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于江,杨坤[1](2018)在《非爆复合射孔器的应用》文中认为针对常规复合射孔器使用火工品存在潜在的风险,同时为了便于运输及存储,借鉴军事上的云爆弹技术,研究了非爆复合射孔器,该射孔器改变了传统射孔器装药结构,在射孔弹前端加装由高能粒子等材料组成的非爆体,被射孔弹爆炸激发后,随射流进入射孔孔道,爆燃后延长并扩大射孔孔道,提高射孔施工效果。该技术从根本上摆脱了火炸药类含能材料对装药性能及使用安全的局限性,平衡了聚能射孔技术在扩孔与穿深发展中的分歧,极大地缓解了聚能效应在对储层的二次压实污染,降低地层表皮系数,显着提高孔道周边的渗流能力。
曾捷[2](2013)在《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核能的发展、中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新一代中子源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子探测器的应用和中子探测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3He的短缺,使得新型的热中子探测器的研发已成为一个热点。MRPC(Multi-gap Resistive Plate Chamber,多气隙电阻板室,简称MRPC)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RPC(Resistive Plate Chamber,电阻板室,简称RPC)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体探测器,具有时间分辨好、探测效率高、抗辐照性好、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性能稳定等优点。基于这些优点,我们设想在MRPC的内层玻璃涂上一层热中子转换体以研制新型的热中子探测器-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本文根据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的结构建立了相应的模拟模型,分别使用Maxwell、Geant4程序模拟了探测器气隙的电场、探测器在不同中子转换层厚度下热中子的转换效率、不同能量中子的转换效率及探测器对γ射线的响应,同时还通过理论计算了不同中子转换体厚度的热中子转换效率,得到了中子转换体的最佳厚度且模拟结果和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利用Garfield程序模拟计算了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的本征探测效率和本征时间分辨随工作电场、工作气体不同混合比例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佳的电场强度和混合工作气体比例。根据模拟结果设计和研制了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并对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对探测器的中子信号进行了研究)。在获得了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的部分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能否应用于中子补偿测井,结果表明其可以在正常条件和欠平衡条件下应用于中子补偿测井。
何东[3](2011)在《层内深度爆炸点火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是利用地层温度使烟火微球在地层中适时自燃,引爆地层裂缝中的微悬浮药液,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破碎裂缝壁面岩石,在水力裂缝周围产生大量的微裂缝,从而实现沟通更深远的储层,有效地改善地层渗透性,提高地层储量的动用程度,增加油气产量。本论文将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该项技术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是:(1)层内爆炸引爆环境研究;(2)悬浮药爆燃压裂技术研究;(3)层内爆炸引爆方式及机理研究;(4)引爆药量研究;(5)引爆材料优选及加工工艺研究。自燃引爆方式是石油爆燃技术领域的一项突破,它不但解决了微裂缝中难以用现有火工技术引爆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用雷管或其它导爆索引爆因密封不严实产生漏水使引爆失败甚至使油井造成完全损坏的悲剧,提高了引爆的可靠性。目前引爆微球经过了:空气介质中的温度试验、甘油介质中的温度试验、高温高压模拟试验装置中的模拟试验,爆燃性能优良稳定、安全性好。总之,自燃引爆技术的研究,使层内爆炸技术的现场应用有望成为现实,它的创新性在国内外尚属首例。该项技术的研究将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增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杰,廖红伟,薛中天,张新庆[4](2003)在《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及其应用》文中指出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利用高能燃料的燃烧 ,在目的层产生 1.2~ 1.5倍于地层破裂压力的高压后开始射孔 ,随后压力补给弹燃烧补给压力 ,对射孔孔眼进行冲刷和延伸、并产生不受地应力控制的裂缝的射孔或增产新技术。文章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装置的结构设计 ,并给出了该技术在中原油田一些气田的应用实例。应用表明 ,该技术具有氮气加压式超平衡射孔的优点 :简便、成本低、增产明显 ,2 0口井平均增产 3.5倍。
二、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非爆复合射孔器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技术原理及特点 |
1.1 技术原理 |
1.2 技术特点 |
2 非爆复合体结构设计 |
2.1 非爆体壳体结构设计 |
2.2 扩容含能材料优选 |
3 试验检测 |
3.1 混凝土靶检测 |
3.2 钢靶检测 |
3.3 检测结论 |
4 现场应用 |
4.1 应用实例 |
4.2 应用效果分析 |
5 结论 |
(2)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热中子探测器的研究情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中子探测的基本理论 |
2.1 基本理论 |
2.1.1 中子源 |
2.1.2 中子探测的原理和方法 |
2.1.3 常用的热中子探测器 |
2.2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探测中子的原理 |
2.2.1 热中子转换体的选择 |
2.2.2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的基本结构 |
2.2.3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
第三章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性能的模拟 |
3.1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的 Maxwell 模拟 |
3.1.1 Maxwell 简单介绍 |
3.1.2 探测器气隙的电场的 Maxwell 模拟结果 |
3.2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的 Geant4 模拟 |
3.2.1 Geant4 程序简介 |
3.2.2 模拟的几何模型 |
3.2.3 模拟的物理机制 |
3.2.4 Geant4 模拟的结果及讨论 |
3.2.5 中子转换效率的理论验证 |
3.2.6 结论 |
3.3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的 Garfield 模拟 |
3.3.1 Garfield 介绍 |
3.3.2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电离参数的模拟 |
3.3.3 模拟过程 |
3.3.4 电离常用参数的模拟 |
3.3.5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性能参数的模拟 |
3.3.6 Garfield 程序模拟的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的制作 |
4.1 材料准备 |
4.2 探测器的装配 |
第五章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性能的初步测试 |
5.1 探测器性能的测试系统 |
5.2 实验仪器的介绍 |
5.2.1 配气系统的建立 |
5.2.2 探测器测试盒 |
5.2.3 中子源 |
5.2.4 高压电源 |
5.3 实验的影响因素 |
5.3.1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气体室的均匀性 |
5.3.2 鱼丝线的油渍和镀膜的厚度 |
5.3.3 混合气体的不同比例 |
5.3.4 温度和电压 |
5.4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性能的测量 |
5.4.1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涂硼 MRPC 热中子探测器用于补偿中子测井的蒙卡研究 |
6.1 引言 |
6.2 常规条件及欠平衡条件下的补偿中子测井 |
6.2.1 补偿中子测井原理 |
6.2.2 常规条件及欠平衡条件下补偿中子测井 |
6.3 Geant4 计算模型 |
6.4 常规条件和欠平衡条件下的模拟结果 |
6.4.1 常规条件下的补偿中子测井模拟 |
6.4.2 欠平衡条件下的补偿中子测井模拟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层内深度爆炸点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调研 |
1.2.1 国内情况 |
1.2.2 国外情况 |
1.3 研究思想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层内爆炸引爆环境研究 |
2.1 层内爆炸多裂缝体系研究 |
2.1.1 层内(裂缝内)爆炸造缝作用机理 |
2.1.2 层内爆炸过程区域 |
2.1.3 裂纹尖端区域的应力场 |
2.1.4 岩石的应力强度因子 |
2.1.5 应力波的起裂作用 |
2.1.6 裂纹的分岔 |
2.1.7 裂隙的扩展速度 |
2.1.8 层内爆炸裂纹长度 |
2.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悬浮药爆燃压裂技术研究 |
3.1 以液体火药为基础加入RDX的配方设计及工艺试验 |
3.2 古尔胶的溶胀配制比例和使用工艺试验 |
3.3 在60℃条件下,含不同RDX的起传爆性能试验及结果 |
3.4 悬浮药稳定爆炸的临界尺寸试验研究 |
3.4.1 高温高压釜中的传引爆试验 |
3.4.2 配方工艺稳定性试验达到的技术性能 |
3.5 安全可靠性研究 |
3.5.1 传爆的可靠性 |
3.5.2 传爆的安全性 |
3.6 悬浮药加陶粒砂试验 |
3.7 悬浮药配方优化试验 |
3.7.1 悬浮药25%RDX试验 |
3.7.2 悬浮药12.5%RDX试验 |
3.8 悬浮药稀释试验 |
3.9 悬浮药耐温耐压安全性试验 |
3.9.1 耐温耐压安全性试验 |
3.9.2 传引爆系统地面试验 |
3.10 悬浮药的爆轰参数及检测 |
3.10.1 悬浮药的爆炸性能计算 |
3.10.2 悬浮药的做功能力计算 |
3.10.3 悬浮药爆轰压力计算 |
3.10.4 含不同敏化剂的悬浮药的参数 |
3.11 未燃爆悬浮药的处理方法 |
3.1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层内爆炸引爆方式研究 |
4.1 引爆方式机理 |
4.2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配方的确定 |
4.2.1 配方与性能 |
4.2.2 配方的优化组合 |
4.2.3 G_(10)配方的材料优化 |
4.3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配方工艺试验 |
4.3.1 在空气介质中的温度试验 |
4.3.2 微球的耐温试验 |
4.4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配方的高温高压模拟试验 |
4.4.1 高温高压模拟试验装置 |
4.4.2 烟火型热敏微球爆燃试验 |
4.5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的包覆材料试验 |
4.5.1 高温弹性包覆材料的配方 |
4.5.2 包覆材料改进前后的效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层内爆炸引爆药量研究 |
5.1 微球引燃液体药试验 |
5.2 微球引燃液体药的稳定性试验 |
5.3 微球数量对引爆液体药性能的探讨 |
5.4 液体药浓度对定量微球工作性能的影响 |
5.5 微球引爆悬浮药性能探讨 |
5.6 微球在高温高压釜中的耐热试验 |
5.7 改变液体药中氧化剂、可燃剂含量对微球工作性能的影响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微球材料优选及加工工艺研究 |
6.1 烟火型微球所用的材料 |
6.1.1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中所用的氧化剂 |
6.1.2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中所用的可燃剂 |
6.1.3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中所用的辅助材料 |
6.1.4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中所用的掺杂材料 |
6.2 烟火型微球爆燃技术批量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
6.2.1 烟火型微球造粒工艺 |
6.2.2 烟火型微球批量制粒的性能试验 |
6.2.3 包覆材料添加无机添加物的性能探讨 |
6.2.4 包覆层厚度对微球工作性能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工作 |
详细摘要 |
(4)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基本原理及特点 |
装置结构及装药设计 |
(1) 装置结构。 |
(2) 装药设计。 |
现场应用和结论 |
结 论 |
四、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爆复合射孔器的应用[J]. 于江,杨坤.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8(02)
- [2]涂硼MRPC热中子探测器的研制[D]. 曾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06)
- [3]层内深度爆炸点火技术研究[D]. 何东. 西安石油大学, 2011(03)
- [4]高能多脉冲超平衡射孔技术及其应用[J]. 张杰,廖红伟,薛中天,张新庆. 天然气工业,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