地黄膏摩组外周SS分泌表达91.248±24.457ng/ml,与润肤油对照组(110.664±7.814ng/m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122.520±59.617ng/ml)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为(90.188±28.466ng/m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88.314±22.27ng/m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脑瘫幼鼠外周GHRH分泌表达为17.804±0.794ng/ml,与润肤油对照组(17.107±1.311ng/m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10.829±0.404ng/ml)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与假手术对照组(18.328±0.897ng/m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空白对照组(18.453±1.281ng/m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中枢SS表达与内参蛋白比值0.0245±0.008,与润肤油对照组(0.716±0.041)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0.967±0.127)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0.386±0.316)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空白对照组(0.390±0.008)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脑瘫幼鼠中枢GHRH与内参蛋白比值为1.005±0.101,与润肤油对照组(0.850±0.082)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模型对照组(0.420±0.070)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组与假手术对照组(0.601±0.956)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六味地黄膏摩与空白对照组(0.612±0.226)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六味地黄膏摩可促进CP幼鼠的生长发育,实验结果与前期文献报道一致。2.六味地黄膏摩可以改善CP幼鼠的运动能力,实验结果与前期文献报道一致。3.六味地黄膏摩促进CP幼鼠生长发育、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可能通过下调外周及中枢SS蛋白以及上调外周及中枢GHRH蛋白表达,进而调控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释放。

李润洁,杨颖,孔琦,曹春京[4](2017)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脑瘫生长发育迟缓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改变与生长发育迟缓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脑瘫伴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及30例参照组患儿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甲状腺素,比较相关指标。结果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正常学龄前儿童明显高,脑瘫发育迟缓患儿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水平较正常同龄儿低,有正常分泌规律,其分泌高峰值较正常同龄儿偏低(P<0.05)。结论脑脑瘫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与GH-IGF-1轴功能紊乱相关,早期干预治疗对脑瘫患儿的预后有影响。

梁爽[5](2017)在《肥胖患儿GH-IGF-1轴改变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及rhGH治疗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肥胖(Obesity)是多重病因造成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众问题。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组成成分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儿童期肥胖是成人肥胖的重要预测因子,大约一半以上的肥胖儿童会在成年期间持续肥胖。而且一旦在成人期确诊肥胖,很难通过自身调节改善。因此,早期干预是避免成人肥胖并发症的有效策略。儿童期肥胖治疗公认的首选方案包括饮食改善和生活方式改善,但成功率不高。另外,在儿童目前辅助减肥及改善肥胖并发症的药物没有被广泛研究。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它由垂体前叶的嗜酸性细胞产生,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调控线性增长。另外GH对调节身体组成、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及心脏和血管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是GH分泌重要的中间产物,它主要在肝脏合成,在正常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GF-1的主要功能为调节生长、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刺激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除了肥胖相关代谢并发症,肥胖患者存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F-]轴)异常。目前已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肥胖患者GH水平低于正常个体,但对于肥胖与IGF-1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另外,对于IGF-1与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这一问题,目前研究仍未达成共识,且较少研究关注儿童这一群体。肥胖患者GH分泌减少,且GH刺激试验后GH峰值降低。但是与先天性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不同,这种与肥胖相关的GH分泌减少可随着体重减轻而逆转,因此被认为是相对性或功能性的GHD。在过去的十年里,已有研究将关注点集中在肥胖相对性GHD与肥胖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上。目前普遍结论都认为肥胖相对性GHD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关。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的患儿是否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来改善心血管代谢并发症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是否可将rhGH作为肥胖合并相对性GHD患儿的潜在临床治疗方案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分析肥胖患儿IGF-1改变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代谢综合征其他组成成分的相关性。对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的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rhGH治疗,观察rhGH治疗是否可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并对这项治疗方案进行了安全性评估,为rhGH作为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的潜在治疗方案提供了临床依据。第一部分肥胖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改变及其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与很多长期或者短期的代谢和心血管并发症有关。低水平的HDL-C作为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与肥胖密切相关。作为GH分泌的重要中间产物,低水平的IGF-1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国际上已经有部分研究得到了 IGF-1和HDL-C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但目前尚无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群体IGF-1和HDL-C相关性的研究。针对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以10-16岁的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在中国肥胖儿童中IGF-1改变及其和低HDL-C血症、代谢综合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病房住院或者门诊就诊的肥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制定的筛选标准筛选后,共有120例肥胖儿童纳入最终研究。将血清HDL-C<1.03mmol/L定义为低HDL-C血症。肥胖儿童根据HDL-C水平分为低HDL-C血症组和正常HDL-C组。另外选取120例健康的非肥胖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及性发育分期无统计学差异。2、研究方法:所有患儿均行以下检查:身高、体重、血压测量、第二性征发育分期评估、测量血清IGF-1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尿酸(Uric acid,UA)。观察比较肥胖组患儿与正常对照组IGF-1及代谢指标、人体测量学数据的差异。观察比较低HDL-C血症组及正常HDL-C组两组之间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分析IGF-1与低HDL-C血症及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肥胖组患儿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IGF-1标准差积分(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IGF-1 SDS)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2、在120个肥胖儿童中,22个(18.3%)合并低HDL-C血症。与正常HDL-C组相比,低HDL-C血症组的IGF-1 SDS显着降低(P= 0.001)。两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 SDS与HDL-C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19,P=0.003)。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在控制了包括年龄、性别、性发育分期、体重指数标准差积分(Body mass index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BMI SDS)、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式评估指数(Homeostasis mode]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TC、LDL-C、TG、ALT 及 UA 等混杂因素后,IGF-1 SDS 降低与低 HDL-C 血症的发生显着相关(OR 0.518,95%CI 0.292-0.916;P=0.024)。这个结果表明肥胖患儿低水平的IGF-1是低HDL-C血症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此外,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性发育分期的影响后,IGF-1SDS降低与代谢综合征(OR 0.555,95%CI 0.385-0.801;P=0.002)及高甘油三酯血症(OR 0.582,95%CI 0.395-0.856;P=0.006)的发生显着相关,但与高血压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个结果表明肥胖患儿低水平的IGF-1是代谢综合征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肥胖患儿IGF-1 SDS显着降低。2、肥胖患儿低水平的IGF-1是低HDL-C血症独立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肥胖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代谢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发病率的增加,NAFLD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NAFLD是包括单纯的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相关的肝硬化及肝癌的一个广阔的肝脏疾病谱。作为代谢综合征肝脏表现的NAFLD,与胰岛素抵抗及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异常有关。肝脏是产生IGF-1的主要场所,我们第一部分已证实在肥胖儿童低水平的IGF-1与代谢综合征的多个组成成分相关,IGF-1及代谢参数是否与NAFLD存在相关性,是我们这部分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为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及病房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按照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参与者,最终共有168例(男141例,女27例)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到最终研究中。本研究应用肝脏超声作为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n=90;非NAFLD组对照组,n=78;所有的患儿均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肝脏超声检查。2、研究方法:所有患儿均行以下检查:身高、体重、血压测量、第二性征发育分期评估、测量血清IGF-1水平、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TC、HDL-C、LDL-C、TG、FB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HbA1C)、UA及肝脏超声检查。比较NAFLD及非NAFLD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IGF-1 SDS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OMA-IR、UA等代谢参数与NAFLD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价IGF-1 SDS及代谢参数对NAFLD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1、NAFLD组患儿IGF-1 SDS、HDL-C显着低于非NAFLD组(分别为P=0.001,P=0.018),而 BMI、HOMA-IR、UA、SBP、DBP、胰岛素、HbA1C、TG 和肝酶(ALT、AST、GGT)均较非NAFLD组显着升高(P均<0.05)。2、IGF-1及代谢参数与NAFLD相关性分析:(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GF-1 SDS、BMI、HOMA-IR、UA、SBP、DBP、HbA1C 及 HDL-C与NAFLD密切相关。(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的最终结果显示IGF-1SDS(OR 0.727,95%CI 0.559-0.946,P=0.017)、BMI(OR 1.14,95%CI 1.043-1.247,P=0.004)、HOMA-IR(OR 1.136,95%CI 1.017-1.269,P =0.024)及 UA(OR 1.005,95%CI 1.001-1.009,P=0.02)与NALFD存在独立的相关性。这个结果表明BMI、HOMA-IR、UA和低水平的IGF-1是肥胖患儿NAFLD独立的危险因素。3、应用ROC曲线评价IGF-1 SDS与代谢参数对NAFLD的诊断价值:IGF-1 SDS诊断NAFLD的最佳切点是IGF-1 SDS ≤-1.6,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37.78%,87.18%,AUC 为 0.649(95%CI 0.571-0.721,P<0.001);BMI 诊断NAFLD的最佳切点是BMI>27.04kg/m2,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60.26%,AUC为0.758(95%CI 0.686-0.821,P<0.001);HOMA-IR诊断NAFLD的最佳切点是HOMA-IR>5.58,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3%,73.08%,AUC 为 0.702(95%CI 0.626-0.770,P<0.001);UA 诊断 NAFLD 的最佳切点是UA>345μmol/L,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7%,57.69%,AUC为0.694(95%CI 0.618-0.762,P<0.001)。多个变量(IGF-1 SDS、BMI、HOMA-IR、UA)联合诊断NALFD的ROC曲线分析,联合分析的AUC为0.812(95%CI 0.745-0.868,P<0.001),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9%,74.36%。研究结论1、肥胖患儿BMI、HOMA-IR、UA和低水平的IGF-1是NAFLD独立的危险因素。2、联合 IGF-1 SDS、BMI、HOMA-IR 和 UA 四个指标做 ROC 曲线,AUC为0.81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9%、74.36%。因此IGF-1、BMI、HOMA-IR和UA是确认患儿NAFLD风险非常有意义的指标,对肥胖患儿NAFLD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肥胖合并相对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探讨研究目的目前研究已确认肥胖患者合并GH分泌异常。肥胖患儿GH分泌异常可随着体重减轻而逆转,因此被称为是相对性或功能性GHD。近年来rhGH已试验性用于成人肥胖的治疗,并证实了其对减轻向心性肥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脂代谢异常有着良好的效果。但rhGH替代治疗是否对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的儿童也有类似的效果,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选取肥胖相对性GHD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rhGH治疗,目的是观察rhGH治疗是否能改善肥胖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同时,本研究对rhGH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治疗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等,从而为肥胖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性GHD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2年7月至2016年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及病房进行。根据我们设定的筛选标准,最终共有23例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到研究中。同时选取20例健康非肥胖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肥胖合并GHD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HtSDS及性发育分期无统计学差异。2、研究方法:所有患儿均行以下检查: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分期、行GH刺激试验、测量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IGF-1、TC、HDL-C、LDL-C、TG、ALT、AST、FBG、空腹胰岛素、下丘脑-垂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骨龄(Bone age,BA)。所有肥胖合并GHD组患儿均接受为期6个月rhGH治疗,治疗每3个月复查1次,完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甲功、IGF-1、肝功、血脂、FBG、HbA1C、血常规、尿常规、尿钙),半年复查1次骨龄。比较肥胖合并GHD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之间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比较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1、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患儿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患儿BMISDS、骨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19)。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均应用精氨酸、左旋多巴行GH刺激试验,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GH峰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患儿IGF-1、IGF-1 SDS显着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2,P=0.004)。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ALT、AST、HOMA-IR、胰岛素、TC、TG、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7)。两组之间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2、rhGH治疗前后临床及内分泌代谢指标改变:(1)23例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的患儿经过3个月和6个月的rhGH治疗,身高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长(P均<0.001)。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BMI SDS较治疗前降低(P=0.002,P=0.001)。(2)肥胖合并GHD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后,IGF-1及IGF-1 SDS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01)。(3)经过3个月rhGH治疗后,AST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91)。但经过6个月治疗后,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ALT均明显降低(P=0.027,P=0.003)。(4)肥胖合并GHD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经过3个月rhGH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42)。而治疗6个月后HDL-C与治疗前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5)rhGH治疗3个月后FBG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FBG明显升高(P=0.022)。肥胖合并GHD患儿治疗前未行HbA1C检查,治疗6个月HbA1C与治疗3个月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41)。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两两配对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3、安全性评估:应用rhGH治疗6个月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没有出现rhGH不耐受而减量的情况。有4例患儿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儿出现关节痛,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合并相对性GHD组GH、IGF-1水平显着降低,而高胰岛素血症、血脂谱异常、肝功损害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肥胖合并相对性GHD患儿经过6个月rhGH治疗,BMI SDS改善,IGF-1稳定上升,脂质代谢异常及肝功损害得到改善。3、应用rhGH治疗肥胖合并相对性GHD患儿,未增加胰岛素抵抗,对葡萄糖稳态没有明显不良影响,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吴佳力[6](2017)在《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合分析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价值,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113例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人群11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变化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第三期时出现脑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变化水平显着升高,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表现得更为明显,说明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后参考指标。

黄汉文,赵婷婷,林云辉,邹泽鹏,何达辉[7](2017)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的4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内4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两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并比较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肝硬化患者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上述指标对于肝硬化的病因和临床分期均有积极的临床检测价值。

高改云,李海中,樊宏伟,倪猛,贺东黎,程琳[8](2016)在《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及研究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情况,为乙肝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接受治疗45例乙肝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45名同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参数PLT、MPV及PDW水平分别为(152.84±16.33)×109/L、(11.25±1.20)fl及(14.30±1.45)%,其均差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评估结果间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HBV-DNA病毒载量对其表达影响较大,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谭志团,任翼,石霖[9](2013)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机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显示其在调节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出生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是目前儿科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对血清IGF-Ⅰ在胎儿及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直[10](2008)在《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肝外伤、肝切除、肝移植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领域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其损伤机理及脏器保护研究始终是肝脏外科、创伤外科,移植外科的重要方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受多因素调节和影响的过程。复氧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引起一系列损害性的细胞反应,继而导致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同时,由于肝窦内皮细胞的损害,产生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局部缺血。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许多细胞因子和激素的表达水平都发生了改变,并在其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一氧化氮(NO)、热休克蛋白(HSP)、内皮素(ET)、缺氧诱导因子-Ⅰ(HI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等。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IGF是一类既有胰岛素样合成代谢作用,又有促生长作用的多肽,它们在机体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转化及抑制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是许多组织生长和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还对不同的代谢产物、糖和氨基酸转运过程起胰岛素样作用。近年来,IGF-Ⅰ在肝外伤、肝脏手术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异常表达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关于IGF-Ⅰ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它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期表达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作用意义,尚未能最后阐明。丹参为我国传统活血祛瘀中药,已有诸多研究表明丹参对重要脏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一原理主要为两方面,其一是改善微循环灌注不足及抗氧自由基作用,其二是可以降低肝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减轻由于钙超载引起的细胞损伤。而丹参的这些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与IGF-Ⅰ是否有一定内在联系,还无人知晓。本课题在以往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肝缺血再灌注期IGF-Ⅰ表达的研究,整体实验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中IGF-Ⅰ及Caspase-3的表达特点,了解肝脏缺血再灌注IGF-Ⅰ与肝脏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其时空表达特点及作用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分析丹参预处理组与未处理组IGF-Ⅰ、Caspase-3表达的不同特点,研究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及意义。研究工作的目的旨在了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期IGF-Ⅰ表达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意义,以及国药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时IGF-Ⅰ表达的影响,从而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探索新的方向。第一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的表达及意义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中IGF-Ⅰ及Caspase-3的表达特点并了解IGF-Ⅰ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时空分布特点及作用意义。方法1.健康纯系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25只),假手术组(n=25只)及缺血再灌注组(n=25只),各组内又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0h、3h、12h、24h、72h)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2.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腹腔麻醉生效后,常规备皮、消毒,正常组进腹后直接切取肝组织待测,假手术组仅解剖肝门;缺血再灌注组在肝十二指肠韧带远心端安置无损伤动脉钳钳夹肝蒂45min,于不同复流时间(0h、3h、12h、24h、72h)切取肝组织制备免疫组化及光镜、电镜观察标本,肝上下腔静脉取血测定生化指标。3.IGF—Ⅰ及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依说明书进行。胞浆呈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每张切片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统计1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血清ALT和AS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病理形态学变化。4.用SPSS13.0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用LSD法。P<0.05认为差异有显着性。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限点IGF-Ⅰ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损伤组再灌注0h时IGF-Ⅰ表达下降,3h下降较明显,其在小叶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的表达明显较肝实质内致密,阳性表达至12h时达到最低点,24h时开始回升。Caspase-3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限点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损伤组缺血后再灌注0h表达即开始增强,在再灌注24h组表达水平达峰值,至72h后回复到基线水平(P>0.05)。肝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清ALT、AST浓度升高,再灌注0h、3h、12h、24h损伤组较同期正常组及假手术组高(P<0.01),24h时浓度开始下降,至72h时恢复正常。光镜下损伤组再灌注0h时细胞仅轻度水肿,3h肝细胞失去原有正常形态,肝细胞水肿,细胞质降解,核仁缩小、凝集;12h~24h肝细胞进一步水肿,细胞质降解明显,肝血窦严重变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72h肝细胞水肿变轻,可见少量新生肝细胞,肝血窦狭窄程度减轻。电镜下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超微结构形态基本正常,损伤组再灌注3h大部分细胞浓密,细胞间隙增大,细胞肝窦微绒毛致密,核染色质浓缩、边集;12h~24h肝细胞进一步浓密,胞质呈均质状,核膜消失;72h时大部分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小结IGF-Ⅰ可以作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之一;其时空分布特点为:损伤组再灌注0h~24h期间IGF-Ⅰ表达持续下降,以0h~3h下降较明显,12h时达到最低点,24h时开始回升,且在小叶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的表达较肝实质内致密;IGF-Ⅰ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因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肝功能损害。第二章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IGF-Ⅰ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未处理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及丹参预处理组,观察丹参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IGF-Ⅰ、Caspase-3表达特点,血清酶ALT、AST水平以及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丹参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对IGF-Ⅰ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健康纯系SD大鼠100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n=25只),假手术组(n=25只),未处理组(n=25只),丹参组(n=25只),各组内又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0h、3h、12h、24h、72h)分为5小组,每组5只。2.术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麻醉生效后,常规备皮、消毒,取上腹正中切口长约3cm,正常对照组开腹后直接取材,假手术组开腹后仅解剖肝门,缺血再灌注组在肝十二指肠韧带远心端安置无损伤动脉钳钳夹肝蒂45分钟,于不同复流时间(0h、3h、12h、24h、72h)切取肝组织制备免疫组化及光镜观察标本,肝上下腔静脉取血测定生化指标。丹参预处理组断流前30分钟经尾静脉推注丹参注射液6g/kg加生理盐水40ml/kg。3.IGF-Ⅰ及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依说明书进行。IGF-Ⅰ以及Caspase-3阳性细胞判定方法为胞浆呈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每张切片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统计1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病理形态学变化。4.用SPSS13.0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用LSD法。P<0.05认为差异有显着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未处理组与丹参组在再灌注3h时IGF-Ⅰ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下降,12h时达到最低,24h时开始恢复,但丹参组下降程度较未处理组小;丹参组Caspase-3在0h、3h、12h、时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水平升高,但水平较未处理组低(P>0.05),在24h及72h与未处理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光镜下再灌注0h时丹参组及未处理组细胞仅轻度水肿,其余无明显改变;3h起丹参组肝细胞轻、中度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少数细胞脂肪变性,组织结构尚清晰,未处理组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内重度空泡样变性和脂肪变,部分细胞质降解,核仁缩小,凝集,肝窦内腔隙变窄;丹参组12h~24h肝细胞水肿略有加重,局部有点状坏死,但肝细胞结构排列尚规整;未处理组细胞质降解明显,肝血窦严重变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72h时两组光镜下表现基本相同,肝细胞水肿变轻,可见少量新生肝细胞,肝血窦狭窄减轻。未处理组3h~12h外周血清ALT、AST浓度升高,24h时浓度开始下降,至72h时恢复正常。丹参组3h~12h ALT、AST也升高,24h时开始下降,此三组较同时间对照组升高程度低(P<0.05),72h时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小结研究结果表明,肝缺血45min再灌注不同时限,丹参组IGF-Ⅰ表达强于未处理组,肝细胞损伤相对较轻,肝脏功能相对较好,其原因可能为,丹参通过促进微循环,抑制细胞损伤和死亡,改善细胞内的缺氧环境,促进肝细胞合成和分泌IGF-Ⅰ,上调IGF-Ⅰ表达水平,发挥其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由此实现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二、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肝脏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肝脏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IGF-1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GH-IGF-1轴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2.1 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 轴概述
        2.1.1 GH-IGF-1轴
        2.1.2 GH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功能
        2.1.3 IGF-1 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功能
    2.2 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 轴与2 型糖尿病
        2.2.1 GH与T2DM
        2.2.2 IGF-1与T2DM
    2.3 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 轴与糖尿病并发症
        2.3.1 GH-IGF-1 轴与糖尿病肾病
        2.3.2 GH-IGF-1 轴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3 GH-IGF-1 轴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4 临床上的应用与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分组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3.2.1 一般临床指标
        3.2.2 一般生化指标指标
    3.3 计算公式
    3.4 统计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IGF-1 正常组与IGF-1 下降组
        4.1.1 一般资料指标比较
        4.1.2 生化指标比较
        4.1.3 合并微血管病变人数的比较
    4.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GF-1 下降的影响因素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金钱鱼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在生长调控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1 前言
    1.1 金钱鱼的研究概况
        1.1.1 金钱鱼的生物学特征
        1.1.2 金钱鱼的研究现状
    1.2 鱼类SST基因家族
        1.2.1 SST基因家族的成员与分布
        1.2.2 SST基因家族的起源
        1.2.3 SST基因作用机制
    1.3 SST基因在鱼类生长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1.3.1 鱼类SST基因结构
        1.3.2 鱼类SST基因生理功能
        1.3.3 鱼类SST基因在生长调控中的作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金钱鱼SST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克隆用的质粒与菌株
        2.2.3 试剂及耗材
        2.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5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2.6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金钱鱼SST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
        2.3.2 金钱鱼4种SST序列同源性分析
        2.3.3 金钱鱼SST系统进化与共线性分析
        2.3.4 金钱鱼4种SST组织表达特征
    2.4 讨论
        2.4.1 SST基因家族序列分析
        2.4.2 SST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3 4种SST多肽离体孵育对肝脏Igf-1和Igf-2 表达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试剂及耗材
        3.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3.2.5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SST1 多肽离体孵育对肝脏Igf-1和Igf-2 表达的影响
        3.3.2 SST3 多肽离体孵育对肝脏Igf-1和Igf-2 表达的影响
        3.3.3 SST5 多肽离体孵育对肝脏Igf-1和Igf-2 表达的影响
        3.3.4 SST6 多肽离体孵育对肝脏Igf-1和Igf-2 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4 在体注射SST后金钱鱼垂体及肝脏转录组比较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试剂及耗材
        4.2.3 主要试剂配置
        4.2.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4.2.5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金钱鱼转录组测序组装结果
        4.3.2 测序数据与金钱鱼基因组序列比对结果
        4.3.3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3.4 CP-vs-T1P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4.3.5 CP-vs-T3P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4.3.6 CL3-vs-T1L3 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4.3.7 CL6-vs-T3L6 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4.3.8 金钱鱼生长差异基因的筛选
        4.3.9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
    4.4 讨论
        4.4.1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4.4.2 金钱鱼转录组中生长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六味地黄膏摩对脑瘫幼鼠SS/GHRH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与药品
        1.1.3 仪器
    1.2 方法
        1.2.1 六味地黄膏制备
        1.2.2 脑瘫幼鼠模型的制备
        1.2.3 实验动物分组情况
        1.2.4 干预方法
        1.2.5 观测指标
        1.2.6 检测方法
        1.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动物模型验证翻正行为学分析
    2.2 五组幼鼠生长发育情况
        2.2.1 体质量结果
        2.2.2 身长+尾长结果
        2.2.3 睁眼时间结果
    2.3 五组幼鼠运动能力情况比较
        2.3.1 步态分析比较
        2.3.2 负向趋地情况
    2.4 五组幼鼠外周蛋白表达情况
        2.4.1 外周SS蛋白表达情况
        2.4.2 外周GHRH蛋白表达情况
    2.5 下丘脑蛋白表达结果
        2.5.1 下丘脑SS蛋白表达情况
        2.5.2 下丘脑GHRH蛋白表达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5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生长激素在脑瘫患儿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4)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脑瘫生长发育迟缓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筛查对象及分组
        1.1.2 病例入选标准:
        1.1.3 病例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检验指标: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
        1.2.2 检验指标:甲状腺功能激素。
    1.3 检测指标
        1.3.1 生长发育评估
        1.3.2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
        1.3.3 辅助检查
        1.3.4 实验室检查
        1.3.5 生长激素刺激实验 (0、30、60、90、120min)
        1.3.6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脑瘫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2.2 发育迟缓与脑瘫GMFCS类型关系
    2.3 脑瘫患儿生长激素及峰值与同龄正常儿比较
    2.4 治疗6个月、12个月粗大运动功能比较
    2.5 脑瘫患儿治疗6个月、12个月的GH值与GH峰值
    2.6 脑瘫发育迟缓儿童治疗6个月、12个月甲状腺激素比较
3 结论
4 讨论

(5)肥胖患儿GH-IGF-1轴改变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及rhGH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肥胖患儿胰岛素生长因子改变及其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肥胖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代谢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肥胖合并相对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探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肥胖相关性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7)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的血小板参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的网织红细胞参数比较
3 讨论

(8)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血小板参数比较
    2.2 两组人员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
    2.3 两组人员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比较
3 讨论

(9)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机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下丘脑-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轴
2 IGF-Ⅰ的生理作用
3 IGF-Ⅰ对胎儿及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4 IGF-Ⅰ在生后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5 IGF-1临床测定及IGF-1生成试验
6 IGF-1在生长相关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7 小结

(10)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的表达及意义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IGF-Ⅰ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肝脏疾病
在读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四、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肝脏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IGF-1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孙小桐. 吉林大学, 2021(01)
  • [2]金钱鱼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在生长调控中的功能研究[D]. 冯培哲. 广东海洋大学, 2020
  • [3]六味地黄膏摩对脑瘫幼鼠SS/GHRH表达影响的研究[D]. 施英华.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脑瘫生长发育迟缓关系的研究[J]. 李润洁,杨颖,孔琦,曹春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A3)
  • [5]肥胖患儿GH-IGF-1轴改变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及rhGH治疗探讨[D]. 梁爽. 山东大学, 2017(08)
  • [6]血浆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 吴佳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7)
  • [7]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J]. 黄汉文,赵婷婷,林云辉,邹泽鹏,何达辉. 中国医学创新, 2017(10)
  • [8]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观察[J]. 高改云,李海中,樊宏伟,倪猛,贺东黎,程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23)
  • [9]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机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谭志团,任翼,石霖. 中国医药导报, 2013(29)
  • [10]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D]. 王直. 南方医科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肝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