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排痰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崇,王林渊,蔡若南,陈俊杰[1](2022)在《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患者中应用3/4俯卧位引流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3/4俯卧位引流法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意识障碍患者8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常规俯卧位引流法, 观察组采取3/4俯卧位引流法。比较2组患者引流前后的PaO2、PaCO2, 引流后的引流效果、肺部感染灶吸收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时间。结果引流后, 观察组PaO2、PaCO2分别为(91.87 ± 7.21)、(35.34 ± 3.28) mmHg(1 mmHg =0.133 kPa), 对照组分别为(85.23 ± 7.90)、(43.41 ± 3.39) mm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11.09, 均P<0.05)。引流后, 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8.57%(33/42)、19.05%(8/42)、2.38%(1/42), 对照组分别为33.33%(14/42)、45.24%(19/42)、21.43%(9/42), 观察组引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 P<0.05)。引流后, 观察组肺部感染灶完全吸收率、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时间分别为59.52%(25/42)、(10.67 ± 2.70) d, 对照组分别为35.71%(15/42)、(13.51 ± 3.4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t=4.19, 均P<0.05)。结论 3/4俯卧位引流法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着, 可有效提高引流效果, 改善氧合, 促进肺部感染灶吸收, 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
陈璐,俞丹妮,王芳,吕琳,陈丹[2](2021)在《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痰护理方案,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日排痰量、痰液黏稠度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第6日观察组日排痰量为(18.84±4.46)mL,对照组日排痰量为(15.76±4.5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P=0.020);干预后第6日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46,P=0.020)。观察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9,P=0.107)。结论:运用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痰液排出,降低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黄秋容[3](2020)在《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患者预防痰栓护理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患者预防痰栓护理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10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取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护理,对照组单独应用机械振动排痰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痰栓个数、血氧饱和度、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1.48%(χ2=6.000,P<0.05);观察组痰栓个数2个、低于对照组8个(χ2=3.967,P<0.05)。干预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吸痰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7.32±1.09)%、吸痰次数(10.82±1.83)次/d,均优于对照组(94.25±1.22)%、(14.26±2.06)次/d(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例(1.85%),低于对照组8(14.81%)(χ2=4.364,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可有效预防痰栓、提高疗效、改善血氧饱和度、吸痰次数,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率。
许思瑶,朱敏,方丽[4](2020)在《排痰护理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分析排痰护理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7.1~2019.10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干预基础上加用排痰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指数(SPO2)、痰排出量、肺部感染评分及排痰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PO2、痰排出量、肺部感染评分及排痰有效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在肺部感染中应用排痰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排痰有效率,促进患者肺部感染的恢复。
谭英[5](2020)在《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观点及“肠-肺”轴学说,观察康复排痰加蓖麻油通便治疗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有效性以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同时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颅脑损伤并发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康复医学科颅脑损伤术后合并便秘无肺炎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排痰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蓖麻油药物通便治疗,治疗14天后或住院期间内出现肺炎时,即停止观察,完善血液、生化及胸部影像学(CT或X线)等检查,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抗生素首次暴露时间及主要临床资料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2.研究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为18.33%,两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各项炎性及抗炎指标指标:WBC、NEU、PCT、CRP、IL-6、IL-8、IL-10值计数等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研究组WBC、CRP、IL-6、IL-8、IL-10值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PCT值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NEU、PCT、CRP、IL-6、IL-8、IL-10值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组间比较:WBC、NEU、PCT、CRP、IL-6、IL-8、IL-10值计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研究组在降低各项炎性、升高抗炎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更显着;4.经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COPD、GCS评分≤8分、二次手术、深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状态、NRS-2002评分≥3是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症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而血清白蛋白<35g/L、留置尿管2个因素的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他们OR值提示这些因素可能为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生肺炎的促进因素。结论研究组对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肺炎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常规的康复排痰结合通便治疗对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肺炎有一定的疗效,也验证了中医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观点及“肠-肺”轴学说的价值。同时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肺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的结果。
沈芳[6](2020)在《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究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以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促排痰方式,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共纳入68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62.5μmol/L的辣椒素溶液雾化,每天4次,单次雾化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若雾化1min内,患者产生5次咳嗽后停上雾化;若1min内患者咳嗽<5次,雾化持续1min后停止),持续1周。观察干预前以及雾化干预期间两组患者每日的排痰量和吸痰次数,比较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咳嗽功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P物质(SP)、格拉斯哥评分(GCS)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和吸痰时生命体征的差异。所有的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排痰效果:①每日排痰量: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天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每日吸痰次数: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在雾化干预的第1天和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3天到第7天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③痰液粘稠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咳嗽能力: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咳嗽反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在可以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人数上无差异(P>0.05),但干预组患者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程度要强于对照组(P<0.05)。(3)CPIS: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PI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CPIS得分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SP: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SP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血清中SP 水平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生命体征: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与吸痰时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6)其他: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间意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后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减少被动吸痰的次数,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辣椒素雾化可以提高患者血清SP水平,改善患者的咳嗽功能,缓解肺部感染的发展。(3)辣椒素雾化对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无显着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娟[7](2020)在《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不同排痰方法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于0~6岁百日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两种排痰方法在排痰相关指标、炎性相关指标、辅助相关指标的差异;对比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治疗时长的治疗效果,并确定机械辅助排痰法最佳单次治疗时长。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某专科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81例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依次分为3组。其中1-4月入院的患儿纳入人工排痰组,共计62例;5~8月入院的患儿纳入机械排痰1组,共计59例;9~12月入院的患儿纳入机械排痰2组,共计60例。在给予规范的治疗基础上,人工排痰组的患儿给予人工叩背排痰,每次20分钟;机械排痰1组的患儿实施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每次20分钟;机械排痰2组的患儿实施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每次10分钟;三组患儿均干预7日,观察并记录排痰相关指标(排痰量、TcSO2、肺部听诊啰音、呼吸频率、痉咳次数)、炎性相关指标(WBC计数、LYM计数、CRP值、PCT值)、辅助相关指标(体温变化、患儿配合度、影像学方面变化、住院时长、住院费用、肺炎治疗疗效)。其中排痰相关主要指标每日进行测量,连续7日;炎性相关指标在基线期和干预结束后各测量一次;其余辅助相关指标在出院时测量一次。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百日咳肺炎患儿基线资料比较181名百日咳肺炎患儿,年龄平均为(20.25±22.92)月龄;男性患儿88人(48.6%);绝大多数患儿处于痉咳期(90.1%)。其中人工排痰组62人,机械排痰1组59人,机械排痰2组60人。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与卡方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人工排痰组与机械排痰1组,机械排痰1组与机械排痰2组的患儿的基线期社会人口学信息、疾病学信息以及各效果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组具有均衡性。2.人工叩背排痰法和机械辅助排痰法的效果比较在排痰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排痰量、TcSO2改变、肺部听诊啰音、呼吸频率、痉咳次数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了呼吸频率的组间效应(η2p=0.039)呈现小的效应量水平以外,其余干预效果均达到了中等到非常大的效应量水平(η2p=0.059~0.970)。在炎症改善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WBC计数、CRP值、PCT值的改善效果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达到中等到非常大的效应量水平(η2p=0.073~0.993);LYM计数的改善组间效应(P=0.001,η2p=0.097)和时间效应(P<0.001,η2p=0.916)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P=0.728)无统计学意义。在辅助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效果显示,配合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呈现中等效应量水平(tη2P=0.1/0.11~0.210);体温的改善时间效应(P<0.001,η2/=0.466)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P=0.011,η2p=0.134)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效应(P=0.05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分析显示,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1周疗效等方面,人工排痰组与机械排痰1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1周影像学变化及出院时疗效方面,人工排痰组与机械排痰1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治疗时长的效果比较在排痰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排痰量和呼吸频率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呈现不同的效应量水平(η2p=0.010~0.964);TcSO2改变、肺部听诊啰音、呼吸频率、痉咳次数的时间效应(均P<0.00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达到非常大的效应量水平(η2P=0.892~0.978),但组间效应和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性相关指标中CRP值、PCT值的改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值的干预效果达到小的效应量水平(η2p=0.028),PCT值的干预效果达到中等的效应量水平(η2P=0.155);WBC计数改善的时间效应(P<0.001,η2p=0.944)和LYM计数改善的时间效应(P<0.001,η2p=0.919)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效应和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辅助效果方面,重复测量方差结果分析显示,配合度的时间效应(P=0.005,η2p=0.135)和体温改善的时间效应(P<0.001,η2p=0.600)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效应和时间×组别的交互效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辅助相关指标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人工叩背排痰法和机械辅助排痰法对百日咳肺炎患儿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机械辅助排痰法与人工叩背排痰法相比,在提高排痰效果、改善炎症反应及促进体温恢复等方面有更好的作用,且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2.机械辅助排痰法单次治疗10分钟和20分钟对百日咳肺炎患儿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且单次治疗20分钟在排痰效果、改善炎症反应方面优于单次治疗10分钟,但是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儿病情、耐受程度、护士人力合理选择婴幼儿应用机械辅助排痰的单次治疗时长。
夏燕[8](2020)在《中药雾化联合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文中认为目的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4例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时间、肺部感染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的气管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早,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气管拔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屹芳[9](2020)在《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来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胸外科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行常规自主排痰护理,研究组则同时进行辅助排痰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前排痰量、术后排痰量以及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前排痰量、术后排痰量均多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着(P <0.05);研究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着(P <0.05)。结论在常规自主排痰护理的同时为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辅助排痰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前、术后排痰量,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赵振华[10](2020)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近两年(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确诊为神经外科脑出血并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临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护理路径差异将对象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均由50例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相同护理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例数、植物人例数和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效果表现出显着性差异。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排痰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排痰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3)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患者预防痰栓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与痰栓情况 |
2.2 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吸痰次数、肺部感染情况 |
3 讨论 |
(4)排痰护理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SPO2指数、痰排出量、肺部感染评分 |
2.2排痰有效率 |
3 讨论 |
(5)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病例的纳入标准 |
1.2.2 病例的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试验中止标准 |
1.7 资料收集 |
1.7.1 一般资料收集 |
1.7.2 标本收集与检测 |
2 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疗效评定 |
2.5 发生术后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
2.6 质量控制措施 |
2.7 统计方法 |
2.8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实验的完成情况 |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
3.2.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的分布情况比较 |
3.2.2 两组患者抗生素首次暴露时间的情况比较 |
3.3 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
3.3.1 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情况比较 |
3.3.2 血WBC数值比较 |
3.3.3 血中性粒细胞(NEU)数值比较 |
3.3.4 血C反应蛋白(CRP)数值比较 |
3.3.5 血降钙素原(PCT)数值比较 |
3.3.6 血白细胞介素-6(IL-6)数值比较 |
3.3.7 血白细胞介素-8(IL-8)数值比较 |
3.3.8 血白细胞介素-10(IL-10)数值比较 |
3.4 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 |
3.4.1 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肺炎的单因素分析比较 |
3.4.2 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肺炎的多因素分析比较 |
3.5 安全性观测及不良事件分析 |
4 讨论 |
4.1 本研究结果分析 |
4.1.1 本研究一般资料分析 |
4.1.2 本研究临床效果分析 |
4.2 引起颅脑损伤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
4.2.1 年龄因素 |
4.2.2 吸烟因素 |
4.2.3 COPD因素 |
4.2.4 GCS评分因素 |
4.2.5 二次手术因素 |
4.2.6 侵入性操作因素 |
4.2.7 气管切开状态因素 |
4.2.8 营养情况因素 |
4.3 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肺炎的机理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1.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相关概述 |
2. 咳嗽与排痰 |
3.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五节 操作性定义 |
第六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辣椒素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设计 |
3. 干预方法 |
4. 研究仪器与材料 |
5. 研究工具 |
6. 评价指标 |
7. 资料收集方法 |
8. 统计学处理 |
9. 质量控制 |
10. 伦理考量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
2. 两组患者排痰情况比较 |
3. 两组患者咳嗽能力比较 |
4.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
5. 两组患者SP水平比较 |
6.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
7.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安全性评价 |
第三节 讨论 |
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2. 辣椒素雾化对咳嗽的影响 |
3. 辣椒素雾化对排痰的影响 |
4. 辣椒素雾化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
5. 辣椒素雾化对SP的影响 |
6. 辣椒素雾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7. 辣椒素雾化的安全性 |
第三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启示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2 格拉斯哥评分 |
附录3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7)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不同排痰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百日咳的研究进展 |
2.1.1 流行病学特点 |
2.1.2 并发症 |
2.1.4 诊断标准 |
2.1.6 排痰护理措施 |
2.2 机械辅助排痰的研究进展 |
2.2.1 机械辅助排痰的作用机理 |
2.2.2 机械辅助排痰的应用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2.1 社会人口学和疾病相关信息 |
3.2.2 排痰相关指标 |
3.2.3 炎性相关指标 |
3.2.4 辅助相关指标 |
3.3 实施流程 |
3.3.1 干预方法 |
3.3.2 干预流程 |
3.4 质量控制 |
3.5 伦理考虑 |
3.6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百日咳肺炎患儿的基本信息 |
4.1.1 百日咳肺炎患儿的社会人口学信息 |
4.1.2 百日咳肺炎患儿的疾病学信息 |
4.2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的效果比较 |
4.2.1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 |
4.2.2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的干预效果比较 |
4.3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的效果比较 |
4.3.1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 |
4.3.2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的干预效果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5.1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的效果比较 |
5.1.1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对排痰相关指标的效果分析 |
5.1.2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对炎性相关指标的效果分析 |
5.1.3 人工叩背排痰法与机械辅助排痰法对辅助相关指标的效果分析 |
5.2 机械辅助排痰法不同使用时长的效果比较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中药雾化联合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准确操作 |
1.2.2.2 细致化护理 |
1.2.2.3 口腔护理 |
1.2.2.4 心理支持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
2.2 两组气管拔管时间、CPIS评分比较 |
3 讨论 |
(9)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前排痰量、术后排痰量对比: |
2.2 两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 |
3 讨论 |
(10)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判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植物人及死亡情况 |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 |
3 结论 |
四、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排痰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在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患者中应用3/4俯卧位引流的效果观察[J]. 陈丽崇,王林渊,蔡若南,陈俊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01)
- [2]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J]. 陈璐,俞丹妮,王芳,吕琳,陈丹. 护理研究, 2021(04)
- [3]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患者预防痰栓护理效果[J]. 黄秋容. 中外医疗, 2020(31)
- [4]排痰护理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许思瑶,朱敏,方丽. 名医, 2020(10)
- [5]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效果分析[D]. 谭英.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6]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D]. 沈芳. 苏州大学, 2020(02)
- [7]0~6岁百日咳肺炎患儿不同排痰方法的效果比较[D]. 李娟. 山东大学, 2020(02)
- [8]中药雾化联合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J]. 夏燕.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5)
- [9]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J]. 马屹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1)
- [10]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分析[J]. 赵振华.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