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之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哲远[1](2020)在《中国营养补充剂制造企业海外并购后的内部整合策略研究 ——以XL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旷原[2](2018)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历经四个春秋。正所谓“溯游从之,道阻且长”。在“一带一路”倡议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某些国内外学者把“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错误地把“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严重误导了中国国内民众、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视线,甚至引起了一些误解。对此,有必要予以回应并加以澄清。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相似之处和根本差异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进行系统研究和比较,以期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本文首先对该部分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推出的时代背景和进展状况,以及马歇尔计划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实施结果做出了简要概述,以作为两者比较研究的基础。之后,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例如中美均需要面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均有利于推进本币的进一步国际化,也有利于促进本国既定外交方针的实施。即便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间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马歇尔计划所不具备的,后者在实施方式上的排他性和实施地域的封闭性更为突出。再次,两者间有着迥异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相互合作而非一国主导的模式来谋求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终极目标,而马歇尔计划在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的同时,则透露出其控制欧洲、割裂世界的战略图谋。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所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要远大于马歇尔计划。基于对两者相似之处和根本差异间的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而是中国基于国内外环境变化所制定的全新外交策略,更是对马歇尔计划的超越。
李彦儒[3](2016)在《中国—新加坡贸易深度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这一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中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自1990年建交以来,其双边贸易就一直保持一个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中国与新加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率先成立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这一创举为中新两国贸易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两国贸易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新加坡也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新两国贸易的发展,也为两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文献研究、数据统计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研究分析中新两国贸易合作的现状、问题、对策等问题。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点。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中新两国贸易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通过分析中新两国的贸易额的变化、贸易结合度指数以及RCA的变动走势,研究中新两国在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同时分析两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章分析了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从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增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等方面阐述了贸易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结合中国、新加坡具体情况,运用以上机制分析中新两国贸易是如何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第四章是分析影响中新贸易深入合作的主要问题,包括低迷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给中新两国贸易合作带来不利影响;中国和新加坡两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新加坡贸易政策制度给两国贸易带来的挑战等问题。第五章主要研究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背景下中新贸易深入发展新契机,包括促进两地统一大市场建立,扩大市场规模;贯通东南亚,化解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对两国贸易的冲击;优化贸易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促进中国对外开放,深化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中新两国贸易合作提供货币保证并推动两国金融合作等。第六章主要针对中新两国贸易深入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对中新两国贸易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两国贸易总额以及贸易结构发展的现状,当前面临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以及依然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未来促进两国贸易发展的一些政策性意见,希望对于两国贸易以及经济的发展贡献出绵薄之力。
刘欢[4](2016)在《TRIPS协定视角下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6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成员方有义务在烟草制品的包装上增加健康警示信息的面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南》(关于11条“烟草制品的包装与标签”的实施指南)规定成员方应该采取措施禁止烟草包装上出现商标图像、促销信息,并且包装上的商标名称和产品名称应该使用统一的颜色和字体样式。2011年,澳大利亚颁布《烟草简易包装法案》,成为第一个将烟草商标使用限制作为一项保护公共健康的立法付诸实践的国家,将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推至全球关注的焦点。《烟草简易包装法案》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在澳大利亚销售的香烟包装必须采用统一的颜色(单调的深棕色),不得有图形标识,并且包装正面的百分之七十五和背面的百分之九十都必须是健康警示图片,香烟的商标和名称都必须使用标准统一的字体、大小、颜色。随后,爱尔兰和英国也陆续推出《烟草简易包装法案》。然而烟草简易包装措施的实施却受到了烟草公司的诸多反对,烟草公司声称成员方实施烟草简易包装措施违反了TRIPS协定项下义务,侵害了其商标权,并且乌克兰等五个国家已经针对澳大利亚的烟草简易包装措施起诉至WTO。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体现了公共健康与商标权的紧张关系,那么这种对烟草产品商标使用进行限制的烟草简易包装措施是否具有正当性,能否以保护公共健康为由对商标的使用进行限制,是理论上需要探讨的问题。我国作为烟草大国,公共健康危机不容小觑并且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的法律价值评判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TRIPS协定为视角结合商标权限制理论、TRIPS协定的相关条款以及WTO的大量案例对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了此问题对我国的启示。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共四个部分,近三万字。第一部分“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导论”。主要介绍了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的缘起以及其在WTO引起的争端,并总结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方式上限制了商标本身的形态和商标展示环境,内容上限制了商标的使用以及商标的部分功能。第二部分“TRIPS协定视角下烟草商标使用限制的正当性分析”。主要阐述了TRIPS协定中蕴含的公共健康利益目标;分析了对烟草商标的使用进行限制是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目标的;最后论证了为保护公共健康利益而限制商标使用的正当性,因此成员方对烟草商标使用进行限制具有正当性。第三部分“TRIPS协定视角下烟草商标使用限制的合规性分析”。运用大量案例以及条约解释方法具体分析了TRIPS协定中关于商标权的条款,最终论证了成员方对烟草商标的使用进行限制并没有违反TRIPS协定项下义务。首先,本文提出观点认为对商标进行使用只是商标权人的一种“特权”,成员方政府可以根据公共健康利益的需要明文规定限制这种“特权”,因此,对烟草商标的使用进行限制没有限制“商标专用权”,符合TRIPS协定第16条。其次,本文提出TRIPS协定第15条只是规定了商标权人享有注册商标的权利,并不当然享有商标的使用权并且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措施也没有因为烟草产品的特性而拒绝商标注册,因此对烟草商标的使用进行限制没有限制“商标注册权利”,符合TRIPS协定第15条。再次,本文指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措施确实对商标权的使用设置了特殊妨碍,但是这种特殊妨碍是合理的,因此对烟草商标的使用进行限制不构成“不合理特殊妨碍”,符合TRIPS协定第20条。最后,本文指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措施只是对商标的使用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并没有在实质上损害商标的区分功能,因此其考虑到了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符合TRIPS协定第17条“商标权例外条款”的规定。第四部分“TRIPS协定视角下构建我国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的思考”。首先提出为了保护公共健康、履行国际条约义务、保护我国烟草业和促使我国烟草产品走出去,在我国构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是必要的。其次提出由于我国政府支持、民众健康权意识逐渐觉醒以及烟草成本超过烟草税收等原因,在我国构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是可行的。最后对我国构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进行了初步构想,建议在法律形式上以行政法规确立烟草简易包装制度、部门规章细化烟草简易包装制度;内容上在满足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措施三大特征的基础上逐步规范烟草包装,给烟草企业合理过渡期;本文还提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要与我们商标法律制度相融合,并且针对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的实施要进行阶段性评估。
南雪芹[5](2015)在《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5年3月中国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的勾勒出“一带一路”的路线图,意味着“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将深刻的改变中国,也将激发沿线国家的经济潜力,实现互利共赢。但是“一带一路”的建设涉及国家较多,国家之间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加之以美国为首的区域外大国的阻碍,“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会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需要充分发扬自身优势所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汪兵[6](2014)在《SD公司纺织服装出口新型竞争优势培育研究》文中指出SD公司是上海市一家大型国有纺织品服装企业,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制造、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2012年营业收入人民币46亿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收入为28.9亿,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在SD公司业务中占比超过一半。但是,SD公司面临着纺织品服装行业传统出口市场增长乏力、国内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高企、国际竞争态势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不利因素。SD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国际国内新的经营环境,SD公司要清醒认识自身的问题和自身的优势。面对国际国内新的环境,尤其是来自成本方面的压力,SD公司必须培育出口新型竞争优势。技术和管理比较优势就是出口新型竞争优势。为了培育出口新型竞争优势,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怎样“走出去”?走向低成本洼地的我国中西部和东南亚国家,同时走向欧美客户家门口设立办事处,提供“贴身服务”,以及通过品牌合作带来订单资源,是SD公司“走出去”采取的战术选择。
胡鞍钢[7](2012)在《“中国之路”(1949-2009年)》文中认为一、关于中国发展前景的国际争论"中国之路"这个命题,实际上西方人提得比较多;中国学者其实提到的还并不是太多。国际上对中国发展前景始终有不同的争论、推测、看法。费正清的"伟大建设论"(1987年)。他从历史角度透视,预言"我们看到邓小平的改革取得的重大进步,不禁回忆起历朝奠基者的事业,都在他们的后代第二号大人物手中得到巩固——例如唐太宗皇帝,宋太宗皇帝,明朝的永乐,清朝的康熙(大帝)。每一个朝代,开国者的不可缺少的成功,后面接着都有一个伟大的建设时期。"①
翟宇羚[8](2010)在《论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性》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与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早已被经济学家普遍认可,但在解释国际贸易政策选择时却显得有些苍白,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政策的悖论仍然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重点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更是再次随之愈演愈烈,给全球贸易自由化再添一抹阴霾。不仅如此,就在西方主要贸易大国纷纷高举“贸易自由化”大旗的同时,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依然艰难曲折,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仍旧徘徊不前;哥本哈根会议淡然收场,以“碳关税”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却昭然若揭;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反倾销案件也屡屡增加。因此,探索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分析贸易主义理论与政策主张,探讨国际贸易体制,研究贸易保护政策制定背后的因素,对我们正确看待国际贸易保护问题并及时制定适合的贸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第一部分)试图从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现状着手进行分析,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哥本哈根会议和中美贸易战几个视角进行说明,明确文章的实践意义;进而综述相关文献作为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参考;并简述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结构,创新与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简明扼要地为全文提纲挈领。其后(第二部分),从现实制度着手,以国际贸易制度中的几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具体说明WTO有关贸易保护制度为新贸易保护政策预留了制度基础,从而导致国际贸易制度中顽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尽管国际贸易制度严禁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却又迎来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这便是国际贸易制度背后的贸易保护;为了解开纯经济贸易理论在贸易保护政策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本部分引入政治因素,进一步探讨实践中的贸易保护政策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悖论,研究国际贸易制度中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本原因,即国际贸易制度中的大国操纵,为下文重点贸易领域中的贸易保护问题提供政策参考与政治依据。再次(第三部分),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当代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具体分析,如农产品贸易领域、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工业,其中,通过对这些领域的贸易保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主要国家相关领域贸易保护情况的对比分析,以求得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贸易政策方向,并向文章主题靠拢。最后是结论与建议(第四部分),从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可谓其长期性的前提,到国际贸易制度中的贸易保护主义为国际贸易保护的长期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础,再到弱势产业是寻求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得出当代主要领域贸易保护的长期性这一结论;并分别就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提出应对建议,我国在重点贸易领域的保护性政策措施的实施余地提出建议,并分析贸易保护中的报复因素可以在极端情况下作为“以毒攻毒”的建议。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手段对国际贸易保护的长期性展开研究。具体地,在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上使用的是规范的分析方法和归纳逻辑手段,在对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历史以及相关政策理论主张的归纳,分析其产生的背景、根源及其经济影响,为下文与主题打下贸易保护主义长期性的前提基础;在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路的分析基础上,参考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进而对现实制度进行分析,利用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归纳演绎,以几个重要国际贸易制度为例,分析国际贸易保护制度中顽固的贸易保护主义,具体说明WTO有关贸易制度为新贸易保护政策预留了制度基础,并从政治因素角度进一步揭示国际贸易制度中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本原因,即国际贸易制度中的大国操纵,为下文重点贸易领域中的贸易保护问题提供政策参考与政治基础依据;在分析当代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中,采用实证分析中的历史分析、对比分析、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及演绎、归纳逻辑手段,说明弱势产业是寻求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最后,综合上文,得出本文结论及建议,阐述国际贸易制度中的政治因素为国际贸易保护的长期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础,以及我国的相关应对策略建议。
周海燕[9](2010)在《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的知识产权壁垒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WTO框架下,知识产权壁垒是国际贸易障碍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日益成为我国纺织品在后配额时代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技术性门槛。我国纺织行业应在政府及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扶持下,建立知识产权壁垒联合应对机制,通过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积极参与国际纺织品质量标准的建设。
戴世亮[10](2010)在《基于系统视角的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再一次证明了能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作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在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和能源供应短缺的双重压力下,提出了多项能源经济政策以推动提高能源效率用以解决能源供需缺口问题。然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降低能源消费的影响是否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却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问题。虽然,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名义上将会降低能源的消费量,然而传统观点忽略了能源价格下降以及随后该能源使用成本的下降所引起的需求反弹。也就是说,当能源利用效率增加时,能源相对价格将会下降,而宏观经济系统对这种价格冲击所做出的反应是增加能源使用量,以此来增加产出或者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这些行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能源效率提高所带来的能源节约量,这也就是能源经济学领域的反弹效应理论。基于该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能源效率提高的有效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有着不同的作用范围以及作用效果,本文将从系统的视角对能源效率反弹效应进行全面研究,把能源-经济-环境看作一个复杂系统而对系统中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分析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给出相关结论与建议,从而使得降低能源消耗量的政策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合理有效地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以解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量与日益匮乏的能源供给之间的缺口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能源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能源问题,建立了能源效率相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循环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源效率反弹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路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能源效率政策无效的原因往往在于缺乏对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重视。然后本文运用CGE模型框架对不同部门能源效率的反弹效应值进行了测算,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反弹效应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之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之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背景 |
(二)国内外学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异同的争论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现状 |
(二)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研究现状 |
(三)将马歇尔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比较的研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概述 |
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
(一)“一带一路”倡议推出的时代背景 |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状况 |
二、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的历史脉络 |
(一)马歇尔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构想 |
(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与结果 |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相似之处 |
一、中美产业(经济)结构背景相似 |
(一)新形势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 |
(二)战后初期美国的产业结构失调与经济危机压力 |
二、均有利于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 |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货币国际化的现实需要 |
(二)战后美国拓展美元中心地位的现实需要 |
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一致 |
(一)“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诉求 |
(二)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一体化 |
四、均有利于本国外交政策和战略目标的推进 |
(一)“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国推进睦邻外交政策 |
(二)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推进对苏“遏制战略”和全球霸权战略 |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区别 |
一、时代背景不同 |
(一)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代背景: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 |
(二)“一带一路”倡议出台的时代背景:顺应时代呼唤 |
二、参与国范围和战略目标不同 |
(一)参与国范围不同:前者的包容性、开放性与后者的排他性 |
(二)战略目标不同:是谋求共同发展,还是谋求全球霸权 |
三、融资手段与资金管理模式不同 |
(一)资金支持(融资)方式不同 |
(二)资金管理模式不同 |
四、面对的挑战与风险不同 |
(一)马歇尔计划面对的挑战相对简单 |
(二)“一带一路”倡议面对的挑战与风险更大、更多、更复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中国—新加坡贸易深度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贸易理论综述 |
2.中新贸易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新两国贸易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一)中新两国贸易发展回顾 |
1.货物贸易发展历程 |
2.服务贸易发展历程 |
(二)中新两国贸易结合度分析——基于TCD指数 |
(三)中新两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发展历程——基于RCA指数 |
1.中新货物贸易结构的变化发展历程——基于RCA指数 |
2.中新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发展历程——基于RCA指数 |
第3章 中新两国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一)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一般机制分析 |
1.贸易——资本积累——经济增长 |
2.贸易——人力资本增加——经济增长 |
3.贸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
4.贸易——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 |
5.贸易——制度变迁——经济增长 |
(二)中新两国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现实机制分析 |
1.中新两国货物贸易对两国经济增长的促进 |
2.中新两国服务贸易对两国经济增长的促进 |
第4章 影响中新贸易深入合作的主要问题 |
(一)低迷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给中新两国贸易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
1.国际经济贸易大环境给两国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
2.发达国家贸易政策对两国贸易带来的困难 |
3.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给中新贸易带来的冲击 |
(二)中国和新加坡两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三)中国‐新加坡贸易政策制度给两国贸易带来的挑战 |
1.中国贸易政策给两国贸易发展带来的困难 |
2.新加坡贸易政策给两国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
3.两国之间贸易政策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
第5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给中新两国贸易带来新契机 |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内涵 |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和规划 |
1.政策沟通 |
2.道路联通 |
3.贸易畅通 |
4.货币流通 |
5.民心相通 |
(三)两国贸易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的新契机 |
1.促进两地统一大市场建立,扩大市场规模 |
2.贯通东南亚,化解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对两国贸易的冲击 |
3.优化贸易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 |
4.促进中国对外开放,深化中新两国经贸合作 |
5.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中新两国贸易合作提供货币保证并推动两国金融合作 |
第6章 政策建议 |
(一)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东风,推动两国贸易大发展 |
(二)继续加大对TPP关注,择机加入TPP谈判 |
(三)继续深化两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设 |
(四)加快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两国贸易升级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TRIPS协定视角下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导论 |
(一)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的缘起以及由此引发的争端 |
(二)烟草商标使用限制的具体表现 |
二、TRIPS协定视角下烟草商标使用限制的正当性分析 |
(一)TRIPS协定下的公共健康利益目标 |
(二)烟草商标使用限制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目标 |
(三)为公共健康利益限制商标使用的正当性 |
三、TRIPS协定视角下烟草商标使用限制的合规性分析 |
(一)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是否限制“商标专有权” |
(二)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是否限制“注册商标权利” |
(三)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是否构成“不合理特殊妨碍” |
(四)烟草商标使用限制是否符合“商标权例外”条款 |
四、TRIPS协定视角下构建我国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的思考 |
(一)在我国构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的必要性 |
(二)在我国构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的可行性 |
(三)在我国构建烟草商标使用限制制度的初步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
第一节“一带一路”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 |
第三节“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
第二章“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与条件 |
第一节 充分发挥中巴经济走廊的示范性作用 |
第二节 中国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 |
第三节 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第四节 中国设立丝路基金 |
第五节 沿线国家具有合作的愿望与基础 |
第三章“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挑战 |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有关国家之间的南海问题 |
第二节 中印战略互信缺失 |
第三节 俄罗斯中亚政策的影响 |
第四节 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风险 |
第五节 以美国为例的区域外大国的介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SD公司纺织服装出口新型竞争优势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预期的创新 |
第二章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文献综述 |
2.1 比较优势的概念与分类 |
2.2 比较优势与产业演变 |
2.3 发达国家和地区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演变 |
2.3.1 美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及企业应对措施 |
2.3.2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及企业应对措施 |
第三章 SD 公司纺织服装出口的基本情况与问题 |
3.1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行业的现状 |
3.1.1 传统出口市场增长仍乏力 |
3.1.2 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高企 |
3.1.3 国际竞争态势越来越严峻 |
3.1.4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
3.2 SD 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
3.3 SD 公司当前的出口竞争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
3.3.1 SD 公司当前的出口竞争优势 |
3.3.2 SD 公司纺织服装出口当前面临的问题 |
第四章 SD公司培育出口新型竞争优势的SWOT分析 |
4.1 SD 公司面临的机遇 |
4.1.1 纺织服装是基本消费品,需求具有刚性特点 |
4.1.2 国内政策环境优化,利于公司业务发展 |
4.1.3 依托上海优越的基础条件,做好纺织服装出口服务 |
4.1.4 利用区位优势转移订单生产,积极“走出去” |
4.2 SD 公司面临的挑战 |
4.2.1 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之路难走 |
4.2.2 生产成本从短长期看都将处于上涨通道 |
4.2.3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较大,利润率缩水 |
4.2.4 竞争激烈,国有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挑战 |
4.3 SD 公司的优势分析 |
4.3.1 SD 公司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具有渠道优势 |
4.3.2 SD 公司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具有经验优势 |
4.3.3 SD 公司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具有完整产业链优势 |
4.3.4 SD 公司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具有政策优势 |
4.4 SD 公司的劣势分析 |
4.4.1 SD 公司的体制劣势 |
4.4.2 SD 公司的思维观念劣势 |
4.4.3 SD 公司人才结构劣势 |
第五章 SD 公司培育出口新型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路 |
5.1 技术比较优势的培育 |
5.1.1 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 |
5.1.2 合作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 |
5.2 管理比较优势的培育 |
5.2.1 生产管理优势的培育 |
5.2.2 贸易管理优势的培育 |
5.3 SD 公司的“走出去”战略 |
5.3.1 “走出去”- 走向低成本洼地的我国中西部 |
5.3.2 “走出去”- 走向低廉劳动力成本的东南亚国家 |
5.3.3 “走出去”- 走向欧美国家给客户提供“贴身服务” |
5.3.4 “走出去”–通过品牌合作带来订单资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论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
1.1.2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艰难曲折,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 |
1.1.3 哥本哈根会议淡然收场,以碳关税为名的贸易保护蠢蠢欲动 |
1.1.4 中美贸易战升温,反倾销案件不断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演变的研究 |
1.2.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
1.2.3 受贸易保护影响的重要领域研究 |
1.2.4 国际贸易制度对贸易政策影响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结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分析方法 |
1.3.3 结构安排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1.4.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2 国际贸易保护制度中顽固的贸易保护主义 |
2.1 WTO有关贸易制度为新贸易保护政策预留了制度基础 |
2.1.1 反倾销协议 |
2.1.2 补贴与反补贴协议 |
2.1.3 保障措施协议 |
2.1.4 技术壁垒协议 |
2.1.5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协议 |
2.2 国际贸易制度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 |
2.2.1 反倾销格局的新变化 |
2.2.2 贸易技术壁垒和卫生检疫措施的扩大 |
2.2.3 竞争政策与多边规则 |
2.3 国际贸易制度中的大国操纵 |
2.3.1 "互惠原则"增加了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制度建立中的话语权 |
2.3.2 国际贸易组织制度中的大国操纵 |
2.3.3 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成为大国操纵国际贸易制度的基础 |
本章小结 |
3 当代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分析 |
3.1 农产品贸易领域顽固的贸易保护主义 |
3.1.1 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的现状及特点 |
3.1.2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步履艰难 |
3.2 发达国家夕阳产业领域中的贸易保护主义 |
3.2.1 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贸易保护产生的原因 |
3.2.2 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贸易保护的特点 |
3.2.3 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贸易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3.3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 |
3.3.1 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现状与特点 |
3.3.2 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长期性趋势 |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建议 |
4.1 本文结论 |
4.1.1 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
4.1.2 国际贸易制度中政治因素为贸易保护的长期存在提供制度基础 |
4.1.3 弱势产业是寻求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 |
4.2 相关建议 |
4.2.1 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建议 |
4.2.2 我国在重点贸易领域的保护性政策措施的实施余地 |
4.2.3 贸易保护政策中的报复因素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的知识产权壁垒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纺织品贸易知识产权壁垒的成因、表征及其发展趋势 |
二、行业变革背景下的知识产权壁垒与我国纺织业自主创新 |
三、我国纺织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途径 |
(一) 组建行业技术联盟, 共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 |
(二) 参与技术标准制定, 增强国际话语权 |
(三)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联合发挥信息引导和行业利益代言作用 |
(10)基于系统视角的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总体评价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之处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
2.1 能源效率相关因素分析 |
2.1.1 能源效率 |
2.1.2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2.2 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2.3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方法 |
2.3.1 CGE 模型与一般均衡理论 |
2.3.2 CGE 模型的应用 |
2.4 社会核算矩阵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3.1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定义及分类 |
3.1.1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定义 |
3.1.2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分类 |
3.2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因果循环图分析 |
3.2.1 微观经济学相关效应 |
3.2.2 宏观经济学相关效应 |
3.3 基于经济系统三部门的能源系统因果循环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实证分析 |
4.1 实证模型构建 |
4.2 数据基础 |
4.3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测算 |
4.4 能源效率反弹效应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
4.5 政策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之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营养补充剂制造企业海外并购后的内部整合策略研究 ——以XL公司为例[D]. 刘哲远. 汕头大学, 2020
- [2]“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比较研究[D]. 李旷原. 河南大学, 2018(02)
- [3]中国—新加坡贸易深度化问题研究[D]. 李彦儒.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2)
- [4]TRIPS协定视角下烟草商标使用限制问题的研究[D]. 刘欢.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2)
- [5]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探析[D]. 南雪芹. 暨南大学, 2015(12)
- [6]SD公司纺织服装出口新型竞争优势培育研究[D]. 汪兵.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7]“中国之路”(1949-2009年)[A]. 胡鞍钢. 国情报告(第十三卷 2010年(下)), 2012
- [8]论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性[D]. 翟宇羚.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 [9]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的知识产权壁垒及其对策[J]. 周海燕. 未来与发展, 2010(03)
- [10]基于系统视角的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研究[D]. 戴世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