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项目“内陆盐碱地生物防治试验示范”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研究项目“内陆盐碱地生物防治试验示范”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一、“内陆盐渍土生物防治试验示范”研究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武延安[1](2008)在《冬季育苗与光肥调控对当归抽薹及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早期抽薹是制约当归生产的首要问题。已有的成果侧重于独立因素影响研究,在实践中抑制抽薹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从成花理论和多因素综合角度对冬季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及遮阳栽培、腐殖酸追肥和浸种对当归生长发育的效应分别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冬季基质育苗不仅可大幅度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率,而且有可能完全规避抽薹。在研究设计的15个处理中,7个处理抽薹率低于1%,另7个处理抽薹率在1%~5%之间,另1个处理抽薹率为19.93%。在总计45个小区中40%的小区完全未发生早抽薹,另46.7%小区早抽薹率低于5%。冬育基质苗定植后8月初茎节开始伸长,较传统苗的5月下旬茎节伸长推迟了约70d;冬育基质苗9月中旬为抽薹高峰期,较传统苗的6月上旬抽薹高峰期推迟了约100d。冬育基质苗已抽薹植株均属“秋薹”,其中6个处理100%只抽生花茎,未能形成花序,另8个处理50%以上未能成花,另1个处理38.9%未能成花。抽样测定未能成花的“秋薹”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45.93%,达到药典规定的质量指标。播种期、基质和种子对冬育基质当归苗的生长、成苗质量及定植后的生长发育、早期抽薹、产量和质量等有重要影响。3个因子均极显着影响当归早期抽薹率,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是:播期>种子>基质;播期极显着影响当归平均单根鲜重,显着影响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播种越晚,单根鲜重越大,一等归出成率越高,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越低。综合分析认为当归冬季基质育苗的最佳播种期为12月。育苗用种子应选择三年生当归产乳熟侧穗籽,避免使用早薹籽。早薹籽育成苗的平均早薹率为5.68%,当年侧穗籽育成苗的早薹率为1.29%,上年侧穗籽育成苗的早薹率为1.63%。育苗基质应兼顾营养水平与透气性,同时要便于管理,降低成本。2、冬季床播育苗的播种期对当归苗的生长及定植后的生长发育、早抽薹、产量及品质都有较大影响。冬季床播育苗使当归早抽薹期推迟40~50d,抽薹率降为1.00%以下,甚至不抽薹。播种期极显着影响当归产量和品质;以11月28日播种育苗的当归产量、折干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冬育床播苗成苗直接移栽定植不能正常萌叶,经夏后在土壤中腐烂;起苗后用100mg/kg GA3浸根5h定植,能有效促进移栽苗新叶萌发,但不会明显影响当归早抽薹。3、遮阳栽培能有效促进当归植株前期生长,在当归成药前期5月至7月遮阳覆盖,使株高增高13.1~23.1cm。中苗当归采用75%和50%的遮阳覆盖后,早抽薹率分别较对照的16%降低了5%和5.5%。遮阳栽培显着提高当归单根鲜重和产量,使单根鲜重增加26.49~37.35g,折干率提高6.3%~7.5%,增产1791~2445kg/hm2;麻口病感病株率降低17.5%~33.19%;极显着提高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含量7.08%~10.02%。遮阳50%,使8:00时的月均气温降低0.8~1.5℃,14:00时的月均气温降低1.4~1.7℃;8:00时的旬均气温降低0~3.1℃,14:00时的旬均气温降低1.0~2.0℃。14:00时的月均地温降低2.1~3.8℃,旬均地温降低1.4~5.4℃。遮阳网覆盖抗旱效果良好,使网内比网外旬均空气湿度提高1%~7%,小雨后3d时的土壤含水量提高1.8%~3.7%。示范鲜当归产量增加3366~11538kg/hm2,比对照提高21.9%~75.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4、追施腐殖酸有机肥和氨基酸生物液肥能有效促进成药期当归生长发育,扩大叶面积,提高叶面积指数,促进干物质积累及向根部转移,有效提高产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追施“陕西济农”,促进当归地上、地下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能显着增加当归单根鲜重,增产605kg/hm2,极显着提高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1.31%,综合效果最好。追施“甘肃猛冲”能迅速促进当归地上、地下生长,扩大叶面积及提高地上部干重,肥力显效快,但肥力持续期短,显着提高浸出物含量5.23%。追施“云南生态”后期叶片数较多,叶面积较大,增产565kg/hm2,提高浸出物含量3.09%。追施“甘肃绿能”能显着提高单根鲜重,增产588kg/hm2。5、当归种子生活力和活力主要受产后保存时间影响,当年产种子活力高于上年种子。采种母株和采种部位对当归种子活力也有影响,当年产早薹籽活力高于正常采收的侧穗籽。变温和高温黑暗能提高当归种子发芽的生活力和活力,多数情况下低温光照的培养条件对当归种子的发芽最不利。普通当归种子在兰州冷藏越夏后冷水浸种培养发芽率78.7%~82.7%;55℃温水浸种使当归种子发芽霉变率降低4.0%~20.0%;黑暗也能降低发芽霉变率。在不同光热条件下,4类当归种子均显示冷水浸种2h的生活力和活力最高,平均发芽率50%~64%,发芽势19%~31%,芽长47~59mm,芽重10.9~42.5mg,发芽指数0.99~1.74,活力指数0.0109~0.0425。而50℃温水浸种10min和0.2% KMnO4浸种1h,会降低各类当归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并对芽的伸长生长和增重生长均有不利影响。

王瑞芳[2](2008)在《农艺措施对甘草生长发育的调控》文中认为本文于2006~2007年在民勤县进行了甘草栽培方式、灌水、施肥、密度等方面的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甘草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及甘草的生长规律,旨在为甘草人工高效种植提出关键技术及理论依据,进而指导甘草的规模化生产。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覆膜对甘草株高和主根长的生长、芦径的增粗及分枝数的增多均有显着影响。覆膜栽培甘草的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和芦径较露地穴播的分别增高5.51%、7.1%、2.17%和10.21%,较露地条播(对照CK)依次增高10.30%、11.6%、9.48%和15.65%;2年生甘草各项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与1年生的基本相似;覆膜栽培对甘草的生长发育产生促进作用的机理是覆膜栽培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地温和水分利用效率,增温幅达0.8℃~2.65℃;覆膜栽培甘草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鲜产量明显高于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处理的;覆膜穴播甘草生长1年的较露地条播增产39.87%,生长2年的较露地条播增产22.92%。2.灌水量对甘草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显着的影响。不同灌水量处理的甘草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灌水次数在6次以下,总灌水量在5400m3/hm2以内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甘草产量增加,超过该灌水量后,灌水量再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在适宜灌水范围内,甘草的农艺性状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使得甘草各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进而促进其产量提高。试验条件下以灌水次数为56次,总灌水量为4500m3/hm2-5400m3/hm2时,无论是甘草的农艺性状还是干物质积累量或产量,均表现出最好。3.氮磷钾施肥量对甘草单位面积产量有显着的影响。随氮磷钾施用水平的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较低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对甘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但施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产量并不明显增加;施肥对1年生甘草的各项生长指标影响效果要比2年生的明显;干物质积累的规律为:随着生长月份的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对甘草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也不同,总趋势是8月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快而地下部较慢,810月甘草总干物质积累明显加快,转为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减慢而地下部加快。通过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甘草地上、地下生长、生物量和药材产量影响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最佳施肥量为:N67.5~101.79kg/hm2,P205172.5~260.13kg/hm2,K2O162~243kg/hm2。4.定植密度对甘草的生长动态有不同的影响。甘草株高、芦径、主根长和主茎分枝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增长趋势,株高和芦径以定植密度27万株/hm2的最佳。定植第2年甘草主根长在不同的定植密度下生长动态相似,但定植密度小的处理其主根较长,主茎分枝数较多;甘草各部分干物质积累的总体趋势为定植密度越小,干物质积累量越大。以密度24万株/hm2的处理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24.98g/株,以密度27万株/hm2的处理单株根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50.12g/株。由此认为甘草栽培密度是其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就甘草根产量而论,27万株/hm2是适宜的定植密度。

王立军[3](2006)在《施肥对引黄灌区亚麻产量和品质及生长动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施肥是提高亚麻产量的重要措施,对其关键品质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研究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亚麻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我省引黄灌区亚麻为研究对象,结合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胡麻育种课题,在榆中县和平教学实习农场进行了氮、磷、钾肥对亚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通过大田农艺性状和关键生理指标测定及室内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施肥显着提高了引黄灌区亚麻产量,合理协调了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变化。在N、P、K三个因素及其九种不同组合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第七处理N3P1K3,即180kg纯N/ha、30kg纯P2O5/ha、150kg纯K2O/ha的配施产量最高,达3199.34kg/ha,与其他处理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2.在本试验条件下,确定了单株生产力与影响它的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y = -0 .563-0.001x1 +0.124x2+0.021x3+0.089x4+0.067x5-0.198x6+0.131x7即单株结实果数和生物产量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最大,呈显着正相关,起主导作用,分别占总影响力的89.74%和6.84%;其次为有效分茎数、每果粒数、千粒重、茎杆与籽粒比、株高。3.不同N、P、K肥料配施对亚麻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很大,且各施肥处理之间的含油率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其中,以第八处理N3P2K1的含油率最高,为37.25%。4.施肥对亚麻籽粒营养品质有明显的影响,不同N、P、K肥料配施对亚麻酸(C18:3)含量的影响很大,其中,以第三处理N1P3K3的亚麻酸含量为最高,达50.3%,且与其它各处理之间的亚麻酸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亚麻酸和含油率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9和0.310,随着亚麻籽粒产量的提高,其关键品质指标相应提高,产量和主要关键品质同步增加,可实现高产增优的目的。6.建立了天亚8号亚麻在不同N、P、K肥料配施下生长动态变化的规律——Logistic曲线方程。

党轲[4](2006)在《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甘肃省会宁县汉岔乡四个农村社区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结合“社会测量法”和个案访谈法,运用推广学和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在我国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及其现代传媒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是我国农村现代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和基础,分析了网络群体的作用机制,以意见地位为分层标准,揭示了网络群体内部的传播结构及互动关系,以及网络群体与组织群体间传播的互动关系。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网络群体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体和基础,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社会规范、社会压力的重要来源和决策的重要参照体系;意见领袖是网络群体内部传播的核心,是外部信息进入群体的中介和把关人,也是其他成员决策的重要参照;组织群体对网络群体的影响主要通过意见领袖实现。目前我国农村网络群体传播农业科技的主要问题:一是传播活动过分依赖意见领袖,二是意见领袖发挥作用情况不尽人意,三是网络群体与组织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互动。为此,研究提出要通过组织制度和利益机制加强对网络群体传播活动的控制,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重视和加强培养网络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为网络群体传播农业科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对策。

二、“内陆盐渍土生物防治试验示范”研究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陆盐渍土生物防治试验示范”研究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冬季育苗与光肥调控对当归抽薹及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早期抽薹的生理基础
    2.2 当归生长发育阶段
    2.3 诱发早期抽薹的因素
        2.3.1 环境与生态因素
        2.3.2 遗传因素
        2.3.3 营养水平
        2.3.4 栽培管理
    2.4 早期抽薹的规律和机理
        2.4.1 遗传物质的变化
        2.4.2 酶的变化
        2.4.3 激素的变化
        2.4.4 其他物质变化
    2.5 早期抽薹防治技术研究
        2.5.1 种子选择
        2.5.2 播种育苗
        2.5.3 越冬贮藏
        2.5.4 栽培管理
        2.5.5 激素处理
        2.5.6 光照处理
    2.6 优质丰产栽培研究
        2.6.1 施用腐殖酸和氨基酸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6.2 遮阳覆盖栽培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6.3 栽培育苗方式对当归的影响
第三章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1.1 对当归原生态的推断
        3.1.2 阶段发育理论的启示
        3.1.3 现代设施技术的应用
        3.1.4 物质生产积累的前提
    3.2 研究内容
        3.2.1 冬季基质育苗抑制当归抽薹的效应研究
        3.2.2 冬季床播育苗抑制当归抽薹的效应研究
        3.2.3 遮阳栽培对当归抽薹和生长的效应研究
        3.2.4 腐殖酸追肥对当归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
        3.2.5 浸种与光热对当归种子活力的效应研究
    3.3 技术路线
第四章 冬季基质育苗抑制当归抽薹的效应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材料和仪器
        4.1.3 试验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4.2.2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育成苗生长量的影响
        4.2.3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苗物质积累的影响
        4.2.4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定植后生长的影响
        4.2.5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早期抽薹的影响
        4.2.6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4.2.7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商品性的影响
        4.2.8 冬季基质育苗对当归品质的影响
        4.2.9 低温处理对当归绿体苗休眠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冬季床播育苗抑制当归抽薹的效应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时间地点
        5.1.2 材料仪器
        5.1.3 试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播期对当归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播期对当归成苗的影响
        5.2.3 播期对当归定植后生长的影响
        5.2.4 播期对当归抽薹和产量的影响
        5.2.5 播期对当归商品性和品质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遮阳栽培对当归抽薹和生长的效应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区概况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设计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遮阳对当归前期生长的影响
        6.2.2 遮阳对当归早期抽薹的影响
        6.2.3 遮阳对当归根麻口病和根重的影响
        6.2.4 遮阳对当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6.3 示范结果与分析
        6.3.1 遮阳对田间温度湿度的影响
        6.3.2 遮阳对土壤水分和当归产量的影响
        6.3.3 遮阳对当归商品性状和质量的影响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腐殖酸追肥对当归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区概况
        7.1.2 材料仪器
        7.1.3 试验设计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追肥对当归生长的影响
        7.2.2 追肥对当归同化基础的影响
        7.2.3 追肥对当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2.4 追肥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浸种与光热对当归种子活力的效应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材料仪器
        8.1.2 设计与方法
        8.1.3 试验测定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温水浸种对当归种子发芽和霉变的影响
        8.2.2 浸种与光热条件对当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8.2.3 浸种与光热条件对当归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8.2.4 浸种与光热条件对当归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8.2.5 浸种与光热条件对当归种子平均单芽重的影响
        8.2.6 浸种与光热条件对当归种子平均芽长的影响
        8.2.7 浸种与光热条件对当归种子平均活力指数的影响
    8.3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结论
    1.冬季基质育苗抑制当归抽薹的效应研究
    2.冬季床播育苗抑制当归抽薹的效应研究
    3.遮阳栽培对当归抽薹和生长的效应研究
    4.腐殖酸追肥对当归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
    5.浸种与光热对当归种子活力的效应研究
    6.实践应用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与附表 APPENDIX FIGURE AND TABLE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农艺措施对甘草生长发育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对甘草种质资源的研究
    1.3 药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1.3.1 甘草酸的研究
        1.3.2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1.3.3 甘草多糖的研究
    1.4 甘草栽培技术的研究
        1.4.1 繁殖技术研究
        1.4.2 栽培与管理技术研究
    1.5 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6 甘草药材质量的影响因子研究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思路
    2.6 试验地概况
第三章 甘草不同栽培方式生长动态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栽培方式对甘草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
        3.2.2 栽培方式对甘草干物质积累生长动态的影响
        3.2.3 栽培方式对甘草鲜产的影响
        3.2.4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2.5 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灌水量对甘草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灌水量对甘草生长动态的影响
        4.2.2 灌水量对甘草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2.3 灌水量对甘草根鲜产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甘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施肥量对甘草生长动态的影响
        5.2.2 施肥量对甘草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5.2.3 施肥量对甘草产量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生长规律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
        6.2.2 不同定植密度下甘草干物质积累规律
    6.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施肥对引黄灌区亚麻产量和品质及生长动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亚麻概述
    1.2 亚麻的生态特性及在甘肃的分布
    1.3 施肥对亚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1.4 施肥对亚麻品质的影响
    1.5 施肥对亚麻生长动态的影响
    1.6 亚麻开发研究价值
    1.7 其他相关研究
    1.8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工作思路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试验地的基本概况
        2.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3.1 鲜重与干重测定
        2.2.3.2 籽粒产量及考种
        2.2.3.3 亚麻籽粒品质测定
        2.2.3.4 亚麻籽粒品质及其与其他油料品质的比较
        2.2.3.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施肥对亚麻籽粒产量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1 施肥处理对亚麻籽粒产量的影响
        3.1.2 NPK 配施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3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1.4 单株生产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4.1 试验数据说明
        3.1.4.2 回归模型自变量的选择
        3.1.4.3 模型参数的确定
        3.1.4.4 方程显着性检验
        3.1.4.5 标准化处理及权重判断
        3.1.4.6 回归结果分析
        3.1.5 施肥效益分析
    3.2 施肥对亚麻关键品质指标的影响
        3.2.1 施肥对亚麻籽粒含油率(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2.2 施肥对亚麻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C_(18:3))的影响
        3.2.3 施肥对亚麻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C_(18:2))的影响
        3.2.4 施肥对亚麻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_(18:1))的影响
        3.2.5 产量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3.2.6 亚麻籽粒品质与其他油料和肉制品品质的比较
    3.3 施肥对亚麻生长动态的影响研究
    3.4 讨论
    3.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概况
    1.2 国内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研究现状
    1.3 关于网络群体的研究
    1.4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分析
第二章 研究思路、内容及其方法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 基于网络群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研究
    3.1 网络群体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体
    3.2 传播环境,社会规范和群体压力的来源
    3.3 重要的决策参照体系
    3.4 推广农业科技的主要环境
第四章 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
    4.1 网络群体内部传播结构分析
    4.2 个体意见地位对传播活动起主导和决定作用
    4.3 小结
第五章 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群体互动研究
    5.1 网络群体与组织群体在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中的比较
    5.2 组织群体对网络群体传播农业科技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我国农村网络群体传播农业科技的作用与机制
    6.2 网络群体传播农业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受众调查提纲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内陆盐渍土生物防治试验示范”研究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冬季育苗与光肥调控对当归抽薹及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D]. 武延安.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8)
  • [2]农艺措施对甘草生长发育的调控[D]. 王瑞芳.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3]施肥对引黄灌区亚麻产量和品质及生长动态的影响[D]. 王立军.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1)
  • [4]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研究[D]. 党轲.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研究项目“内陆盐碱地生物防治试验示范”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