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12届ECOO会议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概要(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1](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陈康[2](2016)在《肺癌细胞FAAP20和RAD51C基因敲减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si RNA干扰技术分别和同时共敲减人肺腺癌Calu-1细胞中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通路FAAP20基因和RAD51C基因,观察该细胞这两个基因敲减后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探讨抑制FA通路DNA的损伤修复功能逆转Calu-1细胞对顺铂(cisplatin,DDP)耐药性的可行性及其效应,并探究FA通路在Calu-1细胞株对顺铂的耐药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针对FAAP20基因和RAD51C基因的si RNAs(FAAP20-si RNA和RAD51C-si RNA),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它们分别和同时共转染于人肺腺癌细胞Calu-1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经si RNAs转染前后Calu-1细胞FA通路FAAP20和RAD51C蛋白的表达量的变化以证明转染效率,并测定FANCD2蛋白的单泛素化水平;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分别和同时共转染前后Calu-1细胞增殖率的变化;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测定分别和同时共转染前后Calu-1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测定分别和同时共转染前后细胞核内FANCD2核聚小体的形成。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转染FAAP20-si RNA组和RAD51C-si RNA组后经顺铂处理的Calu-1细胞FA通路中FAAP20蛋白和RAD51C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证明转染FAAP20-si RNA和RAD51C-si RNA有效,这两种基因被成功敲减。敲减FAAP20基因后,肺腺癌Calu-1细胞中经顺铂处理诱导的FANCD2蛋白单泛素化水平显着降低,且形成的FANCD2核聚小体明显下降(P<0.05)。而敲减RAD51C基因后,肺腺癌Calu-1细胞中经顺铂诱导的FANCD2蛋白的单泛素化水平和核聚小体的形成并没有明显改变(P>0.05),证实了FAAP20蛋白作用在FA通路上游,而RAD51C蛋白在FA通路下游行使功能。无论Calu-1细胞的FAAP20基因和RAD51C基因被敲减之前或之后,顺铂处理后的Calu-1细胞增殖率均随浓度升高而下降,呈剂量依赖性。这两个基因敲减之后经顺铂处理的细胞增殖率较基因敲减之前明显下降(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较敲减之前明显增高,而这两个基因同时共敲减较单基因敲减进一步增强了Calu-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论:利用si RNA干扰技术分别敲减肺腺癌细胞Calu-1细胞株FAAP20基因和RAD51C基因可抑制FA通路的DNA损伤修复功能,从而增强Calu-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同时敲减这两个基因对顺铂的增敏效应可进一步提高,提示虽然FAAP20和RAD51C分别在FA通路的上下游行使功能,但对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可能并不完全重叠在一个相同的路径上。本研究结果表明FAAP20和RAD51C有可能作为分子靶用于克服肺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以改善治疗效果。
赵莹[3](2014)在《扶正消积方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cancer),其按组织病理学分类,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类。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病死率高,晚期生存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许多患者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以期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拟观察以扶正消积为原则组方治疗肺癌的效果,进一步阐述扶正消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临床病例48例,包括Ⅲa病例22例,Ⅲb病例12例,Ⅳ期病例14例。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扶正消积中药方加减,结合含铂化疗方案(NP或GP)。对照组单纯采用含铂化疗方案(NP或GP),两个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后,观察近期客观疗效、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重及毒副反应的比较。结果:采用扶正消积思想指导下的中医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在近期客观疗效、生活质量、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重增加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生活充满自信。结论: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上,采用扶正消积思想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比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在试验研究中,证明中医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确有一定特色,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意义,以便下一步展开推广治疗。
谢宝龙[4](2014)在《胸腔镜手术在肺多发结节中应用及其预后》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部多发结节诊治中的应用、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115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肺部多发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4例,年龄18-83岁,平均(56±11)岁,综合分析患者多发结节部位、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胸腔镜手术,其中同侧多发结节51例,双侧多发结节64例,结节数2-6个不等;结节直径0.3-3cm。全胸腔镜114例,辅助小切口1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65例,肺段切除10例,肺叶切除38例,肺段+肺叶切除2例,无全肺切除手术病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恶性73例,其中原发性肺癌57例,转移瘤16例;良性42例。手术平均176±7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2ml(10-700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平均3.77±2.23天,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74%(2/115),术后住院平均时间6.55±3.18天。随访2月-3年总体生存率96.04%(97/101),其中肺癌生存率91.2%。结论:1.胸腔镜手术在肺多发结节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切实可靠、安全、有效的诊疗措施。2.肺多发结节以肺癌、转移瘤、肺结核、真菌感染、纤维化结节、炎性假瘤、肺内淋巴结等常见。3.肺多发结节总体近期生存率高、生存质量较好、复发转移较低,应积极处理。
瞿潇[5](2014)在《维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环境的破坏,肺癌几乎成为癌症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根据最新的全球肿瘤学数据,在新发肿瘤病例中,约有17%为肺癌,而在每年肿瘤死亡病例中,有23%为肺癌。在肺癌患者中,超过85%的病人为非小细胞肺癌。然而,由于肺癌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表现,绝大多数病人在诊断时就已经是晚期。接受铂类双药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中位生存期为8-11月。在4-6周期化疗后,病情无进展的病人往往停止接受化疗直至观测到疾病进展后开始接受二线治疗。近来,一种针对一线化疗后至少达到病情稳定的病人的新的化疗方案——维持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与兴趣。维持治疗是指在一线化疗方案结束后立即使用之前方案中的至少一种药物(继续维持治疗)或者新的药物(换药维持治疗)继续化疗直至病情进展。研究目的:尽管一线化疗方案已经极大的延长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病人的生存时间仍旧较短,五年生存率较低。维持治疗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并且目前已经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取得阳性结果。但关于维持治疗是否能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以及是否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等方面仍旧存在争议。我们的试验目的在于通过已发表的关于维持治疗的文献,并从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以总生存期作为第一观测指标,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生存质量等作为第二指标,对用作维持治疗的各种药物以及维持治疗方案进行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我们在医学文献数据库、会议摘要记录及已发表的综述中检索了英文写作的已发表的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全文及会议摘要,并对文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提取。使用STATA(第12版)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结果以危害比(hazard ratio, HR)的形式进行分析及报告。首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篇文章进行分析,共涉及5783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维持治疗能显着提高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同时,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对维持治疗的有效性要弱于高加索人(亚洲人,HR,0.904,95%CI,0.745-1.097:高加索人,HR,0.856,95%CI0.788-0.930)。维持治疗对腺癌的疗效优于非腺癌(腺癌,HR0.807,95%CI0.685-0.951;非腺癌,HR0.924,95%C10.774-1.103)。在接受维持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并且维持治疗组接受二线治疗的病人少于对照组。对药物类型的亚组分析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及培美曲塞对生存期起到延长作用,而吉西他滨对生存期的延长作用有限(EGFR-TKI, HR0.817,95%CI0.739-0.903, P<0.001;培美曲塞,HR0.791,95%CI0.682-0.903, P=0.001;吉西他滨,HR0.883,95%CI0.725-1.076,P=0.217)。结论:维持治疗对晚期高加索肺腺癌患者起到较好疗效,以EGFR-TKIs及培美曲塞作为维持药物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关于维持治疗策略及药物类型的优化仍需要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探讨。
张英[6](2014)在《火针四花穴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和Th1/Th2漂移状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火针四花穴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生存质量及体力状况及Thl/Th2漂移状态的影响,从而确立一种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减轻化疗引起的生存质量及体力状况下降的有效方法及有效对穴,探讨火针四花穴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毒副反应、减轻化疗引起的生存质量及体力状况下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人,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以单纯化疗为对照组,化疗配合火针四花穴治疗为治疗组,每组30例。化疗:化疗方案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即TP、GP方案),化疗期间给予充分水化,常规应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的西药。每21天重复1次。火针四花穴:患者坐位,取双侧膈俞、胆俞穴,用2.5%碘酒棉球消毒,然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待酒精干后,再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点燃酒精灯,右手执笔式持针火针,将针体下3分烧红至发白,垂直快速点刺穴位,深度约0.1mm,每穴点3下,点完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并再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从化疗第1天开始火针治疗,每天1次,1周为1疗程。以抗癌药物毒性反应、生存质量表、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Th1、Th2细胞因子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所有指标均于化疗前1天及第21天各评定1次。应用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79.30士6.78,治疗后为72.53士6.56;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78.57士6.71,治疗后为66.47士7.57。两组治疗前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1),但治疗组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103.47±4.02,治疗后为98.77±4.55;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01.70±5.36,治疗后为93.37±3.79。两组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癌药物毒性反应的血液系统损害(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数)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白细胞数为(6.97士1.05)×109/L,治疗后为(6.04士0.59)×109/L;对照组治疗前白细胞数为(7.26士0.97)×109/L,治疗后为(5.35士0.58)×109/L。两组治疗前白细胞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数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治疗组白细胞数较治疗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中性细胞数为(5.40士0.63)×109/L,治疗后为(4.40士0.65)×109/L;对照组治疗前中性细胞数为(5.29士0.83)×109/L,治疗后为(3.72士0.73)×109/L。两组治疗前中性细胞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性细胞数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治疗组中性细胞数较治疗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数为(219.56士43.54)×109/L,治疗后为(198.96士39.20)×109/L;对照组治疗前血小板数为(220.35士41.78)×109/L,治疗后为(175.45士31.88)×109/L。两组治疗前血小板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数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小板数较治疗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数为(116.90士11.15)×1012/L,治疗后为(110.27士10.39)×1012/L;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数为(115.23士10.69)×1012/L,治疗后为(101.19士9.41)×1012/L。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数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数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红蛋白数较治疗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恶心、呕吐程度比较,治疗组0度18例,工度8例,Ⅱ度4例,Ⅲ度0例,Ⅳ度0例;对照组0度10例,Ⅰ度11例,Ⅱ度6例,Ⅲ度2例,Ⅳ度1例;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l相关细胞因子IL-2、INF-Y、TNF-α的浓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IL-2的浓度为(50.26±14.71)pg/ml,治疗后为(94.77±23.85)pg/ml;对照组治疗前IL-2的浓度为(56.66±15.29)pg/ml,治疗后为(80.12±14.21)pg/ml。两组治疗前IL-2的浓度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两组治疗后IL-2的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IL-2的浓度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治疗前INF-γ的浓度为(54.42±18.13)pg/m1,治疗后为(105.57±30.99)pg/m1;对照组治疗前INF-γ的浓度为(52.81±14.19)pg/ml,治疗后为(84.05±26.37)pg/ml。两组治疗前INF-γ的浓度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两组治疗后INF-γ的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INF-γ的浓度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治疗前TNF-α的浓度为(219.99±31.59)pg/ml,治疗后为(147.81±32.82)pg/m1;对照组治疗前TNF-α的浓度为(200.97±43.65)pg/ml,治疗后为(172.61±31.83)pg/ml。两组治疗前TNF-α的浓度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治疗后TNF-α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TNF-a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TNF-α的浓度较对照组低(P<0.01)。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浓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IL-4的浓度为(81.71±33.57)pg/ml,治疗后为(38.13±11.56)pg/ml;对照组治疗前IL-4的浓度为(66.08±30.61)pg/ml,治疗后为(53.94±27.16)pg/m1。两组治疗前IL-4的浓度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治疗后IL-4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工L-4的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治疗后IL-4的浓度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IL-6的浓度为(208.60±60.36)pg/ml,治疗后为(131.00±37.30)pg/ml;对照组治疗前IL-6的浓度为(206.51±47.35)pg/ml,治疗后为(175.48±54.11)pg/ml。两组治疗前IL-6的浓度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治疗后IL-6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IL-6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的浓度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工L-10的浓度为(8.24±3.21)pg/ml,治疗后为(4.71±1.62)pg/ml;对照组治疗前IL-10的浓度为(7.47±3.07)pg/ml,治疗后为(6.33±2.70)pg/ml。两组治疗前IL-10的浓度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治疗后IL-10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IL-10的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0的浓度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配合火针四花穴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减轻化疗引起的生存质量、Karnofasky体力状况的下降,可能与火针四花穴提高患者Thl细胞群功能,降低Th2细胞群功能,从而逆转Thl/Th2的漂移,增强Thl免疫有关。
苟兰英,高红飞,韩解非,林俊涛,李巍,娄娜娜,孙慧文,张琪,张秋怡,吴一龙[7](2014)在《2013年临床肿瘤学重大进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每年都会对过去一年在肿瘤研究上具有最深远影响的进展进行评价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水平。今年的报告共纳入了76项研究。许多研究高度重视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的深入理解,以便进一步加强耐药或罕见肿瘤的新药研发。通过精准施药和免疫治疗克服耐药取得了重大进展。
马彬[8](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姜彪,李积德,赵君慧,吴密璐[9](2012)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文中指出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常规化疗、节拍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放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姜彪[10](2012)在《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行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60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30mg+顺铂60mg/m2+生理盐水200ml胸腔内注射。对照组采用顺铂60mg/㎡+生理盐水200ml胸腔内灌注。1个月为1个疗程,于D1,D8、各腔内注药1次,共二次。为使药物充分与胸膜腔广泛接触,胸腔注药后嘱患者每15分钟变换体位一次。治疗后一个月来我院行超声检查,并对患者再次进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并行近期疗效评价和观察不良反应。胸腔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ELISA法测定胸水VEGF水平。结果全组60例患者均完成了1个疗程的治疗。30例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有效率(RR)为76.67%。30例对照组RR为4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胸水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水VEGF水平显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水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发热、恶心呕吐、外周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差异均无显着性。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胸腔积液近期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经治疗后治疗组胸腔积液VEGF水平下降明显,并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二、第12届ECOO会议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概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12届ECOO会议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肺癌细胞FAAP20和RAD51C基因敲减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实验方案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3 实验方案设计 |
1.2.4 实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FAAP20-siRNA、RAD51C-siRNA转染及转染效果,转染对细胞FANCD2单泛素化的影响 |
2.1 实验对象、仪器与材料 |
2.1.1 实验对象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试剂 |
2.1.4 实验基本试剂及配方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与标本处理 |
2.2.2 FAAP20-siRNA、RAD51C-siRNA转染,蛋白印记法法测定转染后FAAP20、RAD51C蛋白表达量以及FANCD2单泛素化水平(FANCD2-L/S) |
2.2.3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Calu-1 细胞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 RNA前后FAAP20蛋白和RAD51C蛋白的表达水平 |
2.3.2 Calu-1 细胞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RNA前 后FANCD2蛋白单泛素化水平 |
第三章 Calu-1 细胞分别和共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RNA后对FANCD2核聚小体表达的影响 |
3.1 实验对象、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试剂 |
3.1.4 实验基本试剂及其配方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与标本处理 |
3.2.2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
3.2.3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Calu-1 细胞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RNA后 对FANCD2核聚小体表达的影响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四章 Calu-1 细胞分别和共同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RNA后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4.1 实验对象、仪器与材料 |
4.1.1 实验对象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试剂 |
4.1.4 实验基本试剂及其配方 |
4.2 实验方法 |
4.2.1 细胞培养与实验主要步骤 |
4.2.2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Calu-1 细胞分别和共同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RNA前后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 |
第五章 Calu-1 细胞分别和共同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RNA后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5.1 实验对象、仪器与材料 |
5.1.1 实验对象 |
5.1.2 实验仪器 |
5.1.3 实验试剂 |
5.1.4 实验基本试剂及其配方 |
5.2 实验方法 |
5.2.1 细胞培养与实验主要步骤 |
5.2.2 统计学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3.1 Calu-1 细胞分别和同时共转染FAAP20-siRNA和RAD51C-siRNA后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六章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3)扶正消积方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观察 |
一、 纳入与排除标准 |
(一) 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 |
(二)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剔除标准 |
二、 临床资料与分组方法 |
三、 研究方法 |
(一) 中医治疗方案 |
(二) 西医化疗方案 |
(三) 治疗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一)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
(二) 统计学方法 |
(三) 结果 |
五、 典型临床病例分析 |
(一) 病例一 |
(二) 病例二 |
(三) 病例三 |
讨论 |
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 |
二、 肺癌是一种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疾病 |
三、 气虚、痰浊、血瘀、热毒四个证型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的证型 |
(一) 气虚与气短、乏力 |
(二) 痰浊与咳嗽、咳痰 |
(三) 血瘀与胸痛 |
(四) 热毒与发热、口干 |
四、 扶正消积方的方药分析 |
五、 扶正消积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一、 文献综述 |
(一) 胸部平片及 CT 在肺癌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
(二) 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三) 中医治疗肺癌的几个主要指导思想 |
二、 扶正消积新思路是治疗的革命 |
三、 西医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
(一) 手术治疗 |
(二) 化疗 |
(三) 放疗 |
(四) 中西医结合治疗 |
四、 呼吸系统癌症的预防 |
(一) 分级预防 |
(二) 纠正生活习惯 |
(三) 养生调摄,改善环境 |
五、 癌症六大特征 |
六、 确认肺癌的检查手段 |
(一) 低剂量胸部螺旋 CT 检查 |
(二) PET—CT 检查 |
(三) 痰找癌细胞 |
(四)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五) 经皮肺穿刺或胸腔镜检查 |
(六)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胸腔镜手术在肺多发结节中应用及其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患者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维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1.2 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2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纳入研究 |
3.2 纳入文献特征 |
3.3 总生存 |
3.4 无进展生存 |
3.5 不良反应,反应率及生活质量 |
3.6 二线治疗 |
3.7 关于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的研究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英文论文 |
附表及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火针四花穴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和Th1/Th2漂移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肺癌的西医文献研究 |
1.1 肺癌的组织学分类 |
1.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西医临床研究现状 |
1.3 肺癌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
2. 肺癌的中医文献研究 |
2.1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2.2 肺癌的病因病机 |
3. 针灸对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3.1 针灸对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
3.2 针灸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影响 |
3.3 针灸对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
3.4 针灸调节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
3.5 针灸治疗癌痛 |
4. 针灸治疗肺癌的相关研究 |
4.1 针灸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
4.2 针灸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
4.3 针灸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
5. 火针疗法 |
5.1 火针的作用 |
5.2 火针的作用机制 |
5.3 火针治疗癌症的研究现状 |
6. 四花穴 |
6.1 “四花”穴的出处 |
6.2 “四花”穴穴名解 |
6.3 “四花”穴的定位 |
6.4 “四花”穴的疾病谱发展 |
6.5 四花”穴治疗肺系病的理论基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盒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4 意外情况处理 |
3.5 统计分析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见表1 |
4.2 两组年龄构成比较见表2 |
4.3 两组TNM分期构成比较见表3 |
4.4 两组组织学分类构成比较见表4 |
4.5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比较见表5 |
4.6 治疗前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见表6 |
4.7 治疗前后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比较 |
4.8 治疗前后两组Th1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见表12、13 |
4.9 疗前后两组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见表14、15 |
5. 讨论 |
5.1 火针四花穴 |
5.2 四花穴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
5.3 化疗方案分析 |
5.4 火针四花穴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卡氏体力评分的影响分析 |
5.5 火针四花穴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
5.6 火针四花穴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分析 |
5.7 火针四花穴对晚期NSCLC患者Th1/Th2漂移状态的影响分析 |
6. 结论 |
7. 创新点 |
8.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9. 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2013年临床肿瘤学重大进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成果概要 |
1.1肿瘤基因为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
1.2新的肿瘤筛查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分歧 |
1.3抑制免疫系统取得的新成果 |
1.4针对常见和罕见肿瘤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
1.5关于临床肿瘤进展 |
1.6关于ASCO |
2肿瘤研究进展 |
2.1预防与筛查 |
进展 |
大型研究评估低剂量CT筛查影响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影响未来筛选项目 |
日常复合维生素可以适度降低男性患癌症的风险 |
两个HPV相关癌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HPV疫苗接种覆盖率仍然不均匀 |
预防前列腺癌 |
2.2肿瘤生物学和治疗进展 |
进展 |
基因组分析给AML的基因异常带来了新的视角 |
循环肿瘤细胞DNA: 转移性乳腺癌的一个潜在的新的治疗反应标志物 |
小型研究揭示了某些结直肠癌患者对治疗耐药的潜在原因 |
多种癌症中检测到的新的基因异常提供了个体化治疗的机会 |
2.3血液和淋巴系统肿瘤 |
进展 |
Ibrutinib在耐药的CLL和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显示出了颇有前景的抗癌效果 |
研究确认了血液肿瘤的一种新分子亚型, 同时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选择 |
早期研究表明经基因工程修饰的T细胞在具有侵袭性以及化疗耐药的ALL中是有效的 |
新的方法可能改善成人高危血液肿瘤脐带血移植的效果 |
FDA批准了两种用于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药 |
FDA批准了泊马度胺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
FDA批准来那度胺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 |
2.4乳腺癌 |
进展 |
长期他莫昔芬疗法有效地降低了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
每周紫杉醇疗法与每两周紫杉醇疗法疗效相当但副作用较少 |
FDA批准抗体偶联药物TDM-1应用在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
2.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
进展 |
新的研究性药物可阻碍IDH1基因突变GBM细胞生长 |
大型基因组分析确认脑膜瘤存在频发突变, 一些现存的靶向药物是潜在的可针对突变的治疗药物 |
全面的分子分析证实在整个年龄谱中存在6种不同的GBM亚型 |
最近的两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AO患者在放疗和化疗中均能获益 |
2.6胃肠道肿瘤 |
进展 |
长效奥曲肽可以延长某些罕见胃肠道肿瘤患者的OS |
卡培他滨联合贝伐单抗进行维持治疗可延长不可手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OS |
伴有隐性NRAS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不能从帕尼单抗中获益 |
一项大型Ⅲ期研究确立了一种新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
术后S-1辅助化疗可降低亚洲胰腺癌患者的复发率, 并可延长生存期 |
2.7泌尿生殖器肿瘤 |
进展 |
多靶点药物Cabozantinib对晚期前列腺癌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 |
创新研究模式发现前列腺癌化学去势耐药的分子基础:个体化治疗的新良机 |
转移性肾癌患者中, 帕唑帕尼和舒尼替尼有相似的疗效, 但舒尼替尼有更多的副作用 |
新的抗PD-L1药物在晚期肾癌中显示出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 |
分子分型显示肾透明细胞癌有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 |
FDA批准醋酸盐阿比特龙治疗晚期去势治疗耐药的前列腺癌 |
FDA批准223Ra治疗晚期去势治疗耐药的前列腺癌 |
2.8妇科肿瘤 |
进展 |
全面的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析改进肿瘤分类, 帮助指导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
Ⅱ期研究显示司美替尼对低级的浆液性卵巢癌有效 |
贝伐单抗联合治疗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转移或复发宫颈癌的生存受益 |
2.9头颈部肿瘤 |
进展 |
索拉非尼抑制难治性甲状腺癌生长 |
HPV阳性的口腔癌患者的配偶不增加口腔HPV感染 |
基因组分析确定了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几种潜在的新的药物靶点 |
FDA批准卡博替尼用于甲状腺髓样癌患者 |
2.10肺癌 |
进展 |
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为患者选择靶向治疗和临床试验, 这将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
法国对全国肺癌患者6个驱动基因突变进行的筛查取得成功 |
一项Ⅱ期研究结果表明, 达拉菲尼对BRAF V600E突变的NSCLC患者有抗肿瘤的作用 |
新的筛查策略确定晚期肺癌患者存在RET和ROS1基因改变 |
FDA批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用于转移性NSCLC患者 |
2.11黑色素瘤 |
进展 |
两种新药被批准用于某些不可手术或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 在早期研究中联合用同一种药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
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新的靶向PD-1免疫治疗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
Ⅰ期研究显示Ipilimumab和Nivolumab两药联合使用可能优于单药使用 |
早期研究确认PD-L1为一种用于难治性黑色素瘤的重要的新靶点 |
不可手术的黑色素瘤患者, 肿瘤疫苗治疗可能优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2.12儿童肿瘤 |
进展 |
在复发和治疗耐药的儿童ALL患者中, 试验治疗显示出颇有前景的疗效 |
大规模研究显示高危神经母细胞瘤遗传改变 |
研究显示Crizotinib对年轻患者和未分化大细胞淋巴瘤有抗肿瘤活性 |
基因组研究揭示使部分ALL患者对化疗耐药的突变基因 |
研究显示儿童低级别神经节肿瘤新的基因改变 |
2.13肉瘤 |
进展 |
CTC DNA检测有可能替代肿瘤活检作为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标志物的方法, 此方法还可以预测疗效 |
研究证实, 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使用伊马替尼复治仍可适度获益 |
软组织肉瘤患者使用多柔比星联合高剂量异环磷酰胺化疗与单独使用多柔比星化疗相比, 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
FDA批准瑞戈替尼用于晚期不可手术的难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
FDA批准德尼单抗用于骨巨细胞瘤患者 |
2.14癌症患者和幸存者的治疗 |
进展 |
静脉注射钙和镁不能减轻奥沙利铂引起的感觉神经毒性 |
有研究提供证据支持在霍奇金淋巴瘤幸存者中用MRI和乳房X线摄片对乳腺癌进行双重筛查 |
研究帮助确认弱势的青少年癌症幸存者需要额外的支持 |
2.15癌症治疗质量 |
进展 |
遵守抗生素指南改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结果 |
许多临床实践指南不遵照国家方法学标准 |
使用没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占化疗处方药的1 / 3, 其中大约有一半药物的使用遵循NCCN指南 |
患者未充分利用临终关怀服务 |
患者常常不能理解癌症治疗的目标 |
新卫生信息技术利用大量数据支持临床决策 |
2.16肿瘤差异性 |
进展 |
在印度和其他医疗资源不足的国家, 廉价且容易实施的宫颈癌筛查策略能拯救成千上万妇女 |
美国特拉华州一项革新性的癌症筛查和治疗研究明显地减少了非洲裔美国人患结肠癌的差异 |
患者导诊项目减少了癌症筛查结果异常或有症状的低收入人群的健康差异 |
基因组分析确定引起非洲裔美国人神经母细胞瘤生存差异的生物学原因 |
研究认为当前积极推荐的监测可能不适合部分低风险的非洲裔美国前列腺癌患者 |
(8)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材料与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
2.1 研究背景 |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2.2 研究内容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技术路线图 |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2.3.3 文献筛选流程 |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2.3.5 质量控制措施 |
2.4 结果 |
2.4.1 文献检索结果 |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
2.5 讨论 |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
2.5.4 研究的局限性 |
2.6 结论 |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3.2 研究内容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技术路线图 |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3.3.3 文献筛选流程 |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3.3.5 质量控制措施 |
3.4 结果 |
3.4.1 文献检索结果 |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
3.5 讨论 |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
3.5.4 研究的局限性 |
3.6 结论 |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
4.1 研究背景 |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 研究内容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技术路线图 |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
4.3.3 文献筛选流程 |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4.3.5 质量控制措施 |
4.4 结果 |
4.4.1 文献检索结果 |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
4.5 讨论 |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
4.5.4 研究的局限性 |
4.6 结论 |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
5.1 研究背景 |
5.2 研究内容 |
5.3 对象与方法 |
5.3.1 研究对象 |
5.3.2 调查方法 |
5.3.3 技术路线 |
5.3.4 统计分析 |
5.3.5 质量控制措施 |
5.4 结果 |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
5.5 讨论 |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
5.5.4 研究的局限性 |
5.6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特色与创新 |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9)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 |
2 常规化疗 |
2.1 一线化疗 |
2.2 二线化疗 |
2.2.1 培美曲塞 |
2.2.2 多西紫杉醇 |
2.3 化疗应注意的问题 |
3 节拍化疗 |
4 分子靶向治疗 |
4.1 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4.2 作用于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 |
4.3 多靶点治疗药物 |
5 放疗 |
6 中医治疗 |
7 免疫治疗 |
(10)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第12届ECOO会议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概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肺癌细胞FAAP20和RAD51C基因敲减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D]. 陈康. 江苏大学, 2016(12)
- [3]扶正消积方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临床观察[D]. 赵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4]胸腔镜手术在肺多发结节中应用及其预后[D]. 谢宝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14(02)
- [5]维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D]. 瞿潇. 山东大学, 2014(11)
- [6]火针四花穴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和Th1/Th2漂移状态的影响[D]. 张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7]2013年临床肿瘤学重大进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报告[J]. 苟兰英,高红飞,韩解非,林俊涛,李巍,娄娜娜,孙慧文,张琪,张秋怡,吴一龙. 循证医学, 2014(01)
- [8]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9]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J]. 姜彪,李积德,赵君慧,吴密璐. 社区医学杂志, 2012(09)
- [10]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姜彪. 青海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