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狼疮性肾炎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一、狼疮性肾炎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彭清[1](2021)在《Padua量表在风湿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风湿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现状及与VTE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Padua量表及可能的改进模型预测风湿病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效能,分析风湿病住院患者VTE的预防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282名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TE事件分为VTE组及非VTE组。计算每位患者的Padua得分,比较Padua高低危组患者VTE发生情况及Padua得分与VTE事件的相关性。分析风湿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高危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iver operating curve,ROC)评估Padua量表及可能的改进模型预测VTE的效能。结果:1、共2282名患者纳入本研究,VTE组50例,非VTE组2232例。VTE组中排名前三的疾病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4.0%)、类风湿关节炎(18.0%)和系统性血管炎(16.0%);VTE组所有风湿病均处于疾病活动状态。2、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APS)、有VTE既往史、卧床时间>3天、高D-D、血清白蛋白降低是风湿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与VTE发生最密切的为APS(OR=19.446)。3、VTE组、非VTE组Padua评分分别为3(2,6)分、2(1,2)分(P<0.001),两组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分别为48.0%、7.4%(P<0.001)。4、高低危组VTE发生率分别为12.7%、1.2%(P<0.001)。5、Padua量表、Padua联合模型(Padua量表联合D-D、血清白蛋白)、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71、0.836、0.873。其中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AUC高于Padua量表(?=3.774,P<0.001)及Padua联合模型(?=1.999,P=0.045)。Padua联合模型的AUC高于Padua量表(?=4.202,P<0.001)。6、高低危组中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4.8%、3.6%(P<0.01)。结论:(1)风湿病住院患者VTE发生率为2.2%,与VTE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VTE既往史、APS、卧床时间>3天、高D-D和低血清白蛋白,其中存在APS是最高级别的独立危险因素;(2)Padua量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风湿病患者发生VTE事件的风险,但预测效能有限,Padua联合D-D和血清白蛋白预测VTE的价值优于Padua量表;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概率模型预测VTE的价值优于Padua量表和Padua量表联合D-D及血清白蛋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3)风湿科住院患者VTE预防率偏低,在VTE防治方面需重点关注高危患者。

林繄依[2](2021)在《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意义中药的临床评价工作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是中药获得上市资格,实现其现代化价值,进而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新的立足点,即源于经典名方的中药品种与其来源方剂之间的关系。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提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为中药的临床评价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范式。选取源于经典古方的中成药品种,全面收集与之相关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研究证据三方面既存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系统梳理新时期中药评价的信息基础,构建涵盖上述三层结构的多元证据集,成为推动中药品种临床评价工作切实可行的方法。目的以中成药通塞脉片及作为其来源方剂的四妙勇安汤、顾步汤为例,参考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探索中药品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即立足于中药品种与其来源古方之间的关系,从基础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并整合以医案文献为代表的人用经验,和以相关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系统评价为内容的研究证据,实践多元证据集的构建方法,进而明确中药品种的临床定位,并找出其待开发的潜在优势应用领域。方法1 理论分析参考“三结合”理念形成多元证据集构建思路。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收集梳理通塞脉片其来源古方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的相关古籍及现代研究成果,形成多元证据集的中医药理论基础。2 文献调查采用文献检索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纳入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类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原始研究。以计量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文献的发表趋势、文献类型、疾病种类等,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绘制病种证据图。统计并阅读分析病例报告类型的文献,将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相关的医案进行比对分析,以病种为基点对通塞脉片进行临床定位,从而整合人用经验方面的证据。3 系统评价将通塞脉片、四妙勇安汤、顾步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汇总,采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方法,评判通塞脉片对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从而整合研究证据。结果1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从药味和组方角度来说,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力强,且能滋阴养血,对于以热毒内蕴、阴血亏虚或阴虚血瘀为主证的病症有针对性。顾步汤清热解毒之力略逊,补气滋阴之力更强,适用于热毒攻伐、气阴两伤、瘀血阻滞之证。而通塞脉片身兼二方之长,但作用更为和缓,更宜于瘀血阻络、气阴不足为主证的疾病的恢复期。2历年来四妙勇安汤及通塞脉片的研究数量较多,总体呈上升态势。顾步汤则受关注度较低,相关的原始临床研究以及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的动物研究数量均较少,年均不足一篇。通过计量及聚类分析,发现四妙勇安汤及顾步汤的治疗范围既源于在古籍中的主治病种,又结合现代的临床实际而有了相当程度的扩大。四妙勇安汤相关研究中独有的病种和模型多属于中医的热证范畴,而通塞脉片相关研究中独有的病种和模型则多属于中医的虚证范畴。3经统计发现,四妙勇安汤与顾步汤的病例报告数量较多的病种与原方出处所载的主治病症“脱疽”基本相符。而临床医家在异病同治的辨证理念指导下,更将四妙勇安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做了极大的拓宽。目前单纯通过病例报告分析,暂时无法对通塞脉片进行具体的、有别于其说明书的临床定位。4现有证据表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能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斑块与管腔面积比;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C反应蛋白水平。通塞脉片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四妙勇安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可以升高踝肱指数,降低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通塞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从基础理论角度看,通塞脉片的临床定位在证候方面是气阴不足、瘀血阻络,在病种方面为脱疽与脑梗死恢复期,且头疮作为通塞脉片潜在的主治病种,有待将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2从人用经验角度看,虽然目前单纯通过病例报告暂时无法对通塞脉片进行明确的临床定位,但四妙勇安汤及顾步汤相关病例报告较为集中的病种如脱疽、心脑血管病乃至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均应视为通塞脉片的潜在临床定位方向。3从研究证据角度看,通塞脉片对血脂指标、CEC计数等均有良好效果,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方面有较高有效率,而其对炎症指标、病理指标、血粘度和踝肱指数等指标的作用,是将来研究可以选择的方向。4本课题以通塞脉片为例,系统梳理了现代中成药品种与其来源古方相关的基础理论、人用经验及研究证据,借鉴“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理念,构建了三层结构的多元证据集,探索了中药品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为中药品种的临床定位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方法学方面的示例。

余圣俨[3](2021)在《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SLE患者是否合并肾脏病变,尤其是了解影响LN预后的危险因素必定可以促进SLE预后的改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作为SLE诊断标准之一已纳入国际指南。但关于aPLs与SLE肾脏病变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PLs阳性和阴性L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相关共存疾病,以期探讨aPLs对LN患者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20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或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95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共存疾病、血栓形成、疾病活动度、肾组织病理分型和活动指数等。根据aPLs检测结果,将LN患者分为aPLs阴性组和aPLs阳性组。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连续性矫正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95例LN患者,其中63例检测aPLs阳性,aPLs阳性率为32.3%。aPLs阳性组中女性占93.7%,男性占6.3%,中位年龄为30(26,37)岁;aPLs阴性组中女性占91.2%,男性占8.3%,中位年龄为32(27,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PLs阴性组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为5(0.75,9.62)年,aPLs阳性组为2(0.01,7.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aPLs阳性组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P=0.037)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P=0.616)、雷诺现象(P=0.487)、关节炎(P=0.226)等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aPLs阳性组抗双链DNA抗体水平(P=0.043)、肌酐水平(P=0.004)、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P=0.01)、血清Ig M水平(P=0.001)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P=0.01)、血清C3水平(P=0.023)、血清CH50水平(P=0.019)上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清Ig A水平(P=0.399)、血清Ig G水平(P=0.16)、血清C4(P=0.066)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组织活检:有38例LN患者行肾活检,其中aPLs阳性组19例,阴性组19例。aPLs阳性组的LN患者肾脏慢性指数要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PLs阴性者相比,aPLs阳性组LN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率显着升高,肾脏病变重且慢性指数高。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对LN患者常规实施aPLs检测并对aPLs阳性患者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观察,以期改善预后。

加倩[4](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王洲[5](2017)在《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文中指出目的本文对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究,针对其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肾病综合征合并LDV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到医院接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单纯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总结造成肾病综合征合并LDVT的危险因素,归纳其护理策略。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40岁、伴有糖尿病、关节炎症、静脉曲张、免疫系统障碍三年以上、近三个月内有过外科手术史和近三年血栓史、软组织出现挫伤或者是骨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因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和24小时尿蛋白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白蛋白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并发症、病史和软组织受损是造成肾病综合征合并LDVT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并发症,应加强护理。

张慧松[6](2016)在《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4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所收集58例肾病综合征合并LDVT作为观察组,另从同期住院且未出现LDVT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观察组年龄超过40岁的比例、合并糖尿病、关节炎症、有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近3个月有外科手术史、近3年有血栓史、存在肢体活动受限及近期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患者所占的比例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上因素对LDVT的发生有较大影响。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bg)与24 h尿蛋白(24-UP)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白蛋白(ALB)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关节炎症、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史、外科手术史、血栓史、肢体活动受限、近期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为预防并发症出现,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需重视起居习惯、进行下肢为主的运动训练、或应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促进肢体静脉回流。

徐亚沛,吴宪鸣[7](2012)在《股静脉置管术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文中提出股静脉置管术为肾内科的一项基本操作,通过静脉导管可以行血液透析、免疫吸附、监测中心静脉压,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等治疗的需求。但其并发症较多,如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导管残端遗留血栓等,其并发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少有报道。本文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股静脉置管后并

谭菲[8](2011)在《低分子肝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以42例狼疮性肾炎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8周后观察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血清肌酐、主要凝血指标以及静脉曲张消退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有显着差异变化,其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纤维蛋白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则血浆纤维蛋白降低不明显。经配合彩超检查发现:治疗组有19例好转,对照组有8例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配合常规治疗治疗临床性肾炎并发血栓疗效明显,可提高血清蛋白,改善狼疮性肾炎合并静脉曲张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将明显,缓减少尿蛋白解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于缓解静脉曲张有较好的促进血液回流作用。

颜淑敏[9](2008)在《一、系统性血管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题一系统性血管炎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背景系统性血管炎由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偏重,且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早期诊治困难,致残率、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寻找系统性血管炎新的、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即SELDI-TOF-MS技术已广泛用于对多种疾病,尤其是那些传统肿瘤标志物阴性的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生物标志物的筛查,并取得了成功,且后续对差异蛋白的鉴定成果业已见诸于报道。但其在系统性血管炎领域中的应用尚属空白。此外,本室前期研究显示抗膜突蛋白抗体与血管损伤、血管炎相关,推测其或许是系统性血管炎较特异的抗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外采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对白塞病、大动脉炎及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AASV)进行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发现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其组合模型,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活动性监测及疗效评判。并对血清差异目的蛋白质分离富集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后续差异蛋白质的鉴定提供技术支持。首次在国外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目的利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构建系统性血管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分类树模型,寻找疾病活动性监测指标,分析差异蛋白与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等临床资料的关系;如果能发现对系统性血管炎相对特异的差异蛋白质,则应用离子交换磁性微珠、SDS-PAGE,辅以SELDI-TOF-MS,对其进行分离和富集,利用MALDI-TOF-MS鉴定蛋白质。以重组膜突蛋白为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详细记录实验组及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住院病历、门诊随诊记录对实验组进行随访。实验组为138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其中白塞病59例、大动脉炎42例及AASV 37例(包括韦格纳肉芽肿27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9例及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疾病对照组为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15例冠心病患者。健康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各相匹配的正常人,共115例。2.采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所有入组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生物信息技术,通过差异比对,筛查出差异表达蛋白质,构建系统性血管炎的疾病分类树模型、疾病活动性判定联合模式,寻找疾病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3.分析差异表达蛋白与系统性血管炎病变分布、免疫学指标等临床资料的关系。4.采用离子交换磁性微珠、SDS-PAGE,辅以SELDI-TOF-MS分离富集差异表达的目的蛋白,并用MALDI-TOF-MS鉴定目的蛋白。5.利用重组膜突蛋白为抗原,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由M/Z 7625.7、M/Z 3937.5和M/Z 12555.8所组成的白塞病诊断分类树模型、M/Z 7618.6组成的大动脉炎诊断分类树模型和M/Z 8337.8组成的AASV诊断分类树模型的敏感性依次是78.9%、91.7%、91.7%,特异性依次是80.0%、80.0%、100.0%;2.M/Z 7813.2峰强度≥1.20时,对白塞病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性为74.0%,特异性为77.8%;联合应用M/Z 8690.9、M/Z 16508.8和M/Z 4346.8三者对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100.0%;联合应用M/Z 11449.2、M/Z3276.6和M/Z 11671.9三者对AASV疾病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100.0%;3.M/Z 13751.6峰强度≥0.64时,对白塞病内脏损害诊断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1.0%;4.M/Z 11689.7峰强度≥3.04时,对白塞病治疗无效者判断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7.5%;5.对蛋白沈脱液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测定中可见,WCX磁性微珠捕获了血清目的蛋白M/Z 28.9kDa及M/Z 16.7kDa。SDS-PAGE电泳凝胶上可见相应两处条带。对28.9kDa处条带质谱鉴定结果为混合物。对16.7kDa处条带质谱鉴定结果为免疫球蛋白Kappa 1轻链;6.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32.6%,高于冠心病(6.7%)及正常人(5.0%),而与SLE患者(20%)相同;7.白塞病患者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42.4%%,大动脉炎者为33.3%,AASV患者为16.2%;8.白塞病不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与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无关;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广泛型患者;9.抗膜突蛋白抗体阳性对系统性血管炎诊断的敏感性为32.6%,特异性为89.1%。结论1.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的适合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可以用于对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筛查;2.由M/Z 7625.7、M/Z 3937.5和M/Z 12555.8所组成的白塞病分类树模型、M/Z7618.6组成的大动脉炎分类树模型和M/Z 8337.8组成的AASV分类树模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3.M/Z 7813.2峰强度有助对白塞病疾病活动性的评判:M/Z 8690.9、M/Z 16508.8和M/Z 4346.8三者联合应用及M/Z 11449.2、M/Z 3276.6和M/Z 11671.9三者联合应用分别是评判大动脉炎、AASV疾病活动性的良好指标,均优于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4.M/Z 13751.6峰强度是白塞病内脏受累的良好标志物;5.M/Z 11689.7峰强度对评价白塞病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有一定的价值;6.所筛选出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大量差异蛋白质可作为今后探索的目的蛋白;7.磁性微珠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和Tricine-SDS-PAGE三者相结合来分离纯化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是今后研究血清差异蛋白的有力武器。8.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膜突蛋白抗体,其阳性率高于冠心病及正常人,而与SLE患者相同;不同系统性血管炎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不同,白塞病和大动脉炎患者明显高于AASV患者;白塞病不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与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无关;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广泛型患者;9.抗膜突蛋白抗体阳性对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郭东阳,王涛,张凡,崔建强[10](2002)在《狼疮性肾炎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狼疮性肾炎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狼疮性肾炎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Padua量表在风湿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adua 量表在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浅谈中医循证医学——双重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浅谈四妙勇安汤、顾步汤与通塞脉片的源流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中药品种多元证据集构建的思路及其理论基础
    1 多元证据集构建的意义及流程
    2 通塞脉片及其来源方剂
    3 方解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中药品种相关文献梳理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通过分析医案文献整合人用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2 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研究证据的整合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检索策略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与材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抗磷脂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5)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分析
3 讨论

(6)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表1)
    2.2 两组实验指标的比较(表2)
3 讨论

(7)股静脉置管术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8)低分子肝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观察
        1.3.2 安全性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情况
    2.2 2组治疗前后各主要指标变化比较
    2.3 不良反应
3 讨 论

(9)一、系统性血管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课题一 系统性血管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系统性血管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研究
    实验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系统性血管炎血清差异表达目标蛋白的鉴定
    实验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系统性血管炎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检测
    实验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Ⅰ 课题二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目的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Ⅱ 附表: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调查登记表 致谢

(10)狼疮性肾炎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

四、狼疮性肾炎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Padua量表在风湿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彭清.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来源于经典方剂的中成药品种多元证据集的建立 ——以通塞脉片为例[D]. 林繄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狼疮性肾炎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余圣俨.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J]. 王洲.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37)
  • [6]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张慧松. 血栓与止血学, 2016(04)
  • [7]股静脉置管术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J]. 徐亚沛,吴宪鸣. 中国当代医药, 2012(07)
  • [8]低分子肝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 谭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06)
  • [9]一、系统性血管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颜淑敏.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7)
  • [10]狼疮性肾炎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J]. 郭东阳,王涛,张凡,崔建强. 临床内科杂志, 2002(01)

标签:;  ;  ;  ;  ;  

狼疮性肾炎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