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郑蒙蒙[1](2021)在《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卢蕊[2](2021)在《当代大学生中国革命精神培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
黎娟杏[3](2021)在《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在广西民族地区,许多幼儿处在双语或多语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接收着非平衡的双语或多语的输入,为了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国家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在多元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如何开发利用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对幼儿语言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对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本研究选取广西民族地区的南宁市横县及其校椅镇、来宾市武宣县及其二塘镇、贵港市港北区及其中里乡的11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每所幼儿园小、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在开发利用语言课程资源时的具体做法进行观察与记录。运用《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课程增订本)》(ECERS-E)、《早期学习环境质量量表》(MELE)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PQA)测查广西民族地区的11所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的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运用访谈法对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随机访谈和结构性访谈,了解幼儿教师对语言课程资源的认识、幼儿教师选择语言课程资源的依据和开发利用语言课程资源时遇到的困难。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从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这四个方面分析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发现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幼儿园设置阅读区,但投放的图书数量不足;第二,提供大型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设备的种类单一;第三,师幼互动情况良好,但教师的教学支持能力不高;第四,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但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的观察以及对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访谈,深入了解和剖析,总结出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政府资金支持与保障;第二,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第三,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针对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改善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第一,保障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增加图书的投放数量;第二,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设备,创设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第三,强化教师语言课程资源的意识,提升开发利用的专业素养。
赵婉斐[4](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新时代背景下,重塑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劳动、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国家相继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指明要在大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全学段加强劳动教育。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承载着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校顺利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劳动教育存在在学校中被弱化、异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紧缺等问题。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必须要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不断提高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全面开发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试图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采用怎样的策略等问题进行探究,以期能为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现实参考。本研究主要由以下这三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缘起,阐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其次,对劳动教育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为后续研究做铺垫。论文的第二部分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理论概述。本研究以具身认知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作为研究理论基础,阐明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导向,并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于此,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分类,阐述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步骤。开发与利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适切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并坚持科学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步骤。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和访谈广西区内部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把握不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内容不全面;课程资源开发渠道狭窄、利用方式单一。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主要是:对劳动教育内涵与价值认识不足;开展劳动教育的保障不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系统规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与能力不足。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针对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个策略:第一,加深对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的理解;第二,全面开发与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第三,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第四,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机制;第五,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葛小菊[5](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世纪网络这一媒介的诞生与迅速普及,其影响渗透至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高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流渠道,教学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施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巨大挑战。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完成的多项重点任务。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同时,在“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教学形势要求下,传统的授课形式也需要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发和利用网络德育资源,是为了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形式,是响应教育现代化号召的教学探索。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足,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帮助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新网络德育资源观念,开拓网络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新形式。本文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不同地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布网络问卷,从教师的视角出发,调查其任教高中的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教材结合不紧密、网络德育资源开发层次不深入、网络德育资源利用形式化。本文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归结为:网络德育资源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中学生主体性被忽略、教师的网络德育资源筛选意识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观、生活德育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相关论述为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资源开发意识、结合教材知识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拓宽视野,整合各类网络德育资源、终身学习,高效开发网络德育资源、多法并举,有效利用网络德育资源等解决措施。最终,教师挖掘出更多网络资源的德育因素和人文精神,为学生创造以生活为导向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并指导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更加科学的引导学生用学习思考的视角重新看待网络德育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刘娟芬[6](2021)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以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先进文化,是立德树人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分别指出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切实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传承革命传统文化、贯彻国家政策法规的重大实践。本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物分析法等方法,探究井冈山市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历程,在深入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该园在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过程中的可借鉴经验、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其它地区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借鉴和案例支持。本研究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开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概述。简要介绍了井冈山红色革命的发展脉络;井冈山红色文化物质资源类型与精神资源类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多重特点;对幼儿在体智德美方面的教育价值。第三部分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历程。重点阐述了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四个阶段。第四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该部分研究者从井冈山市X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态度、目标、内容、途径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井冈山红色文化在X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第五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经验、不足及影响因素。通过对第三部分现状的整体把握,总结归纳井冈山市X幼儿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幼儿园、教师、社会、政策层面探讨分析井冈山市X幼儿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六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建议。针对该园现存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促进该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力与能力;深化家园社区协作机制;建立健全课程教研评价体系;构建人力、物力资源协同共享机制;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
宋丽丽[7](2021)在《《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认为地方志是记载某个地区自然与社会、过去与现在的状况的地理类“百科全书”。地方志不仅记述与传承了人类文明,更是服务了社会的发展。习总书记认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文物是人类历史智慧的代言人。福州历史上长期作为东南一带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思想和教育的中心,保持着修志的优良传统,修志水平总领全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典型代表,后世也留存了许多珍贵的地方志文献。福州府在明代修志五次,现存正德年间、万历己卯年间和万历癸丑年间所撰的三部《福州府志》;清代修志两次,现存乾隆年间所撰《福州府志》及后来李拔在此基础上补修的艺文志部分。福州市史志办统管全市地方志事宜,当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不足,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升开发利用的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地方志的需求。本文以上述提到的共四部《福州府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福州府志》的开发利用情况,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新阶段的新对策。论文阐述了《福州府志》编纂的情况,分别介绍了志书的内容和体例,分析了这些志书的价值和开发利用它们的意义;梳理了《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了其他地区地方志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的指导和经验,提出了要创新开发利用的产品和方式等、开发特色内容、积极引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利用工作、强化平台建设并健全工作机制四个对策。
牛玉民[8](2020)在《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政府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杨喜[9](2020)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及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Urban Land Green Use Efficiency,ULGUE)是城市上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生产要素投入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产出系统在城市空间上的综合映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不断凸显,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土地要素投入利用过程中急需摆脱传统高粗放、高污染、低效率的方式转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适度集约、低污染、高效率的方式。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赋予了城市土地利用绿色效率新的时代内涵,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成为缓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释放经济增长空间压力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必要途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正是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核心要求和关键实现路径,也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理念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新旧动能要素流动过程中将不同的城市串联在一起,城市之间空间互动关系日益紧密,城市土地绿色开发利用并非“各自为政”或“孤军奋战”,而是存在空间溢出的外部性,本地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会与其他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空间关联。因此,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加强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研究,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降低城市上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风险、促进城市之间合作联动发展、推动城市社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在借鉴和吸收现有文献研究基础上,首先,在明晰基于新旧动能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概念内涵基础上,构建基于新旧动能的城市上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理论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并借助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2003—2017年283座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其次,综合应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时空二维视角来刻画和识别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序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再次,通过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全国尺度以及分区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中的偏微分分解方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行分解分析。最后,根据全文理论分析与量化实证研究结果,提炼出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城市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路径选择。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新动能要素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新动能要素的投入自身可以带来较高质量的土地产出效率,传统动能要素也可以通过嫁接新动能要素进行现代化升级发展,重新换发新生机,提升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新动能要素的投入在提高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引向绿色化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路径。(2)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差异性。提升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低值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治理,补齐低值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短板。在地理空间上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中心—外围”的空间二元结构性特征。高值区城市多分布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地区的城市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禀赋较好地区的城市,低值区城市多分布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以及省际交界地区。(3)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在地理空间上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非“彼此孤立”随机分布,而是“彼此相依”空间关联,本地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不仅会影响周围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也会受周围邻近城市的影响。在局域空间格局上,呈现出高值集聚型(HH)、低值塌陷型(LH)、低值集聚型(LL)、高值凸起型(HL)四种空间集聚类型,数量上特征上以HH和LL为主,以HL和LH为辅,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了“环京津低值带”,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集群化高值集聚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冷热点区也呈现出“集群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地理空间呈现为“城以群聚群分”的空间格局,并存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空间邻近同伴效应。(4)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全国尺度和分区尺度下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周围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空间上相互关联影响,本地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高,将会对周围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带动周围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共同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溢出效应在区域上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梯度差异性。(5)全国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城市交通、生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人口集聚、城市空间扩张、外商投资、政府干预对本地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着负向抑制作用。人口集聚、城市交通、生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化程度对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着负向抑制作用。(6)分区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城市交通、生态资源禀赋、环境规制强度仅对本地城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化城市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仅对本地城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口集聚对本地城市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但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生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外商投资和政府干预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城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外商投资、环境规制强度仅对本地城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口集聚仅对本地城市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本地和邻近城市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7)根据全文理论与量化实证分析结果,提炼出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路径选择:一是重塑理念认知,强化绿色发展逻辑;二是发挥空间溢出,构建联动发展机制;三是尊重区域差异,推进实施因区施策;四是遵循城际差异,推进实施因城施策;五是更新要素投入,优化用地结构配置;六是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汤丽英[10](2020)在《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且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倘若不加以保护利用,随时都可能消耗殆尽,威胁长足的进步发展。景德镇作为世界的瓷都,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且当地的汽车制造、航空工业是优势产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贡献十分巨大。这些产业的发展都与矿产资源息息相关,然而无序开采、规划不当、资源配置低、利用率差、矿山环境治理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故研究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等重要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理论和对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系统归纳,逐个提出了应对的措施方法,期望对景德镇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部分,简要概括了矿产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是取之不尽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复杂性以及竭耗性等特点。故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介绍了景德镇自然经济地理、基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情况。随后从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三个部分归纳了景德镇市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矿种开发不均衡,开采方式粗放,优势矿种储量不足,矿山综合利用指数不高,法律法规和意识形态建设欠缺,矿山环境恶化等。第三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中的对策:根据矿产资源矿区的划分及管理特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科学整合矿山企业;转变消费、生产理念,挖掘新的优势矿种发展制瓷业;政府应从宣传教育、政策制定、管理机制上多管齐下发挥引领作用。2019年,习总书记到访江西,要求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景德镇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影响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矿产资源作为发展的命脉,正视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尽早妥善解决,才能在未来越走越远。
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3)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源于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
(二)源于对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思考 |
(三)源于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 |
(三)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 |
(四)广西民族地区幼儿语言特点的相关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广西民族地区 |
(二)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 |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1章 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
一、文字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一)图书的投放和使用 |
(二)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
二、实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一)设施设备的投放和使用 |
(二)区角材料的投放和使用 |
三、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一)语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
(二)师幼互动的状况 |
四、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 |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 |
第2章 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一、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幼儿园设置阅读区,但投放的图书数量不足 |
(二)提供大型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设备的种类单一 |
(三)师幼互动情况良好,但教师的教学支持能力不高 |
(四)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但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 |
二、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 |
(一)政府资金支持与保障 |
(二)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
(三)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
第3章 改善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
一、保障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增加图书的投放数量 |
(一)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支持,设置评价管理制度 |
(二)提供充足的图书,完善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 |
二、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设备,创设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 |
(一)增加基础设备的种类,建立语言课程资源库 |
(二)布置丰富的文字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
三、强化教师语言课程资源的意识,提升开发利用的专业素养 |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语言课程资源观 |
(二)开展专业培训,提高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与参与的课题 |
致谢 |
(4)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需要 |
2.劳动教育理论发展与有效实践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理论概述 |
(一)研究理论依据 |
1.具身认知理论 |
2.生活教育理论 |
3.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1.劳动教育 |
2.劳动教育课程 |
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
4.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 |
(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分类 |
(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适切性原则 |
3.生活性原则 |
4.实践性原则 |
5.生成性原则 |
(五)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
1.确定课程目标 |
2.全方位挖掘课程资源 |
3.评估课程资源 |
4.积累课程资源 |
5.课程资源的实际运用 |
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果评价 |
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一)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把握不准 |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内容不全面 |
1.缺乏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关注 |
2.教材资源闲置 |
3.忽视家庭课程资源 |
4.实施方式限制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 |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渠道狭窄、形式单一 |
1.学校、家庭、社区课程资源未能有机整合 |
2.未能充分挖掘学科课程资源要素 |
3.实施方式单一,实践性不足 |
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劳动教育内涵与价值认识不足 |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保障不足 |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系统规划 |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与能力不足 |
1.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2.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理解片面化 |
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
五、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
(一)加深对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的理解 |
(二)全面开发与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
1.挖掘学生课程资源 |
2.改善校园环境 |
3.关注家庭课程资源 |
4.拓展社区课程资源 |
(三)多种渠道与形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
1.开发校本教材与二次开发现有教材相结合 |
2.挖掘学科劳动教育要素,促进学科融合 |
3.转变课程实施方式,统筹多方课程资源 |
4.利用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
(四)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机制 |
1.做好系统规划 |
2.提供政策支持 |
3.理论指导与评价反馈 |
(五)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
1.增强教师课程资源意识 |
2.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5)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研究重点难点 |
2.研究创新点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相关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
1.德育资源 |
2.网络德育资源 |
3.德育资源开发 |
4.德育资源利用 |
5.网络德育资源的特点 |
6.网络德育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教学观 |
2.生活德育论 |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论述 |
4.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相关论述 |
(三)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
1.网络德育资源开发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
2.网络德育资源开发有利于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时代性 |
3.网络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弥补纸质资源更新滞后的不足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说明 |
1.调查目的 |
2.调查过程及方式 |
3.调查结果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1.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教材结合不紧密 |
2.网络德育资源开发层次不深入 |
3.网络德育资源利用形式化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1.网络德育资源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实际 |
2.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中学生主体性被忽略 |
3.部分教师的网络德育资源筛选意识薄弱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资源开发意识 |
1.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
2.教师主导的意识 |
3.主体意识 |
4.网络德育资源开发意识 |
(二)结合教材知识开发网络德育资源 |
1.钻研教材筛选优质的网络德育资源 |
2.结合教材全方位开发网络德育资源 |
3.协调网络德育资源与教材知识统一 |
(三)开阔眼界整合各类网络德育资源 |
1.立足教材知识整合网络德育资源 |
2.联系学生生活整合网络德育资源 |
3.结合学生发展整合网络德育资源 |
(四)学无止境高效开发网络德育资源 |
1.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 |
2.提升教师的教学应用水平 |
(五)多策并用有效利用网络德育资源 |
1.议题式教学法 |
2.情境教学法 |
3.合作探究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调查问卷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以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
二、国家政策精神的贯彻与落实 |
三、井冈山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 |
四、个人的研究兴趣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 |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 |
三、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研究 |
三、幼儿园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 |
四、已有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教育”理论 |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
第一节 井冈山红色革命历程简介 |
第二节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 |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物质资源 |
二、井冈山红色文化精神资源 |
第三节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
一、丰富性 |
二、原生态性 |
三、区域性 |
四、教育性 |
第四节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
一、体育价值 |
二、智育价值 |
三、德育价值 |
四、美育价值 |
第三章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历程 |
第一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萌芽时期 |
一、尝试阶段 |
二、迷茫阶段 |
第二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转折时期 |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利导 |
二、幼儿园领导层行为的转变 |
第三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成型时期 |
一、红色文化园本教材的出版 |
二、红色文化园所环境的打造 |
第四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继续发展 |
第四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
第一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态度 |
一、园长对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态度 |
二、教师对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态度 |
第二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目标 |
一、园长对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目标的认识 |
二、教师对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目标的认识 |
三、具体“红色”教学活动当中活动目标制定 |
第三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 |
一、井冈山红色遗址 |
二、井冈山红色故事 |
三、井冈山红色文物 |
四、井冈山红色诗歌 |
五、井冈山红色歌谣 |
第四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途径 |
一、教学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二、游戏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三、生活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四、环境创设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五、家园社区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六、其它途径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五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经验、不足及影响因素 |
第一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已取得的经验 |
一、发挥园长课程核心领导作用 |
二、营造良好的红色园所氛围 |
三、创造可替代的红色文化资源 |
四、多途径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
五、充分开发利用家园社区资源 |
第二节 X幼儿园在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动力不足 |
二、家长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度总体偏低 |
三、社区对配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经验 |
四、幼儿园课程教研评价制度不完善 |
五、红色文化课程教育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
六、专家支持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员指导 |
七、教育部门财政支持依然有限 |
第三节 影响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的因素分析 |
一、幼儿园因素 |
二、教师因素 |
三、社会因素 |
四、政策因素 |
第六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力与能力 |
一、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动力 |
二、增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
第二节 深化家园社区协作机制 |
一、加强家长对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认识 |
二、完善幼儿园社区互动配合制度 |
第三节 建立健全课程教研评价体系 |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培训制度 |
二、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体系 |
第四节 构建人力、物力资源协同共享机制 |
一、组建专业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团队 |
二、创建红色文化课程共享资源库 |
第五节 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 |
一、完善幼儿园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相关政策 |
二、给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充足的资金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章 《福州府志》及其开发利用概述 |
2.1 《福州府志》的编纂、体例与内容 |
2.1.1 纂修背景与纂修者 |
2.1.2 体例与内容 |
2.2 《福州府志》的价值 |
2.2.1 史料价值 |
2.2.2 文献价值 |
2.2.3 社会价值 |
2.3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意义 |
2.3.1 服务领导决策 |
2.3.2 促进经济发展 |
2.3.3 加深文化交流 |
2.3.4 教化育人正学风 |
第3章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现状 |
3.1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条件与成效 |
3.1.1 开发利用的条件 |
3.1.2 开发利用的成效 |
3.2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3.2.1 开发力量和成果转化不足 |
3.2.2 管理方式滞后 |
3.2.3 队伍结构失衡,工作重心偏移 |
3.2.4 缺乏传播平台和宣传手段 |
3.3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官方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
3.3.2 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
3.3.3 缺乏专业人才,不善用人才 |
3.3.4 观念落后且社会意识不足 |
第4章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对策 |
4.1 方志开发利用的借鉴 |
4.1.1 借鉴的案例 |
4.1.2 案例启示 |
4.2 《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的对策 |
4.2.1 创新开发利用的产品、方式等 |
4.2.2 开发特色内容 |
4.2.3 积极引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利用 |
4.2.4 强化平台建设,健全工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及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与述评 |
1.2.1 关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文献回顾 |
1.2.2 关于新旧动能转换文献回顾 |
1.2.3 关于新旧动能转换在土地利用领域文献回顾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新旧动能转换 |
2.1.2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
2.1.3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
2.1.4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 |
2.1.5 基于新旧动能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
2.2 主要理论基础 |
2.2.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2.2.3 土地供给理论 |
2.2.4 空间区位理论 |
2.2.5 “两山”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新旧动能的ULGUE测度理论分析框架与指标构建 |
3.1 基于新旧动能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理论分析框架 |
3.2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3.2.1 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 |
3.2.2 可操作与可量化原则 |
3.2.3 系统性与精简性原则 |
3.3 基于新旧动能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3.3.1 投入指标体系构建 |
3.3.2 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
3.4 测度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 |
3.4.1 测度方法选择 |
3.4.2 测度模型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
4.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4.1.1 研究样本与说明 |
4.1.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4.1.3 研究区土地投入 |
4.2 研究方法选择与说明 |
4.2.1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
4.2.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
4.3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结果比较分析 |
4.4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序演变特征分析 |
4.4.1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序走势特征分析 |
4.4.2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序演进特征分析 |
4.5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
4.5.1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现实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
4.5.2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关联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
4.5.3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热点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空间效应分解分析 |
5.1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以及驱动因素理论分析 |
5.1.1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理论分析 |
5.1.2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理论分析 |
5.2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与说明 |
5.2.1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设定 |
5.2.2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
5.2.3 空间杜宾偏微分分解 |
5.2.4 模型检验与选择路径 |
5.3 数据来源与说明 |
5.4 全国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及驱动因素分析 |
5.4.1 全国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分析 |
5.4.2 全国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空间效应分解分析 |
5.5 区域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及驱动因素分析 |
5.5.1 区域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检验 |
5.5.2 区域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溢出分析 |
5.5.3 区域尺度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空间效应分解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ULGUE提升路径选择 |
6.1 重塑理念认知,强化绿色发展逻辑 |
6.2 发挥空间溢出,构建联动发展机制 |
6.3 尊重区域差异,推进实施因区施策 |
6.3.1 东部地区 |
6.3.2 中部地区 |
6.3.3 西部地区 |
6.4 遵循城际差异,推进实施因城施策 |
6.5 更新要素投入,优化用地结构配置 |
6.6 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思路 |
1.2.4 研究方法 |
1.3 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
1.3.1 结构安排 |
1.3.2 创新与不足 |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矿产资源 |
2.2 矿产资源与一般资源不同的性质 |
2.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 |
2.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理论 |
2.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 |
2.5.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5.2 系统理论 |
2.5.3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5.4 矿产资源产权理论 |
3.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
3.1 自然经济地理与基本矿产资源 |
3.1.1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
3.1.2 基本矿产资源 |
3.2 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3.2.1 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情况 |
3.2.2 尚未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情况 |
4.景德镇市矿山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矿产资源开发不均衡 |
4.1.2 方式粗放且水平低下 |
4.1.3 优势矿种资源量不足 |
4.1.4 矿产品经营方式不当 |
4.1.5 地质勘查评查程度低 |
4.2 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4.2.1 节约利用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
4.2.2 尾矿及固体废弃物利用还刚起步 |
4.2.3 规模开发与集约利用程度待提高 |
4.2.4 所得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
4.2.5 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比例低、指数低 |
4.3 景德镇市矿山环境存在的问题 |
4.3.1 矿山作业不规范 |
4.3.2 地面易塌陷变形 |
4.3.3 土地、水、植被破坏 |
4.3.4 煤矸石处置不当 |
4.4 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建设不完善 |
4.4.2 政府的道德风险 |
4.4.3 矿产资源产权不明晰 |
5.促进景德镇市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
5.1 矿产资源开发的对策 |
5.1.1 分类开发管理矿区 |
5.1.2 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管理 |
5.1.3 鼓励多元模式整合企业 |
5.2 矿产资源利用的建议 |
5.2.1 强化勘查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 |
5.2.2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
5.2.3 增强瓷石矿产的综合利用 |
5.2.4 提高低品位贫矿资源的利用 |
5.2.5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5.2.6 提升矿床伴生矿的综合利用 |
5.2.7 制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政策 |
5.3 矿山环境治理的建议 |
5.3.1 加强全民资源环保意识教育 |
5.3.2 建立多元化治理资金投资机制 |
5.3.3 执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基金制度 |
5.3.4 建立环境保护和治理监督管理体系 |
5.3.5 依靠科技进步,树立样板治理工程 |
5.3.6 制定环保与治理经费估算筹措办法 |
5.3.7 严格执行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标准 |
6.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行动研究[D]. 郑蒙蒙.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当代大学生中国革命精神培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 卢蕊.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3]广西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研究[D]. 黎娟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 赵婉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 葛小菊.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以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D]. 刘娟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福州府志》开发利用研究[D]. 宋丽丽.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政府管理研究[D]. 牛玉民. 新疆大学, 2020
- [9]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及溢出效应研究[D]. 杨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12)
- [10]景德镇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D]. 汤丽英.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