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的创新实践㈠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论文文献综述)
曹艳[1](2022)在《坚持内涵式发展,铸就党和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品牌》文中认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广东省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建校3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铸就党和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品牌。2021年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丰硕的办学成果,献礼建党百年和建校30周年。
杨克瑞[2](2022)在《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与创新思考》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与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职业教育也从薄弱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创立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突出特征就在于:从理念层面上,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权利保障,积极推动特殊职业教育的机会公平;从制度层面上,政府强化制度设计,积极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实施;从实践层面上,教育管理者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努力塑造中国特色的特教精神。
李尚卫[3](2021)在《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反思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有关特殊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涉及研究主题、领域、区域、学段、作者机构、呈现形式以及研究范式等,学者们十分注重研究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文本解读与实施。然而,仍存在研究内容欠完整、研究领域较窄、研究群体与呈现形式有限、研究范式较单一等局限。未来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扩大研究领域,充实研究群体,丰富呈现形式,优化研究范式。
杨琳[4](2019)在《在静浪激流中扬帆远航 ——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从2001年起正式走向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提供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再次强调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保证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已有研究呈现出起步晚、层次浅、类型少、研究力度小的特点,且多为现状研究。本研究试图以L培智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L培智学校《音乐书法》《绘本》《康复》和《烘焙》4门校本课程开发的故事,展现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与困难。在叙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以及确保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效的建议。研究发现:无升学压力、课程政策的引领、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家长的配合、社会资源的帮助和资金的充足是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已有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师资不足及能力缺乏、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建构、学生个体差异大、专业资源支持力度小、时间不足等问题。影响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主要有课程政策、人员(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家长和专家学者)、时间、课程资源和资金。基于此,为保证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做到:第一,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第二,正视个体差异,落实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第三,重视评价环节,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第四,引入专家指导,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第五,扩大参与主体,寻求多方人员支持。
邓柳[5](2019)在《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学校的评价体系研究及特征分析 ——基于H省调研》文中研究说明特殊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的一部分,对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特殊教育的评估体系中,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是阐述研究背景、可行性分析,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内容、目标、研究路线,撰写了国内外文献政策中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构建适合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评估信息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在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发布的《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2-2015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已经提及,要根据特殊教育的不同需求,开展关于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工作。相关领域的学者也进一步研究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指标体系构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等,但是很少有学者对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学校进行细化评估,将区域的学校分成几个学校集群,针对不同的学校集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第三章和第四章是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研究所选择的实证研究对象是H省的特殊教育学校,因为H省是我国人口大省,拥有较多生源,其中开展特殊教育的学校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众多,意味着对特殊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该省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会有借鉴意义。本研究在文献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后编着了特殊教育信息化评估问卷,对H省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发展采用主客观权重、综合评价指数等方法做出总体评估,在此基础上又将学校分成三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不合格”进行集群特征的详细分析,分别针对不同集群进行建言献策。因此本文将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和LCA潜在类别分析等研究方法,对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各个学校集群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影响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H省整体现状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公共性建设相对完善,个性化康复设施、系统和应用方式还待加强;管理信息化和保障机制相对发展较为缓慢。各学校集群资源建设情况差异较大,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不合格”的学校集群存在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尚未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康复一体化应用模式;管理信息化应用范畴狭隘,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促进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
张静园[6](2018)在《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殊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所特殊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虽然研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学者在逐年递增,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其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展开了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将与特殊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文献、政策、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归纳,抽取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的相关要素,最终搭建完成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由于西部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人口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了特殊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并开展了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调研,并基于调研结果对该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做了详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言献策。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章,首先在阐述研究背景、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内容、目标,并用图表描述了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然后阐释了本次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并撰写了关于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第二章,制定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研究维度的确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具体指标的抽取和权重的设置;第三章,根据前一章搭建的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并发放,然后回收问卷并整理问卷数据;第四章,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出现的问题并给出适当的对策;第五章总结了本次研究的成果以及不足之处。
康姣[7](2016)在《盲聋类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特教事业的重视与日俱增。2010年底我国残障人士总人口高达8502万人,其中盲聋类残障人士多达3447万人,占残疾人总人口的40.5%,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提高盲聋类残障人士康复效果并帮助其重返社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特教学校的康复训练是残障人士康复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空间设计即是重点也是难点,但现阶段我国在此领域研究较少,设计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使得大量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无法满足残障人士康复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盲聋类特教学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的设计进行研究。本论文课题来自于住建部2013年下达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的修订计划。论文以盲聋类特教学校的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并选取了太原聋校、深圳元平特教学校、美国加拉德特大学等特教学校进行调研,从区位及整体概况、康复空间设置、康复空间规划、康复空间设计四个方面调查了特教学校康复空间的使用现状,并归纳提炼了目前我国特教学校康复空间存在的问题。针对盲聋类特教学校康复空间现存的问题,在其发展趋势、盲聋类残障人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康复特点的基础上,从选址布点、空间规划、空间设置、空间组合、空间设计几方面提出设计原则,并对康复空间的平面尺寸、功能分区、设施种类、摆放位置以及细节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设计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盲聋类特教学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设计策略,从而为盲聋类残障人士提供充分满足其康复需求的空间,为今后同类课题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修编提供材料支撑。
史维密[8](2015)在《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残疾人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和谐和教育公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河北省高达7.23%残障率的人口当中,智力障碍成为这个弱势群体当中的主要人群。这一现象在承担着三类残疾儿童教育任务的各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中尤为突出。因此,调查了解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情况,对促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完成河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发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意义还在于为国家分忧,为家庭减负,通过了解省内发展情况,探寻一条适合智障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让智障学生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因为这一特殊性,使得发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有着比普通职业教育更深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本文基于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对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师资培训、教师专业水平与学历层次发展、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场所与校外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组织管理与理念更新等方面给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以合理建议。以期研究成果对促进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提高智障学生实践生活能力和生活水平,对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和社会家庭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力求在促进智障学生职业教育上能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加强智障学生的职业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力量,从而消除自卑感和依赖性。同时努力加快社会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设,使智障人群尽快成为社会劳动者中的一员。论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论述了研究的起因,阐述了选择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与方法,在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作总结综述的基础上,从比较的角度对我国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的不足及在国外相关研究中得到的启示作了概述。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与问题做了说明。第二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对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调查的过程,然后对调查当中的师资情况,学生情况,职业教育开展模式情况,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实习基地及场所建设情况,经费保障以及毕业生走向与就业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结果作了统计分析,并且还就未能开设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学校作了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对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的调查,从观念与办学功能、政策导向与管理职能、师资来源与培训形式、适合岗位与匹配性研究等方面剖析出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及成因:第一,缺乏整体规划,职业教育理念滞后办学功能得不到提升;第二,师资来源与培养、培训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材建设与基地场所设备设施落后,教育投入不足;第三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整。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前述的问题和成因,为加快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结合国外的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着重从确立发展方向,构建合理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康复体系,帮助智障学生获得适当职业岗位,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研发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就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文章旨在对构建智障学生职业评估,岗位评定,倾向测评,能力评定,职业训练,就业指导和咨询等综合职业康复体系起到启示作用,以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为丰富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最终为智障学生能尽早摆脱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早日回归社会主流做出贡献。
冯会,雷江华[9](2014)在《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困境与出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影响特殊教育学校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三种困境:学校文化是坚持本土内生还是异地移植;是选择一元观念还是多元观念;是继承传统还是开拓创新。为了解决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注重校长办学理念的科学性,彰显学校文化的全纳理念;创建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态文化,构建特殊学校师生的学习共同体;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合作文化,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尹晨丰[10](2013)在《对资赋优异的智力障碍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资赋优异的智力障碍学生的潜能发展,一直是我国特殊教育的“盲点”,在教育不甚发达的情况下,资优智障学生可能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育发达开放的今天,理应得到关注,进而成为今后特殊教育的“重点”。有相关研究表明,残障者中资优的出现率与非残障者接近(即3%-5%),而资优残障者能有卓越成就的比率则远低于非残障的资优者。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回顾,进而提出了发展资赋优异的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资优智障学生尽管在某一或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势,但是他们并非在所有的方面都存在缺憾,因此残障学生的职业教育更需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优势,来开设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安排等。其次对部分发达省市实施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探索,最后提出了在广西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对资优智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建议。
二、现代化的创新实践㈠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化的创新实践㈠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论文提纲范文)
(1)坚持内涵式发展,铸就党和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一、牢记育人使命,坚持走在课程改革前沿 |
二、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基,立足高标准发展职业教育 |
三、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率先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 |
(2)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与创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枝独秀 |
二、中等特殊职业教育的全面推广 |
三、高等特殊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
四、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国道路与探索 |
(4)在静浪激流中扬帆远航 ——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课程改革深化的需要 |
二、学校特色彰显的需要 |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
一、访谈法 |
二、观察法 |
三、文献法 |
四、实物分析法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一、L培智学校 |
二、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过程及伦理 |
一、研究过程 |
二、研究伦理 |
第五节 我的叙事逻辑 |
第三章 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四艘帆船的远航之行 |
第一节 《音乐书法》:传承传统文化之行 |
一、课程开发的动因:以你之行鉴之我用 |
二、课程开发的历程:从沿路漂流到迂回前行 |
三、课程开发的优势与困境:静浪与激流并存 |
第二节 《绘本》:提升阅读品质之行 |
一、课程开发的动因:以你之为带我之动 |
二、课程开发的历程:从短途行进到全力冲击 |
三、课程开发的优势与困境:静浪与激流并存 |
第三节 《康复》:践行教康整合之行 |
一、课程开发的动因:以我之思助你之成 |
二、课程开发的历程:从随波探险到寻光奋进 |
三、课程开发的优势与困境:静浪与激流并存 |
第四节 《烘焙》:探索职前教育之行 |
一、课程开发的动因:以吾之爱用之你身 |
二、课程开发的历程:从个人独游到众人同行 |
三、课程开发的优势与困境:静浪与激流并存 |
第四章 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课程政策 |
第二节 人员 |
一、教师 |
二、学生 |
三、学校管理者 |
四、家长 |
五、专家学者 |
第三节 时间 |
第四节 课程资源 |
第五节 资金 |
第五章 建议与反思 |
第一节 建议:L培智学校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
一、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
二、正视个体差异,落实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 |
三、重视评价环节,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
四、引入专家指导,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 |
五、扩大参与主体,寻求多方人员支持 |
第二节 反思:对研究过程的思考 |
一、自身的成长 |
二、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学校的评价体系研究及特征分析 ——基于H省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路线 |
1.4. 国内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 |
1.4.1. 文献数量 |
1.4.2. 文献内容 |
1.4.3. 文献研究方法 |
1.5. 国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 |
1.5.1. 文献区域 |
1.5.2. 文献内容 |
1.6. 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相关实证研究方法 |
1.7. 小结 |
第二章 指标体系构建 |
2.1. 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
2.1.1. 国内指标体系研究 |
2.1.2. 国外指标体系研究 |
2.2. 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设计 |
2.2.1. 设计原则 |
2.2.2. 设计过程 |
2.2.3. 最终体系框架 |
2.3. 指标选取 |
第三章 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主客观权重 |
3.2.2. 综合发展指数 |
3.2.3. 潜在类别分析(LatentClassAnalysis,LCA) |
3.3. 现状分析 |
3.3.1. 综合发展指数 |
3.3.2. 基础设施 |
3.3.3. 教育资源 |
3.3.4. 教学应用 |
3.3.5. 管理信息化 |
3.3.6. 保障机制 |
3.4. 潜在类别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成功与创新 |
5.2. 研究不足与愿景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6)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3 研究综述 |
第2章 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 |
2.1 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维度 |
2.2 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2.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2.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2.2.3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的过程 |
2.2.4 指标体系的修正 |
2.3 指标权重的设置 |
2.3.1 指标权重设置方法 |
2.3.2 指标权重的设置 |
第3章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和流程 |
3.3 调查设计 |
3.3.1 调查内容的设计 |
3.3.2 问卷的回收和处理 |
3.4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总体实施情况 |
3.4.1 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
3.4.2 数字化教学资源情况 |
3.4.3 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 |
3.4.4 信息化教学管理情况 |
3.4.5 信息化保障机制情况 |
3.4.6 总体实施情况 |
第4章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与对策 |
4.1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 |
4.1.1 特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
4.1.2 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 |
4.1.3 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 |
4.1.4 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 |
4.1.5 特殊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 |
4.2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
4.2.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殊性 |
4.2.2 加强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确保个性化 |
4.2.3 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及信息化康复教育 |
4.2.4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普及一卡通 |
4.2.5 重视特教教师信息化培训,完善保障机制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成果与创新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盲聋类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
1.1.2 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
1.1.3 课题契机 |
1.2 课题研究对象、范围及内容 |
1.2.1 课题研究对象 |
1.2.2 课题研究范围 |
1.2.3 课题研究内容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特殊教育及其康复空间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
2.1 影响特殊教育发展的因素 |
2.1.1 社会的进步 |
2.1.2 政策法规支持 |
2.1.3 经费支持 |
2.1.4 教育理念的发展 |
2.2 影响康复空间发展的因素 |
2.2.1 康复理念的变化 |
2.2.2 医疗水平的提高 |
2.2.3 康复训练的特点 |
2.2.4 康复空间的种类 |
2.2.5 康复器械的配备 |
2.3 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
2.3.1 当代社会的需求 |
2.3.2 国家政策的支持 |
2.3.3 特殊家庭的需求 |
2.3.4 特殊人群的康复需求 |
2.4 小结 |
3.盲聋类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空间现状调研 |
3.1 调研背景 |
3.1.1 调研的对象 |
3.1.2 调研对象的选取依据 |
3.1.3 调研的方法和内容 |
3.1.4 调研目的 |
3.2 盲聋类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空间现状调研 |
3.2.1 太原市聋人学校 |
3.2.2 西安市盲哑学校 |
3.2.3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
3.2.4 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
3.2.5 广州市盲人学校 |
3.2.6 温州特殊教育学校 |
3.2.7 加拉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 |
3.3 小结 |
4.盲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设计策略 |
4.1 盲人康复空间前瞻性研究 |
4.1.1 盲人康复的发展趋势 |
4.1.2 残疾人职业康复概况 |
4.1.3 盲人特点及其康复活动内容 |
4.2 盲校康复空间总体规划设计 |
4.2.1 盲生康复空间的布点 |
4.2.2 盲校康复空间的规划 |
4.2.3 盲校康复空间的组合 |
4.3 盲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空间设计 |
4.3.1 视力检测室 |
4.3.2 视觉功能训练室 |
4.3.3 定向行走训练室 |
4.3.4 体育康复训练室 |
4.3.5 心理检测室与心理辅导室 |
4.3.7 针灸按摩训练室 |
4.3.8 钢琴调音训练室 |
4.4 小结 |
5.聋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设计策略 |
5.1 聋校康复空间前瞻性研究 |
5.1.1 聋人康复的发展趋势 |
5.1.2 聋人学前康复概况 |
5.1.3 聋生特点及其康复活动 |
5.2 聋校康复空间总体规划设计 |
5.2.1 聋生康复空间的布点 |
5.2.2 聋校康复空间的规划 |
5.2.3 聋校康复空间的组合 |
5.3 聋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空间设计 |
5.3.1 听力检测室 |
5.3.2 语言训练教室 |
5.3.3 情景教室 |
5.3.4 蒙氏教室 |
5.3.5 面点烹饪训练室 |
5.3.6 工艺美术训练室 |
5.3.7 其他康复空间 |
5.4 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在读期间参与实践和研究 |
附录 特殊教育学校图纸 |
致谢 |
(8)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起因 |
1.1.1 选择研究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原因 |
1.1.2 选择以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1.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的意义与展望分析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 职业教育 |
1.5.2 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 |
1.5.3 智障和智障学生 |
1.5.4 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 |
1.6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6.1 研究过程 |
1.6.2 研究方法 |
2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
2.1 河北省对智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2.1.1 理论基础 |
2.1.2 基础数据分析 |
2.2 对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过程 |
2.3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开展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1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
2.3.2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开展模式情况 |
2.3.3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开设及教学情况 |
2.3.4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师资状况 |
2.3.5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及经费情况 |
2.3.6 河北省智障学生毕业生走向及就业情况 |
2.3.7 其他未开设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学校的情况 |
2.4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1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普及率较低,整体发展不均衡 |
2.4.2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和教材使用单一,师资水平较低 |
2.4.3 经费投入和基地场所建设不够 |
2.4.4 就业指导和就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
2.5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2.5.1 对发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
2.5.2 缺乏统一组织与管理规划,学校办学功能得不到提升 |
2.5.3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师资来源、培养培训形式单一 |
2.5.4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完整 |
3 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改进对策及建议 |
3.1 确立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
3.1.1 树立智障职业教育办学新理念 |
3.1.2 明确智障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
3.1.3 构建合理的智障职业教育体系 |
3.2 加大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投资力度 |
3.3 加强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改革 |
3.3.1 加强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改革 |
3.3.2 设置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 |
3.3.3 积极开拓适应市场 |
3.3.4 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 |
3.4 加强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3.4.1 加强师德教育,保障教师权益 |
3.4.2 打造多结构师资队伍 |
3.5 建立对智障学生的职业保障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特殊教育学校文化的基本内容 |
(一) 物质文化。 |
(二) 制度文化。 |
(三) 精神文化。 |
三、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困境 |
(一) 本土内生与异地移植。 |
(二) 一元观念与多元观念。 |
(三) 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 |
四、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
(一) 注重校长办学理念的科学, 彰显学校文化的全纳理念。 |
(二) 创建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态文化, 构建特殊学校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
(三)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合作文化, 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10)对资赋优异的智力障碍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水平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
2.1 国内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政策回顾 |
2.1.1 国家对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规定 |
2.1.2 国家对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 |
2.2 国外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政策回顾 |
2.2.1 美国智障人士职业教育政策回顾 |
2.2.2 英国智障人士职业教育政策回顾 |
2.2.3 日本智障人士职业教育政策回顾 |
第三章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理念 |
3.1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
3.1.1 哲学理论基础 人本理论 |
3.1.2 政治学理论基础 人权理论 |
3.1.3 经济学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 |
3.1.4 心理学理论基础 需要层次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
3.1.5 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 |
3.2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
3.2.1 潜能发展观 以生为本 |
3.2.2 就业发展观 就业导向 |
3.2.3 融合发展观 职特融通 |
3.2.4 全程发展观 服务至上 |
3.2.5 全面康复观 全面发展 |
3.3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
3.3.1 培养职业道德——德育工作目标 |
3.3.2 发掘职业智慧——智育工作目标 |
3.3.3 锻炼职业体能——体育工作目标 |
3.3.4 塑造职业形象——美育工作目标 |
3.3.5 形成职业技能——劳育工作目标 |
3.3.6 养成职业心态——心育工作目标 |
第四章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
4.1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课程 |
4.1.1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 |
4.1.2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
4.2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教学 |
4.2.1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
4.2.2 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第五章 特殊教育学校对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
5.1 深圳、浙江特殊教育学校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特色 |
5.1.1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特色 |
5.1.2 杭州杨凌子学校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特色 |
5.2 积极落实保障措施,扶持广西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 |
5.3 以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广西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
5.4 加速发展广西资优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
5.5 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校企合作模式 |
5.6 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形成职教特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㈠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 [1]坚持内涵式发展,铸就党和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品牌[J]. 曹艳. 现代特殊教育, 2022(03)
- [2]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与创新思考[J]. 杨克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04)
- [3]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反思与展望[J]. 李尚卫.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06)
- [4]在静浪激流中扬帆远航 ——L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叙事研究[D]. 杨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学校的评价体系研究及特征分析 ——基于H省调研[D]. 邓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张静园.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盲聋类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设计研究[D]. 康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 [8]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D]. 史维密. 河北师范大学, 2015(08)
- [9]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困境与出路[J]. 冯会,雷江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4(10)
- [10]对资赋优异的智力障碍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探索[D]. 尹晨丰. 广西师范学院, 2013(05)
标签: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论文; 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智障儿童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