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羔羊育肥全混合日粮配方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杜美妤[1](2021)在《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生产性能、胃肠道微生物组及代谢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饲粮可以改变动物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和代谢组,从而决定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然而,膳食饲料的选择与肠道菌群之间的明确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营养成分相同、营养成分不同的TMR的形式和成分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生理条件、胃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60 d(日龄)体况相同(20±0.5)kg的的湖羊和杜泊羊的杂交公羊1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作为一个统计单位饲养于一个栏(3 m×10 m),散养,分别饲喂四种不同的TMR日粮:颗粒型全混合日粮(PTMR,pelleted total mixed ration),玉米果穗青贮(WECT,whole-ear corn type TMR),青贮构树(PMSD,paper mulberry silage diet),全株青贮玉米(WPCD,whole-plant corn silage diet)。试验期共94天,包括20天的预饲期,37天生长期,37天育肥期,并在羔羊第80 d,97 d,117 d,138 d,154 d进行称重,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并记录采食量和体重变化。在第154 d,在羊禁食12 h后,每个处理随机挑选三只羊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用以测定全血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然后进行屠宰,测定育肥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取背腰最长肌用于测定肉品质及肉代谢物、取瘤胃液用于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取瘤胃和盲肠内容物用于测定胃肠道微生物及代谢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综合整个试验期,PTMR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比WECT组显着提高17.6%,比PMSD组显着提高29.1%,比WPCD组显着提高39.4%(P<0.01)。PTMR组料肉比数值最低,饲料利用率最高,比WECT组显着降低10.1%,比PMSD组显着降低16.4%,比WPCD组显着降低21.5%(P<0.01)。PTMR、WECT、PMSD、WPCD,四个组的屠宰率分别为55.05%、54.46%、53.90%、50.98%;总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mmol/L)分别为111.64、84.42、56.40、68.81(P<0.01)。PTMR组血清尿素氮的含量较低(P<0.01),羊肉的滴水损失率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TMR组和WECT组的羊肉的熟肉率和嫩度值较高(P<0.01)。由此可知,四个处理组中,PTMR组和WECT组对于提高育肥羊生产性能,改善胃肠道发酵水平和提高肉品质的作用更显着,其中,PTMR组整体饲喂效果优于WECT组。2.微生物分析结果:genus水平,PTMR组,显着上调的微生物聚乙酸菌(Acetitomaculum)、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Maevinbryantia,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臭气杆菌(Odoribacter)、Erysipelotrichaceae与生长性能呈正相关,这些微生物可以调节体内脂肪代谢和肠道运输,对营养物质代谢起积极作用。3.苯丙氨酸代谢,维生素B6代谢,色氨酸代谢和嘌呤代谢是瘤胃和盲肠中起主要作用的差异性代谢途径,且在PTMR组上调,这些代谢途径同时会对肉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通路氧化磷酸化作用、肾上腺皮质素(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氮代谢起促进作用,共同促进育肥羊生长性能的提高和肉品质的提升。综上所述,与其他三个处理组相比,PTMR组饲喂的育肥羊,瘤胃和盲肠内有益微生物菌群的丰度提高了,并可通过调控体内肠道运输、糖脂代谢、免疫应答等许多行为和生理功能的内在机制,进而提高育肥羊的生长性能、采食量、饲料利用率、肉品质等。
孙林,肖燕子,房永雨,吴晓光,娜娜,殷国梅,刘思博,薛艳林[2](2021)在《天然牧草型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配方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以天然牧草为基础的育肥肉羊日粮颗粒饲料配方。[方法]以天然牧草为粗饲料,玉米面、豆饼和小麦麸皮为精料,食盐、添加剂预混料为饲料添加剂,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设定天然干草占采食量的50%(配方1)、60%(配方2)和70%(配方3)3个比例的全混合日粮配方,制成全混合日粮颗粒。通过分析不同配方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的营养成分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筛选以天然牧草为基础的育肥肉羊日粮颗粒饲料配方。[结果]配方2和配方3的CP含量显着(P<0.05)高于配方1;配方2与配方3的NDF和ADF含量显着(P<0.05)低于配方1;配方2的IVDMD显着(P<0.05)高于配方1和配方3。[结论]对于体重为25 kg、日增重为0.45 kg的育肥羊,天然干草占采食量60%(配方2)的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最佳。
葛文霞[3](2020)在《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论文研究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适用于妊娠母羊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Diet,TMR)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及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放牧绵羊抵御灾害的能力。方法:论文通过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品质及应用效果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TMR颗粒饲料为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的精粗饲料比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因子A为饲料精粗比,水平分别为50:50、40:60、30:70,因子B为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水平分别为1:2、1:1、2:1,共9个试验组,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精粗比和粗饲料组成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TMR颗粒饲料的品质,确定适宜的精粗比。试验筛选出A1B1组TMR颗粒饲料,作为对照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VE(20IU/kg、40 IU/kg、60 IU/kg)、VC(250 mg/kg、500 mg/kg、750 mg/kg)和乙氧喹(100mg/kg、200 mg/kg、300 mg/kg),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测定饲料中·O2-自由基活力、H2O2含量、·OH自由基活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不同时间点,不同种类不同水平抗氧化剂对TMR颗粒饲料的抗氧化能力,确定适宜的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A1B1组TMR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和延胡索酸,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150 d,测定环境温湿度变化、饲料中水分、感官变化、霉菌总数和霉菌分布情况,确定适宜的防霉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第二部分:用第一部分生产的TMR颗粒饲料进行饲喂试验,观察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和反刍行为、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妊娠母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评定TMR颗粒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1)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着增加(P<0.05)、硬度显着降低(P<0.05)、容重和密度显着降低(P<0.05)、颗粒长度显着增加(P<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的粗饲料组成比例(因子B)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的精粗比与粗饲料的组成的交互作用对TMR颗粒容重和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在贮存期0~120 d内,各氧化剂添加组可以有效清除饲料氧化过程中产生H2O2、·OH、·O2-,提高饲料的总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VE和乙氧喹,各组饲料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在贮存期初始阶段15 d,30 d,60 d,各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着(P>0.05);贮存前期和贮存中期不同剂量的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产生差异,到了后期,又趋于接近,差异不显着(P>0.05)。(3)贮存期间,贮藏室温度变化范围在16.5℃~28℃,室内平均温度为22.02℃,相对湿度在33%~75%,平均相对湿度在46.04%。在贮存期的15 d,饲料中水分出现下降,到30 d开始回升,各组间饲料水分的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在60~150 d之间,对照组饲料中的水分显着高于各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在0~90 d期间,各组饲料外观保持良好颗粒饲料感官性状,无霉变。在贮存期120 d,对照组饲料表现出隐约霉变,其他各组饲料外观情况良好。在贮存期150d时,对照组饲料出现轻度发霉,各试验验组外观良好。15~120 d,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多于各防霉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120~150 d时,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极显着高于各防霉剂组(P<0.01),各防霉剂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经PCR-DGGE分析,发现各饲料中主要存在的与饲料卫生有关的霉菌有:镰刀菌,曲霉菌和青霉菌。(4)不同精粗比影响母羊的采食量,精粗比为50:50时显着高于精粗比40:60组和30:70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4.76%和19.13%(P<0.05);TMR经制粒后可以缩短妊娠母羊采食时间,提供采食速度;高比例的精饲料,可提高妊娠母羊的饮水次数和排便次数;不同处理的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运动和休息时间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喂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反刍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中CP和CF的消化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钙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5)体外发酵2~8 h,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浓度快速上升,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下降,8~12 h变化速度变缓,24 h到达峰值;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提高,瘤胃液中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降低,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随着升高。(6)给妊娠母羊饲喂经颗粒化处理的TMR,饲料中苜蓿干草比例越高,母羊血清中的TP、ALP、BUN、Cre含量越高。不同精粗比和不同的玉米秸秆:苜蓿干草比对妊娠母羊血清中的Blu、TG、Ca、P没有显着影响(P>0.05),保证母羊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可维持血清中的Blu、TG、Ca、P浓度的平衡。结论:当饲料精粗比在50:50~30:70的范围内,精饲料比例越高越有利于TMR颗粒饲料的成型;相同精粗比的条件下,增加玉米秸秆比例降低苜蓿干草比例,颗粒容重和长度随之下降。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C、VE、乙氧喹,可提高饲料的抗氧化能力。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延胡索酸,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饲料保存期。饲喂TMR颗粒饲料可以保证妊娠母羊健康,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
刘明丽[4](2020)在《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毛驴规模化养殖起步晚,技术缺乏,因此多借鉴反刍动物的全混合日粮饲喂方式,但驴为单胃草食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道结构差异较大。试验选用体况接近,平均体重为(213.27±11.80)kg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分为先粗后精(FC)、先精后粗(CF)和全混合日粮组(TMR)三个处理,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组织学试验和屠宰试验,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饲喂方式对驴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胃肠排空速度、小肠形态结构及内容物酶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肉品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旨在为驴的规范化、精细化饲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1.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胃肠排空速度的影响:FC组、CF组和TMR组平均每日精料、粗料和总采食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CF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高于FC组和TMR组(P<0.01),FC组和TMR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CF组料重比分别比FC组和TMR组降低了52.37%和30.36%,具有降低的趋势(P=0.055)。FC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CF组(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三组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三种饲喂方式胃内液体排出速度均在8 h到38 h之间最快,在72 h达到最大;固体胃内容物从26 h后开始快速排出,到108 h基本达到平衡。说明CF饲喂方式可以得到最佳日增重、料重比及经济效益,但饲料消化率和胃肠排空速度不是引起该结果的因素。2.饲喂方式对德州驴小肠形态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FC组回肠绒毛高度极显着高于CF组(P<0.01),显着高于TMR组(P<0.05);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TMR组空肠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FC组和CF组(P<0.05),CF组回肠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FC和TMR组(P<0.05),三组间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CF和TMR饲喂方式分别可以提高驴回肠和空肠淀粉酶活性,饲喂方式对小肠整体结构形态影响不大。3.饲喂方式对德州驴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以CF组最高,FC组最低;尿素氮含量FC组最高,CF组最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血糖等各血清指标差异均不显着(P>0.05)。TMR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1),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着或极显着低于FC组(P<0.05)和CF组(P<0.01),且CF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着高于FC组(P<0.05),碱性磷酸酶在FC组和CF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CF饲喂方式显着提高了乳酸脱氢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一定程度提高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降低了血尿素氮含量,且这些变化同生长性能趋势相符。4.饲喂方式对德州驴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CF组与TMR组净肉率均显着高于FC组(P<0.05),而CF组和TMR组相互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脏器指数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TMR组肉水分含量显着高于FC组(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剪切力以FC组最高,其他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p H值以FC组最高,CF组最低;黄度值CF组显着高于FC组和TMR组(P<0.05),而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在屠宰性能方面,CF饲喂方式最佳;肉品质方面,CF饲喂方式嫩度最佳,FC饲喂方式黄度值最佳,若综合考虑色度值,饲喂方式对驴肉色度影响不大。综上所述,生长性能方面,综合日增重、小肠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可以看出,CF饲喂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但FC组的总干物质消化率显着高于CF组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肠道微生物进行解释。屠宰性能方面,CF饲喂方式最佳。肉品质方面,CF饲喂方式嫩度最佳;FC饲喂方式黄度值最佳,若综合考虑色度值,饲喂方式对驴肉色度影响不大。
刘庭玉,宋晓辉,安晓花,李科,李天琦[5](2019)在《4种不同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选用赤峰市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紫花苜蓿、燕麦草、玉米胚芽粕、玉米秸秆、DDGS、天然牧草等饲草原料,配制4种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TMR)。挑选羔羊(5月龄)20只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分为5组,每组4只,前4组饲喂不同饲草型混合日粮,第5组饲喂传统日粮。通过63天饲喂试验,分析4种全混合日粮配方(TMR)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羔羊的体重均有增加,但差异不显着(P>0.05);TMR3日粮配方对试验羊的日增重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屠宰性能上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饲喂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TMR)的羔羊体内各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TMR4的羔羊肉质中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肉质更加鲜美。
唐福[6](2019)在《打瓜籽粕对育肥羊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在全混合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通过尼龙袋法和体外三步法评定打瓜籽粕对育肥羊的营养价值,研究不同打瓜籽粕水平全混合日粮对育肥羊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全消化道消化率、氮(N)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本试验旨在评定打瓜籽副产物(打瓜籽壳、打瓜籽粉及打瓜籽粕)在育肥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体重为(33±3.72)kg的哈萨克公羊,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打瓜籽副产物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在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在外流速度为4.98%/h时,打瓜籽壳、打瓜籽粉及打瓜籽粕中DM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7.84%、16.09%、19.25%,OM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12%、14.64%、17.71%,CP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12.62%、36.02%、49.22%。打瓜籽壳的饲喂价值较差,打瓜籽粉,打瓜籽粕中CP的有效降解率较高,可以作为育肥羊饲粮中的一种新的饲料降解蛋白来源。试验二:本试验选用3只身体健康并安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哈萨克公羊作为实验动物,其体重为(34±4.05)kg,采用体外三步法评定打瓜籽副产物在育肥羊小肠的消化率。结果表明,打瓜籽副产物在瘤胃培养16h后其DM、OM及CP的降解率均表现为打瓜籽粕>打瓜籽粉>打瓜籽壳(P<0.01),这与试验一中所表现规律相似。经体外模拟小肠消化后,打瓜籽壳DM、OM、CP的小肠消化率分别为15.81%、17.88%、14.34%;打瓜籽粉与打瓜籽粕的蛋白组分经小肠消化后有较高的消化率,分别为41.89%、62.24%,其中打瓜籽粕蛋白小肠消化率比打瓜籽粉要高出48.48%(P<0.01)。综上所述,打瓜籽壳的营养组分在育肥羊小肠中的消化率都很低,其饲喂价值不高;打瓜籽粉与打瓜籽粕的蛋白组分有较高小肠消化率,且打瓜籽粕是一种要优于打瓜籽粉的蛋白补充来源,可以为育肥羊提供更多的RUP供小肠吸收利用。试验三:选取3只体况健康的体重为(36±2.49)kg的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10%、20%水平的打瓜籽粕对育肥羊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及转化效率、全消化道消化率及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各处理组之间微生物合成蛋白质(MCP)的转化效率相似(P>0.05);MCP的合成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规律,其中TMR1与TMR3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TMR2(P<0.01)。饲粮中添加打瓜籽粕对育肥羊的氮(N)采食量、十二指肠中总N及微生物氮(MN)均无明显影响(P>0.05),尿氮排出量呈现递减规律(P<0.05),TMR2的粪氮排出量要低于TMR1与TMR3(P<0.01),N沉积量表现为TMR2>TMR3>TMR1(P<0.05)。各处理组之间,DM的表观消化率相似(P>0.05);TMR2的OM表观消化率要明显高于TMR1与TMR2(P<0.01);TMR2的N表观消化率最高为72.03%,比TMR1、TMR3分别高出17.83%(P<0.01)和11.87(P<0.05)。可以看出饲粮中添加打瓜籽粕对育肥羊的MCP合成量、N的沉积量及表观消化率均有所提高,但由于试验设计打瓜籽粕添加水平梯度较大,不能明确打瓜籽粕在育肥羊饲粮中的最佳添加比例。试验四:为明确打瓜籽粕在育肥羊全混合日粮中的适宜用量,选取25只体重为(23±3.18)kg的日龄相近且身体健康的哈萨克育肥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素随机因子实验设计将25只试验羊分为5组,每组5只羊单圈饲养,设计打瓜籽粕添加水平分别为0%、5%、10%、15%及20%的5种梯度TMR开展生产育肥试验。结果发现,试验1组的平均日增重(ADG)为214.47 g/d,与之相比试验2、3、4组分别提高了6.61%(P<0.05)、10.26%(P<0.01)、13.36%(P<0.01),而试验5组的ADG与试验1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之间料重比(F/G)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打瓜籽粕的添加量超过15%时显着下降(P<0.01),除试验5组与试验1组相似外(P>0.05),其余各组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试验1组(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育肥羊的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打瓜籽粕作为蛋白的替补来源,对育肥羊的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氮的沉积及育肥效果有潜在的好处,建议在饲粮中添加打瓜籽粕的水平不宜超过总摄入量的15%。
李博[7](2019)在《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生产性能、消化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消费需求增加,肉羊养殖大力发展,人均羊肉消费量逐年提高。肉羊饲养也随着动物营养研究技术的进步已从传统的精粗饲喂发展到全混合日粮(TMR)饲养,近几年又发展到颗粒饲料养殖。畜禽具有偏好采食特定形态饲料的本能,可以通过改变饲料的形态来调控动物生产。目前在生猪与家禽上关于饲料形态的试验研究比较充分,而反刍动物上较少。那么不同月龄的肉羊应用颗粒饲料与全价粉料育肥效果如何,是否会改善羊肉品质,都有待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个不同月龄的育肥羊进行试验,旨在探讨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生产性能、消化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一设计:取3月龄、体重24.7±1.9 kg、健康无病的小尾寒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二代公羊16只,随机分为颗粒组与粉料组,每组8只,饲喂相同配方的全价颗粒饲料与粉料,育肥67天,然后进行11天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4天、正试期7天,饲喂相同配方的颗粒饲料与全价粉料。试验结果表明3月龄的羔羊育肥28天,颗粒组的平均日增重(233 g/d)显着高于粉料组(163 g/d;P<0.05);育肥67天,颗粒组结束体重(44.6 kg)显着高于粉料组(38.9 kg;P<0.05),平均日增重(294 g/d)极显着地高于粉料组(208 g/d;P<0.01),平均日采食量(1.7 kg/d)极显着地高于粉料组(1.4 kg/d;P<0.01),颗粒组料重比(5.6)比粉料组(6.7)低1.1。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组的干物质消化率(61.6%)显着低于粉料组(64.7%;P<0.05);颗粒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数值上低于粉料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采食后的剩料进行分析表明,颗粒组的剩料灰分(9.8%)要极显着地低于粉料组(14.0%;P<0.01),同时每日晨饲前清理料槽剩料时发现粉料组剩料呈现细粉末状,颗粒组剩料为颗粒掺杂部分碎料,相比之下羊在采食粉料时挑食现象明显。血清生化测定结果表明,颗粒组与粉料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脂肪酶、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清尿素、甘油三酯、总蛋白、血糖差异未达统计显着水平(P>0.05)。通过监控回放功能发现颗粒组的羊平均采食时间(115min/d)低于粉料组(200 min/d)。颗粒组在晨饲前的瘤胃液总短链脂肪酸含量(39.9 mmol/L)要显着地高于粉料组(28.1 mmol/L;P<0.05),晨饲3 h后颗粒组的瘤胃液pH(6.04)要显着低于粉料组(6.36;P<0.05)。颗粒组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高于粉料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采食颗粒饲料更有利于器官发育,颗粒组的肝脏重与肾脏重(977 g,129 g)极显着地高于粉料组(750 g,107 g;P<0.01),颗粒组和粉料组各器官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颗粒组的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盲肠食糜的pH差异未达统计显着水平(P>0.05)。屠宰发现,颗粒组肺脏无病变的羊6头高于粉料组4头。颗粒组与粉料组的肉色、大理石纹、亮度、pH36、剪切力、系水力等指标差异未达统计显着水平(P>0.05)。颗粒组经济收益(147元/只)显着高于粉料组(44元/只,P<0.01),而每公斤活体增重成本颗粒组比粉料组少花费2.14元。试验二的设计同试验一,但初始体重和月龄不同。育肥羊初始体重44.1±3.9kg,5月龄,育肥24天。结果显示颗粒组的平均日增重与结束体重(223 g,48.9 kg)高于粉料组(168 g,48.1 kg)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P>0.05);颗粒组的采食量(2.0 kg/d)极显着高于粉料组(1.9 kg/d;P<0.01),料重比低于粉料组分别为9.1、10.7。晨饲前颗粒组的瘤胃液pH(6.78)显着低于对照组(7.21;P<0.01),氨态氮、总短链脂肪酸、乙丙比、乙酸相对含量(16.9 mg/dL;41.5 mmol/L;3.2;60.7%)显着高于粉料组(12.0 mg/dL;27.1 mmol/L;2.25;55.0%;P<0.05),异戊酸相对含量(2.5%)显着低于粉料组(3.8%;P<0.05);晨饲3 h后颗粒组pH(5.97)极显着低于粉料组(6.22;P<0.01);乙丙比、乙酸相对含量(2.19;58.6%)显着高于粉料组(1.69;54.0%;P<0.05),异丁酸、异戊酸相对含量(0.52%;0.84%)显着低于粉料组(0.77%;1.33%;P<0.05)。屠宰性能、器官重量与器官指数指标上颗粒组高于粉料组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P>0.05)。颗粒组瘤胃、网胃、瓣胃食糜的pH(5.99;6.12;6.05)要显着地低于粉料组(6.26;6.54;6.43;P<0.05)。颗粒组肺脏健康的羊4只,粉料组为3只。肉色、大理石纹、亮度、pH36、剪切力、系水力等肉品质指标颗粒组与粉料组无显着差异(P>0.05)。颗粒组经济收益(57元/只)显着高于粉料组(39元/只,P<0.01),而每公斤活体增重成本比粉料组降低3.06元。通过本次试验发现,全价颗粒饲料可以提高羊的采食量与日增重,减少挑食现象,缩短采食时间,促进瘤胃发酵,有利器官发育与健康,从而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同时对肉品质无负面影响。
降晓伟,贾玉山,格根图,刘庭玉,王伟,都帅,成启明,范文强[8](2018)在《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依据GI分级指数和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理论,研究不同饲草配方的全混合日粮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本试验根据不同配方采用单因素设计,设置试验组3个,对照组(CK)1个,选择34月龄,体重在23±2.05kg的乌珠穆沁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32只,随机平均分为4个组进行单笼饲养,试验组分别饲喂1种配方饲粮,CK组选用传统饲粮,待试验结束后对羔羊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混合饲草饲喂羔羊均可产生明显的出正组合效应,对羔羊的采食量、增重情况、屠宰性能均有显着影响(P<0.05)。TMR1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日均收入分别提高了43.25%、14.84%、21.85%、3.44元/只。TMR1组为最优组合,建议紫花苜蓿20%∶燕麦20%∶玉米胚芽粕24%∶DDGS 24%∶玉米秸秆6%∶天然干草6%的比例混合饲喂羔羊,育肥效果最佳。
王星元,李浩,赵云,王毅[9](2018)在《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对兰州地区湖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对兰州地区断奶湖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选取10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5.74 kg±1.96 kg)、70日龄左右的断奶湖羊羔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5组,研究不同营养水平(1.0倍、1.2倍及1.5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全混合日粮(TMR)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全期,1.2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全混合日粮组试验羊只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着(P<0.05);3个饲喂全混合日粮组羊平均采食量均高于非全混合日粮组羊。结合采食量及料重比综合考量,1.2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组为最适宜的TMR配方组。
李刚[10](2018)在《全混合颗粒日粮对杜蒙杂交肉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从日粮不同营养水平、不同纤维长度、日粮饲喂形态等方面研究对比了舍饲育肥杜蒙肉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指标等参数,分析了不同营养水平、不同纤维长度、日粮不同饲喂形态等因子与增重水平的相关性,提出最佳的日粮配方和育肥技术模式,指导生产实践。试验分为三部分:试验一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颗粒日粮对杜蒙肉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3月龄杜蒙羔羊90只,分成3个组,育肥80天,育肥前期各组能量相同,蛋白不同,育肥后期蛋白相同,能量不同。试验结果表明:高能高蛋白水平颗粒日粮显着提高了杜蒙羊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GR值、肾脂重及大网膜脂肪重等生产性能指标(P<0.05)。高能高蛋白水平日粮显着提高了杜蒙羊血液中尿素氮、葡萄糖、转氨酶、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P<0.05)。高能高蛋白水平日粮显着降低了杜蒙羊瘤胃液pH值、显着提高了氨氮和菌体蛋白的浓度(P<0.05)。试验二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杜蒙肉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3月龄杜蒙羔羊90只,分成3个组,育肥80天,各试验组营养水平相同,粗饲料有效纤维长度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粉末状的葵皮可以显着提高杜蒙羊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GR值、肾脂重及大网膜脂肪重等生产性能指标(P<0.05)。粉末状葵皮较完整葵皮和牧草颗粒可以显着的优化杜蒙肉羊血液中尿素氮、葡萄糖、转氨酶、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P<0.05)。粉末状葵皮显着降低了杜蒙羊瘤胃液pH值、显着提高了氨氮和菌体蛋白的浓度(P<0.05)试验三日粮不同饲喂形态对杜蒙肉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3月龄的杜蒙羔羊120只,分成4组,育肥80天。试验1组和试验2组饲喂全混合颗粒料,对照1组和对照2组传统精粗分饲。试验1组和对照1组营养水平相同,形态不同,粗饲料均为葵皮。试验2组和对照2组营养水平相同,形态不同,粗饲料均为牧草。结果表明:全混合日粮饲喂模式可以显着的提高杜蒙肉羊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GR值、肾脂重及大网膜脂肪重等生产性能指标(P<0.05)。全混合日粮饲喂模式显着提高了杜蒙羊血液中尿素氮、葡萄糖、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P<0.05)。全混合日粮饲喂模式显着降低了杜蒙羊瘤胃液pH值、显着提高了氨氮和菌体蛋白的浓度(P<0.05)。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可得到结论:高能高蛋白水平全混合日粮可以显着的提高杜蒙肉羊增重效果,提高生产性能,优化血液生化指标,提高瘤胃发酵功能;牧区大量生产的葵花皮作为粗饲料可以代替牧草颗粒,但是将葵皮粉碎制成全混合日粮饲喂效果更好,增重效果更明显;全混合颗粒日粮饲喂模式相比较传统精粗分开饲喂模式能够显着提高杜蒙肉羊的生产性能,优化血液生化指标,提高瘤胃发酵能力,杜蒙肉羊饲喂全混合日粮,可以健康生产,生长迅速,适合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二、羔羊育肥全混合日粮配方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羔羊育肥全混合日粮配方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生产性能、胃肠道微生物组及代谢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中国育肥羊养殖业发展概述 |
1.1.1 养殖规模 |
1.1.2 养殖区域 |
1.1.3 饲养模式 |
1.1.4 育肥羊品种 |
1.1.4.1 杜湖杂交羊 |
1.2 山东省育肥羊养殖发展现状 |
1.3 全混合日粮和青贮饲料的应用前景 |
1.3.1 颗粒饲料 |
1.3.2 青贮构树 |
1.3.3 全株青贮玉米 |
1.3.4 玉米果穗青贮 |
1.4 瘤胃发酵 |
1.5 胃肠道微生物组 |
1.6 代谢组学 |
1.7 研究目的、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日粮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常规成分 |
2.3.2 生长性能 |
2.3.3 屠宰性能 |
2.3.4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2.3.5 瘤胃发酵参数 |
2.3.6 肉品质 |
2.3.7 微生物 |
2.3.8 代谢组 |
2.4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性能 |
3.2 屠宰性能 |
3.3 血液生理生化 |
3.3.1 血清生化指标 |
3.3.2 全血指标 |
3.4 瘤胃发酵参数 |
3.5 肉品质 |
3.6 微生物组 |
3.6.1 瘤胃和盲肠的微生物概述 |
3.6.2 物种相对丰度 |
3.6.3 组间差异物种的T-test分析 |
3.6.4 组间差异物种的LEf Se分析 |
3.6.5 微生物-生长性能关联分析 |
3.7 代谢组 |
3.7.1 瘤胃和盲肠的代谢组概述 |
3.7.2 代谢组学KEGG通路富集及分析 |
3.8 微生物-代谢组关联分析 |
3.8.1 微生物-代谢物-生长性能关联分析 |
3.8.2 代谢物-肉代谢物关联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4.2.1 血清生化 |
4.2.2 全血指标 |
4.3 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4.4 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肉品质的影响 |
4.5 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胃肠道微生物群组的影响 |
4.6 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代谢组的影响 |
5 结论及创新点与展望 |
5.1 总体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天然牧草型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配方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配方制定 |
1.1 确定试验目标 |
1.2 确定原料及其营养成分含量 |
1.3 确定精粗饲料比例及采食需要量 |
1.4 计算粗饲料营养水平及需要的精料营养水平 |
1.5 草拟精料混合料配方 |
1.6 列出日粮配方和精料混合料配方 |
2 3种日粮配方颗粒饲料营养品质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2.1.3 试验方法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3)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我国及新疆养羊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
2.2 我国羊饲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3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研究进展 |
2.4 羊用TMR颗粒饲料加工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
2.5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使用 |
2.6 TMR颗粒饲料在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应用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一部分 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工艺影响的研究 |
试验一 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TMR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项目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物理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3.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
3.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
3.4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
3.5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不同水平VE、VC和乙氧喹抗氧化效果对比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的采集 |
1.5 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2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3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氧化与抗氧化剂 |
3.2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不同水平防霉剂对TMR颗粒饲料贮存效果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1.4 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保存与采集 |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室温湿度变化 |
2.2 贮存期间水分的变化 |
2.3 贮存期间饲料霉变情况 |
2.4 贮存期间饲料中霉菌数量的变化 |
2.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
3 讨论 |
3.1 环境对饲料防霉效果的影响 |
3.2 贮存期内饲料水分的变化 |
3.3 贮存期内饲料感官的变化 |
3.4 贮存期内霉菌的变化 |
3.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TMR颗粒饲料饲养效果研究 |
试验四 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反刍行为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的指标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影响 |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五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供体动物与瘤胃液的采集 |
1.3 人工瘤胃培养系统 |
1.4 试验设计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值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
3.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六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饲养管理 |
1.5 血样的采集 |
1.6 测定指标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
2.6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的血磷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血磷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1.1 德州驴概述 |
1.2 饲喂方式概述 |
1.3 饲喂方式影响动物性能机理 |
1.4 饲喂方式对草食动物的影响 |
1.5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胃肠排空速度的影响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饲喂方式对德州驴小肠形态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饲喂方式对德州驴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饲喂方式对德州驴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4种不同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试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 (TMR) 配方对羔羊增重的结果 |
2.2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 (TMR) 配方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 (TMR) 对羔羊羊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6)打瓜籽粕对育肥羊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在全混合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打瓜的种植及开发利用研究 |
1.3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
1.4 反刍动物蛋白营养特点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尼龙袋法评定打瓜籽副产物的瘤胃降解率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1.5 小结 |
试验二 体外三步法评定打瓜籽副产物小肠消化率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试验三 日粮中打瓜籽粕用量对育肥羊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及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试验四 不同水平打瓜籽粕日粮对育肥羊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生产性能、消化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肉羊饲养模式 |
1.1.1 传统养羊饲养模式 |
1.1.2 全混合日粮饲养 |
1.1.3 全价颗粒饲料饲养 |
1.2 配合饲料形态分类 |
1.2.1 粉状饲料 |
1.2.2 颗粒饲料 |
1.2.3 碎粒料 |
1.2.4 膨化饲料 |
1.2.5 压扁饲料 |
1.2.6 液体饲料 |
1.3 瘤胃发酵参数 |
1.3.1 短链脂肪酸 |
1.3.2 瘤胃液pH |
1.3.3 瘤胃液氨态氮 |
1.3.4 日粮对瘤胃发酵参数的调控 |
1.4 血清生化指标 |
1.5 羊肉品质 |
1.6 颗粒饲料对肉羊生产的影响 |
1.6.1 日增重 |
1.6.2 采食量 |
1.6.3 瘤胃内环境及消化生理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1.2 试验日粮 |
2.1.3 饲养管理 |
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2.1 测定指标 |
2.2.2 生长性能测定 |
2.2.3 消化代谢试验 |
2.2.4 常规成分测定 |
2.2.5 血清酶与血清代谢产物 |
2.2.6 瘤胃发酵参数测定 |
2.2.7 采食时间分布观察 |
2.2.8 屠宰性能测定 |
2.2.9 器官指数测定 |
2.2.10 健康肺脏统计 |
2.2.11 肉品质测定 |
2.2.12 经济收益与增重成本分析 |
2.3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一 |
3.1.1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2 全价颗粒饲料对干物质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1.3 全价颗粒饲料对剩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
3.1.4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血清酶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
3.1.5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3.1.6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采食时间的影响 |
3.1.7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1.8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9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消化道食糜pH值的影响 |
3.1.10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肺脏健康的影响 |
3.1.11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肉品质的影响 |
3.1.12 全价颗粒饲料对经济收益及增重成本的影响 |
3.2 试验二 |
3.2.1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2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发酵参数的影响 |
3.2.3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4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器官重与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5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消化道食糜pH的影响 |
3.2.6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肺脏健康的影响 |
3.2.7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肉品质的影响 |
3.2.8 全价颗粒饲料对经济收益及增重成本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全价颗粒饲料对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4.3 全价颗粒饲料对采食时间的影响 |
4.4 全价颗粒饲料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 全价颗粒饲料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4.6 全价颗粒饲料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
4.7 全价颗粒饲料对器官发育的影响 |
4.8 全价颗粒饲料对胃肠道食糜pH值的影响 |
4.9 全价颗粒饲料对肉品质的影响 |
4.10 全价颗粒饲料对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课题项目基金来源 |
致谢 |
(8)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 |
1.5.1 采食量 |
1.5.2 体重与增重 |
1.5.3 屠宰性能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1 采食量和料重比 |
2.1.2 体重和增重 |
2.2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羔羊采食量的影响 |
3.2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羔羊体重和增重的影响 |
3.3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饲草型全混合日粮育肥效果的综合评定 |
4 结论 |
(9)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对兰州地区湖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日粮 |
1.3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4 指标测定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10)全混合颗粒日粮对杜蒙杂交肉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内蒙古自治区肉羊产业概况 |
1.2 杜蒙杂交肉羊介绍 |
1.3 全混合日粮简介 |
1.3.1 全混合日粮的概念 |
1.3.2 TMR在奶牛养殖中的优势 |
1.3.3 TMR在肉羊养殖中的缺点 |
1.3.4 颗粒化TMR在肉羊育肥中的优势 |
1.3.5 应用颗粒化TMR的经济效益 |
1.4 肉羊育肥的影响因素 |
1.4.1 品种 |
1.4.2 营养水平 |
1.4.3 育肥方式 |
1.5 影响肉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因素 |
1.6 影响肉羊瘤胃发酵的因素 |
1.7 研究目的意义 |
1.8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试验一: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颗粒日粮对杜蒙杂交肉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试验结果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2 试验二:不同纤维长度全混日粮对杜蒙杂交肉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试验结果 |
2.2.3 讨论 |
2.2.4 小结 |
2.3 试验三:日粮不同饲喂形态对杜蒙肉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试验结果 |
2.3.3 讨论 |
2.3.4 小结 |
3 总体结论 |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5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羔羊育肥全混合日粮配方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TMR日粮对育肥羊生产性能、胃肠道微生物组及代谢组的影响研究[D]. 杜美妤.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天然牧草型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配方筛选研究[J]. 孙林,肖燕子,房永雨,吴晓光,娜娜,殷国梅,刘思博,薛艳林.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02)
- [3]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D]. 葛文霞. 石河子大学, 2020
- [4]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D]. 刘明丽. 聊城大学, 2020
- [5]4种不同饲草型全混合日粮配方对育肥羔羊增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 刘庭玉,宋晓辉,安晓花,李科,李天琦. 草原与草业, 2019(02)
- [6]打瓜籽粕对育肥羊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在全混合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 唐福.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7]全价颗粒饲料对育肥羊生产性能、消化和肉品质的影响[D]. 李博.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饲草型全混合日粮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J]. 降晓伟,贾玉山,格根图,刘庭玉,王伟,都帅,成启明,范文强.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6)
- [9]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对兰州地区湖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J]. 王星元,李浩,赵云,王毅.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8(05)
- [10]全混合颗粒日粮对杜蒙杂交肉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D]. 李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