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改革的有利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1](2021)在《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动因与成效研究 ——以LA集团为例》文中认为
郭钖澄[2](2021)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与资产优化配置 ——基于南航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
万静茹[3](2021)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现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去杠杆政策等环境的压力下,国有企业固有弊端日益凸显,因此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增长点,以更好地利用国有企业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2017年在十九大的会议上,继续加大力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下的重要变革方向;2018年国家决定实施“双百行动”,积极为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在十九大的背景下,当前国家政策的扶持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了高潮。实施混改是国企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做大做强国有资本,是各大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创效增收的有效方式。当前,重点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学术界的研究也在随之跟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案例企业进行剖析,选取了具有国企性质和上市公司双重背景的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拟研究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并以国企并购为切入口探索混改对国企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经营状况、股权结构、治理状况等三个方面对四维图新公司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四维图新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以及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过程进行了回顾,通过对案例的梳理,为进一步的案例分析打好基础。通过对本文选取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四维图新实施混改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国企“一股独大”的“老毛病”,利用腾讯的优势优化产业链,强强联合以应对高德的竞争等,腾讯的优质资源给四维图新带来了发展契机,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产生了预期的正向影响。随后,本文进一步探索四维图新在并购杰发科技公司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并购的绩效带来了积极影响:短期绩效明显,股东财富上升;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业绩改善;发展能力增强,成长潜力较大。最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结论和建议,以期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关于国企混改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侧重于以“动因—路径—影响”的思路对混改进行研究,较少探究国企混改对进一步的企业并购活动的绩效带来的影响,而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考量,增添了探究国企混改的新视角,对国企混改影响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曹景瑞[4](2021)在《非国有股东治理、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过度负债》文中认为国有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维持其合理的债务水平对于降低宏观经济风险、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有企业债务危机屡见不鲜,存在过度负债的现实问题,折射出部分国企负债理性匮乏的治理困境。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做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决定,旨在引入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借助其市场化力量的积极影响来推动国企治理水平的提升。而非国有股东治理作用的发挥能否缓解国企过度负债?关于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对评判国企改革成效和如何深入推进国企混改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内部控制作为缓解代理问题、管控风险的重要工具,对维护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提高国企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企过度负债之间扮演什么角色呢?上述问题亟需得到解决。本文通过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和国企过度负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缓解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提供相关建议。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非国有股东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和国企过度负债之间的关系展开机理分析:国企过度负债是国有股东与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进行非理性负债融资的结果,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非国有股东能够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通过改善内部控制来缓解代理问题,管控财务风险,从而抑制过度负债。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假设1: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参与程度与国企过度负债呈显着的负相关;假设2:过度负债国企中,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参与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假设3:内部控制质量在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过度负债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本文选取2014-2019年沪深A股1047家国有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对其过度负债水平进行测度,保留2464个过度负债样本。鉴于我国公司法规定,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提请召开或者自行召开股东会议,且在实际中有相当比例的这类股东委派了至少一名高管参与公司的治理,故保留前十大股东中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10%以上的样本,最终有效样本量979个。然后根据国有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高管情况,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参与程度,利用迪博内控指数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发现:(1)非国有股东治理能显着地缓解国企过度负债,验证了假设1;(2)非国有股东治理能显着地提高过度负债国企的内部控制质量,验证了假设2;(3)内部控制质量在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对国企过度负债的影响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非国有股东持股对国企过度负债的影响中介作用不显着。假设3得到部分验证,其原因可能在于:与委派高管相比,非国有股东通过持有股份参与国企治理的话语权不足,信息获取不够充分,非国有股东难以通过改善内部控制来优化公司债务融资决策。实证分析中,为了缓解过度负债程度低的国企可能会更吸引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这一内生性问题,用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排除内生性对本文回归结果的影响。其次进行稳健性检验,分别对非国有股东治理、国企过度负债两个变量的衡量指标进行替换,回归的结果显示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方面,本文立足于新一轮国企混改背景,从过度负债的角度出发,论证非国有股东治理在缓解国企过度负债方面的作用,丰富了与非国有股东治理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内部控制质量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分析了非国有股东治理影响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机理。在政策方面,非国有股东治理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非国有股东并保障其足够的话语权,可以发挥其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形成联动优势效应,优化资本结构。
孔祥贞,张华,田佳禾[5](2021)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口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贸易摩擦及新冠疫情给中国出口带来短期冲击,但长期来看推动出口发展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国企混改)。文章使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国企面板数据,从是否混改、如何混改及混改机制三个层面,系统评估国企混改的出口效应。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是否混改对出口的影响发现,混改国企的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稳定且显着高于未混改国企,而且国企混改的出口促进作用在高竞争性行业和低竞争性行业更明显。从国有资本与谁混合及怎样混合两个方面设计混改方案发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共同混合的出口效应最强,改革后国有资本处于参股地位的出口影响最大,非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56%左右对出口的贡献最高,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融合性越好对出口越有利。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影响机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国企混改作用于出口的机制。文章的研究为百年变局背景下提振中国出口增长提供深化国企改革的经验证据和解决路径。
王玉婷[6](2021)在《锦江酒店引入私募基金战略投资者混改的动因和绩效研究》文中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我国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希望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能将其股权结构优化,而且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治理、运营能力,实现国有企业“走出去”的长期战略目标。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众多,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国企引入社会资本入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之一。战略投资者不仅为国有企业注入资金,缓解其并购扩张的资金压力,同时为国有企业改善治理机制、并购扩张、拓宽营销渠道等方面提供资源支持,协助国有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机制,增强竞争能力。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力量也将目光聚焦在了本轮国企改革上。但对于国企引入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混改方面的研究多是从实证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的较少。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选择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酒店行业龙头国有企业锦江酒店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基于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以及战略联盟理论,对锦江酒店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采取的混改路径、具体的混改方案以及混改之后企业的市场反应、财务绩效反应以及经营还有治理上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引入弘毅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为锦江酒店在财务状况、经营管理以及治理机制方面均带来一定程度的价值提升,验证了国有企业引入私募基金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行性与实现经济效果的显着性。由于锦江酒店持续的业务扩张以及后期私募股权基金减持股份撤资情况的存在,仅将引入私募股权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作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不能有效匹配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以及良好过渡后期私募股权基金减持撤资阶段,针对以上研究内容与结果,本文得到了两点启示与两点建议:启示一是结合企业现实情况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的重要性,二是引入合适的私募股权基金可以为企业带来有利影响;建议则是企业进一步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后期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
胡汇成[7](2021)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文中指出国有企业在我国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信、能源、军工等与我国经济发展有关的核心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垄断的,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对国家经济的走向影响较大。国有企业需要不断的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保持国有企业的独特地位。一方面,国企混改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较为吻合,可以充分体现我国经济制度的优点,是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融合,不断获得丰硕的改革成果,提高了国民整体的生活质量,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党和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当前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支持鼓励其他非国有企业参与混改,为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更好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了解决国有资本的非效率问题,要做好国有资本投资方向和风险的把控,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从2006年起我国相继开始尝试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直到近年新一轮国企混改势头更为强劲。中国联通作为第一批集团层面的混改企业,对找准混改方向,选择混改路径,总结混改经验和教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以后的混改企业有着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并用的研究方法以中国联通作为分析案例,在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汇总中国联通和相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和数据,重点介绍中国联通的混改历程、研究混改路径选择、混改机制机理以及混改前后的绩效。绩效分析主要对中国联通集团混改前后的企业绩效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从企业混改前后的横向对比和行业内的纵向对比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联通混改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研究中国联通的混改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成果。本文以中国联通为分析案例,从中国联通的混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从中国联通混改取得的成果中得出结论和启示。通过混改,中国联通改善了的股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地管理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建立合理地制约监督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特别是核心员工,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防止权力滥用是混改成功的关键。中国联通的混改所取得的成果对后来的国有企业的混改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为以后政府和混改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了依据。
彭璐瑶[8](2021)在《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擘画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带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入关键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提速。作为国企改革的行动指南,《意见》明确了改革的首要原则,阐明了改革的主要目标,细化了改革的模式方法,其中特别提到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并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分类施策,从改革、发展、监管及考核方面赋予不同的思路和对策,由此向我国传统垄断领域如电力、石油、军工等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特大型能源骨干央企,国家电网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将给垄断行业带来关键启示,其改革方针、改革路径和改革方式等值得钻研探讨,因此本文以案例分析为手段,采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为导论,包含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结构、研究方法以及预期创新。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从全局角度梳理国企混改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其次将视角缩小到国有企业分类混改的必要性、股权结构设置和竞争中性的研究,进一步地,聚焦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混改的必要性和控制权归属,最后落脚民族地区与国有企业相互影响的研究。第三章为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起首分别罗列垄断行业和民族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然后在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垄断行业国企混改动因,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四章为电力行业现状及趋势,剖析案例公司所在行业的现状、困境和发展趋势,以此引入案例。第五章为案例介绍,详细陈述案例主体的基本信息和混改历程。第六章为案例分析,基于前述文献及理论,结合行业状况,从微观角度深刻剖释案例公司参与混改可能存在的动因,而后对比分析案例公司混改前后的长短期绩效、治理效率以及经济变化。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及建议,根据前文分析,归纳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垄断行业混改是以国有企业牵头非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不同来源的国有股东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相互制衡,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提升企业效率。混合源的国有股东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相互制衡,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提升企业效率。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引导国务院国资委转变监管模式,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同时,逐步放开市场化招聘,畅通国有企业进出渠道,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对于扎根民族地区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能够解决企业自身的弊病,还可以给民族地区带来一针强心剂,有助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着眼于不同国有资本之间的混合,跳出传统双向混合的模式,丰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对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进行有效补充。第二,关注关系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垄断行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视角从竞争性行业延伸到垄断行业,为垄断行业国企提供有益借鉴,促进企业发展。第三,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国有企业肩负一部分社会责任,对于地区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混改前后案例企业的绩效、治理效率和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促进地区发展,为从脱贫攻坚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刘得海[9](2021)在《竞争类国企混改动因和绩效分析 ——以格力电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国企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国务院接连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及22个相应的配套文件,分类、分层推进改革,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机制的转变。但是,不同领域的国企因为发展阶段、股权结构、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影响,导致所采用的混改路径、改革程度也不尽相同。如何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出解决企业实际困境并能带动发展的改革方案,成为目前新一轮混改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选取格力电器混改作为研究对象。格力电器是典型的商业竞争类国企,此次混改使实控人与大股东发生变动,这代表着混改进入到新阶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竞争类国企,进一步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格力电器混改的动因及混改后的绩效评价。首先,论文对竞争类上市公司混改的现状与竞争类混改的政策进行了系统整理。其次,介绍了参与格力混改的主体,对格力混改的动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格力混改后所取得的市场反应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进行了绩效分析。最后,针对案例所得到结论为其它竞争类国企混改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次混改完成后,格力电器有望在高瓴资本的帮助下,更好地实现科技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战略转型。格力混改项目的平稳落地,意味着高瓴资本与格力电器将共同参与到新一轮混改进程当中,借助民营资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产业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新,逐步完善地方产业结构,促进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客观地对案例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1)竞争类国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政策助力有利于混改平稳落地。(2)竞争类混改有利于完善股权结构,获得战略资源,提高公司经营效率。(3)竞争类国企的发展离不开具备强烈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市场化激励机制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任芷怡[10](2021)在《国有钢铁企业重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中国宝钢为例》文中指出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支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等不良后果。为解决这种不良后果并推动钢铁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优化,2016年国家明确指出钢铁产业应严格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我国钢铁企业整合的政策,以推动国有钢企甚至民营钢企的改革。本文以中国宝钢的一系列并购重组为线索,研究了钢铁产业改革背景下的宝武合并及“宝马”重组。通过对宝钢集团重组动因、绩效结果的研究,不仅能看出强强联合的兼并重组道路对于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贡献及效果,更为后续开展强强联合的企业提供指导和借鉴。本文的研究内容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研究铺垫的部分,进行了绪论的分析,梳理了重组的定义、动因以及包括国企改革背景、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在内的宏观研究背景,概述了我国钢铁产业从诞生之初到目前的发展情况和现状,以及近年来钢铁行业的重组特征。接着是案例研究的部分,此部分选取了宝武合并和宝马重组两个案例,介绍了案例主体、事件的概况以及案例选择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国家政策、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市场势力四个方面分析案例合并重组的动因,对重组后的绩效分别进行了短期财务绩效、长期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分析;最后是根据前两个部分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中国宝钢系列重组案例的分析,发现宝钢系列重组后即满足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又非常贴合当前所倡导的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短期绩效上表现良好,长期绩效也得到了明显提升,随着协同效应逐步释放,非财务绩效表现也十分亮眼。由此,本文认为中国宝钢系列重组为我国其他行业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实战指导和借鉴案例。
二、国企改革的有利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企改革的有利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影响的研究 |
1.2.2 关于国有企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理论概述 |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企并购的涵义及特点 |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点 |
2.1.3 并购的概念 |
2.1.4 国企并购的特点 |
2.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定 |
2.2.1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规定 |
2.2.2 关于国有企业企兼并重组的规定 |
2.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
2.3.1 引入非国有资本,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2.3.2 缩短委托代理链条,抑制内部人控制 |
2.3.3 做大国有资产规模,达成去杠杆的最终目的 |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的影响 |
2.4.1 减少政府干预,提升并购绩效 |
2.4.2 抑制内部人控制,提升并购绩效 |
2.4.3 增强并购整合能力,提升并购绩效 |
2.5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权力制衡理论 |
2.5.3 协同效应理论 |
3 混改后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案例介绍 |
3.1 四维图新概况 |
3.1.1 四维图新公司简介 |
3.1.2 四维图新公司的经营情况 |
3.1.3 四维图新公司的股权结构情况 |
3.1.4 四维图新公司的治理情况 |
3.2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回顾 |
3.2.1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
3.2.2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及过程 |
3.3 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基本情况 |
3.3.1 杰发科技公司概况 |
3.3.2 四维图新并购的目的及意义 |
3.3.3 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的情况介绍 |
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四维图新并购绩效影响的分析 |
4.1 四维图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 |
4.1.1 改变一股独大局面,强化监督制衡作用 |
4.1.2 利用腾讯大数据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 |
4.1.3 对抗高德与阿里的牵手合作,提升行业竞争力 |
4.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四维图新的影响 |
4.2.1 利用非公有资本丰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 |
4.2.2 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并购整合能力增强 |
4.2.3 吸引优质战略投资者,公司战略布局优化 |
4.3 四维图新并购杰发科技绩效分析 |
4.3.1 股票价格提升,股东短期财富增长 |
4.3.2 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业绩改善 |
4.3.3 发展能力提高,成长潜力较大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混改加大非国有资本的决策参与度,改善企业治理结构 |
5.1.2 混改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战略 |
5.1.3 混改提高企业并购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并购绩效 |
5.2 研究建议 |
5.2.1 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发挥监督制衡功能 |
5.2.2 积极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
5.2.3 重视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非国有股东治理、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过度负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企过度负债 |
2.2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内部控制质量 |
2.3 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过度负债 |
2.4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3.1 概念界定 |
3.1.1 非国有股东治理 |
3.1.2 内部控制质量 |
3.1.3 国企过度负债 |
3.2 基本理论 |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2 委托代理理论 |
3.2.3 公司治理理论 |
3.2.4 内部控制理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理分析和假设提出 |
4.1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企过度负债 |
4.2 非国有股东治理、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过度负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设计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变量设计 |
5.2.1 被解释变量 |
5.2.2 解释变量 |
5.2.3 控制变量 |
5.3 模型设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结果分析 |
6.1 描述性统计 |
6.2 相关性分析 |
6.3 回归结果分析 |
6.3.1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企过度负债 |
6.3.2 非国有股东治理、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过度负债 |
6.4 内生性检验 |
6.5 稳健性检验 |
6.5.1 替换非国有股东治理的衡量指标 |
6.5.2 替换国企过度负债的衡量指标 |
6.6 进一步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口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制度背景、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
1.国企混改的制度背景 |
2.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
(1)国企是否混改与出口 |
(2)国企怎样混改与出口 |
1)与谁混合与出口 |
2)如何混合与出口 |
(3)国企混改影响出口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 |
1)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 |
2)国企混改、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 |
三、实证设计 |
1.计量模型与变量构建 |
(1)国企是否混改与出口 |
(2)国企怎样混改与出口 |
1)与谁混合与出口 |
2)如何混合与出口 |
(3)国企混改影响出口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 |
1)初步分析 |
2)中介效应分析 |
2.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与描述统计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1.国企是否混改与出口的回归结果——验证假说1 |
(1)DID模型的回归结果 |
(2)DID模型设定的有效性检验(9) |
1)平行趋势检验 |
2)安慰剂检验 |
3)两期DID检验 |
4)PSM-DID检验 |
(3)稳健性检验 |
(4)异质性检验 |
2.国企怎样混改与出口的回归结果——验证假说2a~2d |
(1)与谁混合与出口 |
(2)怎样混合与出口 |
1)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与出口 |
2)非国有资本的占比与出口 |
3)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融合性与出口 |
3.全要素生产率机制的回归结果——验证假说3 |
(1)初步回归结果 |
(2)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6)锦江酒店引入私募基金战略投资者混改的动因和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国有企业混改动因的研究 |
1.3.2 关于国有企业混改路径的研究 |
1.3.3 关于国有企业混改实施效果的研究 |
1.3.4 关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战略投资者以及私募股权基金的相关概述 |
2.1.1 战略投资者的概念 |
2.1.2 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权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协同效应理论 |
2.2.4 战略联盟理论 |
3 锦江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及过程 |
3.1 混改双方基本概况 |
3.1.1 锦江酒店概况 |
3.1.2 弘毅投资概况 |
3.2 锦江酒店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改的动因分析 |
3.2.1 提升产业与业务整合能力 |
3.2.2 解决资金压力 |
3.2.3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
3.2.4 健全经营管理机制 |
3.3 锦江酒店引入弘毅投资的过程 |
3.3.1 确定混改方式以及选定战略投资者 |
3.3.2 确定引入弘毅投资的方式 |
3.3.3 确定募集资金使用方案 |
3.3.4 定向增发引入弘毅投资 |
4 锦江酒店引入弘毅投资的效果分析 |
4.1 锦江酒店引入弘毅投资的市场反应 |
4.1.1 股价波动及交易量变化分析 |
4.1.2 短期超额收益率变动分析 |
4.2 锦江酒店引入弘毅投资对公司经营与治理的影响分析 |
4.2.1 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
4.2.2 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分析 |
4.3 锦江酒店引入弘毅投资前后的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
4.3.1 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
4.3.2 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
4.3.3 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4.3.4 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4.3.5 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启示 |
5.2.1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与发展战略选择混改路径 |
5.2.2 引入合适的私募股权机构能够对企业产生有利影响 |
5.3 对锦江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议 |
5.3.1 混改后期实施股权激励 |
5.3.2 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机制 |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企业绩效角度研究国企混改 |
1.3.2 政治角度研究国企混改 |
1.3.3 获得公司控制权和薪酬制度角度来研究国企混改 |
1.3.4 投资效率角度研究国企混改 |
1.3.5 文献评述 |
1.4 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 |
2.1.2 企业绩效 |
2.2 国企混改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司治理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产权理论 |
3 国企混改现状分析和混改机理研究 |
3.1 国企混改的历程和发展现状 |
3.1.1 我国国企混改历程 |
3.1.2 国企混改现状 |
3.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分析 |
3.2.1 运营成本高,运营效率低 |
3.2.2 管理体制僵化,缺乏专业人才 |
3.2.3 准入门槛高,股权结构不合理 |
3.3 国企混改路径和影响企业绩效机理研究 |
3.3.1 路径研究 |
3.3.2 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 |
4 混改企业案例介绍—中国联通 |
4.1 案例公司介绍 |
4.2 中国联通混改历程 |
4.3 中国联通混改的动因及混改方案 |
4.3.1 混改动因 |
4.3.2 中国联通混改方案 |
5 中国联通混改财务绩效分析 |
5.1 财务绩效四个能力指标分析 |
5.1.1 盈利能力分析 |
5.1.2 营运能力分析 |
5.1.3 偿债能力分析 |
5.1.4 发展能力分析 |
5.2 EVA企业绩效分析 |
5.2.1 NOPAT |
5.2.2 资本总额 |
5.2.3 EVA经济增加值 |
6 研究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了协同效应 |
6.1.2 改善了股权结构,建立了多元化股权结构 |
6.1.3 提升了公司绩效,增强了综合竞争力 |
6.1.4 改善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了人才引进机制 |
6.2 巩固混改成果的建议 |
6.2.1 选择正确的混改路径 |
6.2.2 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
6.2.3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员工激励机制 |
6.2.4 选择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结构 |
1.3 研究方法 |
1.3.1 归纳演绎法 |
1.3.2 比较分析法 |
1.3.3 事件研究法 |
1.4 预期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研究 |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 |
2.1.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
2.2 分类混改的相关研究 |
2.2.1 分类混改的必要性研究 |
2.2.2 分类混改的股权结构设置研究 |
2.2.3 分类混改的竞争中性研究 |
2.3 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
2.3.1 垄断行业混改的必要性研究 |
2.3.2 垄断行业混改的控制权研究 |
2.4 民族地区国有企业的相关研究 |
2.4.1 国有企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贡献研究 |
2.4.2 民族地区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影响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
3.1 制度背景 |
3.1.1 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 |
3.1.2 民族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 |
3.1.3 国家电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
3.2 理论分析 |
3.2.1 相关概念界定 |
3.2.2 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 |
3.2.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3.2.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
4 电力行业现状及趋势 |
4.1 水电行业集中于四川省民族地区,发展渐缓 |
4.1.1 水电电力发电量占比下滑 |
4.1.2 水电投资力度下降 |
4.1.3 水电开发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
4.1.4 水电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
4.2 电力发展受多种因素限制 |
4.2.1 主营业务受国家政策影响大 |
4.2.2 人事任命多由政府决定 |
4.2.3 水电业务受自然环境限制 |
4.3 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
4.3.1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
4.3.2 “云网融合”规模化发展 |
5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介绍 |
5.1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主体信息 |
5.1.1 岷江水电的基本信息 |
5.1.2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的基本信息 |
5.1.3 加拿大威尔斯的基本信息 |
5.1.4 龙电集团的基本信息 |
5.1.5 西藏龙坤的基本信息 |
5.2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历程 |
5.2.1 方案研究制定阶段 |
5.2.2 方案落地及实施阶段 |
5.2.3 方案具体内容 |
5.2.4 国家电网四川省内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总结 |
6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分析 |
6.1 动因分析 |
6.1.1 提升国有企业的业绩 |
6.1.2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
6.1.3 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6.2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绩效评价 |
6.2.1 短期绩效评价 |
6.2.2 长期绩效评价 |
6.3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治理效率分析 |
6.3.1 股东治理层面 |
6.3.2 董事会治理层面 |
6.3.3 监事会治理层面 |
6.4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 |
6.4.1 助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
6.4.2 联营单位与子公司共同助力精准扶贫 |
6.4.3 结合地方优势引入高新技术产业 |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混改有助于提升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效率 |
7.1.2 垄断行业国有资本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 |
7.1.3 国企间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社会责任承担,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7.2 研究建议 |
7.2.1 明确垄断行业改革目标,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
7.2.2 与分类改革相匹配,建立完善公司机制 |
7.2.3 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带动民族地区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9)竞争类国企混改动因和绩效分析 ——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创新点及不足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文献综述 |
3 竞争类国企混改现状及家电行业分析 |
3.1 竞争类国企混改现状 |
3.2 行业分析 |
4 格力电器混改案例分析 |
4.1 案例选择 |
4.2 交易主体简介 |
4.3 格力混改事件概述 |
4.4 混改方案的设计分析 |
5 格力电器混改的动因分析 |
5.1 借助政策助力,国有资本寻求转型 |
5.2 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环境日趋复杂 |
5.3 减轻经营负担,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 |
5.4 补充产业链短板,注重“产业赋能”实力 |
6 格力混改后的绩效分析 |
6.1 市场反应绩效分析 |
6.2 混改后公司治理绩效分析 |
6.3 混改成效的机理分析 |
7 研究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案例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国有钢铁企业重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中国宝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重组内涵 |
1.2.2 重组动因 |
1.2.3 重组绩效影响因素 |
1.2.4 重组绩效与评价方法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和改革背景 |
2.1 重组的定义 |
2.2 重组动因理论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规模效应理论 |
2.2.3 市场势力理论 |
2.3 供给侧改革背景 |
3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及重组特征 |
3.1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
3.1.1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7 年) |
3.1.2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 年) |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1993~2000 年) |
3.1.4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2001~2015 年) |
3.1.5 供给侧改革时期(2016 年至今) |
3.2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特点 |
3.2.1 产量与需求不对等 |
3.2.2 产业集中度低 |
3.2.3 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失衡 |
3.2.4 出口盈利能力不足 |
3.3 中国钢铁企业重组概况 |
3.3.1 中小企业之间的重组 |
3.3.2 大型企业主导的对中小企业的重组 |
3.3.3 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 |
4 中国宝钢重组案例概况与动因 |
4.1 案例主体介绍 |
4.1.1 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 |
4.1.2 武钢集团和武钢股份 |
4.1.3 中国宝武集团 |
4.1.4 马钢集团和马钢股份 |
4.1.5 案例选择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
4.2 重组事件及方式概述 |
4.2.1 宝武合并重组 |
4.2.2 宝马联合重组 |
4.2.3 重组方式选择的原因分析 |
4.3 中国宝钢系列合并重组动因分析 |
4.3.1 贴合政府政策,推进强强联合 |
4.3.2 释放协同效应,增加公司效益 |
4.3.3 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公司成本 |
4.3.4 提高市场势力,提升市场份额 |
5 中国宝钢系列重组绩效分析 |
5.1 基于市场法的短期绩效分析 |
5.1.1 宝武合并重组 |
5.1.2 宝马联合重组 |
5.2 基于财务指标的长期绩效分析 |
5.2.1 偿债能力分析 |
5.2.2 营运能力分析 |
5.2.3 盈利能力分析 |
5.2.4 成长能力分析 |
5.3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绩效分析 |
5.3.1 契合国家战略 |
5.3.2 协同效应释放、规模效应显现 |
5.3.3 市场势力扩大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宝钢系列重组即满足自我发展又契合国家战略 |
6.1.2 重组后短期绩效良好,长期绩效提升 |
6.1.3 非财务绩效表现良好,协同效益逐步显现 |
6.2 研究建议 |
6.2.1 落实供给侧改革,政府支持必不可少 |
6.2.2 国有钢铁企业责无旁贷,重组势在必行 |
6.2.3 强强联合有利于推动我国钢铁产业更好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2005~2020 年我国钢铁行业重组事件统计 |
附录2:2016~2020 推动钢铁产业重组的政策统计 |
附录3:重组的形式 |
附录4:混合所有制改革历年政策统计 |
附录5:事件研究法详细步骤 |
致谢 |
四、国企改革的有利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动因与成效研究 ——以LA集团为例[D]. 李梦.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2]国有企业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与资产优化配置 ——基于南航集团的案例分析[D]. 郭钖澄.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D]. 万静茹.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4]非国有股东治理、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过度负债[D]. 曹景瑞.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口效应研究[J]. 孔祥贞,张华,田佳禾. 世界经济研究, 2021(05)
- [6]锦江酒店引入私募基金战略投资者混改的动因和绩效研究[D]. 王玉婷.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7]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D]. 胡汇成.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8]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为例[D]. 彭璐瑶.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竞争类国企混改动因和绩效分析 ——以格力电器为例[D]. 刘得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国有钢铁企业重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中国宝钢为例[D]. 任芷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国企论文; 混合所有制经济论文; 联通混改论文;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论文; 混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