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团[1](2020)在《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我国地勘行业的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矛盾,为了地勘企业在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潮流下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对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进行评价,使地勘企业自身发展在纵向准确了解其发展趋势,横向上明确其发展的短板,为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地勘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促进作用。本论文以企业竞争能力、绿色产业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勘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地勘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地勘行业应用的实践证明,走绿色勘查开发道路成果显着,可以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在此基础上厘定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对地勘行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地勘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讨论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了我国地勘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涵了 7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选择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AHP-模糊评价法对内蒙古地矿集团近五年竞争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横向上,在2014年-2018年每年的地勘企业总体竞争能力均一般,其中,企业的资源能力、冶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评价较好,勘查能力、开发能力、营运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评价一般,而绿色发展能力得分最低;纵向上,2014年-2018年地矿集团总体竞争能力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不变。从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各子能力评价结果可知,资源能力、冶炼能力和开发能力有不断上升趋势,营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基本不变,勘查能力趋势下降。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按其各子能力对地勘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地勘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勘企业行为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地勘企业受传统地勘思想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营运和组织管理学习能力,所以,本文主要从资源能力、绿色发展能力、营运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实现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宋铁勇[2](2020)在《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文中研究指明“扎赉诺尔”地方之名来源于蒙古语对“达赉湖”(呼伦湖)的称呼,经俄语音译再转译为汉语后,演变为“扎赉诺尔”,地域表达范围也从整个达赉湖地区,定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历史上,位于多民族交错地带、濒临沙俄(苏联)的扎赉诺尔地区本是蒙古族游牧之地,因《中俄密约》的签订,清廷实质上主动抛弃包括扎赉诺尔煤矿经营权在内的中东铁路及其沿线附属地域、企业的主权与相应利权而被迫卷入“世界体系”。兹后,该地因煤而兴,进而形成文化与政治多元的边陲社会。从1902年扎赉诺尔煤矿开办至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随中长铁路一齐回归祖国这一期间,扎赉诺尔地区经历了“边疆民族游牧地——煤矿——矿区——城镇”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中,既可以管窥到殖民者或强权者对中国施行的资源掠夺、资本输出、产品倾销等政策,以及殖民地单一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特征,也能体察到该矿区社会由无到有,由小而大,多元复杂的样态。煤矿与矿区的发展变迁映射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关系、中外博弈、列强之间相互牵制、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外来输入型能源工业与重工业特征,以及边疆地区各民族应对不同政权所产生的共处共生机理、不同时期的中国边疆治理范式等问题。同时,为探索地方社区形态变迁、殖民主义或强权主义统治下的矿区经济社会结构的调适、边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影响等问题提供了典型案例。论文分为“序章”“正文”“终章”三大部分。“序章”旨在提出问题、阐明研究意义并通过对先行研究成果的翔实评述,提出本文拟借助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与拟达到的目标。正文分为七章,旨在对“序章”提出的问题予以实证、阐释与研讨。第一章以“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为题,阐述本论文研究主要对象所处的时空背景;第二章以“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为题,细述东清铁路办矿、俄商包办时期,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及其矿区的掠夺;第三章以“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为题,通过对扎赉诺尔煤矿产量的统计,分析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资源的掠夺及相关政策和经营手段;第四章以“统制与统治:伪满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为题,分析日本产业统制政策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施行的阶段性内容与影响。第五章以“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为题,详述边陲经济社会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秩序的确立过程中,工会制度与“一长制”的作用;第六章以“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进程”为题,论述1952年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扎赉诺尔煤矿运营管理的调适。第七章以“遥远的边陲社会: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为题,分析扎赉诺尔煤矿矿工社区的变迁和边陲社会的发展形态。“终章”重在回答“序章”提出的问题,总结全文并得出结论。本文认为扎赉诺尔的“地方性”显现出了汉族移民文化、俄(苏)日殖民者或强权者文化和本地蒙古族文化之间交汇融合的社会性表征。借助于煤矿的“单位”社会化和“地方社会”的单位化之间不间断的互动与互构,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得以不断发展,最后进化为城镇。俄-苏占领或租借时期,虽然该地主权在国际法上仍属于中国,当地的中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俄-苏只是该地的租借者,但因当时中国国家力量羸弱,难以伸张应有的权利,故该地显现出了完全从属于俄-苏政府的“地方性”,该煤矿及地方秩序与中国国家秩序之间难以同调,中国人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中国地方政府始终居于被动地位。日伪统治时期,因中国在该地的主权被完全侵夺,中国的国家秩序自然是荡然无存。中国共产党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该矿所做的一系列秘密和公开工作,卓有成效,事实上将“地方”和“单位”的语义逐渐导向了“国家单元”表意上,为地方秩序与国家秩序之间的渐趋一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至1953年苏联将该矿归还中国之际,“国家中心性”对“地方性”的整合过程随即完成。
郝彦斌[3](2019)在《煤田地质财务管理现状与解决对策》文中提出财务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对企业实行成本控制、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文章对煤田地质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就煤田地质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介绍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郭玉华[4](2019)在《煤田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近年来,煤田地质企业努力适应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煤田地质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仍然存在着短板。因此,煤田地质企业有必要认真研究自身运营的具体情况,主动完善自身财务管理模式。
魏侠[5](2019)在《关于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文章主要以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煤田地质企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分层次财务管理模式、挑选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煤田地质企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
王建新[6](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陈军霞[7](2018)在《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甘肃煤田地质局作为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部署马上面临企业化改革。企改后以前的管理机制将面临全新的调整和改革,对于一直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运营而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甘肃煤田地质局来说,新的管理体制构建、创新将是企改后面临的首要任务,而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作为企业管理体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尽早规划、部署。然而和甘肃煤田地质局“一班人马,两块牌子”运营的甘肃煤投公司目前规模较小,实质性业务不多,财务管理模式不清晰,所以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应该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及各下属单位的具体情况,重新构建新的适合单位发展的科学、高效的、现代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地勘行业和甘肃煤田地质局面临环境背景分析,在对财务管理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煤田地质局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已经完成企业化改革的同类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经验,结合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政策和具体情况,分析了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构建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要求,并从财务管理集权和分权模式的选择、集团内部层级治理结构的调整、集团公司和子公司权责关系协调、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四个方面构建全新财务管理模式的方案。本文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应用财务管理理论解决问题的一次尝试,通过提前对转型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深入分析研究,为地勘事业单位尤其是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魏侠[8](2018)在《浅析煤田地质财务管理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多数企业确定了企业经营化的改革目的,改革思路也逐步朝着事企分离的目标前行。大多数企业经过调整,突破了部门、地方等多种限制,利用多种措施对企业实现改革是市场发展的趋势。改革当中,大多数企业中出现了财务管理问题。因此,文中简要分析了煤田地质财务管理现状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上官阿夏[9](2017)在《煤田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煤田地质企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煤田地质企业的财务环境,对煤田地质企业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煤田地质企业中,要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够保障煤田地质企业的健康、平稳的发展。本文就煤田地质企业现有的几种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改进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议。旨在促进煤田地质企业的发展。
上官阿夏[10](2017)在《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开发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煤田地质公司管理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煤田地质企业正处在转型关键期,必须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才能助推煤田地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发挥财务数据信息的重要价值。
二、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论文工作量 |
2 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企业竞争力理论回顾 |
2.1.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
2.1.2 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渊源 |
2.1.3 企业竞争力理论的主要学派 |
2.2 绿色发展理论 |
2.2.1 绿色产业 |
2.2.2 绿色矿业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4 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
2.4.1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评价体系 |
2.4.2 世界主要杂志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2.4.3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2.4.4 国内学者提出的企业竟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2.4.5 我国各行业竟争力评价应用实践 |
2.4.6 地勘及相关行业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3 地勘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地勘企业发展历程回顾 |
3.2 我国地勘行业发展现状 |
3.2.1 我国资源供需概述 |
3.2.2 地质勘查现状 |
3.2.3 矿业开发现状 |
3.3 我国地勘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我国传统地质勘查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2 我国矿业开发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3 资源需求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
4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绿色发展现状及成果 |
4.1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
4.2 绿色勘查发展 |
4.2.1 绿色勘查发展历程 |
4.2.2 绿色勘查的重大意义 |
4.2.3 绿色勘查典型案例 |
4.3 绿色开发发展 |
4.3.1 绿色矿山发展历程 |
4.3.2 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 |
4.3.3 绿色矿山典型案例 |
5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内涵 |
5.1 地勘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
5.1.1 地勘企业定义 |
5.1.2 地勘企业特点 |
5.2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内涵 |
5.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特征 |
5.3.1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外部环境分析 |
5.3.2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 |
5.3.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影响因素框架构建与分析 |
6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系统构建 |
6.1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及原则 |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 |
6.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6.2 指标体系构建 |
6.3 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方法 |
6.3.1 评价方法概述 |
6.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6.4 指标权重性质及定义 |
6.5 指标权重确定 |
6.5.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
6.5.2 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步骤 |
6.6 地勘企业竞争力评价权重计算 |
6.6.1 建立评价指标结构 |
6.6.2 计算准则层权重 |
6.7 企业竞争能力模糊评价模型 |
6.7.1 模糊评价判定法思想与原理 |
6.7.2 模糊评价步骤 |
7 内蒙古地矿集团竞争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
7.1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回顾 |
7.1.1 发展概况 |
7.1.2 发展现状 |
7.2 确定评价级 |
7.2.1 因素集的确定 |
7.2.2 评价级的确定 |
7.3 模糊判断矩阵判定 |
7.4 模糊矩阵计算 |
7.5 结果综合判定 |
7.6 评价结果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8 我国地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8.1 资源能力 |
8.1.1 资源禀赋 |
8.1.2 人力资源 |
8.1.3 科技创新 |
8.2 绿色发展能力 |
8.2.1 绿色发展理念 |
8.2.2 绿色勘查、开发 |
8.2.3 绿色转型——构建“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
8.3 营运及组织管理方面——创建学习型企业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2)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章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先行研究述评 |
一、1934 年以前沙俄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查研究 |
二、日本占领及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 |
三、中苏共管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
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近代边疆危机:民族交错地带资源所有权的丧失 |
引言 |
第一节 近代边疆危机态势 |
一、列强对中国边疆大面积领土强占与资源掠夺 |
二、俄国攫取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及其将东北残存领土“俄罗斯化”企图 |
三、英国强行牛庄开港及其在东北的利益 |
四、日本对东北边疆地区的觊觎与渗透 |
五、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第二节 列强对中国民族交错地带的矿产资源调查 |
一、俄国在中东铁路沿线的资源调查 |
二、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资源的调查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被抛弃的边陲矿业:沙俄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掠夺 |
引言 |
第一节 东清铁路计划出笼及沙俄对矿权的掠夺 |
一、东清铁路计划出笼与实施 |
二、沙俄对东清铁路沿线矿权的侵夺 |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运营 |
一、扎赉诺尔煤矿开设与东清铁路的初期经营 |
二、俄商包办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
第三节 中东铁路燃料供应与煤矿的掠夺式开采 |
一、中东铁路的燃料需求 |
二、东清铁路公司与俄商对煤炭资源的掠夺 |
三、煤炭资源开采于呼伦贝尔地方的经济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苏合办:苏联的隐蔽掠夺策略与其工业化模式在中国的早期试验 |
引言 |
第一节 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
一、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探查 |
二、中东路事件前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的掠夺 |
三、中东路事件后苏联对扎赉诺尔煤矿的抛弃 |
第二节 中苏合办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
一、苏联工矿企业运营经验的引入 |
二、中东路事件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统制与统治: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管控 |
引言 |
第一节 日本产业统制政策下的扎赉诺尔煤矿 |
一、日苏交接扎赉诺尔煤矿过程 |
二、满炭系统对扎赉诺尔煤矿的统制 |
三、日本殖民后期统制政策的调整 |
第二节 伪满洲国统治下的煤炭资源掠夺 |
一、日本人对扎赉诺尔煤田的地质勘测 |
二、日本对扎赉诺尔煤炭的掠夺 |
三、日本煤炭资源掠夺对“兴安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苏共管:工会制度与“一长制”在扎赉诺尔煤矿及矿区的作用 |
引言 |
第一节 扎赉诺尔光复与中国共产党对煤矿的军事接管 |
一、扎赉诺尔光复 |
二、中国共产党对扎赉诺尔煤矿的军事接管 |
三、秘密建党建政背景下的煤矿恢复 |
第二节 煤矿工会在中苏共管期间的作用 |
一、煤矿工会的筹建与基层动员 |
二、苏联一长制与工会在煤矿运营中的协调 |
三、煤矿公开建党与工会面向的转变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回归祖国:扎赉诺尔煤矿国有化的进程 |
引言 |
第一节 中苏关于交还中长铁路的谈判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交涉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苏谈判 |
第二节 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 |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 |
二、扎赉诺尔煤矿在回归缓冲期的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回归祖国初期扎赉诺尔煤矿的调整与发展 |
一、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调整 |
二、扎赉诺尔煤矿回归祖国后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遥远的边陲社会:20世纪上半叶的扎赉诺尔 |
引言 |
第一节 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与矿区的形成 |
一、扎赉诺尔地方早期历史 |
二、扎赉诺尔行政建置变迁 |
三、扎赉诺尔矿区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煤矿招工与扎赉诺尔移民社会的形成根源 |
一、扎赉诺尔煤矿招工与地方人口结构演变 |
二、扎赉诺尔地方经济结构 |
三、扎赉诺尔社会生活 |
第三节 以煤矿为核心的单位体制形成 |
一、煤矿的“单位”化进程 |
二、单位制社区 |
本章小结 |
终章 |
第一节 扎赉诺尔煤矿与扎赉诺尔地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社会表征 |
第二节 “国家中心性”对于“地方性”的整合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3)煤田地质财务管理现状与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煤田地质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意义 |
二、煤田地质财务管理的现状 |
(一)费用性质发生了改变 |
(二)企业化改革和财务管理制度格格不入 |
(三)财务产权制度的调整和改革落后 |
(四)新旧制度存在账表的差异 |
(五)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 |
三、煤田地质勘查行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对策探究 |
(一)实施会计监管制度 |
(二)合理科学的分配企业资金 |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及技能培养 |
(五)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
四、结语 |
(4)煤田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常见的财务管理模式 |
1.1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
1.2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
1.3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
2 煤田地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
2.1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煤田地质企业面临的态势 |
2.2 主动优化、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
3 结语 |
(5)关于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煤田地质企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二、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
三、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 |
(一)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
(二) 分层次财务管理模式 |
1. 核心层财务管理模式。 |
2. 紧密层财务管理模式。 |
3. 半紧密层财务管理模式。 |
4. 松散层财务管理模式。 |
四、煤田地质企业单位应用财务管理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 构建产权清晰且权责明确的管理模式 |
(二) 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创建中长期发展目标 |
(三) 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
(四) 注重调节内部利益分配关系 |
五、结语 |
(6)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5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3 小结 |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
4.1 综述 |
4.2 矿产资源 |
4.3 地质矿产勘查 |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4.5 小结 |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
5.6 小结 |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
6.2.1 行业化管理 |
6.2.2 专业化细分 |
6.2.3 企业化经营 |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
6.4.1 海外发展方案 |
6.4.2 境外投资架构 |
6.5 小结 |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
7.6 小结 |
8 结论 |
8.1 成果和认识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相关理论综述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内容 |
(三)常见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类型比较 |
三、甘肃煤田地地质局企业化改革进程历史回顾 |
(一)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历史回顾 |
(二)甘肃煤田地质局简介 |
(三)甘肃煤田地质局企业化改革的工作部署 |
四、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及经验借鉴 |
(一)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
(二)同类事业单位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经验借鉴 |
五、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设计 |
(一)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和要求 |
(二)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 |
(三)集团内部层级治理结构的优化调整 |
(四)财务权责关系的协调 |
(五)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
(六)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保障措施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现状 |
(一) 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
(二) 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不足 |
二、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原则 |
(一) 数据共享原则 |
(二) 数据安全原则 |
(三) 功能扩展原则 |
三、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途径 |
(一) 确定财务信息化系统运行模式 |
(二) 实现基础财务数据的统一管理 |
(三) 确定信息化财务系统报表方式 |
四、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
(一) 用户登陆系统 |
(二) 财务人员管理系统 |
(三) 财务报表分析模块 |
(四) 财务数据库模块 |
五、结论 |
四、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勘企业竞争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地矿集团为例[D]. 刘永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2]被抛弃、被掠夺与回归祖国:民族交错地带边陲矿区兴衰 ——基于扎赉诺尔煤矿的研究(1902-1952)[D]. 宋铁勇.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3]煤田地质财务管理现状与解决对策[J]. 郝彦斌. 中国集体经济, 2019(36)
- [4]煤田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 郭玉华. 中国市场, 2019(34)
- [5]关于煤田地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 魏侠. 经济师, 2019(06)
- [6]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甘肃煤田地质局企改后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D]. 陈军霞. 兰州大学, 2018(02)
- [8]浅析煤田地质财务管理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J]. 魏侠. 时代金融, 2018(14)
- [9]煤田地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 上官阿夏. 现代国企研究, 2017(18)
- [10]煤田地质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探讨[J]. 上官阿夏. 时代金融,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