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物制剂用于肉鸡生产的试验效果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罗超维,杨柳,吴仕辉,谢莉,李祥坤,向海[1](2021)在《饲料添加剂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及其生长性状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肠道菌群影响畜禽生长发育以及相关多个重要经济性状。就多种饲料添加剂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及其生长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生物学机制出发,介绍了饲料添加剂对畜禽肠道菌群及其生长性状的影响和菌群移植影响宿主生长性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饲料添加剂影响畜禽肠道菌群、改善畜禽生长性能的应用实践。
范雪[2](2021)在《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扬州鹅生理与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普遍地在畜禽日粮中添加抗生素,造成了畜产品、人体与环境中大量残留抗生素,并在医学领域引起广泛的致病菌耐药性问题和超强致病菌株出现的现象等,对维护人类和畜禽的健康以及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在畜禽生产中禁用非治疗性抗生素已势在必行,寻找替代性的饲料添加剂变得日益迫切。研究表明添加益生菌有利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然后有关在肉鹅中使用益生菌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在日粮中分别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以揭示益生菌的添加对肉鹅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肉鹅在无抗养殖中合理使用益生菌作为日粮添加剂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88只健康的1日龄扬州鹅公鹅为试验对象,试验期70天,随机分为四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基础日粮为无抗日粮。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B组为丁酸梭菌组,饲喂添加了 250 mg/kg 丁酸梭菌的基础日粮;BS组为枯草芽孢杆菌组,饲喂添加了 250 mg/kg枯草芽孢梭菌的基础日粮;CBS组为复合菌添加组,饲喂添加了两种菌混合物的基础日粮(剂量均为250 mg/kg)。然后通过表型测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评估添加益生菌对肉鹅生长性能(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屠宰性能(全净膛、半净膛、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器官指数(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肌胃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胸肌肉品质(pH、亮度L*、红度a*、黄度b*、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和免疫潜力(TLR4通路相关基因、脾脏炎症相关因子、回肠凋亡相关基因、S6与AKT1蛋白质的表达)等重要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仅列出存在显着影响的相关数据):1.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均可显着提升肉鹅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2.对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器官生长指数的影响。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均可显着提高肉鹅胸肌率(P<0.05);添加丁酸梭菌可显着降低胸肌红度值、提高胸肌剪切力(P<0.05);添加丁酸梭菌可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而添加混合菌可显着降低肌胃指数(P<0.05)。3.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均可显着提高肉鹅血清以及回肠黏膜的抗氧化能力(P<0.05),混合菌组显着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P<0.05),但添加丁酸梭菌显着降低胸肌抗氧化能力(P<0.05)。4.对免疫能力的影响。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均可显着提高肉鹅免疫潜力,其中单独添加丁酸梭菌的效果最好。5.对肠道消化酶的影响。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菌均可显着抑制蔗糖异麦芽糖酶(SI)在肉鹅回肠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P<0.05)。单独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显着抑制跨膜丝氨酸蛋白酶15(TMPRSS15)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两者的混合物总体上有利于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潜力和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但添加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独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最好,但二者联合使用与单一菌种添加的试验效果相当,没有更加促进肉鹅的生长发育。
吴正可[3](2021)在《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家禽感染病原菌后往往伴随着免疫性能的下降和肠道健康的受损,被污染的家禽及其肉、蛋产品是病原菌重要的携带者,这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给畜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原菌感染、氧化应激等因素引起的肠道损伤,对于维持家禽肠道及整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乳酸菌作为肉鸡肠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肉鸡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性能,在动物肠道健康调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本研究通过七个试验在体内和体外水平上探讨了嗜酸乳杆菌的益生作用及其缓解肉鸡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试验一评估了十株益生菌体外对病原菌大肠杆菌O157(以下简称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以下简称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并挑选出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嗜酸乳杆菌E继续探究其抑菌物质及其对肉鸡饲喂效果。嗜酸乳杆菌E代谢产物中乳酸含量随培养时间线性升高,且其浓度与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R2=0.9780)和沙门氏菌(R2=0.9714)的抑制能力呈线性相关。嗜酸乳杆菌E无溶血现象发生,抗生素敏感性良好,肉鸡饲喂结果发现嗜酸乳杆菌E显着提高了肉鸡1~14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并有提高肉鸡14日龄体重(BW,P=0.09)的趋势。血清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E降低了肉鸡21日龄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P>0.05)和甘油三酯(P<0.05)的含量。试验二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固态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制粒与不制粒)和添加水平(0,5%,10%,15%)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试验期为42d。试验结果表明,制粒与发酵对1~21日龄肉鸡BW、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5);10%的发酵饲料显着提高了肉鸡全期ADG和ADFI(P<0.05)。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提高了肉鸡42日龄小肠总长度和总重量,并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值和养分消化率(P<0.05),促进了肉鸡肠道发育。此外,发酵饲料下调了肉鸡空肠炎症因子IL-6、IL-8及i NOS m RNA的表达(P<0.05),并上调了空肠屏障功能蛋白Occludin和Claduin-1 m RNA的表达(P<0.05),提高了肉鸡肠道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试验三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采用3×2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嗜酸乳杆菌E(0,5×108CFU/kg和10×108CFU/kg)和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攻毒和不攻毒)及其交互作用。大肠杆菌感染降低了肉鸡第15~21日龄的ADG(P<0.05)、ADFI(P<0.05)和BW(P=0.083);嗜酸乳杆菌E显着提高了肉鸡1~14日龄和15~21日龄的ADG和ADFI(P<0.05),显着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死亡率(P<0.05)。大肠杆菌感染降低了肉鸡外周血中CD3+(P<0.05)和CD8+(P>0.05)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嗜酸乳杆菌E干预显着增加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P<0.05)。5×108CFU/kg和10×108CFU/kg水平的嗜酸乳杆菌E显着抑制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14日龄空肠NF-κB、TNF-α和IL-8 m RNA表达上调(P<0.05),并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嗜酸乳杆菌E干预下调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21日龄脾脏i NOS和空肠IL-8 m RNA表达(P<0.05)。肉鸡日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E提高了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试验四在试验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发育和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显着增加了肉鸡14和21日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LPS(P<0.05)含量,并有降低肉鸡小肠总长度的趋势(P>0.05);同时,大肠杆菌感染下调了肉鸡14日龄空肠Occludin-1和Claudin-1 m RNA的表达。嗜酸乳杆菌干预则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血清CRP、DAO和LPS的含量(P<0.05),并上调了肉鸡14日龄和21日龄空肠Occludin和Claudin-1 m RNA和21日龄回肠Occludin、ZO-1和Claudin-1m RNA的表达(P<0.05),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其导致的肠道损伤。试验五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大肠杆菌感染增加了肉鸡回肠中变形菌门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嗜酸乳杆菌E干预则显着降低了大肠杆菌感染组肉鸡回肠中幽门螺旋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P<0.05)。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感染均增加了肉鸡21日龄回肠食糜微生物Ace指数和Chao指数(P<0.05),并降低了肉鸡回肠厚壁菌门的丰度,增加了蓝藻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P<0.05)。肠道中致病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大肠埃稀氏-志贺菌属与肠道炎症因子和肠道屏障功能m RNA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大肠杆菌感染增加了肉鸡回肠致病菌相关菌群的丰度,嗜酸乳杆菌E干预改善了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试验六基于Lab-free蛋白组学技术进一步解析嗜酸乳杆菌E缓解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损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上调了回肠中凝血、止血、伤口愈合、体液水平调节、应对损伤、细菌防御反应、细胞死亡、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上调NOD样和PPAR信号通路等过程启动免疫应答;嗜酸乳杆菌E干预上调了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Pyrin-like、溶菌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的表达,并通过降低肉鸡肠道内分子转录水平及相关基因沉默调控,阻断了病原菌在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递,下调了大肠感染肉鸡回肠中凝血、止血、伤口愈合、体液水平调节、应对损伤、氧化还原过程和应激反应等不利生物学过程,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对肉鸡肠道的损伤。试验七通过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嗜酸乳杆菌E抑制大肠杆菌诱导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表明,大肠杆菌通过识别TLR-4/My D88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显着上调了Caco-2细胞炎症因子IL-6、IL-8和TNF-αm RNA的表达(P<0.05),并显着上调了调控细胞凋亡过程关键蛋白Caspase-3、Capase8和P53-R m RNA的表达(P<0.05),诱导细胞坏死。嗜酸乳杆菌E及其上清液提前干预可降低大肠杆菌在Caco-2细胞上的黏附(P<0.05),缓解大肠杆菌感染Caco-2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坏死细胞的数量并降低Caco-2单层细胞的通透性,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具有促进生长和改善肠道健康的益生作用。大肠杆菌O157感染通过TLR-4/My D88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炎症反应,激发肠道细胞坏死性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嗜酸乳杆菌E提前干预从降低黏附、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机械、免疫屏障促进肠道发育等途径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及其导致的肠道损伤。
张哲[4](2021)在《肉鸡场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与替抗药物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使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并且在某些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些年,其不合理使用的弊端逐渐显露,如细菌耐药性问题,药物残留引起的危害等,对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养殖业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本研究以恩康牧业肉鸡养殖场为试验点,研究了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规模肉鸡场实际生产的影响,以及替抗产品(益达肥)的替抗效果。减抗试验旨在研究规模肉鸡场养殖过程中,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而判断规模肉鸡养殖场是否可以采取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以及实行减量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减抗养殖方案。试验动物采用山东民和有限公司提供的健康,体重相近1日龄的罗斯308肉雏鸡,共6批,每批均为18万羽,肉雏鸡在出场前已做好第一次免疫,每批平均饲养于6栋鸡舍内。试验期间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和疫病流行情况减少或停用某种抗生素,并记录每批肉鸡的抗菌药物用量、存活率、饲料消耗、出栏体重及料重比等数据用于分析抗生素减量使用对规模化肉鸡场生产的影响。从实验结果看5个试验组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呈递减趋势。抗生素减量使用对规模肉鸡场的各项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不大,甚至对某些项目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显着提高了出栏重量、平均日增重(P<0.05);料重比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基本不会对规模肉鸡场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并且由于抗生素减量使用而小幅提高利润。替抗试验探究抗生素替代产品(益达肥)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其他生长指标的影响(肉鸡生长后期),替抗效果及可行性。分为实验室试验和田间试验两部分,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1、实验室试验试验设计:选取山东某养殖场提供的健康罗斯308肉雏鸡90羽(公母混养),随机分成三组,一组为空白组,其余两组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随机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肉鸡,预试验将所有肉雏鸡养至35日龄后展开试验,空白对照组每天饲喂基础日粮和饮水,试验组每天饲喂基础日粮、正常饮水,早晚饲喂益达肥(与水以1:5比例混合),对照组每天饲喂添加土霉素(30mg/kg)的基础日粮和正常饮用水,饲喂七天至42日龄时从每个试验重复组随机选取2羽体型相似的健康肉鸡进行屠宰取样,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与免疫器官指数及生产性能。试验结果: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血清生化指标、在屠宰性能、在免疫器官指数、在生长性能方面显着提高,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2、田间试验试验设计:分别选取江苏徐州、河北保定、河北衡水、山东德州四个肉鸡养殖试验点试验肉鸡246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5日龄)、241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5日龄)、350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0日龄)、1020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0日龄)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50个重复,试验为期7天,试验期间,四个养殖场按照以下配方饲喂:对照组每天饲喂添加土霉素(30mg/kg)的基础日粮和饮用水,试验组每天饲喂基础日粮,并且早、晚饮用益达肥(益达肥与水比例1:5),试验开始当日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重复组进行称重,试验过程中分别记录各组各项生长指标。试验结果:四个养殖场的生产指标显示,益达肥对规模肉鸡的存活率基本无影响,对肉鸡平均重量、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有提高,料重比降低。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规模肉鸡养殖场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同时,实施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是可行的;使用抗菌药物替代品代替抗生素促生长剂也是可行的。
申瑞[5](2020)在《Bacillus subtilis 513N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雏鸡的影响》文中指出抗生素等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已经使畜禽业收到了巨大的危害,不仅使畜禽的耐药性增强,免疫力下降,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找寻一种无毒无害的抗生素代替品十分重要。作为益生菌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因其独特的生物特性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了从实验室分离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513N)的生物学特性,以验证在饲料中应用的可能性;优化了B.subtilis 513N的发酵培养基;分析了B.subtilis 513N制剂对雏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如下:1.B.subtilis 513N的生物学特性研究:B.subtilis 513N在发酵过程中0-4 h为延缓期,4-12 h进入对数生长期,22-26 h进入稳定期,从26 h开始,进入衰亡期;B.subtilis513N在80°C水浴中处理10 min后,存活率能到达80.2%,但当温度上升到90°C时,存活率下降为59.3%;B.subtilis 513N经pH2的人工胃液培养12 h存活率为60.3%;经0.3%胆盐浓度中培养12 h,存活率为57.6%。2.B.subtilis 513N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粉1.48%、豆粕粉1.90%、葡萄糖0.44%、NaCl 1%、MgSO4 0.05%、K2HPO4 0.2%、KH2PO4 0.2%,优化后活菌数达到12.16×109CFU/mL。3.B.subtilis 513N制剂对雏鸡的影响:对照组相比,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均能显着提高雏鸡的日增重、末体重、胫骨长度以及新城疫(ND)、禽流感(H9)和禽流感(H7N9)的抗体效价水平(P<0.05);各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显着提高了血液中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含量(P<0.05),高剂量组显着提高了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AOC)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脾脏和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显着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有更丰富的菌群多样性,并且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属和Butyricicoccus属的丰度较高,而Erysipelatoclostridium属、Eisenbergiella属、Subdoligranulum属和Lachnoclostridium属的丰度较少。
舒英,沙尔山别克·阿不地力大,曾军,黄飘飘,高雁,陈磊,丁梦琴,钟玲,傲尔鲁木加甫[6](2020)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及机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 000只48周龄拜城油鸡种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试验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670 mg/kg、500 mg/kg、400 mg/kg复合微生物制剂,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合格种蛋率极显着提高(P<0.01),畸形蛋率极显着降低(P<0.01),平均蛋重、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有改善趋势,其中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2)各试验组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白高度及蛋黄比例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3)试验Ⅱ组受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4)各试验组T-AOC和GSH-Px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MDA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复合微生物制剂饮水可以显着提高拜城油鸡种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受精率和抗氧化性能,添加量以500 mg/kg为宜。
姚垒[7](2020)在《响应面法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及产物对仙居鸡生产性能、消化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文中认为豆渣为豆制品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但大多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再利用,本研究拟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作为混合菌种来发酵豆渣,以粗纤维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发酵过程,最终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基质比例(豆渣:麦麸=4:1)、最适发酵温度为35.5℃、发酵基质水份含量为65%、菌种比例(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4:1)。最优发酵工艺下粗纤维降解率达到了 45.21%,同时发酵后相比于发酵前粗蛋白含量提升了 38.26%,粗脂肪含量提升了 28.11%,而总磷提升12.12%。将发酵豆渣饲料应用于仙居鸡生产中,设置五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40mg/kg。2%处理组:以发酵豆渣替代基础日粮中2%豆粕。4%处理组:以发酵豆渣替基础日粮中4%豆粕。6%处理组:以发酵豆渣替代基础日粮中6%豆粕。通过仙居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表观消化率、小肠胰脏消化酶、肠道微生物等生化指标来对比不同处理组对仙居鸡生产的影响。结果如下:1.生产性能: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发酵豆渣,对日增重有显着提升作用(P<0.05),采食量方面,4%处理组的采食量最高,与抗生素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各组的料重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渣添加量的提高(2%-6%),可以看出料重比有所上升。2.血清生化指标:添加抗生素和发酵饲料对仙居鸡机体内ALT、ALB、BUN含量影响不大,各组含量均处于一个正常值,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6%处理组显着提高了血清中T-BIL含量(P<0.05),抗生素的添加,能显着提升UA和TC的含量(P<0.05),在日粮中添加2%发酵饲料替代等量豆粕,能够显着提升机体内TG含量(P<0.05),4%处理组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2%处理组与其他组相比SOD含量显着提升(P<0.05),同时MDA含量显着大于抗生素组组(P<0.05),与其他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无机离子方面,各组血清中的磷含量无明显差异,而随着抗生素的添加,血清中的钙、锌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却有明显提升(P<0.05)。3.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粗灰分、总磷这两个指标上,2%、4%和6%组有提升趋势。4.小肠胰脏消化酶:各组的小肠淀粉酶、蛋白酶,胰脂肪酶含量均无显着差异,但发酵豆渣处理组的小肠淀粉酶与对照组相比,却有所提升,小肠淀粉酶分别提升了 10%、13.18%、6.59%和0.27%,2%处理组小肠脂肪酶含量显着大于其他四个组(P<0.05)。仙居鸡日粮中抗生素和发酵饲料的添加,对胰脏中糜蛋白酶的含量影响起显着提升作用(P<0.05),且提升作用随着发酵饲料添加量的提升而有所增高。5.肠道微生物: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和发酵豆渣的添加,对仙居鸡肠道微生物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来看,抗生素的添加显着增加了肠道内分节丝状杆菌的数量减少了梭菌的数目,2%发酵豆渣的添加则显着提高了肠道内的肠球菌属种群数目。与对照组相比,4%、6%处理组鸡肠道中变形菌和螺杆菌等有害菌数目显着上升。综上所述,以2%发酵豆渣替代日粮中等量豆粕,能够提升仙居鸡生产性能,提高消化能力,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环境,具有替代抗生素的作用。
朱瑾[8](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浆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品质、血浆指标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120头平均体重为(62.90±2.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公母各60头。将120头猪随机分为3个组(A组、B组、C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C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预饲期7 d,正试期63 d。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收集血样、肉样及新鲜粪样进行实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以及料肉比均无显着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B组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分别提高了6.49%、12%,背膘厚和剪切力分别降低了7.50%、12.71%,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滴水损失、p H、水分、蛋白质等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B、C组肥育猪背最长肌中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1.51%、22.63%,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肥育猪血浆中SOD和AOC活性分别提高了11.54%、12.80%,差异不显着(P>0.05);C组肥育猪血浆中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降低了32.15%;C组血浆中CAT活性极显着提高(P<0.01),提高了97.7%。4)与对照组相比,B、C组肥育猪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着降低(P<0.01);B组血浆球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0.05),白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C组肥育猪血浆免疫球蛋白A含量和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极显着提高(P<0.01);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和肌肉中内毒素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6)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和肌肉中LPS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B组血浆及肌肉中LPS含量分别降低了7.49%、9.22%(P>0.05)。7)与对照组相比,B、C组粪便中双歧杆菌相对含量显着提高(P<0.05);B组粪便中巨大芽孢杆菌相对含量显着提高(P<0.05);C组粪便中产气荚膜梭菌相对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虽然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整体的改善不显着,但对提高肌肉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及降低背膘厚和剪切力仍有一定效果,还能显着增强肥育猪血浆抗氧化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育猪的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提高体内抗体水平,优化肠道菌群。
薛盛强[9](2019)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的抗生素减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兽用抗生素污染是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兽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过量添加到饲料中,并伴随畜禽粪便进入环境,日积月累,污染环境并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饲用微生物制剂可以代替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从源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除此之外,对于畜禽粪便中的残留抗生素,在好氧堆肥过程中添加高效抗生素降解菌是一种有效的末端治理手段。从自然界中筛选对家禽肠道微生物群落有益或者能够降解抗生素的微生物,可以分别从源头和末端减少抗生素污染。筛选得到四株能够降解纤维素和蛋白质的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而且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以降解金霉素。筛选得到一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较强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实验室已有的一株酵母菌Cyberlindnera jadinii进行活化。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酵母菌Cyberlindnera jadinii制成复合菌剂1,用作饲料添加剂喂食蛋鸡。促进了蛋鸡生长和产蛋,提高了蛋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提高了RikenellaceaeRC9gutgroup菌属、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Olsenella菌属、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抑制了空肠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大肠杆菌志贺菌(Escherichia-Shigella)和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该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1有潜力代替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从而从源头减少抗生素污染。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制成复合菌剂2用作好氧堆肥添加剂,金霉素的降解率由85.32%提高至92.06%。堆肥过程中发现,添加复合菌剂2可以提高升温速率和堆体最高温,延长高温期时间,提高堆体腐熟期的pH,降低腐熟期堆体C/N,促进铵态氮转化成硝态氮,提高了堆体高温期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杀灭致病菌,促进快速腐熟。该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2可以提高好氧堆肥过程中金霉素的降解效果,促进粪便好氧堆肥快速腐熟,是一种有效的末端治理畜禽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污染的手段。
乌日勒格[10](2019)在《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育肥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主要从秸秆型全混合颗粒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研究,对比了舍饲育肥杜寒杂交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及消化道发育状况、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等参数,分析了在同一营养水平和饲喂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3月龄断奶杜寒杂交羔羊100只,分成2组,育肥80天,育肥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日粮营养含量及配方相同,试验组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日粮能够显着(P<0.05)提高杜寒杂交羊的平均日增重、大肠重、消化道总重等生产性能指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日粮显着(P<005)提高杜寒杂交羊的血液总蛋白、血糖和乳酸脱氢酶等血液生化指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日粮能够显着提高杜寒杂交羊瘤胃中的拟杆菌门等微生物的丰度(P<0.05)。在全混合颗粒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着提高杜寒杂交肉羊的增重效果,提高其生产性能,优化其血液生化指标,显着提高肉羊瘤胃中拟杆菌门等微生物菌群数量,增强降解纤维素的能力。
二、微生物制剂用于肉鸡生产的试验效果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生物制剂用于肉鸡生产的试验效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添加剂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及其生长性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畜禽肠道微生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2饲料添加剂对畜禽肠道菌群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
2.1饲料添加剂对家禽肠道菌群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
2.2饲料添加剂对家畜肠道菌群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
3粪便菌群移植对宿主生长性状的影响 |
4肠道微生物影响畜禽生长性状的机制 |
4.1肠道微生物调节畜禽营养物质吸收与能量代谢等生物功能 |
4.2 SCFAs调节畜禽代谢 |
5饲料添加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畜禽生长性状的应用 |
6结语 |
(2)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扬州鹅生理与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抗生素及其滥用在畜禽生产中的危害 |
1.1.1 抗生素及其应用 |
1.1.2 在畜禽生产中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
1.2 微生态制剂 |
1.3 益生菌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3.1 促进畜禽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
1.3.2 调节肠道菌群 |
1.3.3 维持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与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
1.3.4 减少环境污染 |
1.4 丁酸梭菌及其作用机制 |
1.4.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
1.4.2 丁酸梭菌的作用机制 |
1.4.3 丁酸梭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1.5 枯草芽孢杆菌及其作用机制 |
1.5.1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1.5.2 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 |
1.5.3 枯草芽孢杆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1.6 丁酸梭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的应用研究 |
1.7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扬州鹅生理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2.2 试验菌株 |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4 试剂盒与主要试剂的制备 |
2.2.5 样品采集 |
2.2.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 |
2.3.1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3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4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
2.3.6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7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免疫性能的影响 |
2.3.8 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4.2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3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器官指数的影响 |
2.4.4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5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
2.4.6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4.7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免疫性能的影响 |
2.4.8 饲粮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研究 |
1.1.1 肠道机械屏障 |
1.1.2 肠道化学屏障 |
1.1.3 肠道微生物屏障 |
1.1.4 肠道免疫屏障 |
1.2 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 |
1.2.1 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发育规律 |
1.2.2 肉鸡不同肠段菌群结构差异 |
1.3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
1.3.1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及稳态的影响 |
1.3.2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
1.3.3 肠道微生物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1.4 乳酸菌对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 |
1.4.1 调控肠道菌群 |
1.4.2 影响肠道屏障功能 |
1.4.3 缓解肠道氧化应激 |
1.5 乳酸菌调节肉鸡肠道健康机制 |
1.5.1 代谢产物 |
1.5.2 表面活性成分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7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饲用益生菌筛选及其体外抑菌功能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菌株 |
2.1.2 试验培养基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株活化及培养 |
2.2.2 双层琼脂斑点法测定益生菌抑菌能力 |
2.2.3 扩散法测定益生菌培养液抑菌能力 |
2.2.4 嗜酸乳杆菌E抑菌物质确定 |
2.2.5 有机酸含量及抑菌能力关系 |
2.2.6 抗生素敏感试验和细胞溶血试验 |
2.2.7 嗜酸乳杆菌E肉鸡饲喂效果 |
2.2.8 数据处理 |
2.3 试验结果 |
2.3.1 琼脂斑点法益生菌抑菌活性 |
2.3.2 琼脂扩散法益生菌抑菌活性 |
2.3.3 p H值对嗜酸乳杆菌E无菌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2.3.4 嗜酸乳杆菌E胞外蛋白和多糖抑菌活性 |
2.3.5 有机酸含量对嗜酸乳杆菌E p H值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
2.3.6 嗜酸乳杆菌E抗生素敏感性及溶血性 |
2.3.7 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8 嗜酸乳杆菌E对肉鸡血清指标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嗜酸乳杆菌E抑菌物质及机理 |
2.4.2 嗜酸乳杆菌E的益生潜能 |
2.5 小结 |
第三章 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
3.1.2 饲养管理 |
3.1.3 试验设计和日粮 |
3.1.4 生产性能 |
3.1.5 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 |
3.1.6 屠宰性能 |
3.1.7 免疫器官指数 |
3.1.8 肠道组织形态 |
3.1.9 小肠发育 |
3.1.10 空肠总RNA提取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3.1.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试验结果 |
3.2.1 日粮乳酸菌活菌计数 |
3.2.2 生产性能 |
3.2.3 屠宰性能 |
3.2.4 免疫器官指数 |
3.2.5 小肠发育 |
3.2.6 肠道形态 |
3.2.7 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 |
3.2.8 空肠细胞因子m RNA表达量 |
3.2.9 空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
3.3 讨论 |
3.3.1 嗜酸乳杆菌E发酵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发酵饲料对肉鸡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3.3 发酵饲料对肉鸡肠道发育的影响 |
3.3.4 发酵饲料对肉鸡空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
4.1.2 饲养管理 |
4.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4.1.4 攻毒模型 |
4.1.5 生长性能 |
4.1.6 血清免疫指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
4.1.7 肠道和脾脏RNA提取及基因表达量分析 |
4.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试验结果 |
4.2.1 肉鸡生长性能及死亡率 |
4.2.2 血清免疫球蛋白 |
4.2.3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
4.2.4 脾脏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
4.2.5 肉鸡14 日龄空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
4.2.6 肉鸡21 日龄空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 |
4.3 讨论 |
4.3.1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细胞免疫的影响 |
4.3.3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
4.3.4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发育和屏障功能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和试验地点 |
5.1.2 饲养管理 |
5.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5.1.4 攻毒模型 |
5.1.5 血清内毒素 |
5.1.6 肠道组织形态 |
5.1.7 小肠长度 |
5.1.8 肠道RNA提取及基因表达量分析 |
5.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试验结果 |
5.2.1 肉鸡血清内毒素含量 |
5.2.2 肉鸡小肠发育 |
5.2.3 肉鸡空肠肠组织形态 |
5.2.4 肉鸡回肠组织形态 |
5.2.5 肉鸡空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
5.2.6 肉鸡回肠肠道屏障功能蛋白m RNA表达量 |
5.3 讨论 |
5.3.1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 |
5.3.2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6.1 试验材料 |
6.1.1 试验动物及地点 |
6.1.2 饲养管理 |
6.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6.1.4 样品采集 |
6.1.5 试剂耗材 |
6.2 试验方法 |
6.2.1 肉鸡回肠内容物DNA提取、检测及测定 |
6.2.2 PCR扩增及文库构建 |
6.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6.4 结果 |
6.4.1 测序基本数据和信息 |
6.4.2 稀释曲线与Rank-abundance曲线分析 |
6.4.3 Alpha多样性分析 |
6.4.4 Beta多样性分析 |
6.4.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菌群门水平多样性分析 |
6.4.6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菌群属水平多样性分析 |
6.4.7 LEf Se多级别物种差异分析 |
6.4.8 肉鸡回肠微生物与生产性能和肠道免疫Spearman关联分析 |
6.4.9 PICRUSt1 功能预测 |
6.5 讨论 |
6.6 小结 |
第七章 嗜酸乳杆菌E缓解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7.1 试验材料 |
7.1.1 试验动物及试验地点 |
7.1.2 饲养管理 |
7.1.3 试验设计及日粮 |
7.1.4 样品采集 |
7.1.5 试剂耗材 |
7.2 试验方法 |
7.2.1 蛋白提取与浓度测定 |
7.2.2 肉鸡回肠蛋白液内酶解 |
7.2.3 质谱分析 |
7.2.4 质谱数据检索 |
7.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7.3 试验结果 |
7.3.1 不同处理肉鸡回肠表达蛋白功能注释定性分析 |
7.4 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差异蛋白GO注释和KEGG分析 |
7.4.1 大肠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肉鸡回肠差异蛋白Heatmap图与互作关系 |
7.5 嗜酸乳杆菌E干预肉鸡回肠差异蛋白GO注释和KEGG分析 |
7.5.1 嗜酸乳杆菌E干预与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回肠差异蛋白与互作关系 |
7.5.2 嗜酸乳杆菌E干预与大肠杆菌感染回肠差异表达蛋白GO注释 |
7.6 讨论 |
7.6.1 大肠杆菌感染致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组分析 |
7.6.2 嗜酸乳杆菌E缓解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损伤的蛋白组分析 |
7.7 小结 |
第八章 嗜酸乳杆菌E调控大肠杆菌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菌株和细胞 |
8.1.2 大肠杆菌O157 毒素基因鉴定 |
8.1.3 细胞复苏与培养 |
8.1.4 大肠杆菌感染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建立 |
8.1.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
8.1.6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Caco-2 细胞粘附性的影响 |
8.1.7 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对Caco-2 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
8.1.8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
8.1.9 数据统计 |
8.2 结果 |
8.2.1 大肠杆菌O157 毒素基因鉴定 |
8.2.2 不同感染复数对Caco-2 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8.2.3 不同感染时间对Caco-2 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8.2.4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诱导Caco-2 细胞炎症反应的缓解作用 |
8.2.5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细胞屏障功能及细胞凋亡的调控 |
8.2.6 嗜酸乳杆菌E及其上清液对大肠杆菌Caco-2 细胞粘附性的影响 |
8.2.7 嗜酸乳杆菌E和大肠杆菌对Caco-2 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
8.2.8 嗜酸乳杆菌E对大肠杆菌感染Caco-2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
8.3 讨论 |
8.4 小结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研究的创新点 |
9.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肉鸡场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与替抗药物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国际与国内肉鸡生产、贸易概况 |
1.1.1 国际肉鸡生产与贸易概况 |
1.1.2 国内肉鸡生产与贸易概况 |
1.2 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 |
1.2.1 抗生素的发展简述 |
1.2.2 兽用抗生素滥用现状 |
1.2.3 兽用抗生素滥用的应对措施 |
1.2.4 长期使用兽用抗生素的危害 |
1.3 兽用抗生素替代药物 |
1.3.1 饲用抗生素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 |
1.3.2 替抗产品的特点 |
1.3.3 抗生素替代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减抗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养管理 |
2.1.4 生产性能的测定 |
2.1.5 数据处理 |
2.2 替抗试验 |
2.2.1 实验室试验 |
2.2.2 田间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减抗试验 |
3.1.1 抗生素减量情况 |
3.1.2 各批肉鸡饲养中抗生素减量使用情况 |
3.1.3 抗生素减量使用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4 抗生素减量使用期间养殖经济效益情况 |
3.2 替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室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2 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减抗试验 |
4.2 替抗试验 |
4.2.1 实验室试验 |
4.2.2 田间试验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Bacillus subtilis 513N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雏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生态制剂的简介 |
1.1.1 微生态制剂概述 |
1.1.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
1.1.2.1 生物拮抗作用 |
1.1.2.2 净化肠道环境 |
1.1.2.3 促进消化吸收 |
1.1.2.4 提高免疫功能 |
1.1.2.5 减轻应激反应 |
1.1.3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及现状 |
1.1.3.1 微生态制剂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
1.1.3.2 微生态制剂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1.2 枯草芽孢杆菌的简介 |
1.3 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 |
1.3.1 在酶领域的应用 |
1.3.2 在养殖领域的应用 |
1.3.3 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 |
1.3.4 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
1.3.5 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 |
1.4 实验目的及内容 |
1.4.1 实验目的 |
1.4.2 实验内容 |
第二章 Bacillus subtilis513N的生物学特性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培养基与溶液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菌落计数方法 |
2.2.2 种子液的制备 |
2.2.3 生长曲线的绘制 |
2.2.4 耐高温实验 |
2.2.5 耐酸性实验 |
2.2.6 耐胆盐实验 |
2.3 实验结果 |
2.3.1 生长曲线 |
2.3.2 耐高温能力 |
2.3.3 耐酸性能力 |
2.3.4 耐胆盐能力 |
2.4 讨论 |
第三章 Bacillus subtilis513N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培养基 |
3.1.4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活菌数测定方法 |
3.2.2 培养方法 |
3.2.2.1 种子液的制备 |
3.2.2.2 发酵液的培养条件 |
3.2.3 培养基成分的单因素实验 |
3.2.3.1 筛选碳源 |
3.2.3.2 筛选氮源 |
3.2.4 Plackett-Burman试验 |
3.2.5 最陡爬坡试验 |
3.2.6 响应面实验 |
3.3 实验结果 |
3.3.1 不同碳源对B.subtilis513N生长的影响 |
3.3.2 不同氮源对B.subtilis513N生长的影响 |
3.3.3 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因素 |
3.3.4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
3.3.5 响应面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
3.3.6 响应面分析 |
3.3.7 验证实验 |
3.4 讨论 |
第四章 Bacillus subtilis513N对雏鸡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仪器 |
4.1.4 实验日粮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分组及饲养管理 |
4.2.2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
4.2.3 胫骨指标测定 |
4.2.4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
4.2.5 抗体效价指标测定 |
4.2.6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4.2.7 脾脏及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测定 |
4.2.8 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测序 |
4.3 实验结果 |
4.3.1 B.subtilis513N对雏鸡生产性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
4.3.2 B.subtilis513N对雏鸡胫骨指标的测定结果 |
4.3.3 B.subtilis513N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结果 |
4.3.4 B.subtilis513N对雏鸡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 |
4.3.5 B.subtilis513N对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4.3.6 B.subtilis513N对雏鸡脾脏及肝脏的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 |
4.3.7 B.subtilis513N对雏鸡肠道菌群的测定结果 |
4.3.7.1 OTU分析 |
4.3.7.2 Alpha多样性分析 |
4.3.7.3 Beta多样性分析 |
4.3.7.4 门水平的物种分布图 |
4.3.7.5 目水平的物种分布图 |
4.3.7.6 属水平的物种分布图 |
4.3.7.7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
4.4 讨论 |
4.4.1 B.subtilis513N对雏鸡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 |
4.4.2 B.subtilis513N对雏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
4.4.3 B.subtilis513N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4.4 B.subtilis513N对雏鸡抗体效价的影响 |
4.4.5 B.subtilis513N对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6 B.subtilis513N对雏鸡脾脏及肝脏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4.7 B.subtilis513N对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6)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及机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1 产蛋性能 |
1.4.2 蛋品质 |
1.4.3 孵化性能 |
1.4.4 抗氧化性能 |
1.5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蛋品质的影响 |
2.3 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蛋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 |
2.4 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孵化性能的影响 |
2.5 不同剂量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
3.2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蛋主要组成部分的影响 |
3.4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孵化性能的影响 |
3.5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 结论 |
(7)响应面法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及产物对仙居鸡生产性能、消化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节 前言 |
1 豆渣概述 |
1.1 糟渣类资源与再利用 |
1.2 豆渣概述 |
1.3 豆渣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
1.4 鲜豆渣的处理 |
1.4.1 物理法 |
1.4.2 化学法 |
1.4.3 酶法 |
1.4.4 微生物发酵法 |
2 发酵豆渣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2.1 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 |
2.1.1 发酵菌种 |
2.1.2 发酵基质 |
2.1.3 发酵温度 |
2.1.4 发酵时间 |
2.2 发酵饲料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概述 |
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研究现状 |
3.2 存在问题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豆渣发酵工艺优化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发酵原料 |
1.2 发酵菌种 |
1.3 仪器设备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培养基 |
2 试验设计 |
2.1 单因素试验 |
2.2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参数 |
3 粗纤维降解率测定 |
4 结果 |
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4.2 响应面试验 |
4.2.1 响应面设计及结果 |
4.3 优化豆渣发酵的响应面分析与结果 |
4.4 最佳发酵工艺下发酵前后豆渣营养物质变化 |
5 讨论 |
第三节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生产性能、消化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日粮 |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地点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5 试验动物分组及管理 |
1.6 试验指标测定和方法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饲料对仙居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发酵饲料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发酵饲料对仙居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2.4 发酵饲料对仙居鸡小肠胰脏消化酶的影响 |
2.5 发酵饲料对仙居鸡肠道形态的影响 |
2.6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小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胰脏小肠消化酶的影响 |
3.5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小肠形态的影响 |
3.6 发酵豆渣对仙居鸡小肠微生物的影响 |
结论和创新性 |
结论 |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益生菌 |
3 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
3.1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3.2 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
3.3 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 |
4 影响枯草芽孢杆菌作用的因素 |
4.1 添加的剂量及所含的活菌数 |
4.2 使用时段和环境 |
4.3 抗生素 |
5 肠道菌群 |
5.1 肠道菌群的种类 |
5.2 肠道菌群的功能 |
5.3 肠道菌群检测方法 |
6 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1.3 生产性能测定 |
1.4 肉品质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 样品采集 |
2.1 血浆 |
2.2 肌肉 |
3 指标测定 |
3.1 抗氧化指标测定 |
3.2 生化指标测定 |
3.3 免疫指标测定 |
4 数据处理 |
5 结果 |
5.1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背最长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2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3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
5.4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免疫指标的影响 |
5.5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及肌肉中LPS含量的影响 |
6 讨论 |
6.1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6.2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
6.3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免疫指标的影响 |
6.4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血浆和肌肉中LPS含量的影响 |
7 小结 |
第四章 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粪便菌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 样品采集及粪便菌群相对含量的测定 |
2.1 样品采集 |
2.2 菌群相对含量的测定 |
3 数据处理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畜禽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的抗生素减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污染现状 |
1.1.1 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现状 |
1.1.2 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残留情况 |
1.1.3 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污染现状 |
1.1.4 抗生素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1.2 源头控制减少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含量 |
1.2.1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1.2.2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菌种 |
1.2.3 饲用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 |
1.3 末端治理降解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 |
1.3.1 好氧堆肥降解抗生素 |
1.3.2 抗生素对好氧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2 菌株的筛选、活化和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菌种来源 |
2.1.2 仪器设备 |
2.1.3 培养基 |
2.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5 菌株的筛选、活化 |
2.1.6 菌株的鉴定 |
2.1.7 生长曲线测定 |
2.1.8 菌株的特性研究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菌株的筛选、活化 |
2.2.2 菌株的形态观察 |
2.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4 生长曲线测定 |
2.2.5 菌株的特性研究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3 微生物代替抗生素的饲养效应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样品采集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蛋鸡的体重增量、产蛋量和健康状况 |
3.2.2 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
3.2.3 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分析 |
3.2.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微生物对好氧堆肥过程中金霉素降解效果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及装置 |
4.1.2 实验方案设计 |
4.1.3 样品采集 |
4.1.4 测试项目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堆肥过程中的金霉素含量变化 |
4.2.2 对堆体物化性质的影响 |
4.2.3 对堆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菌株测序结果 |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育肥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内蒙古自治区肉羊产业概况 |
1.2 杜寒杂交羊概述 |
1.3 全混合颗粒日粮概述 |
1.4 枯草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
1.4.1 微生态制剂种类及应用 |
1.4.2 枯草芽孢杆菌作用机理 |
1.4.3 枯草芽孢杆菌应用 |
1.5 本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研究 |
2.1 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杜寒杂交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杜寒杂交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方法 |
2.3.3 结果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3 论文总体结论及创新点 |
3.1 总体结论 |
3.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微生物制剂用于肉鸡生产的试验效果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添加剂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及其生长性状的研究进展[J]. 罗超维,杨柳,吴仕辉,谢莉,李祥坤,向海.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
- [2]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扬州鹅生理与生产性能的影响[D]. 范雪. 扬州大学, 2021
- [3]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的益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吴正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4]肉鸡场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与替抗药物效果研究[D]. 张哲.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5]Bacillus subtilis 513N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雏鸡的影响[D]. 申瑞. 山西大学, 2020(01)
- [6]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拜城油鸡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及机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 舒英,沙尔山别克·阿不地力大,曾军,黄飘飘,高雁,陈磊,丁梦琴,钟玲,傲尔鲁木加甫. 中国家禽, 2020(05)
- [7]响应面法豆渣发酵工艺优化及产物对仙居鸡生产性能、消化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姚垒. 浙江大学, 2020(01)
- [8]枯草芽孢杆菌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浆指标的影响[D]. 朱瑾.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9]畜禽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的抗生素减少[D]. 薛盛强. 重庆大学, 2019(01)
- [10]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育肥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D]. 乌日勒格.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