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工计算的基准及选择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谷友新[1](2017)在《化工脱硫过程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仿真培训越来越受到过程生产操作企业的青睐。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以实现对开停车操作、正常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操作的离线模拟,并且能够对监控对象的各种特性和参数变化进行实时监控,提供操作评价。操作界面与正常生产运行画面一致兼顾现场实际位置定位,不受正常生产操作投料问题影响,模拟操作错误也不会带来实际的危险;使生产操作、技术人员在熟悉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的情况下,对现场实际设备状态位置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掌握,可谓一举两得。操作评价系统能够对学员的操作进行准确的评价,对学员事故处理应急操作的能力进行检验;通过评价系统实现对学员操作的指导,规范学员操作,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危险错误操作。鉴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优点,结合公司四化建设的目标,全面地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操作技能水平、过程知识和经验,使他们掌握新的、先进的控制系统,熟悉调节控制的方法,全面掌握和了解工艺过程本身的原理以及其动态特性,确保工厂安全、顺利开工、平稳生产和安全生产,提出了对化工脱硫过程系统进行仿真培训系统(Operator Training System简称OTS)开发的课题。本文在对化工脱硫过程系统工艺、设备了解掌握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仿真培训系统的任务目标。利用东方仿真PISP(Process Industry Simulation Platform)仿真开发平台,以脱硫过程系统仿真为例,完成了仿真培训系统的信息流图、点库、建模、组态、评分等开发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分析了化工脱硫过程系统的工艺及设备特点,同时对整个脱硫系统中物料间的化学反应及温度、压力控制要点及其对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设计了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功能;结合设计的总体功能目标,搭建了仿真培训系统的硬件结构平台,包括仿真计算机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学员操作站、现场操作站、教师站、工程师站、仿真软件和过程模型服务器。根据化工脱硫过程系统的工艺及设备特点,对仿真培训系统的软件建模方法进行了设计,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序贯模块法,模块模型采用操作型计算方法,数值运算采用欧拉算法。对仿真培训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横向由两部分构成即上层的模拟软件平台(应用层)和底层的模拟引擎(功能层和数据层):纵向由模型区域(仿真子系统)、仿DCS区域和操作评价区域三层结构组成。(3)利用序贯模块法对脱硫过程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建立模块信息流图,利用仿真开发平台建立了仿真培训系统的点库系统。在确定了系统的主要化学反应过程及进行完系统的物料衡算后,根据划分的信息流图建立单元模块模型,单元模块分为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分别对专用模块和通用模块进行了数学模型建模及部分算法的编制。在完成模块划分、点库建立、数学建模及算法编制和画面组态后,对评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根据确定的评分维度确定评分策略,编制了仿真培训系统的评分文件。(4)通过对仿真培训系统的测试,证明了该仿真系统在软件结构合理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实时性等方面均达到了应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通过该仿真系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降低新进员工误操作风险。并对仿真培训系统后续改进方向进行了规划。
臧林劼[2](2016)在《基于Android的棒材图像识别计数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工业捆扎棒材的运营生产过程中,对其识别统计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然而,人工计数是一项繁重并且效率低的工作,工厂环境、工人个体因素等都会影响捆扎棒材数目的准确性。为了高效获得捆扎棒材数目,本系统通过调研能高效应用于工业环境中硬件设备,采用Android嵌入式开发系统,以保证硬件设备能采集到高质量原始图像,确保识别计数算法能够高效运行。识别计数设备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更利于工业级别使用。通过多次实验与分析,提出一种获取棒材直径R的方法;根据扎捆棒材的形态特征,提出一种搜索算法和针对粘连型棒材的判别准则;考虑到手持设备与棒材之间的采集图像距离难以固定,导致棒材的真实规格不具有实际意义,提出一种参数来判定棒材直径R,总结统计给出研究对象的形态学参数,详细阐述本系统算法的整个计算流程。针对捆扎棒材密集度高、环境因素导致的横截面腐蚀生锈等问题,首先,对棒材截面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其次,根据灰度图像的直方图,分析两峰一谷的特点,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对其进行膨胀、腐蚀等操作,解决粘连问题;最后,对经过处理的二值化棒材对象进行搜索并计数。本系统实现了OpenCV在Android系统中进行图像处理的开发模式,设计了一种具有系统稳定性的手持硬件设备,开发了针对捆扎棒材计数的Android应用程序软件,软件功能完善、操作简单、交互性能良好。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矫正环节,经过实验验证,可以将捆扎棒材计数精确到100%。本系统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并且实现集图像采集、算法处理、结果数据库保存、数据查询于一体的设计开发模式,充分满足工业级需求。
李优[3](2016)在《吸收—水合复合法分离低碳混合气体的过程模拟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针对催化裂化干气和催化裂解气低能耗分离低碳烯烃的需求,结合较高浓度油吸收效率高、较低浓度水合效率高的优势,开发了一种用于分离低碳气体混合物的吸收-水合复合工艺。现有的流程模拟软件中均没有关于水合物的物性计算方法,为了模拟和评估所开发的流程,本文参考现有的热力学理论,在方程导向的建模环境中编写了多相相平衡计算程序,并根据动力学实验的结果,使用时间正交离散的方法,拟合了乙烯水合动力学参数。以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合操作单元的模型,并将模型成功地链接到流程模拟软件中;在流程模拟软件中构建了整个吸收-水合复合流程,以经济性评估为参考,优化了流程操作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吸收-水合流程的年平均费用比传统吸收法低12%;同时发现,虽然水合物能够有效回收低浓度的C2,但是对于高浓度的C2,由于其内部的大小孔结构,水合物并不能提供较高的选择性。最后,针对大规模流程高效模拟的需求,讨论了化工系统工程的发展方向,包括更先进的建模工具、全局优化、计算容错和并行计算等,提出了一种实现热耦合流程全局优化的框架,该框架包括并行的全局优化算法、简化的操作单元模型、帮助流程收敛的渐变边界法以及挟点分析等内容,该框架适用于优化复杂的热耦合系统。
张南哲[4](2015)在《化工计算衡算体系及其选择技巧》文中认为化工计算是化学工程学的基础,在化工计算中衡算体系的划定是一项重要环节。以物料衡算为例,说明了化工计算衡算体系划分的多样化和重要性,指出了选择衡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恰当选择化工衡算体系不仅可以简化计算、提高衡算效率,而且可以避免错误的出现。
张德才[5](2013)在《5.5万吨乙醛装置精馏工序工艺计算及VBA程序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用于5.5万吨乙醛装置精馏工序工艺计算的VBA程序。在本论文中,将VBA程序应用于化工装置的模拟计算当中,利用Excel自带的简便直观的计算功能和VBA强大而又易操作的编程功能来处理化工计算中的很多复杂的计算问题。本论文利用Excel结合VAB编程优点显着:首先,利用Excel自身的公式编辑和表格计算功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可以避免常规手算中因为某环节数据出错而导致需通篇修改,本论文只需在电子表格中找到问题数据并修改后,相关联数据会自动更改,体现了计算自动化和高效化。本论文成功的研制出了5.5万吨乙醛装置精馏工序工艺计算的热量平衡中泡露点计算、精馏塔回流比计算、化学分子式下标等需要用到的VBA程序,查阅了大量有关VBA编程的书籍和资料。
王树霞[6](2012)在《浅谈在《化工工艺过程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化工工艺过程计算》这门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化工工艺过程计算方法,通过各种实例分析说明衡算原理、原则和解题技巧。在学习过程中,这门课程涉及到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化工知识,学生在学习《化工工艺过程计算》时普遍认为计算难度较大,难于理解,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前提和关键。
王堃雅[7](2012)在《尼龙66生产工艺节能及其管理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虽然是能源大国,但人均能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落后水平。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要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现状,应该在提高科技生产水平的同时,加强能源管理工作。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的第五项《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中,重点强调了要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本文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了尼龙66生产工艺中的能耗,并建立了相应的节能管理体系及管理软件,通过设计目标、管理方案以及运行,对重要能源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使企业有效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尼龙66生产工艺当中能耗的分析,得到其工艺参数与能耗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生产方案、最佳工艺操作参数、设备优化匹配方案及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综合性节能技术。(2)通过对尼龙66企业节能管理体系的研究及建立,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应用于实践。并通过能耗考核方案的制定以将节能措施落实到具体生产过程中。(3)利用VB.NET软件开发节能管理软件,将企业能源计划分解到各级生产部门,使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并通过对计量设备的管理,提高各级能耗计量的准确性,充分发挥计量设备的作用。(4)论文局限性和发展方向①由于受资料数据收集困难所限,论文对于工艺能耗的计算结果分析侧重于如何通过参数的控制以达到节能,但对于如何提高节能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②在节能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只实现了一些基本的能耗设备及数据统计,下一步可以对通过软件来控制能耗工艺参数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
马江[8](2011)在《软件项目有效管理分析研究 ——以S公司门户网站项目管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各类企业都在企业信息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项目管理领域,项目管理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需要适应市场、面对竞争,如何在E时代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网络、利用软件竞争对我国国有企业来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然而,一些企业迎接竞争的手段却还不够有效,表现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就是,对企业项目决策、价值评估、产品市场等重大事项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企业信息化程度和对网络、软件的利用程度,以及软件有效项目管理的效果不甚理想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认识市场和持续发展。项目管理理念近年来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都成为热点同时也是难点。项目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类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整个软件产品周期中,对软件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大量软件开发不能按时完成、预算超支、软件质量达不到用户需求的原因,有数据表明70%的软件项目是由于在过程中对软件项目的管理不善而引发的,并非技术原因导致。于是,软件从业者开始重视软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项管理措施,以更有效的提高软件应用及质量来满足用户需求。本文分析了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阐述如何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任吉超[9](2010)在《大口径复合式气体分布器流场CFD模拟和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复合式气体分布器由双切向环流式气体分布器和双列叶片式气体分布器组合而成,是一种应用于大入口直径的大型塔设备上的气体分布装置,其性能优劣对塔器的分离效率和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应用于焦炉气CO2吸收塔气体进口,塔径为6200mm,入口直径为3000mm的复合式气体分布器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流经复合式气体分布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大直径大口径气体分布器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以及影响分布性能的主要参数。表征气体分布器分布性能的指标有分布器压降ΔP、分布不均匀度Mf以及不同截面上的平均压力、速度、湍动能、湍动能耗散率等。本文中主要针对压降和不均匀度两个指标,就导流叶片数量Nv、折流板数Nb、环板宽度w和气体入口内外分流比μio等四个主要参数对分布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塔径和入口直径参数下:导流叶片数量Nv对分布性能影响甚微,且无明显规律;折流板数Nb增加,压降变化很小,不均匀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变化幅度很小;环板宽度w增大,压降和不均匀度均先减小后增大,w=500mm时分布性能最好;气体入口内外分流比μio增大,压降逐渐减小,不均匀度先减小后增大,μio=4时分布性能最好。另外,针对影响复合式气体分布器性能的因素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进,包括改变内分布器上盖板位置、改变外分布器环板位置、环板上开均布圆孔、环板上开环形孔、直接去除环板、去除环板且翻转折流板、内筒前部开条形孔、内筒后部开条形孔、盖板上开三角形孔、增设内折流板和增设翻转的内折流板等,共十一种尝试。结果发现,环板下移、环板开孔或直接去除环板的结构变化,会使分布性能有较大的改善;盖板下移、盖板开孔和内筒前部开孔,则只能使分布性能略有好转;而其余内筒后部开孔和增设内折流板的形式,反而会使得分布性能恶化。为验证模型与软件的可靠性,本文中对装有复合式气体分布器的实验塔内的气相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并与相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CFD模拟软件的可靠性,也就验证了以上结论的可靠性。
丁光亮[10](2010)在《化工仿真培训系统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工仿真培训系统是为大型石化企业训练操作工人而发展起来一门技术,它对石化企业生产现场进行模拟仿真,再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其目的是在无投料、无危险的条件下为企业快速培养出富有事故处理经验的操作工人。本文对九江炼油厂的常减压车间和催化裂化车间生产现场建立了流程仿真模型,研究了其物流特性及其数据结构组织形式,提出了针对流程仿真的建模方法,并给出了软件系统实现方法。化工仿真培训系统采用COM组件技术,将系统分为辅助软件、教师站、模型服务器和学员站四个部分。辅助软件用来对仪器仪表进行组态,教师站用来发送控制指令,模型服务器将仿真模型以DLL文件的形式封装起来,并提供相应的通讯接口供教师站和学员站调用,学员站在接收到模型服务器传送过来的仿真运算结果后将其显示到对应的DCS流程图上。该系统还实现了对操作学员评分等功能。培训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受训人员获得丰富的操作经验。
二、化工计算的基准及选择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工计算的基准及选择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化工脱硫过程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仿真技术发展 |
1.3 化工仿真系统进展 |
1.4 国内化工仿真近30年主要发展成就 |
1.5 本文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脱硫过程系统分析 |
2.1 工艺流程简介 |
2.2 主要工艺设备描述 |
2.2.1 捕雾器 |
2.2.2 脱硫塔 |
2.2.3 解析塔 |
2.2.4 碳酸钾溶液循环 |
2.2.5 真空泵系统 |
2.2.6 Blanketing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脱硫过程仿真培训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1 仿真项目概况 |
3.2 仿真培训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3.3 仿真培训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3.4 仿真培训系统软件建模方法设计 |
3.5 仿真培训系统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脱硫过程仿真培训系统软件开发 |
4.1 开发平台选择 |
4.2 开发工具选择 |
4.3 确定仿真范围及精度 |
4.3.1 确定仿真范围 |
4.3.2 确定仿真精度 |
4.4 仿真系统软件开发步骤 |
4.5 工艺子模型的开发 |
4.5.1 模块划分及信息流图 |
4.5.2 点库建立 |
4.5.3 数学建模 |
4.5.4 画面组态 |
4.6 评分系统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际应用与系统评估 |
5.1 实际应用 |
5.2 系统评估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基于Android的棒材图像识别计数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机器视觉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
1.2.2 捆扎棒材计数的研究现状 |
1.3 捆扎棒材计数的研究难点 |
1.4 课题创新点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Android嵌入式系统方案设计 |
2.1 系统整体设计 |
2.2 系统硬件部分结构 |
2.3 系统软件部分结构 |
2.3.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2.3.2 通过NDK生成OpenCV函数库 |
2.4 本章小结 |
3 捆扎棒材端面的图像预处理 |
3.1 图像灰度化处理 |
3.2 图像降噪处理 |
3.2.1 线性平滑滤波 |
3.2.2 非线性平滑滤波 |
3.3 图像分割处理 |
3.3.1 灰度图像二值化 |
3.3.2 图像阈值法 |
3.4 形态学图像处理 |
3.4.1 膨胀和腐蚀运算 |
3.4.2 开操作和闭操作 |
3.5 本章小结 |
4 研究捆扎棒材端面识别计数算法 |
4.1 自适应获取参数直径 |
4.2 棒材计数算法 |
4.3 智能判断准则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软件交互设计与实验 |
5.1 系统交互软件设计概述 |
5.1.1 系统软件总体框架流程 |
5.1.2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介绍 |
5.1.3 系统软件运行环境 |
5.2 系统软件模块设计具体实现 |
5.3 基于Android的OpenCV程序开发 |
5.4 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吸收—水合复合法分离低碳混合气体的过程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低碳产品高效分离研究的重要性 |
1.2 水合物基础知识及其分离低碳气体的原理 |
1.2.1 关于水合物的基本知识 |
1.2.2 水合物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原理 |
1.3 水合物热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1.4 水合物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1.5 C1/C2分离方法综述 |
1.6 本文的工作 |
第二章 气—液—液—固多相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建模 |
2.1 热力学建模 |
2.1.1 水合物中组分的逸度计算 |
2.1.2 气—液—液—固多相体系热力学平衡计算方法 |
2.1.3 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因素 |
2.1.4 建模过程 |
2.2 动力学建模 |
2.2.1 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
2.2.2 一种基于时间正交离散的参数拟合方法 |
2.2.3 乙烯水合物生成动力学 |
2.2.4 混合气体水合物生成动力学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吸收—水合复合过程中操作单元建模与分析 |
3.1 吸收—水合复合流程的整体流程设计 |
3.2 操作单元建模与分析 |
3.2.1 水合反应器建模 |
3.2.2 吸收塔的建模与分析 |
3.2.3 经济性评价方法介绍 |
3.2.4 流程优化对应的数学问题 |
3.2.5 求解方法 |
3.2.6 优化结果分析 |
3.2.7 关键变量的灵敏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几种低碳烃回收方法对比与分析 |
4.1 多级吸收—水合复合流程 |
4.1.1 流程设计 |
4.1.2 流程优化 |
4.1.3 模拟结果与讨论 |
4.2 烷烃吸收法 |
4.2.1 吸收过程的建模 |
4.2.2 吸收过程的分析 |
4.2.3 吸收过程的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规模流程模拟与优化关键技术分析 |
5.1 大规模流程模拟与优化的需求 |
5.2 大规模流程高效模拟与优化中关键技术分析 |
5.2.1 全局最优化 |
5.2.2 并行计算 |
5.2.3 方程导向的建模方法 |
5.2.4 热集成与模拟的同步进行 |
5.2.5 经济性与模拟的同步进行 |
5.2.6 过程模拟的容错性 |
5.2.7 简化模型的建立 |
5.2.8 过程自动设计 |
5.3 一种并行的全局优化框架 |
5.3.1 遗传算法和并行架构 |
5.3.2 塔板集总法在化工建模中的应用 |
5.3.3 渐变条件法 |
5.3.4 热集成的计算方法 |
5.3.5 换热面积的计算方法 |
5.3.6 新型变量的处理 |
5.3.7 模型构建与运行 |
5.3.8 计算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符号解释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4)化工计算衡算体系及其选择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物料衡算及衡算体系 |
2例题 |
3例题分析 |
4不同衡算体系及其衡算 |
4. 1衡算体系一 |
4. 2衡算体系二 |
5结论 |
(5)5.5万吨乙醛装置精馏工序工艺计算及VBA程序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乙醛的性质 |
1.2.2 乙醛的主要用途 |
1.2.3 国内外乙醛生产概况 |
1.3 了解Excel及VBA |
1.3.1 Excel简介 |
1.3.2 VBA程序语言的特点 |
第2章 乙醛生产工艺 |
2.1 乙醛的生产基本原理 |
2.2 原料及产品技术要求 |
2.3 工艺流程的叙述 |
2.4 产品规格 |
第3章 乙醛装置工艺计算 |
3.1 物料衡算 |
3.1.1 脱轻组分塔的物料衡算 |
3.1.2 纯醛塔的物料衡算 |
3.2 热量计算 |
3.2.1 脱轻组分塔的热量衡算 |
3.2.2 纯醛塔的热量衡算 |
第4章 乙醛精馏工序的设备计算 |
4.1 成品冷凝器设备计算 |
4.1.1 计算冷却水用量 |
4.1.2 计算传热温差 |
4.1.3 计算冷凝器传热面积F |
4.2 纯醛塔及塔板水利学性质的计算 |
4.2.1 精馏塔回流比计算 |
4.2.2 精馏塔板数计算 |
4.2.3 精馏塔塔板水利学性质计算 |
4.2.4 纯醛塔回流泵的计算 |
第5章 重点应用程序研制 |
5.1 化学分子式下标的VBA程序 |
5.2 Excel及VBA程序下的泡露点计算 |
5.3 规划求解法 |
5.4 线性方程组的电子表格法 |
5.5 Excel工具单变量求解法 |
5.6 设置按钮功能 |
5.6.1 方法一 |
5.6.2 方法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重要VBA程序 |
致谢 |
(6)浅谈在《化工工艺过程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在教学中通过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2 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
3 理清思路, 在不断学习总结过程中来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
3.1 物料衡算遵循的基本原则 |
3.2 物料衡算的步骤 |
3.2.1 画出物料衡算流程示意图 |
3.2.2 列出化学反应式 |
3.2.3 确定计算项目 |
3.2.4 收集数据 |
3.2.5 选准计算基准 |
3.2.6 进行物料衡算 |
3.2.7 整理和校核计算结果 |
3.2.8 绘制物料流程图 |
4 在优化习题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结束语 |
(7)尼龙66生产工艺节能及其管理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尼龙66及其生产工艺节能 |
2.1 尼龙66概述 |
2.2 尼龙66生产工艺 |
2.2.1 尼龙66工艺的发展 |
2.2.2 工艺流程 |
2.3 尼龙66生产中的工艺节能 |
2.3.1 化工节能概述 |
2.3.2 尼龙66生产中的能耗分析 |
3 节能管理体系 |
3.1 背景介绍 |
3.2 节能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
3.3 节能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
3.4 节能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
3.5 企业节能管理体系案例 |
3.5.1 生产工序用能情况简介 |
3.5.2 能源管理程序 |
3.5.3 合理用能控制程序 |
3.5.4 能耗考核 |
4 节能管理软件 |
4.1 VB.NET介绍 |
4.2 数据库 |
4.2.1 数据库及数据库系统定义 |
4.2.2 数据库管理系统 |
4.2.3 应用程序 |
4.2.4 用户 |
4.2.5 Access数据库系统 |
4.3 定义需求 |
4.3.1 建设节能管理系统的意义 |
4.3.2 功能需求分析 |
4.3.3 模块划分 |
4.4 软件开发 |
4.4.1 主界面设计 |
4.4.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5 软件功能的实现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软件项目有效管理分析研究 ——以S公司门户网站项目管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框架 |
2 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
2.1 项目管理的历史 |
2.1.1 国外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 |
2.1.2 国内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 |
2.2 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
2.2.1 国外项目管理现状 |
2.2.2 国内项目管理现状 |
2.2.3 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
3 软件项目管理 |
3.1 项目管理理论 |
3.1.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
3.1.2 项目管理周期理论 |
3.1.3 项目管理集成理论 |
3.2 软件项目管理特征 |
3.2.1 软件项目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
3.2.2 软件项目需求的不完整 |
3.2.3 软件项目变更的不可避免 |
3.2.4 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及相关经验的缺失 |
3.2.5 结构化的设计与开发活动 |
4 S公司及其电子产品网站开发实施项目概况 |
4.1 S公司及产品概况 |
4.2 项目背景及选择 |
4.2.1 项目背景 |
4.2.2 项目目标 |
4.2.3 项目选择 |
4.3 项目需求范围界定与管理 |
4.3.1 项目的范围 |
4.3.2 需求建模方法 |
4.3.3 项目的变更 |
4.4 项目实施的时间管理 |
4.4.1 项目任务分解 |
4.4.2 责任分配矩阵 |
4.4.3 项目进度计划的开发 |
4.5 项目成本管理 |
4.5.1 项目规模与成本 |
4.5.2 开发效率 |
4.5.3 项目成本估算 |
4.6 项目质量管理 |
4.6.1 软件测试 |
4.6.2 测试BUG的跟踪 |
4.6.3 软件项目的"PDCA循环"分析应用 |
4.7 项目风险管理 |
4.7.1 项目风险的识别 |
4.7.2 项目风险的评估分析 |
4.7.3 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
5 实证结论分析 |
5.1 实证结论 |
5.2 研究局限与建议 |
6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9)大口径复合式气体分布器流场CFD模拟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气体分布器简介 |
1.1.1 气体分布对填料塔性能的影响 |
1.1.2 早期的进气结构 |
1.1.3 典型气体分布器结构及性能 |
1.1.4 气体分布器性能研究现状 |
1.1.5 大口径气体分布器的应用及其特点 |
1.2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1.2.1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
1.2.2.C FD 方程及模型 |
1.2.3 双方程湍流模型 |
1.3.C FD 求解过程及其在气体分布器研究中的应用 |
1.3.1.C FD 求解原理及步骤 |
1.3.2.C FD 在气体分布器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复合式气体分布器内的气相流场分析 |
2.1 模型建立 |
2.1.1 物理模型 |
2.1.2 数学模型 |
2.1.3 边界条件的选定 |
2.2 模拟计算过程 |
2.3 计算结果分析 |
2.3.1 评价气体分布器分布性能的指标 |
2.3.2 流场中的流体速度分析 |
2.3.3 流场内流体的压力、湍动能、湍动耗散率分析 |
2.3.4 分布器压降和不均匀度分析 |
2.3.5 不同气速下的分布器分布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构参数对复合式气体分布器性能的影响 |
3.1 导流叶片数量对分布器性能的影响 |
3.1.1 不同导流叶片数量下的压降 |
3.1.2 不同导流叶片数量下的气体分布不均匀度 |
3.2 折流板数对分布器性能的影响 |
3.2.1 不同折流板数下的分布器压降 |
3.2.2 不同折流板数下的气体分布不均匀度 |
3.3 环板宽度对分布器性能的影响 |
3.3.1 环板宽度对分布器压降的影响 |
3.3.2 环板宽度对气体分布不均匀度的影响 |
3.4 气体入口内外分流比对分布器性能的影响 |
3.4.1 分流比对分布器压降的影响 |
3.4.2 分流比对气体分布不均匀度的影响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复合式气体分布器的结构调整 |
4.1 改变内分布器上盖板的位置 |
4.2 改变外分布器环板的位置 |
4.3 环板上均匀开圆孔 |
4.4 环板上开环形孔 |
4.5 无环板复合式气体分布器 |
4.5.1 直接去除环板 |
4.5.2 去除环板且翻转折流板 |
4.6 内筒开条形孔 |
4.6.1 内筒前部开孔 |
4.6.2 内筒后部开孔 |
4.7 内分布器盖板上开三角形孔 |
4.8 设置内折流板 |
4.8.1 增设内折流板 |
4.8.2 增设翻转的内折流板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式气体分布器分布性能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装置与过程 |
5.1.1 主要设备 |
5.1.2 实验过程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 实验与计算的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附录 |
致谢 |
(10)化工仿真培训系统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 |
1.3.1 化工仿真培训应用与现状 |
1.3.2 仿真培训系统存在的问题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1.5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方案 |
2.1 系统的功能设计 |
2.2 系统的硬件构成 |
2.3 系统的软件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仿真对象的数学模型 |
3.1 化工流程的表达 |
3.1.1 物流的表达 |
3.1.2 物流合并的数学模型 |
3.2 换热器的数学模型 |
3.3 通用罐的数学模型 |
3.4 通用泵的数学模型 |
3.5 精馏塔的数学模型 |
3.5.1 精馏塔段的简化模型 |
3.6 模型服务器 |
3.6.1 COM技术简介 |
3.6.2 COM的实现机制 |
3.6.3 模型服务器的设计 |
第四章 仿真培训系统的构建 |
4.1 开发环境 |
4.1.1 C++语言 |
4.1.2 VC++6.0平台 |
4.2 辅助组态软件的设计 |
4.2.1 仪表组态软件 |
4.2.2 DCS流程图态软件 |
4.2.3 趋势图态软件 |
4.3 教师站 |
4.3.1 教师站的功能 |
4.3.2 教师站的设计 |
4.4 学员站 |
4.4.1 学员站的功能 |
4.4.2 学员站的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四、化工计算的基准及选择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工脱硫过程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D]. 谷友新. 东北大学, 2017(06)
- [2]基于Android的棒材图像识别计数与实现[D]. 臧林劼. 郑州大学, 2016(02)
- [3]吸收—水合复合法分离低碳混合气体的过程模拟与优化[D]. 李优. 天津大学, 2016(11)
- [4]化工计算衡算体系及其选择技巧[J]. 张南哲. 广州化工, 2015(21)
- [5]5.5万吨乙醛装置精馏工序工艺计算及VBA程序研制[D]. 张德才.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1)
- [6]浅谈在《化工工艺过程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王树霞. 甘肃科技纵横, 2012(02)
- [7]尼龙66生产工艺节能及其管理体系的建立[D]. 王堃雅. 郑州大学, 2012(10)
- [8]软件项目有效管理分析研究 ——以S公司门户网站项目管理为例[D]. 马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05)
- [9]大口径复合式气体分布器流场CFD模拟和实验研究[D]. 任吉超. 天津大学, 2010(06)
- [10]化工仿真培训系统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丁光亮.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