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制下汽车制造企业外资比例限制分析

新法制下汽车制造企业外资比例限制分析

一、试析新的法律政策下汽车制造企业的外资比例限制(论文文献综述)

谢晓光,杜晓杰[1](2021)在《韩国北极航道开发:决策动机、推进路径与制约因素》文中研究表明韩国作为第一个颁布国家北极战略的亚洲国家,出于获得最大经济收益、推进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以及推动国家北极综合政策的实现等因素的考量一直高度重视北极航道。为推动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韩国国内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共同参与,以本国船舶制造优势为突破口,以港口建设和"勒拿河走廊"开发为重点,不断推进本国破冰船制造进程的多主体、多层次的北极航道开发模式。同时,在国际上,韩国积极融入并参与北极航道相关的国际法律规范构建,并就北极航道开发利用问题不断强化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为韩国加强对北极航道的利用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参与身份、船舶、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韩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始终受到北极地区复杂恶劣的自然条件、北极国家的戒备与排斥以及大国关系波动等因素的制约。围绕北极航道开发利用问题,中韩两国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应相互借鉴有益经验,在可能范围内加强交流与合作。

徐曼[2](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曹文[3](2021)在《外资安全审查机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以《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框架条例》为例》文中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普遍加强外资安全审查,对全球市场和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各国政府、产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欧盟首个联盟层面的外资审查机制立法——《欧盟外资审查条例》为案例,试图回答两个重要且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历来主张资本自由流动和投资开放的欧盟为什么建立统一的外资审查机制?二是欧盟建立的外资审查机制为什么不是美国式的强制性审查机制,而是非强制性的合作机制?既有研究未能对上述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本文充分利用国际组织、欧盟机构及其成员国三个层面的工作文件、会议记录、研究报告等大量文献,以及对欧盟官员及商会、智库人员的一手访谈资料,立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欧盟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关联性出发,基于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行为体和一种规范性力量的“独特性”,从利益偏好、制度和规范三个维度建立分析框架,为欧盟外资政策调整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路径。本文首先在考察外资国别和产业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欧盟外资审查立法中的主要行为体——核心、外围以及中间地带成员国的利益分歧与妥协,尤其是核心国家德、法基于不同偏好的合作;第二,从权力分配与议程设置的角度梳理欧盟外资审查立法的决策制度与过程,分析共同商业政策与资本自由流动原则、欧盟机构与成员国、不同欧盟机构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第三,从非物质因素的角度探讨国际投资政策的新变化及其对欧盟规范升级的影响,包括欧盟如何利用所谓“布鲁塞尔效应”,维护其规范性力量的影响力。本文认为,欧盟建立外资审查机制以及该机制非强制性的性质与特征,是欧盟成员国利益博弈、欧盟内部权力分配和国际规范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欧盟一体化在外资政策领域的具体延续和应对全球化最新演变的适应性调整,其价值观念与规范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与美国主要出于权力竞争的目的限制外资不同,欧盟出台《欧盟外资审查条例》,不能简单界定为保护主义措施,其目的是要在确保合法性的前提下,在经济上保障欧盟内部资本自由流动和统一市场,在政治上维护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的协调一致,进而强化其在国际关系中作为一种规范性力量的身份认知。本文的主要创新与理论贡献是,通过实证研究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欧盟的研究贡献直接投资领域的案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外资—东道国分析框架,尤其论证了规范等非物质因素在利益界定与制度形成中的重要性,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发展提供注脚。

刘爱兰[4](2020)在《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改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剧了传统能源的消耗,因而人类社会开始研究新型能源供给。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绿色环保而成为未来电源的理想选择,新能源产业的一大重要领域就是电池工业。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行业处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其发展前景与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DL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并于2017年正式进入印度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市场,专注于两轮车和三轮车锂电池管理系统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现有的以零售商为主的营销战略无法帮助公司在印度市场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及增加印度市场的销售额,需要重新对印度市场锂电池管理系统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本文选择DL公司作为营销案例,通过详细分析企业现有的状况和营销现状来找到企业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两轮车锂电池管理系统在印度市场的销路,文中运用了宏观环境分析PEST理论,分析的印度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宏观环境,分析了行业发展态势和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分析了DL公司在竞争中具备的核心资源和发展能力,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同时搜索整理了行业的相关数据并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从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策略(4P)方向入手,提出DL公司锂电池管理系统在印度市场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改善建议。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DL公司提升印度市场的销售业绩,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同行制定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启示。

张乐焕[5](2020)在《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6年05月01日起“营改增”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加之医药行业“两票制”实行的影响,制药企业如何进行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A公司是一家中型的中成药制药企业,每年的增值税税金支出是企业影响较大的一项成本支出,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通过有效合理的增值税税收筹划来降低财务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对其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以税收筹划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制药行业出发,深入分析A制药公司的增值税的纳税筹划现状、找出增值税纳税存在的问题,为A制药公司现在所面临的增值税纳税筹划问题设计相关的方案及建议,并为方案的有效实施突出合理的保障措施。论文首先概述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回顾相关文献,确定了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其次阐述了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和增值税税制要素;然后介绍了A制药公司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和增值税涉税情况,并分析了其现阶段增值税纳税筹划纯在的问题;在设计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时,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通过采购、销售、运输等几个方面提出增值税税务筹划方案;指出政策变动、筹划成本过高等会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提出构建完善的纳税筹划和纳税风险管理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建立良好税企关系等纳税筹划保障措施。本文从务实角度对A制药公司开展增值税筹划,旨在帮助企业降低税收成本、增加经济利润、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中国制药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同时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新政策下为其他同类医药制造企业开展合理的增值税税收筹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甲氏咏[6](2020)在《越南投资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越南吸引外国投资的30年重要成就是在被美国包围、禁运,社会经济面临许多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那时候越南严重依赖外国援助,通货膨胀率飙升3位数,工业生产、农业停滞,粮食和消费品严重短缺。1986年第六届党代会提出了革新(Doi Moi)政策,建立了多元商品经济并打开了大门。越南国会于1987年底颁布了《越南外国投资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标志着越南党和国家对外国投资的看法和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不仅是开放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吸引外国投资,打开大门,是越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且极其重要的资源,还为越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越南载1990年制定了《公司法》和《私营企业法》,然后在1994年制定了《国内投资促进法》,标志着越南的投资制度不断建立、完善。谈到一个国家吸引投资的能力,首先必须提到其投资法的统一和完善。它必须包括对投资担保的规定,明确表达国家接受投资者及其投资项目投资的意愿,确保投资的措施是法律规定中规定的措施,以确保投资者在为商业目的进行投资活动的过程中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流行的趋势,目前世界和越南的发展规则也不能脱离该发展规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作为发展动力之一,对于包括越南在内的几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吸引,而只能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实际上,在过去的30年(1988-2018年)中,外国直接投资为越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论文对越南30年来吸引外资及越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研究。对越南国家的发展进程来说,三十年不是很长的时间,但是足以对开放和吸引外资的政策进行相当全面的评估,以了解取得的成果、不足、局限性,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战略方向,以进一步吸引和改善外国投资,从而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需求。在过去的30年中,越南不断改善金融机构和政策,以吸引和更好地管理外国投资资源。在1975年至1986年期间,越南党和国家主张建设一个在中央计划机制下运作的经济体,有两个主要经济成分,国营经济体和集体经济。这一时期的经济单位由两类国有经济组织组成(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国有工业企业,合资企业和内部企业),和合作社,统称为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为了规范这些经济组织的投资活动,国家颁布了许多法律文件。但是,由于国家计划在经济规划机制中的主导地位,投资法并不是计划经济的关键法律。从法律上讲,私营经济领域投资活动的合法性在此期间不予承认。对越南投资法律制度的真正重视开始于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决定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商品经济,即有社会主义导向的市场经济。2019年11月,新加坡大华银行分析人士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越南已成为东南亚吸引外商投资的新亮点。凭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越南在未来十年内将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合作伙伴。这都是越南政府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有助于增加预算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额外资金来源,朝着当前方向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技术,发展市场经济,将越南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培训人力资源并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除了取得的成果,外国直接投资还提出了许多对越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特别是某些项目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Vedan,Fomosa等,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最近,出现了一系列影响越南发展质量的紧迫问题,包括外国直接投资的质量低下,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集约化工业上。使用资源,加工和组装行业,特别是皮鞋,纺织品,电子元件等附加值低,特别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行业。在工业中吸引和使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做法都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高风险,特别是在采矿,热力,化学工业等领域。农业,教育和培训,给水和废物处理,保健和社会援助等很少。尚未专注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发展高科技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经济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改变价格,逃税,造成农业预算收入的损失。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并未真正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溢出影响。国内企业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小且效率低下。在社会上,外国直接投资部门为与投资激励政策不相称的工人创造了就业;雇员的收入与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不相称。关于生态环境,许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不遵守环境保护法,试图违反环境保护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有这些负面影响都是潜在障碍,对越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巨大挑战。越南《投资法》从放宽市场、扩大优惠政策和投资扶持、创新丰富投资形式、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加强国家对投资的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这些修改意在创造更加良好、安全和优惠的投资环境以吸进更多外资、繁荣越南经济,虽然进步之处和不足并存,但这些修改能为越南带来怎样卓有成效的发展还是值得拭目以待的。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有助于越南投资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王炎[7](2019)在《宪法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体系与释宪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首先要融入宪法。宪法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表达,经由宪法的确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法律体系,获得规范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宪法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聚,经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宪法核心价值观与共同体生活形成双向互动,巩固了根本法的正当性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必须处理好法外价值与法律体系的融合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十二个价值”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价值,如果逸脱整体而单独进入法律体系,那么都有可能破坏法的安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被视为法外价值入法入规的绿色通道,而应被定位成法外价值融入法律体系的筛查要素。基此于上述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需先完成三种“解释立场”的转化:一是从道德哲学向法律哲学的转化,二是从政治决断向宪法规范的转化,三是从建构主义向超验主义的转化。从道德哲学向法律哲学的转化,重在将核心价值观思想来源中关于“善与恶”的判别立场,从伦理意义上的“黑白之争”转向现实关系中的“义利权衡”。通过考察域外国家核心价值理念对现实规范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国事业的关切、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对人的发展的倡导以及中国核心价值观在近现代变迁中对实践要求的回应,进而凝合出一种“个人—共同体—个体”的新集体主义价值诠释立场。从政治决断向宪法规范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宪法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两者密不可分。不能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宪法是冰冷的法律条文,不经宪法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是空洞的政治口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是对宪法价值体系的高度凝聚,是对“核心价值观”入宪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是宪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回应现实生活的道德困境、不断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宪法文本填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表达的抽象性,赋予了核心价值观“法治语境”下的规范意义,使普通法可以经由合宪性解释与核心价值观的德性内涵建立规范联系。从建构主义向超验主义的转化。宪法核心价值观呈现出的是一种多元一体的价值结构,所谓“多元”是指其在表述上包含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纵向分布与多元价值平等共存的横向陈列;所谓“一体”是指其在纵向上可以经由某种共同善,实现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价值勾连,在横向上“十二个核心价值观”之间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和、自我完善而成为一种超验的价值共同体。宪法核心价值观多元一体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理论定位应是一种超验主义的价值引导,是一种可以独立于法律体系而存在的“客观价值秩序”。它始于人理性的道德启蒙,又止于人知性的道德需求,是人在共同体道德生活中类特性的反向觉醒。申言之,核心价值观的超验性有别于深藏在自由主义宽容原则背后的虚无主义,而是认为人有自省的能力,可以在多元交互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理解达成一种“止于至善”的共同追求。它既承认建构主义中纯粹理性居于统治地位的合理性,但又否定纯粹理性对实践理性的支配作用;它既承认经验主义的实践理性可以孕育出一种符合共同体生活需要的道德规则,但又否定这种道德规则的终局性。在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调和中,康德把良善意志、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作为道德公设的认知逻辑,不能当然推出道德理性与行为德性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人格化的“天”与致良知的“人”之间的双向耦合,才能实现“天理”与“人情”在“道德情理”上的交融。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天”是有人格化意志的超验体,能感知世间的“仁”,因此,作为伦理欲求的法外价值应当有合理的入法进路,也应当被包含在核心价值观的整体释义当中,并通过多元价值的整全不断趋近某种“天人合一”的善端。第一种解释立场展现了一种文化基因中的“情”,第二种解释立场确立了一种规范结构中的“法”,而第三种解释立场则为“情”与“法”的交融提供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理”。但是,在法释义学的运用中,核心价值观“理一分殊”的价值结构,还需预设一种“元价值”进行整全。从“和谐”在宪法文本中的深度体现、传统文化中的根本地位、法律体系中的原生构造、释义脉络中的语用条件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经验整合来看,宪法核心价值观中的元价值当属“和谐”。“和谐”要实现法内外价值秩序的协调,应遵循一定的整全路径。建构解释,将蕴含现实关切的实体性概念导入抽象的价值法则之中,通过人作为类存物的共性来建立法内价值与法外价值之间的解释性联系。个案权利,将价值作为一种“最佳化命令”,为权利的实现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当一个法外价值与法内价值发生冲突时,两个的相互冲突的价值基于某种共同善,从而在其可接受的“不完整意义”上指向一对相互支持的权利,这种支持使法外价值和法内价值可以在权利的表达上实现相融。宪法作为串联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天然媒介,为上述两种法内外价值的融合,提供了一条规范的证成路径。在此三条路径的导控下,某个蕴含“人情”的法外价值可以经由元价值的导控,重塑其自身的价值内涵,获得进入法律体系的正当性依据,进而实现法内外价值秩序的协调。此亦即宪法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秩序协调上的释宪功能。除此之外,法律体系在规范层面有一套特定的适用规则,这套规则要符合宪法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法则。通过上位法与下位法在“控制与实施之间的和谐”导出了效力控制说,进而论证了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如何实现和谐的统一。通过特别法与一般法在“求同与存异之间的和谐”导出了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样态,进而论证了特别法与一般法之间如何实现和谐的统一。通过新法与旧法在“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导出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和谐内涵,以及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与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之间的区别,进而论证了新法与旧法之间如何实现和谐的统一。此即宪法核心价值观在规范冲突控制上的释宪功能。法律规范的统一是协调价值秩序的前提,只有先处理好规范的选择问题,才能继续处理价值释义的融合问题。宪法核心价值观的两种释宪功能,分别从价值秩序与规范秩序的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法治建设确立了一个基本的秩序规则。

李炎[8](2019)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猛进,产销量持续增长并保持全球领先的位置。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此快速规模的发展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件、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骗取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及企业准入不达标、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获得公众的普遍关注,以上词汇也成为了网络上搜索率较高的热词。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对政府监管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监管问题也日益迫切,因此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来说,政府如何实现有效的监管,将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问题进行研究,运用政府失灵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国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的发展状况,如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法案的顺利执行、日本财政监管政策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德国的电动交通平台监管政策更是成为政府监管方面的有力支撑力量,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这些经验,深度挖掘和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府监管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性,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在良好的产销量发展下逐渐开始强化政府监管意识、逐步完善监管政策、初步建立监管机构和开始筹建监管平台,但是在政府监管职责、监管体系、监管力度和监管平台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汽车行业思想依旧存在束缚性、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法律建设的欠缺、政府监管机制缺乏一定的长效性和治理方式的不健全,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查明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包括完善监管法律框架、监管体系、监管力度和监管平台四个方面,又将这四个方面深入的划分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顺利发展。

牛群[9](2019)在《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实施成效和发展展望》文中指出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下文简称AGOA),这标志着美国对非政策的重大转变,该法案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AGOA是一部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非互惠贸易和投资法案,是21世纪美国对非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基石。后经过几次修订,并于2015年由奥巴马政府从新签署将该法案延伸至2025年。作为受益国必须要遵守美国设定的标准,即:建立市场经济,保护私有财产;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保护人权和公平审判;消除童工、保护工人的权利以及不得从事危害美国的恐怖活动等。AGOA在实施近20年中,的确促进了美国和非洲国家部分领域的贸易增长、创造就业和投资的增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受益国对法案的利用率不高、出口产品过于单一、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等。同时,部分官员和学者对其成效表示质疑。部分学者认为,AGOA在实施近20年中对非洲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并认为该法案对美国比较有利,它帮助美国打开了非洲市场,并成功移植了美国民主和价值观。而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虽然在新法案中对部分问题得到修正,但是要充分利用AGOA提供的机遇,美非要共同努力正视并解决问题。部分官员和学者对2025年AGOA到期后美非经贸关系的走向表示担忧。无论未来美非关系走向何方,AGOA的确促进了以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增长。2010-2016年期间,美国向非洲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农业、化学、药品、高科技和服务业。与此同时,非洲向美国出口最快的产品是农产品、服装、精炼铜、鞋类以及教育服务。虽然在AGOA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但预计未来美非经贸合作多元化持续扩大,美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变得多元且灵活。美非经贸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周子钧[10](2019)在《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文中提出本文拟就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本论文的框架:一方面是划分和考察40年资本化进程经历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个阶段,把握期间演进的脉络和螺旋式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一、第二、第三章。另一方面是总结40年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四、第五章。第一章即1978年-1999年的市场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79年:“文革”后电影业的恢复;第二阶段1979年-1992年:电影业机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电影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这个市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破行业垄断,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焕发电影业的活力,实现电影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二章即2000年-2008年的产业化阶段。这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电影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电影业对非公资本和境外资本进一步开放。这个产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由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走向集团化和院线化,实现电影行业向产业化转轨。第三章即2009年-2018年的证券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是启动期;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是高潮期;第三阶段2016年-2018年是提升期。2009年10月创业板设立华谊兄弟上市标志证券化阶段来临,民营电影公司率先陆续登陆A股市场;2016年8月中国电影、上海电影两大国有电影公司在A股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成为主流。电影公司通过IPO或借壳实现在A股上市融到大量资金,上市以后通过增发、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做优做强健康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证券化的水平,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章是资本化进程的成效和问题。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取得的成效,首先是对于资本化规律和特点的把握、运行原理和阶段、启动和发展的认知。这是思想上的觉醒,是对于发展电影产业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的道路,必须接纳、借力资本、资本市场和A股市场取得了广泛共识。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是一直往这个正确的大方向前进,实际运行当中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把握、处理好产业与资本的关系;产业为主资本为附,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对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必须采取电影行业整顿、A股市场监管、财税严格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而又严格的治理。第五章是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梳理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勾画资本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大阶段脉络与走向,分析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都是为了提出更好的对策,以指导电影产业资本化历程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加扎实更加长远。其中,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提高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健康发展、构建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推动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控制好金融风险等七大原则至关重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资本化进程”观察中国电影产业1978年-2018年40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填补了一定的空白;从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阶段把握40年资本化进程,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由浅入深、不断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进程;从产业与资本的博弈入手进行分析,指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是观察中国电影“资本化进程”的一个本质性把握;研究方法上融合历史学、金融学、电影产业理论于一体。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充分吸取资本化进程呈现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将更加充分,在把握和运用金融杠杆的“度”上必将更加精确,这必然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的空间和质量,推动中国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二、试析新的法律政策下汽车制造企业的外资比例限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新的法律政策下汽车制造企业的外资比例限制(论文提纲范文)

(1)韩国北极航道开发:决策动机、推进路径与制约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韩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的现状与决策动机
    (一)韩国利用北极航道的现状
    (二)韩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的多重驱动因素
三 韩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的推进路径
    (一)多主体协调合作,共同参与
    (二)充分利用船舶制造优势,满足北极航运的发展要求
    (三)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勒拿河走廊”开发为重点
    (四)积极参与北极航运相关规范的制定
    (五)在北极航道利用问题上同北极各方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合作
四 韩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的制约因素
    (一)北极自然环境恶劣,开发利用北极航道难度大
    (二)韩国的参与诉求受制于北极国家的“门罗主义”理念
    (三)韩国利用北极航道受到大国间关系波动的影响
五 韩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的影响与启示

(2)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3)外资安全审查机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以《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框架条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欧盟外资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
    第一节 《罗马条约》与欧洲共同市场
    第二节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欧盟的形成
    第三节 《里斯本条约》与欧盟一体化的新发展
    第四节 作为“独特”行为体的欧盟
第二章 《欧盟外资审查条例》
    第一节 《欧盟外资审查条例》的出台背景
        一、跨国公司与全球政治经济权力结构的变革
        二、欧盟成员国自身发展的需求
        三、美国外资安全审查的外溢效应
    第二节 《欧盟外资审查条例》的核心内容
        一、外资审查的定义与主要对象
        二、欧盟的权利与成员国的权力
        三、管制外资的非强制性合作机制
    第三节 《欧盟外资审查条例》中的争议焦点
        一、欧盟成员国的利益分歧
        二、欧盟外资权限的争议
        三、欧盟外资监管的规范
第三章 欧盟成员国的利益偏好及其分歧
    第一节 外资在欧盟的分布及其特征
        一、欧盟吸收外资及其主要来源国
        二、欧盟吸收外资的国别及产业分布情况
        三、中国对欧盟投资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 核心成员国外资审查机制的比较
        一、外资审查机制及其最新调整
        二、最新调整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三、德法的利益偏好与合作
    第三节 外围与中间地带成员国的利益与政策偏好
        一、中东欧和南欧成员国的利益偏好
        二、北欧与低地国家的利益偏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盟外资政策的权力分配及制定过程
    第一节 欧盟外资政策制定的法律制度
        一、主权财富基金与欧盟的资本自由流动
        二、共同商业政策还是资本自由流动原则?
        三、普通立法程序还是特别立法程序?
    第二节 欧盟外资政策的决策机构
        一、欧盟立法机构与外资政策制定
        二、欧盟委员会与外资权限
        三、欧洲议会与立法权扩张
    第三节 欧盟外资政策的议程设置与权力再分配
        一、成员国与审查自主权
        二、欧盟与议程设置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欧盟的规范性力量与外资审查的新规范
    第一节 国际投资政策新规范与欧盟规范的升级
        一、国际投资政策的新规范
        二、欧盟外资审查规范的升级
    第二节 欧盟调整投资激励机制的方向
        一、欧盟的外资理念与政策反思
        二、吸引外资与引导流向
    第三节 欧盟外资审查机制的灵活性
        一、监管适度与投资便利化
        二、监管合作与透明度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4)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
        1.2.1 国外文献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2.1 DL公司简介
        2.1.1 公司概况
        2.1.2 公司组织架构
        2.1.3 海外业务概况
    2.2 营销现状
        2.2.1 STP营销战略现状
        2.2.2 4P营销策略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态势及竞争对手分析
        3.1.3 锂电池管理系统印度市场分析
    3.2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3.2.1 内部资源
        3.2.2 企业的发展能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L公司海外市场营销问题分析
    4.1 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1 市场细分不够充分
        4.1.2 目标市场狭窄
    4.2 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产品线不够全面
        4.2.2 价格策略过于单一
        4.2.3 渠道策略单一
        4.2.4 促销渠道不够专业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
    5.1 营销战略优化建议
        5.1.1 充分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扩大
        5.1.3 市场定位差异化
    5.2 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2.1 构建丰富产品线
        5.2.2 制定灵活价格策略
        5.2.3 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5.2.4 促销渠道专业化,多元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
第二章 增值税纳税筹划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纳税筹划概述
        2.1.1 纳税筹划的原则
        2.1.2 纳税筹划风险
        2.1.3 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目的
    2.2 纳税筹划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2.2.1 纳税筹划的理论基础
        2.2.2 纳税筹划的方法
    2.3 增值税相关理论
        2.3.1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2.3.2 增值税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3.1 制药行业分析
        3.1.1 医药行业的特点
        3.1.2 制药行业增值税税负情况分析
    3.2 A制药公司基本概况
        3.2.1 A制药公司简介
        3.2.2 A制药公司经营模式
        3.2.3 A制药公司经营现状
    3.3 A制药公司增值税涉税情况分析
        3.3.1 A制药公司增值税现状
        3.3.2 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环境分析
    3.4 A制药公司增值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3.4.1 未充分利用增值税政策
        3.4.2 存在增值税纳税风险
第四章 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4.1 A制药公司增值税筹划的目标
    4.2 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的思路
    4.3 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
        4.3.1 采购环节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4.3.2 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4.3.3 运输环节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4.3.4 其他方面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4.4 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实施预期效果
第五章 A制药公司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
    5.1 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
    5.2 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6)越南投资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 越南国内投资法的研究评述
        (二) 越南外国投资研究评述
        (三) 国外研究评述
        (四) 中国研究评述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三) 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越南投资法理论
    第一节 投资概述
        一、投资理念
        二、投资分类
        三、投资形式
        四、投资领域与地区
    第二节 投资法概述
        一、投资法概念
        二、投资法的对象
        三、投资法主体
        四、投资法渊源
    第三节 投资法学科内容
        一、投资法学
        二、投资法学科学习内容
第三章 越南投资法发展历史
    第一节 越南投资法的发展历程
        一、越南建国初期
        二、越南制定外国投资法的过程
    第二节 2014年的投资法
        一、2014年投资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修订补充方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投资程序和投资项目的实施
    第一节 投资项目的概念和分类
        一、投资项目的概念
        二、对投资项目进行分类
    第二节 、投资程序的基本内容和投资项目的实施
    第三节 投资程序
        一、投资项目必须执行投资登记程序
        二、投资项目必须进行投资审查程序
        三、实施投资项目
第五章 越南投资鼓励的措施
    第一节、投资保障措施的共同问题
        一、投资担保措施的概念
        二、越南实施投资保障措施的法律依据
    第二节 需要发布投资担保措施
        一、投资担保措施与投资环境的关系
        二、投资保障措施的作用
    第三节 投资保障措施的内容
        一、保证合法所有权
        二、确保投资者之间的平等待遇
        三、确保海外投资者的利润和其他合法收入的转移
        四、在政策和法律发生变化时确保投资者的权利
        五、其它担保投资的措施
    第四节 鼓励投资的措施
        一、鼓励投资措施的概念
        二、越南国内鼓励投资各法律文件
        三、越南和其它国家的相关激励投资协议
    第五节、越南需要制定出鼓励投资的措施
        一、投资激励与投资环境的关系
        二、吸引国内外投资资金
        三、国家主动调整经济结构通过颁布和实施鼓励投资的措施
        四、建立投资法律体系的同步根据国际惯例
    第六节 鼓励投资措施的内容
第六章 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第一节 越南吸引外资现状
        一、越南外资现状
        二、越南外资发展历史阶段
        三、越南外资的一些特点
    第二节 FDI和环境保护
        一、外资的环境保护
        二、招商引资,环境问题的现状
        三、环境保护措施
        四、对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关系的总体评估
        五、外国直接投资在越南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局限性
        六、限制原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外国在越南投资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越南外国投资的成就
        一、越南30年来吸引外资的重要成就
        二、外资新形势新视野
    第二节 越南外资发展趋势
        一、越南在整个工业网络4.0中吸引FDI的竞争地位
        二、在工业4.0背景下评估越南的竞争优势
        三、越南外资新的战略定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一、越南语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三、英文文献

(7)宪法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体系与释宪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重难点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重点难点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宪法核心价值观的法哲学基础
    第一节 域外国家核心价值的法理逻辑
        一、域外“核心价值”的法理之争
        二、英美式: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
        三、法德式:社会本位的共和主义
        四、东亚式:国家至上的集体主义
    第二节 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承
        一、“内圣外王”的尊严观
        二、“为民而王”的民本观
        三、“尽其在我”的群己观
        四、“均和以安”的和谐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中国继受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
    第四节 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近现代发展
        一、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主导性价值(1840年—1949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探索(1949年—2006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升华(2006年—2018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宪法核心价值观的规范结构与法治化进路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宪法渊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宪经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宪法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宪法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宪法核心价值观的条文结构与属性
        一、“核心价值观”在宪法文本中的显性规范及其属性
        二、“核心价值观”在宪法文本中的隐性规范及其属性
    第三节 宪法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化进路
        一、域外国家核心价值融入法治的宪法路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进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宪法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结构与元价值预设
    第一节 多元价值的体系化建构与元价值预设
        一、宪法核心价值观的多元一体结构
        二、多元价值体系化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困境
        三、西方“核心价值”的实践启示
        四、元价值的理论预设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和谐”作为元价值的考证因素
        一、规范解读——宪法条文中的“和谐演绎”
        二、文化沉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三、体系解析——法价值体系的“和谐构造”
        四、释义脉络——文义解释中的“和谐内涵”
        五、经验整合——司法裁判中的“和谐取向”
    第三节 “和谐”作为元价值的作用机理
        一、“和谐”的统合价值——生存驱动的共生关系
        二、“和谐”的人本价值——仁爱驱动的伦理秩序
        三、“和谐”的安定价值——安宁驱动的稳定秩序
        四、“和谐”的衡量价值——中和驱动的内力衡平
        五、“和谐”的调和价值——均和驱动的外力协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宪法核心价值观中元价值对价值秩序的协调功能
    第一节 价值多元化的和谐导控:情与法的交融
        一、价值分立的整合路径——建构解释
        二、价值冲突的调和路径——权利衡平
        三、价值共存的导向路径——依宪说理
    第二节 元价值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关系
        一、“富强”是“和谐”的物质条件
        二、“民主”是“和谐”的政治基础
        三、“文明”是“和谐”的精神依托
    第三节 元价值与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关系
        一、和谐的自由观
        二、和谐的平等观
        三、和谐的公正观
        四、和谐的法治观
    第四节 元价值与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关系
        一、“和谐”要求爱国为根的国际交流观
        二、“和谐”要求敬业为先的职业道德观
        三、“和谐”要求诚信为本的商业交往观
        四、“和谐”要求友善为上的人际伦理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宪法核心价值观中元价值对规范冲突的控制功能
    第一节 法制统一性的和谐建构:法与法的统和
        一、在控制与实施之间的和谐
        二、在求同与存异之间的和谐
        三、在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和谐
    第二节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
        一、从规范来源说到效力控制说的和谐导控
        二、不同效力规范的冲突认定
        三、上位法优先原则的适用例外
        四、下位法的合法性审查与处理
    第三节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一、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的和谐样态
        二、特别法与一般法的识别标准
        三、《立法法》中特别法优先适用的条件
        四、特别法优先的适用例外
    第四节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一、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和谐内涵
        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三、溯及法律的识别标准与具体类型
        四、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适用
    第五节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一、新法优先与法不溯及既往的和谐分殊
        二、新法的识别与优先适用的条件
        三、新法优先原则的限制与例外
        四、新旧法的过渡条款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政府监管
        2.1.2 新能源汽车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失灵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现状
        3.1.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3.1.2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3.2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政府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缺乏协同性
        3.2.2 政府监管体系传统化,缺乏多元性
        3.2.3 政府监管力度不强,缺乏实效性
        3.2.4 政府监管平台少,缺乏全面性
    3.3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新能源汽车行业法律建设欠缺
        3.3.2 传统汽车行业政府监管思想的束缚
        3.3.3 缺乏政府监管机制的长效性
        3.3.4 政府监管治理方式不健全
第4章 国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经验
        4.1.1 美国零排放汽车法案政府监管经验
        4.1.2 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财政监管经验
        4.1.3 德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平台经验
    4.2 国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2.1 美国零排放汽车法案政府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2.2 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财政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2.3 德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平台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5章 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对策
    5.1 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法律框架
        5.1.1 加快新能源汽车行业法律法规建设
        5.1.2 用法律形式明确政府监管机构的主体责任
        5.1.3 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法律研究和交流
    5.2 构建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体系
        5.2.1 多主体的监管格局
        5.2.2 多中心的监管格局
    5.3 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力度
        5.3.1 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监管力度
        5.3.2 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质量监管力度
        5.3.3 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监管力度
        5.3.4 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财政监管力度
    5.4 健全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平台
        5.4.1 互联网+国家监管平台
        5.4.2 互联网+地方监管平台
        5.4.3 互联网+企业监管平台
        5.4.4 互联网+第三方评价机构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实施成效和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主要内容
        一、《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发展历程
        二、2015年之前《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主要内容
        三、2015年之后《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预期目标
    第四节 商贸优惠政策
        一、纺织品和服装享受的贸易优惠政策
        二、农产品的优惠和严格标准
        三、汽车产品可享受的贸易利益
        四、化工产品可享受的贸易利益
第三章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框架下美国与非洲贸易的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0-2008年AGOA国家对美国出口贸易情况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8-2017年,AGOA国家对美国出口贸易情况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0-2008年美国对AGOA国家出口贸易情况数据分析
    第四节 2008-2017年期间,美国对AGOA非年度出口情况
    第五节 AGOA国家对美国出口领域情况数据分析
    第六节 美国对AGOA国家出口年度领域情况数据分析
        一、2000-2008年,美国对AGOA国家主要领域年度出口数据情况
        二、2008-2017年,美国对AGOA国家年度出口领域情况数据分析
第四章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成效
    第二节 最初目标和实现情况的实际成效
        一、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最初目标
        二、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成效评估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南非与《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农业、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情况
        一、汽车领域:AGOA促进南非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AGOA实施以来的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农业领域:美国AGOA限制南非农产品对美国出口
    第二节 莱索托与《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纺织业的情况
        一、AGOA对莱索托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AGOA影响莱索托经济发展的消极一面
第六章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 延长《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后将继续强化美非政治、经贸关系
        一、美非政治、经贸关系强化
        二、延长后AGOA将进一步促进美国对非投资增长和合作多元化
    第二节 延长《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后美非贸易存在的结构性制约因素
        一、美非贸易结构仍然单一,受益国较少
        二、单边贸易优惠向互惠贸易协定转移的趋势
    第三节 对美非经贸发展未来的展望
        一、美非经贸合作将多元化、对非投资持续增加
        二、可再生能源、金融服务、农产品及科技将成为合作新热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 论文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 研究现状
        (二) 文献述评
    四、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一) 框架
        (二) 创新点
        (三)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资本化的市场化阶段(1978年-1999年)
    一、第一阶段:“文革”以后电影业的恢复(1978年-1979年)
        (一) 电影业在新中国的发展与曲折进程
        (二) “文革”后恢复老电影放映时出现的盛况
    二、第二阶段:电影业体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1979年-1992年)
        (一) 政策上重点是先后调动“制发放”行业的积极性
        (二) 电影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走市场化道路
        (三) 调整机构设置形成“影视合流”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电影业体制启动全面改革(1993年-1999年)
        (一) 打破中影集团一家独大统购统销的垄断
        (二) 打破中影集团和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
        (三) 打破16家制片厂的垄断调动各界拍片积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本化的产业化阶段(2000年-2008年)
    一、第一阶段:电影行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2000年-2004年)
        (一) 政策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和院线制改革,推动向产业化转向
        (二) 投融资上国企加快转企改制,民企扩大融资渠道
        (三) 资本多元化大力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
    二、第二阶段:电影行业对外开放打开大门(2005年-2008年)
        (一) 政策上对于境外资本和非公资本进一步开放
        (二) 投融资上中影发债民企谋求上市,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三) 电影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资本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化的证券化阶段(2009年-2018年)
    一、第一阶段:证券化的启动期(2009年-2012年)
        (一) 政策上加大金融政策推动企业上市成为着力点
        (二) 投融资上电影公司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时代来临
        (三) 华谊兄弟首家在A股上市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第二阶段:证券化的高潮期(2013年-2015年)
        (一) 政策上继续鼓励公司上市,同时改进和完善电影审查
        (二) 投融资上互联网资本强势进入,电影产业基金十分活跃
        (三) 二级市场并购火爆与出现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三、第三阶段:证券化的提升期(2016年-2018年)
        (一) 政策上对明星证券化的遏制和再融资疏堵结合
        (二) 投融资上资本有进有退步入去伪存真的提升期
        (三) 中影上影两大国企实现A股上市的标志性意义
        (四) “内容为王”获得支持,资本流向发生结构性变化
        (五) 互联网影业与国企和民企三分天下重塑行业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本化进程的成效与问题解析
    一、电影产业资本化的成效解析
        (一) 对资本化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加清晰
        (二) 对资本化的运行原理和阶段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 对资本化进程的启动和发展形成的共识更加坚定
        (四) 对借力A股市场做优做强的意义和路径更加明确
        (五) 对保持市场活力与严控风险之间的把控能力更加强大
        (六) 对建构产业与资本辩证关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加自觉
    二、电影产业资本化的问题解析
        (一) 电影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通过IPO进行融资
        (二) 跨界定增存在虚火与企业并购存在严重障碍
        (三) 证券化负面影响凸显影企上市后的风险边界
        (四) 资本的霸权导致电影产业的异化和扭曲行为
        (五) “保底发行”与“天价片酬”对于电影产业的侵蚀
        (六) 电影板块在A股市场回报率偏低、规模偏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原则
        (一) 把握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发生的方向性调整
        (二) 努力创作出资本与内容结合的佳作
    二、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的原则
        (一) 影企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
        (二) 借力A股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三) 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与A股市场对接
        (四) 打造影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小微影企融资
    三、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影企健康发展
        (一) 发挥股市先发优势的公司在外延并购上的优势
        (二) 通过不断外延并购做优做强是必然选择
    四、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
        (一) 把握互联网资本在电影产业链地位主流化的趋势
        (二) 上市电影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的进入
    五、构建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
        (一) 应制定和出台规范资本运行的相关制度
        (二) 尽快组建电影经纪人群体的行业协会
    六、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的原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一) 上市影企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防控业绩下滑的风险
        (二) 上市影企要瞄准“内容+渠道”模式以提高经营业绩
    七、完善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的产业规则和市场规则
        (一) 要遵从产业和市场规律推动资本化进程
        (二) 用大工业运行的方式分散和控制好金融风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试析新的法律政策下汽车制造企业的外资比例限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韩国北极航道开发:决策动机、推进路径与制约因素[J]. 谢晓光,杜晓杰. 当代韩国, 2021
  • [2]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3]外资安全审查机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以《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框架条例》为例[D]. 曹文. 北京大学, 2021(09)
  • [4]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改善研究[D]. 刘爱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A制药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D]. 张乐焕.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越南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 甲氏咏.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4)
  • [7]宪法核心价值观的结构体系与释宪功能研究[D]. 王炎. 东南大学, 2019(01)
  • [8]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监管研究[D]. 李炎.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9]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的实施成效和发展展望[D]. 牛群. 云南大学, 2019(03)
  • [10]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D]. 周子钧. 山东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新法制下汽车制造企业外资比例限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