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产品设计方案优选的目标规划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军[1](2020)在《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开放制造旨在基于开放资源的原则,以开放的、协作的和分布式的方式生产产品,它不但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支持在整个价值链上的知识和服务的共享和交换。延迟策略旨在将产品分化推迟到供应链末端。开放制造使得在产品设计阶段便可对更多的延迟活动进行选择匹配和优化,并且延迟策略的成功实施,也必须要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考虑到它的应用。然而,当前对延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上,且往往是基于事先已经固定好的产品架构,对产品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关注较少。本文强调这种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并基于开放制造环境提出了一种动态延迟设计问题,它主要指将产品架构与延迟实现进行关联协同设计。而在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主体间的关联决策与优化问题,这种关联决策往往具有主从结构关系。因此,本文提炼出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具体如下:(1)研究产品族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并同时考虑到供应商决策的影响,相应地,提出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构建在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间的主从交互决策框架,提出了以制造商为主、多个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为从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分析法和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2)进一步考虑到每个延迟产品模块对延迟类型及相应承包商可能会有不同的最优选择,提出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交互决策框架,构建了以产品族设计为主、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为从的0-1整数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来求解,并应用于智能冰箱产品族案例,最后将结果与传统两阶段法和集成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3)进一步考虑到延迟承包商的分包或关联配套行为,提出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制造商为主者、多个承包商为从者及多个子承包商为子从者的三层动态博弈框架,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建立了三层博弈理论模型。结合分析法和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提出的延迟成本和需求两个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4)考虑到延迟实现中的不同延迟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提出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绿色产品族设计为上层、低碳延迟实现为下层的主从交互机制,提出0-1整数非线性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绿色电动汽车延迟案例,并将结果分别与两阶段法、集成法以及不考虑环保的主从关联优化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郭雨[2](2020)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绿色供应链博弈决策与协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和资源的日益紧张,绿色供应链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双重目标,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维护供应链成员利润分配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环境绩效增效、推动传统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以企业绿色化转型为切入点,结合多目标优化理论、动态博弈理论以及契约协调理论,考虑企业对环境友好性目标的不同偏好,构建起制造商与零售商考虑不同目标时的绿色供应链模型,探讨制造商与零售商环境偏好程度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并进一步设计有效的利润共享契约进行双重协调优化。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涉及以下两个方面:1.针对传统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重视环境目标引起的经济效益矛盾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供应链成员只考虑利润目标时,绿色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最优定价决策;以此为基准,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制造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友好性目标、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友好性目标情形下的绿色供应链博弈决策模型,探究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环境偏好程度对供应链系统定价、不同目标效益的影响,并对不同目标情形下的供应链最优决策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将环境友好性纳入决策目标后,上、下游会存在明显的“搭便车”现象,任一方利润将在另一方环境偏好程度较高时受益;此外,供应链系统适度地考虑环境友好性目标,不仅能改善产品绿色度、需求量与环境友好性,还能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双赢。2.针对多目标情形下供应链成员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所引起的“双重边际化”效应,本文采用传统单目标协调方式——利润共享契约,对其利润与环境友好性双目标进行优化改善;以供应链集中决策模型为基准,本文分别建立起制造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友好性目标、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友好性目标情形下的利润共享契约模型,分析利润共享契约在绿色供应链多目标博弈决策的协调效果,并用数值分析验证所设计契约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利润共享契约能够有效实现对绿色供应链多目标效益的帕累托改进;且与集中决策相比,利润共享契约将在环境偏好程度较高时牺牲部分环境友好性、优化供应链整体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偏重经济效益型企业的需求。
高秀玲[3](2020)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作为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产业深度调整和细分市场的不断变化,啤酒年产量已经进入负增长模式。但与此同时,品种多样、口味丰富的精酿啤酒开始兴起。如何合理全面的评价精酿啤酒装备绿色性能以取得更优的环境效益,已经成为啤酒工业可持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甚少,导致在如何提高啤酒装备的绿色性能方面,缺乏可靠有效的科学方法。本研究以500升精酿啤酒装备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能源、环境、成本、技术五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博弈论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赋权,运用多种方法融合的多属性决策法,对不同设计方案的精酿啤酒装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方案间的环境优劣排序。针对评价过程的多维输出响应问题,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全局敏感性分析中,识别影响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设计的关键指标,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建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精酿啤酒装备从生命周期角度,可分为生产制造、包装、使用、维修、废弃回收五个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对环境排放的占比最大为66.10%,使用阶段的环境排放占32.99%。废弃回收阶段为环境收益阶段,其他阶段影响较小。(2)采用基于博弈论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精酿啤酒装备绿色属性指标进行赋权,得出资源属性占总权重的44.8%、环境属性占27.8%、能源属性占14.8%、成本属性指标占7.9%,技术指标占4.7%。(3)从糖化系统材质、麦汁加热方式、发电方式三个方面选定八种精酿啤酒装备系统。采用五种不同的多属性决策法,结果表明对环境影响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发电方式、加热方式、糖化系统材质。其中环境影响最小的系统组成为:不锈钢的糖化系统、采用电加热煮沸麦汁、采用水力发电提供能源。(4)多维输出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啤酒装备绿色设计显着的敏感性参数包括加热效率、热损失、径高比,在设计时应重点关注这些参数。本研究为啤酒装备提供了可量化环境影响的绿色设计综合评估方法。所提出的评价方法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可应用于其他行业装备的绿色设计评价,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制造转型与工业升级。
王星荣[4](2019)在《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绿色设计作为从源头上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途径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机床作为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是产生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排放问题的典型设备之一。随着汽车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制齿机床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研究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实现制齿机床绿色水平提升,对机床行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金属切削机床绿色设计平台建设与集成示范”的子课题“金属切削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工具开发”,开展了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研究,为制齿机床的绿色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支持。在分析制齿机床绿色设计特点、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制齿机床绿色设计在流程控制、绿色设计功能、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需求,给出了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模型及运行流程。对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设计过程的绿色评价与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种制齿机床设计过程三阶段绿色评价方法,运用Fuzzy-EAHP方法及绿色评估工具开展制齿机床总体设计方案、部组设计方案、详细设计方案的分阶段绿色评价;针对制齿机床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的信息集成问题,给出了基于DWG、STEP、SPOLD等规范化数据格式和Web服务的系统集成方法,实现异构信息系统和工具的集成;针对制齿机床产品设计过程差异化的流程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种制齿机床绿色设计流程的可配置方法,实现制齿机床设计流程的用户自定义。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套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并初步应用于重庆某制齿机床企业。
高志来[5](2019)在《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提出为满足大型复杂空间曲面零件的加工要求,高架桥式龙门铣床采用横梁移动式、工作台静止的结构设计,适应了现代数控机床高效率、高精度的发展趋势。横梁系统作为高架桥式龙门铣床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横梁、滑座、滑枕、主轴等主要运动部件,对机床整机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为了克服传统横梁设计方案中采用的经验或类比等设计方法的不足,以企业研发的GMS2516高架桥式龙门铣床为研究对象,对其横梁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了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总体方案的设计及三维建模,并运用ANSYS Workbench对实际工况条件下的横梁系统关键部件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其各项性能指标值,为后续优化设计中确定综合属性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2)针对横梁系统关键零部件多因素多水平的结构设计特点,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横梁系统关键部件候选方案的结构设计。在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了试验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横梁设计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3)分别采用基于质量功能展开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横梁结构设计方案的优选,对3种方法所确定的横梁结构方案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最优、灰色关联分析法次之,质量功能展开法排名最后。(4)运用所选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完成了滑座、滑枕的结构设计方案优选,并进一步地采用灵敏度分析法确定了横梁系统各关键零部件优选方案的主要结构设计尺寸,实现了轻量化设计。(5)完成了横梁移动双驱同步控制中滚珠丝杆与电机的选型计算;给出了基于西门子840D的Gantry龙门轴双驱同步控制功能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证明其可以较为方便有效地实现横梁移动双驱同步控制,且同步误差值较小,可以满足高档数控机床对横梁进给高精度的要求。在对横梁系统中各关键零部件结构方案优选及其主要结构尺寸优化后,横梁系统整体质量减小了19.3%,对称铣削工况条件下的横梁系统最大变形减小了86.09μm,最大应力减小了9.77MPa,一阶固有频率增加了34.6%,横梁系统的静动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横梁进给同步控制精度高。目前,应用文中优化设计方法的横梁系统结构方案已被企业采用,GMS2516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正在进行样机试制。
潘榕峰[6](2019)在《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新的环保法规的修订,全球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重视加强,绿色制造更加弓引起了企业的重视,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以绿色设计为主线,将绿色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大型户外木制产品,主要通过绿色设计技术应用于产品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及使用到再利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本论文以BL公司产品为例,将大型户外木制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案的制定及设计目的,结合公司产品已经开展和实施的绿色设计的理念,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目前存在的产品品种数量、规格及零部件数量多问题、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问题、传统设计缺乏“绿色节能”理念的问题,利用绿色设计的理念指导,运用创新技术,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探讨在户外木制品行业实现绿色设计的技术方法,对设计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总结了在行业内可以进行推广的措施。本文结论可为绿色设计在资源型的木制品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张城[7](2019)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绿色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首选的动力源,其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技术、成本、安全性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其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将会进一步凸显。如何从绿色设计与制造的角度减小动力电池乃至整个电动汽车的环境影响,将成为了动力电池组设计研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从动力电池组换代设计需求出发,围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绿色设计方案的生成及优化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分析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基本研发过程的基础上,明确了对动力电池对象开展绿色设计优化的整体策略,构建了动力电池产品绿色设计优化体系,为动力电池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具体绿色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动力电池组概念设计阶段的绿色设计优化需求,提出了“绿色设计优化潜力”这一全新绿色设计概念。在考虑到产品零部件多绿色设计要素(功能、材料、几何结构、配合关系、制造工艺)设计关联性的基础上,对新提出设计概念进行了数学化描述。在构建绿色设计优化潜力评估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绿色概念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在分析动力电池组使用性能、环境性能和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电池概念设计方案决策方法。(3)针对动力电池组详细设计阶段对产品环境影响量化分析的需要,开展了面向生命周期仿真的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数据集成应用方法研究。运用生命周期分析理论和产品参数化设计思想,通过对动力电池组生产工艺流程、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能量传递与消耗过程、精细化回收工艺流程的分析,建立了动力电池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回收阶段的参数化清单模型,实现了在动力电池正向设计过程中对动力电池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计算。(4)针对动力电池组详细设计阶段环境性能优化方法体系缺失问题,从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配置设计出发,通过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分析计算、基于设计约束满足的动力电池组详细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和面向环境性能提升的动力电池组优化设计方法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力电池组详细设计阶段环境性能优化方法体系。(5)以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部署电动出租车汽车为使用场景,对某款动力电池组产品开展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利用本研究所提出的动力电池绿色设计方法,在保持电动汽车同等续航里程和增大续航里程两种情景下分别配置设计了新的动力电池组,验证了所提出动力电池绿色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柴慧敏[8](2017)在《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研究》文中认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消费者的认可。绿色产品已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选择满足用户需求和绿色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案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关于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绿色产品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计算不够完善,现有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将产品的需求信息融入到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中。二是已有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方法没有考虑到决策者的期望。因此,需要在改善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对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绿色产品设计、QFD和案例推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入手,本文针对如何选择令决策者满意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方面,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的理论分析,构建了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框架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企业选择绿色产品设计方案提供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绿色产品设计、QFD和案例推理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文分析了绿色产品设计的概念及特点、方法、研究问题,QFD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应用领域和案例推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应用领域等,为进一步研究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方法打下基础。(2)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方法构建。给出了一种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框架和方法。QFD方法能将产品的需求信息融入到绿色产品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中。在确定指标权重后,采用案例推理方法对绿色产品设计备选方案进行选择,最终确定决策者最满意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3)实例分析。通过M公司空调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例子,说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方法的运算过程。本文对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从QFD和案例推理视角延伸了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理论研究,也可以为企业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实践指导。
杨爱军[9](2014)在《基于可拓理论的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适应性设计作为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设计类型,由于其开发时间短、设计成本低、和创新性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可拓学以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主要用于处理矛盾问题,这为适应性设计提供了一种形式化、模型化的处理矛盾问题的方法。本文引入可拓学理论和方法,对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中各种设计信息的基元模型的构建、设计方法、方案的优选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首先,针对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中各种设计信息在知识表示方面的不足,引入了可拓学的基元理论,将基元理论与经典知识表示方法相结合,对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信息的可拓知识表示方法进行了研究;其次,针对目前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在实例检索和修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实例重用和适应性修改技术。根据不同设计特征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可拓距的加权相似度计算方法,将已有产品实例设计信息重用到新的产品设计中去,针对机械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还要满足结构要求的特点,引入了可拓学中不相容问题和对立问题的求解方法,提出可拓适应性设计的目标函数,用来表征适应性设计过程中条件与目标的相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实例重用的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模型;然后,针对复杂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方案具有设计信息不确定和不完全的特点,研究了设计方案多属性可拓灰关联决策问题,给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可拓理论相融合的多属性可拓灰关联决策方法,建立了基于可拓灰关联优属度的多属性可拓灰关联决策模型。最后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与方案优选系统。
高洋[10](2012)在《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不断缩短,带来的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凸现。绿色设计方法着重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属性,被公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进入21世纪创新成为了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核心,如何将产品绿色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建立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体系框架和开发优秀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软件,帮助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设计的能力,开发环境友好性产品,有效地改善环境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的产品设计方法基础上,对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信息模型、面向产品绿色创新的客户需求分析及映射技术、基于TRIZ理论与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基于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基于Eco-efficiency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由于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具有信息组成复杂、设计过程复杂的特点,为了系统地实现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论文研究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集成信息模型。(2)为了系统地实现绿色客户需求向产品创新设计目标的转化,论文对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客户需求组成、绿色客户需求的获取途径和工具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建立了基于改进质量屋的绿色客户需求转换方法,实现了从最初的绿色客户需求到创新设计目标的转换。(3)为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提高绿色产品的创新效率,论文在分析TRIZ理论和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设计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基于TRIZ理论和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绿色产品设计实例表达机制、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的实例存储和实例的检索方法。该方法将TRIZ理论以及基于实例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品的绿色创新设计。(4)通过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和开发新的产品,是企业率先抢占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TRIZ进化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分析和预测绿色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能结构状态,为产品设计者提供绿色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产品绿色创新设计。(5)为了保证绿色创新设计评价的科学性,论文在Eco-efficiency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co-efficiency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模型,从绿色产品功能质量量化、绿色产品客户满意度量化、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量化和资源消耗量化4个方面实现了绿色产品的生态效率综合评价。(6)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系统实现的角度阐述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支持平台GIDP-EEP原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二、绿色产品设计方案优选的目标规划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产品设计方案优选的目标规划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2.1 动态延迟设计 |
1.2.2 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5.1 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开放制造 |
2.2 产品族设计 |
2.2.1 产品族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
2.2.2 产品族的研究现状 |
2.2.3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配置的关联优化 |
2.3 延迟 |
2.3.1 延迟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
2.3.2 延迟的分类 |
2.3.3 延迟的研究现状 |
2.3.4 延迟的研究趋势 |
2.4 双层规划 |
2.4.1 双层规划的理论 |
2.4.2 双层规划解的概念 |
2.4.3 双层规划的求解算法 |
2.4.4 双层规划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 |
2.5 遗传算法 |
2.5.1 遗传算法的理论 |
2.5.2 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
2.5.3 求解双层规划问题的遗传算法 |
2.5.4 遗传算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 |
3.1 一个动机案例 |
3.2 问题描述 |
3.2.1 产品族设计和供应链延迟 |
3.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
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
3.3.1 供应商的优化 |
3.3.2 制造商的优化 |
3.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
3.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
3.4 求解方法 |
3.4.1 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的最优反应函数 |
3.4.2 遗传算法 |
3.5 电动汽车案例研究 |
3.5.1 案例背景 |
3.5.2 计算结果 |
3.5.3 灵敏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 |
4.1 一个动机案例 |
4.2 问题描述 |
4.2.1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 |
4.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
4.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
4.3.1 参数符号和决策变量 |
4.3.2 上层优化 |
4.3.3 下层优化 |
4.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
4.4 求解算法 |
4.4.1 嵌套遗传算法 |
4.4.2 编码与算子 |
4.5 智能冰箱案例研究 |
4.5.1 案例背景 |
4.5.2 模型求解 |
4.5.3 结果和分析 |
4.5.4 灵敏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 |
5.1 一个动机案例 |
5.2 问题描述 |
5.2.1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 |
5.2.2 三层的博弈结构 |
5.3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
5.3.1 符号与假设 |
5.3.2 制造商的优化 |
5.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
5.3.4 子承包商的优化 |
5.3.5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
5.4 求解方法 |
5.4.1 子承包商的最优反应 |
5.4.2 嵌套遗传算法 |
5.5 电动汽车延迟的案例研究 |
5.5.1 案例背景 |
5.5.2 优化结果 |
5.5.3 灵敏度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 |
6.1 一个动机案例 |
6.2 问题描述 |
6.2.1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 |
6.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
6.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
6.3.1 上层的绿色产品族设计优化 |
6.3.2 下层的低碳延迟实现优化 |
6.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
6.4 求解算法 |
6.4.1 嵌套遗传算法 |
6.4.2 编码与算子 |
6.5 绿色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 |
6.5.1 案例背景 |
6.5.2 模型求解 |
6.5.3 结果和分析 |
6.5.4 灵敏度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绿色供应链博弈决策与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及概念 |
2.1.1 绿色供应链概述 |
2.1.2 多目标优化理论概述 |
2.1.3 供应链利润共享契约概述 |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
2.3 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综述 |
2.4 利润共享契约研究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 |
3.1 问题描述与符号说明 |
3.2 制造商和零售商只考虑利润目标模型 |
3.3 制造商考虑利润与环境友好性双目标模型 |
3.4 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友好性双目标模型 |
3.5 不同目标情形下绿色供应链决策的比较分析 |
3.6 数值分析 |
3.6.1 不同情形下环境友好性决策分析 |
3.6.2 不同情形下批发价格决策分析 |
3.6.3 不同情形下零售价格决策分析 |
3.6.4 不同情形下制造商利润决策分析 |
3.6.5 不同情形下零售商利润决策分析 |
3.6.6 不同情形下供应链利润决策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绿色供应链协调研究 |
4.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
4.2 制造商考虑利润与环境双目标情形下协调研究 |
4.2.1 制造商考虑利润与环境双目标情形下集中决策 |
4.2.2 制造商考虑利润与环境双目标情形下协调契约 |
4.2.3 数值分析 |
4.3 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双目标情形下协调研究 |
4.3.1 制造商与零售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双目标情形下集中决策 |
4.3.2 制造商与零售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双目标情形下协调契约 |
4.3.3 数值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及缩略语 |
1 前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啤酒装备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3 绿色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 |
2.1 绿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2.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2.3 权重系数的确定 |
2.4 评价模型的选取 |
2.4.1 单项影响评价方法 |
2.4.2 综合绿色性评价方法 |
2.5 敏感性分析方法 |
2.6 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 |
2.7 本章小结 |
3 精酿啤酒装备绿色性单项指标评价 |
3.1 生命周期评价法 |
3.1.1 目标及范围定义 |
3.1.2 基于矩阵的精酿啤酒装备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
3.1.3 精酿啤酒装备的环境影响评价 |
3.2 成本属性指标评价 |
3.3 技术属性指标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4 精酿啤酒装备综合绿色性评价模型 |
4.1 多属性决策模型 |
4.1.1 绿色属性指标 |
4.1.2 绿色属性指标权重计算 |
4.1.3 多属性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2 多方法融合的多属性决策综合绿色性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精酿啤酒装备综合评价模型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
5.1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 |
5.1.1 精酿啤酒装备设计模型 |
5.1.2 敏感性分析抽样方法的确定 |
5.1.3 敏感性分析设计变量取值及范围 |
5.2 单变量输出的敏感性分析 |
5.3 多变量输出的敏感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 硕士阶段参与科研项目 |
11 致谢 |
(4)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及课题来源 |
1.1.1 论文选题 |
1.1.2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绿色设计研究现状 |
1.2.2 机床绿色设计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研究思路 |
2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需求分析 |
2.1.1 制齿机床设计过程特点 |
2.1.2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需求分析 |
2.2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体系结构 |
2.2.1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2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的功能模型 |
2.3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运行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3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制齿机床设计过程绿色评价方法 |
3.1.1 制齿机床设计过程绿色评价概述 |
3.1.2 制齿机床设计过程三阶段绿色评价方法 |
3.2 制齿机床绿色设计支持系统信息集成方法 |
3.2.1 制齿机床绿色设计支持系统集成概述 |
3.2.2 Web服务系统集成方法 |
3.2.3 规范化数据集成格式 |
3.2.4 基于规范化格式和Web服务的系统集成方法 |
3.3 制齿机床绿色设计流程控制方法 |
3.3.1 制齿机床设计流程控制概述 |
3.3.2 基于引擎驱动的制齿机床绿色设计流程可配置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开发及应用 |
4.1 制齿机床企业现状及信息化需求 |
4.2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开发与实现 |
4.2.1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环境配置 |
4.2.2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数据库简介 |
4.2.3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功能简介 |
4.3 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
D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5)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1 课题研究背景 |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理论意义 |
1.2.3 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系统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理论 |
2.1 原GMS2516高架桥式龙门铣床配置及主要技术参数 |
2.1.1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主要配置及特点 |
2.1.2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主要技术参数 |
2.2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机床坐标系的设定 |
2.2.2 横梁系统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
2.2.3 横梁系统优化设计总体方案 |
2.3 有限元分析理论及软件简介 |
2.3.1 有限元法的结构分析理论 |
2.3.2 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步骤 |
2.4 ANSYS Workbench在横梁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
2.4.1 简单梁结构的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 |
2.4.2 原横梁有限元仿真及实验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系统关键零部件优化设计 |
3.1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
3.1.1 质量功能展开法优选理论 |
3.1.2 灰色关联分析法优选理论 |
3.1.3 模糊综合评价法优选理论 |
3.1.4 多目标决策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结构方案正交试验设计 |
3.2.1 确定试验因素、水平与评价指标 |
3.2.2 正交试验方案及决策指标值的确定 |
3.3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结构设计方案多目标优选 |
3.3.1 横梁结构方案QFD多目标优选 |
3.3.2 横梁结构方案GRA多目标优选 |
3.3.3 横梁结构方案模糊综合评价 |
3.3.4 横梁方案优选结果对比分析 |
3.4 优选方案关键尺寸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
3.4.1 尺寸灵敏度分析优化理论 |
3.4.2 横梁优选方案关键尺寸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
3.4.3 滑枕优选方案关键尺寸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
3.4.4 滑座结构设计及其关键尺寸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
3.5 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系统组件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横梁移动双驱同步控制技术研究 |
4.1 横梁进给部件选型设计 |
4.1.1 滚珠丝杆的选型设计 |
4.1.2 伺服电机选型设计 |
4.2 横梁双驱同步控制技术研究 |
4.2.1 双驱同步控制结构 |
4.2.2 基于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双驱同步控制 |
4.2.3 动态同步误差测试及数据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A: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B:已申请发明专利 |
C: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6)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文章框架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论方法概述 |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
二、绿色设计的内涵 |
三、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
第二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念概述 |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
二、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
三、绿色设计的原则 |
四、绿色设计要点 |
五、绿色设计观念 |
六、绿色设计系统框架 |
第三节 实现绿色设计的专业关键技术 |
一、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 |
二、协同仿真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 |
三、绿色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 |
第四节 绿色设计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总结 |
第三章 BL公司绿色设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行业现状 |
一、行业门槛低,结构层次不合理 |
二、行业制造管理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 |
三、行业现状分析 |
四、行业数据采集技术落后 |
第二节 BL公司绿色设计现状分析和应用 |
一、产品介绍 |
二、BL公司产品绿色设计的应用 |
三、BL公司产品绿色设计问题解析 |
第四章 BL公司绿色设计方案 |
第一节 BL公司户外产品绿色设计的策略 |
一、实用性策略 |
二、整体性策略 |
三、极简性策略 |
四、美学性策略 |
五、和谐性策略 |
六、生态保护性策略 |
第二节 BL公司绿色设计改进方案 |
一、合并产品近似规格的板片(极简策略) |
二、精简紧固件的种类 |
三、榫卯结构在产品中的使用 |
四、集成化设计:产品组装板模块化设计 |
五、塑料回收标志的使用 |
六、产品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
七、优化新产品开发流程 |
第三节 BL公司绿色设计评价 |
一、绿色设计为企业生产的需要 |
二、绿色设计为企业数据信息化的需求 |
三、绿色设计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
第四节 总结与推广 |
一、BL公司绿色设计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二、在行业内的推广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未来的趋势 |
四、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绿色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动力电池的概述 |
1.1.2 动力电池组基本结构分析 |
1.1.3 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其绿色设计需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产品绿色设计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
1.2.3 锂离子电池性能建模方法 |
1.2.4 动力电池的设计与优化 |
1.3 论文的选题与意义 |
1.3.1 论文的选题 |
1.3.2 选题的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的安排 |
第二章 动力电池组研发流程及其绿色设计优化体系 |
2.1 车企动力电池组设计需求及研发流程分析 |
2.1.1 车企动力电池组设计需求分析 |
2.1.2 车企动力电池组研发流程分析 |
2.2 动力电池组的绿色设计优化体系 |
2.2.1 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优化的整体策略 |
2.2.2 动力电池组绿色设计优化体系的建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力电池组绿色概念设计方案的生成与决策 |
3.1 面向概念设计的绿色设计优化潜力评估方法 |
3.1.1 基于概率论的绿色设计优化潜力描述 |
3.1.2 绿色设计优化潜力评估工具的建立 |
3.1.3 绿色设计优化潜力评估结果的量化 |
3.2 动力电池绿色概念设计方案生成 |
3.2.1 产品绿色概念设计方案生成流程 |
3.2.2 动力电池的绿色概念设计方案生成案例 |
3.3 动力电池概念设计方案决策方法 |
3.3.1 概念设计方案决策问题描述及其求解算法 |
3.3.2 动力电池组概念设计方案评估 |
3.3.3 动力电池概念设计方案决策案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生命周期仿真的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数据集成应用方法 |
4.1 动力电池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生命周期仿真 |
4.1.1 动力电池生命周期评价流程 |
4.1.2 动力电池组生命周期仿真模型 |
4.2 动力电池组产品模型参数化及其物料构成分析 |
4.2.1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材料体系的基本参数分析 |
4.2.2 锂离子动力电芯层面基本参数的分析 |
4.2.3 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层面的基本参数分析 |
4.2.4 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组层面的基本参数分析 |
4.3 动力电池组的生命周期参数化清单 |
4.3.1 动力电池组生产阶段的生命周期参数化清单 |
4.3.2 动力电池组使用阶段的生命周期参数化清单 |
4.3.3 动力电池组回收阶段生命周期参数化清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动力电池组详细设计方案的生成及其绿色设计优化 |
5.1 动力电池组详细方案优化设计框架 |
5.2 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分析与计算 |
5.2.1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过程描述与建模 |
5.2.2 动力电池组内阻的分析与计算 |
5.3 基于设计约束满足的动力电池组详细设计方案生成 |
5.3.1 动力电池组设计准则和要求的确定 |
5.3.2 动力电池组关键设计参数约束方程 |
5.3.3 动力电池组的详细设计方案生成流程 |
5.4 面向环境性能提升的动力电池优化设计方法 |
5.4.1 动力电池组的绿色优化设计三要素 |
5.4.2 动力电池组详细设计方案绿色优化求解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动力电池组环境影响评价及绿色设计案例分析 |
6.1 电动出租车动力电池的环境影响分析 |
6.1.1 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分析对象的选取 |
6.1.2 中国城市出租车运营参数分析 |
6.1.3 电动出租车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数据清单 |
6.1.4 环境影响的计算与评价结果讨论 |
6.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绿色设计 |
6.2.1 动力电池组的详细设计方案生成 |
6.2.2 动力电池组的绿色设计优化 |
6.2.3 动力电池设计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主要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
附录2 产品绿色设计优化潜力评估清单 |
附录3 ReCiPe中点指标的标准化因子 |
附录4 动力电池制造阶段参数化清单模块 |
附录5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参数化清单模块 |
附录6 废弃动力电池回收阶段参数化清单模块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8)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绿色产品的兴起与发展 |
1.1.2 绿色产品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
1.1.3 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必要性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研究框架 |
1.2.2 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方法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祈 |
2.1.3 学术硏究趋势分析 |
2.2 关于绿色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 |
2.2.1 绿色产品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
2.2.2 绿色产品设计的方法 |
2.2.3 绿色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内容 |
2.3 QFD相关研究情况 |
2.3.1 QFD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3.2 QFD方法的应用领域 |
2.4 案例推理相关研究情况 |
2.4.1 案例推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4.2 案例推理的应用领域 |
2.5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2.5.1 主要贡献 |
2.5.2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
2.6 已有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方法研究 |
3.1 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问题 |
3.1.1 问题描述 |
3.1.2 符号定义与说明 |
3.2 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的框架构建 |
3.3 基于QFD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
3.3.1 绿色产品需求分析 |
3.3.2 绿色产品质量功能展开 |
3.4 基于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 |
3.4.1 梯形模糊数在设计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
3.4.2 基于案例检索的设计方案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4.1 实例背景分析 |
4.2 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方法的实例分析 |
4.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4.2.2 方案选择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贡献 |
5.3 本文的研究局限 |
5.4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可拓理论的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适应性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2 可拓适应性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机械产品可拓应性设计信息模型的构建 |
2.1 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信息的基元及复合元 |
2.2 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的知识表示 |
2.2.1 适应性设计信息产生式规则的基元表示 |
2.2.2 适应性设计信息语义网络的基元表示 |
2.2.3 适应性设计信息框架的基元表示 |
2.2.4 适应性设计信息谓词的基元表示 |
2.3 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信息的可拓方法 |
2.3.1 适应性设计信息的拓展分析方法 |
2.3.2 适应性设计信息的可拓变换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模式的构建 |
3.1 基于改进的可拓距的相似实例的检索 |
3.2 相似实例的可拓适应性修改 |
3.2.1 相似实例的分解 |
3.2.2 满足功能需求的可拓适应性修改 |
3.2.3 满足结构需求的可拓适应性修改 |
3.3 机械产品的可拓适应性设计模型 |
3.4 实例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的方案优选与决策 |
4.1 灰色物元及可拓灰关联决策基本定义 |
4.2 多属性可拓灰关联决策模型 |
4.2.1 可拓灰关联决策规范化处理 |
4.2.2 可拓灰关联决策分析 |
4.2.3 基于可拓距的多属性权重分配算法 |
4.2.4 多属性可拓灰关联决策模型与算法实现 |
4.3 应用实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与方案优选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1.1 机械产品可拓适应性设计与方案优选流程 |
5.1.2 功能模块划分 |
5.1.3 系统体系结构 |
5.1.4 系统处理流程 |
5.2 系统模块设计 |
5.2.1 数据库管理模块 |
5.2.2 指标处理模块 |
5.2.3 相似实例检索模块 |
5.2.4 可拓灰关联决策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绿色设计概述 |
1.2.1 绿色设计产生背景 |
1.2.2 绿色产品和绿色设计 |
1.2.3 绿色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绿色创新设计 |
1.3.1 创新设计概念及发展历程 |
1.3.2 TRIZ 的起源与发展 |
1.3.3 基于 TRIZ 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1.3.4 绿色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 |
1.4.1 论文的选题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信息模型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集成信息模型的建立 |
2.2.1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研究 |
2.2.2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的集成信息模型 |
2.3.3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信息的继承性与层次性 |
2.3.4 基于 UML 和面向对象的绿色创新设计数据信息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的客户需求分析及映射技术研究 |
3.1 客户需求分析在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中的重要性 |
3.2 客户绿色需求获取途径及工具 |
3.2.1 绿色客户的组成 |
3.2.2 客户绿色需求的获取途径 |
3.2.3 客户绿色需求的获取工具 |
3.3 客户绿色需求映射技术研究 |
3.3.1 传统客户需求映射技术——QFD |
3.3.2 基于改进 QFD 的客户绿色需求映射技术 |
3.3.3 质量屋中信息的模糊化处理 |
3.3.4 基于 DEA 的功能技术需求相对有效性分析研究 |
3.3.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敏感性分析研究 |
3.4 实例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TRIZ 理论与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 |
4.1 基于 TRIZ 理论与 CBR 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研究 |
4.1.1 基于 CBR 的产品设计方法 |
4.1.2 基于 TRIZ 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
4.1.3 基于 TRIZ 理论与 CBR 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 |
4.2 面向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的实例推理技术研究 |
4.2.1 本体的基本理论 |
4.2.2 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的概念本体树模型 |
4.2.3 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本体模型的构建 |
4.2.4 基于 XML 格式的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的本体表达 |
4.2.5 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的检索 |
4.3 基于 TRIZ 工具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
4.3.1 基于功能分析和模糊物元的创新设计问题分析 |
4.3.2 基于 TRIZ 冲突矩阵的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
4.3.3 基于物质-场分析的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
4.3.4 基于简化 LCA 的绿色创新设计方案优选 |
4.4 实例研究 |
4.4.1 洗碗机底板可拆卸性的创新设计 |
4.4.2 洗碗机清洗系统的创新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TRIZ 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
5.1 引言 |
5.2 TRIZ 进化理论 |
5.2.1 产品核心技术成熟度预测 |
5.2.2 技术进化模式与进化路线 |
5.2.3 TRIZ 进化理论的应用研究 |
5.3 基于 TRIZ 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 |
5.3.1 基于 TRIZ 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研究 |
5.3.2 基于专利分析的产品绿色技术成熟度预测 |
5.3.3 产品绿色技术性能量化分析 |
5.3.4 绿色技术潜能分析与决策 |
5.3.5 产品绿色技术的进化模式和进化路线研究 |
5.4 实例研究 |
5.4.1 洗碗机系统结构组成 |
5.4.2 洗碗机绿色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
5.4.3 洗碗机绿色技术演化趋势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 Eco-efficiency 的绿色创新设计评价 |
6.1 引言 |
6.2 基于 Eco-efficiency 的绿色创新设计评价 |
6.2.1 绿色产品功能量化 |
6.2.2 绿色产品客户满意度量化 |
6.2.3 基于 LCA 的绿色产品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量化 |
6.3 实例研究 |
6.3.1 洗碗机功能量化 |
6.3.2 洗碗机客户满意度评价 |
6.3.3 洗碗机生命周期分析 |
6.3.4 计算 Eco-efficiency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应用系统的研发及其工程应用 |
7.1 GIDP-EEP 系统开发背景 |
7.2 GIDP-EEP 系统总体规划 |
7.2.1 系统需求分析 |
7.2.2 系统框架 |
7.3 主要功能介绍 |
7.3.1 客户需求采集与管理 |
7.3.2 相似案例查询模块 |
7.3.3 绿色创新设计矛盾解决模块 |
7.3.4 产品绿色技术进化潜能分析模块 |
7.3.5 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模块 |
7.3.6 系统管理 |
7.4 实施效果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结论与创新点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绿色产品设计方案优选的目标规划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D]. 吴军. 天津大学, 2020(01)
- [2]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绿色供应链博弈决策与协调研究[D]. 郭雨.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D]. 高秀玲. 天津科技大学, 2020
- [4]制齿机床集成化绿色设计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D]. 王星荣. 重庆大学, 2019(01)
- [5]高架桥式龙门铣床横梁系统设计与分析[D]. 高志来. 南通大学, 2019(02)
- [6]绿色设计理念在户外大型木制游乐产品的应用与改进[D]. 潘榕峰. 厦门大学, 2019(08)
- [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绿色设计方法研究[D]. 张城.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8]基于QFD和案例推理的绿色产品设计方案选择研究[D]. 柴慧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9]基于可拓理论的机械产品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 杨爱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1)
- [10]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 高洋.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