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舒媛[1](2016)在《税务经济环境视角的会计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随之突显,企业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税收也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能否安全、平稳的避免在税务经济环境下所遇到的会计风险,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全局。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组织结构和涉税核算体系复杂等等问题都容易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会计风险。目前,以风险导向为管理导向已经成为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趋势。因此,在税务经济环境下,会计不仅管理使命光荣,而且依规核算、依法纳税任务艰巨,风险意识尤为强烈。本文站在税务经济环境的视角上,首先介绍了税务经济与税务经济环境、纳税风险与税收筹划风险间的联系,分析了税务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与要求,并列出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特点。其次,采用逻辑推理、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浅出、逐层深入地分析了会计风险的一般分类和涉税会计的风险种类,并且对税务环境下的会计风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主要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再次,针对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规避原则和规避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及建议。希望通过本文针对税务经济环境下会计风险所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能为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种新思路,从而尽量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会计风险,使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杨志国[2](2015)在《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纳税会计作为在财务会计岗位分离出的新兴的一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学术界对纳税会计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纳税会计的计量、记录、核算反映等,即把纳税会计看成“核算工具”,忽略了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主要职能,这将严重影响纳税会计工作的开展。本文站在挖掘企业纳税会计与税收筹划内在有机联系的角度,首先揭示了纳税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主要功能,继而通过分析纳税会计与税收筹划关系和基于税收筹划的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从理论上全方位地阐释为什么纳税会计而非财务会计可以承担企业税收筹划的问题,继而逐渐深入到纳税会计怎样践行税收筹划职能层次,首先(第三章)阐述纳税会计开展纳税筹划的企业环境要求,再分析税收筹划对企业纳税会计的岗位履职要求,进而规划出纳税会计与税收筹划的组织模式,以便于不同类型企业依照客观实际做出恰当地选择。从而,全面地解决了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组织环境建设问题;以此为基础,(第四章)浓墨重彩地就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实践操作技术环节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从纳税会计应掌握的税收筹划专业技术方法为切入点,深入到企业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实践操作程序与内容层次,并提出了履行该实践程序的保障措施。文章最后结合调研体会,编列了黑龙江省大湾集团乳业有限公司设置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典型案例,以验证本文研究设计的税收筹划实践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孙文文[3](2015)在《奇异税负控制的国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是无止境的财政活动,依法纳税是国有农业企业的光荣义务,但如果由于会计对经济活动核算不正确和不规范,使一些原本无税的经济业务处理成应税业务,或对涉税业务没有及时和确地纳税核算而被查补税款、收取滞纳金甚至罚款,以致于在正常纳税负担之外形成“奇异税负”,就必然给农场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进而形成对国有农业企业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强烈干扰和阻碍。针对这种现象,依据对黑龙江国有农业企业国有农场调查获取的实践状况分析,挖掘出国有农业企业在核算中的主要税负分布环节,找出会计核算控制奇异税负的关键控制点;继而在揭示奇异税负生产同会计核算行为的关系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国有农业企业在土地承包经营收入、农场代购农资设备和代管代用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等主要收支业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因缺少统一核算规范而导致经常产生奇异税负的突出问题,并通过调查案例阐释了会计核算失误与错误而产生奇异税负的严重后果,以此会计核算风险危害为警示,设立第四章系统地研究了防范奇异税负的国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以期能从实践层面为国有农场等有关土地承包费收缴支配、农资统购及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使用等提供会计核算指南,充分发挥会计在国有农业企业经济建设事业中的守财和理财功能。
张孝光[4](2013)在《税务会计报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现代企业制度已在我国全面落地开花,市场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水平上,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相继出现,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对于各方参与主体来说,为了更好地获取利润、规避风险,对合规标准的会计规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税务会计则是通过不断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来为企业谋取更大的收益。但是,从税务会计的内涵角度来说,它有赖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并在财务会计计量的基础上,对其中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处理与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不一致的会计事项,或者出于税务筹划的目的对有关事项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或重新计算,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对财务报告目标的重新定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开是必然的,否则,会加大企业因税收调整所增加的信息披露成本,不利于企业向报表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税务会计信息。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企业涉税事项为核算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核算和监督,使之达到依法纳税并合理减轻税负的一门专业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会计,税务会计也应有自已的会计报告体系。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提供信息的形式是税务会计报告。税务会计报告填报的正确与否离不开税法及会计准则,也就是说,税法及会计准则是税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是制定有关税收法规、进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也是检查评价税务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合法,即纳税人是否正确依法纳税、税务机关是否正确依法征税的标准。近几年,企业会计准则逐步确立实施,税法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修正中日趋完善严谨,有关税务会计信息报告和披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税收的国际协调,税务会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税务会计报告的研究及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从整体上把握税务会计报告及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外研究中关于税务会计理论基础、税务会计报告及信息披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借此提炼已有的研究结论;其次,对税务会计的相关概念、税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理论、税务会计模式选择理论进行了梳理,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法人治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引出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总结出税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内容,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与对象、税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税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前提、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税务会计报告的计量属性和税务会计报告披露等。为了观察实务部门对税务会计报告的理解程度,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目前实务部门对税务会计报告的认知程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设计了税务会计报告体系,并结合案例,从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分析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从披露目标、披露原则、披露内容、独立的税务会计信息报告及披露质量评价五个方面构建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并建立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指南和公开披露的渠道,有针对性的制定税务会计报告的审计制度,为完善我国税务会计报告及信息披露,构建报告和披露体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张青蓝[5](2012)在《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文中研究指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这三个专业术语虽然表面看起来差别不大,却有着不同的内涵,也是三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从广义上,税务会计包含税收会计和纳税会计;从狭义上,税务会计即指企业的纳税会计。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相关阐述,希望有助于人们的理解。
侯立新[6](2011)在《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会计与税法差异日益扩大的事实以及国际大趋势,无疑使所得税会计成为会计界乃至整个财税界讨论的热点。基于国际趋同乃至等效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以及企业所得税统一体制的构建,更是为中国所得税会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所得税会计研究提出极具实践意义的新课题。如何在现有的概念框架中构造相对完善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协调好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重心所在。作为本文的主题,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税法与会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鉴于学界对于“所得税会计”独立性的不同观点和认识,为了避免产生误会和歧义,这里必须强调,本文所谓的“所得税会计”,并不参与讨论其学科归属或独立性问题,而是针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及其规范下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在财务会计这个范畴之内进行的讨论,但并不是要否认相对独立的“税务会计”的存在。本文以当前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改革为背景,借鉴前期较为丰富的规范研究成果与实证证据,对于所得税会计沿革以及会计与税收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指出会计与税法适度分离的必然趋势,肯定了当前会计改革的成果。随后本文进行现实实践层面的具体分析,对于当前一些纠缠不清的原则问题和实践误区进行了仔细的梳理,有助于当前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对于具体问题的准确把握,并体现较为丰富的实践价值。这也是作者作为一个社会实践者注重实务,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偏好使然。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本文抓住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会税分离问题,在肯定分离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的情况下,同时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会税差异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反过来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形成掣肘。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检验,证据没有消除人们的忧虑,这进一步坚定了本文强调二者有机协调的信念,并对此另立章节加以阐述,提出一些协调之策。至此,就基本形成一个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有序的研究框架。具体而言,本文的内容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范畴进行界定,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此处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所期待的可能的突破和创新,以方便大家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研究综述与文献回顾。所得税会计就是在会计理论和现代所得税法的相互影响与互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二者的分离与协调而展开。本章主要立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发展,对相关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成果加以梳理,从而寻求研究轨迹和所得税会计思想的进化路线,为全文观点的推展提供基础性铺垫。第三章,会税关系之辨。本章内容是对所得税会计发展问题的一个必然递进和延伸,而不是另起炉灶,笼而统之地讨论整个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本章首先推介了国际会计史上两大会税关系模式,其中以法德为代表的会税统一模式已经日渐式微,但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会税分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主流。通过会税关系的历史渊源与演化趋势的分析,所得税会计基本上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统天下。立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文尝试设计出相对独特的所得税会计概念框架与核算方法体系。第四章,会税具体差异及其计量方法。这里主要考察的是会计与税法两大立法体系和社会建制在目前状态所存在的主要的、具体的差异。本文就两者在目标、职能、原则等几个主要方面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现行两大制度安排具体剖析,以明确二者各自的发展路径,并澄清当前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此外,本章还对会计差异的计量方法进行了阐释,并结合改革前后多年的数据,对会税差异变动趋势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这为研究与实证统计提供了基础性资料。第五章,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既然会税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在当代呈扩大趋势,大家在承认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还对其可能带来的盈余管理与避税行为表示担忧。本文基于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评论,利用新准则背景下的财务报表数据,对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盈余管理是导致会税差异加大的诱因之一第六章,会计与税法的关系协调。会税分离加大趋势引起大家的普遍担忧,如何协调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热门话题。本文分析了会计与税法过度分离的局限性,并指出二者协调的可能性。进而给出二者双向的协调之策,主要在于会计与税法要保持差异有度,各自在可接受范围内相互借鉴和引入对方先进科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最终实现二者的互动和双赢,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和建议。本文在保证具有研究意义的前提下,基本做到了对于以前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整合和拓展,提出了一些笔者的观点与主张,同时还存在研究局限与不足。期待大家更富有真知灼见的批评与建议,毕竟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还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
田迪[7](2011)在《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税会计作为财务岗位中新兴的一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往往只存在于对税款核算和缴纳的工作上,学术界少有站在纳税会计职能需要和税法要求角度,系统研究如何规范涉税业务操作流程,怎样转变企业对纳税会计的认识,提高纳税会计的专业技术和政策素质等问题。审计是经济监督工具,更为人们提供了独立思想和严谨处事以及审慎对待经济业务处理的工作方法等借鉴;而税务审计作为财政监督工具,不仅对纳税人纳税行为产生足够的威慑力,还应成为纳税会计依法按程序履责并坚持复核自查的规范要求。为此,选择前瞻性的审计视角,从理论角度分析纳税会计的“独立性”审计思维即纳税会计应遵循的审计思想入手,循序渐进地延伸到理论指导实践层面,研究了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工作原理,最后提升到实践应用操作的审计控制要求高度,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审计思维控制下的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第一章是引言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纳税会计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章论述纳税会计的内涵、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审计和税务审计等相关基础理论。第三章明确纳税会计职能和特征、对审计的影响与挑战及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原理。第四章讨论不同视角下纳税会计操作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基于审计视角控制下的纳税会计的优势。第五章得出结论和提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相关问题。
邓中华[8](2010)在《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主要限于税务会计理论方面,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税务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税务会计的内容和特点、税务会计的模式、税务会计的目标等等,而对税务会计实务的研究还较少有人涉足;但只有开展对税务会计实务的研究,如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税务会计凭证和调整工作底稿与税务会计报表、纳税筹划等,才能促进税务会计尽早并真正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因此,本文在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税务会计独立的调整核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业的特点,对矿业企业各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和纳税筹划在理论和实务上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对各种税务会计概念述评和对税务会计四个典型认识误区剖析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税务会计的内涵,,对税务会计范围的三类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对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对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尽早建立税务会计准则并对税务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纳税筹划的含义、特征、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对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进行了研究。所得税是矿业企业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中的重点税种,在对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进行了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矿业企业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进行了研究。流转税各税种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的差异较少,对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诸多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核算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将纳税筹划的一般原理与矿业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探讨了矿业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纳税筹划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①重新界定了税务会计的内涵,提出了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新观点,为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真正分离出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完善了税务会计理论;②总结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与特点,首次提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可分为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两种类型,构建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理论体系,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管理;③在研究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企业各税种的税务会计调整分录、调整工作底稿的设计思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推进了税务会计的实务研究;④考虑矿业的特殊性,将税务会计调整核算运用到矿业企业中去,并给出了案例。⑤将纳税筹划的一般原理与矿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探讨了矿业企业的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的纳税筹划方法,对矿业企业合法降低税负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晓芸[9](2010)在《比较分析法在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税法教学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优化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比较分析税收立法与民商法立法基础的差异、我国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的异同、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与发达经济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差距等,将税法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密切结合,深化学生对税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实现各相关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巨永红[10](2009)在《浅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表是直接反映企业真实详细情况的晴雨表,许多重要信息仅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无法反映。管理人员只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不能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目的,并说明了在企业决策中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并探讨现金流量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的问题。
二、企业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税务经济环境视角的会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趋势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特征 |
2.1 税务经济环境与会计风险的涵义 |
2.1.1 税务经济与税务经济环境 |
2.1.2 会计风险 |
2.1.3 纳税风险与税收筹划风险 |
2.2 税务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与要求 |
2.3 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种类及成因 |
3.1 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类型 |
3.1.1 会计风险的一般分类 |
3.1.2 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种类 |
3.2 涉税会计风险产生的一般成因 |
3.2.1 主观原因 |
3.2.2 客观原因 |
3.3 涉税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成因 |
3.3.1 内部原因 |
3.3.2 外部原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税务经济环境下会计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
4.1 涉税会计风险防控原则 |
4.2 涉税会计风险防控措施 |
4.2.1 涉税会计风险控制类型 |
4.2.2 基于税务经济环境下的会计风险防控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税务经济环境下会计风险防控案例 |
5.1 案例单位概况 |
5.1.1 单位基本信息 |
5.1.2 人力资源情况 |
5.2 案源背景资料 |
5.2.1 违规事实查证 |
5.2.2 问题定性 |
5.2.3 税务处理决定 |
5.3 案情反思 |
5.4 克瑞斯公司会计风险防控建议 |
5.4.1 严明会计组织管理 |
5.4.2 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
5.4.3 建立换人不换制的会计责任机制 |
5.4.4 适当借助外部专家智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纳税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内在联系 |
2.1 纳税会计的职能辨析 |
2.1.1 纳税会计的基本职能 |
2.1.2 纳税会计的主要职能 |
2.2 纳税会计与税收筹划的联系 |
2.2.1 纳税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功能 |
2.2.2 纳税会计是税收筹划的业务执行主体 |
2.2.3 税收筹划可促进纳税会计质量提升 |
2.3 基于税收筹划的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 |
2.3.1 税收筹划主要由纳税会计而非财务会计承担 |
2.3.2 财务会计可协助纳税会计实施税收筹划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要求和组织模式 |
3.1 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 |
3.1.1 赋予税收筹划以专职业务主体地位 |
3.1.2 因事制宜地量能安排税收筹划工作 |
3.2 税收筹划对纳税会计的实践要求 |
3.2.1 岗位职责中须植入税收筹划 |
3.2.2 纳税会计需培育专业综合素质 |
3.3 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组织模式 |
3.3.1 国外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组织模式经验 |
3.3.2 我国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组织模式架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实践操作 |
4.1 税收筹划实践操作技术方法 |
4.2 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程序和步骤 |
4.2.1 税收筹划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
4.2.2 纳税策划的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 |
4.3 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保障措施 |
4.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
4.3.2 认真检查考评并兑现奖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的案例 |
5.1 黑龙江大湾集团乳业有限公司概况 |
5.2 大湾集团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实践 |
5.2.1 分析涉税经济活动 |
5.2.2 确立税收筹划目标 |
5.2.3 制定纳税计划 |
5.2.4 制定税收筹划实施方案 |
5.2.5 指导并监督纳税方案落实执行 |
5.2.6 调整修订纳税计划 |
5.3 案例启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奇异税负控制的国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奇异税负与会计核算规范的关系 |
2.1 奇异税负的含义及特征 |
2.1.1 税负与农业企业税负 |
2.1.2 奇异税负与正常税负的差别 |
2.1.3 奇异税负的特征 |
2.2 会计核算规范的含义与类型 |
2.2.1 会计核算规范的含义 |
2.2.2 会计核算规范的种类 |
2.3 奇异税负与会计核算规范的关系 |
2.3.1 奇异税负多产生于会计核算过程 |
2.3.2 会计核算规范能避免奇异税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奇异税负 |
3.1 国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
3.1.1 土地经营收入的会计核算现状 |
3.1.2 代购农资设备业务的核算现状 |
3.1.3 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核算现状 |
3.2 国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常见问题 |
3.2.1 不同性质的土地经营收入核算混淆 |
3.2.2 代购农资设备错误核算为购销交易 |
3.2.3 危房改造资金误按企业自有资金核算 |
3.3 国有农业企业核算中的奇异税负 |
3.3.1 职工子女包地收入被征企业所得税 |
3.3.2 农资设备代购业务被查补增值税 |
3.3.3 代管危房改造资金被查收企业所得税 |
3.4 国有农场会计核算产生奇异税负案例 |
3.4.1 土地承包费核算奇异枉纳税 |
3.4.2 代购业务核算奇异而枉缴增值税 |
3.4.3 危房改造资金核算奇异枉缴所得税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防范奇异税负的国有农企会计核算规范 |
4.1 创造会计核算规范建立实施环境 |
4.1.1 土地承包制度环境 |
4.1.2 劳动人事政策环境 |
4.2 订立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规范 |
4.3 制定农业企业涉税业务核算办法 |
4.3.1 耕地经营收入核算办法 |
4.3.2 农资设备代购业务核算办法 |
4.3.3 危改等专项资金核算办法 |
4.4 国有农企会计核算规范实施要求 |
4.4.1 强化培训提升规范执行能力 |
4.4.2 建立农业企业会计业务咨询平台 |
4.4.3 设立纳税会计专业岗位 |
4.4.4 定期测算企业税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税务会计报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税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
2.1.1 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
2.1.2 税务会计要素 |
2.1.3 税务会计原则 |
2.1.4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 |
2.1.5 税务会计方法 |
2.2 税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
2.2.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2.2.2 税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2.3 税务会计报告研究 |
2.3.1 税务会计报告含义及内容 |
2.3.2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
2.4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
2.4.1 税务信息披露 |
2.4.2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 |
2.4.3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 |
2.4.4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相关问题 |
2.4.5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
第3章 税务会计报告的相关理论 |
3.1 税务会计报告的基础理论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3.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1.3 社会责任理论 |
3.1.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1.5 法人治理理论 |
3.1.6 交易成本理论 |
3.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
3.2.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
3.2.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
3.3 税务会计报告相关概念的界定 |
3.3.1 企业报告与企业会计报告 |
3.3.2 财务会计报告与税务会计报告 |
3.3.3 对内税务会计报告与对外税务会计报告 |
第4章 税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框架 |
4.1 税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与对象 |
4.1.1 税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
4.1.2 税务会计报告的对象 |
4.2 税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前提 |
4.2.1 税务会计主体 |
4.2.2 持续经营 |
4.2.3 纳税会计期间 |
4.2.4 货币计量 |
4.2.5 货币时间价值 |
4.3 税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 |
4.3.1 法定性 |
4.3.2 真实性(可靠性) |
4.3.3 相关性 |
4.3.4 确定性 |
4.3.5 及时性 |
4.3.6 完整性 |
4.4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 |
4.4.1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的确认基础 |
4.4.2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确认原则 |
4.4.3 税务会计报告要素的内容 |
4.5 税务会计报告的计量属性 |
4.5.1 税务会计报告计量属性的特征 |
4.5.2 税务会计报告计量属性的内容及应用 |
4.6 税务会计报告披露 |
4.6.1 税务会计报告与税务会计报表 |
4.6.2 税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
4.6.3 税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
4.7 税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图示及与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的比较 |
4.7.1 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 |
4.7.2 税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图示 |
第5章 税务会计报告现状及问题分析 |
5.1 税务会计报告现状分析 |
5.1.1 政府重视税务会计报告 |
5.1.2 公众关注税务会计报告信息 |
5.1.3 企业编报税务会计报告 |
5.2 税务会计报告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
5.2.1 企业对税务会计基础工作缺乏重视 |
5.2.2 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税务会计报告信息不重视 |
5.2.3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高 |
5.3 税务会计报告宏观层面存在问题分析 |
5.3.1 税务会计报告中的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统一标准 |
5.3.2 规范税务会计报告的法律法规缺失 |
5.4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4.1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
5.4.2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6章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及应用分析 |
6.1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思路 |
6.1.1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原则 |
6.1.2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思路 |
6.2 税务会计报告体系的设计 |
6.2.1 税务会计的对外报告 |
6.2.2 税务会计的对内报告 |
6.3 税务会计报告的应用分析 |
6.3.1 税务会计的对外报告分析 |
6.3.2 税务会计对内报告案例分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建立健全与税务会计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
7.2.2 完善税务会计报告的监管体系 |
7.2.3 改进现有税务会计报告的披露模式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
(一)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
(二)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
1、会计目标不同 |
2、会计主体不同 |
(三) 会计体系不同 |
(6)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与范畴的界定 |
1.2.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
1.2.2 所得税与所得税会计 |
1.2.3 会税关系与会税差异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突破与创新 |
2 文献综述与回顾 |
2.1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规范性研究成果 |
2.1.1 美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研究状况 |
2.1.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发展 |
2.1.3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发展 |
2.2 会税关系相关实证研究回顾 |
2.2.1 财务报告目标与税收目标的权衡研究 |
2.2.2 会计-税收差异的信息含量与盈余质量研究 |
2.2.3 我国会税关系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会税关系之辨:历史的、逻辑的观点 |
3.1 关于会税关系的两大传统模式 |
3.1.1 会税统一模式 |
3.1.2 会税分离模式 |
3.2 会税关系的历史渊源与演化趋势 |
3.3 关于会税关系的辩证统一认识 |
3.3.1 现代所得税在现代会计理论支持下才得以发展与完善 |
3.3.2 现代会计借助于所得税才更凸显其重要性和规范性 |
3.4 所得税会计发展观念:资产负债观 |
3.4.1 资产负债观概要 |
3.4.2 所得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3.5 所得税会计概念框架 |
3.5.1 所得税会计目标 |
3.5.2 所得税会计假设 |
3.5.3 所得税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原则性要求) |
3.5.4 所得税会计要素 |
3.6 本章小结 |
4 会税具体差异及其计量方法 |
4.1 会计与税收的目标、职能与原则差异 |
4.1.1 会税目标差异 |
4.1.2 会税职能差异 |
4.1.3 会税原则差异 |
4.2 所得税会计与税法的制度性差异 |
4.2.1 会计与税收核算规范的一般特征比较 |
4.2.2 会计与税收核算内容的比较 |
4.3 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计量 |
4.3.1 基于纳税申报表的计量 |
4.3.2 基于财务报告的计量 |
4.3.3 适合我国相关研究的会计与税收差异计量方法 |
4.4 改革前后会税差异变动的描述性统计 |
4.4.1 观察样本的选取 |
4.4.2 会税差异变动趋势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
5.1 关于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评论 |
5.2 研究设计 |
5.2.1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
5.2.2 研究模型的设计 |
5.3 实证检验与分析 |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5.3.2 实证检验与分析 |
5.4 小结 |
6 会计与税法的关系协调 |
6.1 会计与税法过度分离的局限性 |
6.2 会计与税法关系协调的可能性 |
6.2.1 会计与税法基础理念的相通性 |
6.2.2 宏观层面:纳税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 |
6.2.3 微观层面:身兼会税两职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
6.3 会计与税法协调的主要举措 |
6.3.1 税法对于会计的"让步":合法的未必合理 |
6.3.2 会计对于税法的"妥协":合理的未必合法 |
6.3.3 强化监管与控制,缩减人为差异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与观点 |
7.2 本文研究的局限 |
7.3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与建议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纳税会计及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2 纳税会计的原则 |
2.3 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 |
2.4 纳税会计的职能 |
2.5 审计的特征与相关职能 |
第三章 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机理 |
3.1 纳税会计应遵循的审计思想 |
3.2 纳税会计与审计的属性关系 |
3.3 不同视角的纳税会计差异 |
3.4 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原理 |
第四章 基于审计思维控制的纳税会计操作 |
4.1 基于财务管理思维控制的纳税会计操作缺陷 |
4.2 基于审计思维控制的纳税会计操作要求 |
4.3 基于审计思维控制的纳税会计实务操作程序 |
4.4 以审计思维引导的纳税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 |
4.5 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业务质量控制 |
4.6 案例分析 |
第五章 结论、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矿业企业的特点与现状 |
1.1.2 目前我国矿业企业税负情况 |
1.1.3 我国税务会计研究综述 |
1.1.4 纳税筹划研究综述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税务会计理论问题研究 |
2.1 税务会计概念探讨 |
2.1.1 定义税务会计的观点述评 |
2.1.2 对税务会计分类的探讨 |
2.2 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的必要性分析 |
2.2.1 从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协调性看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
2.2.2 税务会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与会计要素 |
2.2.3 税务会计的分离有实践中的必要性 |
2.3 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探讨 |
2.3.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 |
2.3.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辨析 |
2.4 对税务会计认识误区的剖析 |
2.4.1 关于税务会计认识上的误区 |
2.4.2 关于税务会计认识误区的原因分析 |
2.4.3 为使人们走出对税务会计认识误区应采取的措施 |
2.5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基本原理探讨 |
2.6 税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探讨 |
2.6.1 对与财务会计相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分析 |
2.6.2 对与财务会计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分析 |
2.7 关于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特点的探讨 |
2.7.1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差异性 |
2.7.2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动态性 |
2.7.3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全程性 |
2.7.4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刚性 |
2.7.5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中调整分录的特点 |
2.8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研究 |
2.8.1 直接调整核算和间接调整核算的诠释 |
2.8.2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计算方法 |
2.8.3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会计资料 |
2.9 税务会计准则研究 |
2.9.1 制定税务会计准则的必要性探讨 |
2.9.2 税务会计准则的地位与性质分析 |
2.9.3 税务会计准则的内容设计 |
2.10 纳税筹划理论研究 |
2.10.1 纳税筹划的含义 |
2.10.2 纳税筹划的特征 |
2.10.3 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
2.11 小结 |
第三章 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1 矿业企业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基础研究 |
3.2 时间性差异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2.1 税法先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的调整核算 |
3.2.2 税法后确认费用或损失的时间性差异的调整核算 |
3.3 收入的永久性差异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3.1 永久性差异分类探讨 |
3.3.2 可免税收入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3.3 应纳税收益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4 扣除项目永久性差异的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3.4.1 不可抵减费用、损失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4.2 可抵减费用、损失的内容及调整核算 |
3.5 所得税调整工作底稿设计 |
3.6 小结 |
第四章 矿业企业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1 矿业企业增值税的调整核算概论 |
4.2 矿业企业一般纳税人购销业务的增值税调整核算实研究 |
4.2.1 国内购进货物的调整核算 |
4.2.2 进口货物的调整核算 |
4.2.3 销售货物的调整核算 |
4.2.4 购入免税农产品的调整核算 |
4.3 矿业企业一般纳税人视同销售行为的调整核算研究 |
4.3.1 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调整核算 |
4.3.2 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的调整核算 |
4.3.3 将货物用于集体或个人消费的调整核算 |
4.3.4 将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调整核算 |
4.4 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研究 |
4.4.1 收入型增值税的调整核算 |
4.4.2 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核算 |
4.5 矿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研究 |
4.6 矿业企业资源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7 矿业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7.1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务会计计量的调整 |
4.7.2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务会计记录的调整 |
4.8 矿业企业教育费附加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实务研究 |
4.8.1 教育费附加税务会计计量的调整 |
4.8.2 教育费附加税务会计记录的调整 |
4.9 矿业企业收入计量和关联企业间收入的计量差异的调整核算 |
4.9.1 对矿业企业收入计量的调整核算 |
4.9.2 对矿业企业关联企业间收入的调整核算 |
4.10 小结 |
第五章 矿业企业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1 矿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1.1 矿业企业筹资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1.2 矿业企业投资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1.3 矿业企业经营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1.4 矿业企业改制重组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
5.2 矿业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2.1 利用运输费用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2.2 利用销售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2.3 利用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2.4 利用购进固定资产进行纳税筹划的研究 |
5.3 矿业企业其他税种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
5.3.1 资源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2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3 营业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4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3.5 房产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某矿业企业有关涉税的经济业务 |
附录2 某矿业企业有关涉税业务现行财务会计处理分析 |
附录3 某矿业企业涉税业务在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情况下的财务会计处理 |
附录4 某矿业企业涉税业务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探讨 |
附录5 某矿业企业纳税筹划报告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9)比较分析法在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计学专业中税法课程定位和教学现状分析 |
2 比较分析法在税法教学中的运用 |
2.1 税收立法与民商法立法基础的比较 |
2.2 我国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的差异比较 |
2.2.1 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产生差异的根源 |
2.2.2 增值税税制规定与会计处理的比较 |
2.2.3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的比较 |
(1) 甲公司全年的会计总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会计总利润为:100-70-10=20 (万圆) , |
(2) 乙公司全年的会计总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
(3) 丙企业全年的会计总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
2.3 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制度的比较 |
3 结 语 |
(10)浅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目的 |
(一) 从动态上对企业现金变动情况和企业获利能力做出评价 |
(二) 判断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
(三) 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 |
(四) 评价企业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的合理性 |
二、在企业决策中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 |
(一) 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进行企业决策 |
(二) 通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进行企业决策 |
(三) 通过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进行企业决策 |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决策应用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 注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
(二) 注意企业的经营战略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
(三) 关注市场环境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
(四) 注意灵活多样分析现金流量表, 多方面挖掘信息 |
四、企业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税务经济环境视角的会计风险防范研究[D]. 舒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8)
- [2]纳税会计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实践研究[D]. 杨志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08)
- [3]奇异税负控制的国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研究[D]. 孙文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08)
- [4]税务会计报告研究[D]. 张孝光. 天津财经大学, 2013(07)
- [5]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J]. 张青蓝. 财经界, 2012(10)
- [6]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D]. 侯立新.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7]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研究[D]. 田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09)
- [8]矿业企业税务会计研究[D]. 邓中华. 中南大学, 2010(01)
- [9]比较分析法在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中的应用[J]. 陈晓芸.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0]浅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J]. 巨永红. 现代商业, 2009(30)
标签:税务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税收筹划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