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软件产业提供持续的人才竞争力——专访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忠

为软件产业提供持续的人才竞争力——专访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忠

一、为软件产业提供人才持续竞争力——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钟访谈(论文文献综述)

李奇峰[1](2020)在《嵌入性视角下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化,创新不再是由知识创新向技术应用转化的简单线性过程,而是呈现出日益复杂交互的特征。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两大核心主体,高校和企业之间打破组织边界实现资源跨组织整合的协同创新成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需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国校企协同创新面临主体间资源难以流动和有效融合的问题,成为制约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障碍。校企跨组织的资源整合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间的协同行为来实现,协同行为同时受到组织内、组织间和创新环境因素的影响。识别高校和企业协同行为的各层次驱动因素,提升校企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行为过程从而实现创新资源跨组织的整合成为当前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嵌入性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创新理论,研究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整合问题。详细梳理了校企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的研究进展,构建了校企协同创新中的资源整合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校企协同行为对资源整合的作用机理,以及组织、组织间和创新环境因素对校企协同行为的影响。建立“嵌入性—校企协同行为—资源整合”关系模型和假设,进而开发调查问卷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根据回收问卷统计结果,结合深度访谈,对我国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的当前状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证明了协同行为在理解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性地位。协同行为是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态表征,是资源能否实现整合的关键。协同行为支配了创新资源的整合过程。2.基于嵌入性理论,建立了校企协同行为“组织嵌入、组织间嵌入、环境嵌入”的三层嵌入模型,发现了三个层次的社会性嵌入对校企协同行为的产生、维护和风险监控阶段影响机理。组织嵌入会显着影响伙伴选择行为与协同关系维护行为,对风险监控行为影响不显着。组织间嵌入和环境嵌入对校企协同行为各维度对具有显着性影响。其中,组织间嵌入对协同行为的各阶段路径系数最高,证明组织间嵌入对协同行为具有关键影响作用。3.构建了校企协同创新中的资源整合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校企协同行为对资源整合的影响机理,并实证验证了该机理。发现伙伴选择行为显着影响资源获取过程,但对资源融合影响不显着。协同关系维护行为和风险监控行为显着影响资源获取和资源融合两个过程。其中,协同关系维护行为对资源整合的两个阶段路径系数最高。证明协同关系维护行为是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过程的核心行为,是促进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的最重要影响因素。4.构建了“嵌入性—校企协同行为—资源整合”关系模型和假设并设计了嵌入性视角下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调查问卷刻画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的影响因素。5.当前我国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组织内部已有惯例不支持协同、协同伙伴组织声誉普遍不高、区域协同活跃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协同目标难以匹配、资源共享壁垒较高、校企沟通交流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内部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内部创新环境,加强创新主体的组织学习能力,构建协同创新组织文化,兼顾协同目标与组织自身目标,建立全面的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校企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的长效沟通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协同创新的规划与指导,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等。

冯进[2](2017)在《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在任何一家企业,人才战略都应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战略之一。目前,我国的软件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软件行业的核心力量——软件研发人才,可以说是软件企业人才战略中的重中之重。韦睿公司是一家高端外资软件研发企业。在中国成立六年来,公司在整体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当前韦睿公司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公司提出的战略目标是规模翻倍,成为中国虚拟化和云存储领域最大最顶尖的外资软件研发企业。在这个战略目标下,公司对软件研发人才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人才资源成为公司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目前的软件研发人才战略是否能够支撑公司的战略目标?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发人才队伍,以支撑和匹配公司的跨越性发展?这些问题都成为韦睿公司当前最重要的人才战略任务。因此,本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论等工商管理相关理论和相关工具,通过对韦睿公司现有软件研发人才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公司在人才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性地梳理公司软件研发人才战略,在公司软件研发人才开发模式和策略方面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韦睿公司在软件研发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等,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提出的韦睿公司研发人才战略,对于中国整个软件研发相关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价值。

魏小明[3](2011)在《青海HR公司软件蓝领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指出商业计划书不仅是企业的融资文件也是战略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的起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对行业、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它几乎包括反映投资商所有感兴趣的内容,从企业成长经历、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团队、股权结构、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专业的商业计划书既是寻找投资的必备材料,也是企业对自身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全面思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本文就是针对青海软件蓝领基地项目而制定的商业计划书。旨在系统科学地分析项目的确立、实施及运营目标和计划,帮助投资者详细了解投资项目,增加投资信心,同时帮助创业者整理思想,确定未来经营思路。该文首先介绍了整个项目的承建单位情况、管理队伍、组织机构、企业的发展战略。其次重点进行了市场分析,着重对行业背景、国内外市场现状、企业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在对市场做了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后,详细介绍了企业建设和运营需要的资金情况,对整个项目的费用、成本和未来收益做了计算和预测,并进行了相关财务分析,对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了评估。在本项目商业计划书中,对整个项目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对企业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可虑,对项目实施做了科学的计划,判断青海软件蓝领基地的市场是广阔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通过对青海软件蓝领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以及通过对本项目实施中的市场分析、财务分析、竞争分析、风险分析、产品策略规划等,同时分析了多元化产品公司策略在青海市场的应用前景,对项目实施可行性做出了结论。

李小青,苏葆光[4](2007)在《宁波地区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宁波地区软件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探索出宁波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积极对策,为满足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岳龙华[5](2005)在《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软件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与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相比,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明显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中国软件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软件产业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形势还是不容乐观。作者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在软件产业人才开发上,本论文对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支撑本论文的两个核心命题是:知识经济中,软件产业的竞争优势依赖于新知识的连续生产和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是保证这些能力的关键。 一、主要内容和观点 (一)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和管理学激励理论探讨。本论文将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力资本理论的发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按照研究激励角度的不同与行为关系的不同,管理学激励理论可归纳和划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类型:多因素激励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及综合激励模式理论。作者认为,虽然从整体上看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和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尚不成熟,但是,它们已经成为研究人才开发的基本理论,对于研究和解决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比较研究。作者分析了印度、爱尔兰等软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总结了这些国家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一般规律:第一,各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各有其特色,并且和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类型适应;第二,各国政府在软件产业人才开发上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单一的大学教育永远无法直接满足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第四,对软件产业人才的界定问题同样关系着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效率;第五,合理的软件产业人才链,配合强有力的规范化管理,将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软件产业和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探讨。通过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数据分析,作者总结了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一般规律,对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进行了探索,最后归纳出论文研究的一般结论:第一,在软件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上,应该组织和推动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共同进行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第二,在对待软件产业人才开发上,既要重视环境又要改变机制;第三,就企业而言,人才只能在使用中发现、培养,在培养中使用、提高,用好人才的过程本身也是开发人才的过程;第四,对于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不论是印度模式,爱尔兰模式,还是别的什么模式,任何单一模式对中国而言都是不够的;第五,人才储备与人才开发同样重要,在加速培养软件产业人才的同时,要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第六,政府在软件产业的人才开发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第七,如何建立一个完善和配套的软件产业人才终身培训机制,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二、研究方法(一)比较分析法。作者从对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中寻找问题的逻辑和切入点,在全面分析和比较印度、爱尔兰等国家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定位和发展模式。(二)案例法及实证分析法。通过案例和统计数据,阐述理论,寻找规律性。如通过微软公司案例,阐述了企业作为软件产业的细胞在软件产业人才开发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为中国的软件企业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对软件产业来说,知识共享是创新的源泉。知识创造是相当私人化的行为,微软公司案例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尤其在隐性知识的共享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发。(三)系统分析法。首先,对人才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然后,采用 SWOT 分析方法对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人才开发成功经验归纳出影响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因素,找出解决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途径。在分析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时,注意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的透视 。三、创新目标(一)重新界定(或定义)软件人才和软件产业人才。这两个概念的界定有利于把握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中存在的真正问题。软件人才一般指初、中、高级编程人员,而软件产业人才不仅包括编程人员,还包括管理人才和其他软件技术人才,如软件测试工程师等。(二)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内生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效果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高度相关,仅仅局限于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本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三)论文在剖析印度、爱尔兰等国家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经验基础上,归纳出了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一般规律,设计了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框架模式,最后对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环境进行了SWOT 分析,针对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效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四、论文的不足之处 (一)因为作者没有在软件企业的工作经历,在对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现状描述和问题解剖上,提出的见解措施或有不够深刻之处。(二)由于软件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资料收集难度较大,实证分析不够全面、细致,且时限不完全统一。(三)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是个系统工程,由于作者的学术水平有限,论文许多描述、分析略嫌笼统,没有展开深入研?

于洪霞[6](2005)在《关于软件人才培养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现阶段软件人才的供需状况、软件人才的培养机构、软件学科的特点、软件人才的分类、软件人才的培养策略及软件师资队伍建设

曹龙丹[7](2004)在《为软件产业提供人才持续竞争力——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钟访谈》文中指出 记者:很高兴能够采访您。作为北京大学所属的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您认为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思路与传统学科院系包括计算机院系有什么样的不同?您怎样来定位软件人才这们一个人才培养目标? 陈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本身就有知识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近20年来信息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

刘晓[8](2003)在《基于知识网络的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软件业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我国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选择了以软件园为载体发展软件业集群。目前,我国各地软件园兴建如火如荼,但其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是“集而不群”。鉴于此,本文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如何通过促进我国软件业集群内部产业链条的完善,来提高我国软件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我国软件产业技术水平在国际软件产业链条中的地位。 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将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通过探讨集群技术学习机制是怎样的或者应该是怎样的,为本文构筑软件业集群内部的产业互动链条提供思路。而为了方便对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的探讨,本文首先构建起了软件业集群的知识网络结构模型,以此揭示出参与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的各行为主体以及它们在技术学习中的职能和地位,从而为后面的技术学习机制提供了分析框架。进一步的,本文将上述丰富多彩的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概括为两种模式,并以此作为分析维度提出了软件业集群演进路径分析模型。进而指出,我国软件业集群应该培育龙头软件企业,并借助软件模块分包形成龙头软件企业与小软件企业之间的产业互动链条,重点加强集群内部技术学习;通过龙头企业率先向软件产业链中上游的推进,从而带动和提升整个集群产业技术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 本论文研究基于案例研究的方法,在前面的理论讨论过程中,先后穿插了中关村软件业集群和杭州软件业集群的实证案例,实证结论较好地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

二、为软件产业提供人才持续竞争力——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钟访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软件产业提供人才持续竞争力——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钟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1)嵌入性视角下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
        2.1.1 协同创新的概念
        2.1.2 协同创新主体
        2.1.3 协同主体间行为
        2.1.4 协同创新动力
    2.2 关于资源整合的研究
        2.2.1 资源整合的概念
        2.2.2 协同创新中资源整合的过程
    2.3 理论基础
        2.3.1 资源基础理论
        2.3.2 创新理论
        2.3.3 嵌入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分析框架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校企协同创新
        3.1.2 校企协同行为
        3.1.3 资源整合
        3.1.4 嵌入性
    3.2 校企协同创新中资源整合与协同行为关系
        3.2.1 校企协同创新的资源整合过程
        3.2.2 校企协同创新的协同行为过程
        3.2.3 校企协同创新中资源整合与协同行为的关系
    3.3 校企协同创新的动因分析
        3.3.1 基于组织嵌入的校企协同创新内生动因分析
        3.3.2 基于组织间嵌入和环境嵌入的校企协同创新外生动因分析
    3.4 嵌入性、校企协同行为和资源整合的关系框架
        3.4.1 嵌入性与校企协同行为的关系
        3.4.2 基于嵌入性的校企协同行为与资源整合的关系
        3.4.3 “嵌入性—校企协同行为—资源整合”的关系框架
    3.5 本章小结
4 模型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4.1 研究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4.1.1 嵌入性—校企协同行为—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
        4.1.2 嵌入性对校企协同行为影响假设
        4.1.3 校企协同行为对资源整合的影响假设
        4.1.4 假设汇总
    4.2 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4.2.1 嵌入性的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4.2.2 校企协同行为的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4.2.3 资源整合的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4.3 问卷设计
    4.4 小样本预调查
        4.4.1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4.4.2 结果与问卷修正
    4.5 本章小结
5 问卷调查及实证研究
    5.1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5.1.1 调研对象选择
        5.1.2 数据收集
        5.1.3 样本描述性统计
    5.2 信度和效度检验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检验
    5.3 结构方程检验
        5.3.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3.2 嵌入性对校企协同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3.3 校企协同行为与资源整合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3.4 验证结果与模型汇总
    5.4 实证结果讨论
        5.4.1 嵌入性对校企协同行为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4.2 协同行为对资源整合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的问题与对策
    6.1 校企协同创新当前状态分析
        6.1.1 对协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组织因素当前状态分析
        6.1.2 对协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组织间因素及环境因素当前状态分析
        6.1.3 伙伴选择行为当前状态分析
        6.1.4 协同关系维护行为当前状态分析
        6.1.5 风险监控行为当前状态分析
    6.2 基于深度访谈的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多案例分析
        6.2.1 访谈设计
        6.2.2 访谈内容
        6.2.3 访谈结果
    6.3 当前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3.1 组织参与校企协同创新内生动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3.2 组织参与校企协同创新外生动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3.3 伙伴选择行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3.4 协同关系维护行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3.5 风险监控行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4 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的对策与建议
        6.4.1 增强组织参与校企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
        6.4.2 增强校企协同创新外部推动力
        6.4.3 优化协同创新伙伴的选择机制
        6.4.4 完善协同创新的关系维护机制
        6.4.5 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2.1 创新点一
        7.2.2 创新点二
        7.2.3 创新点三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调查问卷
附录2 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现状问题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1.1.2 软件研发人才的重要性
        1.1.3 软件研发人才的特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才战略理论研究综述
    2.1 人才战略的内涵
    2.2 人才战略的意义
    2.3 人才战略的基础理论
        2.3.1 企业战略的内涵
        2.3.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4 人才战略的内容
    2.5 人才战略的特性
第三章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现状分析
    3.1 韦睿公司基本情况
        3.1.1 韦睿公司产品研发及业务模式
        3.1.2 韦睿公司研发管理模式
    3.2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队伍现状
        3.2.1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总量和架构
        3.2.2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的层级分析
    3.3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招聘与离职现状
    3.4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晋升与培训现状
    3.5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和薪酬方式
    3.6 韦睿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工程
    3.7 韦睿公司的企业战略和人才战略规划
    3.8 韦睿公司企业战略SWOT分析和对人才战略的影响
        3.8.1 韦睿公司的优势分析
        3.8.2 韦睿公司的劣势分析
        3.8.3 韦睿公司的机会分析
        3.8.4 韦睿公司的威胁分析
第四章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
    4.1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的需求分析
        4.1.1 我国软件行业人才总体情况和软件研发人才的定义
        4.1.2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需求的结构层次
        4.1.3 韦睿公司对软件研发人才的能力需求
    4.2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的供给分析
        4.2.1 高校供给分析
        4.2.2 社会供给分析
        4.2.3 内部供给分析
    4.3 问题讨论
第五章 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开发模式与策略
    5.1 加强多渠道人才开发模式
        5.1.1 内部培养的人才开发模式的优势
        5.1.2 内部培养的人才开发模式的弊端
        5.1.3 外部引进的人才开发模式的优势
        5.1.4 外部引进的人才开发模式的弊端
        5.1.5 招聘对策
        5.1.6 校企共建的模式
    5.2 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加强人才储备
    5.3 建立和完善人才分类管理机制
    5.4 升级培训体系和加强职业规划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青海HR公司软件蓝领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与路径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路径
    1.3 理论基础
        1.3.1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1.3.2 相关风险管理理论
        1.3.3 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3.4 有关公司战略的理论——SWOT分析法
        1.3.5 有关行业竞争的理论——波特五力分析
第二章 项目概述
    2.1 项目概况
    2.2 项目简介
    2.3 项目实施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3.1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3.2 企业核心理念
    3.3 企业主营业务
    3.4 企业组织架构
    3.5 企业管理团队
第四章 市场分析
    4.1 国内软件产业、研发人员现状及市场需求分析
        4.1.1 软件产业规模分析
        4.1.2 国内软件外包市场分析
        4.1.3 软件人才需求分析
        4.1.4 国内IT培训市场分析
    4.2 软件蓝领培训个案研究—以北大青鸟APTECH、联邦软件为例
    4.3 青海省软件产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4.3.1 青海省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4.3.2 青海当前软件人才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
    4.4 青海省软件蓝领培训产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4.4.1 软件蓝领培训产业现状分析
        4.4.2 软件蓝领培训市场潜在需求
第五章 竞争分析
    5.1 竞争者调查
    5.2 SWOT竞争分析
    5.3 波特五力分析
第六章 产品与策略
    6.1 产品策略
        6.1.1 软件蓝领培训
        6.1.2 推荐就业服务
        6.1.3 承担软件外包
    6.2 渠道策略
        6.2.1 区域渠道策略
        6.2.2 对象渠道策略
    6.3 价格策略
        6.3.1 差价策略
        6.3.2 组合定价和分割定价策略
        6.3.3 分期收费策略
    6.4 促销策略
        6.4.1 广告策略
        6.4.2 其他促销策略
第七章 目标、规划及保障
    7.1 项目定位
    7.2 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7.2.1 短期目标
        7.2.2 中期目标
        7.2.3 长期目标
    7.3 软件蓝领基地项目实施步骤
        7.3.1 初期建设阶段
        7.3.2 产业基地发展阶段
        7.3.3 持续发展阶段
    7.4 蓝领基地项目实施的保障
        7.4.1 政府政策保障
        7.4.2 生源保障
        7.4.3 培训队伍保障
        7.4.4 管理经验保障
第八章 融资及财务分析
    8.1 公司融资计划
        8.1.1 融资方式
        8.1.2 风险投资
        8.1.3 银行借款
    8.2 资金规划
    8.3 项目的财务收入预测
    8.4 项目的成本、费用预测
    8.5 现金流量表预测
    8.6 财务报表预测
    8.7 资本退出计划
        8.7.1 资本退出方式
        8.7.2 资本回购时间选择
第九章 风险分析
    9.1 经营风险及规避手段
    9.2 管理风险及规避手段
    9.3 财务风险及规避手段
第十章 结论
    10.1 论文研究结论
        10.1.1 青海软件蓝领培训市场发展前景
        10.1.2 多元化产品营销模式在软件蓝领基地中的应用
        10.1.3 项目创业投资的盈利性
    10.2 论文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4)宁波地区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宁波软件人才现状分析
3 宁波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积极对策
    3.1 完善宁波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3.2 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
        (1) 实用技能型培养模式
        (2) 复合嫁接式培养模式
        (3) 定向分类式培养模式
    3.3 重视双语教学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软件产业发展态势
        二、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态势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
        一、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述评
        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发端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管理学激励理论评述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公平理论
        三、期望理论
第三章 中国软件产业现状与人才开发
    第一节 中国软件产业现状
        一、中国软件产业概况
        二、影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现状
        一、中国软件产业人才状况
        二、中国软件产业人才生存状况
第四章 国外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比较和启示
    第一节 印度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探讨
        一、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二、印度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制度环境
        三、印度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
    第二节 爱尔兰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探讨
        一、爱尔兰软件产业发展状况
        二、爱尔兰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制度环境
        三、爱尔兰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
    第三节 共同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际经验
        二、启示
第五章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模式解析
    第一节 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类型和人才素质要求
        一、中国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
        二、现代软件产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第二节 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规律性
        一、软件学科的特点
        二、软件企业成长的规律
        三、软件产业人才成长的规律性
    第三节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级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干中学”模式
        二、中级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大学教育模式
        三、初级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模式
    第四节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战略分析
        一、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SWOT 分析
        二、对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几点建议
    第五节 软件公司人才开发个案研究——以微软公司为例
        一、独具魅力的微软公司企业文化对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的促进
        二、设立晋职途径和“升迁级别”以留住并奖励人才
第六章 结论、问题与建议
    一、研究的几点结论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6)关于软件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人才的供需状况
2 软件人才的培养机构
    2.1 软件人才培训机构
    2.2 软件人才教育机构
3 软件人才的分类
    3.1 程序员
    3.2 系统分析师
    3.3 系统设计师
    3.4 项目经理
    3.5 产品经理
    3.6 架构设计师
4 软件学科的特点
    4.1 实践性与理论性
    4.2 成长性与成熟性
    4.3 经验性与客观性
    4.4 文化性与科学性
    4.5 实用性与抽象性
5 软件人才的培养策略
    5.1 根据软件产业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5.2 充分发挥软件企业的指导作用
    5.3 与IT企业联合
    5.4 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5.5 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 软件师资队伍建设

(8)基于知识网络的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软件业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
    1.2 我国软件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 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的现实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
    1.6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知识网络研究概述
    2.2 高技术产业集群
    2.3 高技术产业集群技术学习
第三章 软件业集群知识网络的构建:要素和结构
    3.1 软件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内涵界定
    3.2 软件业集群知识网络要素
    3.3 软件业集群知识网络结构
    3.4 案例研究:中关村软件业集群知识网络
第四章 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
    4.1 基于第一层次知识流程的技术学习机制
    4.2 基于第二层次知识流程的技术学习机制
    4.3 知识基础网络在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中的作用
第五章 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模式及演进路径探讨
    5.1 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模式总结
    5.2 软件业集群演进路径分析
    5.3 中国软件业集群演进路径探讨
第六章 实证分析:基于知识网络的杭州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
    6.1 杭州软件业集群背景介绍
    6.2 杭州软件业集群知识网络要素与结构分析
    6.3 杭州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分析
    6.4 杭州软件业集群演进路径及发展模式探讨
第七章 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发展对策研究
    7.1 集群软件企业的发展对策
    7.2 知识生产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策
    7.3 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环境完善对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杭州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二 硕士期间从事的主要科研活动及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为软件产业提供人才持续竞争力——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钟访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嵌入性视角下校企协同创新资源整合研究[D]. 李奇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2]韦睿公司软件研发人才战略研究[D]. 冯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3]青海HR公司软件蓝领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D]. 魏小明. 兰州大学, 2011(10)
  • [4]宁波地区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李小青,苏葆光. 文教资料, 2007(10)
  • [5]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研究[D]. 岳龙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6]关于软件人才培养的思考[J]. 于洪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03)
  • [7]为软件产业提供人才持续竞争力——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钟访谈[J]. 曹龙丹. 计算机教育, 2004(01)
  • [8]基于知识网络的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 刘晓. 浙江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为软件产业提供持续的人才竞争力——专访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