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Pro/Engineer的装配过程动态仿真与干涉检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忠[1](2014)在《基于产品模型的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规划系统不能有效利用设计数据,不能满足企业数字化制造的要求。基于产品三维模型的数字化装配技术在利用设计模型、提高工艺规划效率、保证企业设计和装配数据协同共享等方面比传统方法更有优势。本文在密切跟踪国内外三维装配工艺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三维模型进行装配工艺规划的方法,针对三维装配工艺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实现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论文的主要完成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三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对产品三维装配模型的要求,建立了面向三维装配工艺的产品层次模型,完成三了维CAD模型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的集成,为三维装配工艺规划提供信息支撑。其次建立了子装配体顺序模型和简化装配模型以降低装配序列规划的难度;建立子装配体的干涉矩阵,并利用干涉矩阵进行装配序列规划;使用基于轴对齐包容盒的逐层分解干涉检测算法进行静态干涉碰撞检测;通过拆卸路径离散化为一系列离散点,对每个离散点进行静态干涉检测,以此来表达动态干涉检测:通过记录关键点上装配元件的位姿生成关键帧,将关键帧顺序组合得到装配仿真动画。最后基于Pro/ENGINEER平台,利用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包Pro/TOOLKIT以及Oracle数据库和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开发了三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
郑玉迪[2](2014)在《基于Pro/TOOLKIT的工程图与装配体的二次开发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图和装配体分别是Pro/Engineer软件在产品生产设计中的重要技术语言和设计目标。随着CAD技术的发展,Pro/Engineer的生产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工程图与装配体,也在二次开发技术下越来越面向客户实际生产应用需求,走向本土化,精细化。基于对Pro/Engineer的基础理论研究,并针对于工程图和装配体的特定需求,本文通过Visual Studio2008平台和Pro/TOOLKIT工具包对Pro/Engineer的工程图和装配体进行二次开发:结合用户需求对视图进行定位,最终生成具有特定格式的工程图;对装配体进行去约束处理,捕获装配体中零件的约束信息,实现装配体中约束未发生变化的零件的再装配。并深入研究了机构运动干涉检查的方法,分析了检查原理,提出了在干涉检查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机构运动干涉进行了二次开发的可行性分析。Pro/Engineer的二次开发技术,为设计者和生产制造者都提供了便利,可以致力于各自关注的重点,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设计、仿真测试、检查、生产的时间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魏健[3](2012)在《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专用夹具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用夹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但专用夹具一般都是由成千上百个零件所组成,在进行专用夹具设计和实际装配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设计错误与返工,这降低了专用夹具的设计效率,增加了设计周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技术,以Pro/ENGINEER为开发平台,结合Pro/ENGINEER自带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和族表(Family Table),利用Visual Studio2003编程平台,开发了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本文首先进行了汽缸体左右面铣削加工工序专用夹具的设计,目的是为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应用提供工程实例基础。通过研究Pro/ENGINEER自带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清楚其工作模式、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对象和动作、对象句柄、程序结构、广义字符串。这为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发了由参数化设计子系统和零件库子系统组成的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通过对参数化设计系统和零件库系统功能的分析,依据Pro/TOOLKIT特点和Visual Studio2003编程风格,制作了参数化设计系统和零件库系统的菜单,并定制了参数化设计系统和零件库系统对话框界面。利用族表对专用夹具的一些非线性零件进行了建模,建立了零件库,并使用程序实现了参数化设计系统和零件库系统的功能,最后完成了参数化设计系统与零件库系统的合并,开发了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结合工程实例,应用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对专用夹具进行虚拟装配,并制作了虚拟装配过程动画。
程金晗[4](2011)在《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数字样机的运动学仿真与虚拟装配》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计算机技术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己经广泛的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各个角落,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数字化样机技术是产品设计开发的一项全新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传统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周期过长,成本费用过高,不能满足企业对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的综合要求的缺点,给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带来了一次革命。应用这项技术,工程师在建立产品的数字模型之后可以对它进行各种计算机仿真分析,在产品设计阶段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快速修正设计错误、改进设计方案,从而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而且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产品性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作为一种结构复杂且高度自动化的机电产品,它的设计对于机械结构性能、运动性能、可装配性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并有效降低设计成本,将数字样机技术应用到该产品的整个设计流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以1.182m泥水平衡式盾构机为研究对象。对由三维建模软件Pro/Engineer建立的掘进机关键零、部件的模型并进行整机装配,通过Mechanism模块与Animation模块对掘进机各部分工作状态进行运动学仿真,全面展示掘进机主要的工作动态。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继多媒体技术、Intenret网络技术之后关注及研究、幵发与应用的热点,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项多学科综合技术。本文对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进行装配工艺规划,以虚拟现实软件Division Mockup为平台,以SGI (美国图形工作站生产厂商)公司提供的SGI Onyx4与Christie DLP Projector Mirage S+2K双通道立体投影系统以及CrystalEyes立体眼镜等组成的虚拟现实系统为基础,实现了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虚拟装配测试、具有沉浸感的三维虚拟装配。改善产品的可装配性,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从而为产品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本文所采用数字化样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有效地实现了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建模与仿真,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此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其它机械产品也可以应用同样的方法和思路,并且还可以推广到一些复杂机械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武月梅[5](2011)在《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地下装载机是用于地下采矿巷道装载的一种机械,由于空间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及其多变性,使地下装载机的设计工作较为繁杂,几乎每个工作场地所需要的地下装载机都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而工作装置作为装载机上的重要部件,其结构尺寸和工作性能直接影响整机总体结构尺寸和整机性能。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主要由铲斗、动臂、摇臂、连杆、举升液压缸、转斗液压缸等组成。为了改变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传统设计的繁复和难以系列化的不足,突出表现在设计周期长,研制费用高,本文采用一种速度更快、质量更优的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虚拟设计,进行了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设计研究。所谓的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是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设计理论发展起来的,其特征突出表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和以设计理论为指导。现代设计过程首先推动了设计手段从“手工”向“自动”方向的转变,在产品的表现方式上实现了从“二维”向“三维”的转变,出现了“无纸设计”、“设计与制造-体化”等名词;其设计方法是以理论指导为主、经验为辅的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方面的探讨和研究:(1)采用参数化特征建模软件Pro/Engineer及其基于Visual C++ 6.0的二次开发功能,根据地下空间尺寸的大小,确定了工作装置的总体结构尺寸,实现了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参数化建模,完成了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虚拟设计。(2)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虚拟样机理论,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了具有更好性能的工作装置模型。
屠志平,李秀杰,高立中,杨峥[6](2010)在《虚拟装配及机构运动仿真在车辆减速器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简要说明了车辆减速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如何应用Pro/E动画模块制作车辆减速器拆装动画,以及利用Pro/E的机构模块对车辆减速器工作过程进行运动仿真,并介绍了在制作过程中所得出的经验和方法,对Pro/E的动画制作和机构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查素琴[7](2008)在《机床制造中的并行工程与虚拟装配》文中研究说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业逐渐向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制造业产品由过去的向规模化发展重点转向降低生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及其动态多变性,要求企业以最快的时间拿出最好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提出的协同制造、网络制造、虚拟制造以及并行工程等都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虚拟设计和虚拟装配作为虚拟制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装配的设计也成为现代CAD发展趋向。本文主要研究了机床制造中的并行工程(CE)和虚拟装配(VM),首选讨论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并进行扩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达到加工质量预测目的。其次分析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运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分析参数化特征建模,同时考虑产品零部件的可装配性等问题,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建立完善的装配信息模型,实现了模拟拆装运动及其干涉检查。最后,对虚拟装配中的零部件模型进行性能和功能分析,运用Pro/E软件对机械工程中复杂的、精确的机械运动进行分析,解决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问题。上述的研究工作为制造业网络化,控制生产加工质量,虚拟制造走向实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田莹[8](2008)在《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密封的要求向零泄漏、无污染、长寿命发展,在这种情形下,非接触式气体润滑密封(简称“干气密封”)以其特有的一系列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干气密封设计过程中需要查阅许多参数,计算、校核大量数据以及基于AutoCAD软件利用计算出的尺寸值绘制大批工程图。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零件的结构形状不能灵活改变,而且结构相似、尺寸不同的零件,其设计图纸不能重复利用,因此,设计周期长,设计效率低。为弥补干气密封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将CAD技术应用到干气密封设计中,以Pro/Engineer WILDFIRE 2.0为平台,利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和Visual C++ 6.0开发环境,开发了适应先进技术要求的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系统。在掌握干气密封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编写了干气密封结构参数计算程序,研究了Pro/Engineer系统与Pro/TOOLKIT应用程序接口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技术、三维实体参数化设计技术、二维工程图生成技术和自动装配技术,建立了Pro/Engineer环境下的三维模型样板库、装配关系模型库和标准工程图模板库,在此基础上编写Pro/TOOLKIT应用程序实现了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系统的运行,并对装配件干涉检查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此系统界面友好,用户可在人机交互对话框中输入零件设计参数,系统自动完成设计参数的检索、传递及更新,实现了干气密封零件的三维参数化设计、二维工程图生成及自动装配,并对装配件进行干涉检查以验证零件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为进一步有限元分析打下基础。
侯建英[9](2007)在《基于虚拟制造技术的电火花机床仿真研究》文中提出虚拟制造作为产品设计的一项新技术,对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通过虚拟制造技术,工程师可以采用机械系统运动仿真,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发现产品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并快速进行修改,减少设计对物理样机的依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而且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增强产品竞争力。将虚拟制造技术应用于数控电火花机床的设计中,研究了特征造型、动力学分析系统和有限元分析系统之间的转换方法和技术,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样机零部件的实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电火花机床机械结构的虚拟装配和装配干涉分析,成功建立了机床的虚拟样机。此虚拟样机模型可进一步在ADAMS软件中进行运动仿真和动力学分析,从而节省了建模时间。在用PRO/E建模时,省略和简化了部分对仿真精度影响较小的零部件特征,如安装孔、螺钉、螺纹等,模型完善以后通过在ADAMS中添加约束和载荷来实现运动功能以减少ADAMS仿真所需时间,避免仿真失败。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上,采用模态分析技术获得机床结构的模态固有频率和主振型,从而实现对机床结构的改进和优化设计。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验证分析了影响机床爬行现象的主要因素,从而实现了机床的进给系统的优化设计。对CTS400数控电火花机床进行了运动平稳性分析。采用ADAMS的运动分析技术分析了整机在各种作业工况下各主要连接件之间的作用力,为有限元分析提供边界条件;对CTS400数控电火花机床结构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高应力、应变的危险区域,通过对该区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显着地改善了该部位构件的工作状况,从而保证了整机运行的可靠性。虚拟制造技术的引入,获得了机床静态受力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微观变形图形及数据,为更直观的了解机床的性能和运动状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日后机床的性能改进提供了技术参考。
司杰[10](2007)在《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设计与虚拟装配研究》文中指出虚拟制造技术是在最近十年之内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虚拟制造、虚拟环境、虚拟装配等相关技术都发展得很快。虚拟装配技术主要有:虚拟装配建模,虚拟装配规划和虚拟装配评估分析三部分组成。而虚拟装配规划是虚拟装配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它是在装配建模和装配序列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装配信息进行路径分析和求解运算,判断并生成一条合理的装配路径,从而达到最优化设计的效果。对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装配的自动化、模块化、集成化,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解决这一制约现代先进制造业中加工手段与装配手段极其不平衡的矛盾。本论文在北京迪蒙卡特机床有限公司现有的CTS400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的基础上,对机床的X、Y、Z轴的相关运动部分进行变型设计与分析,使机床机构达到优化,功能趋于完善。通过对CTS400主要部件的设计与建模、虚拟装配的研究和动画仿真,初步地探讨了机床设计的思路和虚拟装配这种比较新的工具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试图寻求一种并行工程与团队协作的现代设计方法。论文对现有虚拟装配理论进行了认真的评价与分析,在现有的虚拟装配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对虚拟装配理论及其部分关键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研究,并结合机床设计的实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目前中小型企业大量使用的Pro/ENGINEER软件系统之上建立的虚拟装配的研究将会使得虚拟制造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实践中,降低研究和应用的成本,提高装配的质量,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还为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得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更趋多元化。
二、基于Pro/Engineer的装配过程动态仿真与干涉检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ro/Engineer的装配过程动态仿真与干涉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产品模型的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清单 |
表格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三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开发方案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三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的功能分析 |
2.3 系统的体系结构 |
2.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5 系统开发环境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装配信息建模 |
3.1.1 装配信息建模概述 |
3.1.2 装配模型的信息组成 |
3.1.3 装配信息模型的矩阵表示 |
3.2 装配顺序规划 |
3.2.1 装配顺序规划概述 |
3.2.2 面向装配工艺的层次子装配体顺序模型 |
3.2.3 装配模型的简化 |
3.2.4 利用干涉矩阵推导子装配体装配顺序的方法 |
3.3 干涉碰撞检测技术 |
3.3.1 涉碰撞检测技术概述 |
3.3.2 基于Pro/ENGINEER的干涉检测技术 |
3.3.3 动态干涉检测技术 |
3.4 装配过程仿真动画生成技术 |
3.4.1 零部件在装配空间中的位姿描述和变换 |
3.4.2 装配动画的生成 |
3.5 装配工艺数据库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ro/ENGINEER二次开发技术 |
4.1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
4.2 PRo/TOOLKIT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
4.2.1 Pro/TOOLKIT应用程序工作模式 |
4.2.2 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 |
4.3 PRO/TOOLKIT和MFC联合开发技术 |
4.3.1 MFC对话框和Pro/TOOLKIT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机制 |
4.3.2 Pro/TOOLKIT利用ADO读取Oracle数据库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实例 |
5.1 运行三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 |
5.2 建立面向装配工艺的层次子装配体顺序模型 |
5.3 子装配体的简化 |
5.4 拆卸方向和步长的输入 |
5.5 子装配体顺序规划 |
5.6 装配动画制作 |
5.7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2)基于Pro/TOOLKIT的工程图与装配体的二次开发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来源与需求 |
1.3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技术的发展探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程图与装配体二次开发环境 |
2.1 三维造型软件 Pro/Engineer |
2.1.1 Pro/Engineer 简介 |
2.1.2 Pro/Engineer 中的工程图 |
2.1.3 Pro/Engineer 中的装配体 |
2.1.4 Pro/TOOLKIT 模块简介 |
2.2 软件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08 |
2.2.1 Visual Studio 2008 简介 |
2.2.2 动态链接库的生成 |
2.2.3 MFC 中的对话框处理 |
2.3 Pro/TOOLKIT 的配置和基础应用 |
2.3.1 Pro/TOOLKIT 在 Visual Studio 2008 中的配置 |
2.3.2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技术的基础应用 |
2.3.3 Pro/TOOLKIT 的注册文件 |
2.4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技术流程图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2 系统的基本策略与设计思想 |
3.2.1 基本策略 |
3.2.2 设计思想 |
3.3 系统模块组成 |
3.4 系统总体流程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Pro/TOOLKIT 的特定工程图生成的二次开发 |
4.1 Pro/Engineer 中的视图保存 |
4.1.1 视图保存的方法 |
4.1.2 视图旋转中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搭建 |
4.2 坐标系的处理 |
4.3 工程图下的基准坐标轴系、点、面的显示控制 |
4.3.1 基于宏操作的显示控制 |
4.3.2 基于模型树的层操作的显示控制 |
4.3.3 基于配置选项操作的显示控制 |
4.4 特定格式的工程图的生成 |
4.5 系统工程图界面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Pro/TOOLKIT 的装配体再装配的二次开发 |
5.1 装配体的约束方式与约束关系 |
5.2 装配体的去约束处理 |
5.3 零件的再装配和信息提取 |
5.3.1 装配体中零件的再装配 |
5.3.2 零件信息的捕获 |
5.4 系统装配体界面 |
5.5 Pro/Engineer 的机构运动干涉检查 |
5.5.1 机构干涉的检查方法 |
5.5.2 机构动态干涉检查示例 |
5.5.3 机构动态干涉的不足 |
5.5.4 机构动态干涉不足的应对策略 |
5.5.5 机构运动干涉检查二次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5.6 二次开发中的类与功能的分类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算法的应用检测 |
6.1 检测的意义 |
6.2 系统软件的检测 |
6.3 检测效果展示 |
6.3.1 自动旋转与轴系旋转检测 |
6.3.2 视图与工程图生成检测 |
6.3.3 视图旋转、视图和工程图生成的文本检测 |
6.4 实例检测的作用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机床夹具的现状 |
1.3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相关技术概述 |
1.4.1 CAD 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
1.4.2 参数化设计技术 |
1.4.3 虚拟装配技术 |
1.5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专用夹具的实例设计 |
2.1 被加工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
2.2 被加工零件的工序分析 |
2.3 刀具的选取 |
2.3.1 左侧刀具的选取 |
2.3.2 右侧刀具的选取 |
2.4 切削用量的确定 |
2.4.1 左侧刀具切削用量的确定 |
2.4.2 右侧刀具切削用量的确定 |
2.5 机床夹具的分析 |
2.5.1 定位方案分析 |
2.5.2 定位元件的设计 |
2.6 定位误差计算 |
2.7 夹紧机构设计 |
2.7.1 夹紧力方向的确定 |
2.7.2 夹紧力作用点的确定 |
2.7.3 夹紧力大小的确定 |
2.7.4 液压夹紧机构的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二次开发环境的选择及技术基础 |
3.1 开发平台的选择 |
3.1.1 平台的选择 |
3.1.2 Pro/ENGINEER 简介 |
3.1.3 Pro/ENGINEER 开发工具的选择 |
3.2 二次开发工具的研究 |
3.2.1 Pro/TOOLKIT 简介 |
3.2.2 Pro/TOOLKIT 的工作模式 |
3.2.3 Pro/TOOLKIT 基础知识 |
3.2.4 族表概述 |
3.3 编程平台的选择 |
3.3.1 选择编程平台 |
3.3.2 VS2003 简介 |
3.3.3 VS2003 作为开发平台的优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与实现 |
4.1 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1 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结构 |
4.1.2 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功能 |
4.1.3 应用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进行夹具设计的流程 |
4.1.4 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流程 |
4.2 系统开发的具体步骤 |
4.2.1 确定系统的运行模式 |
4.2.2 设计菜单并编写信息文本 |
4.2.3 新建项目并设置开发环境 |
4.2.4 定义初始化函数和结束函数 |
4.2.5 编写源代码 |
4.2.6 编写注册文件 |
4.2.7 编译程序并运行 |
4.2.8 在 Pro/ENGINEER 中注册与运行程序 |
4.3 参数化设计系统 |
4.3.1 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功能实现 |
4.3.2 参数化系统的菜单 |
4.3.3 参数化系统的界面及其主要功能 |
4.4 零件库系统 |
4.4.1 零件库系统零件模型的建立 |
4.4.2 零件库系统菜单的添加 |
4.4.3 夹具零件库功能实现 |
4.5 系统的合并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专用夹具的虚拟装配以及系统的应用 |
5.1 专用夹具的虚拟装配 |
5.2 系统的应用 |
5.2.1 应用系统进行专用夹具的虚拟装配设计 |
5.2.2 干涉检验 |
5.2.3 爆炸视图 |
5.2.4 装配动画的生成 |
5.2.5 利用参数化系统进行族表零件的创建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数字样机的运动学仿真与虚拟装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数字化样机技术 |
1.2.1 数字化样机技术的内涵 |
1.2.2 数字化样机的特点 |
1.2.3 数字化样机技术的发展 |
1.3 虚拟现实技术 |
1.4 全断面掘进机的发展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数字化样机的建立 |
2.1 数字化建模理论 |
2.1.1 几何建模方法 |
2.1.2 特征造型 |
2.1.3 参数化造型 |
2.2 Pro/E 简介 |
2.2.1 Pro/Engineer 的基本功能 |
2.2.2 几何建模的注意事项 |
2.3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数字化样机的组成 |
2.3.1 刀盘 |
2.3.2 刀盘驱动系统 |
2.3.3 管片安装机 |
2.3.4 盾体 |
2.3.5 工作仓 |
2.3.6 推力油缸 |
2.3.7 后配套设备 |
2.4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整机装配 |
2.4.1 数字化产品装配设计概述 |
2.4.2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整机装配 |
2.4.3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干涉检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运动学仿真 |
3.1 Mechanism 模块与 Design Animation 模块简介 |
3.2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运动仿真的一般步骤 |
3.3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运动仿真 |
3.3.1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仿真分析 |
3.3.2 掘进机整机掘进的运动仿真 |
3.3.3 泥水(浆)进出的运动仿真 |
3.3.4 管片安装的运动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虚拟现实的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虚拟装配 |
4.1 虚拟装配仿真技术简介 |
4.1.1 虚拟装配技术的概念 |
4.1.2 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 |
4.1.3 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 |
4.2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虚拟装配环境 |
4.2.1 虚拟装配环境概述 |
4.2.2 Division模块与功能简介[65] |
4.3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模型转换 |
4.3.1 模型转换的一般方法 |
4.3.2 基于Division mockup的模型转换方法 |
4.4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装配工艺规划 |
4.5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与步骤 |
4.5.1 掘进机模型的加载与优化 |
4.5.2 掘进机模型的调整 |
4.5.3 掘进机装配工艺规划 |
4.6 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的装配过程仿真 |
4.6.1 刀盘与驱动系统的装配过程仿真 |
4.6.2 管片安装机的装配过程仿真 |
4.6.3 盾体的装配过程仿真 |
4.6.4 整机的装配过程仿真 |
4.7 基于Division Mockup的干涉检测 |
4.7.1 Division环境下的静态干涉检验 |
4.7.2 Division环境下的动态碰撞检测 |
4.8 虚拟现实输出模块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地下装载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工作装置设计方法 |
1.1.1 地下装载机国外发展现状 |
1.1.2 地下装载机国内发展概况 |
1.1.3 工作装置设计方法概述 |
1.2 CAD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现状 |
1.2.1 CAD技术 |
1.2.2 Pro/Engineer二次开发现状 |
1.3 虚拟样机技术 |
1.3.1 虚拟样机的概念 |
1.3.2 虚拟样机实现的关键技术 |
1.3.3 虚拟样机技术的优点 |
1.3.4 虚拟样机的研究应用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参数化设计及虚拟样机实现 |
2.1 地下装载机概述 |
2.1.1 概述 |
2.1.2 工作装置概述 |
2.1.3 典型工况分析 |
2.2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分析 |
2.2.1 设计条件分析 |
2.2.2 机构学分析 |
2.3 参数化设计简介 |
2.4 工作装置虚拟样机实现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Pro/Engineer二次开发理论 |
3.1 Pro/Engineer二次开发方法 |
3.1.1 二次开发方法简述 |
3.1.2 基于Pro/Toolkit的二次开发简述 |
3.2 创建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步骤 |
3.2.1 编写源文件 |
3.2.2 程序的编译和连接设置 |
3.2.3 编写注册文件 |
3.2.4 注册运行应用程序 |
3.3 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调用方法和相关函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参数化特征建模 |
4.1 特征建模技术 |
4.1.1 特征的分类 |
4.1.2 产品设计中的特征造型 |
4.2 工作装置参数化实现 |
4.2.1 参数关联实现 |
4.2.2 程序加载运行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 |
5.1 多体系统动力学 |
5.2 软件概述 |
5.2.1 ADAMS概述 |
5.2.2 MECHANISM/Pro模块概述 |
5.3 虚拟样机仿真步骤分析及干涉检验 |
5.3.1 虚拟样机仿真步骤分析 |
5.3.2 干涉检验 |
5.4 工作装置运动学仿真 |
5.4.1 铲斗平移性分析 |
5.4.2 最大卸载高度分析 |
5.4.3 最小卸载距离分析 |
5.4.4 连杆机构的传动性分析 |
5.5 工作装置动力学仿真 |
5.5.1 对称载荷工况 |
5.5.2 极限偏载工况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ADAMS的工作装置优化 |
6.1 ADAMS优化仿真功能概述 |
6.1.1 模型参数化方法 |
6.1.2 参数化分析方法 |
6.2 ADAMS优化设计 |
6.2.1 建立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优化模型 |
6.2.2 运用ADAMS优化工作装置机构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6)虚拟装配及机构运动仿真在车辆减速器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车辆减速器虚拟拆装动画仿真 |
1.1车辆减速器三维建模 |
1.2车辆减速器虚拟装配动画制作 |
1.3车辆减速器虚拟拆卸动画制作 |
2车辆减速器机构运动仿真 |
2.1车辆减速器机构运动仿真动画制作过程 |
2.2车辆减速器机构运动仿真动画制作经验 |
2.3车辆减速器机构运动仿真结果 |
3结论 |
(7)机床制造中的并行工程与虚拟装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概况 |
1.1.1 论文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1.2.1 并行工程发展状况 |
1.2.2 灰色系统理论产生及发展动态 |
1.2.3 虚拟制造发展状况 |
1.2.4 仿真发展状况 |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并行工程关键技术和协同化加工质量预测 |
2.1 关键技术 |
2.2 机械加工质量预测 |
2.2.1 零件的加工质量 |
2.2.2 预测的概念及理论 |
2.3 灰色系统理论 |
2.3.1 灰色系统理论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
2.3.2 灰色系统模型 |
2.3.3 灰色理论预测 |
2.3.4 灰色模型精度检验 |
2.4 传动轴预测评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与虚拟装配 |
3.1 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 |
3.1.1 几何建模 |
3.1.2 参数化建模 |
3.2 虚拟装配 |
3.2.1 虚拟装配流程 |
3.2.2 虚拟装配技术 |
3.2.3 层次结构的装配特征技术 |
3.3 虚拟装配造型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ro/E的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 |
4.1 Pro/ENGINEER Wildfire安装 |
4.1.1 硬件要求 |
4.1.2 软件要求 |
4.2 Pro/ENGINEER Wildfire介绍 |
4.3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 |
4.3.1 关系式 |
4.3.2 程序(Program) |
4.3.3 528C型铣齿机伞齿轮设计 |
4.3.4 零件库 |
4.4 模型分析 |
4.5 虚拟装配 |
4.5.1 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的虚拟装配技术 |
4.5.2 Pro/E装配约束关系 |
4.5.3 Pro/E装配联接关系 |
4.5.4 Pro/E装配体的爆炸图 |
4.5.5 结语 |
4.6 528C型铣齿机主传动部分虚拟装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功能仿真CAE |
5.1 FEA(有限元分析) |
5.1.1 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 |
5.1.2 基本原理 |
5.1.3 单元 |
5.2 基于Pro/E的有限元分析 |
5.2.1 基本概念 |
5.2.2 静力分析 |
5.2.3 动力学分析 |
5.2.4 铣齿机传动齿轮的模态分析 |
5.3 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
5.3.1 机构运动仿真的特点 |
5.3.2 Pro/M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
5.4 铣齿机齿轮机构运动仿真 |
5.4.1 运动副 |
5.4.2 齿轮机构运动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干涉检查 |
6.1 干涉检查 |
6.1.1 实现方法 |
6.1.2 干涉检查的内容 |
6.1.3 干涉检查算法 |
6.2 在Pro/E中动态干涉检查的实现 |
6.2.1 圆柱斜齿轮齿轮副的干涉检查 |
6.2.2 伞齿轮齿轮副干涉检查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工作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概述 |
2.1 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
2.2 干气密封技术概述 |
2.3 CAD 技术概述 |
2.3.1 CAD 技术发展历程 |
2.3.2 CAD 技术发展趋势 |
2.4 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
2.4.1 基于Pro/Engineer 的参数化设计 |
2.4.2 机械密封参数化设计 |
2.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ro/Engineer 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3.1 Pro/Engineer 参数化设计特性 |
3.2 Pro/Engineer 二次开发工具 |
3.3 Pro/TOOLKIT 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3.3.1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模型 |
3.3.2 Pro/TOOLKIT 工作模式 |
3.3.3 Pro/TOOLKIT 应用程序开发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干气密封结构设计程序 |
4.1 干气密封设计流程 |
4.2 干气密封典型结构 |
4.2.1 单端面干气密封 |
4.2.2 双端面干气密封 |
4.2.3 串联式干气密封 |
4.3 干气密封结构设计程序 |
4.3.1 密封形式选择 |
4.3.2 摩擦副设计 |
4.3.3 辅助密封设计 |
4.3.4 弹簧的设计 |
4.3.5 其他零件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零件库的建立 |
5.1 系统二次开发流程 |
5.2 标准零件库系统结构 |
5.3 标准零件库的建立 |
5.3.1 定制模板 |
5.3.2 建立模型独立参数 |
5.3.3 建立三维模型 |
5.3.4 设置用户自定义参数 |
5.3.5 用户自定义参数与模型内部特征参数的关联 |
5.3.6 Pro/Program 设计程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系统 |
6.1 三维模型更新模块 |
6.1.1 模型输入 |
6.1.2 模型输出 |
6.1.3 参数对象检索和参数值获取 |
6.1.4 参数值修改与模型更新 |
6.2 二维工程图生成模块 |
6.2.1 定制标题栏 |
6.2.2 创建明细栏 |
6.2.3 建立标准工程图模板 |
6.2.4 二维工程图生成程序 |
6.3 干气密封自动装配模块 |
6.3.1 装配模式 |
6.3.2 装配关系模型库 |
6.3.3 自动装配实现基础 |
6.3.4 Pro/TOOLKIT 应用程序的实现 |
6.4 干气密封干涉检查模块 |
6.5 交互界面设计 |
6.5.1 用户菜单技术及其实现 |
6.5.2 对话框技术及其实现 |
6.6 系统介绍 |
6.6.1 系统运行流程 |
6.6.2 系统运行介绍 |
6.6.3 三维模型更新 |
6.6.4 二维工程图生成 |
6.6.5 干气密封自动装配 |
6.6.6 干涉检查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基于虚拟制造技术的电火花机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电火花成形加工原理 |
§1-4 我国电加工技术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 |
§1-5 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1-5-1 仿真技术的发展 |
1-5-2 虚拟装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3 虚拟制造环境中有限元分析的应用 |
1-5-4 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
1-5-5 当前我国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存在的不足 |
§1-6 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虚拟样机技术及其相关软件 |
§2-1 引言 |
§2-2 虚拟制造的体系结构 |
§2-3 虚拟制造与现实制造的关系 |
§2-4 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和环境 |
§2-5 虚拟样机技术 |
§2-6 虚拟制造分析软件 |
2-6-1 虚拟样机分析软件的功能 |
2-6-2 实体造型软件 |
2-6-3 ADAMS 软件 |
2-6-4 ANSYS 软件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T5400 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虚拟样机建模 |
§3-1 引言 |
§3-2 CT5400 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的结构分析 |
3-2-1 CTS400 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的组成及特点 |
3-2-2 机床的运动 |
§3-3 电火花机床的实体造型 |
3-3-1 参数化特征实体造型概述 |
3-3-2 CT5400 数控电火花机床的三维实体建模 |
§3-4 运动部件的装配与干涉检验 |
3-4-1 部件的装配 |
3-4-2 虚拟装配的干涉检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TS400 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的运动仿真 |
§4-1 引言 |
§4-2 传动稳定性的研究 |
4-2-1 爬行概述 |
4-2-3 临界速度理论推导 |
4-2-4 爬行物理模型的仿真研究 |
4-2-5 消除爬行的措施 |
§4-3 基于ADAMS 的电火花机床运动仿真 |
4-3-1 模型转化接口软件 |
4-3-2 模型转化 |
4-3-3 添加约束与运动 |
4-3-4 机床的运动仿真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轴电火花机床的有限元分析 |
§5-1 引言 |
§5-2 有限元分析 |
5-2-1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 |
5-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5-3 电火花机床的静态分析 |
5-3-1 床身的静刚度分析 |
5-3-2 上滑板的静刚度分析 |
§5-4 电火花机床的动力学分析 |
5-4-1 模态分析 |
5-4-2 床身的模态分析 |
5-4-3 上滑板的模态分析 |
5-4-4 丝杠的模态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10)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设计与虚拟装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来源 |
§1-2 相关领域研究与发展现状综述 |
1-2-1 特种加工(电加工)机床现状 |
1-2-2 面向装配的设计(DFA) |
1-2-3 产品数字化预装配规划 |
1-2-4 虚拟技术 |
1-2-5 Pro/E 的应用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与虚拟装配概述 |
§2-1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 |
2-1-1 电火花成型加工概述 |
2-1-2 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主机 |
§2-2 虚拟装配 |
2-2-1 虚拟装配概述 |
2-2-2 虚拟装配思路的产生和发展 |
2-2-3 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设计与面向虚拟装配特征的零件建模 |
§3-1 机床总体布局及主要参数选定 |
§3-2 参数化设计技术 |
3-2-1 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分类 |
3-2-2 参数化设计技术及发展趋势 |
3-2-3 产品变型设计的定义及主要方法 |
3-2-4 机床主要零部件变形设计 |
§3-3 机床面向虚拟装配特征的零件建模 |
3-3-1 现代CAD 技术概述 |
3-3-2 使用Pro/E part 零件模块建模 |
§3-4 机床精密机械功能部件的选择 |
§3-5 运动部件稳定性分析 |
3-5-1 爬行概述 |
3-5-2 临界速度理论推导 |
3-5-3 爬行物理模型的仿真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的虚拟装配与仿真分析 |
§4-1 引言 |
§4-2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部件级产品装配 |
§4-3 装配与反装配(拆卸)过程规划 |
4-3-1 概述 |
4-3-2 装配规划模型 |
4-3-3 获得信息 |
4-3-4 材料清单和零件列表 |
4-3-5 装配规划中的反装配(拆卸)步骤 |
§4-4 机床装配体分析 |
4-4-1 测量工具 |
4-4-2 全局干涉分析 |
4-4-3 编辑装配体 |
4-4-4 编辑子组件 |
4-4-5 设置注释 |
§4-5 动画仿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基于Pro/Engineer的装配过程动态仿真与干涉检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产品模型的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研究[D]. 王志忠.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2]基于Pro/TOOLKIT的工程图与装配体的二次开发系统[D]. 郑玉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3]专用夹具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魏健. 大连交通大学, 2012(03)
- [4]泥水平衡式全断面掘进机数字样机的运动学仿真与虚拟装配[D]. 程金晗. 东北大学, 2011(04)
- [5]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虚拟设计研究[D]. 武月梅. 河北工程大学, 2011(12)
- [6]虚拟装配及机构运动仿真在车辆减速器上的应用[J]. 屠志平,李秀杰,高立中,杨峥. 铁道通信信号, 2010(01)
- [7]机床制造中的并行工程与虚拟装配[D]. 查素琴. 青岛理工大学, 2008(02)
- [8]干气密封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D]. 田莹.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9]基于虚拟制造技术的电火花机床仿真研究[D]. 侯建英.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 [10]三轴数控电火花机床设计与虚拟装配研究[D]. 司杰.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