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来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50例

卡西来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50例

一、凯西莱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50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燕屏[1](2020)在《疏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疏肝降脂汤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降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改善中医症候、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改善肝脏彩超、减轻炎症及纤维化指标等方面的疗效,证实疏肝降脂汤治疗NAF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141例NAFLD的患者,按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三组,每组47例。中药组(疏肝降脂汤):疏肝降脂汤方剂浸泡30min,煎煮2次,各取汁250m L,早晚餐后温服,1剂/天,持续治疗12周。西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每日3次,456 mg/次,持续治疗12周。中西药组(疏肝降脂汤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疏肝降脂汤方剂浸泡30min,煎煮2次,各取汁250m L,早晚餐后温服,1剂/天。同时每日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3次,456mg/次,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的BMI、肝功能及纤维化指标、中医症候积分、血脂指标、肝脏彩超结果、炎症以及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中西药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1.49%,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7.23%,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4.47%。中西药组的总有效率显着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与中药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BMI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BMI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的BMI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胁痛、腹胀、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恶心呕吐以及大便稀溏症候积分均低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腹胀症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4.肝功能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γ-GT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AST和γ-GT低于中药组(P<0.05)。5.血脂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的血脂指标TC和TG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TC和TG分别与中药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肝脏彩超脂肪分布率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肝脏彩超脂肪分布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正常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肝脏彩超显示正常的患者明显较西药组多(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肝脏彩超脂肪中度分布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中西药组的肝脏彩超脂肪重度分布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的肝脏彩超脂肪重度分布率较西药组减少(P<0.05)。7.血清炎症因子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flammatory factor 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血清IL-6和TNF-α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IL-6水平与中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8.肝纤维化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中西药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的肝纤维化指标HA和LN较西药组低(P<0.05)。中西药组HA和LN分别与中药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血常规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Determination of hemoglobin in blood,Hb)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较治疗前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肾功能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较治疗前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疏肝降脂汤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使用能够显着改善NAFLD患者的BMI和中医症候;2.疏肝降脂汤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使用能够降低患者血脂,降低炎症和纤维化指标,改善肝功能和肝脏彩超结果。

王宣,郑超,张景豪,游丽萍,高月求,范春香,孙学华[2](2020)在《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排除长期大量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脂质在肝细胞中蓄积为病理改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2

李靖杰[3](2020)在《穴位埋线加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穴位埋线加电针联合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本研究严格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实验组(埋线加电针联合疗法)和对照组(埋线加体针联合疗法),两组各30例。实验组取日月、期门、阳陵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胃俞穴,先接受穴位埋线治疗11天后加电针治疗4次,每日1次,选穴如上,15天为一个治疗周期,30天为一个疗程,共接受两个疗程治疗。对照组先予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后加体针治疗,治疗疗程及选穴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60天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0天、治疗60天时两组患者的体重、BMI、TG、ALT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脾CT比值的变化,并运用SPSS 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重、体重指数比较: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体重变化有显着意义(P<0.05),两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完成后体重变化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患者体重,且实验组在减轻体重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较前降低,差异有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2、ALT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ALT变化有显着意义(P<0.01),两组治疗完成后ALT变化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患者ALT水平,且实验组在降低患者AL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3、T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TG水平变化有显着意义(P<0.01),两组治疗完成后TG水平变化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患者TG水平,且实验组在降低患者TG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4、TG水平改善程度对比:实验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统计学意有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均可以有效降低TG程度,且实验组降低的幅度优于对照组。5、肝/脾CT比值疗效变化对比:实验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差异统计学意有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脾CT值疗效改善程度不同,以实验组治疗效果最好。6、肝/脾CT比值病情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均较前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减轻,其中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对比:实验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8、临床综合疗效对比:实验组治愈7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实验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9、安全性检测:所有观察病例治疗前后均行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的观察,并进行三大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论:一、穴位埋线加电针联合疗法治疗NAFLD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肝/脾CT比值,明显降低患者血清ALT、TG、体重及体重指数,延缓疾病进展。二、穴位埋线加电针联合疗法、穴位埋线加体针联合疗法对NAFLD疗效良好,且穴位埋线加电针联合疗法疗效优于穴位埋线加体针联合疗法。三、采用穴位埋线加电针联合疗法、穴位埋线加体针联合疗法治疗NAFLD患者安全,未发现针刺不良反应。

李苗[4](2019)在《柴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湿阻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柴苓汤治疗肝郁湿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NASH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水飞蓟宾胶囊,一日三次,一次两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柴苓汤(免煎颗粒),日一剂,每日两袋,开水冲服,早晚分服。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严格控制运动及饮食,进行健康宣教,控制体重,疗程均为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脏彩超、CAP值、肝脾CT比值、BMI指数及临床症状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和疗效评价。结果:1、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ALT、AST值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改善血脂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值均有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在改善受控衰减参数CAP值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CAP值均有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在改善肝脾CT比值方面,治疗后对照组的肝脾CT比值与治疗前相比未见好转(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脾CT比值较前相比有所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在改善肝脾BMI指数方面,治疗后两组肝脾BMI指数均有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在改善肝脏彩超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有效率60.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改善受控衰减参数CAP值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有效率66.6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中医证候总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9、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均良好。结论:1、柴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临床疗效显着,在改善肝功能(ALT、AST)、降低血脂(TC、TG)上优于单用水飞蓟宾胶囊,说明柴苓汤具有降肝酶、促进肝内脂肪代谢的作用。2、柴苓汤能明显改善肝郁湿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3、柴苓汤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林柏岩[5](2019)在《穴位埋线结合大柴胡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运用膀胱经背俞穴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大柴胡汤内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指标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以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统计,以及结合B超声像检查,观察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研究将纳入的合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中药大柴胡汤内服,治疗组30例患者接受中药大柴胡汤以及穴位埋线的综合疗法。两组患者以7天为一个疗程,包括连续服用5天(然后休息两天),穴位埋线疗法每7天治疗一次。通过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变化水平的统计,以及结合B超声像检查,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重指数进行数据统计,统计随机分组后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随机分组所产生的两组患者的血脂TC和TG水平,肝功能ALT和AST水平,以及B超评分,观察指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如下:(1)血脂数据比较:治疗组TC水平为5.27±0.73,对照组TC水平为5.72±0.51;治疗组TG水平为2.29±0.22,对照组TG水平为2.67±0.32。分别与治疗前对比,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而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的数据,TC和TG均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说明说明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大柴胡汤能够降低患者TC和TG水平。(2)肝功能数据比较:治疗组ALT水平为40.42±4.89,对照组ALT水平为50.11±7.62;治疗组AST水平为41.06±3.24,对照组AST水平为46.21±4.49。分别与治疗前对比,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而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的数据,治疗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说明大柴胡汤结合穴位埋线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转氨酶水平。(3)肝脏B超评分:两组患者B超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为4.80±0.92,对照组为5.13±0.8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临床试验的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B超声像改善情况相当。(4)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30例患者临床治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4%,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大柴胡汤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本研究以大柴胡汤内服,组方直指中焦肝胆脾胃以及肠腑,旨在调和肝脾、通利肠腑,使湿浊有路可出。选穴膀胱经背俞穴,通过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通过膀胱经振奋阳气,温化痰湿。穴位埋线疗法,既减少了针刺频次,又有效的保证了对穴位的刺激量。中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外治,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保护肝功能,为针药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治疗思路。

童继威[6](2019)在《血府逐瘀汤调控LPS/p38MAPK信号通路治疗NAFLD的效应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C57BL/6J 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动物模型,并给予血府逐瘀汤干预,探索血府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效应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只C57BL/6J 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通过高脂饲料配合亚临床剂量LPS联合刺激建立NAFLD模型,并用血府逐瘀汤干预四周。采用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14+的CD11b+Ly6G+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小鼠KC、MIP-2、MPO的浓度,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p38MAPK、MKP7、Caspase-3、PARP等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浸润情况均较模型组改善;实验组小鼠外周血中CD14-CD11b+Ly6G+细胞百分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外周血中MIP-2因子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外周血中KC因子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实验组小鼠肝组织裂解的PARP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实验组小鼠肝脏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实验组MPO浓度与模型组浓度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MKP7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实验组p38MAPK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结论:1.高脂饮食配合亚临床剂量LPS腹腔注射刺激可成功制备NFALD动物模型;2.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控制并减少肝脏小叶炎症及脂肪变性;3.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降低趋化因子KC及MIP-2的浓度,从而抑制经LPS刺激而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并且能够抑制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活化;4.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下调Caspase-3蛋白与裂解的PARP蛋白表达,来发挥抑制NAFLD肝细胞凋亡的作用;5.血府逐瘀汤可以上调MKP7蛋白表达、下调p38MAPK蛋白表达,抑制LPS/p38MAPK信号通路。

陈邵霞,孙建光[7](2018)在《关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代人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尚缺乏针对性防治的西药。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中有良好的的疗效,且本身具有简便、高效、安全的特点。现就临床常用外治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张夏,罗伟生,胡振斌,吕建林,张扬武,王仕衍,禤传凤[8](2018)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总结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自拟方、经方、单味中药、中成药及中医外治等治疗情况,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一定的资料和依据。

荀丹丹[9](2018)在《调脂疏肝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客观评价调脂疏肝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并与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对比,探讨该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作用机理,为开展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同时给予运动饮食等基础干预,试验组采用在肝区施以调脂疏肝灸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采用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2粒/次,3次/日,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肝脏B超、肝功、血脂、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情况,根据相应疗效评价标准,作出疗效评价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症状疗效的比较。试验组32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32例,基本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脂疏肝灸疗效更佳,说明调脂疏肝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更好的疗效。2.两组症状积分的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小,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诸症均有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胁胀痛、腹胀、乏力、腹痛欲泻有较为明显的改善(P<0.01),抑郁、食少纳呆、便溏不爽也有一定的改善(P<0.05),时欲太息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乏力、便溏,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胁胀痛、抑郁烦闷、腹痛欲泻,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腹胀、食少纳呆、时欲太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肝功能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别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LT、AST有明显改善(P<0.01),GGT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指标均有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脂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疗效更佳。6.两组肝脏B超疗效的比较。试验组32例,治愈8例,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32例,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BMI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MI得到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MI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BMI改善情况更佳。结论:调脂疏肝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优于西药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B超情况、肝功、血脂指标、BMI,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周晓玲,韦宛华[10](2018)在《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机理研究、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回顾,从针刺疗法机制、普通针刺、电针治疗、针药结合、穴位埋线及其他疗法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的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研究进展,展现了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优势及广阔前景。

二、凯西莱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凯西莱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疏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NAFLD的认识
        1.1 NAFLD与 IR相关
        1.2 NAFLD与氧化应激相关
        1.3 NAFLD与脂质代谢紊乱相关
        1.4 NAFLD与肠道微生物相关
        1.5 其它与NAFLD相关因素
    2 中医对NAFLD的认识
        2.1 中医对NAFLD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对NAFLD辨证分型
    3 NAFLD的治疗
        3.1 西药治疗NAFLD
        3.2 微生态制剂治疗NAFLD
        3.3 中医对NAFLD治疗研究
        3.4 非药物方法治疗NAFLD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与材料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中医诊断标准及体征量化标准
        1.1.3 西医诊断标准
        1.1.4 纳入标准
        1.1.5 排除标准
        1.1.6 病例剔除标准
        1.1.7 病例脱落标准
        1.2 材料
        1.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2 主要实验试剂及药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注意事项
    3 观察项目及指标
        3.1 BMI变化
        3.2 三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检测
        3.3 纤维化指标测定
        3.4 血清IL-6和TNF-α指标测定
        3.5 安全性指标
        3.6 疗效评价标准
        3.7 安全性评价标准
        3.8 不良反应
    4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前后患者BMI比较
    3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4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5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6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
    7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8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肝脏彩超分级比较
    9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10 安全性评价
    11 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讨论
    1 NAFLD的中医病机
    2 NAFLD的中成药治疗
    3 NAFLD的西药治疗
    4 NAFLD的临床特征
        4.1 NAFLD与 BMI的相关性
        4.2 NAFLD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
        4.3 NAFLD与血脂指标相关性
        4.4 NAFLD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
        4.5 NAFLD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4.6 影像学对NAFLD的诊断
    5 NAFLD中西药结合治疗
    6 本文中医组方以及现代药性、药理研究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疗法
2 耳穴疗法
3 穴位注射
4 穴位埋线
5 贴敷疗法
6 拔罐治疗
7 其他外治疗法
7 结语

(3)穴位埋线加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1.2 研究对象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指标观察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水平比较
    3.2 临床结果分析
        3.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的变化比较
        3.2.2 体重指数变化比较
        3.2.3 ALT 变化情况
        3.2.4 TG 水平变化比较
        3.2.5 TG 病情程度对比
        3.2.6 肝/脾 CT 比值疗效变化对比
        3.2.7 肝/脾 CT 比值病情变化比较
        3.2.8 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对比
        3.2.9 临床综合疗效对比
    3.3 安全性观察
4 讨论
    4.1 流行病学研究
    4.2 中医学对非酒精脂肪肝病的认识
    4.3 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认识
    4.4 针灸治疗 NAFLD 机理
    4.5 治疗方法的研究
    4.6 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处理
    4.7 穴位处方分析
    4.8 配穴依据
5 小结
6 存在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针刺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柴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湿阻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名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分型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及研究
        1.4.1 单味中药治疗
        1.4.2 中医经方及复方治疗
        1.4.2.1 中医经方治疗
        1.4.2.2 复方治疗
        1.4.3 中医外治
    2 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
        2.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
        2.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2.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西医药物治疗
        2.3.1 基础治疗
        2.3.2 药物治疗
        2.3.3 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主要研究内容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方法及病例选择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诊断标准
        2.4 肝脾CT比值诊断标准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病例剔除标准
        2.8 病例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效指标
        3.4 疗效标准
        3.4.1 血清学疗效评价标准
        3.4.2 腹部B超疗效评价标准
        3.4.3 肝脏脂肪含量测定疗效评价标准
        3.4.4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3.4.5 中医症状分级和评分标准
        3.5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病例入组情况
        4.2 治疗前两组基线水平比较
        4.2.1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4.2.2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2.3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血脂比较
        4.2.4 治疗前两组肝脏B超分级比较
        4.2.5 治疗前两组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分度比较
        4.2.6 治疗前肝脾CT比值比较
        4.2.7 治疗前两组BMI指数比较
        4.3 临床疗效比较
        4.3.1 两组肝功能比较
        4.3.2 两组血脂比较
        4.3.3 两组受控衰减参数(CAP值)比较
        4.3.4 两组肝脾CT比值比较
        4.3.5 两组BMI指数比较
        4.3.6 两组腹部B超疗效比较
        4.3.7 两组受控衰减参数(CAP值)疗效比较
        4.3.8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4.3.9 中医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不足
    2 中西医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优势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现代研究
    4 柴苓汤的应用依据
        4.1 柴苓汤方义
        4.2 柴苓汤主要单药研究
    5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5.1 入组情况
        5.2 柴苓汤对肝功能的影响
        5.3 柴苓汤对血脂的影响
        5.4 柴苓汤对CAP值的影响
        5.5 柴苓汤对肝脾CT比值的影响
        5.6 柴苓汤对BMI指数的影响
        5.7 柴苓汤对肝脏B超疗效率的影响
        5.8 柴苓汤对临床证候疗效的影响
        5.9 柴苓汤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词缩略表
附表1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穴位埋线结合大柴胡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认识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2 中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认识
        2.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学病因分析
        2.2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学病机分析
    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进展
        3.1 饮食运动调节
        3.2 现代药物治疗
        3.3 经方治疗
        3.4 中西药联合治疗
    4 针灸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4.1 普通针刺
        4.2 隔物灸疗法
        4.3 电针疗法
        4.4 穴位注射疗法
        4.5 穴位埋线疗法
        4.6 刺络泻血疗法
        4.7 针刺联合疗法
    5 文献研究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收集临床病例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试验干预措施
        2.3 注意事项
        2.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2.7 脱落病例处理
        2.8 安全性观察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研究数据分析
        1.1 临床试验纳入患者基线资料评估
        1.2 临床结果数据比较
    2 治疗方案探讨
        2.1 大柴胡汤解析
        2.2 大柴胡汤的临床试验研究
        2.3 穴位埋线疗法
    3 不足和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6)血府逐瘀汤调控LPS/p38MAPK信号通路治疗NAFLD的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概述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研究进展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1.4 小结
    2.祖国传统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概述
        2.1 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名的认识
        2.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2.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型研究
        2.4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
第一部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造模
        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3.2 小鼠肝脏形态肉眼观察结果
        3.3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4.小结
第二部分 :血府逐瘀汤干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应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给药方法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与分析
    3.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3.2 肝脏病理切片观察
        3.3 外周血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3.4 外周血KC、MIP-2 及肝组织MIP-2 结果
        3.5 肝脏组织中PARP、Caspase-3 结果
    4.小结
第三部分 :血府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给药方法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与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肝脏组织中MPO结果
        3.2 肝脏组织中MKP7、p38MAPK结果
    4.小结
讨论
    1.血府逐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评价
    2.NAFLD动物模型选择
    3.血府逐瘀汤对NAFLD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4.血府逐瘀汤对LPS/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5.血府逐瘀汤对NAFLD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
    6.血府逐瘀汤对NAFLD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图
附录2 :综述血府逐瘀汤治疗NAFLD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关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穴位疗法
    1.1 穴位针刺疗法
    1.2 穴位埋线疗法
    1.3 穴位注射疗法
    1.4 穴位贴敷疗法
    1.5 穴位离子导入
    1.6 耳穴治疗
2 按摩治疗
3 其他中医外治法

(8)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
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2.1 辨证分型治疗
        2.1.1 疏肝健脾
        2.1.2 化痰祛瘀
        2.1.3 化痰祛湿
        2.1.4 补益肝肾
    2.2 自拟方治疗
    2.3 经方加减治疗
    2.4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2.5 中成药的临床研究
    2.6 中医外治治疗
3 结语

(9)调脂疏肝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选择标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数据分析
        3.2 中医症状比较
        3.3 肝功能变化情况
        3.4 血脂变化情况
        3.5 肝脏B超变化情况及疗效比较
        3.6 BMI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学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认识
        2.1 基本概念
        2.2 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 调脂疏肝灸的机理探讨
        3.1 施灸部位及选穴的依据
        3.2 药物的作用
        3.3 艾灸的作用
    4 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附件

(10)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制研究
    1.1 调节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 水平
    1.2 调节血清瘦素、脂联素 (Adi) 水平
    1.3 调节血清及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8 (IL-18) 水平
    1.4 调节肝细胞角蛋白18 (CK18) 表达
    1.5 调节肝细胞色素P450 (CYP) 表达
2 临床研究
    2.1 普通针刺
    2.2 电针治疗
    2.3 针药结合
    2.4 穴位埋线疗法
    2.5 其他疗法
3 讨论

四、凯西莱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疏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陈燕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2]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进展[J]. 王宣,郑超,张景豪,游丽萍,高月求,范春香,孙学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4)
  • [3]穴位埋线加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李靖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柴苓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湿阻型)的临床研究[D]. 李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穴位埋线结合大柴胡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D]. 林柏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血府逐瘀汤调控LPS/p38MAPK信号通路治疗NAFLD的效应机制研究[D]. 童继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关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 陈邵霞,孙建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2)
  • [8]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进展[J]. 张夏,罗伟生,胡振斌,吕建林,张扬武,王仕衍,禤传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7)
  • [9]调脂疏肝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荀丹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 周晓玲,韦宛华.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2)

标签:;  ;  ;  ;  ;  

卡西来联合中药治疗脂肪肝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