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TM网间互连拓扑聚集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梅城[1](2012)在《中小企业网络设计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企业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成了企业网的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网络已经成为连接企业、事业单位各部门并与外界交流信息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企业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扩大企业经营的规模和范围,方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节省办公的开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发展Intranet(企业内部网)已经是刻不容缓。而目前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的中小型企业,其信息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资金能力及对企业网络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组网方案。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网络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对企业网络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第三部分介绍了企业网络的设计需求以及设计方案;第四部分对企业网络的设计实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第五部分对网络设计方案进行了测试。
刘小跃[2](2012)在《空间信息网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卫星通信为代表的空间通信技术在通信质量、规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空间信息网是卫星网络的进一步扩展,它能把卫星网络、空间航天器和地面网络联系起来。空间信息网具有全球覆盖的能力,能够保证高速率传输和较宽的带宽,并支持灵活的、大规模的网络结构。卫星网络作为空间信息网的骨干网络,不仅要求其高可靠性,也同时要求其提供高质量接入服务,以及QoS保证等性质,而仅采用LEO、MEO或GEO星座的单层卫星网络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需要结合不同轨道层卫星优势,采用多层星座卫星网络来构建空间信息网的骨干网络。路由技术是空间信息网,特别是其卫星骨干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地面移动自组网和WMN (无线网状网)网络的路由算法有较多的研究,为空间信息网络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借鉴。然而空间信息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路由协议难以充分利用地面移动自组网和WMN网络的特性。因而需要针对空间信息网的特点,设计符合空间信息网特性的路由协议。因此,对空间信息网的路由协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空间信息网的高性能路由协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研究了空间信息网分层网络的构成,并对分层拓扑结构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分层网络的优势。结合不同轨道上卫星的特点,提出基于“双层卫星骨干网”模型的分层空间信息网。并对双层卫星骨干网络的轨道、空间几何结构以及网络拓扑结构、星座设计等网络体系结构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指出了开发卫星骨干网络路由协议的必要性,并对设计空间信息网的卫星骨干网路由协议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2.提出了一个基于双层卫星骨干网络的空间信息网按需路由协议,该协议能为网络中的每条链路进行独立的最短路径计算,能对当前的网络状态迅速反应,并最小化端到端时延和时延抖动,同时保持信令开销的最小化。通过与单层网络的路由协议和传统的双层网络路由协议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协议在端到端时延,时延抖动以及链路拥塞、失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3.提出了一个基于双层卫星骨干网的空间信息网通信量分类路由协议,该协议对卫星网络中不同的通信量类型采用不同的优化条件,使其能适应不同通信量类型的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卫星骨干网络的潜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与单层网络路由协议相比时,其平均端到端时延,平均归一化吞吐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以及在均匀网络和热点网络的场景下,该协议对不同通信量类型的平均相对时延差也有较大的改进。4.针对空间信息网中卫星骨干网的特点,提出一个基于空间信息网卫星节点的节点信任评估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到卫星节点间的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的信任值,并计算出节点间可信路由。该路由协议能够根据卫星节点的信任值选择可信的路由进行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该可信路由协议能够有效地抵御攻击,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健壮性以及安全性。
吉诚[3](2008)在《企业级网络设计方案的规划与测试》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在企业的重要财富和资源。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未来社会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及时地把握市场形势,做出正确决策和调整企业战略。随着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深入,企业经营的运作越来越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网络建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要求日益突出。企业的沟通、应用、财务、决策、会议等等数据流都在企业网络上传输,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管理方便的大型企业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基石。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大型的造船业基地,负责船舶工业的各项任务,而各项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又需要各种数据信息的交流整合,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是对于各项业务正常稳定进行的通讯保证,信息化网络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数字化使用和智能化管理的要求,遵循功能性、实用性、兼容性、前瞻性、安全性、扩展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本文阐述了企业级网络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以及选用的网络技术和相关产品。重点介绍了发挥网络效率、加强网络安全、构建信息化平台中应关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关措施。结合计算机企业网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探讨了影响大型企业计算机企业网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对大型企业计算机企业网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在总结以往网络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机组网模式和路由器组网模式相结合的网络设计方案,通过对核心层网络设计、汇聚层网络设计和接入层网络设计的方案设计的总结,使得网络设计方案能够将两个地域上分开的部分,采用通过各自的核心交换机连接的方式,保证线路和设备接口的稳定,并且保证数据能安全和可靠地传输。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系统的结构设计及网络规划设计时,常常要进行大量的仿真分析,本文介绍的就是一种先进的网络仿真软件OPNET。文中介绍了OPNET的组成、特点及其网络仿真的方法与步骤,并且给出了OPNET在局域网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陈龙,黄进[4](2006)在《光网络安全及其拓扑结构隐藏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全光网络有独特的优势和特殊的脆弱性。按照分层观点讨论了全光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的解决方法。探讨了光网络拓扑结构隐藏方法,给出一种简化连接方法。最后指出全光网络安全需要关注的问题。
马晓雷[5](2006)在《无线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Ad Hoc网络是无线通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多跳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能够在灾难救护、军事、家庭、办公等环境下使用。同时无线Ad Hoc网络也延续了无线网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功率控制、带宽优化、传输质量优化等。另外,其多跳、无中心控制的特点也引出新的研究课题,包括网络配置、拓扑维护、地址配置、多跳路由以及和其他网络的融合问题。 本论文主要在传输调度算法、无线多跳接入网络、发布订阅多跳网络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论文在简要介绍传输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透明传输调度算法,分析了单信道和多信道透明传输算法中帧结构的定义,提出了网络吞吐量和传输时延的最佳帧结构。然后提出了无线Ad Hoc网络中具有功率控制的透明传输调度算法,通过探测接收邻居的节点数目周期性的调整节点发射功率,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少了与邻居节点的冲突。数学分析和仿真证明本算法比没有功率控制的透明传输调度算法在吞吐量和分组发送阻塞率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同时通过减少发射功率,提高了网络的整体生存时间。然后提出了一种适合带宽受限无线Ad Hoc网络的接入算法—随机接入透明传输调度算法。该算法通过在发送时隙中加入冲突避免时隙,减少了发送时隙中
蔡向阳[6](2004)在《天津移动无线局域网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 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采用无线传送方式提供有线局域网的功能,是对有线局域网的一种补充和扩展。目前采用 802.11b 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11M bps,使得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够快速方便地解决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接问题,具有部署灵活、带宽高、延展性强、维护简单等优势。对于中国移动而言,Wlan 作为 GPRS 的补充和 3G 的前导,对于这项技术更加青睐。 本文讨论的是如何通过接入控制器 AC 和接入点 AP 设备,组建一个实用的无线局域网的实施方案。如何确定组网方案、进行网络优化工作和实践中典型案例分析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作者从 2002 年 6 月起在天津移动从事无线局域网的建设工作,经过 1 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天津移动无线局域网一期工程建设工作,其间进行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实施,网络优化和问题分析及故障处理等大量工作,组建了天津地区第一个无线局域网,实现了天津地区 25 个热点地区的 Wlan 覆盖。在此期间,我对无线局域网及相关技术进行一些研究,并在工作中发现和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于秀云,石会学[7](2000)在《ATM网间互连拓扑聚集的分析》文中指出该文就异种ATM网间的互连作了一些探讨。认为拓扑聚集的难度及ATM Forum PNNI路由标准的不足等是ATM网互连的主要障碍。
二、ATM网间互连拓扑聚集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M网间互连拓扑聚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网络设计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项目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4 本人的工作 |
第二章 企业网络设计概况 |
2.1企业组网模式简介 |
2.1.1 经典三层结构模型 |
2.1.2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组网模式 |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设计目标 |
3.1 企业网络组网的需求 |
3.2 该企业的具体需求与设计方案 |
3.2.1 目前需求 |
3.2.2 网络设计方案 |
3.2.3 中小型企业网络所需网络设备介绍 |
第四章 网络设计方案的实现 |
4.1 网络拓扑设计 |
4.2 主要网络设备选定 |
4.3 VLAN划分及IP编址方案 |
4.4 交换模块设计 |
4.4.1 接入层交换服务的实现—配置接入层交换机 |
4.4.2 核心交换服务的实现—配置核心层交换机 |
4.5 广域网接入模块设计 |
4.6 远程访问模块设计 |
第五章 企业网络设计方案的测试 |
5.1 测试平台 |
5.1.1 OPNET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
5.1.2 利用OPNET仿真的步骤 |
5.2 测试流程 |
5.3 仿真实践与应用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空间信息网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空间信息网概述 |
1.3 空间信息网主要架构形式 |
1.4 影响空间信息网性能的关键问题 |
1.5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空间信息网中卫星骨干网络的拓扑结构与星座设计 |
2.1 卫星网络中的轨道划分 |
2.2 卫星网络中星间链路的划分 |
2.3 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
2.4 单层卫星网络存在的不足 |
2.5 多层的卫星网络体系结构 |
2.6 基于多层结构的空间信息网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间信息网的卫星骨干网路由协议 |
3.1 引言 |
3.2 WMN 网路由协议 |
3.3 基于 SIN 的卫星骨干网络路由协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双层卫星骨干网的分布式按需路由 |
4.1 引言 |
4.2 按需路由及相关定义 |
4.3 一种基于双层卫星骨干网络的 ORP 协议 |
4.4 仿真和性能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层卫星骨干网中的通信量分类路由 |
5.1 引言 |
5.2 卫星骨干网络中的 TCR 路由算法 |
5.3 仿真和性能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证据理论的双层卫星骨干网络的可信路由 |
6.1 引言 |
6.2 基于证据理论的网络信任模型 |
6.3 卫星骨干网络中基于证据理论的可信路由 |
6.4 仿真实现与性能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企业级网络设计方案的规划与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人的工作 |
第二章 企业级网络建设概况 |
2.1 企业级网络组网的需求 |
2.2 企业级组网模式简介 |
2.2.1 经典三层结构模型 |
2.2.2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组网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企业级网络设计方案的实现 |
3.1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
3.2 相关技术 |
3.2.1 三层交换技术 |
3.2.2 千兆以太网技术 |
3.3 企业级网络设计方案的实现 |
3.3.1 企业级网络的实际需求 |
3.3.2 企业级网络的安全措施 |
3.3.3 企业级网络的设计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级网络设计方案的测试 |
4.1 测试平台 |
4.2 测试流程 |
4.3 仿真实践与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无线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无线Ad Hoc网络概述 |
1.1.2 无线Ad Hoc网络的发展 |
1.1.3 无线Ad Hoc网络的特点 |
1.1.4 无线Ad Hoc网络的应用 |
1.2 无线 Ad Hoc网络跨层设计 |
1.2.1 跨层设计的概念 |
1.2.2 跨层设计方法 |
1.2.3 跨层设计分类 |
1.3 论文工作和主要贡献 |
第二章 无线 Ad Hoc网络透明传输调度算法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网络模型和定义 |
2.3 基本透明传输调度算法的分析 |
2.3.1 单信道TSMA算法的理论分析 |
2.3.2 多信道TSMA算法的理论分析 |
2.4 功率控制透明传输调度算法 |
2.4.1 功率控制算法描述 |
2.4.2 仿真分析 |
2.5 随机接入透明传输调度算法 |
2.5.1 算法描述 |
2.5.2 理论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无线多跳接入网络分层微移动管理方案 |
3.1 无线多跳接入网络 |
3.1.1 无线多跳接入网络的定义 |
3.1.2 无线多跳接入网络的研究内容 |
3.1.3 无线多跳接入网络互联方案 |
3.2 分层微移动管理模型 |
3.3 分层微移动管理方案 |
3.3.1 协议简介 |
3.3.2 寻呼过程 |
3.3.3 路由过程 |
3.3.4 软切换 |
3.3.5 接入路由器选择算法 |
3.3.6 混合AR广播算法 |
3.4 分层微移动管理的数学分析 |
3.5 仿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线多跳接入网络QoS的研究 |
4.1 QoS体系结构简介 |
4.1.1 Internet服务模型 |
4.1.2 FQMM |
4.1.3 INSIGNIA |
4.1.4 SWAN |
4.2 无线多跳接入网络QoS需求 |
4.3 SWAN与骨干网的融合 |
4.3.1 单播信令结构 |
4.3.2 多径信令结构 |
4.3.3 区分服务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布订阅机制在无线 Ad Hoc网络中的应用 |
5.1 发布/订阅机制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2 发布-订阅机制的优点 |
5.1.3 DDS标准制订和产品应用情况 |
5.1.4 发布-订阅机制 |
5.2 Ad Hoc无线多播协议简介 |
5.2.1 树状多播路由协议 |
5.2.2 网格多播路由协议 |
5.2.3 混合多播路由协议 |
5.3 实时发布订阅中间件和多跳多播协议的融合 |
5.3.1 发布订阅多跳网络的研究进展 |
5.3.2 发布订阅多跳网络总体架构设计 |
5.4 发布订阅多跳网络方案 |
5.4.1 函数定义 |
5.4.2 发布信息数据结构 |
5.4.3 发布过滤 |
5.4.4 订阅过滤 |
5.4.5 网格节点过滤 |
5.4.6 发布订阅头选项 |
5.4.7 发布订阅路由协议 |
5.5 发布订阅多跳网络仿真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论文的主要贡献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以及完成的工作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或录用的文章 |
(6)天津移动无线局域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技术 |
1.1 IEEE802.11 协议 |
1.2 IEEE802.11 协议的重要技术规定 |
1.3 无线扩频技术与802.11 |
1.3.1 无线扩频原理 |
1.3.2 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DS) |
1.3.3 直扩系统的同步 |
1.3.4 软扩频 |
1.3.5 跳频(Frequency Hopping,FH) |
1.3.6 不同扩频系统性能 |
1.3.7 信道特性对扩频系统的影响 |
第二章:无线局域网各种网元设备的功能与组网模型 |
2.1 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系统结构和组网方案 |
2.1.1 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系统结构 |
2.2 WLAN 业务主要设备功能要求 |
2.2.1 WLAN 适配卡 |
2.2.2 接入点(AP)设备 |
2.2.3 接入控制器(AC)设备 |
2.2.4 WLAN 网络结构 |
2.3 频率规划 |
2.3.1 工作频段 |
2.3.2 信道配置 |
2.4 WLAN 用户认证方式 |
2.4.1 WLAN 用户认证模型 |
2.4.2 用户名/密码认证方式 |
2.4.3 基于SIM 方式的用户认证 |
2.4.4 AC 上基于SIM 的认证过程 |
2.4.5 AP 上基于SIM 的认证过程 |
2.4.6 AC 上基于WEB 的认证过程 |
2.4.7 安全保护措施 |
2.4.8 RADIUS 服务器确认用户合法性流程 |
2.5 WLAN 接入设备部署和规划 |
2.5.1 接入设备互连 |
2.5.2 AP 设备电源 |
2.5.3 AP 切换 |
2.5.4 AP 带宽 |
2.5.5 AP 设备的安全性 |
2.5.6 AP 部署的测试 |
第三章:天津移动无线局域网工程建设与典型案例 |
3.1 工程建设背景 |
3.1.1 设备厂商和集成商简介 |
3.1.2 工程建设规模和工程量统计 |
3.2 工程建设方案 |
3.3 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3.3.1 传输资源建设 |
3.3.2 业务认证点的确定 |
3.3.3 网络设备管理 |
3.3.4 IP 地址分配方案 |
3.3.5 组网问题 |
3.4 无线环境的网络优化 |
3.4.1 无线设备布局的主要思路 |
3.4.2 网络优化中需要测试的一些主要指标 |
3.4.3 降低干扰 |
3.4.4 制定优化方案 |
3.5 布线工程实施配合 |
3.6 电源系统 |
3.7 WLAN 设备介绍 |
3.7.1 Cisco 公司相关设备 |
3.7.2 华为公司相关设备 |
3.8 工程中遇到的故障与案例分析 |
3.8.1 案例一:Portal 认证后仍出现认证页面 |
3.8.2 案例二:Portal 认证不通过 |
3.8.3 案例三:无法正常下线 |
3.8.4 案例四:工作模式不同引起的设备不稳定 |
3.8.5 案例五:切换问题 |
3.8.6 问题六:病毒感染引起的网络拥塞(一) |
3.8.7 案例七:病毒感染引起的网络拥塞(二) |
3.8.8 案例八:设备软件引起的问题 |
3.8.9 其他一些配置和使用上经验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标准和协议 |
缩略语 |
致谢 |
四、ATM网间互连拓扑聚集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企业网络设计研究与实现[D]. 梅城. 南昌大学, 2012(12)
- [2]空间信息网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 刘小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3]企业级网络设计方案的规划与测试[D]. 吉诚.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9)
- [4]光网络安全及其拓扑结构隐藏方法[J]. 陈龙,黄进. 半导体光电, 2006(06)
- [5]无线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马晓雷.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6]天津移动无线局域网建设[D]. 蔡向阳. 天津大学, 2004(04)
- [7]ATM网间互连拓扑聚集的分析[J]. 于秀云,石会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0(01)
标签: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无线协议论文; 组网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