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气室防爆裂轮胎(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东[1](2012)在《汽车爆胎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在所有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中位列榜首的就是在高速的行驶中车轮的突然爆胎。汽车爆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促使人们对爆胎汽车安全行驶的高度重视。本文围绕爆胎汽车与轮胎建模、爆胎汽车运动状态分析、爆胎汽车稳定性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表征汽车行驶状态的主要参数汽车的行驶轨迹、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回正力矩等的研究,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以H.B.Pacejka提出的魔术轮胎为基础,对轮胎特性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轮胎的魔术公式为基础,建模过程中通过对滚动阻力系数、径向刚度、侧偏刚度、纵向滑移刚度等几个重要变量进行处理,来实现爆胎后轮胎特性的改变,从而到了建立爆胎模型的目的。通过对爆胎模型的仿真研究,对爆胎后汽车运动状态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爆胎后轮胎特性的变化对整车运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爆胎后汽车偏航的主要原因,为爆胎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利用车辆爆胎的仿真实验结果,通过驾驶员—汽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的理论,结合汽车整车的爆胎模型与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汽车转向系统动力的角度对汽车爆胎进行理论控制分析研究。使爆胎后汽车的偏航得到了有效的修正,能够有效的防止了汽车爆胎后交通事故的发生。
赵莉[2](2011)在《析事故致因 寻防范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全国交通事故统计,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44起,发生一次死亡1 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4起。
王增民[3](2011)在《900吨过隧型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物资运输量、客流量不断增加,为了增加铁路运能,满足运输需求,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规划并逐步实施。900T运梁车是高速铁路用箱梁的专用运输设备,它是集机电液于一体高科技产品,它的性能和可靠性对工程的完成影响较大,而同类进口产品价格较高,维护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高铁建设需求,为此,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针对运梁车的性能要求和应用特点,以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测试试验完成了过隧型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优化与仿真。简要描述了运梁车的基本结构形式和主要性能特点,并对运梁车与三种主要结构形式架桥机的基本配合过程及形式进行介绍。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性能直接决定了运梁车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品质、稳定性和安全性。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驱动系统、液压转向系统和液压悬挂系统。从运梁车功能设计的角度出发,针对运梁车的结构特点,设计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而且还对运梁车液压驱动系统差力、差速以及防滑控制问题,液压转向系统协调控制以及液压悬挂系统对运梁车运梁稳定性影响、整车升降控制和悬挂液压软管防爆裂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运梁车性能测试中出现的不足以及新的性能要求,对运梁车的电液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运梁车负载突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发动机过载熄火的问题,通过分析机械-液压功率匹配系统,开发了适用于运梁车的电液功率匹配系统。针对运梁车特殊情况下转向同步性和协调性较差的问题,开发了基于LUDV系统的运梁车电子LUDV转向控制系统。为使运梁车能够适用于更多架桥机的架梁模式,根据架梁的工艺要求对运梁车的悬挂系统进行分组,在分析架梁模式下运梁车稳定性的基础上开发了运梁车液压支腿系统,此外,还开发了悬挂软管双管路防爆阀。对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中对整车性能影响较大的液压驱动系统仿真。首先,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液压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引起负载变化较大的爬坡和启动工况进行仿真,得到两种工况时的速度响应特性和压力响应特性,为液压驱动系统控制参数确定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运梁车进行现场测试,对实测所得曲线与仿真曲线进行比较。
郭诗琪,高慧中,韩丞丞[4](2010)在《汽车轮胎安全系统检测及故障处理》文中研究说明交通意外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高速行驶中因轮胎故障引起的爆胎。本文简要分析了爆胎前压力异常的检测过程,并通过对爆胎后轮胎的力学分析,提出了爆胎后故障处理的主要设计思路。
薛念明[5](2010)在《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逐步进入了百姓家庭。据不完全统计,私人购车已占汽车销售的50%以上。在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同时,汽车爆胎事故也逐步上升,因此,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家庭用车数量的增高,汽车爆胎越来越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如何能够有效的监测和预防爆胎的发生,将成为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课题所设计的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是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胎压检测技术、程控放气技术等而设计的,通过下位机进行胎压检测及温度检测,根据实时检测的胎压值控制程控放气装置来实时的调节汽车轮胎的胎压,如果某个轮胎发生了爆胎,那么这个轮胎的胎压值会快速下降,此时下位机控制程控放气装置对其他的3个轮胎进行放气,以保持四个轮胎的胎压平衡,并且将胎压及温度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的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实时的显示各个轮胎的胎压及温度信息,并且根据胎压和温度信息做相应的应对处理,如刹车、报警等。硬件方面,下位机采用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4250和胎压传感器来实时检测轮胎胎压,并且由微控制器控制无线射频收发芯片CC1100将胎压信息实时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XC3S400控制无线射频收发芯片CC1100来实时接收胎压信息,并做相应应对处理。软件方面,根据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主要分成两大块,下位机程序,上位机程序,下位机程序主要包括胎压检测控制程序,无线收发控制程序和程控放气控制程序,上位机主要包括无线收发控制程序和显示控制程序以及报警等应对处理程序。
李汉堂[6](2009)在《安全轮胎的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对泄气保用轮胎(包括液体自封式、自修复组件式、胎侧补强型、加支撑物型、内腔填料型)及防滑轮胎进行了说明介绍,并得出安全轮胎将有较大市场的结论。
孙晓勇[7](2008)在《汽车爆胎原因及其防止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详细分析了爆胎过程和诱发爆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安装示警装置、泄气保用轮胎等主动和被动防止措施并介绍了轮胎的正确使用措施。
李汉堂[8](2008)在《安全轮胎的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由轮胎漏气爆胎而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为克服充气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因突然跑气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世界各大轮胎公司都加快了研制安全轮胎的步伐,汽车用户也在寻求安全轮胎的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安全轮胎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董颖[9](2007)在《发动机制动的工作机理及性能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发动机对车辆进行制动,得到的制动功率稳定,长时间工作时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可以消除发动机过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汽车的制动系统发热、制动效率降低及汽车跑偏,因此在汽车的制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对发动机的制动能力利用水平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发动机排气辅助制动(排气缓速器)的应用水平,制动功率较小,制动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辅助制动要求。近年来国外出现了通过改变发动机配气正时增加制动功率的发动机制动技术,使发动机的制动功率增大,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且可以实现发动机制动功率的分级输出。针对国内在对发动机的制动能力利用开发方面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对发动机的制动工作过程以及制动能力的深层次利用进行研究,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性能优良的发动机缓速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首先介绍了现有的利用发动机进行制动的技术,简要分析了各种发动机制动技术的制动能力与其制动工作过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动机制动工作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在每个发动机冲程中增加制动功率的方法以及对整个工作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几种增加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方法。结合目前发动机配气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实现发动机最大制动能力的理想发动机制动工作过程,并给出了发动机制动能力利用系数的概念,以评价不同发动机制动方式对发动机最大制动能力的利用水平。其次建立了发动机拖动、发动机排气缓速器、发动机减压缓速器、发动机泄漏缓速器以及发动机泄漏缓速器与发动机排气缓速器联合工作时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分析了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变化对各种发动机缓速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计算方法和结论可用于发动机缓速器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利用高次多项式函数对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减压凸轮进行了设计,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各项参数,在基本段包角很小的情况下用高次多项式函数进行减压凸轮的设计完全可以满足配气机构以及减压缓速器的性能要求。最后分析了发动机缓速器工作时对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调整主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分配系数可以提高发动机缓速器与主制动系统联合工作时的制动稳定性。在发动机制动功率较大而且可以分级输出的情况下研究了汽车的下坡能力,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发动机减压缓速器,可以使汽车在各种坡道上以稳定的车速行驶。利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实现了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自动控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系统能够对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进行自动控制,并且制动过程比较柔和,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张玉琴,唐亚鸣,王锦桥[10](2007)在《高速公路上汽车爆胎原因及其防止措施浅探》文中指出车辆行驶中的爆胎事故频频发生。详细分析了爆胎过程和诱发爆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安装示警装置、泄气保用轮胎等主动和被动防止措施并介绍了轮胎的正确使用措施,对车辆轮胎防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多气室防爆裂轮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气室防爆裂轮胎(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爆胎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爆胎汽车动力学及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爆胎汽车动力学研究现状 |
1.3.2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
1.3.3 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的研究现状 |
1.3.4 爆胎汽车稳定性控制的研究现状 |
1.3.5 国内外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爆胎原因分析 |
2.1 引言 |
2.2 轮胎结构及特性 |
2.2.1 轮胎结构 |
2.2.2 轮胎特性 |
2.3 爆胎原因 |
2.3.1 爆胎现象描述 |
2.3.2 爆胎过程分析 |
2.3.3 爆胎原因探讨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爆胎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3.1 引言 |
3.2 爆胎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 |
3.2.1 整车建模 |
3.2.2 悬架的簧载质量动力学建模 |
3.2.3 简化后的模型 |
3.2.4 H.B.Pacejka 魔术轮胎 |
3.3 爆胎汽车仿真分析 |
3.3.1 爆胎对汽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
3.3.2 轮胎垂直载荷的变化 |
3.3.3 爆胎轮胎力学特性 |
3.3.4 爆胎汽车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 |
3.4 爆胎时间对车辆运行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爆胎汽车的稳定性控制 |
4.1 引言 |
4.2 驾驶员—汽车闭环操纵系统动力学 |
4.3 转向系统建模 |
4.4 爆胎汽车的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900吨过隧型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900T运梁车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运梁车的发展现状 |
1.2.2 运梁车国内发展现状 |
1.2.3 运梁车的技术研发现状 |
1.3 900T运梁车整机系统简介 |
1.3.1 传动系统配置 |
1.3.2 转向系统设计 |
1.3.3 车架悬挂系统设计 |
1.4 课题的意义与来源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900T运梁车结构设计与系统简述 |
2.1 运梁车机械结构设计 |
2.1.1 车架结构 |
2.1.2 悬挂结构 |
2.1.3 移梁小车 |
2.1.4 动力舱和驾驶室 |
2.2 运梁车与架桥机配合作业简介 |
2.2.1 运梁车与双导梁架桥机配合作业 |
2.2.2 运梁车与龙门式架桥机配合作业 |
2.2.3 运梁车与下导梁定点起吊架桥机配合作业 |
2.3 运梁车控制系统简述 |
2.3.1 电液控制系统 |
2.3.2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
2.3.3 遥控操作系统 |
2.3.4 定位与防撞系统 |
2.3.5 故障报警及识别系统 |
2.3.6 制动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运梁车新型电液控制系统研究 |
3.1 液压驱动系统 |
3.1.1 闭式液压系统原理 |
3.1.2 液压驱动系统设计 |
3.1.3 差速、差力控制研究 |
3.2 液压转向系统 |
3.2.1 转向系统原理及数学模型 |
3.2.2 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
3.3 液压悬挂系统 |
3.3.1 运梁车运梁工况稳定性分析 |
3.3.2 液压悬挂系统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4.1 运梁车整车性能参数 |
4.2 液压驱动系统与发动机功率匹配 |
4.2.1 机械-液压功率匹配控制系统 |
4.2.2 功率匹配原理 |
4.2.3 电液比例功率匹配控制系统 |
4.3 液压转向系统同步性研究 |
4.4 运梁车架梁稳定性分析设计 |
4.4.1 架梁工况稳定性计算 |
4.4.2 液压支腿系统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仿真与试验 |
5.1 运梁车液压驱动系统仿真 |
5.1.1 AMESim仿真软件简介 |
5.1.2 运梁车液压驱动系统建模 |
5.1.3 系统仿真分析 |
5.2 运梁车液压驱动系统测试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汽车轮胎安全系统检测及故障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爆胎的主要原因及后果 |
1.1 主要原因 |
1.2 爆胎后果 |
2 轮胎安全系统检测 |
2.1 国内外相关技术综述 |
2.1.1 A BS系统 |
2.1.2 T P MS系统 |
2.1.3 BMBS系统 |
2.2 三种常用方法的性能比较 |
3 改进与创新思路 |
3.1 事故分析及改进原理 |
3.1.1 爆胎后的汽车侧滑 |
3.1.2 爆胎后驾驶员无法通过调控方向盘纠正方向偏航 |
3.1.3 改进原理 |
3.2 改进思路 |
3.2.1 思路1 |
3.2.2 思路2 |
4 结语 |
(5)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2章 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2.1 胎压检测原理 |
2.2 温度检测原理 |
2.3 程控放气装置工作原理 |
2.4 程控刹车制动装置工作原理 |
2.5 系统总体方案及原理 |
第3章 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传感器模块电路设计 |
3.1.1 胎压传感器温度补偿电路设计 |
3.1.2 胎压传感器调零电路设计 |
3.2 下位机MCU电路设计 |
3.2.1 下位机MCU芯片选型 |
3.2.2 MCU电源电路设计 |
3.2.3 MCU时钟电路设计 |
3.2.4 MCU复位电路设计 |
3.2.5 MCU程序下载电路设计 |
3.2.6 MCU与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
3.2.7 MCU与无线收发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3.2.8 MCU与程控放气装置接口电路设计 |
3.3 上位机FPGA电路设计 |
3.3.1 上位机FPGA芯片选型 |
3.3.2 FPGA电源电路设计 |
3.3.3 FPGA时钟电路设计 |
3.3.4 FPGA复位电路设计 |
3.3.5 FPGA配置电路设计 |
3.3.6 FPGA与无线收发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3.3.7 FPGA与显示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3.3.8 FPGA与报警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3.3.9 FPGA与刹车制动装置接口电路设计 |
3.4 本系统抗干扰技术 |
3.4.1 硬件抗干扰技术 |
3.4.2 软件抗干扰技术 |
3.4.3 PCB设计布线原则 |
3.4.4 系统可靠性设计 |
第4章 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胎压检测软件设计 |
4.1.1 下位机MCU A/D转换程序设计 |
4.1.2 标度变换程序设计 |
4.1.3 线性化处理程序设计 |
4.1.4 滤波程序设计 |
4.2 数据无线收发软件设计 |
4.3 上位机FPGA显示与报警程序设计 |
4.3.1 上位机FPGA显示程序设计 |
4.3.2 上位机FPGA报警程序设计 |
4.4 程控放气与程控刹车制动软件设计 |
第5章 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 |
5.1 A/D转换程序调试方法 |
5.2 上位机FPGA显示与报警程序调试方法 |
5.3 数据无线收发程序调试方法 |
5.4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5.5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附录 |
(7)汽车爆胎原因及其防止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爆胎的主要原因 |
1.1 轮胎结构上的固有弱点 |
1.2 轮胎制造上的缺陷 |
1.3 使用维护不当 |
(1) 超载。 |
(2) 高速。 |
(3) 欠压或过压。 |
2 防止爆胎的主要措施 |
2.1 做好轮胎日常管理工作 |
2.2 采用先进轮胎安全技术装置 |
(1) 防漏技术。 |
(2) 爆前示警装置。 |
2.3 泄气保用轮胎 |
(8)安全轮胎的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跑气保用轮胎 |
1.1 自封式跑气保用轮胎 |
1.1.1 液体自封式跑气保用轮胎 |
1.1.2 自修复组件式跑气保用轮胎 |
1.2 自体支撑型跑气保用轮胎 |
1.2.1 胎侧补强跑气保用轮胎 |
1.2.2 加支撑物型跑气保用轮胎 |
1.3 内腔装有弹性填料的轮胎 |
2 防滑轮胎 |
3 安全轮胎的发展前景 |
(9)发动机制动的工作机理及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汽车辅助制动系统的作用 |
1.2 发动机制动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
1.3 发动机制动技术在国内外研究情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发动机制动技术的工作原理 |
2.1 发动机拖动 |
2.2 发动机排气缓速器 |
2.2.1 排气缓速器的结构形式 |
2.2.2 排气缓速器的控制方式及工作原理 |
2.3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 |
2.3.1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结构形式 |
2.3.2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控制方式及工作原理 |
2.4 发动机泄漏缓速器 |
2.5 发动机制动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2.5.1 发动机缓速器的特点 |
2.5.2 发动机缓速器的发展趋势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发动机制动能力的分析和利用 |
3.1 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 |
3.2 发动机制动能力的分析 |
3.2.1 各冲程的做功情况 |
3.2.2 增加发动机制动能力的方法 |
3.2.3 理想的发动机制动工作过程 |
3.3 发动机制动能力的利用评价 |
3.3.1 发动机制动功的组成 |
3.3.2 发动机制动能力的评价参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发动机制动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 |
4.1 发动机数值计算的数学模型概述 |
4.1.1 零维模型(ZDM) |
4.1.2 准维模型(QDM) |
4.1.3 多维模型(MDM) |
4.2 本文所建的模型 |
4.2.1 能量方程 |
4.2.2 质量守恒方程 |
4.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4.3 约束方程及部分变量求取 |
4.3.1 气缸工作容积(约束方程) |
4.3.2 气缸周壁的传热计算 |
4.3.3 进、排气流量及曲轴箱窜气量计算 |
4.3.4 气门的流通截面积 |
4.3.5 流量系数 |
4.4 发动机拖动数值模拟 |
4.4.1 模型修正与细化 |
4.4.2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4.5 发动机排气缓速器数值模拟 |
4.5.1 模型修正与细化 |
4.5.2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4.6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数值模拟 |
4.6.1 模型修正与细化 |
4.6.2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4.7 发动机泄漏缓速器数值模拟 |
4.7.1 模型修正与细化 |
4.7.2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4.8 联合工作过程的模拟 |
4.8.1 联合工作的可行性 |
4.8.2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设计 |
5.1 减压凸轮的设计 |
5.1.1 缓冲段的设计函数 |
5.1.2 基本段的设计函数 |
5.2 减压凸轮的设计实例与校核 |
5.2.1 减压凸轮的设计实例 |
5.2.2 减压气门运动轨迹与活塞运动轨迹的校核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发动机制动工作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案 |
6.1.1 实验设备 |
6.1.2 实验方案 |
6.2 模型验证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
6.2.1 发动机拖动工作过程 |
6.2.2 排气缓速器工作时的工作过程 |
6.2.3 泄漏缓速器工作时的工作过程 |
6.2.4 减压缓速器工作时的工作过程 |
6.2.5 联合工作时的工作过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发动机制动对车辆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分析 |
7.1 发动机缓速器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
7.1.1 装用缓速器前后的制动力变化 |
7.1.2 改进措施 |
7.2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下坡能力 |
7.2.1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制动能力 |
7.2.2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下坡能力 |
7.3 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自动控制 |
7.3.1 控制系统的设计 |
7.3.2 模拟计算及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本文工作总结 |
8.2 本文的创新点 |
8.3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情况 |
(10)高速公路上汽车爆胎原因及其防止措施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爆胎现象描述 |
1.1 直路爆胎 |
1.2 弯路爆胎 |
1.2.1 前轮爆胎 |
1.2.2 后轮爆胎 |
2 爆胎过程分析 |
3 诱发爆胎的主要原因 |
3.1 轮胎结构上的固有弱点 |
3.2 轮胎制造上的缺陷 |
3.3 使用维护不当 |
3.3.1 超载 |
3.3.2 高速 |
3.3.3 欠压或过压 |
3.4 意外因素 |
3.4.1 尖锐异物 |
3.4.2 直接冲击 |
3.4.3 运行环境恶劣 |
3.5 其他因素 |
4 防止爆胎的主要措施 |
4.1 做好轮胎日常管理工作 |
4.2 采用先进轮胎安全技术装置 |
4.2.1 防漏技术 |
4.2.2 爆前示警装置 |
4.2.3 泄气保用轮胎 |
5 结束语 |
四、多气室防爆裂轮胎(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爆胎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的研究[D]. 王东东. 广西工学院, 2012(04)
- [2]析事故致因 寻防范对策[N]. 赵莉. 中国安全生产报, 2011
- [3]900吨过隧型运梁车电液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D]. 王增民. 吉林大学, 2011(09)
- [4]汽车轮胎安全系统检测及故障处理[J]. 郭诗琪,高慧中,韩丞丞.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0)
- [5]汽车胎压监测与爆胎安全控制系统设计[D]. 薛念明.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6]安全轮胎的发展前景[J]. 李汉堂.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9(03)
- [7]汽车爆胎原因及其防止措施[J]. 孙晓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12)
- [8]安全轮胎的发展前景[J]. 李汉堂. 特种橡胶制品, 2008(03)
- [9]发动机制动的工作机理及性能分析研究[D]. 董颖. 江苏大学, 2007(11)
- [10]高速公路上汽车爆胎原因及其防止措施浅探[J]. 张玉琴,唐亚鸣,王锦桥.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