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用BETHSY自然循环实验数据对CATHARE2V1.5qR6程序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刘东,刘盈,卢忝余,吴丹[1](2019)在《失水事故分析程序临界流模型改进及验证》文中提出失水事故(LOCA)分析中保守分析方法不利于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为了满足10CFR50附录K的核电厂LOCA评价要求,基于最佳估算程序RELAP5对其模型进行修改以满足对LOCA的评价要求,同时增大设计裕量。由于附录K涉及模型较多,本文主要对LOCA模型修改和验证方法进行研究,改进了RELAP5程序临界流模型,添加保守的Moody两相临界流模型,同时增加过冷临界流Zaloudek模型,并分别采用分离效应实验装置Marviken、Edward喷放管和整体效应装置Bethsy对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添加的模型对模拟喷放过程临界流现象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钱森[2](2016)在《压水堆应急冷却过程操纵员干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事故工况下,维持对压水堆堆芯的冷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超设计基准事故下,堆芯有可能因冷却不足而发生熔毁。此时,堆芯应急冷却的重要手段为一次侧补泄过程和二次侧补泄过程。本文为了对超设计基准事故下的堆芯应急冷却过程操纵员干预策略进行研究,以典型CNP600压水堆为研究对象,使用RELAP5/MOD3.4程序完成了主要系统和设备的建模,选择了需要进行二次侧补泄过程的典型事故,小破口失水叠加高压安注失效事故以及需要进行一次侧补泄过程的典型事故,小破口失水叠加高压安注和辅助给水失效事故与完全丧失至蒸汽发生器给水事故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研究发现:操纵员实施二次侧补泄过程对小破口失水叠加高压安注失效事故进行缓解时,破损环路水封清除后的冷却剂闪蒸过程对操纵员的干预行动有非常大的影响。操纵员在此事故下实施二次侧补泄操作时,干预时机应选择环路水封清除之前,且需要在主冷却剂系统升降温速率设计限值内,使用相较于设计基准事故下更高的冷却速率对一回路进行降温降压。当二次侧补泄过程失败,操纵员则需要转向实施一次侧补泄过程。操纵员的干预时机可参考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的入口温度。同时,仅仅打开1条稳压器卸压管线进行排汽卸压是不足以完成对事故的缓解的,应当选择打开全部3条稳压器卸压管线进行一次侧补泄操作。使用一次侧补泄过程处置完全丧失至蒸汽发生器给水事故时,操纵员在事件导向规程EOP引导下,稳压器安全阀存在因过长时间带水排放和反复打开/回座而造成失效的风险。安全注入手动投入的时机,应在进入H2规程后作适当的延时。采用状态导向规程SOP则能显着降低稳压器安全阀打开/回座次数,稳压器在事故中不会发生满溢,稳压器安全阀失效风险显着降低。
叶金亮,张尧立,方成跃[3](2013)在《基于RELAP5的两相流自然循环实验的后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两相流自然循环特性,同时也为了验证RELAP5在这方面的可用性,该文用RELAP5程序对5MW低温核供热堆热工水力模拟回路(HRTL-5)进行建模,对其自然循环特性进行模拟,计算了不同功率下系统的两相自然循环稳定边界,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RELAP5可用于两相流自然循环特性研究。
黄彦平,贾斗南[4](2003)在《采用BETHSY自然循环实验数据对CATHARE2V1.5qR6程序的评价》文中认为采用BETHSY自然循环实验数据对CATHARE2 V1.5qR6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ATHRE2V1.5程序能较好地预测试验装置单相自然循环条件下的热工水力现象,对单相自然循环向两相自然循环的转变以及两相自然循环向回流冷凝运行方式的转变发生时的一回路水装量预测也比较准确,但对于两相自然循环及回流冷凝运行方式下系统的一些主要热工水力参数预测欠佳。评价结果表明,与许多国际性大型热工水力分析程序一样,CATHARE2V1.5qR6程序对剧烈两相流动的预测能力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二、采用BETHSY自然循环实验数据对CATHARE2V1.5qR6程序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BETHSY自然循环实验数据对CATHARE2V1.5qR6程序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压水堆应急冷却过程操纵员干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内外二次侧补泄过程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一次侧补泄过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2章 压水堆应急冷却策略与应急操作规程 |
2.1 引言 |
2.1.1 CNP600压水堆概述 |
2.1.2 系统分析程序RELAP5 |
2.2 压水堆应急冷却策略 |
2.3 应急操作规程概述 |
2.3.1 事件导向规程EOP |
2.3.2 状态导向规程SOP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CNP600压水堆RELAP5建模与稳态调试 |
3.1 CNP600压水堆核电厂模型的建立 |
3.1.1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建模 |
3.1.2 压力容器与堆芯建模 |
3.1.3 蒸汽发生器与主蒸汽系统建模 |
3.1.4 稳压器建模 |
3.1.5 安全注入系统建模 |
3.2 稳态计算结果校验 |
3.3 本章小节 |
第4章 二次侧补泄过程操纵员干预策略分析 |
4.1 CNP600小破口事故建模与事故谱分析 |
4.1.1 破口类型划分与建模 |
4.1.2 CNP600小破口失水事故谱研究概述 |
4.1.3 破口位置对SBLOCA叠加HPSI失效事故的影响 |
4.1.4 破口尺寸对SBLOCA叠加HPSI失效事故的影响 |
4.2 操纵员未干预情况下的瞬态计算 |
4.3 操纵员干预下的SBLOCA叠加HPSI失效事故分析 |
4.3.1 操纵员大气排放阀控制模型的建立 |
4.3.2 操纵员干预下的SBLOCA叠加HPSI失效事故计算与结果分析 |
4.3.3 操纵员不同干预时间对事故影响分析 |
4.4 对二次侧补泄过程中冷却速率的讨论 |
4.4.1 较高降温速率的二次侧补泄过程的计算分析 |
4.4.2 较高降温速率的二次侧补泄过程干预时机分析 |
4.5 不同安注设备可用性对事故后果的影响 |
4.6 本章小节 |
第5章 一次侧补泄过程操纵员干预策略分析 |
5.1 SBLOCA叠加HPSI失效后丧失ASG事故下操纵员的缓解研究 |
5.1.1 操纵员不干预情况下的事故瞬态计算 |
5.1.2 操纵员干预情况下的事故瞬态计算和结果分析 |
5.2 完全丧失至蒸汽发生器给水事故研究 |
5.2.1 操纵员不干预情况下TLFOW事故瞬态计算 |
5.2.2 事件导向规程EOP下操纵员对TLOFW事故的应对流程 |
5.2.3 事件导向规程EOP下的TLOFW事故瞬态计算 |
5.2.4 事件导向规程EOP下安全注入时机的选择 |
5.3 状态导向规程下的TLFOW事故的事故瞬态研究 |
5.3.1 状态导向规程SOP下操纵员对TLOFW事故的应对流程 |
5.3.2 状态导向规程SOP下的TLOFW事故瞬态计算 |
5.4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RELAP5的两相流自然循环实验的后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装置 (图1) |
2 实验结果分析 |
2.1 实验装置的节点划分 |
2.2 计算结果 |
3 结束语 |
四、采用BETHSY自然循环实验数据对CATHARE2V1.5qR6程序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失水事故分析程序临界流模型改进及验证[J]. 王杰,刘东,刘盈,卢忝余,吴丹. 核动力工程, 2019(01)
- [2]压水堆应急冷却过程操纵员干预策略研究[D]. 钱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3]基于RELAP5的两相流自然循环实验的后模拟[J]. 叶金亮,张尧立,方成跃. 核科学与工程, 2013(03)
- [4]采用BETHSY自然循环实验数据对CATHARE2V1.5qR6程序的评价[J]. 黄彦平,贾斗南. 核科学与工程, 2003(04)
标签:压水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