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人才素质教育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1](2014)在《流动的历史 静态的析理——改革开放30年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叙事》文中指出1978至2008的30年间,是我国高师钢琴改革教学飞速发展的阶段,期间,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30年间关于钢琴改革方面言论的梳理,旨在了解改革30年的成败得失,为今后的继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郭丽微[2](2011)在《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钢琴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认为师范教育是培养国民素质的摇篮,高等师范教育是师范教育的脊梁,钢琴教育又在师范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走进21世纪,随着人类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通常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是社会转型时期。作为高等师范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中的钢琴课程的教育体系,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钢琴的教学模式已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对钢琴艺术的知识及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也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因此,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师,我们所遵循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是否符合新世纪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基础钢琴教育人才,就成为我们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科学的确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对于由于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总体把握,有的放矢,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就围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当今社会所需的师范类钢琴教育工作者的标准展开讨论。
仝玲[3](2011)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三种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文中提出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大幅度扩招所造成的师资力量不足与学生钢琴程度的参差不齐等不良影响,高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高师钢琴教学应该研究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即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高师钢琴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很科学的反映高师钢琴的内在逻辑理论框架结构和在具体实践时的可操作性。高师音乐教育即钢琴教学所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全面的、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师资,这就意味着在科目的建设当中必须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师范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具备较强的弹奏能力、演奏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重要的是对中小学音乐活动也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本文从这些尚需解决的问题出发,立足于优化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着重研究了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现状,从而对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方案,总结出能够适应我国现阶段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特征的具体理论,为实施基础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教学目标的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不但丰富了教学理论,对指导高师钢琴的教学实践和发展我国钢琴事业的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甘琴[4](2011)在《论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把握机遇,从钢琴文化发展的大视野中找准高师钢琴教学的立足点,凸显高师钢琴教学的师范性特征,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强化其实践特征,让高师钢琴教学真正成为基础钢琴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赵云[5](2010)在《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文中指出本文基于“文化”、“人”、“教育”三者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试图以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中国钢琴教育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当代钢琴文化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辨证思考。对于当今中国钢琴文化呈现的缺失与不足,试图探讨其文化原因并给予相应的钢琴教育解决之道。全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旨在从横向、空间的角度探析“文化”、“教育”、“人”三者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提出“文化一人一教育”这一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则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具体地揭示文化与钢琴教育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笔者认为这种相互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全面性与潜在性,另一方面钢琴教育也同样通过选择、传播与创新来作用于文化。第三章将此三者间的关系放入历史进程中加以梳理与思考,研究通常分为两个过程:其一为社会文化通过对人的影响从而对钢琴教育在形式方面的影响(文化→人→钢琴教育),其二为通过钢琴教育活动进而对中国钢琴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钢琴教育→人→钢琴文化)。第四章与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章节,在这里对当代中国钢琴教育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探讨与研究。第四章主要分析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为钢琴教育带来的较好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中国钢琴文化呈现出的繁荣发展面貌。第五章则反观中国钢琴文化盛态下的一些令人担忧之现象,探解影响这些现象的文化之源。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用主义”文化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钢琴教育的可行性解决之道是可以通过影响“人”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品质来实现对“实用主义”文化的反作用。最后,笔者在总结全文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钢琴教育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形态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形态。因此,无论面对当今钢琴文化中呈现的可喜成绩还是不足缺憾,都应始终保持客观自信的态度来面对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未来。其次,在“文化”“人”“教育”三者间,“人”是作为链接“文化”与“教育”二者的中介与基础而存在的。因此,只要心中存在着纯净的灯塔之光,即有希望使文化和教育沿着健康的态势发展。最后,对于钢琴教育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应通过对钢琴教育根本目的的再审视,明确钢琴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人心灵的指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输,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教育脱离当今一些社会文化带来的困扰,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刘小静[6](2009)在《高师钢琴教学之我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文中研究指明钢琴课程是高师音乐教学的必修课,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各高校音乐专业的生源和教师质量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在这种教育的新形势下对高师钢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从钢琴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一番探讨.
陈豪妮[7](2009)在《高师钢琴基础课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高师钢琴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的高师钢琴基础课课程结构框架。
苏丽花[8](2007)在《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文中认为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肖玲嘉[9](2007)在《论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培养音乐审美素质是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对高师钢琴课提出的要求。因此,对于在高师钢琴课实施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实施策略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个方面,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对音乐审美素质的概念及其构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钢琴课是高师音乐教育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钢琴课在高师音乐审美素质培养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最后,对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四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第二个方面,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分析。首先,叙述了在对高师钢琴课的现状:学生学习情况,钢琴课的教学情况以及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近况。在对高师钢琴课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对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认识到高师钢琴课的基础已经形成,但由于历史、生源等诸多原因导致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其现状不容乐观。第三个方面,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实施。笔者根据上一个部分的分析和思考,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实施策略。第一,确立教育新观念。要更新高师钢琴课的基本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和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规格。第二,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课程时间、增设必要课程、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是必要的三步骤。第三,丰富教学形式。坚持以个别授课为主,集体授课为辅,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第四,合理教学内容。根据音乐审美素质构成的三个核心能力和三个心理因素,在高师钢琴课中应该从体验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创作音乐能力的培养、热爱音乐的需要与动机的培养、相关知识的传授、对审美鉴赏标准的影响六个方面着手,丰富和强化音乐审美素质的教学内容。
褚艳,冯燕妮[10](2006)在《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文中研究说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作者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二、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人才素质教育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人才素质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流动的历史 静态的析理——改革开放30年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述略 |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内容 |
( 一) 改革课程类型 |
( 二) 改革教学内容 |
( 三) 改革教材体例 |
( 四) 改革教学模式 |
( 五) 改革教学形式 |
( 六) 改革评价机制 |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会议叙事 |
结语 |
(2)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钢琴教育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当代社会转型与高师钢琴教育 |
第一节 社会转型 |
一、何为"社会转型" |
二、中国社会各社会转型时期对高师钢琴教育影响 |
第二节 高师钢琴教育 |
一、高师钢琴教育的历史沿革 |
二、高师钢琴教育的意义 |
第三节 当代社会转型与高师钢琴教育发展的关系 |
第二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钢琴教育情况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区域 |
第二节 专业设置 |
一、培养目标 |
二、专业分配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 教学体系 |
一、教学方式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法 |
四、教学评价 |
第三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钢琴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方法 |
二、调查问题 |
三、调查的范围与抽样设计 |
第二节 调查实施 |
第三节 调查分析 |
一、在读学生的调查分析 |
二、毕业学生的调查结果 |
三、钢琴教师的调查结果 |
四、用人单位代表的调查结果 |
第四章 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高师钢琴人才培养的思考 |
第一节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
一、加强综合素质对教师的要求 |
二、加强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要求 |
第二节 立足培养"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 |
一、理解"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的定位内涵 |
二、构建"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
三、加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
四、克服"复合型"钢琴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访谈提纲及调查问卷 |
(3)高师钢琴教学中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三种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本论文研究背景、现状、目标、方法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目标 |
(四) 研究方法 |
(五) 对于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三种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创新设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二、高师现有钢琴教学模式分析 |
(一) 高师钢琴教学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三种教学模式 |
(二) 高师钢琴教学内容 |
(三) 高师钢琴教学方法 |
三、建立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三种模式相结合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 |
四、关于高师钢琴三种教学模式的设想 |
(一) 教学传统观念更新 |
(二) 高师钢琴教学内容 |
(三) 高师钢琴教学方法 |
(四) 高师钢琴教学评价体系的重建 |
(五) 高师钢琴教学课程考评机制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论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钢琴文化视野的多元化 |
二、钢琴课程设置的师范化 |
1. 明确高师钢琴教育的培养目标 |
2. 增加高师钢琴师范性课程的比重 |
三、钢琴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
1. 个别课 |
2. 集体课 |
四、钢琴课程教学的实践化 |
1. 提升应用能力 |
2. 提高舞台表演能力 |
(5)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三、相关概念的界说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一章 一种新的研究框架:"文化—人—教育" |
第一节 文化与人 |
一、文化社会学中的"文化"与"人" |
二、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 |
三、文化哲学中的"文化"与"人" |
第二节 教育与人 |
一、我国教育智慧中的"教育与人" |
二、西方教育精髓中的"教育与人" |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
一、教育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二、从文化的流变与教育的发展历程看二者关系 |
第四节 对"文化—人—教育"的关系解读 |
一、从文化与人的关系来看,教育起着中介转化作用 |
二、从教育与人的关系看,教育是使人获得文化、持续发展的过程 |
三、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看,教育是文化的社会遗传和再生机制 |
第二章 文化与钢琴教育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一节 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特点 |
一、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全面性 |
二、文化对钢琴教育作用的潜在性 |
第二节 钢琴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机制 |
一、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选择 |
二、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传播 |
三、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创新 |
第三章 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人—钢琴教育" |
第一节 中西音乐文化背景与中国钢琴教育 |
一、中西音乐及其文化背景的比较 |
二、中西音乐文化差异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国早期的钢琴教育 |
一、宗教文化传播与中国钢琴教育的初现 |
二、早期的钢琴教育活动 |
三、中国早期钢琴教育下萌生的中国钢琴文化 |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钢琴教育 |
一、"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观念比较分析 |
二、中国首批专业钢琴教育机构 |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展现的中国钢琴文化 |
第四节 战争时期的钢琴教育 |
一、战争时期的专业钢琴教育机构 |
二、战争时期的中国钢琴文化 |
第五节 建国初期的钢琴教育 |
一、建国初期的各种钢琴教育形式 |
二、建国十七年间欣欣向荣的钢琴文化 |
第六节 "文革"时期的钢琴教育 |
一、"文革"时期的"伪文化" |
二、"文革"期间的钢琴教育机构 |
三、"文革"时期的钢琴"改编曲"文化 |
第四章 当代中国钢琴教育的"文化"分析(上) |
第一节 观念的变迁及其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影响 |
一、全民价值观念的变迁与中国钢琴教育 |
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中国钢琴教育 |
第二节 空前繁荣的中国钢琴教育局面 |
一、规模空前的学校钢琴教育 |
二、如火如荼的社会钢琴教育 |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绚丽多彩的钢琴文化 |
一、优异的演奏成绩彰显出专业钢琴教育的先进水平 |
二、多元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
三、钢琴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百花齐放" |
第五章 当代钢琴教育的"文化"分析(下) |
第一节 当代中国钢琴文化盛态下的隐忧 |
一、教育扩招后的高校钢琴教育问题 |
二、钢琴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缺失 |
三、当代中国钢琴创作的不足为钢琴文化创新带来的困惑 |
第二节 探寻根源:聚焦"实用主义"文化 |
一、利益追求中彰显的"实用主义"文化 |
二、对当代"实用主义"文化的探源 |
第三节 可行性解决之道:钢琴教育对"实用主义"文化的反作用 |
一、通过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来实现 |
二、通过影响"人"的行为品质来实现 |
结语 |
一、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形态 |
二、以不变应万变:追寻心灵的灯塔 |
三、寻找出路:再审视钢琴教育的根本目的 |
附录1 1951—1964年中国钢琴家国际钢琴比赛的获奖情况 |
附录2 1979-2008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选手获奖名单 |
附录3 1979年——2008年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目录索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高师钢琴教学之我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现状 |
二、目前高师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
1. 教学模式的传统性。 |
2. 盲目拔高学生水平的现象严重。 |
3. 钢琴教学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相脱离。 |
4. 缺乏对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
5. 缺乏对教学能力的培养。 |
三、针对以上高师钢琴存在的弊端,钢琴教学改革必须跟上 |
(7)高师钢琴基础课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走出认识误区 |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
三、确定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方法 |
(一) 基本技能的训练 |
(二) 歌曲伴奏课 |
(三) 钢琴教学法 |
四、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形式改革及安排教学计划 |
五、考试检测手段的完善 |
六、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
(一)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
(二)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人才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原则 |
(8)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内容的拓展 |
1.1 将教学内容中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
1.2 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
1.3 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
1.4 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选题 |
1.5 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
2 课程体系的拓展 |
2.1 授课 |
2.1.1 个别课 |
2.1.2 小组课 |
2.1.3 大班课 |
2. 2 讲座、公开课 |
2.3 演奏会 |
3 结语 |
(9)论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
2.1 音乐审美素质的概念及其构成 |
2.2 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
2.3 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 |
第3章 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
3.1 高师钢琴课教学现实情况 |
3.2 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理性思考 |
第4章 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实施 |
4.1 确立教育新观念 |
4.2 优化课程设置 |
4.3 丰富教学形式 |
4.4 合理教学内容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
致谢 |
(10)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内容。 |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
1.授课。 |
2.讲座, 公开课, 座谈, 讨论。 |
3.演奏会。 |
结语 |
四、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与人才素质教育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流动的历史 静态的析理——改革开放30年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叙事[J]. 李永. 音乐探索, 2014(02)
- [2]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钢琴教育人才培养研究[D]. 郭丽微.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3]高师钢琴教学中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三种教学模式的探究 ——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D]. 仝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4]论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甘琴. 铜陵学院学报, 2011(01)
- [5]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 赵云.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1)
- [6]高师钢琴教学之我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J]. 刘小静. 成功(教育), 2009(12)
- [7]高师钢琴基础课教学探究[J]. 陈豪妮.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03)
- [8]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 苏丽花.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S2)
- [9]论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D]. 肖玲嘉. 西南大学, 2007(06)
- [10]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 褚艳,冯燕妮.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