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棚种菜养鸡增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潘美良,马焕艳,徐向宏,陈阜新,吴海平[1](2019)在《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首轮项目运行成效及主要做法》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成立于2014年7月,团队的成立运行为蚕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16年8月,由原省农业厅印发浙江省蚕桑产业团队技术项目实施方案(浙农科发[2016]17号),浙江省启动首轮蚕桑团队项目(2016-2018年)。团队组长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经过两年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任务,现将
孙起[2](2018)在《靖江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不仅仅追求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更多的是重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在一起,把“环境优美、产品安全、生产科学、发展持续”的理念变为现实。传统农业逐渐向更具有文明内涵的生态循环农业转变。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同时也作为“鱼米之乡”而远近闻名。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生祠镇,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且片区背靠苏中农业发达区腹地,面朝苏南经济发达的都市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条件。本文对泰州市靖江市生祠镇的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进行规划与设计,以生态循环农业的基础理论和规划设计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归纳法和调研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规划区进行了生态循环农业的规划与设计,从规划区的自然社会条件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进行分析讨论与规划,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规定和指导思想,以及对现代农业的理念的理解,对其进行相应规划定位和具体的规划设计。通过园区的功能分区以及园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对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并将生态循环深深镶嵌在规划设计之中,通过种养加工和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对种植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无害化处理,再利用精准水肥一体化模式更高效的转化为资源重新投入,形成生态高效的农业循环,预计和估算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实现江苏省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对江苏省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吴山,王朝晖,凌冬,黄耀清,张艳,胡飞[3](2016)在《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基于襄阳市"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及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践方面的探索,对襄阳市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进而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建议。
张洪建[4](2006)在《一棚两用增效益》文中指出
方盛平,宋建武,汪彩贤,何晓峰[5](2005)在《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几条途径》文中研究指明
徐友军,苗福禄,邵玉生[6](1994)在《欠发达乡村的小康路》文中研究表明欠发达乡村的小康路徐友军,苗福禄,邵玉生作为经济欠发达乡村,在一无工业基础,二无第三产业发展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奔小康,江苏省响水县5个村的实践作了较好的回答。耕海牧渔奔小康海安集乡农科村,是一个仅有268户人家的小村,女人种菜,男人驾船下海是该村主要...
贺晓燕[7](2005)在《山西晋中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在设施上将日光温室、畜禽舍、厕所和沼气池联体构建,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作用,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 本论文通过对山西晋中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几个试点进行调查,并从投入代替、能量转化和系统效益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分析评价。 通过对山西晋中“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状况、投入代替和系统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在种植系统中(800株菜豆,生育期175天)收获果实1321.00kg,干重118.89kg,输出能量为2240MJ;整个生长季节温室生产的茎叶秸秆总量为1144.26kg,干重186.07kg,输出能量为3500MJ;地下部分鲜重377.1kg,干重50.23kg,输出能量为9400MJ。平均生物产量为8.46kg/m2,经济产量为3.93kg/m2。种植系统所生产的总生物量为2842.42kg,干重为355.19kg,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为6680MJ。其中,用于经济产出的能量占总固定能量的33.53%,生物产出能为19.9MJ/m2,总光合有效辐射为487340MJ,光能利用率为1.37%,日光温室的累积总辐射量为1036900MJ,光能利用率为0.99%。 2、在饲养系统中,试验期(4头猪172天)共投入饲料1451.58kg,输入能量17820MJ;共产生猪451.44kg,输入能量11700MJ;试验期四头猪共排粪1576 kg,排尿总量2076 kg,输出能量11700MJ;该系统饲喂的料重比为3.75:1,饲料与产肉比为4.30:1,能量投入产出比为1.52:1,饲料利用率为21%。 3、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系统中人畜粪便全部进入沼气池,在本试验中从1月到7月在8m3的沼气池试验,进入厌氧发酵系统的人粪便6056kg,猪粪便5392kg,输入能量共41540MJ,共产沼气124.7m3,输出能量2610MJ,沼液6000kg,输出能量460MJ,沼渣3300kg,输出能量4180MJ,该系统输出能量合计7250MJ。厌氧发酵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比为5.72:1,能量转化率为17.45%。通过对目光温室中不同施肥条件下西葫芦的品质分析,发现以使用沼肥为主生产的西葫芦的营养成分优于以使用化肥为主生产的西葫芦。 4、“四位一体”集厕所、养猪、沼气、种植于一体,显示了多方面的功效。一般一个模式可比普通日光温室增加收入30~50%;可优化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开发再生能源;可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使农民从中学到了不少科技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本刊记者[8](2004)在《传统农业换新貌——运城市调整农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效果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下辖13个县(市、区),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区。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农业高投入、低产出,高贡献、低收入的矛盾日益突出,全市人均财力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到1990年跌至全省最末。从90年代开始,运城地区提出了"稳粮棉、兴果菜、重养殖、深加工、创市场、增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2001年撤地建市,又提出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方面,由传统粮棉大市向设施、高效农业大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市、农业品牌大市转变,坚持以实
冷秋,刘伟[9](2003)在《小额农贷:借来春风助农桑》文中研究说明青岛 架起农民致富桥 本报记者 冷秋 本报通讯员 刘伟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区农村信用联社立足区位优势,以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为目的,积极推广小额贷款,不断加大支农力度。自2000年以来,该社平均每年发放的农户贷款都超过了一亿元。在?
李峰[10](1998)在《精心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产业化是当前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紧紧围绕农村支柱产业开发,从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入手,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
二、大棚种菜养鸡增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棚种菜养鸡增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首轮项目运行成效及主要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1.1 团队情况 |
1.2 资金补助 |
1.3 项目任务 |
1.4 完成情况 |
2 运行成效 |
2.1 初步建立了小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体系 |
2.1.1 培育适合浙江地区人工饲料育蚕品种2对 |
2.1.2 引进并优化低成本小蚕人工饲料配方2个 |
2.1.3 制订了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标准 |
2.1.4 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
2.2 引进了一批特色蚕桑新品种 |
2.2.1“金秋×初日”天然彩色茧品种 |
2.2.2 抗血液型脓病家蚕新品种 |
2.2.3 杂交桑品种 |
2.3 集成推广了3项实用技术与模式 |
2.3.1 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 |
2.3.2 桑园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
2.3.3 高品位优质茧生产技术 |
2.4 试验示范了4项新型技术 |
2.4.1 多批次连续化养蚕技术 |
2.4.2 粮桑混栽区安全生产技术 |
2.4.3 大蚕条桑省力化饲养技术 |
2.4.4 果桑设施栽培技术 |
3 主要做法 |
3.1 调研产业科技需求,确定项目实施方案 |
3.2 加强团队组织协调,周密方案精心实施 |
3.3 开展考察观摩活动,交流宣传实施成效 |
3.4 发挥团队专家作用,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
(2)靖江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生态农业 |
2.1.2 循环农业 |
2.1.3 生态循环农业 |
2.2 生态循环农业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依据 |
2.2.1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 |
2.2.2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
2.3 生态循环农业特点 |
2.3.1 生态循环农业社会性 |
2.3.2 生态循环农业波动性 |
2.3.3 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性 |
2.3.4 生态循环农业多样性 |
2.3.5 生态循环农业高效性 |
2.3.6 生态循环农业持续性 |
第三章 靖江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实践 |
3.1 项目背景分析 |
3.1.1 区位分析 |
3.1.2 规划范围及时限 |
3.1.3 自然资源现状 |
3.1.4 社会经济资源现状 |
3.1.5 农业生产现状 |
3.1.6 道路现状 |
3.1.7 用地现状 |
3.1.8 配套服务设施现状 |
3.1.9 畜禽粪污处理现状 |
3.1.10 SWOT分析 |
3.2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发展战略 |
3.2.1 规划目标 |
3.2.3 规划依据 |
3.2.4 规划定位 |
3.2.5 规划原则 |
3.3 功能分区规划 |
3.3.1 优质粮油区 |
3.3.2 生态园艺区 |
3.3.3 种养结合区 |
3.3.4 生产生活区 |
3.3.5 休闲体验区 |
3.4 交通规划 |
第四章 研究区效益分析与保障体系建设 |
4.1 效益分析评价 |
4.1.1 经济效益分析 |
4.1.2 生态效益分析 |
4.2 保障体系建设 |
4.2.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4.2.2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4.2.3 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
4.2.4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4.2.5 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
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襄阳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
1.1 农业基本情况 |
1.2“十二五”农业生产情况 |
1.3 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2 襄阳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 |
2.1 做好加减乘法,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结构调整 |
2.1.1 粮食产区通过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种植效益 |
2.1.2 城市近郊和山区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
2.2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 |
2.2.1 发展高效种植模式,走节本增效之路 |
2.2.2 发展设施农业,走高效、节地、节能之路 |
2.2.3 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 |
2.3 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2.3.1 转变种植方式,促进粮经饲协调发展 |
2.3.2 树立大食物观念,利用“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 |
2.3.3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
2.3.4 种植加工对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转化增值 |
2.3.5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 |
2.3.6 探索互联网拓展农业产销边际、提高信息服务时效 |
3 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
3.1 大力推广高效种养模式 |
3.2 培育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3.3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
3.4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
3.5 切实加强农业环境资源保护 |
3.6 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 |
(5)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几条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好田好地种桑养蚕,通过改善立地条件增效益 |
2 选用优良品种,通过发挥良种特性增效益 |
3 适度规模生产,通过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效益 |
4 合理布局,通过调节人力、物力增效益 |
5 严格消毒防病,通过确保蚕儿头数增效益 |
6 推行“十天养蚕法”,通过提高小蚕饲养水平增效益 |
7 应用“大棚养蚕技术”,通过稀放饱食增效益 |
8 抓好上蔟和蔟中管理,通过提高质量增效益 |
(7)山西晋中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题目的和范围 |
1.2 国内外进展情况 |
1.3 前人研究成果 |
1.4 本人的设想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设计与方法 |
2.1 晋中试验点概况 |
2.2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结果 |
3.2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效益分析 |
3.3 山西晋中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经验总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大棚种菜养鸡增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首轮项目运行成效及主要做法[J]. 潘美良,马焕艳,徐向宏,陈阜新,吴海平. 蚕桑通报, 2019(04)
- [2]靖江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D]. 孙起.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3]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吴山,王朝晖,凌冬,黄耀清,张艳,胡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8)
- [4]一棚两用增效益[J]. 张洪建. 农业知识, 2006(17)
- [5]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几条途径[J]. 方盛平,宋建武,汪彩贤,何晓峰. 蚕学通讯, 2005(04)
- [6]欠发达乡村的小康路[J]. 徐友军,苗福禄,邵玉生. 统计与决策, 1994(05)
- [7]山西晋中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D]. 贺晓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8]传统农业换新貌——运城市调整农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效果好[J]. 本刊记者. 中国财政, 2004(02)
- [9]小额农贷:借来春风助农桑[N]. 冷秋,刘伟. 金融时报, 2003
- [10]精心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J]. 李峰. 发展, 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