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账薄监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钰雪[1](2020)在《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种金融问题不断涌现。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合理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监管成为A银行J支行发展的迫切需求。A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一员,却没有针对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出台任何相关政策,内部控制体系基本流于形式,得不到实际应用和成效,致使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因此,A银行J支行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财务会计管理。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并结合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查找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如支行管理层内控意识不足、财务人员内部任用制度不健全、支行行政管理落后、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合理。从这些原因出发,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A银行J支行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提高支行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财务工作制度以及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四个个方面的解决策略。希望对A银行J支行提供有应用价值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策略,帮助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姜敏[2](2015)在《论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治──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香港监管层认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违背了"同股同权"原则,马云坚持该制度,这是阿里巴巴选择到美国上市的根本原因。此现象涉及的根本问题乃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治问题,其理论基础是"公司契约理论"。而立法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干预的理论基础则是"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制度预期理论"。美国资本市场之所以能容纳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因为其信奉自由市场理论并以严格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责任作保障,此外,英美法系法官在填补公司合同漏洞上的独特作用亦是一个重要保障。我国公司法、证劵法应以此为导向,改股票发行核准制为注册制,给予公司治理结构更大的包容,以促进公司文化之多样性和资本市场的繁荣。
邓盼[3](2014)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公立医院项目绩效审计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一项重大民生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基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卫生改革,国务院出台《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要求围绕四个“分开”的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并加强了对卫生领域的投入。但相对于医疗改革的目标以及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现有的卫生资源仍然相对不足,如何使稀缺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卫生管理部门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审计作为一种第三方的评价(鉴证)服务,通过发表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服务于管理监督工作。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监管部门对政府绩效的问责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审计体系中,绩效审计的迫切性也日益显着。加拿大、美国、英国、瑞典、荷兰、印度、日本等许多国家已广泛开展绩效审计。国外大部分学者对于公立医院的绩效研究都建立在政府绩效审计基础上。目前,中国国内对于公立医院绩效审计体系建设的研究尚处空白,特别是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的研究,还没有见到。在实务操作方面,对于公立医院审计目前仍以合规性审计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所开展的绩效审计也与真正的绩效审计相差甚远。目的:本研究选择了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借鉴审计理论研究关于内部控制视角审计方法的最新成果,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流程入手,基于控制测试所建立的风险导向体系,旨在对北京市属公立医院项目的绩效审计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公立医院审计模式与可行的实施方法,以更好的服务于公立医院治理改革背景下的监管需求。意义:对于国内开展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绩效审计的结果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预算的科学化管理与评估;有利于提高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方法:1.历史分析法和制度分析法:运用历史分析法研究预算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在外部制度环境的变革、学术界干预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逐渐演进的过程。2.规纳与演绎分析,基于审计理论中的内部控制流程观,结合卫生经济学绩效相关指标,借鉴循证决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北京市属公立医院项目绩效审计论体系和分析模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分析工具,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背景和监管需求,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分析公立医院审计模式,提出政策建议。3.案例研究:结合一家北京市属公立医院在开展“医药分开”项目前后的绩效审计工作,通过对该医院近三年预算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分析,抽取典型样本,运用汇总分析、现场观察、穿行测试等审计技术,对“医药分开”项目进行绩效审计。以检验所构建的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理论与分析模型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4.实证分析: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开放式访谈,对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等各级卫生政策制定部门、公立医院管理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定性、定量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主要结果:论文从分析国内外公共部门绩效审计理论与方法入手,结合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根据医院管理活动的类型,运用多学科理论,构建基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审计体系。同时,结合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医药分开”财政项目案例,从实践层面检验了绩效审计在公立医院实施的可能性与存在的问题。1.从“医药分开”项目的总体目标出发,基于平移转换财政政策,审计设立医事服务费是否可以弥补取消的挂号费、诊疗费和药品加成收入。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在评价了绩效审计所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之后,再对“医药分开”项目上马前后医院的绩效情况进行鉴证。在绩效审计的合规性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对绩效产生影响的相关数据的合规性审计,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对于合规性审计在重要性水平的职业判断方面。2.在绩效审计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得出循证管理学与绩效审计工作具有同质性的结论,运用循证管理学的原理,从“内部控制”视角的流程出发,进行有证用证和无证创证构建绩效指标体系,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维度对该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评价。3.在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方面,通过主管部门反复研究讨论、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等过程选用了有代表性的指标。在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A医院财务数据、HIS系统数据、A医院上报主管部门的数据以及北京市统计信息平台数据等,数据真实程度高,通过实践检验试点医院绩效审计工作,对现有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验证与总结改进。4.提出了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参与,以绩效审计为导向的审计服务模式,以服务于医院治理改革下的公立医院监管需求。结论:绩效审计的实施有利于公立医院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公立医院管理提供了一项新的监管工具和评价手段,在实务中可行,且有利于监管层做出监管决策,应将绩效审计纳入现有的审计服务体系,以服务于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院法人治理。
冯丹[4](2013)在《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 ——基于广元市31个农业企业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业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力军,内部会计制度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规范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质量差,管理方法落后,严重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如何完善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农业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乃至整个农业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是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完善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途径。对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当前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基本现状,内部会计制度哪些方面比较差,存在什么具体问题,从而为企业、政府监管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理论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广元市31个农业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其完备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整体较差,没有一个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非常完备;(2)各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存在明显差异;(3)在各项制度中,管理会计制度最差,然后依次是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会计控制制度、会计管理制度;(4)非龙头企业比龙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较差,小型农业企业比大中型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较差。然后,对样本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深度剖析,总结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深层次共性问题,并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从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制度、管理会计制度、会计控制制度、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会计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对策建议。本文基于微观主体——企业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进行实证研究,这在内容、视角、方法上都有一定创新。但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建立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没有引入定量指标、已有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些重复。
张乐柱,于卉兰[5](2010)在《村组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创新探讨》文中指出农村财务管理攸关农民利益与农村和谐稳定,广东等地尝试农村会计规范化制度创新。结合农村经济变迁及会计管理模式变革,权衡村账自理和村账代理模式的利弊,介绍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模式及配套制度,剖析其理论依据,以云浮市为例分析了其绩效。从合法性、可能的负面影响、容易引发的新问题、会计人员素质、执行力等方面探讨了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路径: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处理好相关利益关系,提高代理效率,深化财务制度改革,构建监督体制机制,强化审计监督。
张虹,缪志安[6](2009)在《县级会计建账监管工作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建账监管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开展的一项新工作,主要由会计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实行监督管理,不仅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规范会计行为、加
宋立志[7](2007)在《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次引言一、账簿记录查阅权概述二、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的内容三、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的行使程序与权利救济四、我国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的制度构建结语引言"伴随着经济力量的集中,股权变得越来越分散;且后者产生于前者,并使前者成为可能。"股权分散带来的重要后果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作为公司实际财产所有人的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单个股东很难对公司的政策施加影响,加之对公司进行监督需要高昂成本,这样"搭便车"心理造成股东的"理性冷漠"。与股东的控制力
宋立志[8](2007)在《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次引言一、账簿记录查阅权概述二、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的内容三、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的行使程序与权利救济四、我国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的制度构建结语引言"伴随着经济力量的集中,股权变得越来越分散;且后者产生于前者,并使前者成为可能。"股权分散带来的重要后果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作为公司实际财产所有人的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单个股东很难对公司的政策施加影响,加之对公司进行监督需要高昂成本,这样"搭便车"心理造成股东的"理性冷漠"。与股东的控制力
郑树健[9](2006)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文中提出如何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财会界乃至政府及社会公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两方面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黎仁华[10](2006)在《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同独立审计市场的发展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论文研究的内容以注册会计师为审计主体,以资本市场的运行行为和会计报告等相关数据作为实施对象,借助资本市场中典型案例的剖析,以设计和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程序方法为主线,充分借鉴国外独立审计界对舞弊审计研究的技术成果,探讨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构成因素,揭示舞弊的形成规律,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规范和审计策略。论文的主体内容共有8章,从内含逻辑上可以划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属于“理论分析”,包括了:(1)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2)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3)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即1、2、3章。在第一章“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中,介绍并分析了西方审计理论界揭示舞弊行为的舞弊风险因素理论、“GONE”理论、冰山结构理论;系统说明了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研究成果,包括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状况及美国证券市场中舞弊行为的症结分析;探索了西方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规律性、环境线索和舞弊行为特征,并对美国近期发生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件进行了剖析。在第二章“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运用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在“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期望理论效应和锚定效应”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经济本质及其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的制度条件与法律特征;揭示了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形成规律,并通过舞弊行为的成本价值规律分析,研究了“犯罪收益”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惩治成本与预防措施。在第三章“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创造性会计行为”进行了界定和理论分析,探明了寻找和发现“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线索特征,并以企业购并为特例分析
二、实行账薄监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账薄监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概述 |
2.1.1 内部控制定义 |
2.1.2 内部控制目标 |
2.1.3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
2.1.4 内部控制要素 |
2.2 财务会计概述 |
2.2.1 财务会计定义 |
2.2.2 财务会计的作用 |
2.2.3 城商行财务会计特点 |
3 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A银行J支行概况 |
3.1.1 A银行J支行简介 |
3.1.2 A银行J支行经营情况 |
3.2 A银行J支行内部控制现状 |
3.2.1 A银行J支行组织架构 |
3.2.2 A银行J支行NC财务会计系统 |
3.2.3 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工作职责 |
3.2.4 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流程 |
3.3 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3.3.1 支行缺少内部控制岗位 |
3.3.2 支行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
3.3.3 支行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完善 |
3.3.4 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
3.4 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成因 |
3.4.1 支行管理层内控意识不足 |
3.4.2 支行财务人员内部任用制度不健全 |
3.4.3 支行财务管理制度落后 |
3.4.4 支行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合理 |
4 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解决策略 |
4.1 提高A银行J支行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
4.1.1 提高支行管理层素质 |
4.1.2 落实内控管理责任追究 |
4.1.3 增设内部控制监管部门 |
4.2 加强A银行J支行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
4.2.1 加强基层财务人员内控考核 |
4.2.2 建立财务人员选拔监督机制 |
4.2.3 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
4.2.4 设置各部门财务对接专员 |
4.3 完善A银行J支行财务工作制度 |
4.3.1 实行财务预审批流程 |
4.3.2 实施统一财务工作流程 |
4.3.3 构建J支行内部审计体系 |
4.4 建立A银行J支行财务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
4.4.1 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机制 |
4.4.2 建立风险控制动态循环系统 |
4.4.3 完善内部监督检查程序 |
4.4.4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 |
4.5 行总部支持与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论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治──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公司治理结构自治的理论基础: 公司契约理论 |
三、立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干预 |
四、公司治理结构自治下的 中小股东保护问题 |
(一)信息披露机制 |
(二)法律责任机制 |
五、对我国公司法和证劵法改革的启示 |
(一 ) 公司法和证劵法应给予公司治理结构以更大的包容空间,强化“市场机制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 |
(二 )改股票发行核准制为注 册制 ,增强公司 参与者自主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能力 |
(三 )完善相关法律机制 ,实现公司自治与投 资者利益保护的有机平衡 |
(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公立医院项目绩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现状分析 |
1.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二章 医院绩效审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项目绩效的概念发展 |
2.1.1 绩效的概念 |
2.1.2 公共部门绩效 |
2.2 医院绩效审计及其相关概念 |
2.2.1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 |
2.2.2 绩效审计 |
2.2.3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 |
2.2.4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
2.2.5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 |
2.2.6 公共部门绩效预算与绩效审计 |
2.2.7 医院绩效审计 |
2.2.8 医院绩效审计与医院收支审计 |
2.3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迅速发展的学科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
2.3.1 新公共管理产生的背景 |
2.3.2 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发展的促进 |
2.4 绩效审计产生的动因——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4.1 公共部门审计伴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 |
2.4.2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是公共受托责任发展的产物 |
2.4.3 公平性是公共部门绩效审计的重要考量 |
2.5 公共部门绩效跟踪审计的过程观——内部控制视角的分析 |
2.5.1 内部控制 |
2.5.2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
2.5.3 公共部门内部控制与绩效审计 |
2.5.4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中应体现内部控制的过程观 |
2.6 公立医院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与适用性分析 |
2.6.1 公共治理理论在医院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
2.6.2 委托代理理论在医院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
2.6.3 受托责任理论在医院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
2.6.4 循证管理理念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开展现状评述 |
3.1 国内外公共部门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
3.1.1 国外公共部门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
3.1.2 国内公共部门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
3.2 国内外公共部门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
3.2.1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审计 |
3.2.2 英国公共部门绩效审计 |
3.2.3 瑞典公共部门绩效审计 |
3.2.4 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公共部门绩效审计 |
3.2.5 其它国家和地区公共部门绩效审计 |
3.2.6 国内绩效审计 |
3.2.7 国内医院绩效审计 |
3.3 现有研究述评 |
第四章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理论框架与分析模型 |
4.1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政策背景 |
4.1.1 医院法人治理改革下对绩效审计的需求 |
4.1.2 公立医院项目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2 公立医院项目绩效审计研究目标分析 |
4.2.1 绩效审计对象 |
4.2.2 绩效审计主体 |
4.2.3 绩效审计内容 |
4.2.4 绩效审计方式 |
4.3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 |
4.3.1 经济性 |
4.3.2 效率性 |
4.3.3 效果性 |
4.3.4 新医改环境下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
4.4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
4.4.1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
4.4.2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 |
4.5 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
4.5.1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程序执行的基本原则 |
4.5.2 基于内部控制流程视角的绩效审计程序 |
4.5.3 基于内部控制流程视角的绩效审计技术选择 |
第五章 医院项目绩效审计案例研究 |
5.1 “医药分开”项目绩效审计的内涵 |
5.2 “医药分开”项目绩效评价的特点 |
5.2.1 综合性 |
5.2.2 复杂性 |
5.2.3 利益相关方的多样性 |
5.2.4 连续性、季节性 |
5.3 医药分开绩效审计的设计原则 |
5.4 “医药分开”项目绩效审计的目的、意义 |
5.5 被审计医院—A医院“医药分开”基本情况 |
5.5.1 被审计单位—A医院简介 |
5.5.2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A医院经济活动现状分析 |
5.5.3 A医院预算情况 |
5.6 审计步骤 |
5.6.1 审前准备阶段 |
5.6.2 计划阶段审计工作 |
5.6.3 实施审计阶段—内部控制视角的测试与分析 |
5.6.4 实施审计阶段—合规性审计 |
5.6.5 实施审计阶段—对照绩效目标进行鉴证 |
5.7 审计结论 |
5.7.1 A医院财务收支情况 |
5.7.2 A医院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 |
5.7.3 绩效指标鉴证情况 |
5.8 审计中发现的对绩效影响问题及建议 |
5.8.1 取消药品加成使试点医院形成“价格洼地效应”,医保患者就诊形成倒流,长期会影响医院人才和学科建设 |
5.8.2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尽合理 |
5.8.3 医院加强管理带来的具体问题 |
5.8.4 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5.9 审计中的经验与教训 |
5.9.1 经验方面 |
5.9.2 不足 |
第六章 基于新医改监管需求的审计模式分析 |
6.1 公立医院改革现状与监管问题 |
6.2 公立医院审计发展现状 |
6.2.1 审计的发展 |
6.2.2 目前公立医院审计类型 |
6.3 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变革下的审计服务需求分析 |
6.4 公立医院审计服务供给分析 |
6.4.1 政府审计 |
6.4.2 注册会计师审计 |
6.4.3 服务于管理控制需求的内部审计 |
6.4.4 医保审核 |
6.5 医院审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6.6 公立医院审计模式探讨 |
6.6.1 审计目标 |
6.6.2 审计收费 |
6.6.3 审计报告服务对象 |
6.6.4 审计资源的整合与重新定位 |
6.7 治理需求的公立医院审计模式改革的完善路径 |
6.7.1 基于观念的更新 |
6.7.2 审计人才的培养 |
6.7.3 基于内部控制流程管理的审计执行模式变革 |
6.7.4 审计质量评价——对于审计效果的再审计 |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主要贡献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录1: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4)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 ——基于广元市31个农业企业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会计制度内容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2 会计制度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3 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1.4 创新与不足 |
2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理论及借鉴 |
2.1.1 制度与会计制度 |
2.1.2 相关管理理论 |
2.1.3 会计基础理论 |
2.2 会计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理论分析 |
3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内容体系 |
3.1 农业企业与内部会计制度 |
3.2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体系 |
4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1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的界定 |
4.1.2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4.1.3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4.1.4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指标体系 |
4.2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
5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的实证分析——基于31个企业的调查数据 |
5.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
5.1.1 研究区域 |
5.1.2 数据来源 |
5.1.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2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基本情况 |
5.2.1 会计工作组织制度 |
5.2.2 会计核算制度 |
5.2.3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5.2.4 会计管理制度 |
5.2.5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
5.2.6 管理会计制度 |
5.3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模型应用——基于31家企业的实证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6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对31个农业企业的深度剖析 |
6.1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6.1.1 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会计准则遵循度差 |
6.1.2 会计人员配备不足,职责分工不清 |
6.1.3 管理会计制度未建立,运用效果较差 |
6.1.4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
6.1.5 内部会计控制不足,缺乏风险意识 |
6.1.6 内部监督机制缺失,会计监督失效 |
6.2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
6.2.1 外部原因 |
6.2.2 内部原因 |
7 完善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议 |
7.1 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
7.1.1 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
7.1.2 以保护相关者利益为目的,增强社会监督实效 |
7.1.3 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强化内部会计监督职能 |
7.2 重视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
7.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
7.4 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
7.5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7.6 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
7.7 完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 |
7.8 建立管理会计制度 |
8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村组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创新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财会管理模式变革及村组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创新 |
1.1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变革 |
1.2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简要比较及其选择 |
1.2.1 村账自理的优势及局限 |
1.2.2 村账代理的优势与不足 |
1.2.3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 |
1.3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创新 |
1.3.1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模式 |
1.3.2 相应配套制度 |
1.3.3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创新的意义 |
2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理论依据 |
2.1 产权、信息与委托代理理论 |
2.2 会计理论 |
2.3 制度变迁理论 |
3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实施绩效 |
3.1 实证分析 |
3.2 绩效评价分析 |
3.2.1 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
3.2.2 降低了农村财务管理成本 |
3.2.3 优化了农村会计队伍素质, 提高了财务管理服务效率 |
3.2.4 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
4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
4.1 是否合法的争议 |
4.2 村财代理制度实施可能的负面影响 |
4.2.1 村民财务监督权利的可能弱化 |
4.2.2 会计代理中心监督不到位 |
4.2.3 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新增成本 |
4.3 实施不力容易引发的新问题 |
4.4 农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
4.5 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健全, 执行力有待加强 |
5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改进路径 |
5.1 通过加强村财代理基础工作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
5.2 处理好会计委托代理中的相关利益关系 |
5.3 切实提高农村会计代理服务效率 |
5.3.1 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
5.3.2 实施代理服务的电算化 |
5.4 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
5.5 构建监督体制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 |
(6)县级会计建账监管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县级会计建账监管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
(一) 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精心组织实施 |
(二) 强化培训, 大力宣传, 夯实工作基础 |
(三) 加强合作, 建立平台, 构筑监管体系 |
(四) 加强督办, 严格考核, 确保工作成效 |
二、县级会计建账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法律法规依据不健全, 执法手段弱化 |
(二) 会计专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监管质量不高 |
(三) 监管部门管理体制不顺, 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
(四) 少数单位和企业法人认识不高, 监管薄弱点依然突出对 |
三、县级会计建账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 加强宣传培训 |
(二) 强化部门协作 |
(三) 建立健全制度 |
(四) 完善配套服务 |
(10)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论 |
0·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0·2 论文的研究视角 |
0·3 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
0·3、1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0·3、3 论文的分析原则 |
0·4 论文基本内容的布局 |
0·5 论文的创新和局限 |
0·5、1 论文的创新内容 |
0·5、2 论文的局限 |
1· 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 |
1·1 西方理论界揭示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 |
1·1、1 舞弊风险因素论 |
1·1、2 舞弊的“GONE”理论 |
1·1、3 舞弊的冰山结构理论 |
1·2 美国独立审计理论对舞弊行为的研究 |
1·2、1 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审计研究的发展过程 |
1·2、2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 |
1·2、3 美国证券市场中舞弊行为的症结分析 |
1·3 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规律性与特征描述 |
1·3、1 舞弊行为的规律性特征 |
1·3、2 舞弊行为的人员结构与环境线索分析 |
1·3、3 计算机环境下舞弊审计的特点 |
1·4 美国近期的重大会计舞弊行为 |
2·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2·1 会计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2·1、1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解释 |
2·1、2 会计舞弊行为的制度环境分析 |
2·2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法律特征分析 |
2·2、1 舞弊行为的主体类别复杂,行为人的社会身份高,多属“白领犯罪” |
2·2、2 舞弊行为具有关联性、抽象性等特征,“犯罪黑数”较大 |
2·2、3 舞弊行为的涉案数额巨大,对证券市场管理和经济秩序的危害严重 |
2·2、4 舞弊行为主体的心理意识状态与行为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主观意识表现强烈 |
2·3 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形成规律的分析 |
2·3、1 资本市场中的舞弊人员结构及其相关情况分析 |
2·3、2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特征 |
2·4 舞弊行为的成本价值分析 |
2·4、1 舞弊行为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 |
2·4、2 提高舞弊行为者的成本以预防舞弊 |
3· 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 |
3·1 创造性会计行为的基本分析 |
3·1、1 合法会计手段的滥用能够为创造性会计行为寻找法律注脚· |
3·1、2 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博弈与企业的阻力 |
3·2 寻找并发现:创造性会计行为创造了什么? |
3·2、1 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不确定性的收入 |
3·2、2 确认虚无缥缈的伪造收入 |
3·2、3 利用非核心业务的一次性所得拔高企业收入 |
3·2、4 通过现期的费用前移或后推进行转移而人为调节利润 |
3·2、5 把公司当期的收入转移到未来以便将来某个时期需要时进行收入确认 |
3·2、6 把将来的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以便更好调节未来时期的利润 |
3·3 企业兼并购买中的创造性会计行为 |
3·3、1 通过兼并试图将亏损转移到残余时期 |
3·3、2 兼并后任意变更收购价格的分配 |
3·3、3 记录与收购公司有关的销售收入 |
3·3、4 使用付给股票或股票权证作为未来购买的承诺 |
4· 舞弊行为审计技术规范的确立 |
4·1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 |
4·1、1 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互动模型 |
4·1、2 舞弊审计中判断行为依据的环境因素 |
4·1、3 对会计报表的分析与判断的目标 |
4·2 注册会计师实施舞弊审计的基本技术 |
4·2、1 分析性复核法 |
4·2、2 期后事项分析法 |
4·2、3 税项分析法 |
4·2、4 交易实质分析法 |
4·2、5 资产质量分析法 |
4·3 对粉饰性会计报表的审计技术 |
4·3、1 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审查“资产泡沫” |
4·3、2 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审查“包装内容” |
4·3、3 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审查“调节利润” |
4·3、4 现金流量分析法,审查“虚拟资产” |
4·3、5 收付实现制验证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与资产,审查“虚拟利润” |
4·4 注册会计师在舞弊审计中的辨别技术 |
4·4、1 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迹象时的审计措施 |
4·4、2 关注舞弊的可能性,揭示企业内部的管理舞弊 |
4·4、3 掌握不同舞弊的特征,查实舞弊行为 |
4·4、4 设计延伸性审查程序借以发现和揭露舞弊 |
4·5 揭露舞弊后的附加程序审计 |
4·6 舞弊行为审计中行为经济学的运用探微 |
4·6、1 心理偏差的矫正分析 |
4·6、2 审计调查中行为学与心理学的应用 |
4·6、3 审计方法与技巧的选择 |
5· 实施舞弊行为审计的策略研究 |
5·1 有效认识会计舞弊行为的手段及其相互关联 |
5·1、1 舞弊行为及其相互的关联 |
5·1、2 会计舞弊行为的高危区域分析 |
5·1、3 高危区域的公司 |
5·2 利用数据搜索技术实施过滤 |
5·2、1 利用数据搜索的定量过滤 |
5·2、2 利用数据搜索的定性过滤 |
5·3 舞弊审计的技术程序模型设计 |
5·3、1 技术程序模型的行为基础 |
5·3、2 技术程序模型图示及其应用程序 |
5·3、3 舞弊因素卡单模版的建立 |
5·3、4 舞弊因素卡单的使用说明 |
5·3、5 会计师事务所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回应 |
5·4 共同规模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 |
5·4、1 建立共同规模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
5·4、2 纵向分析中发现的预警信号 |
5·4、3 使用横向分析发现的预警信号 |
5·4、4 分析财务报告脚注中发现的预警信号 |
5·5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就舞弊事项的沟通 |
5·5、1 审计小组询问高级管理人员的目的和内容 |
5·5、2 注册会计师询问管理层的技巧 |
6· 独立审计对舞弊行为的判定规范 |
6·1 判定规范的制度形式 |
6·1、1 强制性规范制约的形成 |
6·1、2 内生性规范的制约形式 |
6·1、3 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的规范形式 |
6·2 独立审计市场中对舞弊行为确立的判定标准 |
6·2、1 国外独立审计准则对舞弊行为的界定 |
6·2、2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舞弊行为的界定 |
6·3 会计舞弊的刑法规制 |
6·3、1 会计舞弊的刑法界定 |
6·3、2 会计刑罚规制中构成会计舞弊犯罪的共同特征 |
6·3、3 会计舞弊的刑法规制的执行规范探讨 |
6·4 会计舞弊的价值判断与分析 |
6·4、1 金额大小是判定会计违法和会计舞弊犯罪的基本依据 |
6·4、2 行为性质是判定会计违法和会计舞弊犯罪的基本标准 |
6·4、3 特定犯罪目的是会计舞弊犯罪的定性标准 |
6·4、4 行为后果程度是会计舞弊犯罪定量的基本依据 |
6·4、5 行为发生的方式、时间、场所是会计舞弊犯罪定量的辅助依据 |
6·5 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判定标准的研究 |
6·5、1 判断标准的逻辑推论 |
6·5、2 从“程序理性到结果理性”的标准辨析 |
6·5、3 舞弊行为判断标准的内容规范 |
6·5、4 独立审计失败的判定标准 |
7· 舞弊行为审计中法律责任的界定 |
7·1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一个历史范畴 |
7·1、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酝酿阶段 |
7·1、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萌芽阶段 |
7·1、3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纵深发展阶段 |
7·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影响因素 |
7·2、1 会计目标的多元化提高了审计风险,逐渐加重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
7·2、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增加了审计行为的法律责任 |
7·2、3 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 |
7·2、4 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条文的矛盾性,导致了法律责任的复杂化 |
7·3 舞弊审计中法律责任的主体设定与法律标准 |
7·3、1 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的责任设定 |
7·3、2 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设定 |
7·3、3 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的设定 |
7·4 独立审计民事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
7·4、1 民事责任中第三者利害关系人的设定 |
7·4、2 第三者民事责任的性质界定 |
7·4、3 第三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7·5 注册会计师在民事诉讼中的抗辩策略 |
7·5、1 积极搜寻审计报告中并不存在重大的虚假陈述 |
7·5、2 有效分析原告中不符合“第三者”的界定 |
7·5、3 尽力寻找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 |
7·5、4 积极收集不存在审计失败与存在共同过失的证据 |
7·6 审计报告的分析及其编制技巧 |
7·6、1 有效并谨慎使用审计报告中的说明段 |
7·6、2 准确区分审计报告中的保留意见与否定意见 |
7·6、3 正确使用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
8· 独立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 |
8·1 独立审计市场运行机制的国际化协调 |
8·1、1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 |
8·1、2 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协调发展模式选择 |
8·1、3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
8·2 完善独立审计行业的监管机制,提升审计的整体功能 |
8·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约束的建设 |
8·3、1 职业道德约束模式分析 |
8·3、2 注册会计师个人道德约束机制设计 |
8·3、3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质量控制 |
8·4 完善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职业责任的管理制度 |
8·4、1 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分析 |
8·4、2 注册会计师实施欺诈的成本性分析 |
8·4、3 防范独立审计欺诈行为法律风险的对策 |
8·4、4 加大审计欺诈的处罚力度,有效发挥法律的威慑力 |
8·5 打击会计舞弊行为的职业群体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着作 |
二、中文论文 |
三、英文论着 |
致谢 |
四、实行账薄监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A银行J支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D]. 张钰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2]论公司治理结构的自治──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启示[J]. 姜敏. 行政与法, 2015(02)
- [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公立医院项目绩效审计研究[D]. 邓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4]农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备性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 ——基于广元市31个农业企业的调查与分析[D]. 冯丹.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5]村组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创新探讨[J]. 张乐柱,于卉兰. 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
- [6]县级会计建账监管工作探讨[J]. 张虹,缪志安. 财会通讯, 2009(S1)
- [7]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研究[J]. 宋立志. 商事法论集, 2007(02)
- [8]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账簿记录查阅权研究[J]. 宋立志. 商事法论集, 2007(02)
- [9]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J]. 郑树健. 南方金属, 2006(03)
- [10]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D]. 黎仁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