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电子琴教学的三大误区

浅谈少儿电子琴教学的三大误区

一、浅谈儿童电子琴教学的三个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1](2011)在《实地考察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运用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1980-2010年相关民族音乐学发展史和实地考察的期刊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专题论述的方法,试图通过对音乐民族志和相关实地考察论文的分析,展现实地考察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运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总结30年来以实地考察报告和民族志为表现形式的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的特点。本文首先对相关西方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理论与方法的几部主要着作进行了梳理,明确了西方实地考察的概念与观点,以及实地考察在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梳理了到目前为止,中国学者对实地考察之理论与方法、概念与观点的理解,以及实地考察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并以50-60年代中国传统音乐时期的三本典型着作和1980年至今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民族志为例,分析了以50-60年代、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三个时期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的特点,总结了民族志中所运用的实地考察方法和调查报告模式的突破。

聂淑亮[2](2010)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进程带来了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老年人在完成社会、家庭赋予他们的生产、生育任务后,渐渐步入老年。作为社会的尊者和家庭的长者,他们理应得到社会、家庭提供的福利服务,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本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年人福利服务日渐成为了一项主要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未富先老”使我国在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与社会保障能力的条件下,就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福利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剧了老年人福利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建立一个切实可行、适应老龄化需求的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是符合现实需要,并且刻不容缓的。我国老年人福利服务供给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服务缺乏竞争,供给中政府角色定位不准,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等原因,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存在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传统的老年人福利供给是由家庭、单位、政府三方提供,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与小型化,单位制度解体与城市结构变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通过学习日本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走“多元融合”的社会化供给模式是可行之举。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依托多元供给主体、筹集资金的社会化、福利供给管理的社会化、服务设施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遵循政府主导、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等原则,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目标。家庭、政府、市场、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老年人福利供给,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中政府居主导地位。政府采购老年人福利服务,社区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提供老年人福利,个人积极创造自身和社会福利是老年人福利“多元融合”的社会化供给模式的有效尝试。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位”,并不是福利的“完全民营化”,也不是供给主体的简单“多元组合”。

韩刘[3](2010)在《蒙古族艺术在中小学的传承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 ——以通辽市若干中小学的调查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财富。如何更好地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特别是通过基础教育,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通过查阅了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若干所中小学传承蒙古族艺术的现状展开调查,以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为基本的理论根据,力图揭示当前蒙古族艺术在通辽市中小学传承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使蒙古族文化艺术在蒙古族地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以及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三章,在第一章中,文章介绍了通辽市的基本概况以及通辽地区流行的几种主要的蒙古族艺术形式,如科尔沁民歌、安代舞、马头琴和四胡、乌力格尔好来宝、查玛舞、科尔沁的博舞和近代的科尔沁版画等。第二章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是对蒙古族艺术在通辽市的中小学传承现状在若干学校做了调查,从课程设置、教材、设备以及教师等方面为主展开调查及研究,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和各界人士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第三章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蒙古族艺术在中小学传承的问题及原因: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在蒙古族艺术普及方面的资金投入薄弱;蒙古族艺术的教学资料、设备以及艺术教学实践场地匾乏;缺乏符合本民族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也远远不够,没有突显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应试教育”影响着蒙古族艺术实践的开展;蒙古族艺术教育在蒙、汉学校中受到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巨大差异;“多元一体”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在蒙古族艺术教学实践领域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最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陈卉[4](2009)在《浅析电子琴教学中的三个误区》文中研究说明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青少年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近年来,开始把电子琴教学引入课堂,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但在实际生活中,从广大琴童的学琴经历来看,部分教师和家长在电子琴教学的认识和方法上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区:(1)学琴的年龄越小越好;(2)学习电子琴不用太注重触键方面的训练;(3)电子琴和钢琴如出一辙。本文将对以上三个误区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管乐[5](2003)在《浅谈儿童电子琴教学的三个误区》文中指出

舒泽池[6](2000)在《音乐考级的定位和特点——十年考级的回顾》文中研究说明 中国音协组织的音乐考级,大体上已有10年的历史,到1998年,已经发展到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人数超过10万人次。设考项目除了钢琴、小提琴、电子琴、二胡、琵琶、古筝等十余种中西乐器外,还增加了“音乐基本素养”考级系列和“综合音乐水平”等级认定。除了中国音协,还有一些地方音协和音乐学院组织的音乐考级,规模和总数,就更加可观了。音乐考级活动的兴起,不是国家哪个部门“红头文件”的结果,10年的时间,发展到这样大的规模,这样多的人

舒泽池[7](1999)在《音乐考级的定位和特点》文中提出 十年考级的回顾中国音协组织的音乐考级,大体上已有10年的历史,到1998年,已经发展到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人数超过10万人次,设考项目除了钢琴、小提琴、电子琴、二胡、琵琶、古筝等十余种中西乐器外,还增加了“音乐基本素养”考级系列和“综合音乐水平”等级认定。除了中国音协,还有一些地方音协和音乐学院组织和音乐考级,规模和总数,就更加可观了。音乐

二、浅谈儿童电子琴教学的三个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儿童电子琴教学的三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实地考察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运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论文框架
第一章 西方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之历史回顾
    第一节 发展过程
    第二节 观念与方法
第二章 民族音乐学和实地考察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20世纪50-60年代的调查报告模式
        一 三种调查提纲
        二 调查中的特点
    第二节 20世纪80-90年代对传统调查报告的继承和新特点
        一 对传统的继承
        二 新特点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的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报告特点
        一 关注点
        二 新视角
第三章 方法、问题、突破
    第一节 田野的方法
        一 操作方法
        二 描述方法
        三 研究方法
    第二节 对调查报告的问题与突破
        一 问题
        二 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的相关概念
        2.1.1 社会福利
        2.1.2 老年人福利
        2.1.3 社会福利社会化
        2.1.4 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
    2.2 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的基础理论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政府失灵理论
        2.2.3 志愿失灵理论
        2.2.4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
第3章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的影响
    3.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3.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3.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3.2 人口老龄化下我国老年人福利的需求分析
        3.2.1 人口老龄化下我国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分析
        3.2.2 老年人福利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分析
    3.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提出的挑战
第4章 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运行的现状与问题
    4.1 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的发展历程
        4.1.1 全国统一福利制度的建立(50 年代初~60 年代末)
        4.1.2 社会福利事业的停滞时期(60 年代末~70 年代末)
        4.1.3 单位福利供给模式的成型时期(70 年代末~80 年代末)
        4.1.4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的摸索时期(80 年代末~2000 年)
        4.1.5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的重视时期(2000 年后)
    4.2 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的运行现状
        4.2.1 传统的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
        4.2.2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初期尝试
    4.3 当前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老年人福利供给服务发展不平衡
        4.3.2 老年人福利供给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4.3.3 老年人福利供给的资金投入不足
    4.4 当前我国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
        4.4.1 老年人福利供给服务缺乏竞争
        4.4.2 老年人福利供给中政府角色定位不准
        4.4.3 老年人福利供给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第5章 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选择
    5.1 日本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经验
        5.1.1 日本人口老龄化及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5.1.2 日本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特点
        5.1.3 日本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启示
    5.2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准确定位
        5.2.1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并不代表政府“完全退位”
        5.2.2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并不是福利的“完全民营化”
        5.2.3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多元组合”
    5.3 老年人福利“多元融合”的社会化供给模式的总体思路
        5.3.1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目标
        5.3.2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原则
        5.3.3 老年人福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内容
    5.4 老年人福利“多元融合”的社会化供给模式的有效尝试
        5.4.1 政府采购老年人福利服务
        5.4.2 社区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提供老年人福利
        5.4.3 个人积极创造自身和社会福利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个人简历与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蒙古族艺术在中小学的传承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 ——以通辽市若干中小学的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通辽地区蒙古族民族艺术发展现状
    第一节 通辽市概况及历史文化发展简介
    第二节 通辽地区流行的蒙古族艺术概述
第二章 蒙古族艺术在通辽市中小学的传承现状调查
    第一节 通辽市民族基础教育概况
    第二节 蒙古族艺术在通辽市若干中小学的传承现状调查
    第三节 通辽市各界人士对中小学传承民族艺术的态度情况
第三章 在通辽市中小学开展蒙古族艺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转变观念,明确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体现"多元一体"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中民族艺术的教育传承
    第三节 从单一学校教育走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复合教育模式
    第四节 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防止蒙古族文化传承濒危现象
    第五节 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4)浅析电子琴教学中的三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误区一:学琴的年龄越小越好
误区二:学习电子琴不用太注重触键方面的训练
误区三:认为电子琴和钢琴如出一辙

四、浅谈儿童电子琴教学的三个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实地考察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运用与发展[D]. 李婷.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05)
  • [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福利供给模式研究[D]. 聂淑亮. 湘潭大学, 2010(06)
  • [3]蒙古族艺术在中小学的传承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 ——以通辽市若干中小学的调查为例[D]. 韩刘.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5)
  • [4]浅析电子琴教学中的三个误区[J]. 陈卉.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 [5]浅谈儿童电子琴教学的三个误区[J]. 管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01)
  • [6]音乐考级的定位和特点——十年考级的回顾[J]. 舒泽池. 北方音乐, 2000(02)
  • [7]音乐考级的定位和特点[J]. 舒泽池. 艺术教育, 1999(02)

标签:;  

浅谈少儿电子琴教学的三大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