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翠,刘昊昆,朱晓鸣,韩冬,金俊琰,杨云霞,解绶启[1](2021)在《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和叶黄素对杂交黄颡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体色异常调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以杂交黄颡鱼(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Pelteobaggrus vachelli♂)"黄优一号"[体重(4.79±0.01) g]为研究对象,探究饲料中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和叶黄素对黄颡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抗病能力及体色异常调控的影响。实验设计4组饲料,不添加任何色素源的对照组(Con),添加2%的螺旋藻组(Spirulina, SP),添加0.2%的叶黄素组(Lutein, Lut)及添加2%螺旋藻和0.1%溶血磷脂组(Spirulina+Lysophospholipids SPL)。720尾鱼随机放入12个缸,每缸60尾鱼,先使用对照组饲料投喂20d至体表颜色异常,再用4种饲料饲养35d,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组间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R)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SP和SPL组饲料效率(FE)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全鱼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组间实验鱼皮肤亮度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SP和SPL组皮肤黄度和饱和度显着高于另外两组(P<0.05);同时, SP和SPL组背部皮肤红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SPL组腹部皮肤红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P和SPL组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低于另外3个处理组(P<0.05);各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 SPL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着高于叶黄素和对照组(P<0.05); SP和SPL组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另外2个处理组(P<0.05)。SP和SPL组的实验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计存活率显着高于叶黄素和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黄颡鱼"黄优一号"在前期投喂缺乏色素的饲料造成体色异常后,在饲料中添加螺旋藻或配合添加溶血卵磷脂比叶黄素更有效的改善鱼体的体色,同时更能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

鲁敏[2](2021)在《优选微藻对集约化养殖尾水氮磷的去除效果分析》文中认为

韩朝婕[3](2021)在《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机制的影响》文中提出小球藻生长因子(Chlorella Growth Factor,CGF)是小球藻细胞中特有的活性物质,不仅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功效,而且还具有增强免疫,提高抗氧化活性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CGF对水产无脊椎动物生理生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属空白。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为试验对象,根据CGF添加比例分别设置5个处理组(0.5%、1%、5%、10%、15%),以未添加CGF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0%),进行45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束测定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等相关指标。试验结束另取1%组和对照组对虾进行非离子氨胁迫试验(浓度为0.5 mg/L),比较两组对虾对非离子氨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基础体成分及消化酶的影响饲料中添加CGF能够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其饲料系数,随着CGF添加比例的升高,对虾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指标均在1%组达到最高,饲料系数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1%组达到最低。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基础体成分有影响,能够提高虾体粗蛋白含量,降低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占比,其中1%组水分、粗脂肪、灰分均最低,粗蛋白最高。不同浓度CGF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活性影响不同,0.5%组的脂肪酶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升(P<0.05),1%组针对淀粉酶、脂肪酶与蛋白酶均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饲料添加浓度升高,脂肪酶、蛋白酶均在5%处理组达到最高。(2)CGF对凡纳滨对虾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CGF对凡纳滨对虾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CGF后,对虾肌肉品质指标出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处理组(10~15%)的一磷酸腺与肌酸激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肌苷酸含量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逐渐上升,除0.5%组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次黄嘌呤除1%组外,其余处理组次黄嘌呤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总体而言,1%组的更有优势,其肌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次黄嘌呤含量最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CGF后,对虾肌肉品质指标出现变化。高浓度处理组(10~15%)的一磷酸腺与肌酸激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肌苷酸含量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逐渐上升,除0.5%组外,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次黄嘌呤除1%组外,其余处理组次黄嘌呤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总体而言,1%组的更有优势,其肌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次黄嘌呤含量最低。(3)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及响应非离子氨胁迫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取虾肝胰腺组织测定其免疫酶活: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CGF浓度在1%时最有利于对虾代谢(P<0.05),增强其免疫力提高ACP、GSH-Px活性。5%的CGF添加比例能够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AKP、SOD、GSH-Px活性起显着影响(P<0.05),浓度在0.5%时能显着降低其MDA含量,提高NOS活性(P<0.05)。非离子氨胁迫后测定1%和对照组对虾肝胰腺免疫指标(ACP、AKP、NOS、SOD、MDA、GSH-Px)和肌肉呼吸代谢酶(HK、PK、LDS、SDH)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GF添加比例为1%时可以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ACP、AKP、NOS、SOD活性(P<0.05),降低其肝胰腺中MDA含量。非离子氨胁迫试验后,1%处理组对虾肝胰腺中ACP、AKP、SOD、NOS、GSH-Px活力随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MDA趋势相反;对照组随胁迫时间的延长,ACP、NOS、SOD先下降后上升趋势,GSH-Px持续下降,MDA含量不断积累,对照组的MDA含量显着高于处理组(P<0.05)。凡纳滨肌肉中的PK、LDS与SDH整体活力在24 h都高于对照组,试验组HK在3 h也显着高于试验初始阶段,说明在饲料中添加1%的CGF能够减轻凡纳滨对虾在非离子氨胁迫下的损伤,提高其免疫调节能力。综上所述,饲料添加适量CGF后能显着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提高营养成分的积累,尤其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占比,增加必须脂肪酸占比,提高氨基酸含量,促进肌肉呈味物质的积累,对机体免疫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对非离子氨胁迫的抵抗力。适宜添加比例为1%。

钟慧祺[4](2021)在《利用酱油废水培养螺旋藻及其营养成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酱油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随着人们对风味的多样化追求,酱油的产量逐年上升,由此产生的酱油废水也大量增加。作为一类高浓度高色度的有机废水,酱油废水的处理方法涉及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多种工艺的组合,这使其处理成本较高。为了使酱油废水得到更好的资源化利用,本课题以极大螺旋藻Sm-4和酱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酱油废水部分替代传统培养基后用于螺旋藻的培养,通过对螺旋藻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探究酱油废水对螺旋藻生长及其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同时,对酱油废水资源化螺旋藻其他高附加值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其后续利用的潜力。得出主要结论如下:酱油废水资源化螺旋藻的培养研究表明:酱油废水中含有较多的含碳有机物以及氮磷等元素可以被微藻吸收利用,同时可以认为酱油废水基本不具有毒害性,这些都说明酱油废水有用于微藻培养的潜力;螺旋藻Sm-4对适量的酱油废水此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未出现生长停滞期,但其中以25%的替换比例最为适宜,在此条件下,螺旋藻Sm-4不仅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也获得了各组中的最高生物量2.71 g/L,同时发现螺旋藻Sm-4无法在100%酱油废水中健康存活。酱油废水资源化螺旋藻基本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酱油废水对螺旋藻Sm-4色素的合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其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增加,且二者与随着酱油废水的添加比例成正相关;当酱油废水的替换比例为25%时,螺旋藻Sm-4蛋白质、藻蓝蛋白含量与纯度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油脂含量、多糖含量则存在显着差异,但当替换比例为50%与75%时,各物质的含量则呈现显着差异;螺旋藻色素以及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显示出25%组螺旋藻与Zarrouk对照组螺旋藻之间基本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当酱油废水比例达到50%与75%时,不仅吸收光谱中各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光密度值有所下降,荧光光谱中的荧光强度也明显减弱。酱油废水资源化螺旋藻高附加值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当酱油废水的替换比例为25%时,螺旋藻Sm-4中维生素C的合成受到抑制,但维生素E的合成得到了促进;同时螺旋藻Sm-4中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力有轻微波动,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得到了提升,最终使总抗氧化能力得到了小幅提升;酱油废水使螺旋藻Sm-4中的钙、镁、锌的含量得到了明显提高,铁和钾的含量有轻微下降,钠的含量则出现明显下降。

姬恒[5](2021)在《球等鞭金藻3011的高密度异养培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饵料微藻球等鞭金藻3011为研究对象,进行避光异养培养,对其异养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异养培养的球等鞭金藻的保存及复苏条件,为微藻高密度异养培养提供基础数据。1.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以K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考察温度、碳源、氮源、磷源等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确定适合等鞭金藻异养培养条件为23℃,异养培养用碳源、氮源、磷源分别为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异养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40 g/L葡萄糖,0.6 g/L尿素、1.0 g/L磷酸二氢钾,培养120 h,藻细胞密度达到2.31×1010cells/m L。微量元素、肥水膏和激活素对异养球等鞭金藻无明显影响。2.球等鞭金藻的保存异养培养的球等鞭金藻分别在葡萄糖、蔗糖和甘油溶液中保存。在浓缩藻液中添加葡萄糖可能有利于异养球等鞭金藻的保存。浓缩藻液在质量体积比为1:1的30 g/L葡萄糖溶液中常温密闭保存7天,细胞存活率仍保持72.3%。3.球等鞭金藻复苏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光照强度、通气量、接种量、肥水膏和激活素对保存7天后的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采用f/2培养基,添加20 mg/L肥水膏和10 mg/L激活素,接种量1.5%,在光照强度4000 lx、通气量1 L/min条件下培养12天,微藻生物量能够达到1.8×107cells/m L。球等鞭金藻3011避光异养培养能够在短时间获得高密度的微藻生物量,节约成本和占地空间,还有利于微藻活细胞的保存,便于运输,作为饵料用于水产养殖,具有极大的优势。

赵子续,曲木,张宝龙,唐子鹏,翟胜利[6](2021)在《饲料中添加多种微藻对锦鲤生长、体色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锦鲤配合饲料配方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微藻,包括杜氏盐藻(4、8、12 g/kg)、小球藻(6、12、18 g/kg)、雨生红球藻(4、8、12 g/kg)、螺旋藻(12、24、36 g/kg),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制成9种试验饲料和1个锦鲤配合饲料对照组分别饲喂锦鲤,每组试验3个重复,通过8周的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配比微藻对锦鲤的生长、体色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微藻可促进锦鲤生长,改善锦鲤体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刘瑞卿,何梅琳,王长海[7](2021)在《微藻饵料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棘皮动物因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需求日益提升,因此,发展棘皮动物养殖研究及其产业化十分紧迫。微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在新型水产饲料资源开发中备受关注。微藻作为幼体动物的鲜活饵料,在促进幼体生长、提高存活率方面显着优于人工饵料,在棘皮动物养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微藻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经济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养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首次围绕微藻在经济棘皮动物生长、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藻饵料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概括了经济棘皮动物养殖常用微藻种类,分析了微藻对海参、海胆脂肪酸组成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对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参、海胆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魏盟智[8](2020)在《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斑鱼是一种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水食用鱼,也是我国东南沿海(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重要水产养殖鱼类。近年来,在人工养殖石斑鱼过程中深受虹彩病毒病、肠炎、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困扰,其中尤以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最为严重,该病在损害养殖户利益的同时也极大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VNN主要爆发于海水鱼类的育苗期间即幼鱼期和稚鱼期,是由病原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入侵鱼体,导致患病鱼行为异常,运动失衡,厌食绝食,最终死亡的一种大危害性、高发生率的病毒性疾病。距今为止,尚未发现有特效药物、有效疫苗或比较好的防治手段去预防或治疗该病,故到目前为止石斑鱼的养殖工作仍然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本研究利用转基因微藻混合海水鱼饲料,投喂石斑鱼使其从幼苗阶段就开始获得持续性抗原免疫,来预防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本研究已从以下方面进行:生物饵料的筛选、纯化、保种、大规模培养;使用电击转化法将pMaa7IR/DGNNVIR表达载体转化入小球藻中,经筛选、DNA鉴定后选出转基因小球藻。先利用转基因小球藻配合海水鱼饲料制作混合饲料投喂石斑鱼,而后进行攻毒实验,并对其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划线法将小球藻保存于固体TAP培养基,并通过逐级扩大培养法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小球藻,共获得纯净无污染的小球藻液1500L,将生产得到的小球藻用于石斑鱼混合饲料的制作。2、培养纯净无污染的轮虫作为石斑鱼养殖中的生物饵料,从养殖用水盐度、pH、饵料投喂量方面确定了“S”型褶皱臂尾轮虫养殖条件。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养殖用水盐度20~30时,轮虫种群密度、日平均增殖率达到最大。盐度10~20时,种群密度随盐度升高而增加,当盐度低于10,随盐度降低轮虫增殖效率逐渐下降,盐度低于5轮虫彻底死亡;当pH在7.5~8.5范围时,种群密度、日平均增殖率达到最大值;在盐度、pH、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本实验所设置的各个投喂量梯度中维持轮虫培养液中小球藻密度在5×106个/mL以上获得最大种群密度,故得出结论投喂间隔越短、投喂量越大,轮虫种群增长速率越快,最终可以达到的种群密度也会略有上升。3、使用电击转化法将pMaa7IR/DGNNVIR重组载体转入小球藻中,电击条件为:转化电压800V~1600V,脉冲长度032μs,脉冲间隔200ms,脉冲次数90次,电击2~3次;使用10μg/mL巴龙霉素固体TAP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对已筛选过的小球藻进行DNA鉴定,最终获得8株转基因小球藻,对转基因小球藻进行扩大培养,共获得1500L转基因小球藻液。4、将采收的小球藻藻液离心,刮取藻泥,按藻泥:饲料(1:1)比例制作混合饲料,最终制得950g的混合饲料颗粒。使用混合饲料连续投喂石斑鱼,饲养10天后进行攻毒实验。将已经确定病毒拷贝数的病毒提取液(24copies/μL),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进行攻毒。攻毒过后从分子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物学水平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攻毒48h后实验组石斑鱼眼、脑组织内病毒含量相比于对照组石斑鱼分别降低了 51.70%、48.47%、53.02%;攻毒48h后取石斑鱼眼、脑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可清晰看到鱼眼视网膜、脑组织开始出现空泡化病理变化;攻毒后第2、4、6、10、14天对各组石斑鱼取样测定石斑鱼体内神经坏死病毒拷贝数,结果表明,实验组石斑鱼体内病毒增长趋势、病毒拷贝数要低于对照组;攻毒14天后统计最终成活率。最终成活率:DGNNVRNAi1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6.0%,DGNNVRNAi2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2.0%,DGNNVRNAi3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6.0%。综上所述,经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转pMaa7IR/DGNNVIR基因小球藻在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方面有一定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石斑鱼体内增殖。

周艳[9](2020)在《微藻户外开放式浅层“浮法”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微藻具有生长周期短、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固碳效果好等优点,在调水、食品、饲料、污水治理、碳固定及生物能源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微藻培养的成本高、操作复杂,限制了其规模的扩大和应用。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微藻农业化培养的理念,设计并试验一种新的户外开放式培养体系,该体系需具备更低的成本、搭建更方便、易于操作等特点。材料与方法:以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为模式藻种,对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碳源成分、氮源成分、培养基补加方式等因素进行比较,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样拍照并测定OD值及pH等,初步开展户外培养试验。试验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微藻户外开放式浅层培养(Flat,Open and Shallow,FOS)体系,简称浮法。开展了 1L、50 L及900 L等不同规模的试验。对不同培养温度下的培养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20-40℃范围内,试验参试的小球藻都能够生长,从光密度值来看,其中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35℃,对pH的检测发现在温度升高时培养液的pH浮动较小。在不同的光强照射下,小球藻生长有明显光强依赖性,在无光条件下,小球藻几乎不能生长,随着光强的增高生长速度加快,试验发现在超过45 μmol·m-2·s-1到90 μmol·m-2·s-1的光强时表现光饱和现象,即微藻的生长速度不再随光强的升高而增加。以TAP为基础培养基,试验了碳源和氮源缺乏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都是小球藻生长的必要营养成分,比较而言,缺碳比缺氮处理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比较醋酸、醋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碳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发现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醋酸钠较好,其次是醋酸,然后是碳酸氢钠。比较了氯化铵、尿素和碳酸氢铵等氮源对小球藻的培养效果,发现尿素与氯化铵相似,碳酸氢铵效果不佳。试验了 pH值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且稳定的pH值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pH值范围是7.0-9.0。增加培养基的强度,即营养成分的浓度可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度,但超过二倍浓度的TAP不能再增加小球藻的生物量,可能是过高的浓度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不利影响。采取流加补液方式培养小球藻,结果表明间隔3-4天补加培养基可提高小球藻的生物量。在室外初步进行了 900 L规模的浮法养藻试验,实现了浮法系统的运行,培养10天生物量为1.925 g/L(干重)。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户外开放式浅层微藻培养方法,温度、光照强度及pH值、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添加方式等都对小球藻的生长有影响,醋酸、和醋酸钠做碳源、氯化铵和尿素做氮源对小球藻培养都有较好的效果,初步进行了900 L体积的室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除搭建成本低、操作简便、容易控制等特点外,浮法养藻还具有自然资源利用率高、运行成本低、生物学产量稳定等特点,具有大面积推广的潜力。

吉红,肖芬芬,邢君霞,李汉东[10](2020)在《微藻资源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综述了微藻资源的特性、营养成分、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微藻资源作为新型水产饲料原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二、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3)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机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生长、基础体成分、对消化酶的影响
        1.1.1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1.1.2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基础体成分的影响
        1.1.3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消化酶的影响
    1.2 饲料添加剂对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
        1.2.1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1.2.2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呈味物质的影响
    1.3 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及响应环境胁迫的影响
    1.4 小球藻生长因子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基础体成分及消化酶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基础体成分的影响
        2.2.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2.3.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体基础体成分的影响
        2.3.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CGF对凡纳滨对虾营养成分、呈味物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3.2.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3.2.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3.3.2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3.3.3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及响应非离子氨胁迫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4.2.2 饲料中添加CGF后凡纳滨对虾对非离子氨胁迫的响应
    4.3 讨论
        4.3.1 饲料中添加CGF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4.3.2 饲料中添加CGF后非离子氨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利用酱油废水培养螺旋藻及其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酱油废水基本概况
        1.1.1 酱油废水的产生及主要来源
        1.1.2 酱油废水的成分与特点
        1.1.3 酱油废水的处理现状
    1.2 螺旋藻基本概况
        1.2.1 螺旋藻的养殖现状
        1.2.2 螺旋藻的应用前景
    1.3 螺旋藻处理废水的相关研究
    1.4 课题提出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课题提出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藻种和酱油废水
        2.1.2 实验用培养基的配制
    2.2 仪器设备
    2.3 螺旋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2.4 测试方法
第三章 酱油废水成分分析及资源化培养螺旋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螺旋藻与酱油废水
        3.1.2 实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酱油废水水质分析
        3.2.2 酱油废水蛋白质、多糖含量分析
        3.2.3 酱油废水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3.2.4 螺旋藻生物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酱油废水资源化培养螺旋藻的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螺旋藻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及分析
        4.2.2 螺旋藻色素的吸收光谱与荧光图谱分析
        4.2.3 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与荧光图谱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酱油废水资源化螺旋藻高附加值成分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螺旋藻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
        5.2.2 螺旋藻抗氧化能力
        5.2.3 螺旋藻矿物质含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球等鞭金藻3011的高密度异养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微藻概述及应用
        1.1.1 概述
        1.1.2 微藻中的活性物质
    1.2 微藻在水产中的应用
        1.2.1 概述
        1.2.2 饵料微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2.3 水产养殖常出现的问题
        1.2.4 饵料微藻饲料化存在的问题
    1.3 微藻的培养方式及现状
        1.3.1 自养培养
        1.3.2 异养培养
        1.3.3 混合培养
    1.4 异养微藻的主要影响因素
        1.4.1 培养基
        1.4.2 培养条件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目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球等鞭金藻3011 的异养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藻种
        2.2.2 仪器
        2.2.3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培养基的配制
        2.3.2 球等鞭金藻种子液的培养
        2.3.3 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
        2.3.4 温度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
        2.3.5 碳源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
        2.3.6 氮源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
        2.3.7 磷源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
        2.3.8 微量元素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
        2.3.9 肥水膏和激活素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
        2.3.10 正交实验
        2.3.11 微藻生物量测定
        2.3.12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异养形态观察
        2.4.2 温度对球等鞭金藻异养的影响
        2.4.3 碳源对球等鞭金藻异养培养的影响
        2.4.4 氮源对球等鞭金藻异养的影响
        2.4.5 磷源对球等鞭金藻异养的影响
        2.4.6 微量元素对球等鞭金藻异养的影响
        2.4.7 肥水膏和激活素对球等鞭金藻异养的影响
        2.4.8 正交实验
        2.4.9 光自养和异养培养方式的对比
    2.5 小结
3 异养培养球等鞭金藻的保存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藻液
        3.2.2 仪器和药品
    3.3 实验方法
        3.3.1 藻泥的保存
        3.3.2 加水量对球等鞭金藻保存的影响
        3.3.3 三种保存剂对球等鞭金藻保存的影响
        3.3.4 计算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加水量对球等鞭金藻保存的影响
        3.4.2 葡萄糖浓度对球等鞭金藻3011 保存的影响
        3.4.3 蔗糖浓度对球等鞭金藻3011 保存的影响
        3.4.4 甘油浓度对球等鞭金藻3011 保存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4 异养球等鞭金藻3011 的复苏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藻种
        4.2.2 仪器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球等鞭金藻的复苏
        4.3.2 光照强度对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
        4.3.3 接种量对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
        4.3.4 通气量对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
        4.3.5 肥水膏和激活素对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光照强度对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
        4.4.2 接种量对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
        4.4.3 通气量对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影响
        4.4.4 肥水膏和激活素对异养金藻复苏的影响
        4.4.5 光自养培养和异养球等鞭金藻复苏的对比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果讨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饲料中添加多种微藻对锦鲤生长、体色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及养殖管理
    1.2 试验饲料
    1.3 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指标
    2.2 体色指标
    2.3 抗氧化指标
3 讨论
    3.1 饲料中添加多种微藻对锦鲤生长指标的影响
    3.2 饲料中添加多种微藻对锦鲤体色的影响
    3.3 饲料中添加多种微藻对锦鲤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7)微藻饵料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藻在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1.1 微藻饵料
        1.1.1硅藻
        1.1.2 金藻
        1.1.3 盐藻
    1.2 微藻的营养价值和作用
    1.3 微藻增强水产动物抗病能力
    1.4 微藻饵料影响棘皮动物脂肪酸组成
    1.5 微藻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1.6 微藻作为饲料添加剂
2 微藻对棘皮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海胆
    2.2 海参
3 微藻饵料应用在棘皮动物养殖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3.1 微藻应用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2 微藻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8)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现状
        1.1.1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概述
        1.1.2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临床症状
        1.1.3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传播途径
        1.1.4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地理分布
        1.1.5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控
        1.1.6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检测与诊断技术
    1.2 微藻的应用现状
        1.2.1 微藻概述
        1.2.2 微藻的应用
    1.3 褶皱臂尾轮虫的应用现状
        1.3.1 褶皱臂尾轮虫介绍
        1.3.2 褶皱臂尾轮虫的应用
    1.4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4.1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实验技术路线
2. 微藻的保种和扩大培养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藻种的保存
        2.2.2 微藻的扩大培养
        2.2.3 两种生物反应器培养藻类对比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3. 轮虫的培养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测定pH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2.2 测定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2.3 测定投喂间隔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H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的影响
        3.3.2 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3.3.3 投喂间隔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4. 转化小球藻(HOC5)及鉴定
    4.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pMaa7IR/DGNNVIR表达载体转化小球藻HOC5
        4.2.2 转基因小球藻的鉴定
        4.2.3 转pMaa7IR/DGNNVIR小球藻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电击法转化小球藻HOC5及筛选
        4.3.2 小球藻藻株转化子DNA检测
        4.3.3 转DGNNVRNAi载体小球藻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4.4 讨论
    4.5 小结
5. 转基因小球藻的保种、扩培以及混合饲料的制作
    5.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转基因小球藻的保种
        5.2.2 藻株的扩大培养及收集
        5.2.3 转基因小球藻混合饲料的制作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诊断
    6.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发病情况调查
        6.2.2 寄生虫病检查
        6.2.3 细菌、真菌性传染病检查
        6.2.4 病毒性疾病检查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7.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实验
    7.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7.2 实验方法
        7.2.1 转基因小球藻混合饲料投喂石斑鱼
        7.2.2 神经坏死病毒提取液滴度的测定
        7.2.3 攻毒石斑鱼试验
        7.2.4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VNN效果评价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转基因小球藻投喂石斑鱼
        7.3.2 最佳注射神经坏死病毒提取液滴度的确定
        7.3.3 攻毒石斑鱼结果
        7.3.4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石斑鱼VNN效果评价
    7.4 讨论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9)微藻户外开放式浅层“浮法”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微藻及其特点
    1.2 微藻产业的发展现状
    1.3 我国的主要的产业化微藻
    1.4 微藻的培养方式
    1.5 影响微藻生长的主要因素
    1.6 微藻产业化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小球藻及其生物学特征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小球藻藻种的活化及分级制种
    2.2 培养基
    2.3 小球藻的浮法培养体系
    2.4 温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试验
    2.5 光照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试验
    2.6 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试验
        2.6.1 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2.6.2 培养基中不同碳源的添加
        2.6.3 培养基中不同氮源的添加
        2.6.4 培养体系的pH值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2.6.5 培养基强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2.6.6 培养基的添加方式
    2.7 微藻生长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2.8 900L户外培养
    2.9 所用仪器设备
3 结果与分析
    3.1 浮法培养体系
    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3.3 温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3.4 光照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3.5 碳源和氮源对小球藻培养的影响
    3.6 醋酸钠做碳源对小球藻的培养效果
    3.7 碳酸氢钠做碳源对小球藻培养的效果
    3.8 碳酸氢铵对小球藻培养的效果
    3.9 尿素与NH4Cl做氮源对小球藻培养效果的比较
    3.10 pH对小球藻培养效果的影响
    3.11 培养基强度对小球藻培养的影响
    3.12 流加补液对小球藻培养效果的影响
    3.13 户外900 L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初步试验
4 讨论
    4.1 “浮法”培养体系的优点
    4.2 户外环境因子对微藻培养的影响
    4.3 在保定及周边地区开展户外微藻培养的可行性
    4.4 户外微藻培养的成本分析
    4.5 户外培养小球藻的生物学产量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报的专利
作者简历
致谢

(10)微藻资源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藻的特征及其营养组成
    1.1 微藻特征
    1.2 微藻的营养组成
        1.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1.2.2 脂类
        1.2.3 碳水化合物
        1.2.4 色素
        1.2.5 维生素与矿物质
2 微藻资源作为水产动物饲料原料的应用
    2.1 应用方式及研究方向
    2.2 微藻作为饲料原料应用于水产饲料的效果
        2.2.1 微藻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微藻对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
        2.2.3 微藻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的影响
        2.2.4 微藻对水产动物体色的影响
        2.2.5 微藻对水产动物健康的影响
3 微藻资源饲料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 面临问题
    3.2 解决对策
4 研究展望

四、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和叶黄素对杂交黄颡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体色异常调控的比较研究[J]. 刘翠,刘昊昆,朱晓鸣,韩冬,金俊琰,杨云霞,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2021(05)
  • [2]优选微藻对集约化养殖尾水氮磷的去除效果分析[D]. 鲁敏.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3]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营养成分及免疫机制的影响[D]. 韩朝婕. 天津农学院, 2021(08)
  • [4]利用酱油废水培养螺旋藻及其营养成分分析[D]. 钟慧祺. 南昌大学, 2021
  • [5]球等鞭金藻3011的高密度异养培养[D]. 姬恒. 烟台大学, 2021(09)
  • [6]饲料中添加多种微藻对锦鲤生长、体色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赵子续,曲木,张宝龙,唐子鹏,翟胜利. 养殖与饲料, 2021(05)
  • [7]微藻饵料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刘瑞卿,何梅琳,王长海. 渔业科学进展, 2021(03)
  • [8]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D]. 魏盟智.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9]微藻户外开放式浅层“浮法”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D]. 周艳.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10]微藻资源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吉红,肖芬芬,邢君霞,李汉东. 饲料工业, 2020(16)

标签:;  ;  ;  ;  ;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