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dows 98下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徐振宇[1](2011)在《基于PC/104的高压电力线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是人类进行日常生活、生产作业的基本条件。长距离电力传输必须依靠高压输电线,其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定期对高压电力线进行巡检与维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传统的电力线巡检采用人工巡检法和直升机航测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工作量大、作业危险等弊端。高压电力线巡检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可以提高巡检效率和精度,并且降低成本、消除事故隐患。本文详细论述了一种高压电力线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采用功能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开发各子系统。首先通过分析巡检机器人的作业过程,确立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在硬件设计方面,围绕PC/104单板计算机,设计开发了运动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PC/104单板计算机具有资源丰富、结构紧凑、开发快捷等优势;采用CPLD开发运动控制卡,开发方式灵活、程序修改方便,可控制19路步进电机信号,轻松实现速度控制、方向控制和位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采用高转换精度的AD7891芯片采集模拟信号,通过中断复用方式采集数字信号;图像采集模块具有画面分割功能,可同时显示4路图像信息;采用工业级的无线数传模块搭建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数据传输通道,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轻便紧凑、功耗低等特点。在软件设计方面,基于Visual C++开发了下位机应用程序,充分发挥了PC/104的硬件优势,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基于Visual Basic开发了上位机监控软件,具备完善的监控功能。最后,通过运动控制实验对系统运作进行测试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巡检机器人具备爬行、越障、巡检作业能力,基本实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博[2](2008)在《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许多工业场合,尤其是对于一些分散的、无人值守的现场,需要对数据进行定时采集,以便及时了解现场的情况。传统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实现方式一般都需要自己建设并维护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投资和维护费用高。随着通信技术的闩益发展,原有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设计成本更低,利用组网更方便、通信质量更好的通信方式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因此,本文研究的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正是利用GPRS终端模块的数据传输及Internet接入功能,实现数据采集终端与监控中心站之间的双向数据传递。本系统以现有的中国移动通信网络为依托,并不需要搭建新网络,后期维护容易、网络用户容易迁移和增加,数据传输按流量计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系统可以采用外接电源和电池两种方式供电,对于没有供电线路、环境恶劣的场合仍可使用。论文首先对GPRS网络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网络协议及其程序实现作了详细的讲解,并且对比了GPRS和GSM网络的通信方式和优缺点。其次,主要对无线模块MC39I和MSP430F149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以及监控中心站软件和数据采集终端分站软件进行了重点详细的设计。最后,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本研究可用于自来水流量监测系统中,还可以用于煤矿瓦斯含量监测,海水污染情况检测,远程抄表等。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欣[3](2007)在《基于GPRS的分布式电力监测管理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电力监测是电力行业比较关键的一项工程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电力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在深入研究当前电力监测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PRS网络的、融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电力监测管理系统。论文主要包括电力监测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的设计、GPRS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电力监测终端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和局端控制中心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及测试四部分。(1)在电力监测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的设计部分,论述了两种GPRS网络组网的方式的特点,阐述了系统总体方案的体系结构、总体的功能描述、软硬件组成。设计了完整的电力监测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并为进一步具体开发做了方向性的整体把握。(2)在GPRS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部分,分析了GPRS通信技术的特点、功能、业务、网络结构、协议模型、路由管理及与IP的关系,介绍了SIM100 GPRS模块的特点及特征,并对其接口电路进行简要的设计,实现了SIM100 GPRS模块数据业务应用的软硬件设计。重点研究SIM100GPRS模块,并通过程序设计具体实现。(3)在电力监测终端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部分,从对SOC嵌入式控制器的分析入手,给出了电力监测终端的硬件电路设计的总体方案,终端的硬件组成及原理图。通过研究DL/T-645通信规约中帧格式和PPP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电力监测终端的软件框架组成,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及处理等功能。从软硬件两方面设计了电力监测终端。(4)在局端控制中心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说明,构建了开发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后台数据库设计。进一步描述了控制中心管理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并从功能的角度分别对系统管理、线路管理、数据通信和报表处理四个模块进行简明扼要的论述,给出了关键性的代码注释。最后经过实验和实际试运行,对系统进行了严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还指出了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论文在研究当前传统的电力监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成熟的GPRS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了电力监测终端,构建了基于GPRS网络通信的电力数据传输,实现了融合采集、监测、控制、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具有智能化的实时远程电力监测管理系统。
李瑶[4](2007)在《基于ET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驱动程序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设备驱动程序是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驱动程序是数据采集系统稳定工作的保证。本文首先论述了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内核组成,重点研究了WDM驱动程序开发技术,并探讨了驱动开发环境的创建以及驱动程序的主要设计方法。通过熟悉A/D模块和CAN模块的硬件结构,分析数据采集的流程,了解AD1674和SJA1000的寄存器配置,分别设计了A/D模块和CAN模块的驱动程序,实现了驱动程序对I/O端口和内存的访问,为开发数据采集系统做了必要的准备。最后,给出了MFC应用程序,对驱动程序进行测试,并且实现了应用程序对数据采集的控制。
张无国[5](2006)在《虚拟仪器在汽车变速器寿命试验台状态监控中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仪器开始向计算机化发展。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仪器技术及其他新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其强大的功能已完全超出了仪器概念本身。设备状态监控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及早发现故障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本论文主要是针对汽车变速器寿命试验台的状态监控系统来论述的。汽车变速器寿命试验台是专门测试汽车变速器箱寿命的一个试验装置,通过测得的各种参数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汽车变速器提供依据。本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对变速器的转矩、转速、振动和油温等进行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报警、停车、启动降温设备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状态监控系统的硬件平台,用Borland C++Builder和Lab Windows/CVI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此监控系统。在开发此监控系统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对基于虚拟仪器的状态监测系统的硬件构成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主要的硬件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其次是对软件开发平台Borland C++Builder和Lab Windows/CVI进行了介绍。经过多次测试,在进行应用系统软件开发时,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98和WindowsNT)调用高级语言函数和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同在Windows98下使用汇编语言和使用高级语言函数调用)来进行测量试验,得出的测量结果精度不相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转矩和转速测试过程中,采用了计时法和计数法分别进行测量,并在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方面作了比较。计时法测量精度受操作系统的影响,而计数法测量精度则与CPU的速度有关。最后对变速器箱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由于它的故障60%都出现在齿轮上,所以对齿轮的故障诊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设计的虚拟时域频谱分析仪,可以对齿轮的振动信号进行在线或离线的时域分析、功率谱分析、幅值谱分析、对数谱分析和细化谱分析等,这些能够初步达到对齿轮故障诊断的目的。
邱建伟[6](2006)在《嵌入式车载虚拟仪表的设计》文中认为汽车仪表是驾驶员与车辆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接口和界面,它是安全行驶和经济行驶不可缺少的装置。早期,汽车上装备的仪表均是通过机械结构模拟显示,它们存在精度低、响应慢、显示信息量少、信息显示方式单一等缺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汽车电子的发展、和嵌入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仪表的数字化和多信息综合显示已成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和CAN总线数据传输技术引入到车载仪表中,设计、研制了嵌入式车载虚拟仪表。该仪表通过下位机各智能节点实时采集车况信息并通过CAN总线将各节点连接和进行数据传输。上位机将获得的车况信息处理后,将常规信息显示与异常信息显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虚拟仪器功能与参数能自动定义、动态画面可视性强的特点,采用模拟、数字等多种方式对工况信息进行综合显示,并对超限工况报警和自动记忆存储,对汽车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给出紧急处理建议。研究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状态参量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四类:油量、油压、电压、水温、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等6路模拟量,全部车灯的故障检测量,车门、车灯、空调开关等车上常用开关量,车速、发动机转速等。研究并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置数个智能数据采集节点,并将这些节点用CAN总线连接,而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直接从CAN总线上获得车况信息。将CAN总线技术引入到汽车仪表的设计中,实现车况数据的传输,不仅是为了适应汽车上恶劣的工作环境,更主要的是为了与汽车上其它的网络连接,实现信息共享。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PC/104计算机的虚拟仪表的上位机设计。采用嵌入式PC/104计算机作为上位机的核心处理单元,为了方便驾驶员的使用采用了触摸屏控制方式。编制了车载工况信息采集、处理与显示程序,将各种车况数据,如车速、里程、水温等等,通过虚拟仪表的形式在显示终端以直观、醒目的方式提供给驾驶员。并对上位机软硬件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实现了数据的存储保护。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对采集的众多参量进行存储,以便于车辆的科学管理和交通事故的调查。嵌入式车载虚拟仪表是对汽车仪表数字化和多信息综合显示的一个有益尝试,离最后的实用化和产品化还待进一步研究。
张斌[7](2006)在《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总线接口转换板的开发》文中指出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按国家标准要求汽车空调压缩机出厂前必须做耐久性试验并达到规定指标。为此,有必要开发相应的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通过参考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本文设计了基于ISA总线的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中的总线接口转换板。实现了ISA总线与试验台中自定义总线的接口转换功能,目的是改造原有试验台使其满足新型号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的要求。本试验台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耐久性试验台控制核心,文中通过介绍Windows98操作系统内核的管理机制与虚拟环境的实现,对Windows98环境下的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总结驱动程序访问不同硬件资源时的特点和不同情况下的开发方法,利用VtoolsD,对总线接口转换板进行了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此设备驱动程序在SoftICE下调试通过。本论文中讲述的虚拟设备驱动程序设计方法主要针对Windows的I/O操作,实现了应用程序与底层硬件的通讯功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试验台的主控界面。主控界面的主要功能是显示汽车空调压缩机在耐久性试验时的工作状态,实时将压缩机各部件的温度、压力参数值通过运行显示模块反映给操作者,并通过系统管理模块调整被控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在状态参数超出警戒线时,能够发出警报,并对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的历史记录进行查询。
刘天贻[8](2006)在《基于Windows平台的烟支平均重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联邦德国虹霓(Hauni)公司生产的Protos 70系列卷烟机组被国内烟草生产厂家广泛应用,其中的烟支平均重量控制系统(SRM)对产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工控机和Windows平台来研究开发该系统。研究采用以下方案:SRM系统的输出脉冲和Protos机组的其他相关信号调理后经通用工控板卡进入工控机,工控机系统软件进行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并根据PID控制算法生成重量控制信号,驱动控制机构动作,从而达到调整烟支重量的目的。由于工控机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数据处理部分实时性要求很高,如何在Windows平台下完成硬件板卡的高实时性中断,以及实现网络应用与硬件中断处理程序的通信就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80386处理器的工作模式和寄存器结构,接着对Windows 98的内核进行了相关分析,重点介绍了Windows 98的硬件中断处理过程;随后介绍了通过修改中断向量表以实现在硬件层截获中断来实现高实时性处理的框架,又介绍了Windows 98下虚拟设备驱动VxD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以及中断全局处理的实现;最后介绍本课题的B/S模式网络应用开发部分,具体介绍了JSP技术体系,并结合JNI技术阐述了网络应用与硬件中断处理程序的通信,并给出部分关键程序及其注释。通过以上这些叙述,本文研究并实现了通用板卡在Windows 98平台下的高实时性中断处理以及网络应用部分与中断处理程序的通信。该系统的硬件构成采用了通用板卡和工控机的通用平台,系统软件体系也易于扩展和移植,可以用在很多需要同时满足高实时性、功能易于扩展的应用场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葛冉[9](2006)在《基于PC/104的电子设备振动信号在线记录仪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通用振动测试仪一般不具备较长时间的在线记录功能。研制功能强、成本低的振动信号在线记录仪,用于各种车载、船载、机载电子设备的在线振动监测,对电子设备因振动、冲击而导致失灵或失效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对于事故追忆与分析,评价电子设备隔振系统的性能和改善其机械结构,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通用振动测试仪的局限性,论文提出了基于“PC+数据采集卡”的记录仪后端系统的设计方案。确立了以嵌入式PC/104 CPU模块SPTc-300-VE加CF卡构成的PC平台,移植了Windows 98plus,扩展了自行研制的16通道同步、硬件控制采样的PC/104总线数据采集卡。利用CPLD芯片设计出符合数据采集卡要求的专用集成电路,缩减了电路板面积,提高了硬件设计质量。为提高Windows环境下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利用DriverStudio编写了数据采集卡的内核态设备驱动程序,并提供了方便上层调用的动态链接库。在操作系统的特权层,实现了中断方式的连续采集,同时通过设备文件读写和加大缓冲区的方法,有效避免了高速数据采集时可能出现的数据丢失现象。开发了基于多线程的用户态测试程序,能以循环写文件的方式连续地记录振动信号。论文还规划了记录仪系统软件的整体结构,采用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借助于MeasurementStudio,以多线程的方式编写了在线监测软件,同时对看门狗定时器进行了合理地编程调用,有效地保证了系统软件的持续正确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最后,论文给出了实验室条件下记录仪的测试实例,并分析了目前工作中的不足,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王江峰[10](2006)在《基于网络的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学、通信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人们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复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以往信息采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本文以Li/MnO2扣式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为例,重点探讨了基于PSTN和Internet两种通讯方式下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的建立,并将现场设备和远程网络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基于PSTN方式的远程监控系统是根据Modem的通讯协议,采用PSTN(公用电话网)为连接媒介,通过AT指令进行通讯参数配置,利用基于电话线路的通信应用程序接口(TAPI/Telephony API)实现了Modem之间的通讯连接。在客户端结合CX-Programmer软件的串口监控功能获取客户端到PLC的连接与通信。 在开发基于Internet方式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过程中采用了两种实施方案,它们是:(1) 基于Winsock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2)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Winsock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是在Client/Server模式下,根据TCP/IP协议,将套接字(Windows Socket)技术和VC++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的。多线程技术的采用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整个系统采用分层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其结构具有模块化、接口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该方案经实验调试获得了成功。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采用Visual C++作为前台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运行的数据库,开发客户机/服务器类型的应用程序。利用SQLServer数据库已有的技术,注册一个网络中的远程SQL Server数据库实例。采用数据库最新的访问技术—Active数据对象(ADO)编制服务器端通讯程序,使得服务器能够访问此数据库,并且将通过串口采集来的PLC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库内相应的存储单元。客户端程序利用数据库访问控件查询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并且使用数据库觉察控件显示查询结果,从而获取生产线运转的大量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整理达到了解生产线运行情况的目的,该方案经实验调试获得了成功。
二、Windows 98下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98下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C/104的高压电力线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巡检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巡检机器人技术基础 |
1.3.1 机械结构 |
1.3.2 驱动系统 |
1.3.3 感知系统 |
1.3.4 通信系统 |
1.3.5 控制系统 |
1.3.6 路径规划 |
1.3.7 信息融合 |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巡检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 |
2.1 巡检机器人作业过程分析 |
2.2 系统机械结构方案选型 |
2.3 系统硬件平台方案选型 |
2.4 系统软件平台方案选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巡检机器人硬件系统设计 |
3.1 硬件系统整体结构 |
3.2 PC/104 单板计算机 |
3.3 运动控制模块 |
3.3.1 运动控制方案 |
3.3.2 步进电机选型 |
3.3.3 步进电机驱动器 |
3.3.4 运动控制卡设计 |
3.4 数据采集模块 |
3.4.1 数据采集方案 |
3.4.2 传感器选型 |
3.4.3 数据采集卡设计 |
3.5 图像采集模块 |
3.6 无线通讯模块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巡检机器人软件系统设计 |
4.1 基于VISUAL C++的应用程序设计 |
4.1.1 系统初始化 |
4.1.2 上位机指令解析 |
4.1.3 电机控制 |
4.1.4 云台控制 |
4.1.5 数据采集 |
4.2 基于VISUAL BASIC 的监控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巡检机器人运动控制实验 |
5.1 建立实验平台 |
5.2 步进电机调速实验 |
5.3 巡检机器人越障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远程数据传输的现状和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GPRS技术概述 |
2.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 |
2.2 GPRS技术 |
2.2.1 GPRS的体系结构 |
2.2.2 GPRS的传输协议模型 |
2.3 GPRS的网络特性 |
2.4 GPRS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
第3章 方案设计 |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2 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
3.2.1 数据采集终端的功能 |
3.2.2 GPRS无线通信模块的功能 |
3.2.3 监控中心的功能 |
3.3 GPRS组网方案的选择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
4.2 微处理器系统设计 |
4.2.1 MSP430F149结构 |
4.2.2 MSP430F149电路设计 |
4.3 GPRS无线数据传输模块MC39I |
4.3.1 MC39I模块简介 |
4.3.2 MC39I模块接口设计 |
4.3.3 MC39I模块的SIM卡接口部分设计 |
4.4 串口设计 |
4.5 电源电路 |
4.5.1 单片机电源电路 |
4.5.2 MC39I模块电源电路 |
4.6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7 串行存储接口设计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设计基础 |
5.1.1 常见AT指令及使用 |
5.1.2 短消息的编码方式 |
5.2 数据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
5.2.1 单片机初始化模块设计 |
5.2.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5.2.3 存储程序模块设计 |
5.2.4 通信系统工作流程 |
5.2.5 MC39I模块的设置与使用 |
5.3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
5.3.1 监控管理系统的功能 |
5.3.2 监控中心接收远程GPRS终端数据 |
5.3.3 服务器端利用Winsock接收数据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数据采集终端电路原理图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3)基于GPRS的分布式电力监测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 |
1.1.2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 |
1.2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二章 电力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电力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 电力监测系统总体功能 |
2.3 电力监测系统硬件组成 |
2.4 电力监测系统软件结构 |
第三章 GPRS数据传输技术 |
3.1 GPRS通信技术 |
3.1.1 GPRS的特点 |
3.1.2 GPRS功能和业务 |
3.1.3 GPRS网络结构 |
3.1.4 GPRS协议模型 |
3.1.5 GPRS的路由管理 |
3.1.6 GPRS与IP |
3.2 GPRS电力监测硬件设计 |
3.2.1 SIM100 GPRS模块的特点及特性 |
3.2.2 SIM100 GPRS模块的接口 |
3.2.3 SIM100 GPRS模块数据业务应用的硬件设计 |
3.3 GPRS电力监测软件设计 |
3.3.1 SIM100 GPRS模块的启动和初始化 |
3.3.2 具体软件设计实现 |
第四章 电力监测终端设计 |
4.1 电力监测终端硬件电路设计 |
4.1.1 设计的总体方案 |
4.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4.1.3 电力监测终端硬件组成 |
4.1.4 电力监测终端原理图设计 |
4.2 电力监测终端软件设计 |
4.2.1 DL/T-645通信规约 |
4.2.2 PPP的工作原理 |
4.2.3 电力监测终端软件框架设计 |
4.2.4 电力参数采集与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
第五章 电力监测控制中心管理系统设计 |
5.1 电力监控中心管理系统总体方案 |
5.1.1 需求分析 |
5.1.2 平台构建 |
5.1.3 开发语言的选择 |
5.1.4 后台数据库设计 |
5.1.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5.2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5.2.1 系统管理模块框架设计 |
5.2.2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和实现 |
5.3 线路管理模块设计 |
5.3.1 线路管理模块框架设计 |
5.3.2 线路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5.4 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
5.4.1 数据通信模块框架设计 |
5.4.2 数据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
5.5 报表处理模块设计 |
5.5.1 报表处理模块框架设计 |
5.5.2 报表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5.6 系统测试及应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基于ET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驱动程序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
1.3 相关技术综述 |
1.3.1 嵌入式系统介绍 |
1.3.2 ETX 模块的简介及特点 |
第二章 WDM 驱动程序开发技术研究 |
2.1 Windows NT 操作系统概述 |
2.1.1 系统的工作模式 |
2.1.2 系统内核环境组成 |
2.2 设备驱动程序模型分析 |
2.2.1 设备驱动程序概述 |
2.2.2 Windows 2000/XP 下驱动程序的分类 |
2.2.3 WDM 驱动程序模型 |
2.2.4 设备和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 |
2.3 Windows 下驱动程序开发工具介绍 |
2.4 用DriverWorks 开发WDM 驱动程序 |
2.4.1 WDM 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 |
2.4.2 WDM 驱动程序的主要设计方法 |
第三章 基于ETX 的数据采集系统的A/D 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
3.1 A/D 模块的硬件结构 |
3.2 A/D 模块驱动程序的结构和基本任务 |
3.3 A/D 模块驱动程序关键部分的实现 |
3.3.1 建立WDM 编程环境 |
3.3.2 生成驱动程序基本框架 |
3.3.3 驱动程序和设备的初始化 |
3.3.4 选择通道和软件启动转换 |
3.3.5 中断申请事件通知的数据采集的实现 |
3.4 驱动程序的安装与调试 |
3.4.1 驱动程序的安装与INF 文件 |
3.4.2 驱动程序的调试 |
第四章 基于ETX 的数据采集系统的CAN 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
4.1 Windows 2000 下对内存的操作 |
4.1.1 Windows 下内存的管理机制 |
4.1.2 利用WDM 驱动程序实现对内存的直接访问 |
4.2 CAN 模块的硬件结构 |
4.3 SJA1000 内部寄存器地址分配及功能介绍 |
4.3.1 CAN 总线概述 |
4.3.2 SJA1000 寄存器地址分配及功能介绍 |
4.4 CAN 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 |
4.4.1 CAN 模块驱动程序底层函数设计 |
4.4.2 CAN 模块驱动封装设计 |
第五章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及实现 |
5.1 A/D 模块的应用程序设计 |
5.2 CAN 模块的应用程序设计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结论 |
6.2 进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5)虚拟仪器在汽车变速器寿命试验台状态监控中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虚拟仪器的概念及其组成特点 |
1.2.1 虚拟仪器的概念 |
1.2.2 虚拟仪器的特点 |
1.2.3 虚拟仪器的基本构成 |
1.3 机械状态监控及故障诊断的概况 |
1.3.1 机械状态过程监控对象 |
1.3.2 机械状态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机械状态监控方案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状态监测系统的硬件开发与设计 |
2.1 概述 |
2.2 汽车变速器寿命试验台的结构 |
2.3 该系统被测物理量的需求分析 |
2.3.1 转矩监测 |
2.3.2 转速监测 |
2.3.3 温度监控 |
2.3.4 振动监测 |
2.4 测试系统硬件的选择 |
2.4.1 温度传感器 |
2.4.2 转矩传感器 |
2.4.3 加速度传感器 |
2.4.4 光电转速传感器 |
2.4.5 电荷放大器 |
2.4.6 接口箱 |
2.4.7 采集卡 |
2.5 小结 |
3 软件开发工具简介 |
3.1 软件开发平台 |
3.2 Borland C++Builder 的介绍 |
3.2.1 Borland C++Builder 的产生背境 |
3.2.2 Borland C++ Builder 的特点 |
3.3 Labwindows/CVI 的简介 |
3.3.1 Lab Windows/CVI 的功能 |
3.3.2 Lab Windows/CVI 程序开发过程 |
3.4 小结 |
4 软件开发及其关键技术的设计 |
4.1 转矩的测量 |
4.1.1 转矩测量原理 |
4.1.2 传感器原理 |
4.1.3 测量方法 |
4.2 计时法测转矩的基本原理 |
4.3 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占空比与频率测试精度的比较 |
4.4 数字计数法测转矩 |
4.4.1 数字计数法测转矩原理 |
4.4.2 数字计数法测转矩的实现 |
4.4.3 数据的处理 |
4.5 温度的测量 |
4.5.1 测温原理 |
4.5.2 金属丝热铂电阻测温仪 |
4.5.3 测温系统结构 |
4.5.4 用铂丝热电阻的优缺点 |
4.6 振动测量 |
4.6.1 振动测量要求 |
4.6.2 测振系统结构 |
4.7 转速的测试 |
4.7.1 用光电转速传感器 |
4.7.2 公式法 |
4.8 计时法和计数法的比较 |
4.9 小结 |
5 齿轮箱的故障诊断 |
5.1 故障诊断机理 |
5.2 变速箱的故障特点 |
5.2.1 变速箱的结构 |
5.2.2 齿轮箱振动机理 |
5.2.3 齿轮失效特征 |
5.2.4 齿轮振动信号的频率结构 |
5.2.5 齿轮故障振动信号分析的常用方法 |
5.2.6 齿轮振动状态识别方法 |
5.3 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
5.3.1 时域分析 |
5.3.2 滤波 |
5.3.3 频域分析 |
5.3.4 数据保存与回放 |
5.4 齿轮振动建档 |
5.5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嵌入式车载虚拟仪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介绍 |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 |
1.3 课题的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的主要功能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
2.3 系统总体方案 |
2.4 关键技术分析 |
3 基于CAN 总线的多路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 |
3.1 下位机硬件总体设计 |
3.2 CAN 总线简介 |
3.3 微处理器的选择 |
3.4 CAN 收发器PCA82C250 |
3.5 下位机前节点 |
3.6 下位机后节点 |
3.7 下位机活动节点 |
3.8 电源模块设计 |
3.9 CAN 总线通信应用层协议的定义 |
3.10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 上位机设计 |
4.1 上位机的硬件设计 |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的相关技术 |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4 上位机软、硬件设计验证 |
5 系统抗干扰设计 |
5.1 系统干扰源分析 |
5.2 系统抗干扰源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7)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总线接口转换板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测试概述 |
1.1.1 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测试技术发展历程 |
1.1.2 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的用途 |
1.2 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的总体结构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总线接口选择 |
2.1 总线概念和分类 |
2.2 总线标准 |
2.2.1 常用的标准系统总线 |
2.2.2 各种总线标准比较 |
2.3 总线接口转换板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 |
2.3.1 总线竞争与隔离 |
2.3.2 中断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总线接口转换板硬件电路设计 |
3.1 ISA 总线介绍 |
3.1.1 ISA 总线性能指标 |
3.1.2 ISA 总线引脚功能 |
3.1.3 I/O 端口地址空间 |
3.1.4 ISA 总线接口时序 |
3.2 接口板的设计规范 |
3.3 总线接口转换板的电路设计 |
3.3.1 接口转换板的总体设计 |
3.3.2 地址译码电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线接口转换板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4.1 Window598 硬件的体系结构 |
4.2 Window598 硬件驱动的基本机理 |
4.2.1 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
4.2.2 虚拟机的概念 |
4.2.3 执行环境 |
4.2.4 虚拟环境的实现 |
4.3 总线接口转换板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
4.3.1 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概念 |
4.3.2 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 |
4.3.3 设备驱动程序的调试 |
4.4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进一步设想 |
4.4.1 WDM 驱动程序简介 |
4.4.2 Window52000/XP 环境下驱动程序的通信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主控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5.1 耐久性试验台功能描述 |
5.1.1 主要功能 |
5.1.2 测量参数 |
5.2 主控界面设计 |
5.2.1 运行显示模块设计 |
5.2.2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Windows平台的烟支平均重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原SRM 电控系统简介 |
1.2 研究SRM 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 |
1.3 研究开发SRM 系统的可行性 |
1.4 国内针对SRM 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本人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原SRM 系统工作原理 |
2.1 Protos 70 卷烟机和SRM 系统硬件构成 |
2.2 核扫描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2.3 烟支的密度测量以及定位 |
2.4 重量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2.4.1 闭环重量控制回路 |
2.4.2 闭环位置控制回路 |
第三章 新SRM 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传感器选择 |
3.2 信号处理部分硬件设计 |
3.3 信号调理部分硬件设计 |
第四章 新SRM 烟支重量控制算法设计 |
4.1 密度计算和重量控制算法 |
4.2 标准PID 控制算式 |
4.3 标准PID 控制算式的改进 |
4.4 PID 调节参数的自整定 |
4.4.1 PID 参数自整定 |
4.4.2 扩充临界比例带法 |
4.4.3 本课题PID 参数自整定方案 |
第五章 新SRM 系统的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5.1 操作系统平台选择 |
5.2 网络功能扩展设计 |
5.3 新SRM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5.4 新SRM 系统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
第六章 Windows 98 平台高实时中断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
6.1 80386 保护模式特性 |
6.1.1 实地址模式 |
6.1.2 保护模式 |
6.1.3 保护模式下的中断处理 |
6.2 Windows 98 操作系统内核及中断处理 |
6.2.1 虚拟机 |
6.2.2 Windows 98 系统内存结构 |
6.2.3 VxD 驱动程序 |
6.2.4 Windows 98 硬件中断处理 |
6.3 板卡高实时性中断处理的实现 |
6.3.1 TMC-10 板卡 |
6.3.2 方案选择 |
6.3.3 具体实现 |
6.3.4 关键程序及其注释 |
6.3.5 全局中断和VxD |
6.3.6 w32_DeviceIoControl 消息和DeviceIoControl 接口 |
第七章 网络应用扩展的实现 |
7.1 网络应用部分需求分析 |
7.2 B/S 与C/S 架构 |
7.3 框架技术选择 |
7.3.1 功能比较 |
7.3.2 性能比较 |
7.3.3 总结 |
7.4 JNI 技术 |
7.4.1 JNI 概述 |
7.4.2 本课题中JNI 技术的应用 |
7.5 Java Web 服务器的选择 |
7.6 本课题网络应用部分的关键程序介绍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PC/104的电子设备振动信号在线记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测试仪器的发展概况 |
1.2.1 测试仪器的发展过程 |
1.2.2 基于PC平台的测试系统 |
1.2.3 虚拟仪器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1 记录仪技术指标 |
1.3.2 记录仪设计方案 |
1.3.3 论文的研究任务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记录仪硬件平台设计 |
2.1 PC平台的建立 |
2.1.1 CPU模块的选型 |
2.1.2 存储设备的选型 |
2.1.3 操作系统的建立 |
2.2 数据采集卡电路设计 |
2.2.1 PC/104 总线 |
2.2.2 A/D转换芯片AD7874 |
2.2.3 先进先出缓存器IDT7203 |
2.2.4 数据采集卡电路结构 |
2.3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电路设计 |
2.3.1 地址译码电路 |
2.3.2 寄存器电路 |
2.3.3 采样控制电路 |
2.3.4 中断控制电路 |
2.3.5 硬件采样电路 |
2.4 硬件调试 |
2.4.1 总线转接卡 |
2.4.2 WinDriver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设计 |
3.1 设备相关操作的软件实现 |
3.1.1 设备驱动程序 |
3.1.2 动态链接库技术 |
3.2 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设计 |
3.2.1 WDM驱动程序模型 |
3.2.2 开发工具DriverStudio |
3.2.3 创建驱动程序框架 |
3.2.4 驱动程序关键例程 |
3.2.5 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
3.2.6 驱动程序的安装 |
3.3 动态链接库设计 |
3.4 驱动程序的调试 |
3.4.1 调试工具DriverMonitor |
3.4.2 测试程序TestDaq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记录仪系统软件设计 |
4.1 记录仪系统软件结构 |
4.2 软件开发相关技术 |
4.2.1 MeasurementStudio |
4.2.2 多媒体定时器 |
4.3 在线监测软件 |
4.3.1 采集模块 |
4.3.2 处理模块 |
4.3.3 显示模块 |
4.4 看门狗模块 |
4.5 记录仪测试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课题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基于网络的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
1-2-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2-3 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PSTN方式下的远程监控的设计 |
§2-1 引言 |
§2-2 Modem和AT指令 |
2-2-1 Modem通讯协议 |
2-2-2 AT指令 |
§2-3 PSTN连接网络硬件平台的搭建 |
2-3-1 PC机与调制解调器的串口通讯 |
2-3-2 PLC与调制解调器的串口通讯 |
3-3-3 PSTN拨号连接网络硬件搭建 |
§2-4 PSTN拨号网络程序的设计 |
2-4-1 PSTN拨号连接网络的设计原则 |
2-4-2 PSTN拨号连接网络的主界面设计 |
2-4-3 PSTN通讯程序的工作流程 |
2-4-4 PSTN通讯程序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数据采集的基本理论 |
§3-1 引言 |
§3-2 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编程原理 |
3-2-1 Windows Sockets(套接字)的概念和编程原理 |
3-2-2 多线程编程 |
3-2-3 在TCP/IP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3-3 SQL Server数据库 |
3-3-1 SQL Server数据库的起源和发展 |
3-3-2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客户/服务器特性 |
3-3-3 SQL Server特征与组件 |
3-3-4 SQL Server的语言概述 |
3-3-5 SQL Server中的SQL函数及存储过程 |
§3-4 SQL Server 2000 |
3-4-1 SQL Server 2000的结构概述 |
3-4-2 SQL Server 2000的基本概念 |
3-4-3 数据库的数据安全管理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Winsock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开发 |
§4-1 引言 |
4-1-1 设计原理 |
4-1-2 实施方案 |
4-1-3 数据传输关系 |
§4-2 串口通讯程序的设计 |
4-2-1 现场上位机与PLC的通讯格式 |
4-2-2 串口通讯界面的设计 |
4-2-3 串口通讯的初始化工作 |
4-2-4 串口发送函数 |
4-2-5 串口接受函数 |
§4-3 服务器端程序的设计 |
4-3-1 服务器界面设计 |
4-3-2 服务器端程序执行流程 |
4-3-3 Socket初始化 |
4-3-4 服务器接受数据线程 |
§4-4 客户端程序的设计 |
4-4-1 客户端的界面设计 |
4-4-2 客户端的工作流程 |
4-4-3 客户端程序的结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远程数据采集开发 |
§5-1 引言 |
5-1-1 设计原理 |
5-1-2 实施方案 |
§5-2 ADO技术简介 |
5-2-1 数据库访问技术简介 |
5-2-2 ADO技术概述 |
5-2-3 基于ADO技术的数据库的访问 |
§5-3 服务器端程序设计 |
5-3-1 服务器端界面的设计 |
5-3-2 服务器端对PLC数据采集 |
5-3-3 服务器端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 |
§5-4 客户端程序设计 |
5-4-1 客户端的界面设计 |
5-4-2 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 |
5-4-3 SQL数据库的数据显示 |
§5-5 采集数据的处理 |
5-5-1 生产线控制系统介绍 |
5-5-2 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Windows 98下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C/104的高压电力线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D]. 徐振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2]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D]. 刘博.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2)
- [3]基于GPRS的分布式电力监测管理系统设计[D]. 刘欣. 江苏大学, 2007(05)
- [4]基于ET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驱动程序研究与开发[D]. 李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6)
- [5]虚拟仪器在汽车变速器寿命试验台状态监控中的开发与应用[D]. 张无国. 重庆大学, 2006(05)
- [6]嵌入式车载虚拟仪表的设计[D]. 邱建伟. 重庆大学, 2006(12)
- [7]汽车空调压缩机耐久性试验台总线接口转换板的开发[D]. 张斌.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01)
- [8]基于Windows平台的烟支平均重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刘天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11)
- [9]基于PC/104的电子设备振动信号在线记录仪的研制[D]. 葛冉. 东南大学, 2006(04)
- [10]基于网络的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研究[D]. 王江峰.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